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t鍵,大家并不陌生,在日常的辦公中也經常用到,但Shift鍵在Excel中的這些應用技巧,你不一定都掌握,不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易學易用!
一、快速插入/編輯【注釋】。
方法:
選定目標單元格區域,快捷鍵Shift+F2即可。
解讀:
1、如果選定的區域中,已經插入了注釋,則進入編輯狀態。
2、如果要刪除注釋,選中當前單元格區域,右鍵-【刪除注釋】。
二、反方向移動光標。
在Excel中,默認情況下,按Tab鍵、Enter鍵時,光標是向右、向下移動的,但如果要向左、向上移動,除了按方向鍵之外,還可以借助Shift鍵去實現。
方法:
選定目標單元格,快捷鍵Shift+Tab、Shift+Enter向左、向上移動光標。
三、快速調整行、列的順序。
方法:
選定目標行或目標列,按住Shift鍵+左鍵,移動到目標位置(綠色邊框線)后松開按鍵即可。
四、快速選取矩形區域。
方法:
用鼠標單擊矩形區域左上角的單元格,按住Shift鍵,再用鼠標單擊矩形區域的右下角的單元格即可。
五、快速選取當前單元格(區域)以下的內容。
方法:
選取當前單元格(區域),按住Shift鍵,單擊單元格(區域)的下邊框線。
六、快速對齊圖片。
方法:
選定圖片,按住Shift+Ctrl鍵,拖動圖片即可。
七、插入正方形或圓形。
方法:
在【插入】-【形狀】中選取相應的形狀,按住Shift鍵,拖動即可。
最美尾巴:
本文主要介紹了Shift鍵的7個應用技巧,看似簡單,實則技巧性、應用性很強,如果能夠熟練的掌握,提高工作效率是分分鐘的事情哦!
?本文介紹為筆記本電腦拆機、更換固態硬盤的具體方法。
??在文章電腦出現No Bootable Device無法開機或藍屏無限重啟的多種解決方法中我們提到,一些由電腦硬盤引起的電腦故障,可以通過更換硬盤的方式來加以解決;那么這里就對筆記本電腦的拆機與固態硬盤更換操作加以詳細介紹。需要注意,如果大家的筆記本電腦還處在保修期內,則建議不要輕易自行拆機,否則可能會影響保修。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不同型號的筆記本電腦在內部構造、固態硬盤接口類型與具體型號等方面都會有較大的差異——由于我的電腦買的比較早,固態硬盤是SATA接口的,因此這里就以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更換方法為例來介紹;但無論電腦型號與固態硬盤型號是哪一種,其更換的整體思路都是近似的,大家參考本文介紹的方法來操作即可。
??話不多說,我們開始拆機與固態硬盤的更換操作。在這里,我們需要用到的工具包括:螺絲刀套裝(不用買很貴的,網上便宜的十幾塊錢就可以買一套)、與自己電腦固態硬盤接口相匹配的新的固態硬盤(如果不知道自己電腦的固態硬盤類型可以到網上搜索或者看本文后半部分)。
??首先,我們進行拆機操作。將筆記本電腦的底面(D面)朝上,找到這一面的螺絲孔;一般筆記本電腦底面的螺絲都是那種比較小的,但數量往往比較多,如下圖所示。隨后,在螺絲刀套裝中找到對應規格的螺絲刀,將這些小螺絲逐一扭下來。
??這一步需要注意,一定要在螺絲刀套裝中找到符合筆記本底面螺絲規格的螺絲刀,如果用一種規格的螺絲刀扭不動螺絲,就換另一種規格再試試,千萬不要將螺絲扭壞了;此外,扭下來的螺絲要保存好,不要丟失。
??將底面的全部螺絲扭下來后,從筆記本底面邊緣處將底面的外殼稍微扣開一點,隨后用撬片、塑料薄片、廢舊的銀行卡等比較薄但比較堅硬(但也不要用太硬的,比如金屬這種,會損害外殼)的物體,順著外殼的四周游走一遍,從而將底面的外殼去掉。這里需要注意,撬片等物體在扣開外殼時,插入外殼的深度不要太深,從而防止將外殼內部的設備、電線等損壞。
??將底面的外殼去掉后,即可看到筆記本電腦的內部構造,如下圖所示。其中,拆機后一定記得首先將筆記本電腦電池的排線拔掉,防止主板短路;如下圖紅色框內部分,即為我這里電腦的電池排線;大家在實際操作中,首先找到筆記本電腦的電池(電池一般體積都很大,且會有明顯的字樣標注,因此很好找),隨后找到其周圍與其相連的電線,即為電池的排線。這里需要注意,建議大家在拔掉電池排線前先拍一張照片,后期重新插上這條排線時就不會搞反正、負極(即插頭的正、反)了。
??接下來,找到筆記本電腦的固態硬盤。如下圖所示,右上方紅色框內即為我的電腦的固態硬盤位置;但我這里一開始忘記拍照了,是將固態硬盤取下來后才拍的照,因此這一區域內部是空的。
??由于電腦型號、固態硬盤型號的不同,固態硬盤具體的位置、外形等也會有所差異;其中,由于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體積比較大,因此相對最為好找(但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在筆記本電腦中往往通過一個硬盤支架來固定,在下文中有圖片展示)。如果大家找不到自己電腦中的固態硬盤,可以在網上搜索自己電腦的型號,從而確定固態硬盤的型號與位置。
??找到固態硬盤后,首先在其附近尋找固態硬盤與電腦連接的插頭,并將插頭拔下來。隨后,即可將固態硬盤從電腦中取下來。
??由于我這里是一個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這種接口的固態硬盤往往首先通過螺絲固定到一個硬盤支架上,隨后硬盤支架再通過螺絲固定到電腦上。因此,本文需要首先將硬盤支架從電腦中取下來——依據硬盤支架上的螺絲型號,選取對應型號的螺絲刀加以操作,即可將硬盤支架取下來;其中,硬盤支架的其中一面如下圖所示。
??其另一面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再將固態硬盤從硬盤支架中取下來,同樣借助對應型號的螺絲刀即可。其中,取下的固態硬盤其中一面如下圖所示。
??另一面如下圖所示。
??當然,如果是其他接口類型的固態硬盤,往往就沒有硬盤支架這一說了,直接將固態硬盤的插頭拔下來后,將其從電腦中取出即可。
??將固態硬盤取下來后,我們即可將新的固態硬盤放上去。對于我的電腦而言,就是將新的SATA固態硬盤固定到硬盤支架上,再將硬盤支架固定到電腦上;對于其他類型的固態硬盤,直接將其固定到電腦上即可。隨后,將固態硬盤的插頭重新插入到電腦上即可。
??這里我們再提一句,大家購買新的固態硬盤時,如果明確知道自己電腦中支持什么接口類型的固態硬盤,那就不用多說了;如果不太清楚自己電腦可以用哪些接口類型的固態硬盤,可以在網上搜索自己的電腦型號,通過查閱這一型號電腦的固態硬盤參數,從而確定電腦對固態硬盤的支持情況;此外還有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結合自己電腦中原有老的固態硬盤的型號(比如上圖中取下來的老固態硬盤會顯示其具體的型號),到網上購買和此固態硬盤接口類型一致的新硬盤即可(當然這種方式就只能買到和老硬盤同一接口型號的新硬盤了,沒法對硬盤接口加以升級)。
??最后,不要忘記將前面拔下的電池排線重新插上(注意正、負極不要插反了);隨后,將筆記本電腦底面的外殼蓋好,并將底面所有的螺絲固定好即可。
??至此,我們即完成了筆記本電腦的拆機與固態硬盤更換工作。接下來,如果更換完固態硬盤后的電腦中沒有操作系統,我們在新的固態硬盤中安裝系統即可。
歡迎關注:瘋狂學習GIS
Mac 上有些重要或是比較私人的文件夾不想讓人隨意看到的話,可以設置隱藏文件或是隱藏該文件夾,今天在這里要教大家如何隱藏文件、隱藏文件夾,以及后續如何顯示隱藏文件和隱藏的文件夾。
Mac 隱藏文件、隱藏文件夾的4 種方法
第一種:用終端直接隱藏文件
要在Mac 上隱藏文件或是隱藏文件夾,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利用終端機Terminal 輸入指令的方式,打開Mac 上的終端機App。
在里面輸入「chflags hidden」,然后直接將文件拖曳到終端機視窗內,就可以不怕打錯位置。
接著按下Enter 后,就可以看到文件被隱藏,這樣就完成隱藏文件、隱藏文件夾的動作了。
第二種:文件名上加「 . 」也能隱藏文件、文件夾
在文件或是資料夾的名稱前面加上一個「 . 」也可以達到隱藏文件、隱藏文件夾的效果,不過如果你直接在檔名上加上「 . 」系統是不會允許的。
所以要利用加「 . 」的方式隱藏文件或文件夾,就要再使用終端機下指令修改檔名。在終端機里面輸入「mv原始文件名稱修改過的文件名稱」」,這里我們一樣可以利用拖曳的方式將要隱藏的文件或文件夾加入終端機。
第三種:將文件拖曳至隱藏文件夾內
如果你已經有做好隱藏資料夾了,也可以將想要隱藏的文件拖曳至隱藏資料夾內,這也是一種隱藏文件的方法
第四種:利用第三方工具隱藏文件、文件夾
如果覺得用終端機輸入指令太麻煩的話,也可以利用第三方App來達到隱藏文件或是隱藏文件夾的目的,例如這一款FileUnhider就是一款不錯的工具,功能簡單不復雜,對于想要隱藏文件或是隱藏文件夾的使用者而言很快就能上手。
利用這個App 的好處是便于管理所有你自己設定的隱藏文件和隱藏文件夾,不管他們在哪里,都可以統一在這個App 中存取,相當方便。
顯示隱藏文件、文件夾與資源庫快捷鍵
如果想要暫時看到被我們設置的隱藏文件、文件夾,可以按下鍵盤上的「Shitf + Command + . 」,這些隱藏文件夾或是隱藏文件就以比較淡的顏色顯示。
顯示隱藏的「資源庫」
在Mac 中,「資源庫」資料夾默認就是隱藏的,但有時候我們做些設置或是更改的時候,需要使用到「資源庫」資料夾該怎么辦,除了利用上述的「Shitf + Command + . 」快捷鍵以外,還有更快的方法,那就是按著Option 然后點擊上方選單列的前往,就可以在這里看到「資源庫」這個項目了。
Mac取消隱藏文件、顯示隱藏文件夾的方法
其實要取消隱藏文件或是隱藏資料夾,基本上就是將上述的方式全部反過來做就可以啦,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