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小準備入住新房,想給自己整一臺游戲主機,但是這家伙好多年沒有自己DIY過電腦了,動手能力差得很,知道我這么多年一直折騰著搗鼓數碼產品,趁著雙12幫買了一堆配件,托我動手給他組裝起來。
最過分的是不僅不給手工費,還把我自己買來想嘗鮮的喬思伯D30機箱給嫖了過去……
裝完機后,含著熱淚寫下了本文,以紀念這次血虧的裝機過程。。。
機箱:喬思伯 D30
CPU:AMD 5800X
主板:華碩 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 重炮手
內存:英睿達 鉑勝 DDR4-3600 16G x2
SSD:致鈦 PC005 1TB
顯卡:七彩虹 RTX 3070Ti Advanced OC
電源:振華 LEADEX G 850W金牌全模
散熱器:利民 PA120 WHITE ARGB 白色幻彩版
D30是喬思伯最近剛出的MATX機箱,本來是想著買來嘗嘗鮮的,沒想到發小來我家商量裝機事宜的時候一眼就看見了還沒拆封的包裝箱,直接開口嫖走了。。。
前臉非常簡潔,只有開機按鈕,耳機孔,和USB-A、Type-C各一個接口。
背后面板提供4個PICE擋板,支持2.5槽或厚度更大的顯卡。值得夸一手的是,風扇出風口的開孔很大,足以塞進手指頭,這樣在實際使用時風噪會小很多。
兩側都為鋼化玻璃材質,一面經過了黑化可以隱藏走線,另一面為正常的透明玻璃。
頂蓋為斜條格柵設計,散熱性能較好。擰下上圖中兩枚固定螺絲后,可以將頂蓋向后抽出拿掉。
這個機箱的風道設計為下進風、上出風,底部為進風口,配備了大面積的防塵網,兼顧了進氣效果。
取走機箱頂部的散熱格柵頂蓋后,下方可以安裝兩枚14cm或者12cm風扇。同時電源的固定孔位也在頂部。
兩側玻璃側板是由螺孔固定在機箱頂部的,有防跌落設計。螺絲并不直接接觸玻璃,也可以減少鋼化玻璃爆碎的風險。
機箱內部做工是挺工整的,并沒發現多少毛刺,割手的風險很小。線材長度給得很足,方便走背線。
機箱右側是兩個2.5寸硬盤的固定盤位置,已經提前預留好了固定孔。
機箱底部也預留好了風扇孔位,可以安裝兩枚14cm或者12cm的風扇輔助進風。
由于電源是前置的,所以D30標配了電源延長線,非常容易軟,并不收電源接口方向的影響,適用性比較好。
朋友覺得好不容易買一次電腦,CPU還是盡量買個稍微好點的,5600X弱了點,5900X性能太強又沒必要,最終折中入了5800X。
整個盒子里除了CPU本體就是一堆紙質材料,沒送散熱器,輕飄飄的很。
不過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8核心16線程的5800X的多核性能確實要比6核心12線程的5600X強,但是在吃單核的游戲中,并沒有太大優勢。
而且5800X還有傳說中的積熱問題,就散熱方面來說壓力比5600X要大得多,所幸日常輕度辦公待機的時候倒是散熱壓力不大。
朋友配這臺主機的思路就是要戰未來,所以這次還是選了有PCIE4.0加持的B550系列主板。
從上一代B450芯片組末期開始,華碩的重炮手就和微星的迫擊炮打的有來有回。
其實個人感覺這兩塊主板都是好主板,各有優劣,就看大家怎么選擇了。
迫擊炮的供電比重炮手更勝一籌,但是重炮手也不是不能代默頻的5900X,所以感覺這方面倒是問題不大,真要是想重度使用5900X和5950X,個人感覺還是要提高些預算上更好的主板比較穩。
在PCIE通道的分配上面,華碩的重炮手相比迫擊炮有所不同,通過縮減了兩個SATA接口,保證了第二條NVME固態硬盤插槽與第二條PCIE3.0插槽可以同時使用。
而微星的迫擊炮擁有6個SATA接口,比重炮手要多兩個,但是第二條NVME固態硬盤插槽與第二條PCIE3.0插槽會存在沖突,二者只能選擇使用其一。講道理這也是很多同學沒有選擇迫擊炮的重要原因。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重炮手這第二條PCIEx16插槽只有3.0x4的帶寬,和第二條NVME插槽的帶寬一樣。這個帶寬下用用萬兆網卡或者多插個固態硬盤還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是插顯卡的話,性能損失會比較大。
舉個例子,我自己的tuf 3090插在這根PCIE3.0x4帶寬的插槽上,玩地平線5在2K分辨率全高特效下只能跑到50多幀的樣子。
華碩主板的做工還是沒啥毛病的,就是沒有一體化IO擋板比較讓人難受。這都啥年月了,還不給加加配置。
5800X和B550M重炮手合體,簡簡單單。
這套內存是我建議朋友買的。
從C9BJZ顆粒的3200頻率內存開始,鉑勝便留下了便宜大碗好超頻的傳說,而且原廠顆粒質量會很穩。
當年我自己用AMD 3600的時候用兩條C9BJZ鉑勝輕輕松松從3200超到了3733,要不是遇到了CPU的flck分頻的問題,還能往上再夠夠。
現在入手3600頻率還能抽獎C9BLM,超頻能力比C9BJZ還要強,眼瞅著有網友已經超到了4200以上了。而且因為這個是朋友用,為了避免超頻出現的不穩定,直接給他XMP到3600頻率使用性能也不差了,非常安逸。
當然我知道特挑三星B-DIE的超頻性能會很強很強,不過一個是價格定位有差異,另一個是這個半小白朋友基本不會給內存超頻的,所以最后還是選了鉑勝這款性價比超高的內存。
致鈦這款1TB的固態硬盤也是我推薦朋友買的。
當然,有的同學可能說,B550已經支持PCIE4.0硬盤啦什么的,為啥你還買一塊PCIE3.0的固態!
其實推薦朋友買這款硬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閃存顆粒是我們長江存儲國產的。國產閃存顆粒好不容易發展起來,這時候打心眼里想著支持一下的。
而且致鈦PC005并不是什么雜牌,它的讀寫性能在PCIE3.0協議下的NVME硬盤里也是屬于第一梯隊的,比SN550之流要強得多。而且PC005使用的國產TLC閃存顆粒壽命很強!也是屬于第一梯隊的!這一點除了在年初CHIA礦老板的P盤實測中證實外,前不久站內@PCEVA評測室 大佬進行了SSD耐力賽測試項目,幾塊硬盤寫入1500T后剩余的健康度如下:
然后通過烘烤的方式進行1500TBW寫入量下等效斷電保存1年的測試,結果如下:
事實證明PC005的壽命和質量是真的牛。
個人感覺,除了需要長時間全速讀寫大量數據的使用情況,咱們日常的家用電腦用的固態硬盤直接影響使用體驗的數據其實是4K隨機讀寫性能。在這方面,PCIE4.0的TLC家用硬盤好像也并沒有多大提升,反正都不如我自己的傲騰900P,隨機讀取200MB/S以上看著就唬人。
這顯卡就是朋友自己挑的了,七彩虹的做工真的不錯,顯卡整體外殼都是金屬材質,而且非常厚實,還沒上機,摸著就爽。
厚度非常扎實,個人感覺這散熱片的規模比tuf 3090還實在。
背板平平整整,看著賞心悅目。
金手指還是相對比較干凈的。
朋友問我電源選啥牌子的好,我說海韻和振華是一線電源,你看著自己選吧。
因為海韻的旗艦白金850W太貴,所以他選擇了這一款振華的850W金牌全模組電源,帶個3070ti足夠用了,3090也不在話下。
白色的電源顏值還是非常高的,整體顛著也很敦實,做工挺好。
模組線接口與我用過的海韻和海盜船都不同,是九宮格式的,可以有效避免大力出奇跡把模組線接反的情況。
附送的模組線比海韻標配的要軟得多,走線的時候還是挺容易的,夠用了。如果追求顏值最大化,可以換成白色的模組線。
散熱器本體的涂層非常細膩精致,白色本體的顏值很高,利民真的是把風冷散熱這一塊玩明白了。
高度157mm,穿FIN工藝,做工非常規整。
每一層鰭片都沒有拉下,白色涂層很均勻,連熱管都沒有放過。
整體使用了6根6mm粗的熱管,銅底底座有類似同心圓的微雕,做工精細。
標配了兩枚TL-C12W-S風扇,純白外殼,ARGB扇葉,四角都有硅膠軟墊。
大家忽略我的渣走線,整個機箱配合利民的ARGB風扇,光效自然柔和,光污染效果還是相當美麗的。
美中不足的是,B550M重炮手的第一根PCIE插槽位置放置了PCIE3.0x1,PCIE4.0x16插槽相對迫擊炮而言向下移動一格。
而3070ti的顯卡又比較厚,這就造成顯卡安裝后,機箱下午已經沒有足夠的空間來繼續放進風風扇了。少了底部的發光,總感覺跟缺點東西似的。
當然實際使用還是沒啥問題的,底部透氣性很好,顯卡風扇的進風并沒有被耽誤。
所以這里想提醒大家,如果想使用重炮手主板搭配較厚的顯卡,盡量選擇大一點的機箱比較好。
在裝機過程中,對喬思伯這個D30機箱挺滿意的,做工嚴謹,顏值也高,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有點小了吧- -!這次幸好朋友幫我趟了路,準備下一步再買個喬思伯的D40機箱給自己用,哈哈哈哈。
.微星B560M MORTAR WIFI 迫擊炮 搭i5-11400盒裝CPU
2.英睿達美光臺式機內存條DDR4 16G(8G*2)3600
3.影馳(Galaxy)500G SSD固態硬盤 M.2接口 (NVMe協議) PCI-E 2280 黑將Pro系列
4.希捷(Seagate)2TB 256MB 7200RPM 臺式機機械硬盤 SATA接口 希捷酷魚BarraCuda系列(ST2000DM008)
5.九州風神(DEEPCOOL) AS500 Plus CPU風冷散熱器(5熱管/ARGB幻彩頂蓋/超頻性能/鍍鎳鰭片組/雙TF140S風扇)
6.安鈦克(Antec)暗黑系-復仇者X(DA601) 中塔鋼化玻璃側透 配贈幻彩ARGB風扇 360水冷電腦游戲機箱
7.長城(Great Wall)額定650W G6金牌版全模電腦電源(80PLUS金牌/七年質保/12V大電流/DC-DC/日系固態電容)
8.顯卡:華碩影馳1060 3G
自己搭配的,為了以后升級留有空間。請大神們幫看看有什么短板好改進。
箱散熱不好,怎樣加裝外置散熱風扇?
如果電腦散熱不好,想在機箱外面再加幾個風扇,比如這種機箱非常小,機箱內部已經容不下其他風扇的位置了。到了夏天,ITX小機箱又非常的熱,怎樣把小風扇加到電腦主機上面去,增強散熱能力?其實只要再買兩個風扇就可以了。
很多小伙伴就說,供電線也不支持USB接口,其實很簡單,將風扇買回來以后,可以選擇一個4PIN轉USB的接口,這樣就是要占用主機的USB接口。
有小伙伴又說了,能不能不用主機上的USB接口?因為本身ITX機箱的供電接口、USB接口就比較少,有沒有這種方法用外置的電源連接風扇,控制風扇的轉速?當然有。
只需要去買一個適配器,適配器轉4PIN的接口,一頭插線板,適配器還有溫控,可以調節風速的大小。這個接口是4PIN的,但是只有兩根針,這個不用管。將風扇插到4PIN接口上,打開適配器的開關,風扇就可以旋轉了。
怎樣調節風速?這邊有大小檔位,可以擰的,擰到最大風速是最快的,反之風速也會相對減小。像這種可以選擇一個、兩個、三個、四個的接口,給ITX機箱在炎炎夏日送去一片的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