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電腦我們要注意些什么?不管是自己買整機還是組裝,我們優先考慮三大件,CPU、內存、顯卡,這是決定你的電腦能運行哪些程序的。
看CPU,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來確定,比如你預算3000左右的CPU你去看第十代酷睿i3處理器,5000左右的可以直接看酷睿i5處理器,7000以上的可以考慮看i7處理器,10000以上的看i9處理。
內存,現在的電腦內存不要低8GB內存,按照上面的也分幾個檔次,i3選擇8GB內存,i5選擇8GB或16GB內存,i7選擇16GB或32GB內存,i9選擇32GB或以上內存。
顯卡,i3處理器我不建議選擇顯卡,基本這款處理器大部分都是用來辦公電腦的,集顯我感覺就可以來,i5處理器我們現在最低選擇6GB~8GB顯存很不錯,i7選擇顯卡8GB~10GB顯存,i9那就選擇更高的。顯卡有很多品牌,一線品牌比較貴,質量很好。現在基本上性價比高的大部分人都去去找二、三線品牌,價格實惠,性價比(不知道那些事一線品牌的那些事二、三線品牌可以去搜索了解一下)。
以上三大件說完就可以考慮看其他的,固態硬盤,主板、電源、機箱、散熱器。
固態硬盤對電腦的性能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比如一塊好的固態硬盤可以提高你的讀寫速度,比如你打開大型游戲、大型文件,可以很快速打開,機械硬盤就相差很大來。
主板,一塊好的主板能夠給三大件提供更好的運行環境,所以選擇主板不要只看價格,也還是要看一下它的質量問題。
電源,電源你要看額定多少瓦,額定瓦太低電腦負荷運行容易燒壞配件,所以我們選擇電源最好是在500W左右,如果你的配件瓦數超過500W的可以考慮更大的電源。
機箱,這就看你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外觀來,根據自己的喜愛來。
散熱器,一塊好的散熱器可以給CPU更好的散熱,達到穩定的效果,所以它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我只是簡單說明,在自己組裝電腦的時候需要考慮各部件的兼容性,不兼容是用不來的喲。
為一名熱衷于探索計算機硬件領域的愛好者,對于相關產品性能排名頗感興趣。每次新版排行信息公布之際,總能迅速求解出哪些電腦在性能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今日特此與各位共享本人對此問題的洞見及心得體會。
一、性能排行的意義
對于廣大計算機發燒友而言,對電腦性能排名的關注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它如同一座指引人們尋求嶄新知識的燈塔。當資料顯示某知名品牌電腦位列榜首之時,種種疑問隨之而來——該產品究竟有何獨特魅力?這份探究精神推動我們更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硬件配置,如中央處理器、圖形處理器、系統內存等,以及它們如何共同作用以提升電腦整體性能。
同時,性能排名是我們選購計算機硬件時的衡量標準之一。在琳瑯滿目的品牌與機型中,性能排名可以助力我們迅速鎖定性能出眾的優質產品。根據本人親身經歷,參照一份詳盡的性能排名榜單,購置了一款筆記本電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無論是對繁瑣的圖設工作,還是最新3D游戲的流暢體驗,該設備均展現出超凡的性能,使其物有所值。
二、性能排行的更新與變化
隨著計算機硬件科技突飛猛進,其性能排名也日新月異。每逢新品上市,榜單格局皆有所變。此現象促使我們認識到,時刻關注性能排行動態實為必要,以確保掌握最新技術潮流。
我曾目睹,新一代處理器憑借優越的多核心表現及高能效比率,一時間,無數電腦攀至性能排行榜的高峰。這段經歷使我深知,硬件微妙變革可引致市場顛覆,正是電腦硬件領域獨具吸引力之處。
三、性能排行背后的故事
每份性能排名皆傾注了眾多工程技術人員的智慧與辛勞,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和卓越創意驅動著電腦性能的持續提升。曾有幸參與某電腦硬件論壇,深入了解到硬件研發過程中的艱辛歷程,令我對性能排名的認知更加深刻,對電腦硬件行業亦充滿敬仰之情。
研究發現,為提升電腦在性能排行榜上的競爭力,開發者需致力于攻克各項技術難關。如在保障性能的基礎上,尋求穩定與高效散熱方案。面對此類挑戰,科技不斷突破,推動電腦性能榜單成為衡量技術革新的關鍵指標。
四、我的期待與展望
在先進技術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蓬勃發展的趨勢下,未來電腦性能排名將呈現更為多樣化的格局。對于最新的科技集成于計算機產品的期望日益增加,亦希望能夠見到更多根據特定應用場景進行的性能評估,例如游戲、設計以及數據分析等領域的性能評比。
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計算機性能的排名將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與啟迪。身為電腦發燒友,本人亦會持續關注并深入研究該行業的動態,以求不斷提升自我認識水平。
Reddit等PC游戲硬件論壇上,經常能看到許多游戲玩家對他們的低端游戲PC是否能運行最新的AAA級游戲感到困惑。我深有同感,多年來我一直考慮升級電腦,但總是猶豫不決。我更愿意把額外的錢花在假期上,甚至偶爾買一些汽車儀表盤上的Funko Pop玩具。
然而,我通過實踐了解了一些方法。在等待論壇上的專業硬件問題答案時,如“我的電腦能運行這個游戲嗎?”你可能會浪費大量時間。論壇雖好,但在特定硬件配置方面,找到與你相似設置的人如同在百慕大三角區尋找丟失的襪子一樣困難。而當最終得到答案時,通常只能期待到零散的建議。
匹配游戲的最低硬件要求與自己的PC配置,只是浪費時間的行為。我個人不會僅憑開發者從帽子里抽出的一份未經過自己測試的游戲規格列表來做出購買決定。
當然,開發者肯定不會在使用Intel Celeron N4100處理器的PC上開發游戲,以實現實力強大的Unreal Engine。最低規格列表只是為了折磨像我們這樣的可憐靈魂,讓我們想象如果擁有AMD Threadripper CPU,我們會有多快樂。實際上,這種游戲體驗可能只會讓人覺得比把果凍釘在墻上還要無聊。
Technical City網站的基準測試可以大致告訴你可以運行哪些游戲。但請記住,運行游戲與獲得可接受的性能水平完全是兩碼事——這是應用程序和網站無法告訴你的。
你可能找不到想要購買的游戲,但很可能能找到具有類似規格的游戲作為性能試驗。Steam免費試玩列表的美妙之處在于,你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游戲:新舊、不同風格、不同硬件需求,所有這些都能形成廣泛測試的基礎。
例如,你可以測試AAA級游戲如《最終幻想十四在線》、《戰爭地帶》、《失落的亞特蘭蒂斯》、《反恐精英2》和《DOTA 2》,以及低成本游戲如《酒館老板》和《隱藏貓咪入侵威尼斯》。
如果你喜歡制作表格,記錄每個試玩的性能表現是個好主意,這樣可以方便參考。
實際上,我通過記錄每個試玩中的幀率,為我的組裝電腦性能能力創建了一個大致的清單。我的電腦在《反恐精英2》中保持流暢的操作,這讓我推斷出應該能在Valve的其他游戲中獲得不錯的性能,這是我通過下載并測試游戲才知道的。
雖然Reddit用戶mrman1mrman1的列表遠比我詳盡,他甚至將試玩游戲分為類別進行了整理,并收集了一些幫助其他游戲玩家的有用信息,比如在試玩《攻占巨人2》后,他指出:“這對筆記本來說不太友好,但我可以用我的Radeon 550獲得30多幀的性能。”
所以,不要再等待論壇上的答案。相反,采取主動,實時獲取游戲兼容性答案。盡管可能需要大量安裝,但好處是你將全面了解你電腦的能力。
Post by P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