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以上的高端耳機市場幾乎被賽睿、羅技、雷蛇等國際大牌的產品所牢牢把持,一般的產品想在這個市場上站穩腳跟并不容易。接下來我們要體驗的是1MORE推出的Spearhead VRX電競頭戴式耳機PRO版,這款渾身滿載黑科技的產品能否在強手如云的高端市場上成為生力軍呢?
規格參數
類型:頭戴式
重量:304 g
USB數據線長:2 m
3.5 mm音頻線長:1.3 m
頻響范圍:20Hz~20000 Hz
喇叭阻抗:32Ω
耳機靈敏度:103 dB
最大功率:20 mW
參考價格:1299元
耳罩寬大,佩戴舒適度不錯
出人意料的是右側耳罩上的小孔就是前置麥克風
大多數高端耳機在造型上表現平平,而Spearhead VRX電競頭戴式耳機PRO版憑借著個性十足的未來機械風設計,在同類產品中顯得鶴立雞群。燈效是高端電競耳機不可缺少的配置,產品在耳罩背面、轉軸LOGO以及伸縮燈管等處設置了RGB燈效,不僅發光點多,還能通過專屬驅動可以設置顏色和亮燈模式,炫酷指數爆表。
耳機采用了雙層佩戴系統,304不銹鋼頭梁保證堅固程度,內側多孔網面可調式頭帶可以與頭部緊密地貼合,佩戴起來頭頂感覺輕巧舒適又穩固不易滑落。耳罩夠大可以將耳朵完全包裹住,皮革材質包裹的海綿觸感柔軟,長時間佩戴耳朵不疼,Spearhead VRX電競頭戴式耳機PRO版的佩戴舒適度是非常不錯的。
小獅子在《絕地求生》中著重對這款耳機進行了體驗,先給結論:這真是一款吃雞利器,原因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首先產品采用了50mm專利石墨烯震動單元,音量足、解析力好,各種細節聲音清晰可見,低頻量足又不轟頭,具有一定層次感。當手榴彈爆炸時,磁懸浮同步震動單元會產生同步震動波,真有在耳邊爆炸的震動感,體驗相當刺激;
其次耳機不僅支持7.1聲道,而且還有Waves Nx 3D立體音效,通過傳感器與算法,可以對頭部位置進行追蹤,筆者聽到的聲場距離、聲音位置更加的準確;再次在驅動中還提供了8種專屬音效模式,選擇大逃殺模式后,《絕地求生》中各種開門聲、腳步聲等都進行了加強,聽音辨位更為簡單;
最后麥克風部分,大家不要以為那個伸縮燈管就是麥克風,其實麥克風在右邊耳罩上。耳機采用的是ENC雙麥克風環境降噪技術,在游戲中的語音通話聲音純凈、清晰。
總結:耳目一新的電競體驗
要想征服高端玩家,沒點硬實力可不行。1MORE Spearhead VRX電競頭戴式耳機PRO版靠著個性十足的外觀以及炫酷的燈效,完全能滿足高端玩家對于耳機顏值的高要求。舒適的佩戴體驗加上50mm專利石墨烯震動單元、Waves Nx 3D立體音效、8種專屬音效模式以及ENC雙麥克風環境降噪技術等一系列黑科技的加持,無論你玩哪種游戲都能帶來震撼的游戲體驗。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得上高中時,我喜歡打游戲的表哥說:打游戲不必太高調(原話用詞是裝A),耳機音質更重要。現在我已搞機多年,對此深以為然。
如果你也是臺式電腦游戲玩家,像我一樣喜歡吃雞戰地聽聲辯位,請你記住2點:一,優先選頭戴式7.1虛擬聲道,這類電競耳機已經做得非常成熟,很少坑人;二,預算不多的話,不要嘗試TWS!相信我,廉價的無線會讓你后悔萬分,老老實實選有線版,根本不用考慮延時高低。
現在已經是2022年,選購時除了音質解析力之外,還要注意佩戴是否舒適,太悶的不要,半小時就感到壓頭累脖子的也不選,不然打游戲你會很糟心。
對于我來說,實力要得,個性也不能缺,如果這只電競頭戴式看上去夠酷,價格又不跑偏,我也斷然不會拒絕。雖然再多的光效也是秀給別人看的,但整體分數不低,顏值也俊的話,就不必多糾結了。你只需要注意篩除那些華而不實的RGB,除了燈效之外啥啥都不行的,直接叉出去。
這篇小文,給大家秀一下我用了很久的鈦度“夜虹之眼”。聽名字看外觀,RGB幻彩背光這么燦爛,鈦度挺會起名字的。刨除這些華麗,它有40mm動圈高解析,7.1環繞虛擬聲道,全指向拾音麥,一共也沒超過三百塊,值不值,你自己掂量,反正我是1年半前買的,而這貨至今還未下架。
既然是“老貨”,我也就不必逐項標明參數,下面照片均為實拍,大家可當做圖賞,文末我會重點說說體驗。
側面看,未通電時,裂縫式側面觀感。
頭梁與耳機過渡處細節。
耳機出線位置的緩沖設計和麥克風位置。
頭梁的設計,采用分段式的懸浮頭墊,外側皮革有TAIDU標志,舒適感不錯。
音量調節處,撥輪式,在右耳一側。線纜1.5米長,單USB插頭,附贈魔術綁帶。
全指向麥克風角度可萬向調節,并且支持語聊降噪,團戰必需。
大LOGO作為“夜虹之眼”的中心,觀感沒得說。四周的裂紋式RGB也蠻有視覺張力。
當初還可以選黑紅、黑藍的版本,但我的最終決定并未后悔,畢竟這種利落的鉆石切割RGB更能討好眼球。
自帶USB線纜,既可以說是遺憾,也可以說是這個價位理所當然的選擇。最后幾張照片Po給大家,請純凈欣賞。
說話算話,重點說說游戲體驗。
身為電競指向,鈦度夜虹之眼采用了40mm環繞立體聲發聲單元,生物復合振膜,重低音效果實際聽感不俗。內置升級版的專業游戲芯片,7.1虛擬環繞聲道效果不錯,實測聽聲辯位迅捷靈敏,遠處的細微動靜也能聽見,作為兩三百的吃雞耳機,這它是夠格的,非要拔高,那得加錢。平時聽歌音質尚可,能與同價位TWS耳機打個平手,不做過多要求了。當然,平時戴它主要是用在射擊游戲,體驗一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游戲體驗。缺憾也有,那就是不能自定義EQ。
語音通話這方面算是及格。畢竟我也用過更貴的頭戴式(無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這個價位的全指向麥鈦度夜虹之眼已經做得很好,有較好的背噪抑制,向同伴傳遞指令不費力氣。只是麥克不可拆卸,不想用時也得掛著。
我認為它的性價比不錯,不只是因為音質和顏值,還有個關鍵點是佩戴不難受。究其原因有三。首先重量分布合理,耳罩只是體積看著大,實際上并不重,因此很少有壓頭的感覺。其次,耳罩屬于那種貼耳但不悶熱的一類,親膚蛋白皮全包覆,內部空間大一些更易透氣,耳朵在里面不會燥熱。再一個就是頭梁+懸浮島的的設計,可以分散一部分框架的重量,加上兩只耳罩攏在兩個頭側的支點,耳機整體不會顯得很沉,戴時間長了不會感到頭沉脖酸。這樣的話,周末可以戴著它多打幾個小時游戲。
這個佩戴感其實是很讓我感到意外的一點,懷疑是廠家迭代了幾個版本,摸透了老設計,延續一下,做個微調,再從單色做到RGB,避坑更容易。
綜上,這款耳機視覺上比較出挑,RGB是“視覺動物”的加分項,喜歡裝A的朋友可以鎖定一下。論音質,兩三百的檔位,不必太夸張,40mm動圈解析+重低音+全指向麥克風,對我來說已經及格,USB插線接電腦不用顧忌無線延遲問題,拖著一根線纜也是不得已為之,真要選無線頭戴式,沒個1k你就別想了。總之,如果你的預算在兩三百之間,以此為參考,足矣。
全文全圖皆為筆點酷玩原創實拍,這篇耳機評測就寫到這里,我們下期再會。
#頭條創作挑戰賽# #游戲#
然有好幾副耳機了,但都是藍牙的,最近需要一款可以辦公、可以視頻會議、可以家里使用的有線耳機。就找到了這款易拾音的Blucalm UCH30頭戴式的商務降噪耳機。
它是一款可以通過USB即插即用的電腦耳機,主要用于商務呼叫中心、話務員等場景,但對于我而言,家里用的是小米的mini主機,我覺得更適用于我居家辦公繁多的視頻會議使用。
與傳統的頭戴式耳機不同的是,這款耳機特別的輕巧,手感也很好。它是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一個可調節270°的麥桿和可調節180°的耳盤,還有可調節的伸縮臂,適合各種佩戴需求。
它有一個360°狀態提示燈,可以免除別人的打擾。還配有一個線控,在呼叫中心使用,可以一鍵接聽、掛斷和靜音,也可以調整麥克的音量,使用起來會更加的方便。
頭戴式耳機我最關心的還是配戴舒適度和透氣,這款耳機使用的是親膚的蛋白皮套,手感特別的細膩柔軟,里邊包裹著彈性記憶的海綿,舒適度還是很不錯的,耳朵也不會卡著疼。而且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悶熱,這點我很喜歡。
作為一名博主,經常在剪輯視頻時,會有家人看電視、玩游戲的聲音進去。就用都這款耳機超強的降噪功能,這款耳機使用的是ENC主動降噪,在打電話或者開視頻會議時,對方是聽不到我這邊周圍嘈雜的聲音,而一般的耳機都是使用的ANC主動降噪。
很多朋友可能不理解這兩種主動降噪有什么區別,簡單來說ANC是自己受益,ENC是對方受益。主動降噪也是通過降噪系統產生與外界噪音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的聲波,將噪聲中和,從而實現降噪的效果。
ANC主動降噪(Active Noise Control) 的工作原理是麥克風收集外部的環境噪音,然后系統變換為一個反相的聲波加到喇叭端,最終人耳聽到的聲音是:環境噪音+反相的環境噪音,兩種噪音疊加從而實現感官上的噪音降低,受益人是自己。
ENC降噪(environment noise cancellation)即環噪消除,主要是針對通話中對環境噪聲進行處理,利用一些自適應濾波技術或者Beamforming指向增強技術將通話語音更加清晰的發送給對方,受益的人對方。
這款耳機為什么會降噪那么牛,從耳機的設計上就可以知道,它是采用的三麥克風陣列降噪技術,多個麥克風精準的捕捉周圍環境的噪音,使得最終的人聲更清晰。而且使用高質量的揚聲器和振膜,讓聽到的聲音也更豐富飽滿。
總體來說這款頭戴式耳機更適合辦公、話務員、以及家庭辦公語音視頻會議比較多的人群,UCH30都是一款值得入手的頭戴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