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招致各界批評,其從吉隆坡到臺北的航班,在7個小時內,吸引了292萬人追蹤。而佩洛西在臺期間所到之處抗議聲不斷,有學者憂心,她離開后將給臺灣留下難以應對的后患。
佩洛西竄訪臺灣致區域情勢緊張,解放軍將于4日開始在臺灣周邊海域進行軍演,部分臺灣民眾則憂心兩岸緊張情勢升溫,開始關注避難場所地點。
292萬人在線追蹤佩洛西竄訪航班,網站一度幾乎癱瘓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7月29日開啟亞洲行,從華盛頓起飛,夏威夷中轉,之后飛往新加坡、吉隆坡、臺灣、首爾以及東京。從第一站華盛頓起飛后,佩洛西的航班就吸引了數萬人追蹤,但在整個行程中,從吉隆坡到臺北的航班打破網站自2006年創辦以來的歷史記錄,吸引了總計超過292萬人追蹤。
根據航班雷達24網站顯示,佩洛西8月2日乘坐的是美國空軍波音C-40C噴氣式飛機,這是波音737的軍用版本。當佩洛西的航班降落松山機場時,全球有超過70萬人通過航班雷達24網站實時監控佩洛西的航班動向。
航班雷達24網站表示,由于追蹤佩洛西航班的人數激增,給網站基礎設施帶來繁重負擔,幾乎令網站陷入癱瘓,最終網站不得不采取限制流量的措施,并且把非訂閱用戶引入等待室。但在佩洛西航班降落后不久,網站就恢復了正常訪問。
據悉,在正常情況下,單次航班追蹤人數一般在幾千人左右。佩洛西竄訪臺灣,讓航班雷達24網站成為了最大贏家之一。
佩洛西搭機離開臺灣,在臺期間所到之處抗議示威不斷
3日下午,佩洛西結束在臺灣的行程,前往松山機場。她所搭乘的專機約在5點50分起飛,佩洛西在臺灣停留的時間不到24小時,但所到之處抗議的聲音沒有斷過,就連她離開臺灣的最后一刻,機場的外頭示威團體依然在。
新黨成員:
我們臺灣不是你手中的棋子,我們臺灣人要和平不要戰爭,大家說對不對?跟著我喊“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和平不要戰爭,佩洛西滾回去。”
佩洛西面對的不只有抗議民眾。3日上午,全臺多家便利商店的電腦系統疑似遭到入侵,店內的電視屏幕一度顯示“戰爭販子佩洛西滾出臺灣”,臺灣南部火車站內的屏幕也出現指責佩洛西的字眼,引發熱議。
學者指出,佩洛西將臺灣做為個人秀場,謀取政治利益,而蔡政府一味阿諛奉承,把臺灣推向火線。
臺灣學者 邱毅:
佩洛西這樣的行動其實對臺灣是災難,而不是帶給臺灣支持或是正面的效應,她會使“臺獨”勢力更加積極往“倚美謀獨”這個方向去前進,也給了美國一個“倚臺制華”的鼓舞效果。兩方作用下,勢必會使兩岸的裂痕更加深,勢必會引起大陸方面更強烈的反彈。
也有分析認為,佩洛西離開后,引發的政治效會持續發酵,臺灣恐將面對難以承受的壓力。
佩洛西竄訪升高區域緊張:臺民航線或受影響,民眾關注避難場所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導致區域情勢緊張。解放軍將于4日開始在臺灣周邊海域進行軍演,臺軍左營軍港,中海級戰車登陸艦3日一早出港,海豹潛艦也出海偵巡。空軍新竹基地兩架 “幻影2000”戰機升空。臺軍表示,都是例行性演練。
桃園機場傳出4日取消50多個航班,機場公司表示和軍演無關,不過前民航機師認為影響不小。
前民航機師 張志豪:
以臺灣為中心點往四面八方,不管你是往北日韓、往南香港、澳洲、菲律賓,還是往東的美國,完全受影響。
臺灣“交通部”表示,已和日本及菲律賓協調空運替代航路。部分臺灣民眾則憂心兩岸緊張情勢升溫,開始關注避難場所地點。
臺灣居民:
真的有避難處耶!這個黃色的標簽!
居住新北市和桃園市的民眾表示,近日常聽見戰機飛行聲,增添緊張氛圍,佩洛西竄訪臺灣引發社會動蕩。
臺工商界憂經濟受重創 盼兩岸重回和平
大陸對臺灣接連出重拳,繼日前宣布暫停進口臺灣種植的鳳梨、釋迦、蓮霧和石斑魚等農漁產品后,8月1日大陸又取消一百多項臺灣生產的食品進口許可,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執意竄訪臺灣后,臺灣的柑橘類水果和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也無法銷往大陸,臺灣工商業界憂心忡忡。
臺灣商業總會主席 賴正鎰:
這兩天都睡不好,非常擔心,因為這樣的關係系對臺商經營的整個環境會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很憂心,不止我而已,很多商業界的朋友都打電話給我,非常緊張。
臺灣商業總會主席賴正鎰指出,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超過四成,每年的貿易順差接近800億美金,而且持續增長,臺灣若甘于做美國的棋子,一旦大陸實施經濟制裁,或是兩岸發生沖突,受害的必定是臺灣百姓和經濟繁榮。
臺灣商業總會主席 賴正鎰:
臺灣和大陸之間如果發生戰爭,對大陸不好,對臺灣不好,唯一好的就是美國,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把臺灣推向火線對美國的利益是最大,所以美國在歷史上一直扮演這樣的角色。
臺灣工商業界呼吁,蔡政府應設法緩和臺海緊張情勢,而不是配合美國挑弄,畢竟區域和平穩定對臺灣的經貿才有實質幫助。
國臺辦:蔡英文給佩洛西“授勛”屬政治鬧劇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8月3日表示,島內反對“臺獨”、主張統一的政黨、團體和人士紛紛就佩洛西竄訪臺灣表達抗議,揭露佩洛西為個人政治私利挑動臺海緊張局勢,禍害臺灣的卑劣伎倆。
對于蔡英文3日再度渲染所謂大陸“軍事威脅”,馬曉光應詢表示,蔡英文把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義之舉歪曲為所謂“軍事威脅”,完全是顛倒黑白。馬曉光指出,臺海形勢緊張動蕩的根源是“臺獨”和外部勢力沆瀣一氣。民進黨當局加緊謀“獨”挑釁;美國變本加厲圖謀“倚臺遏華”。無論怎么狡辯,都洗白不了他們才是兩岸沖突的制造者。
馬曉光正告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臺獨”是絕路,妄圖“倚美謀獨”注定落空,幻想“以武謀獨”只會加速滅亡。
馬曉光說,中方嚴厲譴責和強烈抗議佩洛西竄訪臺灣,并已宣布一系列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至于所謂“勛章”,以“撒謊、欺騙、偷盜”為榮、品行惡劣的蓬佩奧之流接受過此類”勛章”,可以想象民進黨當局給佩洛西“授勛”是怎么一場政治鬧劇。
馬曉光稱,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勾結外部“反華”勢力,執意推動佩洛西竄臺,挾洋自重挑釁大陸,嚴重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嚴重損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最終只會把臺灣推向災難深淵。
來源:鳳凰衛視資訊臺
編輯:木木
工的日常。
以前15個多,現在13都不到,行情著實有點不正經。剛到一臺準新的廣東騰鼎的1270工作臺,1400*700,X軸的有效行程已經達到了1米3。主軸BT40直聯12000轉的,配了一個臺灣新代21MA的系統。
下面檢測一下它的實測精度:xy垂直度300長1絲以內,主軸跳動距b端300長1絲以內,i軸與z軸垂直度300長1絲以內,y軸與z軸垂直度300長也在1絲以內。整機的精度都是非常的nice,機況的也是相當的beautiful。
喜歡什么型號的設備打在評論區,你負責評論,我負責淘,你能買個實惠,我也能賺個維修費。
文來自游研社APP社區用戶投稿,如果你對自己的游戲經歷或是見聞有撰寫成文章的想法,也可以前往游研社APP投稿中心與我們分享,后臺回復“投稿”了解更多相關信息。
在如今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是安卓與蘋果之間的“兩強爭霸”——若不是微軟提前出局,或許如今的智能手機市場應該是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諾基亞和它的“塞班”(Symbian)操作系統也早已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目前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安卓和蘋果是主流
然而在那個連“智能手機”的概念都還沒有成型的時代,移動智能設備的操作系統基本上是微軟和Palm兩家在掌控。當然,微軟的Windows CE在后來真正定義了“智能手機”,但Palm的操作系統也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見過這個標志的應該已經暴露年齡了
只是,這個在當時地位約等于如今安卓的移動設備操作系統,如今卻早已化作了歷史的塵埃。對于大多數讀者而言,Palm可能是個完全陌生的名字。曾經的“掌上電腦霸主”,也已經早已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但在如今的智能手機行業里,Palm的身影卻并沒有完全消失。
從“平板電腦”到“掌上電腦”
在正式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講講杰夫·霍金斯(Jeff Hawkins)——也就是Palm這個移動設備史上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品牌的創始人。
霍金斯在創辦Palm之前,是一家名叫GRiD的電腦公司的員工——GRiD是一個來自英國的科技企業,其主打產品是堅固型筆記本電腦,其中的代表產品Grid Compass是當時美國政府重點采購的計算機設備,被美國航天局(NASA)應用于載人航天任務,甚至連美軍特種部隊都選用該機作為戰術設備。
GRiD的堅固型筆記本電腦
不過在他入職GRiD之前,他卻對腦科學有著近乎癡迷的程度。盡管霍金斯并沒有獲得相關的學位證書,但卻發表了關于大腦識別文字的論文,并以自己的研究成果開發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手寫輸入法PalmPrint。
對人類大腦頗有研究的霍金斯
這個輸入法有別于當時市面上的同類軟件,其原理是每個字符分別與單個字符的四五種不同形態進行比較,而非將整個單詞與常用詞詞典進行比對,在保障識別率的同時也能夠降低對系統資源的消耗,提升手寫輸入的效率。于是,他的發明在1989年被GRiD應用于世界上最早的平板電腦之一GRiDPad。
GRiDPad是最早的平板電腦之一
GRiDPad的出現,讓企業和政府部門能夠隨時隨地訪問數據庫,獲得了其目標客戶的青睞。而霍金斯想要將PalmPrint帶到消費電子市場,希望能夠將這一技術拓展到民用領域,怎奈GRiD從未推出過任何面向民用領域的產品,導致他的想法未能成功實現。
更何況,即便公司同意霍金斯的想法,他也無法確保項目的獨立性,他想要做的產品也不是公司的重點。
GRiD的產品往往是被用在這樣的場合……
怎么辦?那就只能單干了。于是,霍金斯在1992年成立了Palm Computing公司(以下簡稱Palm),希望能夠借助自己的新公司實現自己的愿望。此時的Palm還只是個軟件公司,出于對前東家的讓步,暫時不會去開發硬件。
其實他還在GRiD的時候,他就想要開發GRiDPad的簡化版,并命名為Zoomer,主打PIM(個人信息管理),硬件方面由日本的卡西歐負責代工。
然而這看似“夢幻開局”的產品,最終于1993年上市后并未取得成功。究其原因,首先是在霍金斯的設想中,Zoomer是個高度簡化的產品,比起一個“裝在口袋里的個人電腦”,更像是一個“電子筆記本”,不追求繁多的功能,而是追求實用性,但投資方與代工方卻希望Zoomer是一款具有豐富功能的產品,結果導致最終產品的功能顯得臃腫。
實際上,除了功能外,設備本身454g的重量讓這玩意帶在身上也顯得臃腫……
Zoomer的另一個雜志廣告,展示了其豐(yong)富(zhong)的功能
其次, Zoomer的操作系統GEOS最初是一款桌面操作系統,為了能夠將其移植到掌上設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對系統進行了優化,同時還需要根據掌上設備的特點對UI進行重新設計,這嚴重拖慢了產品的研發效率。
即便如此,由于在UI設計上沿用了桌面系統的操作邏輯,針對Zoomer定制的GEOS操作系統也很難稱得上好用。
Zoomer的操作系統是從桌面系統“改造”而來
作為代工方的卡西歐本身也對掌上設備的硬件研發缺乏足夠的經驗。卡西歐在當時的產品多為計算器、電子表和低端電子手賬,對于Zoomer這么個高端玩意的研發完全是頭一遭。
而或許是因為當時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卡西歐對于將Zoomer打造成一臺盡善盡美的掌上設備有著某種偏執,使其對于設備的硬件配置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例如在擁有強大性能的同時還要實現100小時的超強續航!結果在現實面前,卡西歐只能在性能和續航之間,選擇了后者……
在代工Zoomer之前,卡西歐做的是這種玩意……(不是電子辭典)
在Zoomer所處的時代,雅達利(Atari)推出了一款名叫“山貓”(Lynx)的彩屏掌機,在當年這硬件配置可以說是相當強勁,然而這臺掌機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電老虎”,結果在續航問題上敗給了任天堂的Game Boy,后來世嘉的Game Gear掌機也同樣在續航的問題上“折戟”。
那個時代,可做不到隨時給自己的掌上設備進行充電(因為連“充電電池”在當時都是稀罕玩意),因此“長續航”成為了當時大部分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剛需,而直到現在“高性能”和“長續航”之間直到現在也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卡西歐選擇用犧牲硬件性能的方式,來換取續航的做法,可以說是無奈之舉了,而造成的結果就是設備的響應速度與屏幕的顯示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這玩意可是個不折不扣的“電老虎”
而更重要的是,Zoomer其實還有多個競爭對手。最終,售價599美元的Zoomer僅僅賣出了2萬臺,商業上的失敗,讓Palm在一段時間內只能作為軟件公司,作為當時掌上電腦的軟件供應商。
不過,開發Zoomer的經驗教訓,也為日后Palm掌上電腦的誕生奠定了基礎——Palm公司的下一個產品已經在醞釀中。
新星升起
霍金斯的團隊開始總結Zoomer的失敗教訓,并明確了如下的研發重點——更為便捷的使用、更短的響應時間,以及更小的體積。
為了做到使用上的便捷,新設備的系統UI要更加簡化;為了實現更短的響應時間,不能僅僅是一味的在性能上“堆料”,而是需要在軟硬件的設計上進行更為巧妙的優化設計。
但是問題來了:沒錢。
當時Palm的團隊如果要開發下一代產品,需要共計500萬美元的預算,然而當時的公司卻只有300萬美元的現金,因此霍金斯的團隊需要合作伙伴的幫助,或者尋求收購。
他們向摩托羅拉、諾基亞和康柏等公司尋求投資,但都被拒絕了。由于沒有制造原型機的資金,霍金斯的團隊只能搞出一個木制的模型,向投資方展(hua)示(bing)。
這個因貧窮而誕生的木制模型在最后成就了一代經典
當然,這個木制模型還真就吸引了一個投資方,那就是USRobotics旗下的Megahertz公司,于是在1995年正式將Palm收購,除了提供新產品的研發資金外,還將幫助Palm解決營銷方面的問題。于是,新產品的開發工作可算是走上了正軌。
1996年3月,由Palm完全主導研發的第一款產品、同時也是移動設備中的一顆新星PalmPilot問世了,與它一同問世的還有配套的操作系統Palm OS。
PalmPilot的雜志廣告,當時它就叫Pilot
初代PalmPilot使用的是摩托羅拉的“龍珠”68328芯片作為CPU,主頻為16Mhz——這顆對游戲玩家來說非常經典的處理器,在降低能耗的同時也保障了設備的性能。
摩托羅拉“龍珠”處理器
而配套的Palm OS作為Palm的自研系統,摒棄了桌面系統的交互邏輯,重新設計了一套高度簡化的UI,因此相比起GEOS傳承自桌面端的UI,Palm OS的界面更加的簡潔,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目了然,省去了諸多繁瑣的交互步驟,也成為了Palm OS一貫的特色,并被人們所銘記。
Palm OS的UI具有非常高的辨識度
此外,Palm OS預裝的手寫輸入法Graffiti(直譯成中文是“涂鴉”)是從霍金斯的PalmPrint輸入法改進而來。其實早在Palm OS問世之前,Graffiti輸入法就已經被得到應用了,除了基于GEOS的惠普OmniGo 100外,這個輸入法甚至還被移植到了蘋果的Newton掌上電腦,并大受好評,之后就成為了Palm設備的標配。當然,Graffiti輸入法是需要用戶經過事先學習才能得以順利使用,這與該輸入法的開發方向有著很大關系。
Palm的手寫輸入是這樣的……
Palm OS從一開始奠定的另一個特色功能就是“熱同步”(HotSync),在當年是個非常便捷的設計,在桌面端完成配置后,進入這一功能后即可一鍵完成數據同步功能,對于設備內數據的備份與更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個Palm設備的同步底座可以實現“一鍵同步”
PalmPilot初代機分為面向低端的Pilot 1000以及面向高端的Pilot 5000,除了內存容量分別為128KB和512KB外基本相同,系統是1.0版本的Palm OS。順便說一下,最初的產品名其實叫“Palm Pilot”由于當時和日本文具品牌“百樂”(Pilot)的商標撞了車,因此最終上市的時候使用了不帶空格的“PalmPilot”,再后來索性去掉了“Pilot”的名字。
第二年,Palm推出了PalmPilot的第二代產品,同時搭載了2.0版本的操作系統。這一版的系統加入了與網絡通信相關的功能,同時支持帶有屏幕背光的設備,但除此之外與初代并無太大區別。
茁壯生長
到了1998年,Palm推出了最為重要的3.0版本的Palm OS,與第三代產品同時面世。而在這一年,霍金斯離開了自己創辦的Palm,成立了另一家公司Handspring,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3.0版本的Palm OS首次對第三方制造商授權,而Symbol和Handspring是最早開發Palm OS設備的第三方制造商,為Palm家族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在此之后就出現了許多基于Palm平臺開發的設備。此外,3.0版本加入了對紅外線傳輸與彩屏的支持,使得設備種類更為豐富。
3.0版本的Palm OS拉開了彩色時代的序幕
2000年,Palm OS 4發布。這一版本的系統加入了對于拓展儲存卡的支持,讓設備的儲存不再受限,同時還支持更為便捷的USB傳輸,提高了數據同步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臺灣的宏碁(Acer)公司作為亞洲第一個獲得Palm授權的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原生中文”的Palm設備S10,解決了Palm系統一直以來沒有中文的困擾——在此之前,許多Palm設備的中文支持都需要依靠“外掛軟件”的方式來實現,相當于給Palm系統打了“漢化補丁”,相關的配置工作較為麻煩。
此后,越來越多的中文Palm設備也開始出現在了市場上。
第一個“原生中文”的Palm設備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宏碁S10的所謂“原生中文”系統并非由Palm原廠直接提供,而是宏碁自行制作的“漢化版”,只不過有原廠的技術支持,算是對中文設備的“試水”。而同期聯想(當時叫LEGEND)和香港權智(代表作是“快譯通”品牌電子辭典)等廠商的中文Palm設備,也是采取類似的方式推出的相關產品。
在這一時期,Palm OS的游戲應用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當時的Palm設備所使用的CPU是68K架構的,因此在運行游戲時對于畫面的處理已經可以達到Game Boy掌機的水準了,但在聲音表現上只有蜂鳴器發出的聲音,因此Palm的游戲功能是“聊勝于無”,更適合用作“消遣甜點”。
不過,寶開的《寶石迷陣》就曾在Palm平臺大放異彩,成為了許多Palm用戶的“裝機必備”;除了各種“小游戲”外,EA的《模擬城市》、育碧的《雷曼》以及Hudson的《炸彈人》等知名游戲也被移植到了Palm上。
《寶石迷陣》在Palm用戶群體中算是個“裝機必備”(圖為黑白版)
轉型與衰敗
2002年,Palm公布了Palm OS 5。這一次的系統,所支持的硬件從68K架構轉變為更為先進的ARM架構,支持高分辨率顯示并強化多媒體娛樂方面的應用。
Palm OS 5的首部產品Palm Tungsten T
在此之前,由于Palm一開始就是以“電子記事本”為主要應用而設計的設備,因此并沒有考慮多媒體娛樂方面的應用,即便已經出現了游戲應用,也難以彌補其在多媒體娛樂方面的短板。
而在同時期,微軟的Windows CE則早就提前對“多媒體娛樂”這一功能進行部署,給Palm帶來了壓力,因此Palm OS的5.0版本對于多媒體功能的強化,可以視為對微軟的回應。
Palm OS版的RealPlayer——這個播放器的名字也是暴露年齡的存在了
對于中國用戶而言,Palm OS 5最重要的一個特性就是首次真正提供對中文的原生支持。為了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除了推出中文版的Palm OS 5外,其實Palm這個品牌還曾有過一個中文名“奔邁”,可見當時Palm對于中國市場的野心。
不過在前有微軟的CE系設備后有“商務通”之類的本土設備的夾擊以及其它客觀原因之下,Palm在中國市場稱不上有多么成功。
而同樣是在2002年,Palm成立了PalmSource,以加大對外授權的力度,并允許第三方廠商針對自身產品的需求對系統做出定制與修改。此后,Palm家族開始真正迎來枝繁葉茂。在這個時期,使用Palm系統平臺的除了掌上電腦外,還有可穿戴設備、智能打字機、導航儀、電子辭典和游戲掌機等多種類的設備,最重要的是基于Palm系統平臺的智能手機也是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其在智能設備的應用廣泛度與流行程度僅次于Windows CE。
基于Palm OS的游戲掌機TapWare Zodiac,不過并沒有獲得成功
說到智能手機,咱就岔開一下話題說說其中的代表產品Treo了。
這款全鍵盤的Palm智能手機可能有一部分人應該還記得,甚至可能還擁有過,而這款“手機”在最早其實是前面提到的Handspring推出的“無線掌上電腦”(在當時“智能手機”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更多是“手機+掌上電腦”的混搭產物)。
初代Treo
早在Treo之前,Handspring就已經開始了“智能手機”的相關探索。Handspring的產品Visor系列有一大招牌,那就是采用了名叫Springboard的拓展模塊。這種類似于游戲卡帶的拓展介質,算是最早的一批外接儲存卡之一,同時Handspring也不滿足于對內存容量的拓展——除了儲存卡外,還有通過Springboard作為介質發布的電子書、工具軟件和游戲等應用,最重要的是還能夠實現硬件功能的拓展,而在2000年發布的無線通信外設模塊VisorPhone是其中之一。
VisorPhone是個通過Springboard接入的附加模塊
然而在此之前,高通公司已經在1999年推出了手機與掌上電腦的二合一產品pdQ,但笨重的體積嚴重影響到其便攜性,而機器本身看上去更像是將掌上電腦與手機粗暴縫合的產物,軟件的適配與整合也并不到位,于是pdQ果不其然的失敗了。因此,Handspring并沒有直接開發Palm系統的手機,而是選擇先開發VisorPhone模塊的做法,其實是明智的決定。
這玩意是高通的黑歷史
雖然VisorPhone并未取得成功,卻為Treo的開發提供了經驗積累。從研發VisorPhone模塊開始,Handspring就已經決定將手機功能與Palm系統進行高度整合,而非“掌上電腦+移動電話”的粗暴縫合。
而Treo在最初設計的時候,也是延續了VisorPhone對于通信功能與Palm系統高度整合的原則,同時更重要的是還要確保其便攜性,就像當年的PalmPilot。
造型的設計上,由于當時黑莓在北美大受歡迎,特別是其全鍵盤的設計也是收獲了無數好評,因此Handspring的Treo也將“黑莓”的全鍵盤設計應用到自家產品之中,取代了Palm設備中標志性的Graffiti手寫區,這一大膽的設計成就了Treo這一品牌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經典地位。于是,2003年Palm完成了對Handspring的收購,開始真正發力智能手機領域,Treo品牌成為了重點發展的對象。
Treo 650算是系列最為經典的機型之一(圖為CECT代理的國行版)
言歸正傳。雖然Palm OS 5使得Palm的發展推向了新的高峰,但是之后卻是Palm的衰落。而這一切,是多個因素產生的。
首先是Palm OS從68K向ARM的轉型過程中的失誤。實際上,在Palm OS 5之前,Palm的系統是基于AMX RTOS開發而來,而AMX本身也支持包括ARM在內的多個處理器架構。但是,Palm OS在從5.0開始轉向ARM的時候,卻棄用了過去版本的AMX內核,而是重寫了一個新的內核,除了“基本相同的功能”外Palm OS 5與之前的版本再無任何關聯了,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到軟件的兼容性。而胎死腹中的Palm OS 6,又一次更換了內核——這一次是以BeOS作為基礎進行開發,幾乎是將此前版本的底層架構直接推翻……(注:Palm OS 6曾被授權給某新加坡廠商,但并沒有什么產品問世)
胎死腹中的Palm OS 6
其次是Palm自身將軟件與硬件部門分離的做法,原本是能夠讓軟件部門更專注于對系統的維護更新與對外授權,并讓PalmSource在2003年獨立運營。
然而,這種將軟硬件部門分割的做法卻為Palm的衰敗埋下了隱患——一方面PalmSource的獨立使Palm的本家新品研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讓Palm的軟硬件部門各有各的心思,于是乎我們在2006年,看到了一款頂著Palm品牌卻預裝Windows Mobile系統的Treo。
一個在智能手機歷史上堪稱奇葩的存在。
你沒有看錯,這的確是一臺Palm,但是Windows系統
而隨著基于塞班和Windows CE的智能手機的崛起,純粹的“掌上電腦”已經逐漸被智能手機所取代,Palm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擠壓,特別是在2007年蘋果發布了號稱“重新發明了手機”的iPhone,更是為當時的智能手機市場帶來了一次“降維打擊”,并伴隨著Android系統的崛起,進而帶動了智能手機領域的一場“革命”。
而Palm OS在交互方式上,卻早已落后于時代,成為了被革命的對象……
而且喬幫主在發布初代iPhone的時候還diss了一番全鍵盤手機,Treo就在其中之一
最終的結果,是PalmSource在2006年被日本公司愛可信(ACCESS,任天堂的Switch所使用的網絡瀏覽器NetFront就是出自愛可信)收購,然后Palm OS被愛可信接手更名為Garnet OS,再然后愛可信就推出了Palm OS的“直系后裔”Access Linux Platform(ALP),再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注:愛可信的ALP最后被用作日本的功能手機系統平臺,與當年的Palm OS已經沒有什么關系了)
這是一款搭載了愛可信ALP平臺的日本功能機,然而和當年的Palm基本上沒啥關系了
于是,Palm OS這個移動端操作系統曾經的經典,就此化作了灰塵。
最后一搏
雖然Palm OS已經死了,但是Palm可不想就這么消亡。于是,Palm準備開發新的操作系統與硬件設備,來對抗蘋果的iPhone以及基于谷歌Android系統的設備(還有微軟的Windows Phone 7),希望能夠再次奠定自己在智能手機業界的地位。
于是,為了開發新的系統與設備,Palm到處招募人才,其中有一部分人員還是從隔壁蘋果“挖”過來的——畢竟Palm的新品,主要就是對標蘋果的iPhone。
新系統基于Linux打造(但不是前面提及的ALP),并最終命名為webOS,而新設備則是被命名為Palm Pre。
Palm為對抗iPhone的最后一搏
Palm Pre的采用的是滑蓋設計,在平時鍵盤是被隱藏起來的,與iPhone無異,但在滑開鍵盤后展現出的是全尺寸鍵盤。此外,在屏幕分辨率、硬件配置等方面,每一項參數都與蘋果iPhone針鋒相對,外加其使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無線充電”技術(充電器還被官方稱為“Touchstone”,意為“點金石”),以及更為小巧圓潤的設計,怎么看都是要帶著復興Palm這一品牌的野心而來。
最早采用無線充電的移動設備之一——還別說,這充電器真的很可愛
然而,Palm Pre由于本身存在諸多缺陷——例如沒有一個像樣的應用商店、軟件應用資源匱乏、按鍵手感不佳以及產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等,對于Palm Pre的口碑受到了影響;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上市后沒多久蘋果的iPhone 3GS就發售了,在銷量上完全是被吊著打。盡管后來發布了改進型號,但依然無法拯救其銷量。
Palm在最后被惠普于2010年收購,之后惠普的品牌替換掉了原先的Palm繼續推出后續機型,但最后即便是財大氣粗的惠普,也無法拯救產品與其搭載的webOS。
最終,惠普將Palm進行了出售,但是被拆成了兩半——webOS的那一半,被打包出售給了韓國的LG,并應用于其智能電視產品。
webOS現在被用于LG的智能電視上
而品牌的部分,則是被賣給了中國的TCL,而TCL又將其授權給了某個美國的創業公司,除了推出使用Palm這一品牌的“迷你手機”外,還推出了藍牙耳機,只是這些產品已經和當年的那個Palm沒有任何關系了。
Palm的迷你手機
Palm這個品牌,在如今已經和徹底死去沒什么兩樣。
最后留下的
雖然Palm已經不再是當年可以叱咤風云的移動設備品牌,但卻為后來智能手機的發展留下了非常珍貴的遺產。
例如早期安卓機上的“四大金剛”按鍵,其實就是從Palm繼承而來,而Android系統的開發團隊中就有當年PalmSource的工作人員。盡管后來的安卓機已經取消了“四大金剛”,但依舊能夠看出Palm的影子。而蘋果設備上返回桌面的Home鍵,其實也能看出其與Palm的“Home快捷方式”的異曲同工之處。
經典的“安卓四大金剛”
而Palm當初開發的webOS中那受到贊譽的“卡片式多任務”,在Android與iOS的后續版本中也被得到了“移植”,即便是在如今各種Android定制版中,你也能夠或多或少的看到webOS帶來的的影響。此外,webOS其它的一些交互方式也或多或少影響到了Android和iOS。
webOS的卡片式多任務如今已經無處不在了
某種程度上,Palm其實已經算是較好的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它所希望的,不僅僅是被后人所懷念,更重要的還有其為后世留下的寶貴財富。
Palm已經死去了,但它為智能手機領域做出的貢獻難以磨滅,同時也留下了重要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