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ZO EV2360顯示器
EIZO EV2760顯示器
今天我們有兩款辦公顯示器推薦給大家,一臺是EIZO FlexScan EV2360,另一臺是EIZO FlexScan EV2760,以下簡稱EIZO EV2360和EIZO EV2760。藝卓屬于高端顯示器品牌,可以比喻為相機中的徠卡,汽車中的勞斯萊斯,看似距離我們很遠,但其實EIZO EV2360和EV2760兩款顯示器就是面向于普通用戶推出的。
EIZO EV2360是一款22.5英寸16:10比例的LED背光液晶顯示器,具有1920×1200的高分辨率設計;EIZO EV2760是一款27英寸16:9比例的LED背光液晶顯示器,具有2560×1440的高分辨率設計。除了顯示效果之外,兩臺顯示器均具有非常優秀的色彩管理和均勻性表現。EIZO EV2360和EIZO EV2760能夠覆蓋98%的sRGB色域,78%的Adobe RGB色域和81%的P3色域;ΔE值達到1.91和2.55,均達到專業級顯示器的水平。
兩臺藝卓顯示器均具有護眼和環保的設計理念。它們通過Auto EcoView和EcoView Optimizer 2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護眼睛。同時顯示器還具備減少90%藍光的特性,搭配混合調光解決方案,實現更好的亮度調節能力和無閃爍的顯示效果,在昏暗環境下可以最低達到約1 cd/m2的亮度。
Auto EcoView功能是根據環境光線自動調整屏幕亮度,EcoView Optimizer 2功能是在顯示較暗內容時調整背光亮度和增益間的平衡,這種動態的調節可以讓我們觀看到更加柔和的顯示效果,避免過分刺激眼睛。
EIZO EV2360和EV2760兩款顯示器均具有可持續性標準的特性,顯示器通過了TCO Certified第8代標準、EPEAT和能源之星等主流綜合可持續性標準的認證。與ESG投資或SDG相關的組織可以安心購買這兩款顯示器。
EIZO EV2360顯示器的部分接口
EIZO EV2760顯示器的部分接口
EIZO EV2360和EV2760兩款顯示器采用了PCSK-03R和PCSK-03支架,它們可以實現豎直旋轉90度、344度底座水平旋轉、從-5度到35度的仰角度、140mm和169mm的高度調節的能力。另外兩臺顯示器的接口設計也很豐富,EIZO EV2360擁有DisplayPort、HDMI、D-Sub、2個USB 3.1 Type-A、耳機口的配置;EIZO EV2760擁有2個DisplayPort、HDMI、DVI-D、4個USB 3.1 Type-A、耳機口的配置。
EIZO EV2360和EV2760兩臺顯示器可以通過藝卓獨有軟件Screen InStyle的Color Briefcase功能,保留個人屏幕首選項并遷移到其它顯示器上。如果是輪換辦公的場所使用兩臺顯示器,用戶插上自己的電腦主機就可以調用之前的個人設置,不用重新進行調節了。
EIZO EV2360和EIZO EV2760顯示器
EIZO EV2360和EV2760兩臺顯示器不論是尺寸、分辨率,還是本身的配置和做工都屬于高端產品,再加上藝卓本身對顯示效果、色彩管理方面的調校,讓它們可以更好的滿足辦公用戶對于顯示和色彩的需求。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護眼的能力,我們辦公都需要長時間觀看顯示器,有了護眼的特性,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保護眼睛,減輕眼睛疲勞。看到這里,有沒有心動?人生的第一臺藝卓顯示器,不妨從EIZO EV2360和EIZO EV2760開始。
(7856602)
家好,我是筆點酷玩,今天和各位聊聊護眼顯示器。
簡單講,護眼顯示器對眼睛的保護主要體現在以下2方面:一個是無頻閃,另一個是低藍光,無論顯示器的功能是何種方式,它的所謂“護眼”技能都少不了這兩點。所以題主選購時應該盡量選擇支持無頻閃(比如支持DC調光)和防藍光(最好是硬件防藍光)功能的型號。
如果你的用眼時間覆蓋了白天到夜間,在不同的光線環境下,屏幕的亮度應該相應做出調整,手動調整一般是很費事的。因此,如果顯示器硬件支持自動調節亮度,用起來就比較方便。
舉個例子,明基顯示器很早就推出了自有專利的“智慧調光”功能,比如下面這款辦公顯示器,底屏幕下方有個光線傳感器,晚上關燈后將會自動調低屏幕亮度,不晃眼睛,不知不覺地幫你健康用眼。
我上一臺入手的明基顯示器已經很舊了,就是照片中這款24英寸的BL2480T,用了3年多終于換掉了。
前陣子換了27英寸的4K顯示器,在我書房放著,屏幕更大,看著舒服,也支持無頻閃、低藍光,可以在設置選項中開啟自動調光。型號是innocn 27P1U,并非現在比較熱門的miniLED,而用了無線量子點技術。
如上圖所示,它的屏幕上側(右上)有一顆光線傳感器指向上方,可以檢測室內環境(主要是吸頂燈)的光線,從而快速調節屏幕亮度和色溫,避免用眼疲勞,功能原理應該與明基的“智慧調光”類似。實際使用體驗還?,個人感覺比較適合辦公學習,因此也可以作為題主的一個參考項。
說到這里你也應該想到,將顯示器升級為更大的屏幕尺寸,也是一個可以省眼睛的做法,同樣的品質,優先選大屏,當然你的預算得夠。目前主流顯示器,27英寸2K或4K算是及格了,再大一些還可以選32、34英寸的,但是成本會相應提升。
另外,顯示器的支架調整自由度越高,越有利于健康的讀屏狀態。
如果你選擇的顯示器調節度有限也沒關系,可以通過更換桌面/壁掛支架,或者加裝顯示器增高架,甚至更換升降桌等方案來解決視覺高度、角度的問題。
目前這個時間段選護眼顯示器,我比較傾向于27~28英寸2K或4K分辨率顯示器,比如戴爾U2722DX 2K顯示器(售價不到2k5),飛利浦的279P1 4K顯示器(成本2K+)。三星U28R550UQC 4K顯示器(1k7左右是好價)。作為辦公或娛樂都不錯,題主可作為參考。我是筆點酷玩,這篇小文寫到這里吧,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給各位一點啟發,我們下期再會。
#頭條創作挑戰賽# #顯示器#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zouzoulong
很多人都很想要一臺色彩準確、大屏幕、高分辨率的屏幕,也不止一個人找我推薦;
但往往稍好一些的屏幕價格都在2K以上,更別說專業級屏幕大幾千的價格,很多人畢竟只是日常使用而非生產力,花幾千塊買個好點的屏幕還是很難接受,我一直沒找到千元左右性價比特別高的顯示屏,因此它也始終在我理想推薦清單中空缺。
恰巧最近有朋友在群里問我BOE這款新品拾光紀顯示屏如何。雖然之前沒有聽說和關注,但點開商品詳情看看主要參數:125%srgb色域、△E<2 說明色彩OK,27寸屏幕+2K的分辨率畫面夠大且細膩,發現原來是京東方BOE旗下拾光紀推出一款新品顯示屏,關鍵這樣配置的顯示屏才1K出頭的價格,性價比簡直爆表,難怪那么多人關注。
還可以看到拾光紀 CA27D0 顯示屏其他一些參數:
顯示屏并不笨重且內置電源,是一塊輕便靈活的屏幕;另外像亮度和色數等參數也挺不錯,接口更是豐富,還帶了Type-C口,參數配置確實如傳聞的那般牛。
現在恰巧品牌送測了一臺拾光紀CA27D0顯示屏(下文簡稱為拾光紀或拾光紀顯示屏),本文盡可能客觀的評測這款顯示屏,希望可以給更多關注這款產品的朋友一個參考。
拾光紀顯示屏套件主要包括:液晶顯示屏、底座與支架、快速使用指南以及電源線、Type-C信號線、HDMI信號線。
拾光紀顯示屏采用微邊框設計,觀感上除了底邊為品牌名、散熱及操控留白外,其余三邊都比較接近全屏,上方的屏占比幾乎達到極致。
看慣了顯示屏上標注英文字樣,看到“拾光紀”這樣的中文字樣,還是有種別樣新鮮感。表面材質擁有磨砂的高級質感,且不容易沾灰、留油手印。
支架見光面為烤漆材質,直接插入顯示屏卡槽即可使用,也可通過螺絲進一步加固。
底座主體為方正結構,弧形封邊,相比于橢圓形底座,在保證底座穩定的基礎上,占據空間會小不少。
可以看超級底座和支架都是以輕便、靈活設計,安裝好支架后,屏幕依然能調節一定的俯仰角。支架和底座不僅安裝拆解方便還方便收納,節約成本堆料在屏幕上可以說是深得我心真正做到最大的性價比。
如果你也上過雙屏支架就能體會我的內心感受,大體積的原廠顯示器支架特別占位置,想扔掉又擔心哪天還需要。最后就一直放柜子里吃灰。
可以看到屏幕底部有五個按鍵和一個小指示燈,開關鍵多出一個小點區別手感,屏下控制也是目前比較主流一和方便的操控方式。
其實拾光紀顯示屏感覺是可以做到四邊窄邊框的,但“下巴”的保留不僅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和指示燈位置,還能縮減機器厚度并提供更好的散熱空間,還是比較劃算的。
無論是側視還是俯視,拾光紀顯示屏給我的感覺都是精致輕巧,特別是從屏幕中間往兩端延伸的過程中,收邊弧線比較流暢,邊緣厚度握持感挺好的。
輕薄的屏身還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像經常與手機和筆記本的互聯的使用場景,輕薄自然帶來使用和移動極大的便利。
拾光紀顯示屏后背設計簡約,給人分區明確的感覺。
拾光紀顯示屏支持標準VESA壁掛(100mm×100mm),符合國際VESA組織FDMI標準的掛架,如果你不滿足于支架的固定,可以考慮選擇支架靈活的方式。
拾光紀CA27D0顯示屏下方擁有兩個HDMI接口、一個DP接口和一個Type-C口;側面有兩個USB 3.0口、以及3.5mm音頻接口。
最值得關注的自然是Type-C口,雖然現在擁有Type-C口的顯示屏也逐漸有了一定數量,但一般應用在高端(貴)顯示屏上。
在拾光紀顯示屏這樣價位的顯示屏上,能夠看到Type-C口,我還是比較驚喜的,特別是Type-C口已經逐漸成為數碼產品主流接口,我手里的大多數設備都有Type-C接口,平常配合使用自然更加方便靈活。
拾光紀顯示屏的菜單控制一目了然,配合屏下按鍵操控也比較簡單。在第一次使用時建議先將菜單選擇聲音打開,如此插上3.5mm耳機孔后,選擇桌面右下角顯示屏型號的選項才會有聲音。
另外在顏色模塊,建議用戶將顏色選SRGB,如此便可得到較為準確的出廠色彩。
另外拾光紀這臺顯示屏不僅有節能的ECO模式,還提供了多檔位低藍光護眼模式,雖然市面上大多數的顯示屏都有這模式,但通常顯示效果都會特別的黃而很少人會使用。
但拾光紀顯示屏這在這個模式配備了5個檔位,這讓低藍光模式變得可用起來,我比較喜歡使用1-2級別的低藍光,既保證了日常使用還能一定程度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危害。
另外通過調整快門速度可以看到這塊屏幕配備了DC調光,不存在頻閃的現象,所以拾光紀顯示屏是塊護眼的好屏。
得益于ADS硬屏,屏幕不僅沒有拖影還擁有178°超廣可視角度和更高的透光率,拾光紀顯示屏給我的第一眼感受就是這塊屏幕特別透亮,第二感覺是超窄邊框給人屏幕更大的視覺效果,這塊顯示屏顯然很適合日常娛樂,追個劇看部電影什么的。
240幀慢動作下拍攝的拾光紀顯示屏高速動態表現,動態表現如此優秀的顯示屏,再也不擔心好萊塢大片的效果打折了。
打開全白圖片,肉眼看顯示屏沒有陰陽屏、壞點與亮點的情況,而且整體均勻度也不錯。
同時拾光紀顯示屏的漏光控制得挺好,在我將房間燈光幾乎關完的情況下,全黑背景才勉強看到一些微弱的漏光,相機左右兩張同樣iso 2500 f5 1/50拍攝,可以看到無論眼睛還是相機照片都幾乎看不出什么漏光的痕跡,特別是我們日常打開燈的情況下,更是不可能看出漏光。而且我更提倡愛眼護眼,晚上房間內使用電腦還是應該打開燈光。
接著我使用校色儀測試了一下顯示屏的最大亮度以及均勻度,可以看到這塊屏幕的最大亮度應該比250尼特要高一些,但沒有達到300,屬于主流顯示屏水準。
在測試的兩遍均勻度結果來看(最大亮度和250尼特),這款顯示屏的屏幕均勻度很高(都在10%以內),也印證了我肉眼所觀察的結果。
我個人對顯示器第一要求就是色域和色準,拾光紀顯示屏的色彩表現通透自然,討喜眼球,而且在實際校色儀測試成績也是令人滿意。
關于顯示屏色彩,我對大多數非專業打印輸出用戶建議是沒必要折騰,在顯示屏選購的時候購買大于等于99%srgb色域的屏幕,所有圖片都統一使用srgb即可,
選擇拾光紀這款廣色域(125%srgb)顯示屏,即便是攝影愛好者的需求也是能夠滿足,不僅色域夠大而且色數夠多,顏色顯示過渡細膩平滑。
而且這款顯示屏出廠就經過專業調校,△E<2 ,所以這款顯示屏的顏色表現正如我第一時間判斷回答朋友的那樣,顯然足夠好。
如果你對顏色有較高的要求,也可以租賃或購買校色儀,定期對屏幕進行校色,如此能讓顯示屏長期保持較高的色彩準確度。
關于顯示屏尺寸與分辨率,我個人的習慣與建議:
24-25寸/ 2K ,27寸/2K或4K,30寸以上/ 4K。
我最喜歡的就是27寸大小配2K的分辨率,既有27寸夠大的屏幕,2K分辨率又能提供足夠細膩的細節。
而且27寸+2K的組合不存在插件或軟件不匹配的大小問題,日常辦公還是網課學習使用都是很舒服的。
我自己照片的后期也一直是27寸+2K,雖然現在相機開始逐步向8K邁進,自己的D850也能拍攝8K的照片,但并不意味著顯示屏也需要這樣的分辨率。
可以看到我最近給小兒子拍的一張定妝照,2K分辨率已經足夠后期修掉他眼里的我、老婆還有閃光燈,況且平時很少會放大到這樣的精度。
可以拍攝8K照片也就可以做8K的延時視頻,即便3950X能夠支撐我剪輯和導出視頻,但2060s的顯卡對實時顯示剪輯還是壓力山大,更換27寸4K的屏幕可能我就得換3080ti的顯卡了,所以大多數時候的視頻錄制我都還是選擇1080P60幀而已。
所以顯示屏尺寸和分辨率并不見得是越大越好的,而是選擇適合自己桌面和日常使用的屏幕與分辨率,我喜歡27寸2K,你是否一樣?
另外在這種炎熱的夏天,我覺得有必要對顯示屏發熱以及功耗進行簡單測試。
可以看到開了空調的房間問題在28-29之間,電腦CPU和機箱內還是比較火熱的。
可以看到顯示屏的發熱控制得還不錯,最熱的部分集中在顯示屏的底部和后背散熱孔,所以說它的造型設計和散熱是密不可分的。
顯示屏日常工作功率在22W左右,連接筆記本45W輸出充電時為72W左右,相比我電腦日常待機就在150W以上算是比較省電的。
Type-C接口方便的拔插和更快的充電速度與數據傳輸等優勢逐漸取代其他接口,如今Type-C接口從手機逐漸普及發展到各類數碼新款產品的標配,我現在的桌面各類設備也逐漸向統一Type-C口發展,家里基本只剩下Type-C線。
隨手拿起線就能給手機、筆記本電腦、相機、耳機、麥克風等設備快速充電,拾光紀顯示屏擁有45W反向充電的Type-C口,不但充電速度更快還能夠直接為筆記本供電。
同時Type-C線的傳輸速度也是一大亮點,只需要一根雙C線將筆記本與顯示屏連接,不但可以實時同步筆記本畫面,獲得更大的屏幕,還能進行高速數據傳輸。
筆記本接上線之后相當于多了一個帶顯示功能的拓展塢,這無疑為筆記本用戶的數據傳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我將移動固態硬盤連接到拾光紀顯示屏后背的USB接口進行測速,基本跑滿了這個固態硬盤盒的極限。
在顯示屏菜單中選擇Type-C輸入,不僅能擴展筆記本屏幕,手機屏幕也能同步顯示。
用更大的屏幕追劇看番,顯然比手機小屏幕的體驗更加美滋滋。
另外像三星、華為會為手機連接有單獨的桌面操作系統,將手機連接拾光紀顯示屏,作為日常多任務或大屏使用還是相當方便的。
不過目前大多數手機都取消了3.5mm耳機孔,這些手機通過type-c連接顯示屏時聲音也會一并傳輸到顯示屏的3.5mm接口,所以我再貪心一點,如果拾光紀顯示屏之后的型號能帶上雙揚聲器,那連接使用可能就更完美了。
自己平時不怎么有時間玩游戲,所以新主機的顯卡也只是2060s而已,不過這塊顯卡順暢吃雞也是綽綽有余,游戲基本保持在120以上的FPS,所以拾光紀顯示屏75的刷新率雖然比大多數60刷新率的要好一些,但還是比不了那些144以上的專業游戲顯示屏。
可能游戲發燒玩家更在意電腦的顯卡和顯示屏刷新率,而我這種普通玩家自然不會為此上2080ti和300hz的顯示屏,拾光紀顯示屏75hz的刷新率雖然比不了144的游戲顯示屏,但是比市面上絕大多數60hz的順滑度還是要好一些。
但是像我這種菜雞玩家,游戲大多時間不是跑毒就是看別人吃雞,75hz的刷新率我感覺已經是非常順滑爽快了。
加上顯示屏的相應時間非常短,連接我的主機玩游戲沒有絲毫卡頓或拖泥帶水,基本是指哪打哪。
即便是游戲娛樂,我平時更多的會選擇連接手機和switch游戲,手機直接連接大屏幕就能使用,再也不被原本的小屏幕所束縛,同樣是沒有一點顯示延遲,可以說是做到了實時同步,人機合一。
特別像吃雞類游戲,連接大屏幕簡直像是開了掛,更大的視野讓我更容易發現遠處的敵人。
更好的設備自然打來更好的體驗,如今我吃飽沒事就想著來幾把游戲,老婆說我最近又變成了那個吃飽沒事只想打游戲的zou。
最后回顧一下拾光紀這塊顯示屏:窄邊框與簡潔的外形設計、27寸2K分辨率、高色域與色準,比60hz高一些的75hz刷新率、高速度與高功率(45w)的Type-C口......一塊好屏幕能給的幾乎都給夠你,關鍵在我實際體驗過程中,也幾乎是挑不出什么毛病。
當然還存在可以改進的地方:底座高度和旋轉這些對我倒沒有什么影響,而朝下的Type-C接口基本得靠盲插,雖然可以一根數據線長期連接,但經常拔插的話還是不如側面接口方便。
總的來說,這樣的配置放在千元級的顯示屏當中,應該是最具性價比的(之一保命)。所以估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如果還有人問我顯示屏的推薦,那我肯定將拾光紀這臺顯示屏第一時間推薦給他,除非他對色彩、游戲有很高的要求且預算很充足。
對這款顯示屏最后我只想說:只需要等一個好價。
好了,本文關于拾光紀顯示屏的分享到此為止,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