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家家戶戶肯定必不可少的會有幾種或者十幾種甚至幾十種的家用電器,但你知道嗎,大部分的家用電器中,只有一種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發明的,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歐美國家發明,我們使用還得付他們專利費。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看一下。
冰箱----美國人雅可比·帕金斯
空調----美國人威利斯·開利
洗衣機----美國人比爾·布萊克斯
電視----英國人貝爾德
電話----美國人貝爾
手機--美國人馬丁·庫帕
耳機----德國人尤根·拜爾
電腦---美國人約翰·馮·諾依曼
微波爐----美國人斯彭賽
電烤箱----美國企業ACA
自動熱水器----美國人Maughan
不粘鍋----法國人格里瓜爾
油煙機----德國企業西門子
燃氣灶----法國人菲利普·魯本
電飯煲----日本人井深大
凈水器----德國人保羅埃里克
吸塵器----英國人布斯
吹風機----法國人亞歷山大
電熨斗----美國人亨利·W·西昨
飲水機----美國人約瑟邁爾
自動臺式洗碗機----美國GE公司
馬桶----英國人約翰·哈靈頓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我們平時家里常用的電器幾乎全部來自歐美,其中美國發明占了一多半,小日本也就發明了電飯煲。而唯一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就是豆漿機。
豆漿機發明人是九陽電器創始人王旭寧在1994年發明的,發明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太愛喝豆漿了。這就是發明家與吃貨的區別,人家愛喝就能都腦筋去發明創造,而吃貨愛喝就僅僅是喝,然后消化消化排了,造一身五花膘。
由此可見,我們離歐美人動手能力以及創新發明上確實還有不小的差距,他們的發明創造確實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每年也要付人家巨額的專利費。我們每買一部手機,哪怕是國產的,也照樣需要給美國企業繳納專利費,美國高通每年從中國移動、聯通拿走成千上萬億的人民幣。所以歐美人才有極強的優越感,才經常敢對我們指手畫腳。我們年輕人需要的不是在網絡上跟西方對罵,逞一時口快,需要我們靜下心,埋頭苦干,爭取攻克那些西方卡脖子的技術,從此自力更生才是正道。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丹陽 圖/受訪者提供
明明是午休時間在辦公室,卻可以通過VR頭盔和手柄“回到家里”,實景操控家中電器;明明是在家中,卻可以“穿越”到夏威夷,感受天藍海闊海風吹……
10月14日,在順德美的創新中心,2021美的智能化大會上的智能家居展區,現場觀眾通過美的VR-元家居虛實聯動智能家居,就可體驗上述全新的物聯網應用與交互體驗。
讓用戶不再那么“累”
類似此前爆火的“元宇宙”,今年美的智能大會上,美的IoT首次創提出了“家電即電腦,設備即入口”的“元家居”概念。當家電自身就可實現更高階更復雜的智能交互功能,操控體驗上用戶不再那么“累”。
據介紹,“元家居”以深度智能產品研發、全屋智能場景落地、原生智能應用創新三大方面為主要方向,基于感知、通信、AI、大數據、虛擬現實等基礎技術,來實現數字家庭孿生,提供全新的物聯網應用與交互體驗。
其中,VR-元家居整合了美的產品能力和前沿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全新的智能家居體驗服務。
買家居先戴VR頭盔體驗效果
例如在門店中,讓用戶帶上VR頭盔,體驗各種不同的全屋智能家居場景,這將大大提升用戶體驗和門店購買轉化率。針對線上渠道,也可以支持在美的美居App、小程序等入口級應用上,將真實物理設備映射到全景視頻中去,讓用戶可以輕松自定義聯動場景,結合AI語音等技術,為用戶營造一個虛實結合的操作體驗。
“未來,我們還將圍繞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和家電體感模擬等技術展開研究,構建一個虛實結合的全新家居體驗。譬如通過家電物理功能和人工智能自主服務能力的組合,模擬各種不同環境的體驗,如海邊、高山、密林、太空等,同時,結合VR/AR技術,在視覺上為用戶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美的IoT軟件開發負責人王岳明表示。
與華為合作產品預計超400萬臺
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IO張小懿認為以前的家電行業離用戶很遠,但現在可以依靠軟件驅動硬件的轉變,改造現有價值鏈和商業模式來實現“用戶直達”。包括美的智慧家計劃明年在線下打造100家智慧生活體驗標桿門店。
除了技術創新、場景研究外,美的IoT全面開放生態合作。其中,今年美的IoT與華為鴻蒙的合作進一步拓深。截至目前,美的鴻蒙產品已完成全品類200+ SKU覆蓋,預計超過400萬臺投產計劃。
此外,在發布會上,美的IoT還發布了四大物聯網平臺等系列科技創新成果、新一代美的智慧家全屋智能解決方案,以及推出美的首個智能家電的分級標準。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澤云
源:經濟日報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電視機、冰箱、空調、電腦等家用電器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這一方面折射出我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同時也提出了一個現實課題:替換下來的廢舊家電該怎樣處理,如何為它們找個“好歸宿”?
眼下,廢舊家電回收和再利用存在某些現實問題。一是沒有統一規范的回收體系。很多時候,居民只希望“回收者”拉走它們就好,沒有想著置換多少錢,特別是大件家電,一般人抬不動,沒有電梯就更難運到室外。二是科學規范的舊家電回收管理體系仍有待健全,不少家電含有金、銀、鉛、汞、橡膠等有害物質,若處理不當,會污染環境,容易帶來環境污染隱患;但如果處置得當,就是可利用的資源。所以,廢舊家電如何處理,是一件值得重視的大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國際上看,廢舊家電“誰生產,誰回收”已成慣例,再資源化業務已成趨勢。歐盟早在2003年就頒布了《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指令明確要求生產者應負責廢舊電子電器回收處理費用及回收處理設施的建設費用。日本則規定,家電生產企業必須承擔回收和利用廢棄家電的義務,目前日本家電回收率已達85%。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在廢舊家電回收這件事情上,歐美與日本的做法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有益啟示,有助于我們將廢舊家電回收工作做得更好。一則,繼續完善與升級廢舊家電回收體系,盡量讓廢舊家電都能得到合適的處理,避免混亂無序的回收體系出現;二則,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方面,都應加大資金投入,提升對廢舊家電“再資源化業務”研發;三則,積極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探索開展“互聯網+回收”工作機制。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 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方案》指出,“聚焦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健全管理制度和支持政策,暢通家電生產、消費、回收、處理全鏈條,加快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定的思路無疑是正確的,包括回收企業、消費者、管理部門等在內的有關各方,應進一步貫通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產業鏈,建立健全回收網絡、優化完善回收渠道,進一步增強廢舊家電回收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