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譯自POLYGON上的文章。
《模擬人生4》?怎么又是EA的游戲?奧免費送過啊,那沒事了
我真的很抱歉。我有盡力過了
老鐵,你得幫我個忙。
我電腦上現在還有著《模擬人生4》的存檔,它就像是《道林·格雷的畫像》*一樣,讓我無法自拔——你別誤會,我其實還是個好人的。
*《道林·格雷的畫像》:貴族少年道林·格雷,相貌俊美,心地善良,畫家霍爾沃德為他所作畫像美的驚人,于是他被慫恿許下心愿:自己的罪惡,由畫像承擔。道林開始放蕩不羈,畫像卻逐漸變得丑陋不堪,最終導致了悲慘的結局。
表面上,我的生活波瀾不驚,我勤懇工作,從不漏稅,對人友善,也很少講臟話;但是,我在游戲中的所作所為,任誰看了可能都會無可忍受——所以我覺得,我不能留下這樣的污點。
到現在為止,我電腦上的《模擬人生4》,還在不停記錄我的罪行;游戲角色們就如吸血鬼一般,講述著我內心深處那陰暗的一面。
所以——如果我就此離去,請你重啟我的電腦,刪掉游戲的存檔;我不想讓它毀了我的一世英名。
我經常跟我哥們兒馬特聊我的《模擬人生》。
有一天我說,我想創造一名很厲害的游戲角色,再讓他一家不停地喝青春藥水,來保持青春永駐。
他便提議,"你干脆創建個吸血鬼唄?"
多棒的主意啊這是。于是我就創造了埃斯特爾·圣克羅伊女士,這位一家之主,有著十分尖銳的顴骨,身為一名女演員的同時,還對繪畫擁有著極高的熱情。
一開始,克羅伊姐姐也只有一間簡陋的居所,而我呢,玩游戲會比較斷斷續續,于是在接下來的兩年左右里,我有時會回來看一看克羅伊的近況,然后過一段時間,可能就又忘掉了這款游戲。
而這樣的反反復復,也導致了接下來的神奇展開。
克洛伊結識了不同的伴侶,而在一段時間之后,她找到了真愛,隨后便結婚生子,一切都順理成章。克洛伊的子女,自然也都是吸血鬼血統,所以隨著時間推移,就出現了多世同堂的情況。
為了讓這吸血鬼一家的生活增添色彩,我給他們雇了管家,并且在桌子上擺滿了血漿(口區),這樣他們就餓不著啦;對于家中的小孩子呢,我也給他們買了成長快樂,來讓他們快速長大。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么地其樂融融。
我是那種比較大膽的玩家,所以我的游戲風格,相對來說,是非常自由的。
于是我控制的角色們,開始逐漸不聽我的命令,甚至有了自己的意愿。
但就算玩家在《模擬人生》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后續的展開,但游戲角色們仍然隨時有可能消亡。所以呢,克洛伊一家中,有幾位就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可能我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吧,但在此之前,我想給你看一下,這一家的后續展開,是如何逐漸變得無法控制的:
首先放個圣克洛伊家譜吧。她曾兩度再婚,但唯獨在這張家譜中,出現了后代消亡的情況。
我會跟馬特一起,截屏分享游戲中的有趣內容。這一次呢,他先講了他的游戲經歷:
"給你看看我的家譜——這位是圣誕老人。雖然聽起來比較那啥吧,但是我讓我的模擬角色誘惑了他,于是現在就多了一個小圣誕老人啦!"他很自豪。
"哦,酷!"我腦門上開始出汗了。
我把家譜給他發了過去:"你再看看我的成果呀;我的吸血鬼角色,有了這么多代后代,是不是很厲害呀?"
"我天啊,"馬特嚇了一跳,喃喃自語道,"咋死了這么多人呢?"
我自己也知道,這一家的發展狀況讓人難以置信,所以我其實也挺難受的——
我知道你們要問什么!我沒有讓他們在泳池內游泳游到死!不是這樣的!
講真,他們的死法,實際上都不是無法讓人接受:
有的是因為家里開了飯店,然后里面的電源插座壞掉了,我就想著讓他們自己修一下試試看;
有的則是跟別人調情調的太久,忘了還要回家吸食血漿(口區),然后就枯萎著死掉了。
你看,其實真的不能怨我。
前面說過,我其實是斷斷續續地在玩這款游戲,所以可能我隔了很長時間,才回來看一看模擬市民們的生活情況;但是這一大家子成員,實在是讓我操控不過來。
家中的好多新成員,我根本都不熟悉;那我為什么不給他們清理一下,留幾個我喜歡的角色,再存個檔呢?
于是我把那些跟我不熟的吸血鬼們,"流放"到陽光明媚的Sun Lot地區,——結果可想而知。
這可真是..讓人痛心啊!(握拳)
我把那些吸血鬼模擬市民,一個個帶到Sun Lot地區,看著他們在陽光下凄慘哭喊,直到陽光最終把他們帶走;
得知消息的克洛伊女士,只好哭泣著把逝者帶走下葬,這樣的流程,竟就這樣,成為了吸血鬼一家的主題活動。
我其實有試過,在不傷害他們的情況下,把他們從游戲中移除的。我曾把這吸血鬼家族中的一部分成員,轉移到他們曾經的小小居所;但里面空間也不大,也沒什么家具,我無法預料,他們在搬家之后,會是怎樣的心情——
于是我再次加載游戲,看著這些模擬市民在新家中出現,看著他們開始互相爭吵,看著他們開始破壞周圍的一切,似乎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
我又給馬特分享了此刻的截屏。他無言以對。我無語凝噎。
這就是斷斷續續游玩的后果吧:我把游戲存檔弄的一團糟,而我也變得如帶惡人一樣。
但是我真的不是什么壞人啊!我發誓!
所以,鐵子,你一定要幫我這個忙: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的存檔,徹底刪除。
我在游戲中的所作所為,決不能讓世人知曉。
后記:
原標題:If I die, please delete my incriminating Sims save file
原作者:Cass Marshall
譯者:電腦玩家布雷澤
想說的話:這作者絕對不一般.. 我沒見過玩《模擬人生》給自己玩抑郁了的..
模擬人生4(Sims 4)》離我們越來越近, 昨天制作組算是正式公布了游戲的配置要求。我們要感到幸運的是,只要電腦不是太舊的老古董,運行本作還是沒什么大問題的,對于專業游戲玩家的主流配置來說,更是不在話下了。以下是運行模擬人生4的最低要求配置:
要求:產品激活時需聯網
系統:Windows XP (SP3), Windows Vista (SP2), Windows 7 (SP1), Windows 8, or Windows 8.1
處理器:1.8GHz Intel 雙核處理器, AMD Athlon 64雙核4000以上。如果是用CPU核顯,需要2.0 GHz Intel 雙核, 2.0 GHz AMD Turion 64 X2
內存:最少2GB
硬盤:9GB的游戲內容,1GB的游戲存檔空間
顯卡:NVIDIA GeForce 6600以上,ATI Radeon X1300以上, Intel GMA X4500以上
聲卡:支持DirectX 9.0c
DIRECT X: 支持DirectX 9.0c
到角色扮演類游戲,玩家們第一個脫口而出的名字可謂是皆不相同,基本上哪一款作品是最早接觸的,則這一款必定會是印象最深刻的,而倘若提到模擬類游戲,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都會是《模擬人生》系列。
或許這些人甚至沒有接觸過這個系列,但架不住這個系列的名氣夠響普及率夠大,即便是沒有玩過也或多或少聽說過,而只要是聽說過也就大概知道這到底是一款怎樣的游戲。
2020年2月4日,《模擬人生》迎來了系列的20歲生日,要知道一款系列游戲若是能夠存活10年以上就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作品,更何況若是年份更甚,則必將會成為游戲歷史上的傳奇經典。
《模擬人生》系列的發行商EA或許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還在堅持做模擬經營類游戲的3A游戲公司,而《模擬人生》系列也是EA唯一一款仍然活躍在全平臺的模擬類游戲。然而但凡是接觸過《模擬人生》系列的玩家都應該知道,整個系列目前共有四部正統作品,但游戲的口碑始終在不斷下降,且從初代就存在的資料片泛濫的傳統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但這個系列卻依然能夠在這2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活躍在玩家的視野當中。究其根本,這部作品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能夠讓這個系列在這般窘境的狀態下始終受到玩家們的追捧?
在聊《模擬人生》之前,不得不提到這款游戲的開發組Maxis,而說到Maxis又不能不提到他的創始人威爾·萊特(Will Wright),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威爾·萊特就特別熱衷于搞創作,只不過他不喜歡寫書作畫,而是傾向于機械工程與模型制作,一直以來威爾·萊特認為機器人或許在未來能夠為人類提供新的交互方式,但當他在接觸到了電子游戲之后,這個念頭就打消了,他認為電子游戲才是全新交互體驗的未來。
不可否認的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若是對電子游戲抱有熱情,則絕大多數人最后都成了名留青史的大牛,而威爾·萊特就是最早接觸電子游戲開發的那批人之一,而第一款使其聲名遠揚的游戲作品則同樣是直到今天依舊有不少擁躉的《模擬城市》系列。
威爾·萊特曾經接觸過一段時間的建筑學,起初只是想通過電腦程序設計一款能夠模擬城市經營的編輯器,為的是研究城市動力理論,然而做著做著卻發現這款編輯器居然比他想象的要有趣得多,因此所幸直接將其做成一款游戲,隨后在業內引發了強烈的反響,玩家們表示此前從未接觸過這樣的游戲,盡管游戲的核心看上去主要是為了學習城市運營知識,但由于各種趣味性元素的加入,使得游戲比起單純的工程編輯器而言要有趣許多,而威爾·萊特也由此“一戰封神”。
有外媒將其與彼得·莫利紐克斯(代表作《黑與白》)和羅貝塔威廉莫斯(發行商雪樂山創始人)二人并稱為推動游戲行業發展的“游戲之神”,而威爾·萊特也從《模擬城市》當中悟出了一個真諦,那便是世間的萬物都可以通過電子游戲的形式進行模擬,而這些事物的本身反過來看也可以當作是電子游戲中的“模型”。
由《模擬城市》開始,威爾·萊特可謂是創造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獨有品牌系列,他想要創作更多的模擬類游戲,而這些游戲也都可以被歸位“Sim”系列。諸如《模擬螞蟻》、《模擬地球》、《模擬直升機》等游戲可謂是層出不窮,只要是威廉·萊特感興趣的話題,他都希望將其做成游戲,而《模擬人生》系列正是在《模擬螞蟻》發售之后得到了靈感并進行開發的游戲作品。《模擬螞蟻》當中模擬還原出了一個虛擬的螞蟻生態圈,包括筑巢、繁殖、尋找食物、擴大勢力等等,威爾·萊特認為既然螞蟻的生態能夠被模擬出來,那什么不做一款模擬人類的游戲?
而這只是這部作品能夠誕生的契機之一,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威爾·萊特早年間經歷過一次火災,家中的東西盡數焚燒殆盡,以此為契機他開始思考這些被燒掉的東西自己當初是抱著怎樣的理由去購買,又由此聯想到自己當初為什么要住在這里,他希望從這個問題當中得到答案,由此才完全奠定了《模擬人生》的基礎。
《模擬人生》顧名思義就是在游戲當中模擬人類生活,在游戲中玩家可以創建自己理想的模擬人,為其梳妝打扮購置家具找工作等等,總之一般人類能夠在現實生活當中進行的活動在游戲當中都得到了還原,而單純的來看這個系統,其實就已經頗具趣味性,而要說這趣味性從何而來,這或許跟小女孩喜歡玩洋娃娃過家家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說洋娃娃過家家是小孩子的玩具,那么《模擬人生》就可以看做是大人的“玩具”,其中所包含的樂趣同樣純粹直接,看著游戲中的模擬人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自己的內心當中也會有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而這種感覺又與家人長輩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又是同樣的感覺,而能夠還原出這種感覺的游戲作品,有且僅有《模擬人生》。
實際上早在2009年,威爾·萊特便離開了這個自己一手創辦的Maxis公司,因此后續的《模擬人生》系列均沒有這位“游戲之神”的參與,但《模擬人生》系列由于多年以來打下的基礎早已深入人心,以至于即便沒有了這位大神也依舊能夠“型似型意不似”得到傳承。
《模擬人生》系列幾乎每一代都在對游戲的系統進行或多或少的改動,但核心玩法卻是始終不變的,只不過在系統的深度定制方面會越發更上一層樓,而不管怎么說這個系列也已經有著20年的歷史,即便曾經創造過輝煌,現在也很難再成為玩家們的心頭好了,這并不是《模擬人生》的問題,而是所有同類游戲都具備的通病。就像為自己的洋娃娃購買更多的服裝補充包一樣,《模擬人生》的資料片或多或少也都具備這樣的性質,雖然不排除每一代都采用這種形式的方式是為了多撈錢的嫌疑,但至少比其他游戲當中單純買件衣服都要花百十上千形式要實在得多。
如果說當年的《模擬城市》系列為玩家構建出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生活環境,那么《模擬人生》系列就可以看做是這一生活環境的具象化產物,《模擬城市》系列由于規模較大而以整個城市作為一個生態圈,而《模擬人生》系列就是將視角放在了城市當中每一個個體的交際圈,就像上文中所說的那樣,有的人平時同樣喜好買漂亮衣服、不辭辛苦的工作只為了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其主要原因便是在于他們認為這些東西之于他們是非常有意義的存在,而玩《模擬人生》的玩家大多也都抱有同樣的想法,這是其他游戲作品所無法給予的感覺,或許是由于游戲當中多少差了那么一點人情味,以至于現在的玩家們除去在《模擬人生》當中享受美好生活之外,也很喜歡設計一出出家庭倫理戲碼,只要你所能想到的,在這款游戲當中都能夠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