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box P1 APEX 包裝簡單,正面是產品效果圖和產品的相關特色功能,支持主流游戲主機,包括了SWITCH、PS4、XBOX。
Winbox P1 APEX包裝盒內包含一份多國語言說明書、電源線和鍵鼠轉換器。
P1 APEX正面有3個USB插孔,可以同時接入3個USB設備,在正面APEX還有4個按鍵,分別是Home、BT、H1、H2,對應的是不同的功能。Home鍵等同手柄Home鍵,BT鍵為藍牙配對鍵,H1為鍵位映射設置鍵,H2為一鍵連招或組合設置鍵。
在APEX側面也藏有個USB插孔和3.5mm音頻輸入輸出一體口,這樣APEX總共擁有4個USB孔,僅使用鍵鼠的話也能夠滿足雙打的需求。音頻一體口僅在有線連接的時候可用,藍牙狀態(tài)下是無法使用音頻口的哦。
APEX可以連接SWITCH,但SWITCH是掌機,考慮到便攜性,因此APEX做的很小巧,一個手就可以輕松把握住。小巧的機身與SWITCH隨身攜帶也是很方便的。
斷開與手柄的連接。
開啟Pro手柄的有線連接,然后就可以通過APEX進行連接了。
1、有線連接此圖來自官方說明書通過說明書就可以很明確的知道連接方法,SWITCH是有底座的,使用底座和不使用底座的連接方法也不一樣。
1.1底座連接將鍵鼠連接APEX后,將電源線接入APEX的左側電源接口,然后將USB端與底座相連,就可以使用鍵鼠來控制SWITCH了。不過此方法適合在家里或者公司使用。
1.2主機連接將APEX與主機連接的話需要另外一個配件——OTG 線 USB接口,通過OTG線USB接口與APEX相連才能正常使用。待指示燈循環(huán)閃爍后,按APEX上的Home鍵,Home鍵LED燈常亮就可以用鍵鼠操控SWITCH主機了。且APEX上的耳機麥克風功能僅支持此連接。
2、手柄藍牙模式按APEX上的BT鍵后,BT鍵LED燈雙閃,使用手柄藍牙配對按鈕后,待BT鍵常亮,即可使用手柄操控SWITCH。
3、鍵鼠/手柄藍牙連接模式此模式需要手動刷入專有固件才可使用,因此未使用該方法進行體驗,連接方法來自說明書。
3.1、將鍵鼠或手柄連接至 P1 APEX。
3.2、進入設置“System Settings-Controllers and Sensors-Change Grips/Order”
3.3、將 P1 APEX 通過 USB 有線連接電源或者充電寶(為 P1 APEX 供電)。
3.4、等待至界面出現(xiàn)手柄,按鍵鼠 F 鍵確認(即映射后的手柄 A 鍵),即可正常使用。
再來看看APEX剩下H1、H2鍵的功能,H1為映射設置鍵,將手柄、鍵盤和鼠標全部有線連接到APEX才可使用。按一下H1鍵,開啟映射功能,按一下鍵盤或鼠標按鍵,再按一下手柄按鈕即可完成單個按鍵的映射,可一次性設置完畢按H1退出,此時完成映射。
H2為一鍵連招鍵,可通過該鍵記錄連招動作或組合動作,并通過制定按鍵執(zhí)行連招。連招和組合鍵適合手殘黨在格斗類游戲中使用,當使用手柄很難完成連招的時候,只需要錄制一遍連招動作,最后通過鍵盤的指定按鍵就可以釋放了。
除了使用H1按鍵映射模式來修改映射外,還能夠通過PC和手機端的應用來修改,將APEX與PC或手機端連接后,打開應用軟件就可以對配置進行修改了。
并且應用內也內置了不少大神上傳的腳本,作為拿來黨來說非常的方便,點擊更新按鈕就可以將大神的腳本同步到自己的轉換器上。
在使用APEX操作的時候,沒有什么延遲,跟使用手柄操作差不多,不過在鍵鼠上操作更加簡單,精準。尤其在FPS游戲的時候,壓槍比手柄操作簡單多了,使用藍牙模式還可以變成無線鍵鼠,遠程玩游戲了。
總的來說,APEX是一款非常適合手殘黨的游戲機外設,當手柄的操作成為負擔的時候,是時候使用鍵盤鼠標來應戰(zhàn)了。尤其對于FPS、格斗游戲來說,使用APEX在FPS游戲控制準心的時候跟在電腦使用的一樣,可以輕松搞定手柄玩家。而在格斗游戲中,當大招可以一鍵釋放的時候,可以輕松打敗對手。
為桌面辦公乃至移動計算的核心,筆記本電腦對個人使用的核心地位仍在加強,而它的體積在縮小。非必選項中的必備配件產品可極大地增進使用體驗、提升便利度,戴爾圍繞其商務筆記本電腦,打造了立體的解決方案。
如同很少有人知道,全球最大的電腦顯示器供應商,并非大家所熟悉的顯示器品牌,而是戴爾這家PC巨頭一樣,它也是PC周邊配件產品的主要供應商。
除了“大件”顯示器,通常PC產品還會用到鍵盤、鼠標、攝像頭、擴展塢,當然,筆記本電腦還會有電腦包。
單/雙肩包,是上至飛行達人,下至上班族的日常必備,戴爾 Pro 混合單肩提包雙肩背包就是兼這兩種包優(yōu)勢的產品,并且除了可單獨做為背包使用,還可和拉桿箱組合為一體,也能快速的分開,更方便商務人士攜帶使用。
這款編號為PO1521HB的背包,有豐富的隔艙和強大的裝載能力,不僅可輕松裝下15英寸的筆記本電腦,而且包括電腦的全套必要裝備都有專用裝入位置,兼具提供保護和方便攜帶的功用。
戴爾 Pro 混合單肩提包雙肩背包采用EcoLoop環(huán)保可再生材料制造,除向外表層具有防潑濺特性外,其貼附人體一側采用網(wǎng)面透氣材料表面+記憶棉內襯的多層設計,一方面對人保持透氣和貼合的特性,另一方面電腦本體放在最靠近人體的一層,能最大限度地保護電腦免受意外沖擊影響。
這款背包適合多種場景使用,雙肩背帶及單肩背帶藏在各自夾層中,僅需不到一分鐘,就能從單肩包轉換為雙肩包,或者干脆變身手提包、拉開易撕貼腰帶固定在拉桿箱上。
結構設計巧妙,是戴爾 Pro 混合單肩提包雙肩背包的一大特點。在電腦層和配件層之間,預留了充電通道,無論是利用筆記本電腦內置電池為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充電,還是使用戴爾專用筆記本電腦移動電源伴侶為電腦充電,都可在路途中完成,無任何線纜裸露背包之外,更為安全方便。
背包側面,耐用增強的大開口設計、深度大的側兜,既可以放水杯/飲料,也可以裝入折疊傘。
能在如此緊湊的空間中集成如此強大裝在能力的包不多見了,強烈建議說走就走的男性商務人士選用。
對女士,以及慣于將電腦放入另外的箱子、包中的人來說,內膽包更為合適。戴爾為其超薄筆記本電腦產品,提供了14英寸和15英寸兩款不同尺寸的戴爾EcoLoop Leather內膽包。PE1522VL/PE1422VL內膽包EcoLoop的名字來自該內膽包所采用的環(huán)保材質,其材質分為內外兩層,對內的翻皮表面,可有效減少電腦的劃傷和滑動,特別適合保護Latitude系列拉絲全金屬外殼的產品;外層為真皮質感,耐磨、耐拉和耐污漬,防潑濺能力更能全方面地保護筆記本電腦。
看似簡單的內膽包,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使用便利性。它內帶筆套,便于行裝精簡的商務人士隨手獲得必須的書寫工具。外層的底部兩側,打滿了條狀透氣/伸縮孔,用戶不必等待電腦完全關閉就可將其裝入包中,透氣孔可保證散熱;內膽包在有限的15mm厚度中,裝入了雙層減振海綿,內部空間緊湊,多少影響到較厚筆記本電腦的裝入,略可伸縮的設計,能確保筆記本電腦后/厚部完全插入。
說完了出門,再來說說桌面使用。鍵盤鼠標是筆記本電腦配備比例最高的配件產品,戴爾Premier 多設備無線鍵盤及鼠標KM7321W套裝,設計風格延續(xù)Latitude系列筆記本電腦的泰坦灰金屬風格,無線連接的它們使用起來更為方便。
除了可使用藍牙5.0連接兩個不同設備外,KM7321W還支持通過專用2.4GHz無線連接器連接。后者同樣支持AES-128位數(shù)據(jù)傳輸加密,無論是長時間配套臺式電腦使用,還是隨時切換到第二連接給筆記本電腦使用,輸入信息安全性都有保障。
采用超薄剪刀腳按鍵設計的KM7321W使用安靜、舒適,提供比標準104鍵鍵盤更多的快捷功能,且Fn鍵功能與戴爾筆記本電腦相同,使用過渡無障礙。
人體工程學設計的鼠標帶有多組快捷鍵,除了常見的拇指位置前進、后退鍵外,再有就是支持左傾、單擊和右傾的多功能滾輪。但是最為特殊的還是滾輪下方的4個按鈕,即3組不同設備的連接切換選擇和最高4000DPI的分辨率切換;鍵盤右上角按鍵也能提供多設備順序切換功能,設備支持MacOS、Android、Chrome OS、Windows 7/8/10/11和Liunx等,一套鍵盤鼠標操控多套設備更便利。
戴爾 USB-C 移動適配器DA310較前代產品功能更加豐富,且使用更加便利。它升級為USB-C接口,并且支持90W的電流直通功能,能在提供接口擴展的同時為電腦供給電力。
其上下雙層的結構,實際作用為伸出線纜的卷線器,巧妙的結構更方便收納線纜和攜帶。DA310提供VGA,、HDMI、DP和USB-C等4種不同視頻輸出接口、3個不同規(guī)格USB接口及1個RJ45千兆網(wǎng)絡接口。可謂移動商務人士適應各種辦公條件、投影條件不可或缺的多功能隨身法寶。
戴爾通用塢站D6000S的擴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特別是加裝DisplayLink驅動后,可變身為同時輸出3個4K屏幕的顯示巨無霸基站,能力直逼Thunderbolt產品,而其實際連接協(xié)議為USB 3.1Gen2。
D6000S擁有一系列擴展接口,并配備130W電源適配器,在為筆記本電腦最多提供65W電力輸出同時,確保連接它的所有用電設備供電正常。
強大的功能需要通過USB-C接口獲得,而更好的兼容性則需要通過USB-A接口,D6000S兩者均具備。通過特殊的轉換器插頭結構,它可變身使用不同接口與主機相連,發(fā)揮其最多的功能與最佳性能。
目前,D6000S是戴爾旗下功能最強大的擴展塢產品。
攝像頭還需要單獨配備嗎?答案是需要,特別是需要高品質的電話會議時候,戴爾 UltraSharp 網(wǎng)絡攝像頭WB7022所帶來的體驗,絕對不是筆記本電腦內置攝像頭可以比擬的,更不要忘記,絕大多數(shù)臺式電腦還沒有配備攝像頭呢。
看到UltraSharp的名頭,就可想見WB7022所帶來的畫面質量。該攝像頭采用了索尼STARVIS 4K分辨率級別的背照式CMOS影像傳感器,及所謂星光級視頻傳感器,確保包括超低照度等復雜情況下的低噪點全彩動態(tài)畫面質量。
除了顯著的大眼睛造型特征,WB7022采用了便于散熱的全金屬外殼。同時鏡頭蓋、兩款不同支架均采用了磁吸式連接,更好地平衡了使用便利性與保持潔凈的需求。
好的硬件需要好的軟件配合使用,Dell Peripheral Manager軟件可針對這款攝像頭設定HDR、AI智能自動取景、自動對焦等功能。其中AI智能自動取景功能可自動跟蹤鏡頭前的人面部移動,在所設定的65°/78°/90°視場里面,將鏡頭前的你保持在畫面中間。
Dell Peripheral Manager同時也可管理前面所提到的鍵盤鼠標及擴展塢,獲取它們的工作狀態(tài)和相關參數(shù),簡化分頭設定及管理的復雜度。
配件,已經從PC的小兄弟,逐漸走向PC存在的延伸。這種延伸不僅是相同的品牌、相近的設計那么簡單,更是匹配不同使用場景、進一步滿足用戶高精專需求,是PC能力的延伸、工作流程/場景的再造。
常使用手機、電腦以及其他電子產品,免不了要跟各種接口打交道。周末花了些時間查了些資料,并總結自己的實際使用經驗,跟大家聊一聊我們日常使用手機、iPad、電腦、外設中常用到的接口。
講明白各種接口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我會盡量只寫日常中常見到、用到的接口,也盡量寫得更直白一些。如有什么不準確或錯誤的地方,還請指正。
USB-A 接口就是我們經常說的 USB 接口,是現(xiàn)在還非常常見一種接口。很多有線鼠標、鍵盤、U盤、充電線都是采用的 USB。
雖然長得看起來差不多,但是 USB 也有不同的版本。就是我們日常說的 USB 2.0、USB 3.0…
USB 2.0 接口內部塑料一般是白色的,傳輸速度比較慢(480Mbps)。
USB 3.0 內部塑料一般是藍色的,速度有了巨大的提升(5Gbps)。
再到后來,USB 版本的命名就被標準制定者們起得亂七八糟。什么 USB 3.1 Gen 1、USB 3.1 Gen 2、USB 3.2 Gen 1×1… 這個有空再聊,不然就寫不完了。
因為 USB-A 體積有點大,所以有了 Micro USB。過去的很多安卓手機、充電寶、USB 風扇、包括 Kindle 上都是用這種接口。這其實是 USB 2.0 標準的一個便攜版本。所以 Micro USB 通常只有 2.0 速度。
另外還有 Mini USB,比 Micro USB 更厚一些,現(xiàn)在用的更少了。
現(xiàn)在 Micro USB 已經逐漸被 USB Type-C 替代。
Lightning 接口大家肯定很熟悉了,iPhone、iPad、ipod 都是用這種接口。蘋果官網(wǎng)漢語叫法是「閃電」(注意不要跟「雷電」混淆了)。
這種接口的特點是體積小、支持正反插。選擇第三方 Lightning 線時建議找 蘋果 MFi 認證的。
Lightning 也不是沒有缺點,雖然 Lightning 的理論傳輸速度是可以達到 USB 3.0 的,但實際上 iPhone 和 iPad 系列上的 Lightning 接口都只有可憐的 USB 2.0 的速度(只有 iPad Pro 的 Lightning 接口支持 USB 3.0,并且要用 USB-C to Lightning 線才能體驗到)。
蘋果的軟件生態(tài)正在逐漸統(tǒng)一融合,我猜測 iPhone 和 iPad 全面采用 USB-C 接口是早晚的事。
近幾年越來越多手機、電腦、平板以及很多數(shù)碼產品和外設開始使用這種接口。扁扁的,支持正反插。大家通常叫做 Type-C,其實更準確的叫法是 USB-C 或 USB Type-C。
小米筆記本 Pro 15 上的 USB-C
同樣是 USB-C 接口的不同設備,因為里面采用了不同的數(shù)據(jù)傳輸協(xié)議,差別可就大了。你手機上的 USB-C 可能只是 USB 2.0,你電腦上的 USB-C 可能是 USB 3.1 甚至是雷電3。
雖然外觀上看不出區(qū)別,但是我們在選購產品時還是要注意。
比如 USB 3.1 Gen 1 其實就是 USB 3.0,帶寬是 5Gbps。很多廠商會使用障眼法來忽悠消費者,說自己的線材是 USB 3.1,要看清是 Gen1 還是 Gen2。只有 USB 3.1 Gen 2 才是正宗的10Gbps USB 3.1。
我在那篇大白話帶你了解 Type-C 一文中詳細寫過 USB-C。
雷電 3 英文叫 Thunderbolt 3,蘋果習慣稱之為「雷靂 3」,其實都是說的一個東西。
雖然雷電 3 長得跟 USB-C 一樣(實際上也是互相兼容的),卻是不同的傳輸協(xié)議。
雷電 3 功能非常強大。速度是 USB 3.1 的四倍(40Gbps),可以同時支持兩臺 4K 顯示器,100W 雙向充電功率,還能外接顯卡。可以說是目前 USB-C 接口中的最強王者。
為了更好的區(qū)分 USB-C 和雷電 3,蘋果最新的雷電 3 數(shù)據(jù)線上都會帶有雷電標志。
雷電 3 協(xié)議的授權費很貴。一般電腦都不舍得配雷電 3,多是采用 USB 3.1。蘋果對雷電接口一直非常青睞。比如 MacBook Pro 上就有 4 個雷電 3。
MacBook Pro 上的 雷靂 3
對了,iPad Pro 上的 USB-C 口并不是雷電 3。希望蘋果早點給 iPad Pro 也換上雷電 3 啊!
HDMI 接口一般用在顯示器、電視上。能支持 4K 分辨率,并且可以同時完成圖像和聲音的傳輸。這是 HDMI 相比傳統(tǒng)的 DVI、VGA 接口的優(yōu)勢。
HDMI 也有不同的標準版本,區(qū)別主要在傳輸帶寬。常見的是 HDMI 1.4 和 HDMI 2.0。1.4 支持 4K/30p,2.0 能夠支持 4K/60p。而 2.1 已經能支持 4K/120p 和 8K/60p。
所以在選擇 HDMI 線時也盡量選 2.0 或 2.1 的。
在物理形態(tài)上還有更小的** mini HDMI **接口和 Micro HDMI 接口,一般用在小型設備上。比如我的索尼微單上就有一個 Micro HDMI 接口。
DP(DisplayPort)是 HDMI 的競爭對手。很多顯示器上都同時有 HDMI 和 DP 兩種接口。
最新的 DP 接口擁有 HDMI 2.1 幾乎所有特性,甚至在有些方面比 HDMI2.1 更厲害(更高的帶寬、支持菊花鏈)。但是普及率比 HDMI 還是差一點。
我的顯示器上的 HDMI、DP 和 mini DP 接口
DP 還有一個小型化版本 Mini DP,是蘋果公司在 2008 年弄出來的,然后就用在了之后的 Mac 筆記本上。
之后又有長得跟 mini DP 一樣的雷電 1、2 接口。雷電接口除了跟 DP 一樣能傳輸聲音畫面,還能傳輸數(shù)據(jù)。雖然雷電接口看起來跟 mini DP 一樣,可以通過接口旁邊的標識符區(qū)別,雷電接口旁邊有雷電標示。
Mac筆記本上的雷電接口
相信了解了這些接口,能幫你提升數(shù)碼產品的使用效率和使用體驗,讓你更知道如何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去選擇一些數(shù)碼產品和配件。
one more thing:
本來以為寫寫接口很容易,但是想真的完全搞明白太難了。花了兩天多才把這篇文章寫出來。還衍生出另外兩篇文章(日后再分享)。配圖排版更是費功夫。很多細節(jié)就沒辦法展開的太深了,不然文章太長,也不好看懂。
總之喜歡這篇的話,記得點贊分享!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