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前的主流價位輕薄本市場,用“殺紅了眼”來形容并不夸張,但上游就那么幾家,想在硬件上很難做出明顯的區別,頂多也就是在功耗墻調校上下一點工夫,可畢竟是輕薄本,很難從性能上做到質的區別,所以,產品之間更多還是靠特色功能來定勝負,比如跨平臺操控、智能家居中樞等等。


    但小米在3月30日的第二場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就打了一針“雞血”:在6000元價位首次推出了采用三星E4材料OLED面板的小米筆記本Pro 15(2021款),要知道大多數OLED筆記本價位都在萬元以上,這次下放可謂力度空前,但也順應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畢竟小米是目前市面上為數不多能通吃手機、筆記本、電視等多個領域與面板上游關系密切的品牌,這就給予了它首發E4材料OLED筆記本的底氣,進而打響了小米沖擊高端筆記本市場的第一槍。


    那么,為何小米的新款Pro定位機型會以屏幕作為切入點?OLED是否真能“橫掃千軍”呢?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01
    可能是萬元內“最強屏幕”


    正如前文所述,內部硬件各大品牌幾乎都不存在差異化空間,只能按部就班,各個定價的產品各司其職,但屏幕卻有點不同,筆記本規格的升級大戰在這幾年絲毫沒有放松腳步,而且呈現明顯的差異化:從TN到IPS的軟硬屏紛爭,再到45%/72%的NTSC色域比拼,時至今日已經開始全面普及高分辨率100% sRGB色域,至今也依然呈現出五花八門的態勢……而進化的下一步該怎么選擇?在電視、手機等產品線上,OLED是目前比較主流的答案。


    很多人認為OLED的優勢是亮度高、色域廣且色準高,其實不然,嚴格來說是OLED相對更容易做到這幾點,事實上包括IPS等在內的LCD在這些方面同樣可以做到高標準,比如友達AUO329B就能輕松做到sRGB和Adobe RGB的雙100%,且DeltaE彩色色準在1以內,而采用Mini LED背光的友達AUO278E最大亮度達到了1000nit,并且它們也都是硬件級10bit面板,但顯然它們的實現成本要更高一些,基本只可能用在高端產品線上,在6000元級市場基本不可能見到,這也正是小米筆記本Pro 15最突出的賣點。



    OLED對PC而言真正的優點是零級黑度和簡單結構帶來的輕薄,第一點很容易理解,因為OLED是自發光,黑色的像素直接斷電就OK,是完完全全的黑,所以OLED的對比度理論上是無窮大,再加上OLED本身更容易實現高亮度和色彩表現,因此非常適合用來看大片追劇和進行視頻和平面創意工作。


    或許有人也會擔心OLED面板PWM調光的問題,事實上并不是只有OLED采用PWM調光,LCD也會,比如微軟Surface Pro 7在50%亮度一下時就采用了250Hz的PWM調光,照樣“辣眼睛”。


    而現在包括小米筆記本Pro 15在內的產品都采用了分段調光策略,在100nit,也就是約20%亮度以內時才啟用PWM調光,使用時應盡量避免這個亮度,晚上用電腦的時候盡量多開燈,而在100nit以上時采用非頻閃的DC調光,并通過了萊茵TüV硬件低藍光認證和Eye Care Display認證,綜合體驗很不錯。


    從實際測試來看,小米筆記本Pro 15的這塊OLED面板平均亮度在550nit左右,你可能會覺得“三星E4材料的峰值亮度不是1500nit么?為什么小米只上到了550nit?”首先那是峰值,而非平均,小米筆記本Pro 15的峰值亮度在600nit做。


    其次,亮度關乎到舒適性和耗電量,對筆記本而言500~600nit可以說基本摸到了舒適范圍的上限,而且因為對比度極高的緣故,所以小米筆記本Pro 15給人的第一觀感就是“亮”。除此之外它在出廠前就經過了色準精校,DeltaE彩色色準在1左右,還有100% sRGB和100% DCI-P3色域兩種模式可選,攝影后期和視頻制作都能各自“對號入座”,提高工作效率。



    小米筆記本Pro 15的這塊15.6英寸屏采用了16:10比例,因此分辨率為3456 x 2160的3.5K,結合225%的Windows縮放顯示,視覺效果很不錯,而且它還通過了VESA HDR 500(TRUE BLACK)認證,在觀看HDR圖像和影片時會有更廣的動態范圍,需要注意的是,Windows 10并不會默認打開HDR功能,大家需要在顯示設置中手動打開Windows HD Color中的“使用HDR”選項,這時候再看顯示屬性就能看到位深度從8位提高到了10位。


    不過目前國內在線視頻平臺HDR內容只能說是參差不齊,比如騰訊視頻大多電影都不支持HDR,而愛奇藝的部分HDR電影只有全高清分辨率,效果反倒不如沒有HDR的4K……所以為了充分發揮這塊屏幕的優勢,還是盡量播放本地HDR片源吧。


    就屏幕部分簡單小結一下吧:在6000元價位,不,甚至10000元以內,幾乎都找不到比它屏幕規格更強悍的筆記本,單這一點就足以形成推薦理由。



    02
    輕薄與堅固并進


    有一塊好屏雖然大大加分,但俗話說得好“一顆耗子X,壞了一鍋湯”,特性的突顯不能建立在降低短板高度的基礎上,所以,我們仍希望小米筆記本Pro 15是一款均衡的產品,至少在機身設計上,它做到了符合我們期待的高度。


    首先它采用了CNC一體成型工藝,相對于一般數控機床來說,因為是一體成型而不是單個部件加工后整合,因此精密度、效率和品質都更上一層樓,機身縫隙的密合度很高,并且機身(包括底蓋)均采用6系鋁合金材質打造,耐用性很強,與此同時體重卻控制在了1.8kg左右,即便加上100W Type-C充電器也就2kg左右,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會造成便攜性的負擔。



    續航方面,小米筆記本Pro 15配備66Wh電池,正常辦公的情況下連續使用8小時左右問題不大,而且結合額定功率100W的適配器可在35分鐘左右就從完全沒電充到50%,已經可以基本滿足國內差旅途中的使用需求。


    而且Type-C充電也意味著它也支持手機快充充電器,考慮到現在不少安卓機快充都達到了50W以上,在低功耗運行或關機狀態下也仍然可以滿足充電需求,而小米自家甚至早已推出了120W快充頭,這意味著出門在外只需要帶一個充電器就OK,無形中又簡化了隨身裝備。



    在細節設計上其實小米筆記本Pro 15的風格相對比較激進,比如它作為15.6英寸本,卻沒有設計數字鍵盤區,這樣做的優點是讓主鍵盤區的按鍵面積更大,結合0.3mm的雙曲面凹槽鍵帽設計,盲打手感更舒適,但數字鍵盤區又是很多設計軟件的快捷鍵區域,對設計師來說又會造成不便,所以算是一個“雙刃劍”設計。




    與之類似的還有接口,小米筆記本Pro 15采用了全Type-C接口設計,其中就包括了2個USB3.1 Type-C和1個全功能雷電4,后者可同時滿足供電、8K視頻輸出、40Gbps高帶寬等需求,但問題在于雷電4原生設備價格昂貴,而普通的辦公家居應用需求,比如連接投影儀、電視甚至U盤、移動硬盤都需要轉接才能實現,并且能發揮雷電4全部特性的擴展塢都相當昂貴,所以這是一個很燒錢也有點麻煩的接口設計組合,與主打高性價比的定位有些沖突,所以我們認為接口設計上更“接地氣”一點或許會更受用戶歡迎。



    03
    H35/MX 450爆發力Max


    硬件規格上,我們拿到的是7999元的頂配版,采用了新一代大屏輕薄本標配的英特爾H35系列Core i7 11370H四核八線程處理器和NVIDIA GeForce MX450 2GB獨顯的組合,并輔以16GB雙通道DDR4 3200內存、512GB NVMe SSD和AX201 WiFi6無線網卡,日常辦公自然是綽綽有余,理論上應對大型設計軟件,比如Adobe全家桶、達芬奇、Cinema4D等等也沒有太大問題,但重點還在于能否進行長時間的高功率性能輸出,畢竟很多設計軟件往往都需要長時間的渲染,并伴隨CPU和GPU的不斷高負載運行。




    在24℃室溫下使用AIDA64和Furmark雙考,使用Fn+K快捷鍵切換到極速模式也只需10分鐘就能讓CPU功耗下降到16W左右,此時頻率在2.4GHz~2.7GHz徘徊,但即便如此,CPU封裝溫度也依然在80℃左右,此時C面的熱量主要累積在鍵盤中部,最高超過50℃,左右腕托也有明顯的熱量增加,所以,在長時間CPU/GPU均處于長時間高負載的情況下,工作效率不會太高。



    不過如果是沒有GPU來搶功耗資源的CPU單考,還是能牢牢咬住35W全功率輸出并保持3.45GHz左右的頻率,雖然此時CPU溫度也高達95℃,C面的熱量堆積依舊明顯。


    短時爆發的測試中,小米筆記本Pro 15的Cinebench R23的多線程得分可達到5976cb,頻率在3.6~3.9GHz之間,單線程測試可保持在4.2GHz左右,得分也有接近1400cb,因此小米筆記本Pro 15的性能爆發力還算不錯,再加上英特爾11代處理器AI性能優化較好,在Gigapixel AI等軟件里可以得到有效發貨,應對文件壓縮、短視頻處理、單幀3D渲染等工作還是可以勝任,考慮到本身它的定位就偏向商務輕薄,這樣的表現也在我們的意料之中。



    游戲性能方面,小米筆記本Pro 15可以比較輕松地滿足《英雄聯盟》等熱門電競游戲的需求,但因為屏幕不支持高刷新率,縱然有1ms級別的響應速度但流暢感也相對一般。


    事實上從整個散熱設計的角度來看,我更傾向于推薦6499元的Core i5核顯基礎版,摘掉獨顯不僅可以降低發熱和功耗,CPU性能反倒可以保持在高位,而且Iris Xe依然可以滿足基本的游戲和設計工作需求,并不會與MX450拉開質的差別。



    有了均衡性不錯的基本配置,自然也需要品牌自身的特色功能來進行“加分”,雖然這次發布會上沒有公布新的玩法,但小米筆記本Pro 15沿用了自家已有的多項跨界功能,同樣具備較強的實用性,首先是在鍵盤右上角內置了小愛同學的專屬按鍵,對于有大量裝備米家智能生態的米粉來說,筆記本成為了繼手機之后的第二個控制中心,可以很方便地進行語音交互,比如語音翻PPT,創建郵件內容并發送,查找電腦內容等等,回到家之后還能方便地控制智能家居設備。


    其次是前段時間升級的MIUI+,通過MIUI+可以實現手機和筆記本的跨屏協作,能夠在筆記本端至多打開3個手機APP,進行“多線程”操控,并且能夠通過小米互傳快速傳輸文件,實測傳輸速率可達50MB/s左右,大幅提升工作儀式感。



    總體來說,小米筆記本Pro 15最大的看點就是那塊OLED屏,如果不看屏幕它只能算是一款中規中矩的產品,市面上不乏CPU考機測試能沖到近40W的競爭對手。但恰恰就是這塊在6000元價位以前幾乎不可能的OLED屏瞬間拔高了它的調性。


    我始終認為,任何產品都能找到不足,而選擇與否的重點在于它的優點是否符合你的需求,缺點又是否對你影響很小,如果你是在主流價位尋找一臺屏幕頂級的輕薄本,同時也沒有特別繁重的設計工作,那么我推薦這款小米筆記本Pro 15,它確實是目前為止最獨特的筆記本新品,沒有之一。

    下的筆記本市場已經走向了瘋狂細(nei)分(juan)的時代,游戲本輕薄化、輕薄本高性能化、家用本商用化……各種模糊邊界的玩法層出不窮,其目的不外乎就是想要讓產品的用戶畫像更豐富一些。


    隨著處理器和顯卡等硬件的性能功耗比越來越高,輕薄化設計扮演的角色分量也越來越重,在這個處理器和顯卡都在新舊交替的節骨眼上,Redmi高舉“輕薄+高性能”大旗,推出Redmi Book Pro 15 2022并不讓人意外,從目前我們的測試體驗來看,它的確是一款“披著羊皮的狼”。

    大核高性能,小核長續航

    沒錯,Redmi Book Pro 15 2022是首發英特爾12代H45處理器的機型之一,我們拿到的是搭載Core i7 12650H的旗艦版,往下還有Core i5 12450H的版本,Core i7 12650H采用英特爾第三代10nm制程,不過,英特爾為它設定了一個名為“Intel 7制程”的定義,就是與臺積電7nm同世代的意思……


    12代酷睿最大的改變就是采用了混合架構設計,也即安卓和蘋果玩家熟悉的大小核,Core i7 12650H采用了6顆支持多線程的性能核心和4顆效率核心的組合,總計10核16線程,性能核心運行頻率2.3~4.7GHz,效率核心運行頻率在1.7~3.5GHz,設計TDP為45W。


    相對于前代的Tiger Lake H45處理器,12代H45物理核心數量相對更多,即便都是16線程, Core i7 12650H性能也比前代Core i7 11800H更加出色,CineBench R23多線程成績突破了13400分,比前代提升了近9%,這意味著在編程、Offcie辦公應用、平面設計等領域相對都更有優勢。


    當然,這是在Redmi Book Pro 15 2022通過Fn+K快捷鍵切換到極速模式跑出的成績,現在多數國產品牌筆記本都有性能模式切換功能,大家在使用前可別忘了按需切換,否則很有可能影響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Core i7 12650H的單核性能提升也非常猛,CineBench R23單核突破了1700分,比Core i7 11800H的1500分增強了不少,考慮到目前3A游戲對多線程的支持基本上就只到6核,我們在測試大多游戲時也不難發現處理器占用率只有20~30%,因此較少核心,尤其是單核性能的高低對游戲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在這方面Core i7 12650H有明顯的優勢。


    常見的筆記本測試往往以純粹的性能上限為主,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其實很少遇到處理器顯卡都滿負載的情況,尤其是輕薄本用戶,我們更需要它“能屈能伸”,大小核最大的優點就是既能靠性能核心沖刺,也能靠效率核心保續航。


    在選擇靜謐模式、聯網、50%亮度和音量狀態下使用Windows 11自帶的“電影與電視”播放本地1080P視頻,多數時候都是由4個效率核心充當運行系統的主力,在1小時左右的本地視頻播放,同時還偶爾聊幾句微信的情況下,電池從72Wh下降到了62Wh,所以Redmi Book Pro 15 2022在日常輕度使用下的續航6個多小時沒有問題,別忘了這可是一臺性能并不弱的輕薄本。

    RTX 2050???

    必須承認,當我拿到Redmi Book Pro 15 2022的第一時間,滿腦子就是“RTX 2050?是不是搞錯了?”但事實上RTX 2050是一款去年年底才發布的新顯卡,雖然類屬于RTX 20系列,但它并沒有使用RTX 20系列常見的12nm TU106“圖靈”微架構,而是使用了與RTX 30系列相同的8nm GA107“安培”微架構,而且標配了2048個著色器單元。


    看到這兒感覺它似乎比RTX 2060還要強,但老黃手里的西瓜刀豈能容忍這種“僭越”事件的發生?所以RTX 2050經歷了慘絕人寰的降格:顯存位寬被砍到了64bit,也就是雖然運行在相同顯存頻率下,RTX 2050的顯存吞吐量也有RTX 2060的1/3,而且顯存容量下降到4GB,功耗也被限制在45W以內,性能遠不如RTX 2060,真實定位稍高于GTX 1650。


    但老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RTX 2050畢竟支持光線追蹤和DLSS,尤其是后者,通過降低實際渲染分辨率,再利用深度學習的數據放大畫面,從而在大幅降低硬件開銷的情況下保證畫面素質,提高游戲幀率。


    以《戰神》為例,開啟最高效能的DLSS實際渲染分辨率僅為1068×668,但能保證在Redmi Book Pro 15 2022的3200×2000分辨率顯示屏上以低特效近60fps運行,畫質看上去也完全可以接受。



    另一款最近剛更新的3A大作《賽博朋克2077》在開啟“超級性能”DLSS和低特效時能夠跑到50fps左右,而即便是目前還不支持DLSS的《極限競速:地平線5》,也能在低特效并手動開啟光線追蹤的情況下實現平均58fps,沒有DLSS和光線追蹤的RTX 1650可做不到這一點。


    別忘了我們還可以進一步降低輸出分辨率來運行,畢竟15.6英寸的顯示點距本來就比較小,哪怕降低到1920×1200也是夠看的。需要注意的是DLSS的開啟會增加處理器的負荷,但對于處理器性能本身就很強的Redmi Book Pro 15 2022來說也不算事兒,可以放心大膽地開啟。


    當然,在6000~7000這個價位,Redmi Book Pro 15 2022面對的對手主要還是使用RTX 3050的機型,后者的顯卡性能無疑更加出色,產品端的差異點在于Redmi Book Pro 15 2022是基于輕薄本的設計來提高性能,因此即便做到了15.6英寸1.77kg,也依然有72Wh大容量電池,Redmi Book Pro 15 2022采用的130W適配器也比大多RTX 3050筆記本的180W適配器更小巧。


    反觀競爭對手,要么就是厚實的傳統游戲本,要么是基于游戲本思維來改輕薄設計,往往會選擇犧牲電池容量,比如選擇50Wh以內的電池,但性能和功耗上限更高,接口也更豐富,所以嚴格來說它們的設計思路并不完全重疊。


    至于缺點或是不足——沒有獨顯直連,為此我們進行了對比測試,在獨顯直接輸出到外置顯示器的情況下,游戲幀數會提升5~10%,但考慮到3A游戲的幀速基數本來就不大,這點差距其實并不會引發質的區別,在《英雄聯盟》等電競游戲里雖然會有更可觀的幀速差異,但也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感知范圍。


    我認為獨顯直連屬于錦上添花的功能,有當然更好,但沒有也并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不過話說回來,市面上的商務本出于功耗的考慮都沒有獨顯直連,即使是游戲本也不是所有型號都有獨顯直連。

    性能釋放勇猛且“溫暖”

    雖然定位為一款高性能輕薄本,但Redmi Book Pro 15 2022的性能釋放策略其實頗有游戲本的風范,單烤處理器時,哪怕沖到了97℃也絕不退縮,Core i7 12650H處理器可一直跑在55W的功率上。


    雙烤處理器和顯卡時,處理器會回到20~30W之間,而且頻率會大幅降低,散熱策略是優先保證RTX 2050顯卡以45W全速運行,此時處理器和顯卡都不會超過80℃。游戲中因為不會真正的處理器和顯卡同時滿載,不會觸發溫度墻限制,因此合并功耗可以達到甚至超過80W,這個表現還是挺不錯的。


    即便Redmi Book Pro 15 2022采用了雙風扇三熱管設計,但因為性能釋放策略比較生猛,而且只有屏下出風,沒有采用在游戲本上更常見的多面出風設計,在這個已經開始炎熱起來的季節用著有點容易“上火”。


    玩20分鐘游戲后我們對鍵盤面進行紅外測溫,可以看到鍵盤中部,G、H、J鍵附近已經達到了58.3℃,這也正好對應了處理器和顯卡所在的區域,W、A、S、D鍵附近也有43℃以上。所以我并不建議大家長時間用鍵鼠玩游戲,反正現在大多3A都是全平臺,除了射擊類游戲之外,手柄都是第一選擇,再怎么燙也影響不了我。


    Redmi Book Pro 15 2022還搭載了16GB LPDDR5 5200MHz雙通道內存,帶寬升級的同時功耗還明顯降低,因為是板載內存所以無法升級,不過這個容量對于哪怕是3A游戲或視頻剪輯來說也勉強夠用了。


    存儲方面則是512GB PCIe 4.0 SSD,實測順序讀寫3.4GB/s和2.7GB/s,4K隨機讀寫70MB/s和197MB/s,軟件的啟動響應也很快,游戲讀取不需要冗長的等待時間。但說實話,這樣的成績對于PCIe 4.0 SSD來說比較一般,尤其是4K隨機讀寫,基本上就是PCIe 3.0的水準。


    容量分配默認146GB在C盤,剩余為D盤,這個分配可以讓D盤容納至少2~3個3A大作,C盤也有充??臻g存放數據。需要注意的是,SSD采用單插槽設計,只能替換而不能直接升級,有容量焦慮的最好早做打算。

    3.2K高分屏,全金屬機身,跨屏互聯一個不落……

    屏幕是Redmi Book Pro 15 2022除了性能之外最大的看點了,它沿用了前代16:10的3200×2000分辨率屏,這個分辨率相當罕見,至今也是 “獨一份”,PPI達到了242,顯示效果很細膩,最高還支持90Hz刷新率,可以通過Fn+S與60Hz進行切換,最大亮度達到了400nit,采用DC調光并通過了萊茵TüV硬件低藍光認證。性能方面覆蓋100% sRGB色域,出廠校色Delta E小于1.5,尤其適合用作攝影后期制作。



    說到影音制作,不得不提它標配的UHS-II SD讀卡器,這已經摸到了目前SD卡的天花板,再加上1個雷電4和1個USB-C 3.2 Gen2(這兩個接口都能充電),通過NVMe SSD硬盤盒進行測試,傳輸速度均能突破1000MB/s,對于使用外掛SSD拍攝視頻的用戶來說可以很快捷地傳輸數據,考慮到Redmi Book Pro 15 2022的性能,進行中輕量級別的Photoshop、Lightroom、Premiere Pro處理都沒什么問題。


    Redmi Book Pro 15 2022是該系列的第二款作品,跟去年的前代機型相比,這一代其實根據總體散熱需求的提升而完全修改了模具設計,A面和C面都是CNC一體成型,整機采用6系鋁合金材質打造,機身側壁更是2.2mm的加厚設計,相對于沖壓成型的設計來說厚度增大了一倍有余,因此Redmi也聲稱整機可以經受住50kg的重壓而不受損。


    厚度也是新模具的特點之一,最薄處14.9mm,前后端都比上代產品薄了12%以上,但因為散熱系統也從單風扇雙熱管升級到了雙風扇三熱管,重量有1.77kg左右,與前代相比還多了幾十克,但也無傷大雅,仍然是此類產品中最輕薄的型號之一。


    跨屏互聯功能也算是Redmi的傳統強項了,也是目前國產品牌構建自家生態矩陣的必需品,Redmi Book Pro 15 2022可以通過MIUI+讓手機和筆記本系統跨界,實現大小屏的無縫接力,當然,這些玩法大家應該都已經耳熟能詳了,總體來說就是“社畜”們提高工作效率的好幫手。


    除此之外,它還內置了全新的小米電腦助手和小愛同學,并預裝Office家庭和學生版,同時還有一年的WPS Office會員,上手很簡單。


    最后來做個總結吧,作為一款以輕薄本為基礎來打造的性能級產品,Redmi Book Pro 15 2022結合新一代的英特爾處理器和功耗恰到好處的RTX 2050,實現了6000~7000元級價位的均衡設計,既不會增加便攜負擔,同時性能與續航也稱得上攻守兼備,它還有同價位很少見的3.2K 90Hz高素質屏,適合需要盡量輕便但性能也要跟得上游戲、創意工作需求的用戶選擇。


    如果你更在意性能,那同價位還有更多同樣搭載英特爾12代處理器和RTX 3050級別的傳統高性能本可選擇,雖然便攜性和屏幕分辨率有所下降,但因為可以開更高的特效和有更高的刷新率,游戲體驗也會進一步提升,具體該如何權衡就全憑自身需求來判斷了。

    年年初,小米帶來了新款的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產品,這一系列輕薄本產品在經過兩三年的迭代終于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條道路。這次,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產品帶來了一塊 4K OLED 屏幕,屏幕采用 E4 發光材料,色彩范圍覆蓋 100% 的 DCI-P3 色域,同時擁有 1000000:1 對比度,頂級的屏幕也少不了更好的性能表現。

    這一代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產品搭載 11 代智能英特爾酷睿高性能移動版處理器(H35),其中酷睿 i5-11300H 版本的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產品通過英特爾 Evo 平臺嚴苛認證,這一認證兼具了硬件表現和實際體驗,讓消費者輕松買到體驗出色的輕薄本電腦產品。

    針對輕薄本在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問題,英特爾 Evo 認證設定了嚴格的硬件標準和體驗標準,獲得英特爾認證的輕薄本產品會在機身的顯著位置粘貼有英特爾 Evo 認證標貼,以此方便消費者選擇購買。如今,英特爾 Evo 認證設備已經有 40 余款,這些輕薄本產品讓消費者可以更加輕松的觸達性能好、顏值高、續航長的輕薄本產品。

    外觀

    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采用全金屬機身,機身輕薄,厚度約 15.9mm,A 面大大方方地刻上了一個“xiaomi”的 Logo。

    A、B 面支持單手開合,最大開合角度 150 度。展開 B 面,一整塊的玻璃鏡面下覆蓋著一塊 16:10 的 OLED 屏,屏幕上方有攝像頭和立體聲麥克風,下方也有一處“xiaomi”的 logo。在 C 面鍵盤區的右下角粘貼有英特爾 Evo 認證標識,目前通過英特爾 Evo 認證的輕薄本產品,擁有長續航、優秀性能表現以及極致輕薄等特點,消費者購買輕薄本產品認準英特爾 Evo 標志就不用擔心才到雷。

    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整體采用 CNC 工藝處理的航空級鋁合金打造,鍵盤部分采用下沉式設計和剪刀腳結構,鍵帽間距較大,右側頂部有獨立的小愛同學語音助手按鍵。鍵帽方面為主流的巧克力鍵帽,鍵程為 1.5mm,支持 2 級背光調節,整體的敲擊手感中規中矩且反饋力度適中。

    觸控板方面,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整個觸控板面積很大,位于鍵盤區下方中央,操作舒適便捷。

    每一臺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都有著專屬的 ICC 色彩文件,這塊屏幕同時還支持 DC 調光,可無頻閃觀看。同時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還獲得了德國萊茵硬件級低藍光認證和 SGS 低藍光護眼認證,可以有效的降低藍光損害,保證用眼安全。針對不同光線場景,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內置光線傳感器,可自動調節屏幕和鍵盤亮度。

    電源鍵上,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采用了開機鍵與指紋識別按鈕結合的方式,一鍵按下即可快速開機解鎖。電池上,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配備了一塊 66Wh 的電池,同時配備 100W PD 充電器,兼容 PD 3.0 協議,可以方便的為其他 Type-C 口的手機、電腦產品進行充電,特別適合差旅人士。

    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總共配備了 1 個 Thunderbolt 4 接口和 2 個 USB-C 3.2 Gen1 接口和 1 個耳麥接口。為了方便視頻轉換,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還附贈 USB-C 轉 HDMI 多功能轉接器,方便外接顯示器場景使用。接下來,我們通過具體的測試場景,來看一下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表現如何。

    性能表現

    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采用了英特爾 11 代酷睿 i5-11320H 處理器,這一處理器基于 10nm SuperFin 工藝制成研制,采用 4 核心 8 線程設計?;A頻率為 3.2GHz,最大睿頻 4.5GHz,擁有 8MB 三級緩存,熱設計功耗為 35W。顯卡方面,這顆處理器集成英特爾銳炬 Xe 顯卡,擁有 96 個處理單元,最大頻率達到 1.35GHz。

    作為英特爾 Evo 認證的基礎,獲得認證的產品需要搭載英特爾 11 代酷睿處理器以及英特爾銳炬 Xe 顯卡。另外其他要求包括在 1080P FHD 場景下可支持超過 9 小時續航,同場景下可實現充電半小時續航 4 小時。網絡和接口方面,英特爾 Evo 認證的產品需要支持 Wi-Fi 6 無線網絡以及 Thunderbolt 4 接口。對于用戶來講,英特爾 Evo 認證的筆記本電腦產品擁有開蓋即用,一秒啟動,快速數據傳輸等特性,在選購時無需過多的考慮性能、續航問題,只要考慮自己的特殊需求,然后再去找到對應產品即可。

    首先我們通過處理器跑分來看一下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表現如何。

    CPU-Z 跑分上,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所采用的酷睿 i5-11320H 處理器單核得分 542.3 分,多核得分 2725.2 分。

    在 Cinebench R23 表現上,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單核得分 1392 分,多核得分 5898 分。

    Geekbench 5 計算能力上,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單核得分 1481 分,多核得分 5042 分。

    3DMark CPU Profile 得分上,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1 線程得分 859 分,2 線程得分 1587 分,4 線程得分 2444 分,8 線程得分 3432 分。

    面向 Web 場景的 WebXPRT3 測試中,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得分為 272 分。

    為了更好的了解到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在插電和不插電情況的表現,IT之家也對不插電場景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 CPU-Z 單核:482.6 分
    • CPU-Z 多核:2016.4 分
    • Cinebench R23 單核:1317 分
    • Cinebench R23 多核:3838 分
    • Geekbench 5 單核:1406 分
    • Geekbench 5 多核:4135 分
    • WebXPRT3:244 分

    為了更直觀的了解到插電與拔電性能表現,我們對測試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以插電性能為基準,量化后數據如下:

    通過對比我們看到,在插電與不插電的情況下,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單核性能損失相對比較小,整體損失約 5%,多核性能損失約 23%。整體來講,在不同的電源模式下,這樣的性能表現還是相對不錯的。

    顯卡性能表現上,這里IT之家使用 3DMark 對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的英特爾銳炬 Xe 顯卡進行測試,其中 Fire Strke Extreme 得分為 1438 分,Time Spy 得分為 1217 分,Wild Life 得分為 6931 分,Night Raid 得分為 12871 分。

    接下來,我們在來看一下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的內存和存儲表現,這里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默認搭載的是 16GB LPDDR4X 3200MHz 內存和三星 PM991 PCIe SSD。AIDA64 內存測試的讀寫拷貝性能分別為 38.7GB/s、42.0GB/s、35.2GB/s,內存時延為 72.1 納秒。

    SSD 讀取性能接近超過 3000MB/s,寫入性能超過 1200MB/s。屬于主流 SSD 的水平。

    綜合 PC 場景表現上,我們使用 PCMark10 進行測試,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綜合得分為 4608 分,其中基本功能得分 8258 分,生產力得分 6125 分,數字內容創作得分 5252 分。整體來看,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本更加適合生產力場景。

    游戲表現上,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所采用的英特爾銳炬 Xe 顯卡足夠完成日常網游場景的需求。全分辨率下《CS:GO》游戲平均幀率在 30 幀上下,2K 分辨率下平均幀率在 50 幀上下,1080P 分辨率平均幀率在 85 幀上下?;旧显?1080P 場景下就有非常流暢的表現。

    《絕地求生》在中畫質 1080P 分辨率下,平均幀率在 30 幀上下。

    《彩虹六號:圍攻》在低畫質 1080P 場景下平均幀率在 55 幀左右。

    另外其他主流的網游,比如《英雄聯盟》、《爐石傳說》、《魔獸世界》等這類對硬件要求不高的網游,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都可以流暢運行??傮w來說,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整體硬件配置適合在生產力場景下發揮高效作用,在常規的主流網游中,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也可以滿足日常輕度的娛樂需要。

    散熱表現

    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在散熱上采用了颶風散熱系統,通過 2 個風扇和 2 根熱管快速的將筆記本處理器核心產生的熱量導出。在 D 面和轉軸處擁有大面積的進風口和散熱口,快速傳遞產生的熱量。針對不同的場景,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提供靜謐模式、均衡模式、極速模式三種散熱風模式,以應對不同場景下散熱需求。

    通過 AIDA64 的壓力測試,我們看到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在開始 FPU 和 GPU 壓力測試后,10 分鐘處理器溫度達到 80 度,此時處理器核心功耗接近 30W,顯卡功耗達到 15W,處理器全核頻率達到 2.64GHz。

    整體來看,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雙風扇雙熱管的設計與輕薄本整體緊湊的結構相符合,在實際場景下 FPU 壓力測試的強度很難完全達到,日常使用中,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基本上可以保持一個相對安靜和高效的散熱表現。

    生態功能體驗

    作為小米產品家族的一員,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預裝了小愛同學,在登錄小米賬號后,即可通過按鍵、語音或鼠標點擊的方式召喚。有效的與小米自家設備聯動起來。

    基本的語音功能都可以實現,通過項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與米家設備聯動,進行一些簡單的設備控制。

    MIUI + 則是 MIUI 為手機和筆記本開發的一種多屏協作軟件。可以實現電腦操作手機、遠程訪問文件、共同編輯文檔等功能。

    此外小米還將小米互傳引入了筆記本端。任何品牌的筆記本都可以下載使用,只要和其他小米設備連接在同一局域網下,就可互相快速分享文件。

    總的來說,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增加了與小米生態產品的互動能力,極大的擴充了作為一款筆記本電腦產品的用途,全新英特爾 Evo 認證也讓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成為一款值得信賴輕薄本產品。

    總結

    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在硬件定位上是一款出色的大屏生產力神器,英特爾 Evo 認證的加持讓其更具辨識度,消費者也可以毫無顧忌的選擇。

    高素質的 OLED 大屏,一體成型的 CNC 工藝外觀,小米生態的深度集成…… 這些都讓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提升了小米輕薄本廠產品的綜合實力。如果你需要一臺高效率的生產力大屏輕薄本,那么這款 3.5K OLED 屏的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絕對值得入手。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