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從X86架構切換到ARM架構,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瞬間實現了彎道超車,補上了性能的短板。即使我們不考慮M1 Max、M1 Ultra、M1 Pro這幾個性能怪獸,只考慮家用級別的M1芯片,Mac電腦也已經追上了PC。
以R23跑分為例,CPU單核性能,M1的跑分是1514,相當于11代i7的水平。CPU多核性能,M1的跑分是7760分,相當于桌面級i5-10400F的水平。在Geek bench5的圖形測試中,M1的跑分是19244分,相當于1050的水平。
簡而言之,M1的性能,剛好可以玩入門級畫質的3A大作。既然性能已經直追PC,為什么蘋果電腦不適合用來玩游戲呢?黑貓給大家總結一下,理由有3點。
可能你也聽過這句話:用蘋果電腦打游戲的都是勇士。眾所周知,蘋果電腦統統預裝的是自家的macOS系統,其游戲生態非常羸弱。舉個例子,國內大熱的“3A游戲”原神,至今都沒有發布macOS的版本。
這是因為macOS的市占率常年維持在10%以下,Windows才是桌面端的霸主。游戲開發商在開發游戲時,最優先考慮的肯定是用戶最多,系統開放的Windows,如果為了macOS再開發一個版本,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iPad OS的情況和macOS類似,盡管蘋果三令五申,但是愿意主動適配平板的APP,還是占少數。現階段而言,macOS能支持的游戲非常少,基本只能在AppStore上找一些小游戲玩。主流游戲瞧不上蘋果這點可憐的份額,寧愿把時間、精力都花在主營平臺上。
筆記本電腦有很多種品類,它可以分為主打便攜的輕薄本,主打性能的游戲本,輕薄和性能兼顧的全能本。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歷年來,MacBook全系列從來沒有出過傳統意義上的“游戲本”。就算是在用X86處理器的時代,MacBook也是以輕薄、便攜著稱的。
MacBook普遍采用全金屬機身,而且性能釋放非常保守,15英寸機型單烤CPU的極限也就45W不到。市面上常見的游戲本,哪一個性能釋放能力不超過100W。很顯然,MacBook如此羸弱的散熱能力,是無法用來長時間玩游戲的。
簡而言之,雖然游戲廠商看不上macOS的份額,但是蘋果也不打算搶占“游戲本”的市場,自然而然游戲生態也做不好。這和環境有關,在國外,很多人是用主機來玩游戲,而電腦只是用來辦公的。蘋果電腦開發的初衷就是用來辦公,專門用來干活的,而游戲只是點綴。
說到這里,相信你已經明白,游戲生態、硬件瓶頸讓蘋果電腦不適合玩游戲。不過說到底,只要是能用技術解決的,都不是問題。蘋果連芯片都能做,何況是區區一個散熱系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從戰略層面來看,蘋果電腦根本沒必要適配游戲,反而是游戲廠商要倒逼自己轉型。
這是過去50年的時間,游戲產業的營收發展圖,紅色代表的是“移動游戲”,淺藍色代表的是“桌面游戲”。可以看出,移動游戲從2007年開始爆發式增長,彼時正是初代iPhone的發布時間。
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移動游戲的份額迅速增長,目前已經超過了桌面游戲+主機游戲的總和。明白人都能看出,移動游戲才是未來。蘋果作為推動移動游戲發展的最大推手,沒理由看不出這一點。與其在別人的賽道拼刺刀,不如繼續鞏固自己的優勢。
換句話來說,蘋果電腦只要專注生產力領域就行了,桌面游戲不用去管,它自然而然會被移動游戲取代——你看,LOL不就出了手機版么?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討論。
果的Mac電腦雖好,但是它更多的還是一個生產力工具,因為主流游戲一般只有Windows版本,即使是性能已經足夠滿足需求,玩家想玩的話,還是只能另外安裝Windows系統,比較麻煩。
近日,騰訊的WeGame平臺已經開啟了Mac版預約,允許用戶通過云游戲的方式直接在Mac上暢玩Windows版的游戲,徹底打通系統之間的隔閡。
顧名思義,云游戲就是在云端的游戲,所有運算工作都在服務器上完成,本地電腦只負責傳輸操作數據以及顯示游戲畫面,幾乎無視本地配置情況,只需要較好的網絡環境就可以保證流暢運行。
通過這種方式,在Mac端自然也就可以“運行”Windows平臺的游戲了。
目前可以直接在WeGame平臺申請測試資格,用戶只需要完成幾個簡單的問卷調查即可領取。據我實際測試,很快就可以領到4320分鐘的游戲時長,后期還會開放更多時長。因為目前仍然是預約測試階段,而在正式版上線后,這個時長限制也許會直接取消。
目前,官方已經開放了《逆戰》、《DNF》、《劍靈》、《流放之路》、《星際戰甲》、《FIFA ONLINE 4》、《堡壘之夜》、《NBA2K ONLINE 2》這8款熱門游戲的Mac端云游戲服務。雖然沒有“頂流”《英雄聯盟》,但是這8款游戲仍然是榜單中的前幾名,并非用一些冷門游戲來充數。
值得一提的是,WeGame Mac版的云游戲數據和Windows版客戶端中的游戲數據是完全互通的,擁有相同的賬號體系。也就是說,即使是在Mac上玩這些游戲,也不用重新練小號,游戲進度也可以直接同步到云端,保持一致的游戲體驗。
各位使用Mac電腦的小伙伴們,還不趕快去試試?
macbook上市第一時間入手,14寸,CPU m1 max 32核,32G內存,1T硬盤,除了內存和硬盤也算是頂配了。走的教育優惠,買了AC+,加上一些配件,花了25000多,1個月使用感受如下:
1.買來主要是辦公,偶爾看個電影,玩玩游戲,后期考慮剪剪視頻,因為經常戶外徒步,無人機也拍了不少素材,后期考慮使用FCP。辦公沒得說,mac系統下,辦公軟件基本都能用,系統流暢,使用感受不是win本能比的。由于是華為手機,傳文件有些不便,但有微信和WPS云文檔,問題不大,基本能解決手機和電腦文件共享問題。
2.按理說配置相當高了,GPU性能相當于3060,但實際玩游戲還是有很多限制。
Mac下游戲較少,TB上買個賬號,能下很多游戲,但有的也不能玩,諸如新系統限制,游戲卡頓,體驗性差等。推薦的幾款,古墓10能流暢運行,古墓11無法在mac下運行,可以安裝,但無法運行。使命召喚6,可以運行,但卡頓現象嚴重,無法暢玩。經典射擊游戲孤島危機系列,沒有mac版本。
3.安裝虛擬機專業版,在win11上安裝steam,孤島危機系列除了3代能運行,其他版本均無法運行。孤島危機3代雖然能最高畫質下運行,但玩一會win11就會報錯退出,無法暢玩。游戲體驗遠不如win本,如果想暢玩各種游戲,建議還是選購win本。
4.如果普通辦公,個人認為完全沒必要上頂配,m1 pro足夠。玩游戲,m1 max也不行,主要是兼容性問題。視頻剪輯的除外。
5.外觀做工方面,會有一點小瑕疵,但問題不大,比起國產的或其他筆記本,做工還是一流的。
6.屏幕貼膜,也算糾結了很長時間,不貼吧,有保險,但經不住日常工作交流中,總有一些人會用手指戳屏幕,有點心疼,也沒法當面說。貼吧,對原屏幕畫質會有一些損失。考慮再三,還是貼了,選擇的是haolocm的AR膜,B站宣傳的,感覺還可以。
7.鍵盤膜和外殼,沒有選購,感覺么必要。
8.鍵盤和鼠標,鍵盤選擇了新款秒控鍵盤,鼠標選擇了羅技的anywhere和MX3,MX3單位用,anywhere居家辦公和出差用,感覺還可以。
9.支架選擇了綠巨能的,高度可以,穩定性待提高,打字過程會晃動。內膽包選擇了皮革的。
整體還是不錯,歡迎大家相互交流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