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Y電腦八大硬件,一圖流超詳細全配件攻略。
一個視頻讓你學會怎么挑選DIY電腦8大硬件,0基礎也能輕松學會。大家好,我是DIY阿鹿君。
·首先是CPU與性能強相關,這部分的預算千萬不要省。如果你是游戲黨認準7500F,13600KF,7800X3D,其他CPU完全不需要考慮。如果你有視頻剪輯或者專業(yè)生產(chǎn)力需求,在預算允許的前提下盡量上規(guī)格高的CPU。
·你問什么叫規(guī)格高的CPU,記住好就是貴,貴就是好。與CPU對應的是主板的搭配,如果你不超頻,主板其實不會影響性能,前提是主板的供電足夠。有人說主板價格超過CPU是違反裝機法的,這個還是更多,看個人需求。這里推薦3個檔位的主板分別對應了夠用,均衡和上限。
·你可以根據(jù)你的預算來挑選,主板如果不超頻就和你家里的插線板差不多,只會影響接口的數(shù)量不會直接影響性能。而后綴為WIFI則是代表了是否能夠無線上網(wǎng)和連接藍牙設備。
·散熱器推薦:單塔四熱管的百元產(chǎn)品,壓制13600KF和7700X以下CPU不成問題。這里推薦性價比,靜音,顏值三種不同的產(chǎn)品類型。雙塔散熱器貴不一定就是好,比如性能標桿是酷里奧倚天P60T性能版。水冷除了需要關注性能,漏液包賠的年限很重要,盡量選擇5年或者以上的產(chǎn)品比較省心。
這兩年爆火的瓦爾基里和鈦坦都是憑借出色的散熱性能和5-6年的漏液包賠政策崛起的,更貴的水冷不會帶來更強的性能。2000的水冷對比600的水冷更多的區(qū)別只是顏值。
·內(nèi)存方面目前的內(nèi)存分為DDR4和DDD5。DDR4現(xiàn)在是生涯末期,產(chǎn)品便宜容量大穩(wěn)定性好。如果你沒有超頻需求只需要選擇性價比這檔,有精力折騰的建議上三星B-DIE顆粒的內(nèi)存DDR5內(nèi)存。目前價格也降下來了,最近13代半的主板更新,內(nèi)存超頻上限也提升了不少。AMD只推薦上6000頻率的內(nèi)存,而Intel則推薦上6400或者6800。內(nèi)存只對少量網(wǎng)游和FPS游戲有一定影響,不需要特別在意。
·固態(tài)硬盤內(nèi)存推薦:宏基GM7/雷克沙戰(zhàn)神。一般人用什么固態(tài)硬盤其實沒什么區(qū)別,像海力士、西數(shù)、鎧俠這類有顆粒生產(chǎn)能力的通常成為原廠固態(tài)會有更好的性能表現(xiàn)與穩(wěn)定性。如果只是對于純游戲黨而言,無論購買什么速率的固態(tài),實際的體驗都不會有可感知的區(qū)別。所以國產(chǎn)便宜大碗的固態(tài)完全夠用。如果有大文件傳輸需求或者偏向生產(chǎn)力的工作,再考慮更貴但是更快且更穩(wěn)的原廠固態(tài)。
·顯卡推薦:富哥無腦上海韻。有了海韻你在網(wǎng)上和鍵盤俠互噴,你就已經(jīng)立于不敗之地,哪怕硬剛某些拒保的廠家也是底氣十足。通常來說質(zhì)保年限與電源的質(zhì)量成正比,10年質(zhì)保比較少有垃圾電源,不需要有電源焦慮。通常選擇的電源瓦數(shù)對于實際需求都是過量溢出的水平。
·顯卡推薦:一到兩千,游戲黨選RX6600、6650,視頻剪輯A750、A770,2-3000,6750XT和4060ti 8G,2K入門沒問題。性能6750XT更強,價格更低,三到四千,恩卡空白7700XT只要3000出頭,填補這個價位的空擋。4-5000,性價比優(yōu)先6950XT。目前只有訊景海外版PRO五到6000,4070ti與7900XT都可以選6000+。
目前4090和4080價格飛漲,游戲黨想上4K分辨率優(yōu)先考慮7900XTX,80與90性價比很低。機箱推薦:現(xiàn)在海景房這類型的產(chǎn)品很火。這幾款都是銷量和口碑不錯的產(chǎn)品,大家可以做個參考。機箱只要不是大悶罐是不會影響性能的,自己想用個鞋盒或者立白洗潔精也是毫無問題的。
我是diy二五君,我們下一期再見。
前本站對于組裝電腦的配件選擇寫過不少文章,不過近兩年來許多硬件都推出新的規(guī)格型號,性能也與日俱增。所有今天【裝機天下】為大家?guī)?023年最新版的diy組裝電腦配件選購指南,本文將基于intel平臺,為大家詳細介紹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方面的相關知識。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cpu
如果只是普通辦公或者玩騰訊全家桶之類的游戲,用intel 12代或者13代i3就足夠,甚至入門的奔騰系列都是可以考慮的。
如果你的電腦需求更注重CPU的運算性能,例如3D建模渲染、視頻剪輯、虛擬機……,那么我建議直接選第intel 13代,然后再根據(jù)你的預算挑選i5、i7或i9。因為第 13 代翻倍的E-Core對于這些需求都可以發(fā)揮出更大的效率。
而對于臭打游戲的來說,12代i5-12600K或13代i5-13600K其實就完全足夠了。如果你同時還有直播、視頻剪輯、模擬器多開等需求,那i7、i9也是合理的選擇。
但若是預算很緊,上不到i5-13600K怎么辦?如果你除了游戲就是上網(wǎng)、辦公之類的,那么非K版的i5-12400F或i5-13400F也是完全ok的。
很多用戶在自己選擇組裝電腦配件的時候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比如i5-13600K 上 i7-13700K只差600來塊,好!捏一下上了,結果感覺主板、散熱器也要升級,SSD不如換2TB 不然感覺也說不過去,這樣一前一后價差可能就快兩千了。
所以我一直說,組裝電腦的配件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和預算去選擇。預算充足的話可以選擇上到更高一級的配置,適當考慮戰(zhàn)未來的性能,但也不用硬拼上到兩級、三級,因為越往上,整機價格會成指數(shù)上漲。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主板
主板的選擇對新手來說相對復雜,你需要一開始就通盤考慮所有配件,因為幾乎所有你選擇的配件都圍繞著主板做配合。
首先是板子的尺寸。mATX、ATX 基本上可以滿足大多使用者的場景,需要更強大的擴充性能那就考慮E-ATX,想要更小的體積那就考慮ITX,不然就像新手玩游戲,第一次就玩困難模式,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要處理。
其次就是看芯片組了。選擇Intel的處理器,就要選擇Intel芯片組的主板。以Z790芯片組來說,百位數(shù)就是他的新舊代數(shù)(700系列),十位數(shù)就是高低階差異,例如最高端、最新的就是目前的 Z790。當然這只是主板芯片組的大型號,具體到某一款主板,它還會有更詳細的型號,比如:微星(MSI)PRO Z790-P WiFi DDR4。像WiFi和DDR4都可以見名知意,wifi就代表這張主板自帶wifi功能,DDR4代表這個主板支持DDR4內(nèi)存。而其它的數(shù)字字母對于小白來說就很難懂了,即便是老鳥也不一定能細分出這些數(shù)字代號的差異,這就需要你去官網(wǎng)查詢詳細的參數(shù)了。
下面裝機天下為大家總結了一下主板三大廠商的規(guī)格定位,大家在選擇主板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型號前綴大致判斷主板的定位等級。(由于主板品牌、型號太多,我是真沒辦法把所有主板的規(guī)格定位都列出來)
很多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低端芯片組的主板,它價格比高端芯片組的主板還要貴。比如華碩ROG系列的B760主板用料、I/O接口規(guī)格可能比Prime系列的Z690、Z790還要好,價格也自然更貴了。
關于600系列和700系列主板: Intel第12代cpu是可以裝到700系列主板上的, 13 代cpu也是可以裝到 600系列主板上的。這是因為他們采用同一規(guī)格的腳位定義LGA1700,這個數(shù)字要記住,后面在挑選散熱器的時候,我們也會用到這個數(shù)字。
不同品牌之間的主板不太好做比較,因為他們的核心精神跟產(chǎn)品也都不一樣,建議大家可以進一步去了解主板的 I/O 設計和用料。主板的供電足夠才能夠讓CPU的性能完全發(fā)揮,通常這也是DIY玩家很難去量化、拿捏的地方,因為主板不像CPU、內(nèi)存、顯卡這些,有頻率、核心數(shù),或是跑分這些可以拿來比較,最好還是進一步去了解自己的 I/O 需求,以及供電的程度再來選擇。
你可能會想說“照這樣的話,主板也不知道要買什么價位,難道就買最貴的嗎?”我知道大家還需要一個比較簡單的答案,所以提供一個經(jīng)驗公式:主板價格高,高不過 CPU;低,低不低過CPU的一半(純經(jīng)驗公式,勿較真)。按照這個原則,你基本上就不會買到很貴的CPU卻搭了一個供電能力太弱的主板,而讓CPU無法發(fā)揮效能。
另外你也可以留意主板上的供電相數(shù),以及他的供電用料還有方式,其實這幾代的主板因為功能更強、堆料更豪華,還有像是全球的供應鏈漲價等等非常多的因素,有些定位的主板價格甚至已經(jīng)是以前同樣定位價格的兩倍了,所以以前很多人會擔心,我買 i7、i9 會不會搭了一個太弱的主板,現(xiàn)在基本上只要不是買到太低端的主板,基本上 i7、i9 都可以帶的動了。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散熱器
通常買盒裝cpu的話,會自帶散熱器。但如果是Intel后綴帶K或KF的CPU,一般是沒有散熱器的,需要你自己另外購買。(廠家送的散熱器性能很一般,i3以下還可以用用,i5以上的話最好還是另外單獨購買散熱器)
散熱器基本上分兩種:風冷、水冷。如果你沒有太多組裝電腦經(jīng)驗的話,建議裝風冷就好了。雖然水冷效能更強,但是水冷在后續(xù)維護上比較麻煩,最怕的就是遇到漏液的情況。而且除非是裝到i7-13700K、i9-13900K這種非常高端的電腦而且要做超頻,不然風冷其實就已經(jīng)足夠用了。
風冷在選擇時要留意風冷的高度和機箱支持CPU散熱的高度合不合理,最好能多留一點空間,因為有的主板裝上內(nèi)存后會頂?shù)絚pu散熱器的風扇,你需要把風扇位置調(diào)高一些才可以。
一般情況下,同價位的風冷散熱效果并不會比水冷差,如果要上水冷的話,預算建議盡量高一點,可以優(yōu)先選擇售后理賠比較好的品牌,不管選擇哪一種散熱,都要記得CPU扣具規(guī)格。例如intel第12代、第13代都是我們前面說的LGA 1700,那么購買散熱器前請務必確認是否支持這個規(guī)格。
實際在選擇散熱器的強弱上面要怎么去理解跟挑選呢?以 i5-13600K 為例,在Intel 官網(wǎng)上你會看到他寫Maximum Turbo Power(最大渦輪功率)是181W。這就是在自動超頻下他會需要的功耗,某種程度上也就反映了他的發(fā)熱等級,而散熱器廠商也會標示TDP,通常我就會對處理器的TDP 成上一個經(jīng)驗系數(shù),例如120%~150%,再來選擇合適的散熱器。大品牌散熱器的標識都是比較老實的,至于那種TDP標的很高,但價格非常便宜的散熱器,建議大家還是盡量繞道走。
對于散熱器的性能,有的人說一定要把CPU要壓在70度、甚至60度才是好的。而這時需要具體看什么型號的cpu,還要看你是否超頻,非k版i5以下的cpu,隨便一個百十元的風冷都能把溫度壓制到70度以內(nèi);帶k的i7、i9可能需要幾百甚至上千元的散熱器才能壓制在70度附近,如果超頻的話那溫度就更高了。
其實很多散熱器的評測都是測試的滿載狀態(tài)下的溫度,而我們實際在打游戲的時候CPU都不會到滿載,因此功耗和發(fā)熱其實都不會到那么高。以我的經(jīng)驗來說,cpu溫度在80度以內(nèi)都是非常安全的。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顯卡
顯卡是裝機預算占比最大的配件,占到50%或以上都很正常,之前礦潮的時候顯卡漲價到離譜,礦難以后顯卡的價格他是越來越甜了。不過RTX 40系列的顯卡一發(fā)布,高端顯卡的門檻也瞬間翻倍,當然性能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價格真的高。
簡單來說,n卡在性能和穩(wěn)定性上還是有比較大的優(yōu)勢,AMD的優(yōu)勢就是在價格上。選擇上可以從自己的預算和價位來入手,在性能足夠、預算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更高規(guī)格的顯卡(中低端推薦amd顯卡,高端建議用nvidia)。顯卡目前正規(guī)通路幾乎沒有RTX 3080、RTX 3090了,也不推薦在網(wǎng)上買二手顯卡,因為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你跟賣家的信息落差太大了,大多數(shù)人也沒有辨別礦卡或是二手卡好壞的能力。另外現(xiàn)在 Intel 也推出了Arc顯卡,未來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顯卡的具體型號推薦這里就不寫了,網(wǎng)上查下顯卡天梯圖,性能檔次就一目了然。我也會在相關的電腦配置推薦文章里詳細做介紹。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內(nèi)存
目前內(nèi)存處于DDR4改朝換代到DDR5的過渡期,DDR4目前性能并不差,尤其是游戲性能和DDR5不相上下,而且價格也比較便宜,不過未來一定是DDR5的天下,DDR5未來在容量、速度上都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價格預期也會隨著時間下來。
Intel目前第12代和第13代CPU,其中一個優(yōu)勢就是他們都支持DDR4、DDR5,這主要取決于你的主板是支持哪一種,兩種插槽是不一樣的,所以無法混插。如果你預算很緊,選DDR4的主板跟內(nèi)存加起來會便宜不少,而不用刻意選擇要買比較貴的DDR5。現(xiàn)在高端主板大多會使用DDR5,但例如華碩TUF GAMING Z690-PLUS,就同時有 DDR4和DDR5兩種版本供讓消費者選擇。所以就對應到前面說的,主板的選擇是要通盤考慮的。
內(nèi)存的作用概括來說就是為cpu和硬盤之間的數(shù)據(jù)傳輸做橋梁,容量方面給大家提供一個比較低的門檻做參考。
如果你明確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容量,那就以你的判斷為主,如果不確定的話,也可以在使用的時候打開任務管理器,看看目前自己的內(nèi)存使用的極限情況。例如目前16GB你已經(jīng)用到12、13GB了,那建議選擇32GB的才能夠滿足未來的需求。容量買太大其實對性能不會有幫助,但先裝大一點,可以為將來預留足夠的空間。
另外內(nèi)存的安裝順序也是常見的新手錯誤,插兩條的話目前因為主板的內(nèi)存走線大都是 Daisy Chain,通常就優(yōu)先推薦使用CPU數(shù)過來第二條跟第四條來安裝(最好還是看主板說明書上的要求)
比較有趣的是,Intel的第12代到第13代的內(nèi)存頻率支持,從DDR5 4800提高到DDR5 5600了,Intel在官方的圖表中也提到單核心提高15%、多核心提高41%,其中你可以看到內(nèi)存的控制其實也占了一丟丟。所以之前我就拿了i5-12600K和i5-13600K來看看他們的差異,簡單說個結論:i5-13600K對于超頻的效能是真的比較好的,同樣的規(guī)格的內(nèi)存可以超到DDR5 6600,i5-12600K大概超到DDR5 6200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硬盤
除非是有特殊的使用需求或是你想害朋友,不然通常都推薦使用SSD固態(tài)硬盤了。
這里需要簡單介紹下SSD,中文叫固態(tài)硬盤。SSD是固態(tài)硬盤的統(tǒng)稱,細分下來有SATA固態(tài)硬盤,nvme固態(tài)硬盤(通常也叫M.2固態(tài)硬盤,嚴格來說應該叫PCIe 3.0固態(tài)硬盤),PCIe 4.0固態(tài)硬盤。它們的性能和排序一樣,由低到高。
以目前市場價格來說,SATA SSD跟nvme SSD同容量的話,基本上沒什么差價了,但是nvme的速度通常比SATA還要快好幾倍,而目前PCIe 4.0和nvme價差也不大,加上現(xiàn)在主板都是PCIe 4.0為主了。所以想要極致性能的話自然是首選PCIe 4.0固態(tài)硬盤了,但如果你預算緊張的話,也可以考慮nvme固態(tài)硬盤。
PCIe 3.0和 PCIe 4.0的速度差異到底到多少呢?
雖然PCIe 3.0和 PCIe 4.0的測跑分會有明顯差異,不過在使用時的實際體驗差異是非常小的,是可以優(yōu)先在預算不足的時候動刀的地方。不過容量方面我就覺得可以大膽投入,例如目前是用500GB的話,就可以考慮直接使用1TB或2TB,雖然SSD長期來看一定是走向降價,但是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一臺電腦至少要用三五年,所以建議硬盤一次到位。目前1TB固態(tài)有很不錯的型號可以讓你選,另外目前價格的甜蜜點的確是在 1TB,1TB也的確能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使用需求,所以我會優(yōu)先推薦大家使用1TB容量的SSD,再不濟也要500G起步。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電源
大家都知道電源很重要,不過選瓦數(shù)夠用的就好了,不用刻意選過大的瓦數(shù)的電源,畢竟你要考慮預算,而且瓦數(shù)大跟品質(zhì)好壞并無關系。
關于選擇電源瓦數(shù):因為顯卡通常是最耗電的,所以如果你選擇好顯卡,電源瓦數(shù)差不多也就被鎖定了??梢灾苯诱疫@張顯卡官網(wǎng)推薦的電供瓦數(shù),這個建議的瓦數(shù)已經(jīng)估好了你可能會用到的其它配件需求,基本上照著買就可以了?;蛘吣憧梢钥纯幢菊局鞍l(fā)布的一篇關于如何選擇電源功率的文章:《電源功率計算公式 教你選擇合適的電腦電源功率》
當然如果你很明確自己未來有升級的打算,或是知道自己會裝很多SSD、很多外接的 USB、Thunderbolt 外接一堆RGB燈光效果或是是很多的高轉速的風扇,那瓦數(shù)才需適當更大一些。
大的品牌電源一般都不會太差,保修跟售后也會比較方便,但是各家通常也會有比較低端、便宜的型號,偶爾也會有特定的型號可能會有災情,這個大家就要多看看相關的評測。如果搭配的處理器、主板、顯卡都是中高端的,還要留意看一下供電輸出的電源線夠不夠,12V 供電足不足......等等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機箱
機箱的挑選雖然不會像主板一樣牽一發(fā)動全身,但大概也會動個半身。首先之前提到建議主板選擇mATX和ATX就能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需求,而機箱就可以優(yōu)先看mATX的機箱,因為這個規(guī)格的主板選擇性比較多,當然如果你要拿ATX機箱配 mATX主板也是可以的,但會有一種小朋友穿大人皮鞋的感覺。(記得不要用mATX的機箱來裝ATX主板,憋不進去的!?。。?br>
此外還要關注下機箱對于顯卡支持的長度、CPU散熱器高度、支持的風扇安裝高度、安裝方式等等。如果你挑選了一個好的機箱,然后搭配整機的規(guī)格和視覺形成不錯的平衡,懂的人就知道你有不錯的品味。當然你也可以不走尋常路,入門的i3配一款幾千元的高端機箱,人家就是顏值黨怎么了?
總結:diy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2023年自己組裝電腦相關知識)
經(jīng)常關注diy硬件的用戶都知道,Intel第12代Alder Lake相較于之前歷代cpu性能提升巨大,可以說是牙膏擠爆,最近Intel 12代雖然因為匯率價格小漲,但依然有著不錯的性價比。而新推出的Intel第13代性能又更上一層樓,不僅主頻上有顯著提升,翻倍的 E-Core 也是一大主因,另外還增加了L3緩存。加上現(xiàn)在礦潮退去顯卡跌價,還有 SSD 價格競爭持續(xù)發(fā)酵,最近組裝電腦真的是難得的時間點。
腦配件應該怎么選?
現(xiàn)在越來越多人喜歡在網(wǎng)上自己搭配配件,然后發(fā)回家自己動手組裝。但是很多兄弟們的搭配都不太兼容,回家裝不進去點不完真的很麻煩。今天我給大家說幾個重點,讓你雙擊不求人。
·一,當然是要買性價比的配件,要全網(wǎng)比價。有些平臺價格太高了,一個配件可以差幾百塊,買到了那就是冤大頭,一定要注意。
·二,要注意產(chǎn)品的新舊,主要是顯卡。二手顯卡雖然很香甜,但是別拿著新卡的價格買到一個二手卡就行,那就太冤了。新顯卡都是有盒子的,收到顯卡可以找官方查詢一下顯卡的生產(chǎn)日期,如果是近期的那就可以。如果是買二手卡,一定要買店家?guī)з|(zhì)保的,這樣性價比又高而且又便宜。
·三,就是電腦的兼容性問題,一定要避免低優(yōu)高顯,也就是低端的CPU搭配一個低端主板,然后上一個高端的顯卡。這樣會導致以后電腦想升級很麻煩,只能全部配件都更換了。
·四,重點就是電源一定要買合適瓦數(shù)的,千萬不能買小,功耗不夠可能會損傷電腦硬件。電源買大不買小。
你學會了嗎?謝謝觀看,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