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去光陰速可驚,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里聲

    ---歐陽修

    80后大叔一枚,打小從老爸那里得來山寨紅白機開始,便沉醉于游戲世界。當然對于古董級的雅達利也是無緣涉獵,待知道時已是網絡時代。本文僅僅是筆者親身經歷的游戲隨記,談談曾經身邊出現過的各類主機,希望可以引起一個時代的共鳴。

    先來個老掌機照片:

    這也是手頭上勉強還能正常開機游戲機器。老一點的比如GB、GBC、GBA早已經不知道丟哪里了。不過,這兩年開源掌機玩玩老游戲也是不錯的。因此特意買了個橫米和RG300,特別后者,十字鍵的手感特別喜歡,玩玩gba、sfc等模擬器游戲很不錯,對于自制的openbor游戲也支持,比如說怒之鐵拳的改版就玩的很爽。

    那么當年,筆者經歷過那些主機呢?


    NDS系列

    Nds最早買的是個飯盒機,機器現在已經不見了,幸好幾年前留了圖片,老飯盒陪伴我度過不少快樂時光。

    后面陸續又搞到了ndsi和ndsl,這兩者機身不再是老機器厚重的樣子,比較時尚小巧,設計感比較好。基于當年環境,玩的都是r4燒錄卡游戲,沒有了拿到卡帶的欣喜感。Nds實體機在我上手的時候,燒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那時候身邊的小伙伴們對于掌機只知道gb和gba,根本不知道NDS。

    后期買了電腦,喜歡去宏圖三胞類似的電腦地下商場里買《藏經閣》這個光盤,里面有不少合集的模擬器游戲。很多sfc,md,gba,nds還有街機游戲都是在模擬器玩的。不過最開始pc模擬nds玩起來還不完善,有明顯很卡的感覺,以及各種花屏進不去,而爆音這些瑕疵都算是小兒科了,基本無視。

    當時要求也簡單,能玩就行。甚至有的游戲全程卡頓爆音,照樣可以玩通關的。

    后面擁有了實體機,玩起來的體驗果然和模擬器大不一樣,最明顯的就是聲音悅耳,畫面濃縮在小屏幕里,感覺還是很驚艷的。而在這段歲月中玩過的游戲非常多,但真正值得一輩子回味的絕對是《忍者龍劍傳》和《傳說系列》。

    《忍者龍劍傳》

    NDSI當年是我最喜歡的機器之一,造型漂亮,和其他版本的區別應該是多了個攝像頭。我對游戲玩得比較雜,記憶深刻的有《忍者龍劍傳》傳說中的毀屏神器,因為該游戲操作是縱向NDS,除防御外全部是下屏觸控。雖說是NDS平臺,質量卻是杠杠的。即使是觸控操作,但是動作系統還是相當完善的,蓄力吸魂UT,浮空技,手里劍,防御里風,忍法,還有標志性的招牌技能飯綱落。游戲難度也不算低,后期關卡比較難纏,武器應該只有一把龍劍,好在還有專屬的升級系統。

    我記得有一個地方要喚醒個NPC,得對著NDS吹氣才行,很好的利用了NDS的機能。可惜該游戲僅此一作,時隔多年后psv的忍龍西格瑪12的出現,算是勉強給掌機黨一個安慰。說到西格瑪系列,那槽點就比較多了,一會再說。


    《傳說系列》

    NDS上筆者曾經大愛的傳說系列:《圣潔傳說》、《風雨傳說》、《心靈傳說》。相信大部分玩家都是體驗過的吧!風雨不用多說,有名的爛作,官方都想拉入黑名單不提的那種,沒記錯的話南夢宮官方未把本作列入傳說系列正統作行列,質量可見一斑。

    《圣潔傳說》比前作好太多,作為nds平臺第二作,總算沒有給傳說家族丟臉。劇情夾雜前世今生,愛恨糾葛。女主伊利亞的性格很討喜,和盧卡的各種互動是游戲中的最大看點。

    語音系統也很帶感,但是唯獨冒險圖中重要的城鎮系統稍顯單薄。城鎮規模尚可,但是基本都是擺設建筑,根本進不去。迷宮場景感覺有些單調,敵人種類不多,后期很多換皮怪。貌似本作加入了工會系統,在迷宮里任務可以刷到強力裝備。


    系統的話,傳說招牌就是連擊。本作阿斯拉轉世男主大劍使,無論是必殺,奧義,秘奧義都很燃,神劍迪蘭塔爾轉世雙刀使斯帕達,俗稱電風扇,裂空斬,火焰裂空斬還記得嗎?因為他技能多是空中轉圈圈,看著雜兵一直浮空被打,無論是操作感還是滿足感都相當充分。

    不過我喜歡的倒不是上述兩基佬,我喜歡的是個性別很難分辨的角色。總之,不繼續看劇情,你很難知道它是男是女。下圖中雙手叉腰的就是拳師艾爾瑪那了。

    為什么喜歡用她呢,是因為個人特別喜歡act游戲里以拳頭作為武器的角色,正所謂拳拳到肉,連牙彈,爆牙彈打擊感啪啪啪,而且呢,一般格斗系人物都會分配不少摔投技。這都是筆者燃點所在呀。再說了永恒傳說的法拉也算格斗系,三散華,獅子戰吼,殺劇舞荒拳它不香嗎。

    還有一點,傳說系列玩了不少作品,其中呢大愛格斗系,再者是劍士,主要劍士有一個技能特別寫意,想起來是什么嗎?隸屬阿魯貝因流,技能名曰 秋沙雨。起于幻想傳說劍士克里斯,散沙雨,秋沙雨連擊刷分刷評價專用,居家旅行刷怪必備萬金油技能。

    其它角色大叔,安吉,用的不多。里面的千歲倒是讓我印象深刻,詭秘多疑的感覺。

    后面圣潔傳說復刻了psv上,再玩到時畫面已經高清,技能華麗度也增加不少,唯獨空連系統大削,王牌空戰的快感不復存在,頗為遺憾。


    第三作《心靈傳說》,我記得當時論壇熬夜等rom發布那光景,心情很激動,不停的刷帖子期待看到資源。心靈貌似有兩個版本,一個是CG版,一個動畫版,我是選擇動畫版的,畢竟嗎,傳說系列還是適合二次元畫風的。主題曲《永遠的明日》特別好聽,查了下是DEEN演唱的,也是繼TOD后再度回歸傳說系列作品。

    本作劇情長度很是讓人感到滿足,nds時代我記得沒有通關就爛尾了。后面psv復刻了后才通關的。特色系統是靈武系統,心靈入侵靈武連接是基本套路,同時強化系統也是存在的,這次技能是通過靈武強化升級進化習得,反正我是對這個系統比較無感,我一直認為,比起武器,我更喜歡人物強化,技能通過人物習得,比讓武器進化習得要來的有成就感。當然這只是個人意見,本作擁躉眾多,nds中也屬于精品游戲了。連擊爽快度還是比較高的,話說回來,這作畫風不同于其它作品,人物形象總感覺比較別扭,可能我骨子里還是喜歡樸素寫的劍與魔法畫風。

    其它陸續游玩的還有勇者斗惡龍,光之戰士,火焰紋章,馬車,塞爾帶海之號角等等N多作品,不過通關的不算多,好多都爛尾了。畢竟燒錄卡這東西,下載游戲,研究破解,安裝游戲比玩游戲要花費的時間多了去了。其中還接觸了個至今沉迷的游戲,動物之森。那時候破解nds也是可以聯網玩的,跟一個nds游戲群好友聯機玩了好幾個月。當時聯機的游戲有dq,夢幻之星,動物之森還有個刷刷刷的游戲忘記名字了。

    至于nds馬車,我倒是僅僅和女兒聯機玩過。畢竟我一直是射擊和賽車游戲苦手,獨愛act一筋。馬車扔香蕉皮陷害我閨女這事我是干的樂此不疲。。呵呵


    PSP篇

    PSP我買的時候已經不是1000機型了,是2000機型V3主板。為什么這么清楚呢?因為當時這個主板破解麻煩,即使相隔太多年,我依然記得刷雞蛋圖進破解系統的情形。相信各位老哥們也是經過蛋圖洗禮的吧!

    當時買的地址是在友通數碼港2樓進門處,當天去買相機,sony攤位旁邊剛好就是psp的展柜,雖然那時候我沒有psp,可是對于psp多少了解些。跟老板一番攀談交心,最后相機和psp一起打包買了。隨著機器的還有硬包,軟殼,貼膜等外設。機器選的是青白色,素雅大方。現場開機然后老板指導考破解資料,進入刷蛋圖教學模式,為提高蛋圖成功率,在老板推薦下還買了個4g的sony原裝棒。加了70大洋,不得不說,反復試了幾次,成功率比原來組棒大多了。

    機器到手,萬分激動,公交車感覺慢了好多。回家開機,簡直是天籟之聲啊。熟悉了各類按鍵操作后,開始了神圣的游戲之旅。

    《真三國無雙5 SP》

    第一個拷進去的游戲是《真三國無雙5 SP》,是在店里直接COPY的。要知道我是個地地道道的無雙粉,在PS2時代就已經和無雙類結緣,沉溺在光榮的三國戰國游戲世界里無法自拔。5代變革巨大,戰場感個人認為最強,武將單挑時雜兵圍個圈,時不時還捅你幾下甚是激情。游戲取消了傳統C技,改成連舞系統,而且一段時間還會掉連舞槽,讓你瞬間變咸魚。

    城門可以攻城器破開,也可以武器打爛,這一點感覺極好,只是不知道光榮為何后面取消了這些設定。

    談到無雙,必須插個話題,來曬下無雙目前仍在手頭的機器、卡帶、光盤的相關圖片。

    首先云盤找到個老圖,psv的獎杯留念,看了下好多無雙。。。

    Xbox360北斗無雙有兩作,最愛初代國際版。血腥暴力,拳拳到肉的無雙游戲,就是QTE系統比較惡心。

    下面這機器是3萬機型改的硬盤機,里面放了好多經典ps2游戲,當然,無雙2猛將傳必須有滴。

    PS3無雙好多光盤已經沒有了,老照片里找到個basara和真北斗的,發出共享。

    NS的目前尚存的卡帶無雙游戲

    XBOXONE上只買了一作無雙,其它買了GTA5啥的。

    老3DS時代,買了真三國無雙VS,可惜沒有留下圖片,殘念。

    Ps4買了不少數字版,basara4皇,無雙8等。8代是我唯一爛尾的無雙,不做評價

    Psv平臺無雙基本全收錄,首發無雙next丟了

    Wii,wiiu破解機器自然無雙不可少。


    看了這么多無雙收藏,是不是已經確定筆者是標準無雙粉了?嘿嘿。

    好,繼續說回PSP!

    《真三國無雙5 SP》在刷馬都膩了之后,陸續下載了帝國、無雙大蛇、無雙大蛇魔王再臨、真三國無雙聯合突襲兩作。

    特別是魔王再臨,移植度相當高,除開畫面因機能縮水外,語音部分得到保留,前作無雙大蛇psp版本詬病的就是戰場語音基本都刪除了。本作連關卡介紹的旁白語音都得以保留,戰場語音基本還原家用機,熟悉的"敵羞,吾去脫她衣"回來了。

    系統方面,人物分為力、速、技三種,力可以使出強力R攻擊,消耗無雙槽,速可以C。

    技時候跳躍,同時有兩段跳,R可以發出專屬動作,技是強化C技。三種類型,花式繁多,組合技玩起來眼花繚亂,相當有趣。在PSP的方寸之間,卻可以享受主機一般的樂趣,妙哉妙哉!

    本來想繼續聯合突襲兩作介紹的,轉念想無雙過多了,改個其余經典吧。腦海中頓時浮現了《夢幻之星2》。

    《夢幻之星》

    《夢幻之星攜帶版2》是SEGA出品游戲,開場CG配上磅礴的音樂,整個大宇宙時代的壯大史詩感就出來了。四大種族:人類、獸人、機械、精靈各有千秋。海量的武器裝備衣服技能可以刷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哦。至今清晰記得天守閣拼命刷小靜,期待出虹盒的刺激。后面優酷視頻里我記得好多達人視頻,開發出來的機娘單刷天守閣什么的特別多,我個人比較喜歡雙小劍以及拳套,法杖很少使用,依稀記得當時有個掉落物叫什么鬼燈的吧,貌似要解封才可以攻擊上升。解封條件就是刷怪幾千個吧,時間太久,記憶模糊了。艾米莉亞這個名字我倒是一直清晰記得。

    PSP死神嘉年華2代,這個是我至今依舊有空就拿出來刷刷的游戲。本作關卡變化多端,強化任務豐富,靈魂碎片,角色強化,合成配件等耐玩度極高。且本作招式漫畫還原度相當出色,可選人物眾多,手感各有差異。比如我就特別喜歡日番谷冬獅郎。主要是他的大招 冰龍以及大紅蓮冰輪太酷了。后期刷經驗帶上三個跑步機道具可以300%加成,爽死。強烈推薦各位游玩。

    這就結束了?不,這才剛剛開始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投稿來源:鳳翼天翔

    懷舊游戲的故事永遠都說不完,如果你曾經也擁有過關于街機、主機的美好回憶,歡迎聯系小編投稿。小編在整理之后將會分享給所有情懷玩家,希望可以引起一個時代玩家的共鳴。

    畢竟,這曾是我們最美好的青春啊!

    者:Tikisleeping

    1.起因

    前段時間看了許多值客分享了理線經驗,但是因為一直沒時間沒空折騰(其實主要是太懶不想弄,把這事擱了很久。

    而且桌面實在太小,雜七雜八的設備又特別多,每次想放本書或者寫點東西都沒有可以騰出的地兒,正好最近要寫一些講義,整理書桌之事迫在眉睫。

    2.購買--美亞

    上個月無意間在亞馬遜上看到里的一些 電纜束線套(不知道這樣子翻譯對不對,反正大家聽得懂)

    美亞上有關這樣子的電纜束線套品牌種類繁多,大致挑選了 價格相對可接受、長度適中且取自防火材料的兩樣,恰好最近轉運一些東西,直接下單坐等收貨。

    Cable Management Sleeves System - 4 Pack 20" Flexible Neoprene C...enKo Products? Cable Management Sleeve - Pack of 2, 40 Inch Cab...

    收貨之前我先給收貨工作前拍個照片以作之后的完工對比:(iPhone 6隨意拍的照片,圖片里各種線和拍攝效果均實在是不堪入目,求輕噴)

    2.收貨

    走了笨鳥還是比較快的,差不多一個禮拜到了貨。期間為了配合束線,在淘寶上買了一些束線扎帶和一個愛格升懸臂支架。

    短條:是帶卡扣的是一包裝4條(帶金色logo)

    優點:1.有4條可通過卡扣自定義連接,自定義程度強,可用于多處,每條19cm左右,長度適中;2.包裹10+根網線不成問題,粗的HDMI、DVI線纜4-5條的樣子,材質很舒適且易于彎曲拉伸,做工很不錯;3.線孔粗,可以出來兩三條線

    缺點:1.靠拉鏈來封口,雖然牢固感覺也方便,但是在實際安裝的時候發現挺麻煩的;

    長條:是enKo的魔術貼風格

    優點:1.每條1m左右,足夠長;2,為魔術貼封口方式,方便快速;3,中間自帶扎線,可以保證包裹束線的同時不輕易滑動;3.附帶了許多小扎線,小扎線的做工倒是不錯,挺實用。

    缺點:1.做工一般(相對短條而言,不過這玩意兒做工好像也不重要);2.包裹空隙較短條相對小些,只能包裹住7-8根網線或者3-4條粗電源線的樣子;3.線孔小,每個空幾乎只能容納一根線伸出

    3.安裝

    終于找了一個空閑的下午,把所有的設備全部取了線準備改變下桌面格局。

    擺弄了下,初步訂為這樣,感覺裝了支架多了好大一片天,再也不用擔心沒有空地寫文件了。

    理線過程還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合并合并,然后在適當的位置伸出線來接在接口上,主要做好的是布局,我還在改進中,不過束線套還是挺好用的,省去了自己瘋狂用扎線的麻煩,重復使用率高,最主還是包裹著只有一條線看上去比較舒服,還是值得推薦的。

    最后附上效果圖:

    鼠標、顯示器DVI和、PS4 HDMI線、電腦與聲卡連接線、音箱的主副音頻線以及麥克風 合并在了一塊,走的桌底

    機箱電源線、PS4網線、電腦網線 合并成了豎著的這根長線,因為機箱是外置電源,不好處理,只好和裝著ss的極路由一并放在了桌底架子上。

    比起原來已經干凈整齊了許多,(暫時不考慮電源線和信號線的干擾問題了,實在是不知道怎么整理了,桌面太小無法變更其他格局)

    目前存留的問題:

    還有路由器和接線板這里有點麻煩不知道如何處理,望值友大神指點指點,強迫癥傷不起

    考慮過把主路由和接線板固定在桌底,但是路由器和接線板較重 澆水估計效果不大,桌面又只能靠打孔太麻煩,我還買了宜家的那個桌底置物架結果桌底空間有限且實木桌面太硬無法開孔導致不能安裝。心累

    :期間鍵盤換成了藍牙,裝了個愛格升支架,節省空間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另外收納束線時一些某寶買的收納用的小東西,很實用。

    自鎖式尼龍扎帶互扣式固定線卡

    桌面上設備:在外設上折騰了不少時間,選下來的都是些比較耐用的,聲音方面鹵主是木耳朵需求為主

    顯示器:Benq 2430T (沖著144hz以及1ms買的,色彩不忍直視,對于fps游戲似乎能夠先發制人)

    主機:1.PS4 2.Alienware X51 R2換了個固態 (美國Dell學期開學季9入的,雖然性能一般,但是看在我也不怎么玩游戲的份上沒舍得換)

    外置聲卡:YAMAHA AG03 (線是定制的兩根 Palic頭 單晶銅 RCA)

    麥克風:Audio Technica AT2035

    音箱:HiVi MKIII耳機:flux pro和sennheiser G4ME Zero

    鍵盤:filco青瓷風 雙模鼠標:roccat 軍規(因為偶爾CSGO需求沒有換成無線的,否則還能少一個線)

    攝像頭:微軟LifeCam夢劇場精英版(個人感覺比羅技C920清楚些)

    音,本是一種物理現象,但在我們的世界中,其所表現的種種卻是非常奇妙而又有趣的化學反應。

    人類為了留住與還原聲音,發明與創造了各式各樣的器物,使得我們現在可以輕松地跨越時間、空間,隨時隨地都可聽到自己想聽到的聲音。聲卡,就是一種非常棒的聲音還原與再現的電子設備。CREATIVE/創新,一個伴隨著我們這三代(30多年)成長的專業音頻技術、聲卡品牌,在2021年的地球特殊時期,依然給我們帶來了一款全新的好聽又好看的聲卡產品——創新Sound Blaster X4外置聲卡( AMP、USB DAC)。

    創新Sound Blaster X4(以下簡稱創新X4)是一款外觀非常漂亮的外置桌面型全能聲卡,具有著CREATIVE/創新音頻技術純正血統。高達114dB信噪比,解碼能力達24-bit/192kHz,最大支持600歐姆HIFI級耳機;聲晰飛Super X-Fi、創新Sound Blaster Acoustic Engine和杜比Dolby Digital Live技術;還加入了SmartComms Kit通訊套件的支持;7個IO接口,除了USB-C電源/數據接口、環繞聲音響接口(支持音箱7.1分立及耳機7.1虛擬聲道)、外置麥克風和耳麥接口以外,新增的光纖線型輸入輸出接口還可連接到PS4/PS5、機頂盒、藍光機、專業功放等帶有光纖音頻的設備。

    創新X4是一款外置桌面型聲卡,整體造型新穎,外殼表面施以銀色金屬漆面涂裝,做工精致小巧,三3D約130 x 130x 40mm,重約384g。X4絕對是一眼看著就非常喜愛的那種東東。特別是在它通電以后,其科技感更為強烈。

    經實物體驗感觀創新X4,其設計、做工、手感,操控,與我所接觸的那些高端專業影音設備感受相似,特別是X4上的這個大大的旋扣,操控感覺好極了。

    配上不同功能色感、狀態的氛圍環型燈光(藍(明暗音量大小)、紅(麥音量)、綠(音頻平衡、音源1)、白(藍牙)、橙(音源2)),X4上的這個無極調節旋扣,左旋右轉,輕觸金屬噴砂處理的表面,其操控阻尼感非常非常的棒。

    在X4大旋扣的正下方,有3個帶有指示燈的實體功能按鍵。第一個是麥克風控制按鈕 / 音頻平衡鍵,最直接的操作是麥克風一鍵靜音,配合大旋扣可實現音頻平衡調節功能開啟。中間這個MODE是模式/ 直接播放模式鍵,可進行EQ功能切換。最右側就是開啟創新黑科技 聲晰飛環繞音效的SXFI鍵,開啟這個鍵后,其會在耳機中重現具有自然逼真的聲場,沉浸和高度逼真的效果。具體效果后面聽感會詳說。

    創新X4正前側有兩個3.5mm麥克風和耳機端口,功能布局分布上都沒問題。但從整個外觀做工來看,此兩孔的用料就稍顯不足了,如果這兩孔是用的如創新X7那種大圓口鍍金端口,我想X4的檔次應會上一層面。一個猜測,或許后期創新會根據市場反饋,推出個豪華版也不一定。就如創新X7之后推出的X7 Limited Edition一樣。

    創新X4作為一個全能型聲卡,它除了聲卡該有的功能外,它還是一個桌面級耳機放大器,能夠輕松驅動高達600Ω的錄音棚級耳機。這個通過實測,驅動600Ω耳機確實可以,但在驅動我的DT990時,其水準僅達到我認為的及格分數,而在驅動HD650時,它表現得就要輕松多了。

    創新X4的接駁端口除了正前方的麥孔和耳機孔外,在其正后側方還有7個I/O接口,通過這些端口,我們可以輕松地連接多個音頻設備。從后側面板端口布局來看,其可分為音箱系統與光纖線形功放及數字DAC區。左起4個端口為音箱系統,可直接連接有源音箱。端口由前置、側置、后置和中置/低音炮端口組成能連接模擬2.0/2.1、5.1甚至7.1音箱系統。

    第5端口為光纖輸入/線性輸入端口,可與藍光播放機,PS5,機頂盒,電視等設備連接。該端口還可用作線性輸入端口,可與音頻播放器進行連接播放。實測連接SONY D100完美。

    很開心的是創新X4還帶有光纖輸出端口,有此端口我們就可以輕松地用方對方光纖線連接功放或影院環繞系統。最右側的USB-C端口,是當下主流的數字解碼(DAC)的連接方式。我們可通過此端口連接到PC和Mac甚至手機來進行音樂、電影或游戲的玩樂。實測手機連接創新X4,海貝推送出來的聲音有著質的提升,特別是聲音的密度有著明顯的改觀。而且直接支持音樂、電影、腳步增強、直驅和SXFI音效。也就是說在手機上可直接享受到WIN系統的幾個最重要的音效功能了。

    相對來說,創新X4的配件算是夠簡了。除了X4主體外及一堆的紙質說明書啥的,僅配了一根約2米長的USB-A to USB-C數據線,一根約1m長的方轉圓頭的極細光纖線。好在這也基本能解決日常使用了。如連接功放需自購方到方光纖線,連接PS5得HDMI轉光纖適配器才行。

    本想著打算拆機,看看X4內部堆料幾許,但一想到后續保修,最終還是忍下了。怎么辦呢,不能拆機,只能用自己的耳朵來試水了。

    體驗前,為了可以較全面地發揮創新X4聲卡的功能,先行去官網下載了“CreativeApp”,下載速度較慢,甚至出現斷連,后用上迅雷立馬搞定(后來發現在WIN10 APP商店也可下載到,包括下面的SXFI APP), 有必要說的是,此“CreativeApp”僅支持WIN10系統的安裝。裝上“CreativeApp”,APP自動連接到X4進行驅動,相較以往“Sound Blaster Commmand”,此“CreativeApp”界面更為簡潔明快,而且在功能上也進行了按需增減,APP體積減小,功能卻做到了更全更個性化,是為不錯。

    創新X4我認為最大的提升是加入了“SXFI”聲晰飛全自音響音效。所以這個APP是必添裝的了。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后面我發現,創新X4并非一定要安裝“CreativeApp”才能實現“SXFI”等音效。因為我在我臺式PC WIN7系統上,不安裝這兩APP(是裝不了,CreativeApp僅支持WIN10系統),同樣可使用創新X4上的“MODE+SXFI”鍵實現“音樂、電影、腳步增強、直驅及SXFI”,包括對麥克風及音源的控制(不同控制大旋扣會出現不同光環)。并且這些功能在我的手機上同樣可實現。由此可推斷創新X4大部分功能是免驅設計的。當然要想實現強大的“SmartComms Kit套件”功能,還是得“CreativeApp”,這個大家就按需來吧。

    作為聲卡,除了其對各系統的兼容度外,我最關心的當然還是創新X4的聲音,所以此次測試的重點依然是放在音質音效這塊。

    經這段時間的多平臺體驗,創新X4給我的感受就是它的音質音效表現完全超額了它的定價。聲音素質不錯,連接操控簡單直接,作為入門級DAC用完全足夠。特別是SXFI,在看片時音效出乎想像。

    在音樂試聽這塊,因不同系統不同耳機,會存在一定的差別,但綜合來看,其驅動的綜合素質還是可以。哪怕是在Philips SHP9500上,其三頻表現依然出彩,甚至能很意外地把9500的塑料單薄感給摸去不少了。高頻雖然還有點亮,但細節表現豐富,特別是在中小音量下,能聽到平時很難聽到的細微的聲音,中頻也較豐滿了,不論是人聲還是樂器,情感度表達較到位,失真度低,聲音挺討耳朵的;中SHP9500的低頻偏弱,但在創新X4的推動下,其低頻不論量上還是質上,都有了非常凝實的結像,緊密度彈性增強了,實為不錯。另創新X4聲稱最大可推600歐大耳機,體驗中用其推600歐DT990時,發現創新X4雖可推動,且音質表現也還算不錯,但離我感受到的推好這耳機還是有些差距的。嗯,這個我想多了。

    體驗中發現,我認為創新X4最出彩的地方是“SXFI”環繞音效了。這個在看電影或這類音樂綜藝節目時,其音效非常突出。立體包圍感,空間感很足很足,哪怕是用普通耳機,也能感受到環繞音效的增強,不開SXFI,感覺你是在屏外,歌手在你的正前方,離你有那么大一段距離,開啟SXFI后,你就感覺到了演唱現場,你坐在節目大廳,感覺就坐在導師的那個位置,一切來得那么真實,現場感非常強非常強。

    當然,從實際體驗來看,在用X4聽CD音樂時改成直驅較好,不太建議開啟SXFI這個鍵,因為它會對LR音質有所影響,但影片與演唱會則不同,其本身在錄制時基本上就是多軌錄音,所以反而能更好地還原其原來的音質音效。

    配合創新X4的游戲腳步聲增強EQ(可直接按鍵驅動此EQ,WIN10系統中也可在“CreativeApp”開啟,還可以通過APP自定義功能按鍵),真的有效,且也較明顯,使得游戲中我們可以先人一步發現對方,從而制勝,這個用語言很難表達,還需各位自行去游戲中感受,你會發現你很喜歡這一功能。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應盡量少外出。而為了讓宅在家里的生活更精彩,我們可以考慮給我自己的娛樂進行必要的升級,特別是花較少的銀子來提升不曾有的音樂,電影,游戲體驗,不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做工,音質音效,創新X4聲卡還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