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言:服務器是一種為客戶機提供服務的高性能計算機。


    國產 CPU 廠商得到了相應指令集的架構授權,發展成為6大主流廠商:龍芯、飛騰、鯤鵬、海光、申威、兆芯。CPU 的指令集分為復雜指令集(CISC)和精簡指令集(RISC)兩大類。復雜指令集以x86架構為代表,精簡指令集則包括 ARM、MIPS、Alpha、Power 等。



    6 大主流 CPU 廠商的技術路線和生態建設各有優勢。目前在通用計算領域,優勢較強的是龍芯、飛騰、鯤鵬、海光這 4 大廠商,我們將在本章進行重點介紹。加微信 openeye01 看更多內幕好文!



    龍芯技術源于中科院計算產業,沿著市場化的道路不斷發展,已有超過 20 多年的 CPU 行業積累。2001 年,在中科院計算所知識創新工程的支持下,龍芯課題組正式成立。2010 年,龍芯公司正式成立。龍芯堅持“市場帶技術”的道路,而不是“市場換技術”的道路,堅持自主研發,堅持市場化的機制,整體的發展可概況為三個十年。



    龍芯 CPU 系列包括龍芯 3 號大 CPU、 龍芯 2 號中 CPU 、龍芯 1 號小 CPU 三個系列,分別針對電腦(桌面和服務器)、工控和嵌入式、單片機領域。本章重點介紹用于桌面和服務器的龍芯3 號系列 CPU。


    1)早期階段(2015 年之前):性能較低,達不到“可用”程度:龍芯第一代 3A1000/3B1500 的單核性能較低,SPEC CPU 2006 分值只有 2-3 分,打開 20M 的測試文檔需要 33 秒。

    2)開始進入“可用”階段(2016-2017 年):單核性能顯著提升:龍芯第二代 3A3000/3B3000/7100 單核性能提升到 10-11 分,超過 Intel 凌動系列,打開 20M 的測試文檔時間縮短為 6 秒。

    3)“可用”向“好用”升級階段(2019-2020):單核性能再次突破:龍芯第三代 3A/B4000、3A/C5000、7A2000 的單核性能提高到 20-30 分,打開 20M 的測試文檔時間少于 1 秒。



    龍芯 3 號的更新升級有兩種模式:

    1)工藝更新微結構不變

    2)工藝不變更新微結構。


    龍芯 3A4000相比 3000,采用相同工藝(28nm)但性能成倍提高;龍芯 5000 系列工藝更新 12nm。龍芯 3 號 CPU 下一代 5000 系列的目標:提高主頻和核數。龍芯新一代桌面芯片 3A5000 將在2020年Q2 流片,采用 12nm 工藝,單核性能提高至 25-30 分,與 3A4000 可原位替換,操作系統二進制兼容;龍芯服務器芯片 3C5000 預計于 2020 三季度流片,采用 12nm工藝,16 核結構,支持 4-16 路服務器。



    雖然從全球整體來看,MIPS 架構的生態基礎相對 x86 和 ARM 較為薄弱,但龍芯的信創生態建設已經較為完善,而且處于不斷擴張的發展中。龍芯非常重視 Linux 生態建設,為開源社區積極貢獻代碼,增強技術影響力。龍芯致力于 Linux 生態體系的兼容優化,有上百人規模的開源軟件工程師團隊,提供操作系統和底層軟件兜底服務的能力。


    2020 年 3 月 17 日,Java14f 發布,根據官方發布的統計,Oracle、紅帽、SAP、龍芯和谷歌,位于 OpenJDK 代碼提交次數的全球前五位。


    在應用開發環境建設方面,龍芯支持主流的 Linux 開發環境,包括多種編程語言、函數庫、平臺引擎和集成開發工具等。



    PC 端的生態建設:龍芯 CPU 已經支持主流的整機、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瀏覽器、輸入法和部分設計工具等常見軟硬件,覆蓋了基本的辦公需求。



    服務器生態領域:龍芯目前的 3B4000 服務器芯片是 4 核的,可以支持雙路、 四路全相連結構,實現了虛擬機效率提升至 95%以上、跨片訪存帶寬提升至 400% 以上、內存數量線性擴展以及高吞吐率。目前也已經有百款廠商適配了龍芯的服務器 CPU。我們認為,龍芯新一代 16 核的服務器CPU 在 2020 年內流片之后,龍芯在服務器領域的市場影響力將進一步得到增強。


    云計算生態領域:龍芯的 KVM 虛擬機于 2019 年 4 月發布,完善支持 OpenStack 集群管理工具,實現了從 CPU 到系統, 全鏈條虛擬機的自主研制。在云容器方面,龍芯的 Doker 容器于2017 年發布,完善支持集群管理工具 Swarm、 Kubernets、 Openshift、 Mesos 等。龍芯的云計算生態伙伴包括:浪潮云、 騰訊云、 金山云、 曙光云、 云棧希云、 中標易云、 道客云、航天科工天熠云、 UCLOUD、 CETC 電科云、 普華云、 升騰云、 金蝶云、江蘇華云、 廣西梯度云、 上海田畝云、 北京優炫云、 成都精靈云、 廣東品高云,等等。


    飛騰有 20 多年的 CPU 研制積累,背后依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2014 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天津濱海新區政府、天津先進技術研究院三方聯合成立天津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飛騰系列 CPU 的設計研發和產業推廣。飛騰公司核心技術和研發團隊來自國內頂尖高校,擁有 20 多年自主 CPU 研制經驗。飛騰的芯片面向三大領域:服務器、PC 和嵌入式,本章重點介紹服務器和 PC 端的 CPU。加微信 openeye01 看更多內幕好文!


    從技術路線角度,飛騰的發展經歷了 2 個階段:


    1)早期:基于 SPARC 架構(1999-2012),生態建設受限。2000 年,飛騰第一款嵌入式 CPU 推出;2005 年,飛騰團隊推出了 32 位、64 位的通用 CPU;2009 年推出第一款 8 核高性能 CPU, 2012 年飛騰 16 核高性能通用 CPU 推出。但整個 SPARC 架構生態日漸式微,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飛騰 CPU 的進一步推廣。


    2)新篇章:基于 ARM 架構(2014-至今),性能顯著提升、生態建設順利推進。2014 年飛騰基于ARM 架構的 FT-1500A 推出,性能相當于 Intel Xeon E3,從此開啟了技術發展的新篇章。2017年,飛騰推出 64 核的 FT-2000+系列。2019 年,飛騰桌面版 FT-2000/4 問世,采用 16nm 工藝,性能相當于 Intel Core i3 系列。



    飛騰新一代的 CPU 實現了性能的顯著提升:在桌面領域:飛騰新一代的 FT-2000/4 較上一代 FT-1500A/4 計算性能提升了 1 倍,功耗方面降低 33%。FT-2000/4 還可以通過“降頻”、“減核”的方式,在能源、交通、化工、金融等關鍵領域實現嵌入式低功耗終端應用。在服務器領域:飛騰新一代的服務器芯片 FT-2000+/64 較上一代 FT-1500A/16 計算性能提升 5.5 倍,單位功耗算力提升近 2 倍,是更加高效更加綠色的芯片。



    飛騰基于 ARM V8 架構的服務器 CPU,相比 x86 架構的海外廠商產品,優勢在于多核處理能力和功耗上面。在 2019 年的某項目中,4 臺基于飛騰 FT-2000+/64(64 核,16nm)的單路服務器和 4 臺搭載英特爾至強 E5-2650V4(12 核,14nm)的雙路服務器在大數據方面進行了對比測試。在 Storm測試中,飛騰的各項測試均相當或占優。


    在離線計算 Spark 測試中,飛騰得益于其多核處理能力,也實現了性能占優;在消息隊列 Kafka 測試中,飛騰的性能和 x86 服務器基本相當。飛騰的功耗僅僅為對方的 50%。體現出了飛騰對大數據組件,尤其對離線計算的良好支持,也體現了飛騰 CPU的節能。


    針對云計算平臺的虛擬化方面,飛騰服務器芯片提供了較好的硬件輔助虛擬化支持。在FT2000+/64 服務器上對比了虛擬機雙核(采用 KVM 虛擬化)和宿主機雙核在基準測試中的效率比值,平均約為 97.5%左右,這為基于 KVM 虛擬化的云平臺性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生態建設:飛騰通過性能強大、低功耗的桌面 CPU,構建了終端全棧生態。終端全棧架構包括硬件層,固件、操作系統及驅動層和應用層。



    飛騰軟硬件生態圈:飛騰聯合了近 1000 家國內的軟件/硬件廠商,支持超過 300 款服務器、30 多款整機、40 多款便攜筆記本、20 多款存儲設備。加微信 openeye01 看更多內幕好文!


    鯤鵬處理器基于 Armv8 架構永久授權,處理器核、微架構和芯片均由華為自主研發設計,鯤鵬計算產業兼容全球 Arm 生態。除了傳統的服務器 CPU 和桌面 CPU,華為圍繞鯤鵬處理器打造了“算、存、傳、管、智”五個子系統的芯片族。歷經 10 多年,目前已累計投入超過 2 萬名工程師。



    在通用計算領域,鯤鵬 CPU 目前主要集中在服務器領域。鯤鵬 920 服務器 CPU 基于 ARM V8 多核架構,最高集成 64 個物理核,主頻最高 2.6GHz,通過多核來提升算力。另外,華為鯤鵬 PC 級 的 CPU 也在規劃中。



    根據華為開發者大會 2020(cloud)公布的數據,相比英特爾 Skylake 服務器 CPU,華為鯤鵬 920 系列芯片的性能更高,功耗更低,主要得益于鯤鵬 920 的工藝升級到了 7nm,內核數量更多,而且進行了多核優化處理。



    華為推出了基于鯤鵬 CPU 的泰山服務器系列,包含多個種類。根據華為 2019 年的生態大會公布的信息,華為未來將重點聚焦于算力的上游,進行生態伙伴賦能,未來有可能逐漸退出服務器整機領域。我們認為,隨著華為生態建設的逐步完善和廠商對鯤鵬 CPU 接受度進一步提高,華為鯤鵬CPU 未來有望不依賴于華為自己的服務器整機進行推廣,從而實現戰略升維。



    在 AI 算力方面,華為提供昇騰 AI 處理器和 Atlas 平臺。昇騰系列包括 310 和 910 兩款,均采用華為自研的達芬奇架構。昇騰 310 定位是高效、靈活、可編程的 AI 處理器,功耗僅 8W,八位整數精度(INT8)性能達到 16TOPS,16 位浮點數(FP16)性能達到 8 TFLOPS;昇騰 910 定位為超高算力的 AI 處理器,其最大功耗為310W,八位整數精度(INT8)下的性能達到 512TOPS,16位浮點數(FP16)下的性能達到 256 TFLOPS。


    作為一款高集成度的片上系統(SoC),除了基于達芬奇架構的 AI 核外,昇騰 910 還集成了多個 CPU、DVPP 和任務調度器,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充分發揮其高算力的優勢。昇騰 910 集成了 HCCS、PCIe 4.0 和 RoCE v2 接口,為構建橫向擴展(Scale Out)和縱向擴展(Scale Up)系統提供了靈活高效的方法。HCCS 是華為自研的高速互聯接口,片內 RoCE 可用于節點間直接互聯,最新的 PCIe 4.0 的吞吐量比上一代提升一倍。華為 Atlas 平臺是搭載昇騰處理器相關的服務器、邊緣計算小站、AI 集群等。


    鯤鵬生態加速推進:華為聚焦于架構和并發,提供算力;硬件開放、軟件開源、支持遷移和生態伙伴共建生態。在華為開發者大會 2020(Cloud)上,華為宣布“沃土計劃 2.0” ,將在 2020 年投入 2 億美元推動鯤鵬計算產業發展,并公布面向高校、初創企業、開發人員及合作伙伴的扶持細則。



    華為攜手騰訊游戲啟動在鯤鵬領域的全面合作,并與麒麟軟件、普華基礎軟件、統信軟件、中科院軟件所共同宣布基于 openEuler 的商用版本操作系統正式發布,加速鯤鵬生態在各行業落地。


    海光(Hygon)獲得 AMD x86 授權:2016 年,為應對危機,AMD 成立了天津海光來授權 x86 芯片的設計,由此獲得 2.93 億美元現金。天津海光成立了成都海光微電子和成都海光集成電路公司。AMD 分別擁有海光微電子股份 51%和海光集成電路 30%的股份。海光微電子由 AMD 持有大多數控股,因此被授權使用 x86 的設計。



    2019 年,海光進入實體清單,產業鏈一度受到影響,但恢復程度有望超預期。依托中科曙光、中科院的雄厚的研發實力,從長期來看,海光具備吸收先進的技術并做出自主改進和升級的能力,供應鏈的影響逐步減弱。在半導體生產線全球化布局的大背景下,公司通過全面梳理供應鏈,積極尋找可替代部件,也和部分上游企業進行了積極溝通,以促進交易恢復。公司供應鏈運營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應對方案,能夠保持公司供應鏈平穩運行。可以看到,掌握先進制程工藝的廠商已經有三星、中芯國際、臺積電等廠商。



    海光在吸收了 AMD 的技術的基礎上,憑借 x86 的生態和性能優勢,依托中科院、中科曙光的研發實力支撐,通過整合供應鏈資源,有望在 2020 年實現市場份額的進一步突破。



    完整內容參考《國產基礎軟硬件:開源、遷移、上云,關鍵在生態》內容如下,下載鏈接:



    相關下載:

    1、行業深度報告:GPU研究框架

    2、信創產業研究框架

    3、ARM行業研究框架

    4、CPU研究框架

    5、國產CPU研究框架

    6、行業深度報告:GPU研究框架


    來源智能計算芯世界

    PConline 資訊】去年12月的徠美匯活動上,松下盛大發表了DMC-GH4、DMC-LX100與DMC-FZ1000三款旗艦級4K相機。時隔三月,在3月10號北京的“耀”主題的徠美匯活動中,松下再度推出全新4K攝像機HC-WX970/970M、HC-VX870/870M,以及HC-V770/770M、HC-W570/570M、HC-V270與HC-V160等一干新品,全線更新入門攝像機到4K畫質的家用攝像產品。

    徠美匯創新式開場 4K攝像新品引領市場潮流

    活動開場前,一架搭載松下4K攝像機的無人機在場地上空盤旋。隨著它漸漸降落在舞臺中心,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它也將親眼見證4K影像的巔峰時刻。

    舞臺上的演員用沙畫的形式為我們生動描繪了以“家庭”為主題的場景畫面。隨著演員雙手在臺上的不停舞動,沙子組成了一幅幅不同時段的家庭生活,就像用攝像機記錄的美好生活記憶。

    4K技術就如同那一顆顆沙粒,沙粒越多,形成的圖案內容也就更豐富。松下4K技術將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影像細節,給你帶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般的視覺感受。

    在過去的一年里,松下為消費者提供了很多“記錄美好回憶”的產品。大屏幕上一家家媒體也為松下帶來新年祝福,松下的4K戰略布局獲得廣泛認可。此次發布的4K攝像機在畫面表現力上可謂纖毫極致,給人過目難忘的4K記憶。

    在本次活動的微論壇上,松下電器AV營銷部池田孝太郎先生與《攝影之友》副總編樊占文還面對面暢談,共同就4K技術與商品的多元化交流了意見。池田孝太郎先生率先以中文,向樊占文了解了松下4K影像設備的滿意度問題;樊占文則在表達對松下過往4K影像設備的贊許后,就諸多用戶和媒體關心的一些問題進 行了提問,例如表達對松下DMC-CM1拍照手機未能在國內上市的惋惜,并主要問及松下在4K影像設備領域的新動向。

    池田 孝太郎先生很有信心地表示,松下如今推出的4K影像設備具備獨特性,已經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期待,松下4K影像設備也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一群擁躉。但池田孝太郎先生同時也說,目前仍有許多消費者未能真正了解這些產品的出眾功能與性能,所以還需要在宣傳和推廣方面加強力度,讓更多人知悉并用上這些產品。

    愛活網高級主編陳嘉就現場展示了使用松下4K攝像機拍攝的視頻,以實際表現向大家展示松下4K攝像機的優異效果,并且從專業角度點評松下4K攝像機的畫質和 使用體驗。

    4K視頻中展現的是大地春暖花開的美好景象,以及人們迎新年的熱鬧場景。憑借專業的拍攝技法,松下4K攝像機充分發揮了4K所具有的畫質優勢, 畫面有著呼之欲出的逼真表現。無論是鮮艷的花叢,還是新年的人聲鼎沸,銳利的細節與飽滿的色彩盡收眼底,引得臺下一片掌聲與贊嘆。

    關于徠美匯

    松下Lumix Media Club徠美匯是松下數碼產品與中國媒體溝通的紐帶,是自由交流的平臺。松下電器通過徠美匯保持與媒體良好的溝通與互動。大家在一起談論最新的相機技術,帶著相機去拍攝作品,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并分享這美好的瞬間。

    松下4K攝像機HC-WX970/970M現場試用

    家用4K 攝像機的市場一直是小眾定位,專業級玩家更愿意選擇以松下GH4/索尼A7S為代表的兼顧拍照+4K攝像功能的無反相機,普通家庭又沒有花大價錢追求4K畫質的需要。不過這次松下發布的兩款攝像機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操作簡單,價格也不貴(比GH4的投資小多了)。

    本次活動最重磅的產品就是松下的兩款4K攝像機,HC-WX970/970M與HC-VX870/870M。據悉,這兩款攝像機的價格都將會在萬元以內,4K攝像產品又一次平易近人起來。

    作為松下最高端的家用DV,HC-WX970/970M的主要賣點就是:除具備4K畫質的攝像水準外,有趣的雙攝像頭(TWIN CAMERA)拍攝今年升級到了無線雙攝像頭(Wireless TWIN CAMERA),同時支持智能手機或者松下數碼相機作為輔助攝像頭,以“畫中畫”形式呈現第二機位視角;另外還有4K照片、HDR視頻和五軸防抖等等。

    HC-WX970M是HC-WX970內置了16GB存儲空間的版本。除此之外,兩者并無不同。

    HC-WX970搭載了高品質的徠卡鏡頭,在銳度與對焦速度上都有不錯的體驗,可以準確而迅速地聚焦到主體畫面。主攝像頭采用一塊1/2.3英寸1891萬像素背照式CMOS傳感器,最大光圈F1.8-3.6,支持40倍超長變焦。(4K模式下等效30mm-626mm視角,僅支持25倍變焦)

    在顯示屏側面還有一個規格為1/4英寸527萬像素的副攝像頭,這在松下之前的攝像機產品里出現過,主要作用就是在為他人拍攝短片的同時也留下自己的畫面,而不會出現家人聚會拍照獨缺攝影師照片的情況。

    僅僅有雙攝像頭是不夠的,而且松下HC-WX970的副攝像頭角度可以旋轉和變焦,避免出現拍攝者角度不佳的情況,給了更多調整的可能;

    而且雙攝像頭也升級到了無線雙攝像頭,即智能手機或者松下數碼相機將可以作為輔助攝像頭,把副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同時呈現在攝像機主畫面上。也就是說,通過無線連接,你可以實現在一臺攝像設備上靈活監控多機位,也可以把副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傳輸到擁有更大屏幕的手機或者松下相機上觀看。

    照片的HDR我們聽得多了,松下在視頻上應用HDR模式,還是屬于開創性的。HDR視頻可以為畫面帶來更出色的亮部與暗部細節,對攝像機的內存及運行速度要求很高。

    另外一款4K攝像機是松下HC-VX870/870M,采用一顆1/2.3英寸1891萬像素背照式CMOS傳感器,同時也提供內置16GB存儲空間的HC-VX870M可供選擇。

    和HC-WX970/970M一樣,具備40倍變焦、HDR視頻、五軸防抖和4K照片功能,兩款的區別僅在與屏幕側邊的小攝像頭。

    其他6款各自具備特色功能的攝像機

    除了讓大家印象深刻的4K攝像機外,松下也在徠美匯上展出了其他擁有特色功能的產品。

    憑借著在HDR視頻、自拍及超長變焦技術上的積累,松下也發布了主打HDR視頻、擁有1276萬像素的松下HC-V770/770M,自帶200萬像素副攝像頭的松下HC-W570/570M,擁有90倍超長變焦能力的松下HC-V270以及77倍超長變焦的松下HC-V160。

    松下HC-V770

    松下HC-W570

    松下HC-V270

    松下這次的徠美匯活動不僅有亮眼的家用4K攝像產品HC-WX970/970M和HC-VX870/870M,新品全面升級了核心配置,還加載了無線雙攝像頭、HDR視頻、超長變焦、五軸光學防抖等功能,無線雙攝像頭更是擴展了攝像機的記錄范圍,玩轉多機位攝像;

    松下在入門級DV上也是各具特色,相信在漸窄的家用DV市場,松下攝像機還是可以憑借其專業水準和獨特性擠占一席之地。

    焦泛娛樂行業新動態,探索泛娛樂融合新趨勢,由藝恩公司主辦的2016中國泛娛樂創新峰會于11月29日在中國大飯店如期舉行。今年峰會以“觸及未來”為主題,兩天時間內將貢獻四大會場及藝恩匯項目推介專場,會場共包括13場圓桌討論及30場精彩演講。經過六年的發展,藝恩文娛峰會已經成為聚焦行業熱點,探索未來趨勢的重要平臺,ENAwards也成為業內最權威的泛娛樂獎項。

    在今天上午峰會的最后一輪討論中,在品玩CEO駱軼航(Thomas Luo)主持下,一下科技一直播事業部總經理楊旭、追光動畫聯合創始人于洲對科技驅動娛樂融合新趨勢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交流。在交流中,于洲認為一部成功的動畫作品技術因素占到了一辦,但作為觀眾來看,“其實99%的觀眾都不會關注它的技術,觀眾最在意的還是故事。”在探討如何應對當下科技對娛樂行業的驅動時,駱軼航表示,每一個涉足到電影、制作、動畫、藝人經濟的人,整個泛娛樂的人都要迎接科技的挑戰,不可能百分百的躲避它,拒絕它。

    以下是現場實錄:

    駱軼航:我是品玩的創始人CEO軼航,我們是科技媒體。有可能會成為國內第一個所謂的科技媒體直接投入到做文化產業的人。我們做視頻不是做評測視頻的東西,也要做自己的網絡綜藝節目。

    我們今天請來了兩位嘉賓。一個是于洲,追光動畫聯合創始人,還有一個是楊旭。有直播,有小咖秀,有秒拍,這幾個大家都比較熟悉,楊旭是在一下科技負責直播的事業。今天請兩位再簡單做一個自我介紹。過去兩個人都主要做了什么。最近半年有什么事讓你覺得特別值得拿出來講一講的東西。

    于洲:我們倆第一次見面。很高興有這次機會和大家來交流一下這個事情。我差不多在四年前開始做動畫電影,追光現在一部片子是3-4年,甚至更長時間,我們在前期花了更長一些時間。最近我們完成了第二部電影的制作,第三部電影在制作中,所以我們從今年開始每年會有一部電影推出,這是我們最近半年多的進展。

    楊旭:我們是在5月13號正式推出了直播平臺一直播,近期公司比較大的一件事情應該是融資了1億美金,12月20號的移動盛典。其實我們從2013年做秒拍開始,每年年底都會做一個盛典,去年以小咖秀為主,今年是以直播為主。我們公司可以說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直播公司,和明星的合作也是比較多。

    駱軼航:一個夢工廠公司。但是你們兩位在多大程度上,認為本身實際上是一個科技公司,或者是一個技術公司。

    于洲:動畫原因中技術的因素非常重要,追光的使命是融合科技與藝術,不斷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我們制作團隊差不多有160人,有20人是技術指導,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方面,技術。有些鏡頭我們用了一些機器,有一些是通過數據積累找出規律來,好比說毛發的動態,先是處理一下,再由人員細節的加工,這個很大程度上省了很多人力。

    駱軼航:打個比喻的話,大概有60%的成分是技術公司嗎?

    于洲:60大概有點多,一半一半。有一些粉絲可能會關心,但是99%的觀眾不會在乎技術。技術我們還是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把我們很大的精力和資源放在了故事上,因為觀眾最在意的是故事,打動人心的故事。

    駱軼航:明白。另外,其實你們也把很多明星安插進高管隊伍,是所謂造星公司的宣發公司,你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公司?

    楊旭:我們在2011年成立之初,希望解決融媒體在移動手機端的播放。像互聯網,很多知名產品的流媒體播放解決方案是由我們提供的,包括很多手機廠商的解決方案是由我們的。2013年,網速的提升給了我們一個機會,我們的核心管理團隊,包括我,雷總,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打造中國的優秀網紅。 2013年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繼續圓夢,最后我們逐漸跨界,跨到娛樂圈。

    駱軼航:這個跨界跨的有點大,解決流量成本逼著你們轉型。

    楊旭:有一方面是這個原因,但更多的是我們看到了這個機會,我們也是希望更多的原創內容通過DV上傳到電腦上,進一步上傳到網站,但是我們發現,這個在中國難以實現。當然我們看到在手機不斷普及,鏡頭的分辨率越來越高,我們發現在手機端可以實現,于是我們就做了這樣一個東西。因為我們本身是有一些自身的積累,有娛樂基因。通過和網站的戰略合作,把明星和我們連的比較緊。明星也是需要宣傳的,內容、動畫也非常需要宣發平臺的,我們正好有這么大的供應量。

    駱軼航:所謂的科技和技術,它可能會幫助你提升體驗,提供好的平臺、好的方式,好的流量壓縮方案,提供存儲的東西、好的流量,但技術不能幫忙你們有更好的故事。VR會幫助你展開更好的故事,對于直播,小咖秀,秒拍來說,這些技術能帶來一些什么更新的,讓娛樂這件事變得更性感。

    于洲:有沒有多少人看過追光去年做的VR短片,叫《再見,表情》,我當時為什么做這個呢?我記得去年3、4月份的時候,當時有很多討論,VR能不能講故事,我們想來驗證一下,所以我們就做了一個5分鐘的故事片,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前年前期制作好了一半,到去年年底發布了這個VR短片,這個片子今年7月底有一個展示,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也相信VR從娛樂也好,包括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將帶來巨大的影響。可能還要花一點時間對技術的硬件,從內容方面存在一個很大的突破,要改變之前的創作方式。

    駱軼航:鏡頭被削弱。

    于洲:不光是鏡頭,到拍攝,到表演,非常期待,帶來全新的內容展示方式,可能會講一些不一樣的故事。類似這樣的很多形式,包括游戲也好,互動性,參與的是非常有趣的。

    駱軼航:更像游戲化的發展,更強調互動。

    于洲:有這幾個因素,我們看電影來說,其實很多時候互動不見得就是好事情。包括很多朋友看過,帶來很多全新的細節展示,但是不是所有觀眾都會喜歡、接受呢?我覺得最新的技術出現都會有這樣的一些反應,但是它會不斷的優化。

    駱軼航:技術本身對明星或者明星的內容營銷和宣發本身有什么新的變化。因為我覺得變化是很大的,秒拍或平臺,小咖秀更復雜的優質的平臺,再到一直播這樣的直播平臺,用微博的資源整合,串聯起來。這個對于營銷和宣發,或者演藝資源的營銷宣發有什么變化?

    于洲:其實我們內部一再講,微博、秒拍、小咖秀,我們說它是一個套餐,作為娛樂宣發必備的。每一部電影在做宣傳的時候,可能都需要到微博發消息,需要發花絮。有小的片花,可以通過小咖秀做模仿,同時可以讓明星來號召粉絲參與到這個當中來進行二次傳播。

    對于電影來說,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有了邊拍邊賣的功能,可以直接宣傳電影,左下角點一點購物車可以直接來購票。

    從娛樂營銷來說,我們其實有一些比較好的案例。前一段時間的藍瘦、香菇,有一段視頻在微博上進行了廣泛的傳播。小咖秀發現了這一點之后策劃了一個活動,我們當時邀請了賈乃亮,還有很多網紅來參與到二次創作中來,把這個話題繼續帶熱。因為網紅有很高的曝光量。第三步,我們邀請了吳秀波本人來到微博直播,通過小咖秀進一步提高影響力,這一點可以進行銷售打賞。

    駱軼航:一個娛樂事件。它就比香菇更好一些。因為它本身就有長期的微博,通過采訪,這個事情被放到了秒拍上面進行發酵,小咖秀也邀請了明星來玩,就是模仿這個段子,迅速的又擴大了影響,最終到直播平臺,到我們平臺來直播,包括變現。這一塊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好的。

    于洲:從我們自身的定位來說,秒拍、小咖秀、直播加上微博是一個套餐,從科技的結合來說其實給帶來了很多的玩法,比如現在的美顏,基于人臉識別去對人臉和場景去做優化,去做臉的處理。之前可能更多的是美顏相機、秀秀,無法做到實時美顏,現在它是可以做到對于人臉的實時美顏,我們下一步正在做基于手識別的探討,它可以觸發一個小的動畫,這個小的動畫,比如說動畫人物,能夠把形象宣傳,直接做一個表情放到直播也好,或者視頻也好,做一個選項,讓大家去使用,其實這也是一個玩法。

    駱軼航:還有一個問題,數字化的過程和技術改變娛樂,或者說是優質的娛樂內容,或者電影內容的轉型過程當中和娛樂的過程中,你們期待的是什么形式。我舉一個例子,11月4號我們舉行了一個活動,前不久做了VR版的虛擬,王菲VR版的,對在座的各位還是蠻受用的一件事。虛擬現實改變電影的趨勢,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這個我也是蠻期待的。兩位有什么新的技術手段?

    于洲:其實最近人工智能、VR大家一直在說,但實際上這已經是很多很多年,很多事情都會發生,VR內容還是嘗試性的內容,這個在三五年時間就會大眾。我們也是在做這樣的探討。但是有一點,我剛才提到了,好的故事還是最重要的。

    駱軼航:希望能夠做更多嘗試,講好多故事,未來可能會講10分鐘的故事,長鏡頭在虛擬現實中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新的技術可能會對娛樂產業發生變化,剛才于洲講了很多,技術可能會對內容生產帶來促進和挑戰,應該怎么應對。技術本身給直播網絡營銷帶來哪些想象?

    楊旭:我們現在比較期待一個技術,基于場景的實時識別,可以識別現在鏡頭側過來之后,看到這兒是一個平面,實時可以把3D移成水,直接通過技術加進來。這塊我們在探索,我們在未來所有的直播間也好,視頻也好,把相關的宣傳物料投放到內容里面去,無縫的結合,我們可以非常快速的。

    駱軼航:我覺得今天這個討論,因為時間原因基本到這兒了。這個話題談了很多,我們對于做內容的人,分發內容的人,對于技術的態度是什么樣的,多少程度的躍躍欲試,其實很復雜的,這一刻我們的恐懼消退了20%,我們看到西部世界,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涉足到電影、制作、動畫、藝人經濟的營銷,整個泛娛樂的人都要迎接挑戰,不可能百分百的躲避它,拒絕它。未來就是這個樣子,沒有辦法。謝謝各位。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