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周知,現在看見的發展非常神速,早些年,大部分電腦都是標配64GB或者128GB硬盤空間,到了現在,哪怕就是千元機,很多都已經標配了128GB存儲。造成這種現象的本質原因,自然是因為硬件的進步導致軟件的體積越來越大。要知道,上市初期的聊天軟件也就是幾十MB,現在,由于要用這些軟件作為溝通工具,短期內占據幾十個GB空間也已成為常態。為了避免數據丟失,使用網絡云盤成為了廣大消費者的共同選擇。
因為,網絡云盤解決了傳統U盤和移動硬盤容易損壞的問題,不需要實體硬件來存儲東西,在聯網的情況下,隨時隨地都可以查看自己想要的數據。不過,市面上主流的云盤比較多,并非每一個都適合你,其中有些云盤雖然可以幫你備份文件,避免數據丟失,但當你真正想要從云盤上下載文件是卻比較坑,因為它會限制你的下載速度,對某些用戶不太友好。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煩惱,不妨考慮下星哥現在要說的中國移動云盤,作為中國移動推出的智能產品,中國移動云盤為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幫助,堪稱是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得力助手,我的電腦端端和手機端都安裝了客戶端,并且開啟了自動備份功能。中國移動云盤的功能非常健全,雖然發展的時間沒有某些主流云盤那么持久,操作卻十分智能。
中國移動云盤可以自動識別你上傳文件的屬性,照片、音樂、視頻、筆記、文檔、微信聊天記錄、軟件安裝記錄甚至是手機常用的備份數據,都能進行很輕易的識別。這個云盤最令我滿意的地方就是下載速度非常高效,可以使用移動5G來進行高效傳輸,一個幾十GB的文件,幾分鐘就能下載好。省去了很多下載等待時間。
當然了,中國移動云盤還有個優點就是支持免流量備份,因此,完全不用擔心訂購的套餐流量不夠用的問題。當你的手機端或者電腦端硬盤空間不足的情況下,選擇把數據一鍵同步到中國移動云盤,可以帶來滿滿的安全感。因為哪怕就是手機丟失了,購買了全新的手機,使用移動云盤,可以快速尋回自己想要的文件。如果你的手機內存比較小,比如使用64GB的iPhone手機,又舍不得刪除其中的某些文件。使用移動云盤來備份也是不錯的選擇。
因為中國移動云盤同時支持在線預覽,通過搜索功能,可以隨時查看你想要的各種文件,用“云上”的方式來放映你曾經的美好記憶。總的來說,作為一個有存儲焦慮的用戶,中國移動云盤的存在,讓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精彩,它是我生活的得力“助手”,想要查看數據,在云盤上就能快速完成。有了移動云盤,美好生活可以隨時擁有。
一節 互聯網的誕生
為什么人類近100年的生產力比之前幾千年加起來還多?
科技發展?
那是什么原因促使科技在近100年迅猛發展?
戰爭!
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無論是在化學、物理、數學、心理學等,都有迅猛的發展。而互聯網正是二戰之后的產物。互聯網不是1968年才開始誕生的嗎,二戰在1945年就結束了啊。二戰之后的產物,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
我們現在的很多頂尖的科技都是在冷戰時期迅速發展的,二戰時期發展也很快,不過比不上冷戰。二戰畢竟是在干仗,生產力發展受限制。而冷戰時期,并沒有擺開仗勢擼。大部分就是搞搞暗殺,秀秀肌肉啥的。
今天蘇聯秀下高科技,明天美國秀下高科技。現在俄羅斯很多技術都還是在前蘇聯時期的技術呢。
當時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局跟BBN公司簽約,要搞一個適合計算機通信的網絡,這就是互聯網的雛形。
后來呢,在1978年,基于UNIX系統的在服務器之間安全傳輸文件的UUCP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好了,這個時候文件就可以動起來了,相互分享了。
不過一旦文件多了,沒有檢索咋行呢,要不文件多了,要找某一個文件不得累死了。于是乎,在1978年,Archie(阿爾奇)應運而生。這是個什么鬼呢?就是個搜索引擎,不過不是像今天的谷歌跟百度,它比較原始,只能搜索FTP文件資源。說的通俗一點,就類似于現在我們搜索我的電腦里面的文件一樣。
好了,索引功能有了。是不是要搞個檔案分類的功能啊。于是乎,在1989年萬維網誕生了,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www。不過呢,由于是政府部門投資的,基本都是給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不給商用。直到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絡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絡中樞成為可能。
為啥在90年代初,www開始商用呢?這里要講一個GOPHER,這是個什么鬼東東呢?這個東東跟www差不多,只不過呢它是開源的。是1991年,美國大學里搞出來的一個東西,為了方便知識的分享與學習。
好了,互聯網的誕生就講到這里。
vs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