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到4G,每一代通信技術的話語權都掌握在國外企業的手上,1995年我國開始建設2G網絡,比歐洲晚了4年;2009年中國第一個3G網絡開通,比世界上第一個3G網絡開通晚了8年;2013年中國4G牌照發放,比全球第一個4G網絡晚了約3年;但在5G的規劃上,中國有望打破國外壟斷的局面。
還記得10年前,當人們一提起3G,都大談特談技術、標準和牌照。而普通用戶則更關心的是3G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于是虛構了一場3G時代來臨后的生活美夢…
1、大哥大重出江湖
劉德華在電影《愛情命運號》中拿出磚頭一般的大哥大,在場觀眾頓時笑翻。那是1999年,觀眾兜里都是迷你型的手機,大哥大早被戲稱為古董了。不過,3G手機一登場,說不定復古風將迅即點燃。
3G穩定而高速的特性,加上運營商的悉心開發,3G手機必將成為一個娛樂功能極為發達的移動電腦。在日本,3G手機的娛樂功能正開發得如火如荼。其顯示屏將越來越大,精度越來越高,附件將越來越多,個頭兒也就一點點發展成大塊頭。
大塊頭有大智慧啊,不難想象,3G手機將最終變身一個無所不包的超級娛樂機,名副其實的“大哥大”。
2、虛擬家庭聚會
沒時間陪家人的工作狂又多了一個消除內疚感的好辦法,千里之外的孩子噓寒問暖又多了新幫手,爸媽還可與自己一同就餐,還可相互點評一下對方的廚藝呢……這一切,也許就是因3G手機的到來。
現在也有視頻電話,但因為技術的局限,畫面跟慢動作似的,語音還不清楚,質量不大穩定。這些問題,未來3G手機就能很輕松地搞定。到了飯點,打開手機視頻,連通家里電視機上的攝像頭,就能和家人親友面對面視頻聊天。
假如遇到生日,聚會視頻現場就可發送一個定制的音樂文件,遠隔重洋照樣一起分享生日歌。
3、手機電視舒心無限
在北京,最折磨人的當屬糟糕的交通和天氣。那一年,一層薄雪就讓這個城市癱瘓的事想必讓無數人還心有余悸。特別煩惱的是,當聽到廣播正絮叨地說某某地點擁堵的時候,自己偏偏就在這個“停車場”中,唉,說晚了不是?路況監測的網也常擁堵,而且總趕不上變化……
這堆煩惱,未來3G手機將可能為你掃除。實時路況和天氣的查看,將通過未來3G手機網絡對接馬路上的監測探頭就可實現。3G手機能幾秒之內立體展示你出行路線上每條街道的車流,甚至是相關停車位的情況。各個路段的觀察員,甚至是其他司機或您,直接用手機播路況啦。交通節目的主持人在你等紅燈的時候,通過視頻聯絡觀察員或你本人,讓你發發感慨,支個招兒。
4、可視管家很放心
蓋茨在今年一月的某科技雜志上撰文預測說,不久的未來家庭戶戶都將有機器人。家用機器人是人人向往的,比如能將英式服務搬到你家,為你巡邏安保、提前打開空調、準備可口飯菜、維修家電升級軟件以及處理突發事件……可是,這些功能通過什么遙控指揮它呢?是3G手機!
3G是龐大的信息通道,時刻在線,將來家電與家電、機器與機器之間數據的傳遞都可以通過它來進行。試想,未來某一天,機器人將與你視頻對話,為你搞定一切家務事,我們的生活將多么的自如自在。
5、視頻超市一統天下
很多出差或旅游在外的先生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想給家人買個禮物,但擔心款式價格等不合適。有3G手機就OK,通過視頻電話,太太在家指揮、遙控千里之外的先生購物,當場可拍板。
對于那些沒時間逛超市的工作狂或者是根本不想出家門的懶貨,真是大大的福氣。用3G手機登錄超市的網站選貨,還可以撥通超市的視頻電話,讓工作人員一一展示,讓你過目,還代你試用。錢?用手機錢包結賬吧。今后的麥考林、淘寶網、當當網等在線交易網站,都可能統統變身視頻超市啦。
6、智能掛號讓號販子絕跡
今后,長期橫行在三甲醫院的號販子遲早要被淘汰!人們可以用3G手機去預約、掛號,既方便又能避免被號販子盤剝。
患者可提前將自己的病癥描述和一段時間的自我觀察,拍成視頻短片,在掛號時發送到醫院。醫院還將根據你的需要確定預約順序,返回一個確認的識別代碼。患者屆時進門刷卡,恭候的專家早就通過你的電子病歷、病癥視頻和你自己的描述,提前做好準備。
假使是小毛小病,可以直接在視頻電話里在社區求醫問藥。藥費呢?就從電子賬戶里扣除吧。
看著10年前關于3G的暢想,從現在看來,早已均已經不是話題的熱點,因為曾經的黑科技、曾經的智能化現在都已經成為了常態科技,所以我們得感謝我們生在這個時代。
根據最新的消息,國內三大運營商目前均已制定了2020年啟動5G網絡商用的計劃,最快將于明年展開試驗網絡的建設和相關測試。也就是說,如果進展順利,國內將在2020年正式迎來5G通信技術的商用。相信5G時代的來臨將給我們生活帶來更大的巨大,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以上由頭條號【科技周】綜合整理,歡迎關注!
文將給大家詳細介紹,用電腦設置小米路由器3G上網的方法。
用電腦設置小米路由器3G上網的時候,建議各位同學,按照下面的這個步驟順序來操作。第一;路由器線路連接,第二;設置電腦IP地址,第三;設置路由器上網,第四;檢查設置是否成功
重要提示:
(1)、如果你沒有電腦,這時候可以用手機來設置,請閱讀下面的文章,查看手機設置小米路由器3G上網的詳細操作步驟。
小米路由器3G用手機怎么設置?
(2)、如果你需要重新設置(修改)小米路由器3G的密碼,請閱讀下面的教程,查看操作步驟。
小米路由器3G怎么改wifi密碼?
(3)、如果你的這臺小米路由器3G已經設置過了,則建議先把它恢復出廠設置,然后再按照本文的方法,重新設置上網。
新手同學,如果不知道如何把小米路由器3G恢復出廠設置,請閱讀下面的教程:
小米路由器3G怎么恢復出廠設置?
小米路由器3G
第一步、路由器線路連接
1、小米路由器3G上的Internet接口(藍色接口),用網線連接到貓的網口。
如果你家寬帶沒有用到貓,請把入戶的寬帶網線,插在小米路由器3G的Internet接口。
2、另外2個白色網口,任意一個和電腦進行連接即可。
PS:如果是筆記本電腦,連接到小米路由器3G的默認無線信號即可,無需用網線連接。
重要提示:
正確連接路由器、電腦、貓后,電腦暫時不能上網,這是正常的情況。
因為在設置小米路由器3G上網的時候,并不需要電腦處于聯網狀態;只要整個線路連接是正確的,電腦就可以設置路由器的。
第二步、設置電腦IP地址
各位同學,需要檢查下你電腦中的IP地址設置情況,電腦在設置路由器、連接路由器上網的時候,鴻哥建議把IP地址設置成:自動獲得,如下圖所示。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電腦IP地址的配置情況,請根據下面文章中的方法進行檢查、設置。
電腦自動獲得ip地址怎么設置?
把電腦IP地址設置成 自動獲得
第三步、設置路由器上網
1、打開設置界面
在電腦的瀏覽器中輸入:miwifi.com 或者 192.168.31.1 打開設置界面——>然后點擊設置界面中的:同意、繼續 按鈕,如下圖所示。
打開小米路由器3G的設置界面
重要提示:
如果在瀏覽器中輸入:miwifi.com 或者 192.168.31.1 后打不開設置界面。請閱讀下面的教程,查看解決辦法。
miwifi.com打不開怎么辦?
小米路由器設置界面打不開怎么辦?
2、設置上網參數
在頁面中,填寫你家的寬帶賬號、寬帶密碼——>然后點擊:下一步。
PS:如果路由器檢測到你的寬帶不需要寬帶賬號和密碼,會直接進入到無線參數的設置界面。
設置上網參數
重要提示:
如果你不知道你家的寬帶賬號、寬帶密碼,可以通過下面的2種方式來解決:
(1)、如果你家里的舊路由器可以正常上網,在頁面中點擊:從舊路由器獲取 這個選項,然后根據頁面的提示操作,從舊路由器中獲取賬號和密碼。
(2)、你也可以直接撥打寬帶的客服電話,聯系人工客服進行查詢。
3、設置無線參數
在頁面中設置小米路由器3G的 Wi-Fi名稱、Wi-Fi密碼 ——> 勾選:Wi-Fi穿墻模式 ——> 繼續點擊:下一步,如下圖所示。
設置Wi-Fi名稱和密碼
重要提示:
為了確保Wi-Fi的安全,Wi-Fi密碼建議用:大寫字母+小寫字母+數字+符號的組合來設置,并且密碼的長度要大于8位。
4、設置管理密碼
在本頁面中,給你的小米路由器3G設置一個管理密碼,如下圖所示。
設置小米路由器3G的管理密碼
重要提示:
(1)、這里設置的管理密碼,實際上就是這臺小米路由器3G的登錄密碼。以后必須要輸入這里設置的管理密碼,才可以登錄到設置界面。
(2)、你也可以直接勾選:與Wi-Fi密碼相同 這個選項,把前面設置的Wi-Fi密碼作為管理密碼,如下圖所示。
設置小米路由器3G的管理密碼
5、創建雙頻WiFi
此時,系統會自動創建5G頻段的WiFi信號,如下圖所示。
創建雙頻WiFi
6、結束設置
根據頁面的提示,結束對小米路由器3G的設置。
結束設置
們一直都在使用著互聯網,處處可見它的身影。但它幾十年前可是一個“無名之輩”,是如何從一種保持聯絡的方式變成我們生活的一種方式。這其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未來5G是否能夠實現我們想象中的應用呢?相信下文會給我們揭開許多疑惑。
作者 |Mike Murphy
譯者 | 蘇本如,責編 | maozz
出品 | CSDN(ID:CSDNnews)
以下為譯文
沒有互聯網,世界將會與現在大不相同。互聯網已經觸及了我們生活、工作、社交、購物和娛樂的方方面面。然而,互聯網接入是最近幾十年才出現的一種現象,但它在驚人的短時間內重塑了世界。
短短幾十年,互聯網已經從美國軍方保持聯絡的新奇方式,變成了人類始終相連的中樞。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了互聯網的訪問權。以下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互聯網的登錄方式的變遷歷史。
起源
互聯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部的一個項目,該項目誕生于冷戰時期,它旨在幫助武裝部隊借助一個相連的分布式網絡進行通信。軍方的研究機構 - 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開始著手實施一個通信項目,這個項目導致了ARPANET的誕生,ARPANET是計算機在網絡上相互通信的最早版本之一,也是現代互聯網的始姐。
ARPANET最終連接了美國的軍事設施、第三方承包商和少數幾所大學。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ARPANET通過衛星連接到NORSAR,NORSAR是一個在部署在美國和挪威的系統,旨在監測地震或核爆炸引起的地震活動。挪威的系統隨后連接到倫敦的計算機,最終連接到歐洲其他地區。
按照今天的標準,用來連接這一新興網絡的計算機非常龐大。SDS Sigma 7計算機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需要耗資70萬美元(約合480萬美元),位于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大學使用這臺昂貴的機器通過ARPANET向斯坦福大學發送了第一條信息。
SDS(Scientific Data Systems)是一家早期的美國計算機公司,由Packard Bell公司的前員工們創建,它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連接到網絡的計算機。這臺機器,與其幫助了第一批人類登上月球的后代機型一樣,與我們今天所了解的計算機大不相同:它占據了它所處房間的很大一部分,由一系列帶有盤式磁帶,閃爍的按鈕和撥動開關的機柜組成。
本來它會配有一個帶鍵盤和一個非常基本的顯示器的小型工作站,但是機器的大部分數據都存儲在穿孔卡片上。發送的第一條信息是“lo”;研究人員本來想鍵入“login”一詞,但在鍵入兩個字母后系統就崩潰了。
1972年手畫的地圖,顯示了新通信系統ARPANET的通信中心和中繼(節點)
早期的計算機系統使用接口消息處理機(IMPs),IMP是一種設計用來組織和接收進出網絡的數據的計算機。本質上,它們是現代路由器的鼻祖。ARPANET依賴于租用的電話線,就像后面誕生的商業互聯網一樣。
大約在同一時間,計算機科學家雷·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在研究公司Bolt, Beranek和Newman(現在是Raytheon公司的一部分)公司工作時,發明了電子郵件的原始版本;然后,斯坦福大學教授和未來的“互聯網之父”文頓·瑟夫(Vint Cerf)創造了“互聯網”一詞來談論這個不斷增長的互聯計算機網絡。
到了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開始準許規模較小的大學連接ARPANET,與那些無法直接連接到網絡的大學共享信息。
到了80年代末,大約25個國家的學校接入了這個網絡。在1983年,為了允許在ARPANE上進行其他研究和通信,美國軍方擁有了獨立的ARPANET分支(稱為MILNET)用于自己的安全通信。
撥號
最早期的商業互聯網伴隨著刺耳的數字嘶嘶聲和嘟嘟聲。
隨著互聯網協議和技術的標準化,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大學、企業甚至普通人開始通過互聯網進行連接。但在萬維網(World Wide Web)發明之前,在互聯網上完成任何事情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互聯網上的信息很難搜索,而且幾乎不可能有很多。
ZDNet的主編Steven J. Vaughan-Nichols在2011年網站建立20周年之際說:“WEB出現之前的互聯網幾乎是一個完全基于文本的世界。如果這讓你覺得那個年代的互聯網聽起來像是只歡迎技術人員的地方,那你是對的,它就是。”
如果不是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一直在尋找一種更容易發現和分享研究成果的方法,那么我們可能不會超越90年代初的互聯網。
伯納斯·李于1989年在瑞士核研究機構CERN工作,他提出了萬維網的概念,這是一種分散的信息存儲庫,它們相互鏈接并可以與任何可以連接到它的人共享。他在1993年創建了第一個網頁。
看到了伯納斯·李和他的團隊創造的東西的價值,CERN向公眾開放了用于Web的軟件,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
伯納斯-李還創建了第一個網站瀏覽器(最初稱為WorldWideWeb,后來改名為Nexus)。但是直到1993年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領導的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IUC)的一個前學生團隊創建了Mosaic 網絡瀏覽器,互聯網才開始騰飛。
安德烈森和他的團隊離開了UIUC的研究機構,創辦了網景(Netscape)公司,這家公司開發了許多人使用過的第一款網絡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
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網景公司在美國和歐洲的瀏覽器市場已經占有了80%的份額。它唯一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它最初是和Windows 95一起發布的。
但那時的微軟是一家大公司,隨著網絡的變化,它能夠更快地更新其軟件,它搶在網景公司之前,實現了諸如CSS(層疊樣式表——確保網絡不僅僅是平淡的文本頁面的代碼)等新技術。(在移動網絡出現之前,微軟的主導地位幾乎沒有受到挑戰,但之后會有更多的挑戰。)
在那個時候,互聯網服務,特別是在美國,開始變得更加便宜。盡管早在1958年第一個電話調制解調器就由貝爾發明出來了,它可以將數據發送到其他貝爾設備上,但是第一個用于PC的調制解調器直到1977年才出現。
而且直到1996年,我們才擁有了56k調制解調器,它可以讓互聯網用戶以每秒56,000比特的速度上網。(今天我們可以在大約32秒內下載完1 GB的文件,但如果用一個56k調制解調器,則需要大約3.5天。)
美國在線、Prodigy、Earthlink和CompuServe等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占據了美國早期互聯網接入的主導地位。用戶幾乎總是依靠現有的電話線連接到互聯網,這意味著當有人上網時,沒有人可以使用電話。
從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中期的每個人都可能知道撥號調制解調器連接聲音的恐怖之處。
寬帶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表示,在2004年的某個時候,美國使用寬帶互聯網的人數第一次超過了撥號上網的人數。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注冊,寬帶連接的價格開始下降。
寬帶調制解調器的工作方式與以前的撥號調制解調器稍有不同,它們不需要通過電話線呼叫你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即可建立與互聯網的連接,除非關閉電源,否則它們將保持連接狀態。
在今天的美國,大多數寬帶連接都是通過有線電視的相同連接進入家庭的,而且不需要接入電話線來連接。
美國家庭的互聯網連接方式統計
伴隨著WIFI的出現,寬帶徹底改變了人們連接互聯網的方式。在使用WIFI和寬帶之前,訪問互聯網是一種非常靜態且緩慢的體驗,需要有人坐在一臺物理連接著調制解調器的大型計算機前才能訪問網絡。
但是當WIFI流行起來時,人們在任何有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或Palm Pilot(Palm公司生產的一種PDA)和WIFI的地方,都可以連接上互聯網。最早的WIFI版本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實現的,但直到蘋果公司在1999年將這項技術納入iBook筆記本電腦,和在2000年代初納入其他蘋果機型時,WIFI才真正開始起步。
寬帶連接速度通常比撥號連接速度快。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認為寬帶連接至少要有一條固定的線路,而不是通過蜂窩連接,它的下載速度要達到25Mbps、上傳速度要達到3Mbps。
這個定義肯定會在未來發生變化,因為過去的定義已經改變過,但是現在,它準確地描述了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可以獲得的互聯網連接速度。
速度的提升使得互聯網如虎添翼:在早期的WEB時代,即使是加載包含有簡單圖形的網頁也可能需要幾分鐘。更高的速度意味著網站可以更快地加載,意味著開發人員可以在其網站上添加更多內容,而不必擔心會導致用戶計算機崩潰。甚至流視頻也成為可能;YouTube視頻網站于2005年首次推出。
現在它已經從簡單的提供目標視頻播放發展到人們可以購買商品和實時交流的交互式場所。
話雖這么說,目前美國仍然有大約1900萬人根本無法上網,全球約有43%的人口仍然無法使用互聯網。但是,有許多努力要把互聯網接入那些固定連接難以部署的地方。有線電視公司正在使用舊的廣播無線電頻率來提供高速互聯網,而自動氣球甚至可以將互聯網傳送到最偏遠的地方。
隨著人們能夠負擔得起的無線技術的普及,以及我們對互聯網觀念的不斷轉變,在未來十年內,不能上網的人數很可能會迅速下降。
全球電話用戶增長圖
蜂窩數據
如果你認為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寬帶和互聯網的到來很快,那么你將對未來幾年發生的事情視而不見。
在過去的五年中,通過手機連接互聯網移動寬帶的普及率激增。到2013年底,全球約有19億智能手機用戶,到了2018年底,這個數字增長到53億,五年內增長了約180%。
智能手機正在變得越來越便宜(全球平均手機價格約為368美元,但有幾十款價格不到50美元的智能手機可以做到同樣的事情),而且上網情況每天都在改善。
移動互聯網最早的預期相去甚遠的,如WAP(無線應用協議)的引入。WAP于1999年推出,并在諾基亞7110(許多人錯誤地認為它是當年熱門電影《黑客帝國》的主角)等手機中應用,WAP有點像移動互聯網的早期撥號連接。
你只可以用它來查看一些基本的互聯網頁面,比如看看體育成績或者新聞標題等內容。但是,如果你想得到更多,可能會讓你在任何定價過高的數據計劃上的投入打了水漂。
第一個真正有用的移動數據標準是2003年的3G,當時無線電技術首次允許通過空中發送電話和短信以外的其他內容。(在2019年的西方國家,當你的智能手機無法連接到LTE(4G)時,它通常會退回到3G連接;在其他國家,3G仍然是主流標準。)
直到iPhone手機和所有旨在復制iPhone手機的設備的出現,移動網絡真正騰飛了。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介紹iPhone時這樣表示,iPhone將同時扮演著三種設備的角色:“它是一個iPod、一部手機和一個互聯網通訊器。”
iPhone手機于2007年首次推出(盡管直到2008年才推出3G機型)。在過去的十年里,蘋果已經售出了超過10億臺iPhone手機,并刺激了像谷歌這樣的競爭對手,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統現在已經安裝在超過20億臺設備上。
突然之間,一個放在你手掌上的設備可以像筆記本電腦一樣(或多或少)訪問網絡。移動Web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經濟形式。據蘋果公司估計,自2008年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首次推出以來,開發者已經從為iPhone和iPad開發的應用程序中獲得了1200億美元的收入。
此外,人們現在每天平均花費四個小時在手機上,大部分時間都在社交媒體上。
根據網絡硬件公司愛立信(Ericsson)委托發布的最新消費者報告(pdf),目前美國智能手機的擁有者平均每月使用大約8GB的數據。該公司預計,到2025年,這個數字可能會激增至每月200GB。移動設備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
就像在2019年使用智能手機上網,不會像在2003年使用筆記本電腦上網,或在1993年使用臺式機上網一樣,有可能一種全新的模式將會出現,以適應我們的超高速的移動未來。網絡的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多地移動化,但應該不會被當今的設備所支配。
隨著5G無線網絡在當今全球范圍內的部署,許多網絡的下載速度有望超過每秒1千兆(相比之下,LTE(4G)在美國的最高速度約為25兆),而且連接如此緊密,感覺就像和數千英里外的人在同一個房間里一樣。
互聯網是從其簡單的根源發展起來的,這一點很容易看出,但是想看出它將采取什么形式發展,并不容易。
下一代由5G驅動的互聯網可能會引入一些聽起來很奇妙的場景:遠程實時進行的外科手術;遠距離監控的自動駕駛卡車車隊;將全息信息疊加在我們面前的增強現實(AR)眼鏡;云中托管的計算機。
但到目前為止,這些仍然是夢想。雖然新的網絡技術正在推廣,但是這些昂貴網絡的采用可能會很慢,并且也無法保證現實世界的基礎設施能夠實現工程師們在實驗室里所能實現的事實。但是記住,在1970年代初從UCLA來來回回傳遞那些早期信息時,人們可能也說過同樣的話。
原文:https://qz.com/1705375/a-complete-guide-to-the-evolution-of-the-internet/
本文為 CSDN 翻譯,轉載請注明來源出處。
微信回應發原圖泄露位置信息;華為員工索要離職補償被起訴;Windows Terminal v0.7 發布 | 極客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