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們大家好。相信大家都是在頭條創作很久了,有時候就會發現,有一些功能,手機上是不能很好的展現的,而系統也會提示詳情去電腦端查看,那么電腦端和手機端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這是電腦的文章創作界面
我們可以看到,電腦的界面是多了一些東西的,或者是說有些功能更完善的。
比如我們可以添加合集,而手機目前來說還不可以。
對于標題。電腦端可以設置兩三個標題,也就是說一篇文章可以有好幾種標題,然后推送給不同的讀者,這就可以大大提高我們閱讀量。
接下來再看看電腦端微頭條的界面
除了我們手機端有的基本功能以外,還多了個投票的功能。
當然了,對于我們的作品也可以有了更好的管理,對于數據的分析和展現也更加徹底,電腦端可以更清楚的看到我們一個作品的閱讀量,收益量,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確定自己的定位。
在電腦端創作的過程中呢,還會有發文助手實時監測你的文章是否有錯別字,還好給你建議配圖,就避免了一些我們有時候寫文章沒有合適的圖片適配的一些問題。
那么對于文章字體顏色的修改這些也會更方便一些啦!
到了這里,相信大家對于頭條的電腦端有了一定了理解。
可以說手機端和電腦端各有優缺點吧。像手機,我們在輸入文章的時候,可以選擇語言輸入,這樣打字慢的小伙伴也可以很快地創作一篇文章,當然啦,這對我們的普通話水平還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像我這樣說話帶方言口音的,就很少使用語音輸入,因為手機根本識別不了我的方言哈哈哈哈。
OK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啦,有什么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天發的微頭條本來是準備發頭條文章的,陰差陽錯的發到了微頭條上。結果讓我發現了微頭條的一個神奇的功能。于是加班加點的把這個過程和那個神奇的功能的好處寫成了文章,今天早上7點發到頭條文章里面。
如果有人對這個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我今天早上發的頭條文章。我覺得是個蠻好玩的事情。
如果喜歡發微頭條,又不知道這個神奇功能的條友,了解一下還是有蠻多好處的。
那今天就還是順著昨天的話說。
今天這篇文章就仍然發微頭條,再體驗一次那個神奇的功能。用好了,以后的文章就都從這里發。
首先說一下我昨天發現的電腦版的頭條和手機版頭條的不同和各自的好處。
其實很多用電腦版的頭條寫文章的人應該都知道,電腦版頭條有一個最實用,好處最多的功能就是多標題功能。就是一篇文章最多可以用6個標題,可以以不同的標題推薦給不同的人群看。這就大大的提高了文章的閱讀量。有時你認為非常好的標題,別人不一定感冒,看到標題就沒有閱讀的欲望。就像看美女一樣,有時你看到一個美女,覺得是人間尤物,美若天仙,可也有人覺得相貌平平,不過如此。因為人的審美標準不一樣。
有了幾個標題以后,平臺推薦給不同的人就用不同的標題。平臺有強大的算法,他能根據讀者平時的閱讀歷史,推算出他大概喜歡什么樣的標題,喜歡什么樣的文章。
如果長期用手機發頭條的朋友就不一定知道這個功能。
另外我昨天還發現了一個手機版和電腦版頭條不同之處。手機版的頭條在文章中間添加插圖以后,可以在圖片上添加文字,電腦版的則不行。電腦版的只能在圖片的下面編輯文字,對圖片進行說明。
另外,再簡單說一下頭條文章和微頭條的區別。微頭條是小而美,篇幅不長,一般2千字一下。文章中間不能插圖,圖片只能放在末尾的九宮格里,最多9張圖。更適合人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看。就像抖音,大多是幾秒、10幾秒的短視頻。很多人都喜歡。
頭條文章則相對較長,最少3百字,最多5千字,再多就要分篇發。頭條文章就像電視劇,或者中視頻更貼切。符合人們靜下心來閱讀。
反正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受眾。
家好,我是桃渡!
#夏日生活打卡季#
接上篇文章電腦端功能(一)(點擊可直接跳轉),這篇主要分享頭條電腦端的鏈接功能。
頭條電腦端的鏈接功能主要有三種:內部鏈接、外部鏈接及我的文章。
內部鏈接指平臺內部作品的鏈接,在這個界面輸入頭條內部的文字及地址,點擊文字就可以進行跳轉。如:首頁
外部鏈接是非作品的鏈接,類似于參考文獻,如果你的創作靈感來源于非頭條的第三方平臺,就可以加入外部鏈接。
我的文章的鏈接就是一篇文章如果內容與之前創作過的文章話題相似,就可在創作時搜索到對應的文章插入鏈接,讀者在看見相同的話題時點擊鏈接即可跳轉去看看不同角度的看法。
我的文章的鏈接是在頭條平臺上完成的,因此可認為內部鏈接包含我的文章的鏈接,文章開頭的跳轉就是用頭條鏈接功能中的內部鏈接功能實現的。
文章到這里就結束啦,記得點贊收藏加關注哦!
[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