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7年的發展,Surface平板早已成為了Windows平板的標桿性產品。在Surface平板收獲成功之后,微軟又將目光瞄向了筆記本市場,于是Surface Laptop就應運而生。
從第一代Surface Laptop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2年半的時間,2019年10月,微軟終于發布了第三代Surface Laptop產品。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Surface Laptop 3有多個版本,其中15寸款首次引入了AMD銳龍平臺,而且搭載的是特別定制版銳龍APU。
需要指出的是,面向消費類的Surface Laptop 3的15寸型號只有銳龍處理器的版本。在筆記本領域,銳龍處理器獨占如此重磅的產品還是頭一次出現。
當然了AMD也不會辜負微軟的好意,此次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搭載的是AMD特別定制的銳龍5 3580U與銳龍7 3780U處理器。定制的處理器不僅擁有更優秀的功耗指標,在性能上也有不少提升。比如在顯卡方面,銳龍5 3580U內置的是頻率高達1300MHz的 Vega 9,流處理器數量達到了576個,比起銳龍5 3500U 1200MHz的Vega 8要強了20%左右,銳龍7 3780U更是集成Vega 11,在筆記本歷史上無出其右者。
當然,在CPU性能方面,銳龍5 3580U也擁有非常亮眼的表現,這一點在后面的測試中會向大家展示。
作為對標MBP的產品,從推出第一款 Surface 設備開始,微軟在 Surface 的屏幕上從來就沒有偷過懶,3:2 比例的定制高分辨率觸摸屏已經和設計一起,成為了 Surface 設備最標志性的特征之一,Surface Laptop 3也是如此。
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搭載了一塊15英寸的IPS屏幕,3:2的比例,并且分辨率高達2496*1664,同時擁有72%的NTSC色域,支持10點觸摸。這不僅是辦公絕配,就算用來做圖片甚至視頻處理也不成問題。
我們快科技收到的是銳龍5 3580U+256GB SSD的版本,下面讓我們進入具體的測試環節。
二、外觀:全金屬機身 最厚處不足15mm 重量1.5kg
微軟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為全金屬機身構造,三圍尺寸339.5x244x14.69 mm,重量為1542克,要知道這是一款15英寸的3:2比例筆記本。
Surface Laptop 3延續了微軟一向極簡的硬件設計風格,整個A面只在中間有微軟的窗口Logo作為裝飾。
Surface Laptop 3的屏幕邊框并未采用時下流行的極窄邊框,不過好在其邊框本來就不是很寬,而且四面邊框寬度均衡,整體的觀感還不錯。
至于屏幕尺寸,Surface Laptop 3 Intel版采用的是13.5英寸顯示屏,而銳龍版則是15英寸3:2的PixelSense?顯示屏,分辨率高達2496*1664,201PPI。
頂端有一個分辨率為720P的攝像頭,支持Windows Hello面部識別。攝像頭兩邊是矩陣式遠場雙麥克風,進行視頻通話沒有什么問題。
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采用超薄設計,筆記本前端的厚度在10mm左右。
筆記本頂部最厚處也只有14.69mm。
機身右側只有一個磁吸充電接口。
機身左側有一個USB3.0 Type A接口、一個Type-C以及耳麥合一接口。
接口數量雖然不多,但是該有的都有了,特別是現在厚度15mm以下的輕薄本基本上都放棄了全尺寸的USB-A接口了,這一點Surface Laptop 3做的很棒。
Surface Laptop 3有一個我們所見過的最簡潔的D面,除了四角的四個圓形腳墊,其他什么都沒有。
二代的整個C面都采用了Alcantara(翻皮毛)材質,而Surface Laptop 3 15寸則是全金屬C面,觸控板的面積相比前代也提升了20%。
C面的電源鍵設計到了F鍵欄中,緊鄰Del鍵,使用時需要小心避免誤觸。
磁吸式充電頭。
微軟Surface Connect充電器,支持15V4A的輸出規格,最大輸出功率65W。另外電源適配器上還設計了一個USB接口,可以用來給移動設備充電,不過相對可惜的是只支持5V1A輸出。
三、理論性能測試:定制版R5不遜雞血版i7
1、CPU性能測試
銳龍5 3580U的單線程分數為424,多線程分數為2218,這個成績可以媲美雞血版的i7-8565U了。
wPrime
銳龍5 3580U的單線程跑wPrime 32M用掉了39秒,多線程跑wPrime 1024M則用掉了222秒。
wPrime 1024M的成績同樣也展現了銳龍5 3580U的強大,一般15W的低功耗酷睿處理器成績在350~400秒之間,25W的則能達到250秒左右。
國際象棋
銳龍5 3580U的性能倍數為26.85,分數為12888千步。
CINEBENCH R15
銳龍5 3580U的單線程分數為142cb,多線程分數為708cb。
CINEBENCH R20
銳龍5 3580U的單線程分數為347cb,多線程分數為1594cb。
魯大師
魯大師總分達到了20.4萬,其中顯卡分數達到了37583,這個分數與MX150獨立顯卡相當。
2、屏幕測試
98%的sRGB色域、73%的ARGB色域。
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屏幕的最大亮度為356nit,這個數字比普通的筆記本電腦屏幕要高出50%左右。當亮度值低于50%時,屏幕的靜態對比度超過了5000:1,在75%與100%亮度下,屏幕的靜態對比度為1010:1。
色彩精準度方面。最高Delta E值是4.87,最低是023,平均Delta E值1.54,除了藍色與黑色的Delta E值較高之外,其他顏色都在1以下,這是一款顯示色彩非常精準的顯示屏,即便用作設計繪圖,也沒有什么問題。
四、游戲性能測試:媲美MX150
以往所有的移動版的銳龍5處理器最高集成Vega 8顯卡,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所定制的銳龍5 3580U處理器集成的則是Vega 9顯卡,算下來就是576個流處理器。
從GPU-Z的參數來看,這款Vega 9顯卡的頻率高達1300MHz,比Vega 8高出了100-200MHz,16個Rops,紋理單元則增加到了36個。
顯存共享內存,雙通道DDR4 2400MHz內存可以為Vega 9顯卡提供38.4GB/s的帶寬。
3DMark
在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測試中,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的GPU分數為1188分,此前我們測試的Vega 8顯卡的分數多在950-1030之間,定制的高頻Vega 9 可以提升20%左右的3D性能。
守望先鋒
《守望先鋒》對顯卡要求比較高,我們在1920*1080 使用“高”、“中”二種畫質在100%渲染下測試游戲幀數。
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擁有非常不錯的運行幀率,高畫質下可以達到48FPS,中畫質也有64FPS。
其實這款筆記本的標準分辨率是2496*1664,這個分辨率的像素高達415萬,是1920*1080分辨率的2倍都不止,在這個分辨率下,游戲的幀率會受到一些影響,建議還是稍微調低分辨率運行類似《守望先鋒》這樣的游戲。
五、溫度與壓力測試:長時間滿載可達3.45GHz
1、溫度測試
室溫為25度,運行AIDA64 FPU 10分鐘之后,銳龍5 3580U的核心溫度也僅有69度,請無視功耗數據,目前常見的工具并不能準確反映銳龍APU的真實功耗。至于烤機頻率,也達到了2.9GHz,這也是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性能強大的原因之一。
2、頻率測試
對于輕薄本而言,目前的部分測試軟件并不能反映它們的真實性能。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低功耗處理器會有一個短時的雞血功耗,比如i5-8265U雖然默認TDP只有15W,但是它卻能在進行測試時的前28秒維持45W的高功耗,在28秒之后功耗會降到15W,頻率也會同步大幅度降低。
至于銳龍5 3580U,我們通過跑wPrime 1024M來觀測處理器的頻率變化情況,來看看這款處理器在長時間高負載的情況下,能保持怎樣的頻率。
在測試開始之后,前20秒內,穩定在25W附近,運行頻率則為3.65GHz。
在wPrime 1024M運行了210秒之后,銳龍5 3580U的頻率依然保持在3.45GHz。如果拿低功耗酷睿處理器來對比,15W的八代低功耗酷睿處理器在200秒時的頻率在2.2~2.4GHz之間,25W的雞血版的運行頻率則能提高到2.8~3.0GHz左右,不過與銳龍5 3580U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六、總結:新一代Windows筆記本的標桿
Surface Laptop 3 15寸版本選擇銳龍處理器不是沒有原因的,即便是上一代12nm工藝,這款定制的銳龍5 3580U處理器依然表現出了不遜于頂級低功耗酷睿處理器的性能。
此前,沒有任何輕薄本可以做到在長時間滿載的情況下保持3.4GHz以上的全核頻率,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所搭載的銳龍5 3580U在運行了200多秒wPrime 1024M之后,依然能保持3.45GHz的全核運行頻率,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如此的情況。
在跑分方面,即便是低功耗酷睿處理器有28秒的45W高功耗提升分數,但是銳龍5 3580U的表現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在6項理論測試中,它的最終分數相比25W的雞血i7-8565U都毫不遜色。
以往,銳龍5 2500U/3500U都是集成的Vega 8顯卡,流處理器數量為512個,頻率在1100~1200之間,而銳龍5 3580U的Vega 9顯卡則有576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也提升到了1300MHz,因而在性能方面有了20%左右的提升,與MX 150入門獨顯的性能更接近。
不過由于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的分辨率實在是太高了,想要在主流電競游戲中保持流暢的運行幀率,需要適當降低分辨率才行。
至于續航的表現,新一代的低功耗銳龍處理器通過優化電源管理策略,同時還有更加成熟的12nm工藝,但時間倉促未測試,實際體驗續航能力已經得到了長足的提升。
再來說Surface Laptop 3銳龍版本身,這款筆記本擁有非常不錯的屏幕素質,3:2的15英寸屏幕相比傳統的16:9屏幕擁有更大的顯示空間,非常適合移動辦公。高達97%色域的IPS顯示屏以及Delta E值1.35的色彩精準度,用它來做簡單的圖片處理當然也不在話下。
在便攜性方面,這款15英寸的筆記本的重量為1.5kg,在全金屬機身的15寸筆記本中,很少有產品可以做到更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在14.69mm的厚度內依然保留了全尺寸的USB-A接口,這一點就值得點贊了。
責編:陶宗瑤
5英寸的iPad可以讓分屏app全都顯示正常,又能為高性能移動計算做準備。
不久之前,蘋果正式發布了全新一代 iPad 平板電腦。這一代設計與之前有明顯不同,采用了邊到邊的全面屏設計,使得原本 10.5 英寸大小的機身足以塞進 11 英寸的屏幕,而之前 12.9 英寸的機型整體則變小很多。不過,查看最近老外關于 iPad Pro 的討論,發現有不少網友希望 iPad 還能變得更大,并且應該要達到 14.9 英寸或 15 英寸大小。
其中,一位名為斯蒂芬·特勞頓-史密斯(Stephen Troughton-Smith)的應用程序開發者,他在此前準確預測了蘋果將推出全新一代 Apple Pencil 之后,現在對 iPad Pro 尺寸變得更大寄予了更大的期望,他認為 iPad Pro 系列應該有一款屏幕尺寸大小達到 15 英寸的機型。
該開發者稱,如果 iPad Pro 的屏幕尺寸可以達到 15 英寸,那么很多東西在 iPad 上顯示都正常很多。例如,在屏幕上通過 Safari 上網不僅能夠并排瀏覽兩個完整的網頁,而且還能加開 1 個 iPhone 視圖的應用程序,相比以往來說視野更加完美。他認為,在這個尺寸之下,就算 iOS 系統和應用程序不做適配,追求多任務并排在整個屏幕上顯示的效果也很出色。
下面這種圖就是斯蒂芬·特勞頓-史密斯模擬 15 英寸 iPad Pro 多任務情況下的模擬效果圖,他強烈表達了蘋果應該這么做,有點等不及了。
仔細看圖,我們可以發現,這就是在 iPad Pro 上同時打開兩個 Safari 頁面標簽,然后通過拆分視圖(Split View)的分屏瀏覽模式再打開第二個應用程序。這個應用是照片 app,以 iPhone 的視圖呈現。
按照開發者斯蒂芬·特勞頓的說法,當從 Dock 程序塢底部拖拽第二個應用程序時,可以選擇讓其占據 iPad Pro 屏幕的一半或者四分之一。如果選擇應用程序占據屏幕的一半,那么系統會以 iPad 版完整視圖或者全比例來顯示應用。如果拖拽上來選擇占據的是四分之一的空間,該應用則以 iPhone 視圖來顯示,只不過應用程序在屏幕上會更長,一直向下延伸顯示更多內容,但寬度與在 iPhone 一樣。
當前在 iPad Pro 上,雖然可以讓 2 個 Safari 網頁標簽并排打開,但最終只是各自占據屏幕一半的視圖,如果從 Dock 中拖拽另一個應用程序打開,Safari 就會恢復到只顯示一個網頁標簽的視圖,無論應用程序選擇半屏或者四分之一的視圖均是如此,只有關閉應用之后 Safari 才能自動還原成全屏并排顯示兩個網頁標簽的視圖。
與此同時,當前在 iPad Pro 上通過 Safari 上打開兩個頁面標簽時,其顯示的內容很多時候也并非完整,因為現在的頁面設計都會自適應顯示屏幕,對頁面顯示的內容進行調整,例如上面打開 2 個蘋果官方網站的效果,只有一個標簽顯示的是桌面完整版本,而第二個標簽則切換到了 iPhone 版本。
因此毫無疑問,一旦 iPad Pro 有了更大的 15 英寸屏幕之后,上述使用情況肯定會變得更好,不僅 Safari 可以完整并排兩個完整頁面標簽,還能額外打開一個正常 iPhone 寬度的應用程序。對于一般用戶來說,雖然這可能不算得上什么大的變化,但既然能夠支持更好的多任務模式,就一定有用戶有這方面需求,讓大家可通過 Slide Over 在不影響當前應用程序的情況下,運行和訪問另一個應用程序。
斯蒂芬表示,對于在顯示幕上顯示更多信息這方面,肯定是顯示面積越大越好。尤其在生產力方面,打開 Word、Excel 和 Safari 都更完整,縮放或移動版本在很多情況下并不那么利于查看或執行操作。
蘋果會考慮打造一款 15 英寸的 iPad Pro 嗎?完全有可能。上一代 iPad Pro 的整機大小就很大,相當于在一個對角線為 14.57 英寸的外殼中塞進 12.9 英寸的顯示屏。如果蘋果在新一代 iPad Pro 中仍保留之前的外殼尺寸,那么的確可以塞進更大的屏幕尺寸,只不過還不是 15 英寸。
斯蒂芬·特勞頓表示,12.9 英寸的 iPad Pro 若保留原始大小的外殼,那么按照最新邊到邊的全面屏設計,應該可以安放一個 14.5 英寸的顯示屏。當然了,談尺寸而不談分辨率肯定是不對的,所以更大的屏幕也應該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以便于可以顯示更多的內容。正如最新款 11 英寸 iPad Pro,屏幕相比 10.5 英寸更大了,分辨率也從 2048×1535 像素提升到了 2224×1668 像素。
不過,iPad 的屏幕比例肯定還會是 4:3,這與老式電視機的畫面比例差不多。盡管很多人認為 16:9 更適合看電影或者新的電視節目,但蘋果選擇堅持 4:3,就是因為他們希望 iPad 更適用于使用應用程序和瀏覽網頁,所以在大尺寸 iPad 上也會堅持同樣的屏幕比例。
很多人會問,如果又多了 15 英寸的 iPad Pro,應用程序適配工作需不需要?如果像上面提到的,只是使用雙 Safari 頁面標簽配合 1 個 iPhone 應用程序,肯定不需要什么額外的適配工作。不過,這對于一般用戶或開發者來說肯定不會感到滿意。iOS 生態的優勢就在于應用適配相對容易,因為在某種程度上,iOS 并不像 Android 那樣提供多種不同尺寸和比例的設備。
所以,iPad Pro 增加了一個更大尺寸的并不會對開發者造成太大的難度,就像今天已經有大量應用快速適配 iPhone XS Max 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終究會一一適配完成。當然,也有很多開發者或開發商并不那么看重 iPad 版本,選擇不提供適配,同時如果蘋果要求應用達到奇特的分辨率或屏幕比例的話,結果亦是如此。
總之,對更大屏幕尺寸 iPad Pro 有需求的用戶可能不多,畢竟就算現在擁有 12.9 英寸 iPad Pro 的用戶,也很少攜帶外出,更多是放在家里使用。而且,在這部分用戶中,有一些用戶仍不會選擇 iPad Pro 作為生產力設備,其主要定位只是休閑娛樂,工作時還是會換成 Mac 或 Windows 設備。
不過,期待更大尺寸 iPad Pro 的用戶同樣不少,就像當初 12.9 英寸 iPad Pro 橫空出世之后,很多人愛上能夠同時運行兩個應用程序的優勢一樣。雖然更大的尺寸可能會影響便攜性,但屏幕越大沉浸感就越強。比方說,在當前 12.9 英寸的 iPad Pro 上,可以兩只手完全放在上面進行操作,這種雙手都能掌握的手感讓人感到舒適,比通過手指小心翼翼的指點更暢快。
話說回來,蘋果內部可能對每一款新產品的推出都有嚴格的討論,既然新 iPad Pro 規定最大是 12.9 英寸,而不是在既定的邊框大小中塞入更大的 14.5 英寸,說明蘋果暫時不太會考慮更大尺寸的機型,或者曾經考慮過又將其廢棄了。最后,你認為蘋果有必要或希望推出一款屏幕尺寸達到 15 英寸的 iPad 嗎?如果有,它的價格會與 15 英寸 MacBook Pro 一樣嗎?
歡迎關注威鋒網官方微信:威鋒網(weiphone_2007) 匯聚最新Apple動態,精選最熱科技資訊。
想小新 Pad 2024 發布于去年 10 月,搭載驍龍 685 處理器,11 英寸高刷屏,6+128G 版日常售價為 899 元。
京東 618 大促期間,商品主圖顯示,Plus 會員到手價為 699 元起,疊加 20 元補貼券,今晚 20 點到手價為 679 元起:
20 元補貼券:點此領取。
本次無需湊單,支持 2 年質保,180 天只換不修服務。
小新 Pad 2024 可選鴿子灰 / 煙霞紫兩款配色,采用金屬一體化機身,重量 465g,厚度 7.1mm,配有 3.5mm 耳機孔,以及 7040mAh 電池 + 20W 快充。
該機搭載高通驍龍 685 處理器,支持 Micro SD 卡擴展,運行 ZUI 15。
小新 Pad 2024 配有 11 英寸 1920x1200 90Hz 屏,最高 400 尼特亮度,支持同屏雙開 App,搭載四揚聲器,可選 4096 級壓感手寫筆。
此外,該平板配有前置 8MP 和后置 8MP 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