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圖中可以看到,這款機箱采用大面積沖孔鐵網直進通風,形成對流風道強勁散熱,前后風扇位直進通風,對流風道阻力更小帶來強勁大風量。剛需可入!
(8027437)
DIY主機領域,不管是因為辦公還是娛樂,不同的玩家總能DIY出不同的風格。而為了彰顯DIY主機的個性與主題,機箱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多數玩家的DIY主機很難同時兼顧性能、散熱與外觀,畢竟受限于不同的預算成本,各個硬件不能全都盡善盡美。不過在DIY主機方面,靜音、RGB與性能也沒有優劣之分,最重要的是開心啦。比如現在很多玩家喜歡RGB燈效,即使扣除一些性能,也要獲得更加炫酷的RGB效果。
為了帶來更加酷炫的RGB效果,很多機箱品牌也是奇招迭出,除了常見的側透機箱之外,開放式機箱顯然更加適合RGB玩家,不管是采用分體水冷還是一體水冷,開放式機箱都能夠全方位展現RGB效果,為玩家帶來更加愉悅的視覺體驗。
霸氣十足
最近就嘗試了大水牛的“鐵血戰士”,這是一款“異形”主題的開放式機箱,主體材質為鋁和玻璃,造型十分夸張,而且整體采用模塊式結構,通過螺絲固定,可以讓發燒玩家更輕松的魔改定制,普通玩家也可以輕松安裝和使用。
大水牛這款“鐵血戰士”作為一款高規格的機箱,采用了比較豪華的EPE包裝,機箱本身側臥放置,所以包裝箱顯得有些巨大,但也有效的為機箱的運輸安全進行了充分的保護。機箱的長寬高為528x235x630毫米,相對來說也不算太大。
整體來看,“鐵血戰士”的設計確實非常張揚,從頂部鋁板到底部支撐,都流露出來比較兇猛的氣息。不過,在細節上,這款機箱也對邊角進行了打磨,所以很多看起來很鋒利的細節,實際上是比較圓潤的,而且底部支撐也加上了防滑腳墊,所以機箱裝機和使用的安全性還是很有保障的。
扎實用料
對于熟悉“異形”宇宙的玩家來說,應該一眼就能夠辯認出“鐵血戰士”的標志性“發型”。“鐵血戰士”機箱頂部這明晃晃的五把彎刀用料很足,主要通過1295毫米長的鋁合金,經過激光切割等一系列工藝加工而成,本質上成本已經接近于很多旗艦手機的機身了。
而且這部分的鋁板厚度也足足有4毫米,在一體成型的生產之后,也沒有粗糙的棱角,手感十分細膩,看上去很有質感,同時也有著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并且也能體現出這款機箱本身的“異性”主題。
“鐵血戰士”機箱頂部的這幾道鋁板除了好看之外,還有更好看的燈條設計。燈條從機箱頭部延伸至尾部,配合幻彩燈效,大大提升了機箱本身的動感,看起來非常漂亮,而且配合機箱背板上的控制器,還可以通過遙控進行操作,和其他ARGB設備一起實現神光同步。
大水牛這款機箱整體基本都呼應了“鐵血戰士”鎧甲的風格和細節,同時也有一定的騎士盔甲色彩。比如在機箱頂部外側這圈鋁板,在前半部分就是一種頭盔的風格,并且前部左右兩側的三角形眼洞,看上去也很有殺氣,同時棱角分別的前部也給人帶來了一種硝煙的味道。
包羅萬象
這款機箱的頂部一共是留了4個120毫米風扇的空間,可以裝下360水冷,比如大水牛最近新出的海神360,外加一個120毫米的風扇,并且通過機箱背板上的控制器,還可以為ARGB設備和機箱本身的燈帶進行神光同步。
“鐵血戰士”機箱的前面板的異形設計比較突出,中間部分是可以安裝兩個120毫米風扇,或者240冷排的位置,左右兩側是機箱的支架,再向外是兩片2毫米厚的鋁板,其中右側是I/O面板,采用了鋁板鏤空的設計,看上去很有質感,除了基本的開關重啟鍵之外,也包括了兩個USB 3.0接口和一對音頻接口。
不過因為前置I/O面板位于背板一側,所以平時使用時可能不太方便,對此,因為“鐵血戰士”機箱本身很容易拆卸,所以有興趣的完全也可以動手進行拆裝調整。
這款機箱左右兩側的擋板,使用的都是4毫米厚的異形玻璃,有著良好的通透性,不過沒有進行過多的黑化處理,玻璃面板主要通過貫通機箱的四根橫柱上的螺絲固定,因為“鐵血戰士”機箱夸張的鏤空設計,所以看上去有一定懸浮的效果。
機箱內部的空間雖然充裕,不過也要合理分配,因為整個背板部分可以裝下ATX主板以及額外兩個120毫米風扇,頂部則是有一個360冷排和一個120毫米風扇的位置,為CPU留下的散熱器限高也有170毫米。機箱底部大部分鏤空,為電源留下了200毫米的空間,并且還提供了分體水冷泵的平臺,所以滿載之后就需要仔細規劃走線或是水冷管的位置。
“鐵血戰士”機箱的背板外側,與玻璃面板之間,提供了40毫米的厚度用于處理走線,此外還有充足的理線孔用于走線,并且這個區域還有一個可拆卸快裝板,用于提供硬盤位,最大可以安裝HDD和SSD各一個,不過背板外側沒有藏線的空間,所以除了精打細算之外,最好使用定制線纜,以提升背板外側的美觀性。
盡享光影
背板外側比較重要的配件應該就是控制器了。在控制器上面,除了預接燈條的三個ARGB接口外,還有三個接口可以連接海神360水冷等設備,并且它的供電接口也是常見的SATA電源口,所以用起來很方便,并且支持連接主板上面的ARGB接口。
這款機箱的尾部采用了非常開放的設計,其中包括全開的7個PCI槽位,以及機箱的支撐架。因為底部支撐采用了內三角的設計,并且與電源支撐有一定間距,所以也提供了足夠的空間用來放置燈板。
接下來簡單看一下大水牛這款海神360水冷,海神系列的此前已經推出了120和240兩個版本。海神360的適用范圍比較廣,支持從LGA115X到LGA2011,以及從AM2到AM4等的平臺的CPU,覆蓋了Intel和AMD的絕大多數產品。
海神360延續了同系列的設計風格,并且在冷頭的燈效上進行了升級,使用了牛頭形狀的燈效,看上去很有氣勢。并且導熱底座依然是使用了紫銅材質,導熱能力比同類產品普通的銅材更強。
這款水冷也配備了一個藍牙ARGB控制系統,可以連接手機通過APP端進行控制,并且也可以連接“鐵血戰士”上面的控制板,或是主板上的ARGB端口。
總結
最后來看一下“鐵血戰士”這款機箱的RGB表現。機箱本身的RGB效果在頂部的三根燈條上,安裝海神360這種支持ARGB的水冷后,通過與機箱上的控制器進行連接,也可以直接通過機箱提供的遙控器進行控制,遙控本身的功能也很強大,可以對RGB燈效的速度、顏色、亮度進行調節,有著很高的自由度。
總體來說,大水牛的“鐵血戰士”是一款用料扎實,同時自由度很高的異形機箱,在硬件支持方面,這款機箱的寬容度也很高,能夠吃下400毫米長的顯卡,200毫米長的電源,有著很充分的升級空間。在散熱方便,不管是用分體水冷,還是一體式水冷,這款機箱也都提供了充足的安裝空間。對于喜歡“異形”宇宙主題的玩家來說,可以輕松定制出很有科幻感的DIY作品。
個月朋友跟我要3k預算的裝機單,說就玩玩lol,而且明確提到“不喜燈箱拒水冷”。結果單子發過去就沒動靜了,過幾天突然冒泡,說自己參考圖吧大佬在京東買了散件,打算自己也學學DIY裝機,我說這是好事兒啊,我省事兒了,然后他說,還得求你給推薦個機箱。我這才明白過來,你丫真有心眼兒,知道我這里有閑置的!于是這貨不久就到我車庫搬走一個,就是下面這個大水牛星翼機箱。今兒突然想到,去年用這機箱裝機還留著裝機圖,于是翻出來寫一篇體驗。
大水牛星翼系列2019年初推出,左單面玻璃全側透,支持ATX板和240水冷,前面板一道仿鋁拉絲凹陷,內邊緣嵌入自帶可鍵控式RGB幻彩燈帶,顯得別致又內斂,我那朋友自稱“低調不招搖”,選走這個機箱也算在我意料之中。而且這是款白色機箱,白白凈凈的,跟那貨喜歡白嫖的作風相映成趣。
外包裝星翼大字特別顯眼,正面最下方那個黑條紋就是前面板的黑底中縫形狀,可見官方有意打造前面板辨識度。
包裝箱背面印制參數,配置擴展性一目了然。SECC鋼板機身+ABS面板,主板兼容ATX、M-ATX和ITX,顯卡限長350mm,支持雙3.5(電源倉)和雙2.5英寸(主板后側)硬盤位,內部分倉分區散熱式結構,獨立電源倉,支持走背線(背線大凹槽加分);風扇位前12cm或14cmx3個,頂12cm或14cmx2個,后12cmx1個,水冷支持前240/280,頂240/280,后120。
大側透,全景透視窗,內部結構和彩燈可以一覽無遺;前面板黑白分明,燈藏于“裂痕”內側不招搖,兩側有柵格進風口,不通電看著也蠻素凈。
背面可以看到120風扇位,7個擴展插槽位。電源必須從側面裝入固定。
頂部也為白色面,有黑色PVC磁吸散熱網,接口控制區相當豐富,除常規電源、重啟,耳機麥克孔外,還有2個USB2.0和1個USB3.0接口,右下角的小黑鍵,則是前面板RGB幻彩燈條的獨立燈控鍵,可以直接點擊切換數十種燈效。
4個圓柱支腳撐起2cm以上,不翻到也很顯眼,底部電源有可拆卸防塵網。
四螺釘固定鋼化玻璃。這個角度也能看到頂部大面積蜂窩狀透風孔。
右側鋼板拆下,厚實度,漆面等細節處理都很到位。
內部一覽,獨立電源倉不帶側透視窗,主板支持主流ATX,M-ATX,ITX主板。機箱連接線包括USB3.0/2.0,主板線,音頻線,還有一個前置燈帶SATA電源插頭。
背部特征比較明顯,主要就是為走背線留足空間,靠前有8cm左右寬度的下沉式理線槽,整理線纜容易許多,如果能自帶兩套專用魔術扎帶就更厲害了。
留孔細節很用心,頂部走線位的打孔也比較人性化,邊緣磨圓無鋒利切邊,不損傷線纜不割手。
大凹陷向主板位的方向是個狹長大孔,走線直接且視覺上顯得更干凈(可惜沒拍前面的視角)。
3.5英寸硬盤位,雙倉帶卡扣單手抽拉,免工具拆裝式支架。
雙2.5英寸硬盤位位于主板后側,托架可以獨立拆卸。可以看到靠近機箱后部位置有免工具束線孔。
下置電源倉特寫,3.5英寸硬盤倉比較貼近前面板,因此電源倉空間更大一些,限長220mm。
機箱全高475mm,長420mm,寬210mm,比較周正,凈重5.9kg,中等重量。
大力出奇跡,拆下前面板注意還有燈線相連。
前置燈帶SATA電源插頭,回頭與電源相接。
裝機前的準備,主板冷排一起拆下,不用動CPU內存SSD了,冷排上的風扇后裝比較順手。
微星X470 Gaming Pro主板+AMD R7 2700x+2條芝奇2400 8GB內存條,主SSD是浦科特的M9PeG 256GB,HDD用了東芝P300 3TB;水冷來自酷冷至尊冰神G240 RGB。
風扇就比較簡陋了,由于大水牛星翼本身一個風扇也沒送,舊酷冷機箱拆下來的4個風扇,有1個不是RGB的,放到機箱后面吧,剩下3前置,頂部安置240水冷排風扇。
一番操作皆上馬。下一步是理線。
隨機應變一下,把不發光的120風扇放到前置最下面,反正前面板不透看不到風扇RGB,這樣安排更劃算。
開機。頂置按鍵、接口區,更適合機箱放置在桌下地面,操作、插接移動硬盤等外設也方便許多,頂置獨立面板RGB燈帶按鍵與其類似。
由于水冷風扇、RGB風扇控制器都是酷冷的(控制器從原機箱一套搬過來),可以實現風扇、水冷、主板RGB燈效同步。
不過前面板的燈效是相對獨立的存在,通過機箱頂部切換鍵自行燈控。
前面板燈效有不同色系流水、呼吸、純色等多達二十種左右,廢話不多說上圖展示一下。
可以說白色面板與這種內斂的燈帶相配,讓主機顯得優雅大方,相比那些炫目乖張的機箱來說,勝在既有酷范兒,又不失穩健,配合側透和我內部不甚密集的光效恰到好處。
最后撩一眼機箱面板的右下角的BUBALUS字樣,光棱劍鋒的感覺,讓“星翼”有內味兒了。
5星滿分的話,大水牛星翼機箱材質4星,裝機理線4星半,外觀4星,細節4星,價格不到300,但已經下架。
特色:前面板內斂RGB光帶和數十種光效(獨立鍵控),顏值不錯;前后頂都支持水冷安裝,背部有下沉式理線槽、免工具束線槽,理線難度下降,規整度提升,頂部有3個USB口。
槽點:前面板RGB光效無法與主板機箱風扇RGB同步;電源無透視窗,前面板非透視,不適合想玩賊酷炫“DJ燈箱”的朋友,不過如果你像我朋友那樣一本正經中帶一點悶騷,這款應該適合你,然而對不住了,絕版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