蝸牛講配件其實很少說機箱,部分粉絲認為機箱是最不值得花錢的地方,當然也有不少小伙伴舍得在機箱上花大把的錢,今天蝸牛來和大家嘮叨嘮叨500元以下的機箱,
鑫谷LUX重裝版:(atx)
鑫谷LUX重裝版機箱是一款非常符合“光污染”愛好者需求的產品,在整體外觀采用大量透明設計,讓內部光線無一不映入眼簾,在機箱側板與正面均采用亞克力設計,同時融入光效折射原理進行對面板位設計,讓內部光芒折射出更為輝煌的光。
優點:8個風扇位,前置側蓋全透,亮瞎眼,風道非常不錯,最大的優點便宜
缺點:全亞克力側透,硬度不行,有點廉價感,缺少燈帶
愛國者月光寶盒T20:
月光寶盒T20采用了全尺寸的側透設計,可以全方位展示炫酷的硬件,動感光圈風扇和彩虹氛圍燈的結合也可以更好地展示玩家個性,柔光設計也可以很好地搭配不同的使用環境避免干擾。但是缺點很大,網上好幾起BOOM,搞得人心惶惶。
優點:燈帶齊全,光效不錯,用料可以,內置顯卡支架性價比不錯
缺點:側透鋼化玻璃質量堪憂,有很小概率BOOM,前置面板進風口太小,風扇安裝不方便
追風者P350X
這款機箱就是取代之前大火的追分者p416由前置上下進風改成左右兩邊側面進風,效率更好,同時顏值也是不錯的。前置燈帶不多,但是好歹有,總歸是增添了一點色彩。
優點:外觀不錯,顏值OK,性價比不錯
缺點:機箱內部空間尤其是上部略顯緊湊,安裝上置風扇不太方便,電源倉略小
安鈦克星盾RGB
這款機箱造型前衛粗獷,透視化方案,可定制RGB幻彩燈效,內空間充裕支持主流配置,還可擴展360mm水冷,能滿足主流游戲水冷平臺需要,蝸牛覺得比P8更好看點,但是每個人審美不同可能。缺點也很明顯,風扇位太多,而且不送RGB風扇,加上7個同步的RGB風扇價格破600都可能。
優點:支持360水冷,散熱性能不錯
缺點:買風扇太費錢,造型比較獨特不一定被人所喜歡
追風者515PTG
一款被神話的機箱,因為送兩個RGB風扇,相對于其他品牌來說,追風者的機箱性價比是還不錯的,機箱空間大,風道設計相比P416合理不少,溫度降的也快,白嫖的RGB風扇效果也不錯。
優點:用料足,空間大,散熱好,性價比高
缺點:外觀欣賞不來,前面板實在丑
對于RGB的機箱來說,買個機箱只是“萬劫不復”的第一步,你還需要買同步RGB風扇,大概一個五六十,然后買燈帶,電源倉放光板,最后就會考慮RGB水冷,任何水冷帶RGB三個字的都是比正常的貴很多,甚至有人為此購買華碩敗家之眼,追求傳話中的神光同步,所以說RGB不光提升不了30%性能,卻能讓你電腦性能下降30%,因為錢都拿去買燈了,沒錢買硬件了。
先馬黑洞
黑洞前面板采用噴油處理,簡約耐看,沉穩大氣。與近幾年的機箱相比,先馬黑洞機箱沒有采用側透設計,而是覆蓋了厚實的鋼板,可見先馬黑洞在保證了整體的電磁屏蔽的同時,整體也非常實用。 價格也非常適合,但是因為全鋼板側蓋,2個12cm前置進風量滿足不了機箱的發熱量,可能散熱相對較差
優點:靜音,沉穩大氣,不帶光污染
缺點: 機箱空間不夠,兩邊的鋼板限制散熱
安鈦克P101
這款機箱大家可以看作是先馬黑洞PLUS,也可以說是安鈦克P110的低配版,相比黑洞3更大的體積,更厚的鋼板,前置三個12cm風扇,后置一個14cm風扇,機箱空間很大,最大支持eatx主板,所以相比先馬黑洞三這款機箱散熱性能更強,但是也有缺點,因為用料太足,機箱凈重25斤,這重量當板凳都可以了。
優點:高端靜音,沉穩,散熱效果不錯
缺點: 太沉了,體積太大
愛國者黑曼巴:
老實說,現在靜音機箱都一個樣子,愛國者黑曼巴和黑洞差別不大,黑曼巴的側蓋厚一點點,I/O在前面,黑洞是在上面,其他看起來沒啥區別
優點:相比黑洞3,用料好一點
缺點:相比黑洞3,外觀丑一點
靜音機箱相對RGB的,不光噪音小,純色調的外觀看起來更加大氣,當然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省錢,你不需要買那么多設備,用機箱自帶的散熱風扇就足夠了。
機箱實在是太多了,蝸牛也就挑幾款說說,比較出名的還有愛國者的炫影,安鈦克的p8,恩杰的h500,九州風神的伯爵等等,但是500以下,你想要十全十美的基本也做不到,追風者的性價比高的長得丑,長得好看的散熱差,安鈦克的用料太足,鋼板厚度上去了,重量也蹭蹭蹭上去了,愛國者的樣子好看,危險事故總有一兩起,鑫谷的便宜好看,看起來又有廉價感,恩杰的高端大氣,很多機箱仿照,但是價格可不便宜。
100個人有100個喜歡的機箱,蝸牛只是按自己的喜好進行推薦,可能蝸牛覺得丑的,有人覺得不錯,蝸牛覺得好看的,有人覺得丑,因人而異吧。
不知道大家喜歡張揚的RGB側透機箱,還是喜歡沉穩大氣的靜音機箱呢?
很多朋友在裝機時,往往都會把更多的預算用在一些核心硬件上,所謂把錢花在刀刃上,比如處理器和顯卡,而在機箱電源上往往是“過得去”就行。相信有這種想法的用戶不在少數,這種想法雖然也不無道理,不過這只是針對預算在非常有限的裝機的一種做法。而對于有一定需求的用戶來說,機箱往往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擴展性、通風設計、材質用料以及對硬件的兼容性等。
本期,我們帶來了兩款主流級裝機平臺的中端機箱—美商海盜船Carbide 175R RGB、航嘉GX800i,這兩款機箱都是主打RGB燈效的產品,同時價格差距也并不大,那么這兩款機箱在實際裝機中有怎樣的表現,我們進行了體驗。
在美商海盜船推出Carbide 175R RGB之前,它推出過一款Carbide 275R,而這款Carbide 175R RGB的定位要低于Carbide 275R,同時又高于入門級Carbide 100R,是一款主打主流級市場的中塔機箱。從Carbide 175R RGB的命名上來看,它也向我們傳達了這是一款支持RGB燈效的機箱。
美商海盜船Carbide 175R RGB產品規格
機箱類型:中塔式
尺寸大小:418mmx210mmx450mm
顯卡限長:330mm
電源限長:180mm
散熱器限高:160mm
擴展槽位:7個
硬盤位:3.5英寸×2/2.5英寸×2
機箱材質:鋼板、鋼化玻璃
兼容板型:ATX、MicroATX、Mini-ITX
風扇兼容 前:120mm×3(預裝一個)/140mm×1 、360mm或280mm(水冷)×1
頂:120mm×2、140mm×2、240mm(水冷)×1
后:120mm×1
重量:6.1kg
質保年限:2年
參考價格:499元
簡約而硬派的設計
熟悉美商海盜船的讀者都知道,旗下的機箱產品在設計上都是偏硬朗風格的。Carbide 175R RGB也延續了這一設計風格,簡約而硬派。在機箱的前臉部分,它采用的是可拆卸的塑料面板,輔以拉絲工藝處理,看上去也比較有質感。同時,在前面板的中間偏上部位內嵌有一個美商海盜船的Logo進行點綴。而拆開前面板之后可以看到Carbide 175R RGB內置有一個RGB風扇,風扇的燈效可以透過面板的Logo呈現出來。
▲機箱前面板僅搭配了一個Logo進行點綴,在點亮后會有燈效透出。
為了保證機箱前面能夠進風,Carbide 175R RGB在前面板的頂部和底部均設計有通風孔。需要注意的是,頂部的通風孔是內凹式的,如果長時間使用會積累灰塵,建議定期進行清理。而頂部采用了大部分機箱通用式的設計——磁吸式防塵網,清理灰塵非常方便。
▲機箱頂部配有磁吸式防塵網
此外,在I/O接口方面Carbide 175R RGB配備的是兩個USB 3.1接口、一個3.5mm音頻接口和一個電源鍵以及一個重啟鍵,接口比較常規,如果能配備一個USB Type-C接口更好。
▲頂部的接口及面板的通風孔,頂部內凹式的通風孔,比較容易積累灰塵。
用料扎實 空間有余
在Carbide 175R RGB的一側采用了無邊框全側透式的鋼化玻璃側板,機箱內部的發光硬件可以透過側板將燈效一覽無余地展現出來,而玻璃的厚度實測達到了4mm。另外一側采用的是普通無透光的鋼質側板,鋼板的厚度達到了1.5mm左右,用料比較厚實。
Carbide 175R RGB內部采用的是ATX2.0結構,即板卡區和電源區是完全隔離開的,防止電源的熱量與板卡區的熱量混合,增加機箱散熱負擔。Carbide 175R RGB可以兼容ATX、M-ATX、ITX三種板型的主板,可以應對市面上絕大部分主板。機箱的顯卡限長330mm,電源限長180mm,CPU限高160mm,也就是說應對目前旗艦級的硬件都是足夠的。
此外,Carbide 175R RGB已經預留好了走線孔位,并且側面所預留的理線槽也足夠寬,對于初級DIY玩家來說,走線并無難度。我們建議在搭配電源時,選擇模組化電源,最好是搭配扁平線纜,方便走線,也讓內部看上去更整潔美觀。
▲背部的線槽比較深,方便走線。
Carbide 175R RGB的硬盤位采用了“2+2”的設計,即兩個HDD和兩個SSD硬盤位,HDD位設計在電源的尾部,而兩個SSD硬盤設計在板卡區背部。如果不需要兩個HDD,也可以安裝SSD。4個硬盤位數量能夠滿足主流用戶的需求,哪怕是組建RAID也是夠用的。
預裝RGB散熱風扇
針對高性能硬件所帶來的高熱量,Carbide 175R RGB預留了多個風扇位。它的前面預裝有一個120mm的RGB風扇,采用12V的接頭,能夠兼容華碩、技嘉、微星等主流主板的燈效系統,通過對應的主板商提供的調光軟件就能打造個性化的燈效系統。Carbide 175R RGB的前面一共可以安裝3個120mm風扇,或者是安裝1個360mm或280mm的一體式水冷。
▲機箱前面預裝有一個120mm的RGB風扇,支持多平臺同步。
而在頂部,它支持安裝兩個120mm風扇或者140mm/240mm的水冷。此外,在尾部還能安裝一個120mm風扇,當然也可以安裝一個120mm規格的水冷。而我的建議是前面除了預裝的風扇外,再單獨購置一個普通的風扇。頂部安裝一個240mm規格的一體式RGB水冷,尾部再安裝一個普通無燈效風扇,就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打造一套比較炫麗而實用的燈效系統。
裝機:輕松應對高端硬件
在了解了Carbide 175R RGB的一些特性之后,我們還對其進行了裝機體驗,這主要是為了更進一步地測試這款機箱在用戶實際裝機過程中是否會遇到一些潛在的問題。我們本次裝機的配件如下:
裝機平臺
CPU:Intel Core i7-9700K
散熱器:酷冷至尊暴雪T610P RGB
主板:ROG MAXIMUS XI FORMULA
內存:芝奇皇家戟RGB DDR4 3600 16GB×2
硬盤:金士頓480GB SSD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機箱:美商海盜船Carbide 175R RGB
電源:鑫谷昆侖KL-1080W
在裝機時,我們建議分為兩個部分進行安裝。第一部分將主板上的部件全部安裝到位之后再整體將主板安裝到機箱中,這樣能夠避免在機箱中操作不便。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裝電源時建議先拆除HDD硬盤籠,以便于理線,在安裝完成后最后裝回硬盤籠,再安裝HDD。
整個安裝過程比較簡單,并沒有遇到一些不兼容的問題。有的讀者注意到我們選擇的是一款塔式風冷散熱器,而不是選擇的一體式水冷。這主要是體驗這款塔式散熱器是否與Carbide 175R RGB進行兼容,事實上Carbide 175R RGB能完美兼容這款高達120mm的散熱器,也就是說應對絕大部分塔式散熱器均不在話下。
▲即便是安裝大型塔式散熱器,Carbide 175R RGB也能進行兼容。
此外,我們還選擇了一款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顯卡,其長度為267mm,遠低于Carbide 175R RGB的330mm限長。即便是安裝技嘉GV-N208TAORUSX W-11GC這種長度達到300mm的超公版顯卡也是完全足夠的。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顯卡絲毫不會被遮擋
此外,在裝機過程中,我們能夠輕松完成走線。Carbide 175R RGB預留的線槽很深,并且線槽邊預留有扎帶孔,能夠很好地讓用戶進行走線。當然,對于嫌麻煩或者是不會走線的用戶,只要稍微進行理順線材,然后把多余的線材隱藏在線槽中,再直接蓋上側板即可。
▲機箱點亮后,內部的燈效能充分展現出來。
體驗小結
整體來說,Carbide 175R RGB在做工用料上依然保持了美商海盜船一貫扎實的風格,并且內部也搭配了多平臺同步的RGB風扇,讓用戶使用更具可玩性。同時,它的空間以及細節的設計也不錯,不僅僅只是應對主流用戶,即便是高端玩家美商海盜船Carbide 175R RGB也能勝任需求。比如安裝360mm規格水冷、頂級顯卡等,它都能輕松裝入。
價格方面,官方報價499元,與目前在售的Carbide 275R價格一致,我猜測后期結合終端的促銷優惠,價格會低于Carbide 275R。而就產品本身來說,不到500元的價格,配備多平臺的RGB風扇,也是值得入手的。
航嘉算是在機箱電源領域深耕一家專業廠商,我們在電商網站上可以看到其推出的產品大部分都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雖然在前些年也推出過像MVP ARES這種千元以上的高端產品,但也只是作為品牌形象的展示,實際市場表現一般。近期航嘉又推出了一款GX800i,我們也對其進行了體驗。
航嘉GX800i產品規格
機箱類型:中塔式
尺寸大小:452mmx210mmx495mm
顯卡限長:410mm
電源限長:180mm
散熱器限高:165mm
擴展槽位:7個
硬盤位:3.5英寸×2/2.5英寸×3
機箱材質:鋼板、鋼化玻璃
兼容板型:E-ATX、ATX、MicroATX、Mini-ITX
風扇兼容 前:120mm×3/240mm(水冷)×1
頂:120mm×3、240mm、360mm(水冷)×1
后:120mm×1
電源倉:120mm×2
重量:6.3kg
質保年限:1年
參考價格:399元
簡單而內斂的設計
與美商海盜船Carbide 175R RGB一樣,航嘉GX800i在外形的設計上也是比較簡單的。或許是為了讓機箱的整體看上不過于單調,GX800i在它的前臉部分設計有不規則的線條,并配以RGB燈帶,讓其點亮后多了一些炫麗感。雖然外形的設計上中規中矩,但是也比較耐看。同時,其前面板也采用的是一整塊塑料板,我們并沒有看到機箱上刻意地設計有前面板進風孔,僅僅只是在前面板的底部預留一個大的進風口,這個進風口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方便拆卸前面板安裝風扇。
▲頂部配備的是磁吸式防塵網
此外,在面板頂部是它的I/O接口部分,它配備有兩個USB2.0接口和一個USB3.0接口。讓人不解的是其中一個USB2.0接口與其他兩個USB接口之間用音頻接口進行了隔開。而在機箱頂部,航嘉GX800i也是配備了一張磁吸式防塵網覆蓋。
▲接口部分
在機箱的兩側,航嘉GX800i一側采用的是全側透的無邊框鋼化玻璃側板,主要展示機箱內部的燈效。另外一側采用的是非側透的鋼板,鋼化玻璃的厚度達到了約4mm,側板的厚度約1mm,用料上還是比較厚道的。不過需要吐槽的是,航嘉GX800i的玻璃側板的螺絲需要借助螺絲刀才能拆卸,無法手擰快速拆裝,同時螺帽的設計也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略有些影響美觀。
▲沒有配備免工具拆卸的螺絲
空間大,支持E-ATX大板
航嘉GX800i同樣采用了ATX2.0的結構,它的空間比較大,可以安裝E-ATX、ATX、MicroATX、Mini-ITX多個不同的板型。同時,它的內部也預留有走線孔位,不過孔位上并沒有配備橡膠圈。沒有橡膠圈的遮擋,走線的整體美觀性會打折扣,這就需要對用戶的走線技術有一定要求。在板卡區的背面,由于航嘉GX800i的空間比較大,它的線槽位也設計得比較深,并且寬度也足夠,能夠很好地隱藏凌亂的線材及多余的線頭。
▲機箱背部的線槽很深且比較寬
▲預留的走線孔沒有配備橡膠圈
也正是得益于空間的優勢,航嘉GX800i的前部能夠安裝3個120mm的風扇,或者安裝一個240mm的一體式水冷,并且頂部除了能夠安裝3個120mm風扇外,還能夠安裝240mm或360mm的一體式水冷,而后部還能安裝1個120mm風扇。此外,它的電源倉位上也設計有兩個120mm的風扇位。雖然機箱的前面板上的通風口不多,不過借助于充足的風扇位,也能比較好地保障機箱的內部散熱。
機箱并沒有預裝散熱風扇,需要用戶自行單獨購置。如果選用的是支持多平臺的RGB燈效風扇,建議選擇5V可編程針腳RGB風扇,因為機箱面板自帶的燈帶采用的是5V針腳接口,方便配合使用。此外,在選購主板時也需要注意主板上的RGB接口是12V還是5V。
此外,在存儲方面,航嘉GX800i采用的是“3+2”的結構,在機箱的板卡區靠近前面板部分是它的3個SSD安裝位,而在底部的電源倉尾部是3.5英寸的硬盤位。
裝機:滿足普通裝機需求
同樣的,我們也對航嘉GX800i進行了實際裝機體驗,考察其在裝機過程中是否存在設計上的瑕疵。裝機平臺采用了與美商海盜船Carbide 175R RGB相同的硬件,具體如下:
裝機平臺
CPU:Intel Core i7-9700K
散熱器:酷冷至尊暴雪T610P RGB
主板:ROG MAXIMUS XI FORMULA
內存:芝奇皇家戟RGB DDR4 3600 16GB×2
硬盤:金士頓480GB SSD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Founders Edition
機箱:航嘉GX800i
電源:鑫谷昆侖KL-1080W
在裝機過程中,我們先將處理器、內存、散熱器以及顯卡預先安裝在主板上后,再將主板整體裝入航嘉GX800i中。也正是得益于航嘉GX800i的大空間,在裝入主板時非常順手,沒有阻礙。此外,在裝入電源時,我們依然建議先拆除硬盤籠后進行安裝。
航嘉GX800i在電源倉中設置有電源腳墊,主要是防止電源在運行過程中產生振動引發噪音。我們將電源、板卡等硬件安裝完成后可以看到其內部空間仍有很大的富余。而當我完成后準備蓋上鋼化玻璃側板時,發現我們所使用的酷冷至尊暴雪T610P RGB散熱器與玻璃側板沖突,玻璃側板無法完全合上,散熱器的頂部會將側板頂住。
▲由于散熱器與側板間有沖突,所以側板無法完全合上,邊角會凸起。如果強行擰緊螺絲,那么結果就是玻璃側板直接爆裂。
▲在安裝了硬件后,其整體的空間依然很大。
在點亮航嘉GX800i后,可以看到它前面板的燈帶所呈現的炫麗效果還是非常惹眼的,并且通過主板商提供的燈效調節軟件,可自定義燈效顯示效果。我們在裝機時正好選用的ROG MAXIMUS XI FORMULA主板能夠同時支持5V(3針)和12V(4針)針腳,用戶在后續裝機時需要注意主板的RGB針腳是否跟機箱的燈帶針腳接口一致。
▲點亮后機箱前面的燈帶呈現出的流光溢彩效果
體驗小結
整體來說,航嘉GX800i在399元的價位上用料還是比較厚道的,并且配備有RGB燈帶,讓機箱點亮后擁有出色的燈效。同時,其空間也足夠大,這在散熱方面能帶來不錯的效果。相對來說,航嘉GX800i比較適合對機箱要求不高的普通用戶使用。
裝機總結
從對美商海盜船Carbide 175R RGB和航嘉GX800i這兩款產品的體驗來看,這兩款產品相差100元,所帶來的體驗也不盡相同。比如在細節設計上,Carbide 175R RGB在免工具拆卸設計、硬件的兼容性等方面都無可挑剔。而航嘉GX800i雖然價格更低,空間也足夠大,但是從體驗來看,在細節的考量上還是有所欠缺。
從對這兩款機箱的體驗來看,我認為美商海盜船Carbide 175R RGB更適合追求較高品質的玩家使用,而航嘉GX800i則比較適合預算不高且對空間有一定需求的用戶。
天安裝一套電競水冷主機,歡迎抄作業,預算1萬5。配置如下:
CPU:i7-13700KF
主板:ROG Z790-F
顯卡:影馳RTX4070星曜OC
機箱:骨伽乘風
散熱器:骨伽天吳T5
電源:骨伽GEX X2 850W
風扇:雅俊積木、ROG創世神
內存:芝奇DDR5-6400幻鋒戟
硬盤:致態7100 1TB、希捷14TB
用這套主機打游戲,可以放心2K分辨率,畫質全最高。測試《消逝的光芒2》開DLSS 3“幀生成”可以達到平均幀136。《消逝的光芒》1代平均幀220。網絡游戲就更不在話下。
同時兼備動畫制作、視頻渲染、AI計算等高強度生產力。畢竟這顆16核24線程,最高睿頻5.4Ghz,三級緩存30MB非常強悍。
為了應對高配置帶來的高發熱問題,本次升級全塔機箱——骨伽乘風。這是一款極富設計力,和想象力的機箱,是我裝機生涯中安裝最舒服的機箱,因為它處處都能想到你的前面。
模塊化安裝思路
在裝機之前,首先要扒下來一層,便于接下來的安裝。通常只有正反兩個側板,最多再加上頂上的防塵網就行了。而乘風就多了。
我數了一下,至少拆10件:防塵網AB、風扇支架AB、頂部模塊、前部模塊、側模塊,再加上倆側板.、顯卡支架。現在看不明白沒關系,后邊結合安裝我再講。
這就是骨伽的模塊化的安裝思路,好處是化整為零,把很多的安裝項目放在機箱外面進行,操作肯定比在機箱里順手。舉兩個例子:
拆頂。乘風的頂部模塊,是可以和機身分開的。利用這個特點,組裝冷排。我們先把冷排和頂結合,然后整個裝回機箱。
相比不能拆頂的機箱,視線角度會更好。主板上邊緣的接線,比如8+8電源、AIO_PUMP、CPU_Fan可以很順利地連接。如果是裝塔式散熱器,優勢就更明顯了。
風扇支架。機箱前部和底部,各有1個獨立的支架。前部支持3個風扇,底部支持2個。取出支架和風扇連接,然后整個塞進機箱。
獨立支架,對加裝、更換風扇尤為利好。絕大部分機箱因為螺絲是從機箱內擰的,會被已經裝好的主板和水冷水管擋著。乘風使用支架,可以拿出來裝搗鼓。
另外,底部支架,對風扇位置限制比較寬泛。我以前裝過好多機箱,底部用長螺絲固定風扇,四個螺絲眼是固定死的。而積木風扇間隙要小一點,就安裝不了。乘風的支架其實和頂部是一樣的,冷排和風扇都可以前后調位置。
免螺絲安裝思路
乘風已經把磁吸、卡隼、滑道用到了極致。除了個別必須用到螺絲的位置。絕大部分骨伽還是想讓我們免工具安裝。舉例:
前部模塊:上面有2個球狀的卡隼,對應著機箱上2個凹陷,相結合只需擠壓即可。模塊的底部,是2個插銷,是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
電源倉側面,有一個長方形的模塊。采用磁吸+插銷的設計。為什么要有這個,其實拿掉看就明了了。因為電源倉是做成鏤空的,需要進氣。這個模塊同時也是個防塵網。
再看正反兩塊側板,1面玻璃1面金屬,都是磁吸+插銷。吸力是很大的,不用擔心掉下來。
加強透氣散熱
通過上面圖片,大家肯定看出來了。骨伽設計這款重磅機箱,對散熱要求近乎達到偏執。處處“漏風“。官方介紹機箱6面均包含網格,網格數量達到4876個,通風面積129100平方毫米。這是什么樣的性能?
建議安裝9把風扇,利用好這些網格,組成前進后出,下進上出的風道。必定有效降低CPU和顯卡溫度。
機箱底部,兩側都有網格,按照風向應該都是進氣的。增加電源和機械硬盤周圍的空氣流通。
在電源倉前部做了個斜坡,還有旁邊的顯卡支架模塊,仔細看也有斜面。它們的作用都是將前進氣流引導至核心位置,促進CPU、顯卡、SSD降溫。
5面防塵
網格多了,如何減少灰塵進入?乘風也想到了。簡單直接,就是加防塵網。除了尾部出氣口,加個風扇就行了。其余5面都有防塵網。防塵網的形態多種多樣:
頂部是磁吸軟網
底部滑軌卡扣
前部抽拉式
機箱背面也是磁吸
機箱正面,前面說過了
其他細節
骨伽乘風還有諸多細節,大大提高裝機手感。因為比較零碎,我把值得一說匯總到這部分。
工具盒:雖然乘風用不到幾種螺絲,但是骨伽還是給了個螺絲盒,按種類分開。我們在拆卸模塊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臨時的螺絲,放進盒子不容易丟失。還有一些扎帶、理線鉤、銅柱。
前置跳線:power SW、power LED 、reset SW、HDD LED很多人搞不清順序,乘風把它們做到一起了,只要看清缺腳就能接對。
顯卡支架:起兩個作用,一個是提供支撐,防止顯卡彎曲;另一個是遮擋前面的線,更加美觀。
遮蓋板:準確說乘風理線設計包括:遮蓋板、線槽和扎帶。其實不需要高超的走線技巧,只要把線束縛好,然后用蓋板蓋住就能清爽簡潔。
顯卡豎裝:附件標配1個豎裝支架,可以將顯卡轉接為垂直朝下。但是可能會損失一部分性能、現在高端卡PCIe4.0轉接線比較貴,還有側吹散熱也不太好。一般我選擇直插。
總結:
我非常喜歡骨伽乘風機箱,寫了這么多,處處是細節。當一款機箱堆料達到頂峰的時候,安裝、設計、散熱、防塵等等這些,才是真正拉開差距的地方。乘風即巔峰,我相信任何上手安裝過的人,都會愛上它。500元內無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