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硬件市場上,Intel的至強(Xeon)系列和酷睿(Core)系列都是備受關注的處理器產品線,但它們在日常裝機和消費者市場中的應用有所不同。為什么在日常裝機中一般選擇酷睿系列而不是至強系列?
雖然至強系列處理器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具有優勢,但由于其定位和成本較高,以及對大規模計算和數據處理場景的適應性,日常裝機和消費者市場更傾向于選擇酷睿系列處理器。酷睿系列在性價比、能效和單線程性能等方面更符合一般用戶和游戲愛好者的需求,因此在日常應用和消費者電腦中更受歡迎。選擇處理器時,需要根據具體需求和預算考慮,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定電腦性能的CPU,這些智商稅千萬不能買,小白經常好奇,明明都已經更新到了14代。
為什么商家還在推薦12代?
是不是奸商在清庫存?
事實上是因為CPU已經遇到了瓶頸,在12代以前,每一代都在擠牙膏,性能幾乎沒有提升。
而高端的14700KF和14900KF玩游戲會不穩定、藍屏等問題。
官方已經宣布不建議超頻,并且做出了閹割百分之性能的方案,再加上CPU本身玩游戲也非常過剩了。
到目前為止,英特爾可以買的只有12代CT的CPU和12、13代代替的一部分型號。
下面就詳細給小白分析一下能買和不能買的型號以及具體原因。
首先是預算450左右,只有牙膏擠爆了的I312100F可以買,記住同價位任何CPU都不能買,包括奸商推薦的什么12代以前的所有CPU。
像I510600KF或者AMD的5500千萬不能買,英特爾是12代以后牙包擠爆了,采用了10nm工藝的最新架構,尤其內存控制器AMC首次集成到了CPU里面,對比11代以前的CPU和內存,效能大幅提升,延遲大幅降低,算是真正的換代。
AMD的16MB三緩的5500并不是真正大三緩的5000系,對比32MB真正大三緩的5600,網游幀數差距非常大。
如果只辦公LOL,不考慮后期升級,英特爾有個12300T,性能和12100帶核顯的差不多,性價比最高。
預算到了650價位,除了默全秒英特爾12代以前全家的5600和后期不考慮升級顯卡。
帶有750TI獨顯性能的5600g可以買,別的都是智商稅,還有12400F可以考慮,適合只玩3A大作,有點多開視頻剪輯需求的和實在沒有預算的玩家可以考慮12400F,但是不建議只要但凡還有點兒預算玩網游,稍微還有點幀數要求,千萬不要買它。
因為12代非K鎖了sa電壓,內存頻率不支持第一模式的3600和800多的1260KF最大4000頻率根本就是兩個東西,他倆最少差距50幀以上,別再聽奸商忽悠說12400F的吃雞幀數也不低了。
大哥競技網游除了最高幀,最重要的是決定卡不卡能不能贏的1%low幀也是最低幀。
用5年的電腦省200上1240的F絕對是你最后悔的選擇,因為1240的F玩游戲本質上就是12100F,性能提升不到5%,幀數提升不到5幀。
預算低,優先升級顯卡換5600,預算高,一定要加點錢買12600KF。至于英特爾非K的CPU都是這個問題,價格貴,性能還弱,說的就是他們,800左右值得買的只有12600LF,用粉絲的話就是只要你預算在4000多點,所有的商家都會告訴你12400F 、13400F就已經是游戲的天花板了,這個價格買不到12600KF等等,但是他們不可能告訴你12600KF不僅默頻都已經達到了4.9g,這可是提升了0.5g的睿頻,支持4000以上的內存頻率還可以雙超。
而12400搭配的3200頻率的內存條玩吃雞網游不僅幀數低了50幀以上,幀數不穩定,卡頓是家常便飯。
而且不管對比1000多需要調試的7500F。
還是1200左右鎖sa電壓的英特爾智商稅13400F到14490F降到800多的1260KF,不僅價格便宜了300多,主板搭配600多的技嘉B760魔鷹烤機都能跑滿20分鐘。你說13400F不是智商稅的大冤種是什么?
到了1500價位,目前只有13600KF可以買,可以把它看成加強版的12代I71270KF,也可以作為12600KF的超頻版,適合高預算不想手動超頻的玩家。
之所以推薦它,是因為12代是第一次架構的調整,做了13代帶K優化后性能完全超過了12700KF,并且對于DDR5頻率的支持會比12600KF更高,適合預算高的生產力用戶和想上DDR5玩游戲的玩家。隨著14700KF和14900KF游戲不穩定藍屏論的曝光,官方已經宣布不建議超頻,并且閹割了10%的性能,13600KF也可以手動超頻,幾乎可以達到目前最頂級的游戲水平。而且12712900KF的性能價格對比13600KF,他們毫無性價比。
預算到了2200價位,推薦的是7800X3D,默頻都秒殺14900KF的網游天花板,此預算閉眼買它就行。
如果有生產力也可以考慮13700KF,就算玩游戲,他對DDR5的高頻支持更好,而13700KF這么高的CPU依然鎖了sa電壓,專坑一些不懂的小白。
預算到了2500價位,可以買的只有14700KF,不僅默頻達到了最高5.6g的睿頻,更是能夠達到DDR5 8000以上的高頻,已經是英特爾網游和生產力的最高水平了。
預算到了3300價位,大型生產力需求必上AMD的7950X,16個大核是目前消費級生產力的天花板,缺點就是玩游戲性能不夠極限。
預算3600,玩游戲生產力只有14900KF,自從不建議超頻,性能也閹割了10%以后就成了有名的韭菜收割機,其實本身性價比根本不存在,只是有錢人的一個符號而已。
最后一個怨種14900KS,最大的韭菜符號和韭臺收割機比14900KF貴了接近2000塊錢,主頻多了0.2g,幀數也就多了幾幀而已,稍微對比一下參數都不會被忽悠。以上就是本期全部內容,更多被坑知識關注我。
近不少DIY配件都在降價,包括內存、SSD硬盤等等,大件中CPU處理器也是穩中有降。隨著十代酷睿處理器的上市,8核甚至10核CPU都已經很親民了,如今裝一臺高端PC不再是難題。
問題是,高端PC拿來做什么用?很多人裝機免不了要問這個問題。多數時候打游戲是高端PC的直接誘因,不少玩家都認為如果不是為了玩游戲,沒必要上高端處理器,4核就夠用了。
誠然每個人的需求不同,但是2020年了筆者也要指出一個問題——隨著CPU的升級換代,大家以往的認知有必要改改,高端CPU不止是玩游戲,合理利用的話,高端PC的多核高頻CPU可以帶來更多收益。
以十代酷睿中的酷睿i9-10900K為例,這款處理器為10核心20線程,20MB三級緩存,基準頻率3.7GHz,睿頻2.0全核最高4.8GHz、單核最高5.1GHz,睿頻Max 3.0最高5.2GHz,TVB加速全核最高4.9GHz、單核最高5.3GHz,相比于i9-9900K還高了足足300MHz。
因為同時上了10核及5.3GHz的迄今最高頻率(非超頻),所以酷睿i9-10900K單純玩游戲已經有些浪費,它至少還可以擴展以下用途:
1、 電競游戲主播的游戲+直播錄播平臺
游戲直播是玩游戲的擴展,但不是說能玩游戲的就能做好游戲直播任務,后者對平臺的要求更高,因為直播軟件對CPU占用、帶寬占用等方面的影響非常明顯。
一般可以認為開啟直播之后,CPU就相當于少個2個游戲專用核心,去應付直播的多任務需要。
簡單來說,酷睿i9-10900K用于直播的話,相當于一個8核16線程的高端平臺,這樣一來依然可以保持極為流暢的游戲性能。
如果是8核、6核處理器,做直播之后就相當于4核、6核處理器了,應付游戲+直播就有可能吃力了,特別直播中還要開各種聊天軟件、網頁等等,多任務能力要求很高。
2、 用于內容創作的準專業工作站
酷睿i9-10900K的10核5.3GHz還可以做更多的專業任務,以往專業工作站性能遠超普通游戲PC,價格也數倍于消費級平臺。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酷睿i9-10900K的性能不輸專業的至強處理器了,搭配得當的話它就可以化身一臺準專業級工作站。
具體來說,酷睿i9-10900K玩游戲的配置通常也會上32GB內存、1TB SSD+高端顯卡+Win10 Pro系統,這樣的配置至少要1萬元以上,但與同級別的工作站相比依然只需花費1/3到1/2的價格,節省幾萬的開支。
酷睿i9-10900K為基礎的準工作站已經可以勝任一般的3D建模、動畫渲染、4K視頻處理及科學運算了,包括最近熱門的AI加速等應用也可以一戰。
對于酷睿i9-10900K這樣的平臺,實際上官方給出的評估已經很科學了,基本的3A游戲、直播對酷睿i5、酷睿i7及酷睿i9來說都能勝任,但是隨著要求的提高,比如直播+錄制、高級、發燒級內容創作,那么酷睿i9級別的CPU才是合適的。
總之,對酷睿i9-10900K這樣的高端平臺來說,玩游戲只是其中之一,這是它最擅長的角色,但不是唯一的角色,只要玩家有別的高要求,它還可以當作主播利器、渲染神器。
如果玩膩了Windows平臺,酷睿平臺也是廣大黑客心目中非常合適的Hackintosh平臺,只是這個折騰的要求更高,要看玩家自己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