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你成為硬件大神后,回頭看看萌新的無腦提問,常常讓人忍俊不禁,有些暴躁網友甚至直接開噴。但每個DIY發燒友都是從小白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這些看似常識的知識,難道大家一開始都知道嗎?我們一起看看DIY小白會問出哪些讓人噴飯的問題吧~

    1T比500G大嗎?我要500G硬盤,不要這個1T的!

    存儲的單位一直是小白頭痛的難題。1TB和500GB哪個大?


    硬盤

    下面講解一下存儲單位的換算: 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1B=8bit。

    所以1TB比兩倍的500GB還要大一些,自然是要大于500GB的。

    大神,我電腦壞了怎么辦啊?

    “大神,我電腦壞了怎么辦啊?”

    “怎么壞的?”

    “不知道啊,就是壞了,我該怎么辦啊?”

    “具體是什么表現呢?”

    “表現就是,它壞了啊。怎么辦啊?”

    “那具體是什么表現呢?要不重做一下系統試試吧?”

    “那你能幫幫我嗎?”

    emmmm...你開心就好。



    壞掉的電腦

    大佬你的電腦這么流暢,什么牌子的?

    “大佬你的電腦這么流暢,什么牌子的?”

    “我自己組的。”



    自己組的

    “哦原來是雜牌嗎?”

    “……”

    小白經常會問出許多無腦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讓人無言以對,但大家還是要關愛這些雖然不懂但還是熱愛電腦硬件的朋友們。

    最后給大家講一個笑話吧

    我去一個朋友家里玩,看到他剛配的電腦,問道:“喲,新電腦啊,內存多大的?”

    他表示內存有128GB。

    我大笑:“128GB的肯定是硬盤不是內存,你說什么鬼話呢?多了解點知識可以少丟點人。”

    于是他向我展示了主板上的4根32GB賊船內存。

    載來源:數據蔣堂

    作者:蔣步星

    本文共1495,建議閱讀3分鐘

    本文蔣步星老師從時間與空間上講解了1T數據到底有多大。

    一英里不是個很長的距離,一立方英里相對于地球也不會讓人覺得是個很大的空間。然后我說,這個空間內能裝下全世界所有人,你會不會覺到很驚訝?不過這話不是我說的,是美國作家房龍在一本書里寫的。

    業內有個著名的數據倉庫產品,叫Teradata,20多年前起這個名字,顯然是想給人能處理海量數據的感覺。可現在,論用戶還是廠商,談論數據量時都常常以T為單位了,動不動就有幾十上百T甚至PB級的數據。似乎T不是個多大的數,多幾個幾十個T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其實T有點像上面說的立方英里,是個挺大的數。很多人對它沒有多深的感性認識,我們要換個角度來看1T數據意味著什么。

    先從空間上看

    用于分析計算的數據仍然以結構化數據為主。結構化數據中占據空間最大的是不斷增長的交易類記錄,這種數據每條并不大,大概只有幾十到100字節,比如銀行交易只要記下帳號、日期、金額;電信的通話記錄也只是通話號碼、時刻、時長等。就按100字節算,也就是0.1K,那么1T空間就可以放下10G行記錄,100億條!

    這是什么概念呢?一年大概是3000多萬秒,如果用一年時間來積累1T數據,那意味著每秒要產生300多筆記錄,24小時不停息!

    這個數也不算大,像中國這樣的大國,電信運營商、全國級銀行以及大型互聯公司都不難有這種規模的業務量。但對于一個城市級別甚至有些省級的機構就是個不小的數了,比如稅務部門采集的企業交稅信息、連鎖超市的商品購買數據、城市商業銀行的交易記錄等,要達到300筆/秒并不容易,何況很多機構只有白天或工作日才能產生數據。而且這還只是1T,要搞到幾十上百T,那就得讓業務量再上一兩個數量級才行。

    簡單說有多少T數據是沒什么感覺的,換算成每秒對應的業務量后,才知道是不是靠譜。大數據分析計算產品的技術方案和數據量相關性非常強,正確估算自己的數據量對于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用來存儲音頻視頻這種非結構化數據, 或者僅僅用于備份原始憑據,那1T空間就存不了多少東西了,但這種數據一般也沒什么要分析計算的需求,只是存儲和檢索,那不需要什么大數據計算平臺,只要有個網絡文件系統就行了,這成本就低多了。

    再從時間上看

    假設有1T數據,那么要多少時間才能處理一遍?有些廠商宣稱能在數秒內處理TB級數據,用戶經常也這樣期望,這可能嗎?

    機械硬盤在操作系統下的讀取數據大概是150M/秒(不能看硬盤廠商那個指標,根本達不到),固態硬盤快些,能翻個倍。我們就算300M/秒,那么1T數據只是讀取不做任何運算也需要3000秒以上,接近一個小時!那怎么可能數秒內處理1T數據呢?很簡單,增加硬盤,如果有1000塊硬盤,那就可以在3秒左右讀出1T數據了。

    這還是比較理想的估算。實際上數據不大可能存放著那么整齊(硬盤不連續讀取時性能下降嚴重),集群(1000塊硬盤顯然不會在一臺機器上)還有網絡延遲,有些運算可能還有回寫動作(大分組和排序等),秒級訪問常常還會有并發需求,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再慢幾倍也是正常的。

    現在我們知道了,1T數據意味著幾個小時,或者上千塊硬盤。而且還是前面的話,這只算了1T,可想而知幾十上百T會是什么概念了。

    有人說,硬盤太慢了,我們改用內存。

    內存是比硬盤快得多,而且還適合并行計算。不過大內存的機器并不便宜(成本不是線性增長的),而且更糟糕的是,內存使用率經常很低。比如許多計算體系都是基于Java平臺的,如果不做特別的壓縮優化的話,JVM的內存利用率只有20%的樣子,也就是硬盤上1T數據需要5T內存才能加載進來,這得裝多少機器,花多少錢?

    我們對1T有了上面這些感性認識后,聽到多少多少T的說法時,就可以隨時腦補出交易、節點數、成本等信息。做平臺規劃和產品選擇時,就不容易被忽悠了。Teradata這個名字,今天也還不算過時的。

    白,硬件區最可愛的人,看著他們天真無邪的笑容,我感到一絲欣慰。他們現在還不懂每天盯著硬件刷貼吧的感覺,也不懂看著自己的頂級配置卻再也沒有時間玩游戲的煩惱。他們知道不懂就要問,但是有的時候他們的問題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哎,入坑硬件的生活就是這樣樸實無華,且枯燥!

    8G的內存太小了,能不能上個512G的?

    曾經一直以為這是一個買手機的段子:為什么我的內存(運存)是4G的,別人的都是64G的!沒想到在假期幫小白網友配電腦的時候真的讓我遇上了,當時他說要辦公配一臺2000左右的主機,配置單給他之后他居然嫌棄內存太小了,“8G的哪夠用啊,別人都是512G的,我這個不夠用啊!”至今我還記得他那雙懷疑和不解的雙眼。

    耐心的我還是用了十分鐘的時間給他解釋內存和硬盤的區別,然后自信的告訴他你有1T的硬盤,根本就不用擔心不夠用的問題,然而等待我的卻是一句:“1T要比1G大么?”

    i3和i5都是辣雞,i7是最強的!

    很多小白都認為i7要強于i5的,事實上也的確有點道理,不夠僅限于同代產品,因為CPU低端的是i3系列,然后是中端i5系列,高端i7系列和至尊i9系列。不過后面還有一串數字代表它是第幾代,什么性能等。后綴決定了CPU的熱設計功耗,比如常見的K后綴,就是開放倍頻以供用戶超頻的CPU,U就是低功耗、低發熱,性能不盡如人意的筆記本CPU。


    所以為了避免小白被坑,咱們還是直接上i9好了,性能上應該不會有什么差錯。

    我要英偉達的顯卡,你給我推薦別的牌子?

    非公的顯卡多種多樣,小白可能只認英偉達,要知道現在非公版的顯卡越做越好了,而且價格還便宜,只是換了身衣服何必糾結什么牌子呢?泰坦皮真香!

    我都裝了三個殺毒軟件了怎么還卡?

    放假回家看到自己的電腦被母上大人裝了N個殺毒軟件,不禁淚流滿面,這是讓他們自相殘殺看看誰最后能活下來嗎?電腦開機就占用了百分之99,還有百分之一是讓我關機用的。

    殺毒軟件就和吃藥一樣,不在乎吃多少種,關鍵是藥效一定要到位,所以最好只裝一個殺毒軟件,不然電腦卡了就不要怪配置不行了。

    幫我配一臺能流暢運行3A游戲的電腦,預算3000夠不夠?

    雖然不說預算的裝機就像耍流氓,但是遇見這樣預算2-3K的小白,我只能推薦他移步二手區了,看了看二手區1600-1700元的GTX1070ti,我覺得別說3000預算了,2000預算咱們都能打一打,畢竟還有900塊錢的GTX980不是?

    你要說流暢運行4K游戲,那2000都用不了,買個300的主機再加1000多元的4K顯示器玩云游戲就好了,只要網速夠快,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