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幾何時,評價君還用3999元買過兩個4核處理器筆記本,而現在,托競爭的福,8核筆記本也降至4000元價位了。這不,這幾天AMD發力,多款8核處理器筆記本降至4000元價位,最低3599元,讓我們來看看。

    惠普星15青春版,3599元。

    這款型號是惠普HP15s-er2000AU,采用了R7-5700U,Zen 2架構,8核心,16線程,15W功耗,性能還是有保障的。16GB DDR4 3200MHz內存,512GB M.2 SSD。屏幕是15.6英寸IPS屏,1920x1080分辨率。

    支持WiFi 6,接口具有Type-C,還有USB和HDMI,以及讀卡器接口。具有41Wh電池,45W AC適配器,重量1.7Kg。預裝Windows 11,提供2年質保。

    客觀來說,除了屏幕,這款筆記本還是很不錯的,3599元的價格,不能說沒有誠意了。

    第二款是華碩a豆14,售價3799元。

    這款筆記本也是R7 5700U,可以實現28W性能釋放,比起標準的15W高出不少。16GB DDR4 3200MHz內存,512GB M.2 SSD,有兩個M.2插槽。

    屏幕是14英寸LED屏,分辨率1920x1080,但色域高,達到了100% sRGB。鍵帽下凹,提升手感,并有獨立的導航鍵。

    接口有3個USB,HDMI,Type-C等,鋁鎂合金外殼,1.39Kg重量,42wh電池,65W電源適配器。重量1.4kg。預裝系統,提供2年質保。

    相比之下,這款華碩的14英寸機型也是不錯的,尤其適合想安裝第二個M.2硬盤的朋友。

    第三款,榮耀的MagicBook 16,最低價4299元。

    榮耀MagicBook 16采用了5800H處理器,8核心,16線程,7nm工藝,45W功耗,集成Radeon Vega 8顯卡。16GB DDR4內存,512GB M.2 SSD,16.1英寸IPS屏,1920*1080分辨率,最高144Hz刷新率,100% sRGB色域。

    其通過雙風扇和大直徑雙熱管,可以實現50W性能釋放,比標稱的45W更高。

    接口上,有兩個USB-C,兩個USB-A,以及HDMI接口,3.5mm耳機口。支持WiFi 6,具有56Wh電池,重量1.84Kg。這款筆記本提供2年質保,預裝Windows。

    這款高色域,大屏幕,雙風扇,50W功耗釋放,4299元的價格也很有競爭力。

    最后是華碩無畏 14 OLED版,售價3999元。

    這款產品采用了R7 5800H處理器,內存為16GB DDR4,硬盤為512GB M.2 SSD。屏幕上為2.8K OLED屏,14英寸,2880x1800分辨率,90Hz高刷,100%P3色域,600nit峰值亮度,也具有了OLED特有的100萬:1對比度,以及超快響應時間。

    其鍵程1.4mm,鍵帽有0.2mm下凹弧面,具有金屬頂蓋。同時具有降噪攝像頭和麥克風,會議效果更好,揚聲器支持哈曼卡頓認證音效。

    接口有3個USB,以及Type-C,HDMI,耳機孔和讀卡器孔。支持WiFi 6,具有63Wh電池,90W AC適配器,重量1.4Kg,預裝Windows 10系統。

    這款不僅具有強大性能,還有彪悍的屏幕,3999元的價格著實兇猛,可以說是4000元價位最強的筆記本了。

    總的來說,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在4500元以內,會有不少彪悍的8核處理器筆記本出現。既然有8核,別管是15W還是45W,都是值得重視的,性能要比同規格6核強上不少,想買本的朋友可以關注了。

    近AMD R7 6800H處理器筆記本批量登場,看來是供貨終于上來了,也讓酷睿12不再獨步天下。

    目前看,6600H廠商所采用的比較有限,大家更愿意采用6800H,畢竟性能與酷睿12有差距,再選個6核的,性能提升就不明顯了,還是8核更好。

    在魯大師上,其得分56萬分,比起i7-12700H的66萬分差距不小,但也可以排在筆記本領域前17名。

    接下來看看產品,這兩款都是獨顯本,性能不錯。第一款是宏碁的新暗影騎士龍,限時售價6499元。

    這款筆記本采用了R7 6800H,為8核心,16線程,最高頻率4.7GHz,基礎頻率3.2GHz,6nm工藝,45W功耗,還有12核心的GPU。

    此外,是16GB DDR5 4800Mhz內存,雙插槽,以及512GB M.2 SSD,兩個M.2接口。顯卡是RTX 3050Ti,4GB GDDR6顯存,95W滿血版。

    15.6英寸屏幕,1920*1080分辨率,165Hz高刷,支持DC調光,100% sRGB色域。具有雙風扇,四出風口,四區RGB鍵盤。有豐富接口,57.5Wh電池,2.5Kg重,提供3年質保。

    這款產品雖然價格達到了6499元,但我們也要看到,其具有DDR5內存,還有95W滿血版的顯卡,還是很有看點的。

    另一款,則是機械革命蛟龍16,限時售價5999元。

    這款本也是R7 6800H處理器,16GB DDR5 4800Mhz內存,以及512GB M.2 SSD,有兩個M.2插槽。顯卡是RTX3050,4GB顯存,支持95W滿功率版。

    屏幕為16英寸,1920*1200分辨率,16:10比例,100% sRGB色域,165Hz高刷,500nit高亮度,3ms響應時間。

    鍵盤有數字小鍵盤,還有RGB背光的,還有0.3mm下凹設計。

    有網卡接口,HDMI 2.1,還有4個USB,1個Type-C,十分全面。雙風扇設計,四出風口,實現超強散熱。具有62Wh電池,重量2.45Kg。提供兩年質保。

    可以看出,目前的R7 6800H,基本上新版都配置了DDR5內存了,可能這也是AMD的需求,就是更能體現新一代處理器的綜合實力,這畢竟是一件好事,讓內存頻率提升了50%,行業進一步前進。而兩款的價格也不貴,大家可以按需選擇了。

    :第三代銳龍的官方正式完整名稱為“AMD第三代銳龍臺式機處理器”,以下為行文方便和便于閱讀會部分采用簡稱,例如“第三代銳龍”。

    AMD采用ZEN2架構的第三代銳龍臺式機處理器開售可能是最近DIY圈里關注度最高的事兒了,本文截止之時,光是京東一家的銳龍7 3700X預定量4天內就超過了4000,并在持續增長中,對于高端處理器首發預訂來講,這算得上是很少見的高人氣了。從第一代、第二代銳龍一路走來,我們見證了AMD精彩的絕地反擊,而第三代銳龍作為7nm處理器第一炮,對于AMD打造行業領軍者形象的作用更是重大。那么,第三代銳龍到底是不是真如之前各種發布會上講的那么強悍呢?我們第一時間收到了AMD送測的第三代銳龍臺式機處理器評測套裝,那么大家在等待下單的第三代銳龍送貨期間,可以先隨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它的真實表現。

    單核性能大幅升級,第三代銳龍再無短板

    第三代銳龍單核心性能最多提升21%

    得益于7nm先進工藝,第三代銳龍每瓦性能相比競品高出58%

    有關第三代銳龍ZEN2架構的詳細解讀文章我們之前已經做過,大家可以移步

    【ZEN 2 架構深度解讀】你想知道有關AMD ZEN 2架構的一切都在這里

    來進行詳細了解,這里就不再重復,而是補充一些大家特別關注的點。

    大家都知道,第一代、第二代銳龍在執行效率、每瓦性能方面相對之前的推土機架構有了巨大的提升,讓AMD處理器實現了絕地反擊。而第三代銳龍采用的ZEN2架構在臺積電7nm先進工藝加持的基礎下,更是在單核心性能和功耗控制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單核心性能最多可提升21%。

    Windows10 64bit 1903版提供了針對ZEN架構優化的調度器,大幅提升銳龍多核心效率

    強大的處理器少了軟件的支持也不行,微軟推送的Windows10 64bit 1903版更新可以發揮出銳龍的無窮潛力,這次更新帶來了新的調度器,針對銳龍CCX單元的調度更加合理(會優先使用同一個CCX中的4個核心),如此一來就能大幅降低跨CCX分配線程帶來的高延遲。這個改進對于8核及以上的銳龍處理器游戲性能提升巨大,而且不止對第三代銳龍有效,對第一代和第二代銳龍也都有效果。反觀Intel處理器因為各種漏洞需要打補丁,在最新Windows下的綜合性能反而不升反降,這一來一去差距就更加明顯了。

    翻倍的三級緩存、更低的內存延遲帶來了最多21%的游戲性能提升

    第三代銳龍還有一個巨大的升級就是配備了兩倍于上一代銳龍的三級緩存。更大的緩存必然帶來更高的數據命中率,也就意味著更快的響應速度和低延遲。此外,我們知道第三代銳龍采用的ZEN2架構也使用了CCX的設計,不過這次AMD將IO部分單獨拿出來封裝,CCD和IOD通過帶寬翻倍的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如此一來之前ZEN和ZEN+內存延遲較高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綜合這些改進,第三代銳龍的游戲性能最多可提升21%之多。

    首發支持PCIe4.0也是第三代銳龍的最大賣點之一

    第三代銳龍還是業內首款支持PCIe 4.0的處理器,內置24條PCIe 4.0通道,而配套的X570主板也最多可提供12條PCIe 4.0通道,充分滿足高速存儲的需求。處理器提供的24條PCIe 4.0通道中16條用于顯卡,剩下8條中4條用于與X570芯片通信、4條提供給NVMe固態硬盤。X570提供的12條中包括一組×8,而剩下4條則可以分配成1×4、4×1、2×2或4個SATA 6Gbps幾種模式。市售X570一般都配備了雙PCIe 4.0×4 M.2,因此可以組建RAID0享受10GB/s級別的傳輸速度,這對于設計師用戶來講確實是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升級方案,也是在所有AM4主板都可支持第三代銳龍的前提下,優先選擇X570的最大理由。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在規格方面的一些亮點吧。

    AMD第三代銳龍全軍出擊,定位實現戰術性壓制

    從AMD首批發布的第三代銳龍臺式機處理器軍團來看,不但核心頻率和內存頻率相對前代產品有了大幅提升,在規格方面也確實對競品實現了“戰術性壓制”。例如AMD銳龍9 3900X就以12核24線程對標Core i9 9900K的8核心12線程,在多線程性能方面必然是優勢明顯,更何況ZEN2的IPC性能提升了15%,單核心性能也完全無懼對手,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銳龍9 3900X可以憑借高頻戰勝同為12核但售價在萬元以上的Core i9 9920X。

    而面對Core i7 9700K,AMD安排了AMD銳龍7 3800X和AMD銳龍7 3700X兩員大將,它們都比Core i7 9700K多出8個線程,而且單核心性能也不遑多讓,其實AMD銳龍7 3800X本身定位還略高于Core i7 9700K,而AMD銳龍7 3700X則擁有比Core i7 9700K更高的性價比,這個夾擊的戰術不得不說相當高明。至于主流玩家最關心的甜品級對抗,Core i5 9600K/9600面對單核心性能強勁、線程數多一倍、價格還更低的AMD銳龍5 3600X/3600怕是會相當慌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第三代銳龍的頂級旗艦AMD銳龍9 3950X在規格上更是遠遠地將競品的消費級旗艦甩在后面,堪稱新的消費級處理器之王,已經具備越級挑戰Intel HEDT同規格競品的實力,這對于Intel的消費級旗艦處理器的高端形象是一個非常強力的沖擊。

    第三代銳龍在規格細節上也有一些值得玩家關注的點。我們知道ZEN2采用了CCD與IOD分離的設計,每個CCD包含兩個CCX,每個CCX包含4個物理核心,例如16核心的AMD銳龍9 3950X就具備兩個CCD和一個IOD,PCB上總共有3個Chiplets,而小于或等于8核心的第三代銳龍就配備的是兩個Chiplets。

    有意思的是,每個CCX都內置了16MB共享三級緩存,不管CCX里實際上啟用了幾個核心,這16MB三級緩存都是可使用的。如此一來,大家就可以看到,采用3個Chiplets的第三代銳龍都是64MB三級緩存,而采用2個Chiplets的都是32MB三級緩存——就算是第三代銳龍中的小弟AMD銳龍5 3600,也具備完整的32MB三級緩存,比酷睿i9 9900K以及上代銳龍都要多出一倍,堪稱性價比神器。

    TDP方面,7nm的第三代銳龍確實讓人驚喜,即便是16核心32線程的AMD銳龍9 3950X,TDP也僅有105W,要知道競品的16核心32線程Core i9 9960X的TDP可是高達165W的。此外,可能有玩家已經注意到,AMD銳龍5 3600X的TDP為95W,比AMD銳龍7 3700X的65W還高一些,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認為有可能是因為默認頻率更高,而功耗墻設置是不是也更高就要等測試之后才知道了(而我們首發測試收到的是AMD銳龍9 3900X和AMD銳龍7 3700X),不過功耗墻的值更高就意味著它維持高頻的幾率會更高,游戲性能也會有更好的表現,也許它真的會成為新一代超高性價比游戲甜品U。

    內存支持方面,第三代銳龍可以說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升級。早在第二代銳龍上,AMD就已經默認提供了對DDR4 2933的支持,而第九代酷睿也只是默認支持到DDR4 2667,但在超頻模式下,第九代K系列酷睿對高頻內存的支持還是強于第二代銳龍的。

    不過,現在第三代銳龍默認提供了對DDR4 3200的支持,并且加入了內存1/2分頻模式,這讓第三代銳龍最高可以支持DDR4 5000+的頻率,可以說在高頻內存的支持方面,現在AMD已經完全不輸Intel了。

    那么,接下來就和我們一起看看AMD的評測套裝里有些什么好東西吧。

    第三代銳龍首發評測套裝展示


    性能實測:第三代銳龍單線程戰平競品,多線程完勝

    從AMD官方發布的信息來看,AMD銳龍9 3900X對標Intel Core i9 9900K,而AMD銳龍7 3700X對標Intel Core i7 9700K,這兩款都是比較熱門的旗艦級游戲U,看來這次AMD對于第三代銳龍的游戲性能確實非常有自信。因此,我們的評測自然也少不了用Intel Core i9 9900K和Intel Core i7 9700K來進行對比。此外,這次評測A/I平臺都使用芝奇皇家戟DDR4 3600 8GB×2內存,時序為16-16-16-39,可見AMD對于第三代銳龍的高頻內存兼容性十分有信心。顯卡部分,則使用了AMD剛發售的Radeon RX 5700 XT,目前它是同時兼容PCIe 4.0和PCIe 3.0的最高規格顯卡。

    測試平臺

    處理器:AMD銳龍 9 3900X

    AMD銳龍 7 3700X

    Intel Core i9 9900K

    Intel Core i7 9700K

    內存:芝奇皇家戟DDR4 3600 8GB×2 (時序:16-16-16-39)

    主板:華碩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

    華碩MAXIMUS XI HERO WIFI

    顯卡:AMD Radeon RX 5700 XT

    硬盤:美商海盜船MP600 Gen4 PCIe 1TB

    電源:華碩雷神1200W

    操作系統:Windows 10 64bit 1903

    AMD銳龍 9 3900X


    AMD銳龍 7 3700X


    基準性能測試


    CPU-Z

    CPU-Z得分能夠比較直接地比較處理器單核和多核性能的差異。從測試結果來看,第三代銳龍的單核心性能確實令人驚喜,AMD銳龍9 3900X和Intel Core i9 9900K的單核分數差距僅有6%左右,而AMD銳龍7 3700X和Intel Core i7 9700K的單核分數差距更是僅有5%左右。當然,多核心性能就完全是銳龍的天下了,AMD銳龍9 3900X領先Intel Core i9 9900K多達46%左右,而AMD銳龍7 3700X領先Intel Core i7 9700K大約35%。

    Cinebench R20


    Cinebench R15

    自從第一代銳龍引發處理器“核”大戰之后,Cinebench系列測試人氣就開始暴增了,畢竟它能反映處理器3D渲染輸出方面的多線程性能,對于設計師用戶來說很有參考價值。從Cinebench R20的分數來看,兩款第三代銳龍的單核性能表現相當不錯,已完全和intel的9900K以及9700K戰平甚至反超,AMD銳龍9 3900X和Intel Core i9 9900K僅相差1分,而AMD銳龍7 3700X甚至超過了Intel Core i7 9700K。

    Cinebench R15方面,AMD銳龍9 3900X和Intel Core i9 9900K的單核分數差距僅有3%左右,而AMD銳龍7 3700X和Intel Core i7 9700K的單核分數差距更是僅有2%左右,基本上都可以視作測試誤差了。多核心性能方面,完全就是銳龍單方面碾壓,連AMD銳龍7 3700X都能將Intel Core i9 9900K放倒,而AMD銳龍9 3900X完全是遙遙領先,優勢與核心數量基本呈線性關系。

    SiSoftware Sandra(CPU綜合得分)


    在注重浮點性能的多媒體測試中ZEN2架構的第三代銳龍完全實現了反超。從SiSoftware Sandra的得分就可以看到,AMD銳龍9 3900X在各項考驗浮點運算的測試中得分都超過了Intel Core i9 9900K,而且優勢還非常明顯,從總評來看,AMD銳龍9 3900X超越Intel Core i9 9900K大約36%。AMD銳龍7 3700X相對Intel Core i7 9700K的優勢也達到了48%左右,甚至相對Intel Core i9 9900K也有2%的優勢。

    SiSoftware Sandra(內存綜合得分)


    ZEN2架構最大的改進之一就是優化了內存控制器并加入了1/2內存分頻的設計,從而在高頻內存的支持度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從實測來看,搭配同樣的DDR4 3600雙通道內存,AMD銳龍9 3900X的內存帶寬都要比Intel Core i9 9900K高出11%左右,AMD銳龍7 3700X也比Intel Core i7 9700K高出10%左右,甚至還比Intel Core i9 9900K高出18%,而Intel Core i9 9900K甚至還低于Intel Core i7 9700K,這一點也比較令人意外。

    緩存與內存測試方面,由于第三代銳龍具備兩倍于第九代酷睿的三級緩存,因此測試得分巨幅領先(AMD銳龍9 3900X最大優勢達到77%之多),連AMD銳龍7 3700X都能把Intel Core i9 9900K遠遠地甩在后面。內存延遲部分,第九代酷睿終于扳回一局,但兩款第三代銳龍也表現出了遠好于上代銳龍的性能,30ns左右的實測內存延遲與官方PPT提供的數據基本相符。

    應用性能測試

    7-Zip


    Blender 2.79


    HandBrake


    POV-Ray

    應用測試部分,我們選擇了對設計師用戶比較有參考價值的文件壓縮、3D渲染輸出與視頻轉碼工具,而這些應用對于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十分敏感,基本上線程數量的多少就決定了處理器在這些應用中的性能好壞,而兩款第三代銳龍處理器相比競品提供了更多的核心或線程,因此得分優勢十分明顯。AMD銳龍9 3900X相比Intel Core i9 9900K優勢最多可達48%左右,而AMD銳龍7 3700X相比Intel Core i7 9700K最多也能領先39%,這幾乎是跨代的差距了。比較值得一提的是,AMD銳龍7 3700X的得分甚至也能與Intel Core i9 9900K打個互有來回,要知道兩者的差價高達1500元。


    游戲性能測試



    3DMark PCIe帶寬測試


    古墓麗影:暗影


    全境封鎖2


    全面戰爭:戰錘2


    奇異小隊


    殺出重圍:人類分裂


    第三代銳龍的游戲性能算得上是玩家們最大的關注點,ZEN2大幅提升的IPC、巨大的三級緩存、更低的內存延遲、更高的內存頻率這些都會對游戲性能帶來明顯的正面影響。3DMark測試中,有關處理器的得分部分,AMD銳龍9 3900X和AMD銳龍7 3700X都相對競品有明顯優勢,只是在Combined測試中,AMD銳龍7 3700X反而表現更好,得分比其他三款處理器都要高,反復測試皆是如此,因此我們估計3DMark對于超過8核心的處理器的支持度還有優化空間。在3DMark的PCIe 4.0顯卡帶寬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PCIe 4.0×16的帶寬可以高達24.98GB/s,遠超PCIe 3.0×16的13.56GB/s,這意味著第三代銳龍平臺更能發揮未來強力顯卡的性能,從這一點來看,“A卡戰未來”并不是一句玩笑話。

    從游戲實測情況來看,第三代銳龍也確實沒有讓玩家失望,AMD銳龍9 3900X和AMD銳龍7 3700X已經分別與Intel Core i9 9900K、Intel Core i7 9700K戰成平手,在各大游戲中的實測幀速差距都在誤差范圍之內,這確實能讓游戲玩家們興奮不已了!如此一來,相當于入手第三代銳龍處理器能獲得同樣強悍的旗艦級游戲性能,還能獲得遠超競品的多線程性能,并且性價比還更高,只能說這代銳龍處理器是真的香!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和評測室的理論測試環境不同,玩家在真實運行頂級游戲的時候,電腦后臺一定還開啟了大量的應用程序,包括音樂,輸入法,QQ,微信,甚至直播軟件。在這種情況下,核心/線程數量更多的銳龍處理器的實際幀數和系統流暢度肯定比實驗室里的干凈環境更高,這也是多核心優化對未來的趨勢。

    磁盤性能測試




    PCIe 4.0是第三代銳龍平臺最大賣點之一,它對于系統磁盤性能的提升價值甚至遠高于顯卡。這次評測我們使用美商海盜船出品的MP600 Gen4 PCIe 1TB體驗PCIe 4.0固態硬盤的實力,從實測情況來看,PCIe 4.0×4的M.2固態硬盤性能確實強悍,最高超5GB/s的持續讀速度和超4GB/s的持續寫速度都遠超現有的主流PCIe 3.0 M2固態硬盤,4K性能方面雖然沒有巨幅增加,但提升幅度依然可觀。

    當然,實測中我們也感受到了PCIe 4.0 M.2固態硬盤高性能帶來的較高的發熱量(實測功耗在10W左右),這也是為什么新上市的PCIe 4.0固態硬盤都配備了厚實散熱片的緣故(甚至還有帶熱管的型號),所以大家實際使用中不要忽視了它的散熱。價格方面,目前1TB的PCIe 4.0×4固態硬盤售價大約在2999元左右,雖然不算便宜,但對于希望提升工作效率的設計師用戶來講,算得上是剛需了。

    功耗與溫度測試

    功耗測試


    溫度測試

    當Intel還在使用14nm工藝的時候,AMD已經一步步從14nm走到12nm再到7nm工藝了,而7nm可以說是第三代銳龍的王牌賣點,因此大家對于第三代銳龍的功耗控制也很關注。我們發現在P95 FPU考機測試時,處理器會強制降頻,從而導致溫度上不去,因此換用了CPU-Z的考機測試(考機半小時,環境溫度23℃)。同時,我們讓第三代銳龍的PBO功能保持關閉進行考機(開啟之后會解鎖功耗墻)讓它更符合大多數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這樣相當于四款處理器都使用了默認的功耗墻設置,此外,溫度以AIDA64讀取的CPU溫度為準。待機功耗部分,四款處理器差異都不太大,都保持在10+~20+W之間浮動,滿載功耗部分,基本上就是每款處理器默認功耗墻的表現。

    從實測來看,AMD銳龍9 3900X的功耗墻應該是在140W左右,所以考機滿載功耗保持在135W左右(在新版Ryzen Master的PBO設置中我們確實看到它的默認功耗墻為143W);AMD銳龍7 3700X的功耗墻則應該是100W左右,所以實測滿載功耗為92W。那么大家在選擇主板的時候,可以參考這個滿載功耗表現來看看主板的供電是否達標。

    按照實測滿載功耗來計算,AMD銳龍9 3900X的每核心功耗為11.25W,Intel Core i9 9900K的每核心功耗為14.75W;AMD銳龍7 3700X的每核心功耗為11.5W,Intel Core i7 9700K的每核心功耗為10.5W。在具備超線程或者同步多線程技術的AMD銳龍9 3900X、Intel Core i9 9900K和AMD銳龍7 3700X三款處理器中,兩款第三代銳龍的每核心功耗明顯更低,這也凸顯出了7nm工藝的優勢,而Intel Core i7 9700K由于不支持超線程,因此每核心功耗才會更低,但也損失了一半的多線程性能。

    溫度方面,由于默認功耗墻的存在,四款處理器的滿載溫度都不算夸張,而AMD銳龍9 3900X在多出4個物理核心的前提下還能保持與Intel Core i9 9900K相當的溫度表現,7nm工藝功不可沒。AMD銳龍7 3700X與Intel Core i7 9700K在滿載溫度方面也戰了個平手,但它多出了一倍的線程數量,相當于同樣溫度下可以提供更強的多線程性能。

    超頻嘗試,第三代銳龍尚有潛力可挖


    原裝風冷散熱下,AMD銳龍9 3900X可以嘗試全核心超頻4.5GHz

    第三代銳龍依然是全系不鎖頻,因此其超頻能力也是很多玩家關注的點。如果玩家不喜歡或不擅長手動超頻,可以用新版Ryzen Master軟件(AMD官網下載)直接選擇PBO模式或自動超頻獲取額外的性能。如果要挖掘處理器超頻極限,則可以通過手動調節BIOS的方式來進行。從我們實測的情況來看,我們手中這款AMD銳龍9 3900X和AMD銳龍7 3700X還有一定的超頻空間。AMD銳龍9 3900X最高可以超到全核心4.5GHz(核心電壓如圖),不過能穩定跑完全部測試的頻率為4.3GHz,AMD銳龍7 3700X的表現也比較相似。當然,如果你要挖掘第三代銳龍的超頻極限,可以考慮準備一套更加強力的散熱器。

    總結:第三代銳龍再無短板,甚至能越級挑戰,對手這次真的慌了

    ●4.6GHz VS 競品5GHz,單核心效率革命性進步

    可以很直接地說,這一次第三代銳龍的單核心性能提升確實明顯,AMD銳龍9 3900X最高4.6GHz的加速頻率就能正面硬剛最高睿頻5GHz的Core i9 9900K,甚至連定價僅為2599元的AMD銳龍7 3700X都能與4099元的Core i9 9900K戰個互有勝負,這證明ZEN2的同頻性能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對手,只是目前在絕對頻率方面還有一定距離。當然,這個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了,別忘了銳龍系列還有面對同級競品保持跨級的多線程性能壓制以及高性價比的家族傳統。

    ●游戲性能大幅改善,內存頻率飛躍

    從游戲實測可以看到,銳龍9 3900X、銳龍7 3700X基本上都能與酷睿i9 9900K打平,這一點足以讓很多游戲玩家感到興奮,而且得益于IO Die分離和支持內存分頻的設計,第三代銳龍的高頻內存兼容性大幅提升,雖說讀寫延遲方面相比競品還有距離,但相對前代銳龍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再加上翻倍的三級緩存助戰,也進一步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從我們的實測來看,DDR4 3600是基本盤,市售高頻內存從規格上來講都可以支持(官方超頻測試顯示可支持到DDR4 5000以上),這一點相對第一代、第二代銳龍來說算得上是飛躍,對游戲性能的提升也功不可沒。

    ●首發獨占PCIe 4.0大大加分,設計師的福音

    PCIe 4.0是第三代銳龍的加分項,而它對于提升存儲性能的效果遠高于顯卡。帶寬翻倍之后的PCIe 4.0 NVMe M.2固態硬盤實測4到5GB/s的持續讀寫速度性能驚人,而且目前的X570都至少提供兩個PCIe 4.0×4 M.2并支持RAID0,對于特別需要高速存儲設備的設計師用戶來說算得上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升級方案。

    ●7nm工藝加持,功耗控制搶眼

    實際考機測試中,7nm的銳龍9 3900X、銳龍7 3700X的功耗控制表現還是很搶眼的,銳龍9 3900X在核心數量達到12個的情況下還能保持140W以下的滿載功耗已經證明7nm制程在功耗控制方面的優勢。銳龍7 3700X實測滿載功耗不超過100W也讓它能更好地兼容現有的中低端AM4主板,這對于玩家升級來說也是一個利好消息。

    總的來說,AMD第三代銳龍臺式機處理器的表現讓我們十分滿意,大幅提升的單核性能和高頻內存支持能力讓它的游戲性能突飛猛進,能夠與競品旗艦游戲U戰平,同時還能提供遠超競品的強大多線程性能,配合業界首發的PCIe 4.0存儲方案充分滿足內容創作者的高效率工作需求,而且7nm工藝有效地控制了功耗與發熱,再加上殺傷力巨大的定價,這次第三代銳龍堪稱毫無短板,各位A粉可以放心買買買啦。

    AMD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京東購買鏈接

    PC:https://pro.jd.com/mall/active/2WEJdLjKNHBQLwFskwjqCqrv6xyM/index.html

    APP:https://pro.m.jd.com/mall/active/2WEJdLjKNHBQLwFskwjqCqrv6xyM/index.htm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