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男,1991年12月6日出生,中共黨員,2014年2月考取安徽公安職業學院,2016年1月分配至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刑偵大隊責任區刑警二隊,從事刑偵工作。入警三年來,他不畏艱難,勇于奉獻,在刑偵這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2017年榮獲嘉獎1次,2018年榮立三等功1次,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同志的一致好評。
剛從派出所來到刑警隊的那段時間,蔣帥每天都提心吊膽、緊張不已,畢竟對于剛入刑偵隊伍的“菜鳥”而言,刑警隊意味著要案、難案、大案和命案,偵查員們沒有絲毫喘氣的機會,更別提放松心情了。值得慶幸的是,蔣帥身邊有著一群好領導、好同事,正是有了他們的關心和幫助,手把手的傳授技能和業務知識,不到一個多月的時間,蔣帥便能獨立辦案了。從接處警情到信息研判、從抓捕到審訊、從走卷子到協同錄入······一氣呵成的流暢感和不斷攀升的打處數讓蔣帥在刑警隊伍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懲奸除惡 鐵漢柔情
記得那是2017年底,凌晨3點多,一聲急促的鈴聲劃破了深夜的寧靜。蔣帥接到報警稱:位于蚌埠市某電腦城一手機店的鋼化玻璃門被砸碎,店內10余部手機被盜,涉案價值4萬余元。接到報警后,蔣帥立刻趕赴現場,映入眼簾的是破碎不堪的玻璃渣和一片狼藉的店內陳設。蔣帥立刻行動起來,連夜開展偵查工作,認真收集信息、耐心細致研判,通過調閱視頻監控,人像信息比對等技術手段,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線索摸排,反反復復的案件的串并,此時的他已經忘記了時辰和飯點。天邊的月亮落下又升起,夕陽西下后的黃昏也將天空變了個模樣,蔣帥在電腦前一動不動地坐了整整一天,終于在凌晨時分發現了可疑而又熟悉的身影,這不正是那兩個犯罪嫌疑人嗎?原來是個成年男子和一個青少年?盯準目標后,蔣帥又梳理串并起近期的盜竊案件,發現該少年于另一男子也作案多起。團伙盜竊作案的想法在蔣帥的心里萌生,經過進一步的信息研判,在同事的積極幫助下,案發不到48小時,蔣帥就將7人盜竊團伙全部捉拿歸案。
不出所料,7名犯罪嫌疑人中確有2名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他們家庭貧困、居無定所,長期缺乏親屬的關心和照顧,對于未來充滿迷茫和絕望,經不住誘惑,一不下心誤入歧途。蔣帥得知情況后,主動同兩名未成年人聊天談心,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鼓勵他們積極融入社會并為他們擔保介紹了一份足以謀生的工作。兩名少年得知此事,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從來沒有人對我這么好,謝謝你蔣警官,我一定會好好的。”
懲奸除惡但也鐵漢柔情,他的身上因為有著同理心,使得他更有“人情味兒”。
抽絲剝繭 千里追逃
“不好了,不好了,我們被騙了。”還未見到受害人,蔣帥便聽到哭喊聲,原來是某超市的幾名工作人員前來報案。當天下午一男子用超市購物卡到黃金首飾專柜購買項鏈,當時刷卡時一切正常,可到了晚上盤點再次刷卡確認時,才發現卡內沒有現金被騙了。蔣帥詳細詢問案情后,感到事態嚴重,涉案價值大,不得有絲毫差錯。于是,立即讓員工梳理近期超市使用購物卡購買黃金首飾的登記情況,同時調閱案發現場監控視頻。可狡猾的犯罪分子反偵察能力極強,作案時偽裝重重,不僅帶著帽子、口罩,還穿著寬松大衣,蔣帥根本無法看清其面目特征。案情一時陷入僵局,難以推進。就在這時,一個陌生的身份證號碼引起了蔣帥的注意。一般用購物卡進行交易時,商家都需要購買人提供個人身份證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身份證號碼卻是另一個人,那么這個人和犯罪嫌疑人有什么關系?他拿著一張假的身份證到底還干了些什么?為了弄清一個又一個疑問,蔣帥調轉研判方向,“將錯就錯”、抽絲剝繭,用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假身份證號碼進一步挖掘信息,加大信息搜集、查詢、研判、比對,拓展延伸應用力度,經過對在大量信息的分析甄別,終于摸清了犯罪嫌疑人的住宿、上網信息和犯罪嫌疑人的真實身份。
2018年2月13日,正值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蔣帥和同事們趕赴千里,跨越數省,最終在廣西省南寧市將犯罪嫌疑人胡某、吳某和袁某成功抓獲。至此,一起橫跨四省六市、涉案金額高達十萬余元的特大詐騙團伙案件順利告破。直到現在,蔣帥還會不時回憶起那個在高鐵上度過的除夕,搖晃的車廂、擁擠的人群、疲憊的笑臉和喜悅的心情。
從警三年,對于蔣帥來說只是一個開始。他堅信:每一次的點滴進步終將匯成大海,在刑偵的道路上奔涌前進。縱使心中感慨萬千,蔣帥依然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進步,正處在該努力奮斗的年紀,適時逼一下自己,才不負光陰不負青春。
奮斗是為了更加燦爛,堅守是為了死心塌地。作為刑警,蔣帥清楚地知道狂濤卷挽的危險。選擇了刑警,就是選擇了刀尖上的顫栗、選擇了水火中的托舉、選擇了陰影處的光明。堅持前行,步履不停。看,他在學習著、感悟著、思索著、成長著······
來源:蚌埠市公安局王芮 王鼎
編發:《安徽法制報》記者呂宏偉
1月4日,蚌埠市第一屆手機維修技能大賽在電腦城舉辦。
此次比賽是為了弘揚工匠精神,進一步提升我市職業技能從業人員的創新精神和勞模精神,鼓勵我市待崗人員和創業人員以技術技能實現自我價值,培養和選拔適應5G物聯網與智慧家庭產業發展的優秀服務人才,提高蚌埠市電子電器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良好形象,規范職業技能標準。
活動主承辦單位和人員:安徽省電子電器服務業協會,劉洪雪主任、胡偉副主任。承辦單位:安徽旋即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飛,協辦單位:寶龍電腦城,副總經理 王勇。
本次比賽有30位選手參加角逐,共評選出第一名1人,第二名2人,第三名3人。
參賽選手本著 “重在學習、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宗旨,認真對待每一項賽程,尊重對手、服從裁判、文明比賽、賽出了水平。本次大賽也為參賽選手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和良好的學習渠道來展示自己的技能水平。(田萬榮)
起90后在童年時期的集體回憶,排隊買干脆面抽水滸卡絕對榜上有名。在那個小學生日均零花錢不足1元的年代里,5毛一包的小浣熊干脆面儼然就是超高消費的“貴族游戲”。
兒時家中還算富裕的我,曾經斥10多塊巨資買了一整箱小浣熊,盡數拆包拿卡后在大院里跟小伙伴啃了一個下午的干脆面。吃得口干舌燥,辣得涕泗橫流,結果就得到了七八張“天目將”和四五張“母大蟲”。
同那時大部分男孩子一樣,我也把集齊一組一百單八將當成人生的“白金獎杯”,但不論我們買了多少包小浣熊干脆面,牌組里依舊不是少一張“呼保義”就是缺一張“玉麒麟”。這始終沒湊齊的水滸卡,給我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留下了幾分遺憾。
20多年前的小浣熊,就已經用全國范圍的“病毒營銷”將水滸卡鋪滿了90后的童年。這也使得暢游把小浣熊水滸卡改編成手游的消息傳出來時,我并沒有感到很驚訝。畢竟,與面內贈送水滸卡這種傳奇級操作比起來,改編手游這種玩法聽起來并不是很有沖擊力。不過,在親自試玩過《小浣熊百將傳》之后,這款融合了無數90年代元素,并把玩梗從頭到腳貫徹到底的放置養成類游戲,倒真讓我感覺“有點意思”。
《小浣熊百將傳》講述了一個在魔改版90年代發生的電競勵志故事。水滸卡像兒時記憶一樣在游戲世界里大行其道,只不過玩法從原來的拍卡、口胡、拼數值變成了AR卡牌對戰,而玩家所扮演的“斗牌老炮”則以“水滸卡決斗大師”為目標,從京郊的小縣城出發,展開自己的全國巡禮。
劇情上,《小浣熊百將傳》帶著濃厚的時代烙印,男主挑戰全國高手的故事捏他了90年代國內第一批格斗類游戲發燒友“南北論拳”、“圣地巡禮”的事跡。巡游全國的34個主線章節讓游戲在文教科普上的補充功能同樣大放光彩,各地人文風物普及與90年代亞文化豆知識科普讓我在掛機之余還能有些小收獲。時不時在地圖中出現的代言人秦霄賢還會給玩家介紹曲藝知識,給傳統文化推廣也出了一份力。
不就是鬼見愁嘛。沒有人比我更懂鬼見愁.jpg
玩法上,《小浣熊百將傳》與其他的放置養成類手游的設計思路本無太大區別,但因為水滸卡的先天IP優勢,使得游戲的養成內容看起來著實與眾不同。
作為核心養成要素的水滸武將卡在《小浣熊百將傳》中擁有了兩套美術設計,既保留了初版水滸卡經典的國風油彩設計,也添加了新版更加時尚的新國風卡面。兩套主題相同但畫風迥異的卡圖,濃縮了時代的變遷與30年來年輕人審美風格的演變。
在《小浣熊百將傳》的戰斗中,玩家精心配置的武將之間還會基于《水滸傳》原著中的關系產生有趣的互動。魯智深會警告周通不要再為非作歹否則就騸了他,花榮和燕小乙兩個射箭的好手則會聚在一起吐槽梁山周邊的飛鳥越來越少了。
對于成為養成類游戲傳統設計的角色克制系統,《小浣熊百將傳》也做的極富IP特色。制作組沒有采用四元素配光暗的元素體系,也沒有選用兵器與職業間的克制關系,而是針對原版水滸卡角色對應的撲克牌花色進行了克制關系設計。同花色的角色之間能夠相互增益,不同花色之間亦另有生克關系,在原著故事中有所關聯的角色同場時還會觸發羈絆BUFF。這種設計在保證了玩家陣容的多樣性與戰術豐富度的同時尊重了原案的設計理念,有效的凸顯了小浣熊水滸卡這一核心要素。
而在玩法與劇情之外真正可能讓《小浣熊百將傳》脫穎而出的,則是本作全程脫線的氛圍和它毫無包袱的“瘋狂玩梗”。
《小浣熊百將傳》將80、90年代的時代主題物和懷舊意象幾乎無一遺漏的安排在了游戲的各個角落。用以抽卡的特殊貨幣被設計成了兒時“可望不可及的”高端零食——鉆石糖,離譜的價格和發齁的口感彰顯著它的“尊貴身份”。
基板街機廳、主機包機房、DIY電腦城等90后童年回憶在游戲里被塞了個滿滿當當,成為了重要的日常玩法;90年代一度成為熱點社會問題的“校園暴力”現象成為了游戲里展現主角性格的重要沖突事件;80、90后的童年偶像——蜻蜓隊長也被設計成了處理糾紛、解決矛盾、判罰比賽的“鄰家大哥”。
除此之外,制作組還通過玩家的口吻直截了當地向小賣部坑爹大媽問出了那個30年來懸而未決的“都市傳說”:為什么你店里的干脆面開出來的水滸卡總是差那么兩張?一度讓我感嘆制作組是真的豁得出去。當統一小浣熊因為技術問題找上“超級黑客”康師傅時,屏幕前的我也因為“要素過多”而實在蚌埠住了。
說小賣部大媽沒坑我我是不信的
全程的整活玩梗與骨子里的娛樂精神,讓《小浣熊百將傳》在已經卷的飛起的放置養成類游戲里顯得極為接地氣,而以現實世界為藍本構筑的游戲框架也使得《小浣熊百將傳》暗合了如今年輕人開始追憶童年的文化現象。與其說本作在通過瘋狂玩梗吸引有著共同回憶的90后進入游戲,倒不如說《小浣熊百將傳》本身就是個梗(誤)。
雖然時過境遷、人物皆非,但開包、取卡、捏碎、搖勻的獨特體驗卻從未改變。如果你還想再集一遍水滸卡,彌補一下兒時未完成的愿望,如果你還想再回味一遍童年時代的人文風物,那么不妨關注一下在8月4日雙端上線的《小浣熊百將傳》,并到時下載游戲體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