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作為一位資深宅男和很多宅男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男人自然大家的愛好基本相同,那就是喜歡美女,當然啦男人本色乃是英雄本色么嘿嘿,除了美女我想就是電腦了,畢竟大家宅男也要娛樂,宅男也要養家么,平時娛樂和賺錢都在家里,小魚我除了想到電腦在無其他的了,下面就給大家先看一個出鏡率最高的品牌,蘋果電腦iMacG4,iMac G4是蘋果于2002年1月7日推出的第一代使用液晶屏的一體電腦(All-in-one),對于iMac系列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承上啟下的意義: iMac G3 之前都是CRT屏幕的臃腫一體機,G5開始的iMac都采用了屏幕和機身一體化設計,到今天最新款的iMac ,也基本上是G5的外觀和材質升級, iMac G4被網友們親切的稱為“臺燈”。那么這么老的機器小魚為什么要說呢?因為據說蘋果要重塑經典,可能要發布新的 iMac G4,不管這個傳聞是真的假的, iMac G4畢竟是當年的經典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芳容吧。
蘋果電腦 iMac G4
在來看一個最近在Pepcom活動現場,三角形主機的現身還是在展廳內引發了一波不小的高潮。這匹黑馬將在超過4000家高科技企業的CES展會上為大家介紹了銳角云未來分布式云生態的布局。同時也展示了一臺三角形主機,與時下不少所謂的區塊鏈礦機不同,三角形主機是一臺真正的電腦,而非云存儲或云盤這樣的NAS設備,在硬件配置上,三角形電腦可預裝Win10,搭載Intel最新Apollo N3450 4核處理器、8GB內存和64GB系統緩存以及128GB固態節點存儲,而在接口方面,三角形電腦帶有三個USB3.0接口、一個HDMI接口、一個網線接口、一個耳機接口以及電源接口。三角形電腦貼心的把兩個USB3.0接口放在了機身正面。怎么樣夠創意吧。
銳角云的三角主機
在來看一款高大上的主機,由熾魂工匠聯盟手工打造,提供1對1尊享服務,并為用戶提供配置客制化訂制,可謂獨一無二。區別于傳統定制機器形態,熾魂零號機WINBOT為球形機箱,整機搭配分體式水冷并營造360度全景光效,1680萬真彩變幻,任何一個角度都能體驗WINBOT的獨特魅力,外觀設計上極具視覺沖擊力。作為全球首臺搭載了i9處理器和X299平臺的PC,熾魂零號機最高擁有18核心36線程,并最高配備64GB DDR4 3000MHz RED光效內存;顯卡方面,自然是搭載高高在上的旗艦卡皇英偉達TITAN Xp顯卡,并搭配1TB大容量純固態硬盤,能耗大大降低,精良的高端硬件足以讓你獲得極致順暢的游戲體驗??赐晖庥^在看內在,小魚感覺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
熾魂零號機電腦
在手機推出全面屏后,華碩率先推出了自己的全面屏一體機電腦,華碩傲世Z6000,在全面屏當道的時代,華碩傲世Z6000也緊跟潮流,搭載了一塊屏占比高達90%的23.8英寸全面屏,其邊框厚度僅為2mm。未開機時,從正面看去,傲世Z6000給人一種渾然一體的感受,時尚氣息十足。開機之后,得益于2mm微邊框,整個畫面看起來臨場感十足,仿佛畫面中的景色觸手可及,帶來了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與此同時,128GBSSD讓Z6000擁有快速的數據響應能力,有效減少使用過程中的等待時間,提高電腦運行效率。1TB機械硬盤則賦予用戶龐大的存儲空間。更為出色的是,傲世Z6000搭載了全新一代帕斯卡架構的NVIDIA GeForce GTX1050強力游戲顯卡,擁有4GB大容量顯存,無論單機游戲還是網絡游戲,都能夠帶來流暢穩定的游戲畫面。
華碩傲世Z6000
其實還有好多好多的外觀美麗性能強悍的電腦,今天就先說這些吧,要不我會一發不可收拾,說到你都不愿意看了,怎么樣是不是都很養眼???
在今年的3月18號,索尼在一場名為“The Road to PS5”的演講上正式的公布了自家新一代游戲主機PlayStation 5的硬件消息。目前除了外觀之外我們基本已經把它了解的非常透徹了。據外媒說法,PS5作為次世代面向未來的游戲主機,其生命周期最長可達7年。
而在去年,Xbox Series X就已經進行了發布,無論性能、速度等等也都是最目前游戲主機里最頂級的。當Xbox Series X遇到 PS5 ,就像森林大火一樣,一下點燃了所有主機愛好者的心。
不得不說的是,索尼的這一手玩的真漂亮,看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消息報道,最后我們連真機、甚至游戲畫面我們都沒看到。再說起這款主機,極果君也是無力吐槽了,先是跳票不說,人家隔壁微軟的Xbox Series X早都有外媒進行上手了,PS5還是單單停留在參數上。
雖然PS5在性能上對比上一代更強,但是這“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可能索尼還是沒懂,這耍來耍去的早就把我們的耐心消磨殆盡了。目前我們在外觀上還是僅僅知道一些渲染圖,對于其真正面目還只是停留在很久以前。
反過來看隔壁的Xbox Series X,在發布會當天就把產品的外觀放了出來,甚至外媒已經有不少的上手視頻了,雖然這個外觀很有槽點,但是不管怎么說人家總歸不是紙上談兵。
當然,這里我們不是Diss索尼,這款產品放出來的消息還是很亮眼的。
性能對比
首先,性能更強。在這一代PS5上,索尼采用了定制AMD 8核心3.5GHz Zen 2 CPU。這款CPU其實也在Xbox Series X上進行了搭載,不過微軟在自家主機上使用的定制款Zen 2 CPU最高頻率可以達到3.8GHz,并且兩者不約而同的采用了16GB LPDDR 6存儲。而在顯卡方面兩者倒是都采用了RDNA 2 GPU,包含了36組CU單元,而Xbox Series X則采用了52組CU單元。
除了基本的數據上面比不過Xbox Series X,索尼還有更騷的操作,據外媒發布的消息,索尼在PS5的CPU和GPU上,采用了可變頻率,這就意味著在日常的工作情況下PS5并不會維持最高的工作頻率。
如此一來,兩者的浮點運算能力也出現很大的不同,Xbox Series X浮點運算能力為12TFLOPs,而PS5的浮點運算能力僅有10.28 TFLOPs。很多朋友不知道浮點運算到底有什么用處,極果君在這里搬用一個網上的例子:當我們在進行槍戰游戲的時候,當一粒子彈擊中墻壁時,墻上剝落下一塊墻皮,同樣的場面在一臺電腦上的表現可能會非常的呆板、做作;而在另外一臺電腦上就會非常生動形象,甚至與我們在現實中看到的所差無幾,這就是浮點運算的作用。
采用可變頻率帶來的問題也不少,首先就是在游戲開發上,這種設計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而Xbox Series X這種固定頻率則相對游戲制作來說是更好的選擇。與此同時也有可能讓很多游戲開發者轉向Xbox陣容,難不成索尼這是和微軟搞了個PY交易?
而在這塊顯卡上,之前Xbox Series X發布的時候,微軟曾經強調過在光追這一方面是基于自家DirectX而實現的,言外之意就是在這塊顯卡上我們也出了一份力,如果別人也用了,那肯定就是“拿來主義”。
而索尼也有點坐不住了,尋思著自家也用的這塊顯卡,這微軟不是在說自己么。
于是索尼的PS5首席架構師Mark Cerny也表示了一下:在我們推出PS5的時候如果你在市面上見到類似的獨立顯卡,請別忘了,這是AMD和索尼共同的勞動成果。并且對于微軟提供的光追技術,索尼也有點“和稀泥”:光追技術雖然應該存在,但是如果開發者不愿意用,我們也管不著。
存儲對比
好吧,這場“撕逼”大戰是越來越有趣了。不過索尼在性能上可能落后一截,但是它也有很大的亮點,甚至可以說和Xbox Series X完全是兩個方向。
在這次的PS5上,索尼直接把上一代的HDD機械硬盤“懟”成了定制的825GB的SSD,可能這個存儲規格有點奇怪,不過它的性能可以用恐怖來形容。根據索尼給出的數據,這塊825GB的硬盤在未壓縮數據的情況下就能實現5.5GB/s的傳輸速度,壓縮數據下更是能夠達到8-9GB/s。
要知道,這塊SSD從根本上就打敗了競爭對手Xbox Series X,后者在未壓縮數據的情況下只能達到2.4GB。
更快的讀取、存儲速度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你在游戲中可以跳過漫長的等待時間,減少游戲割裂感。如果你是個“快男”的話甚至還能多打把游戲。
不過確實,雖然速度變快了,但是這“蛋疼”的存儲規格實在不敢恭維,未來游戲可以預見越來越大,這825GB存儲估摸著也存不了多少游戲。
還好的是,雖然規格只有一個,但是索尼也給出了相應的存儲拓展方案,PS5支持M.2 NVMe SSD。問題在于,目前我們市面上可以買到的SSD都是PCIe 3.0規格,速度只有3.5GB,完全達不到標準,而PCIe 4.0規格則速度可以達到7GB,完全滿足甚至高于PS5的SSD讀寫速度,完全發揮PS5的性能,不過目前PCIe 4.0規格的SSD并沒有量產,只能等以后市面上出現了才能購買了。
而Xbox Series X的存儲拓展方案則有點獨特,是外形比較獨特的內存拓展卡,容量為1TB,由希捷和微軟合作生產,據官方說法可以達到和官方內存相同的速度,也就是存儲、讀取速度能達到2.4GB,但不管怎么說,還是和PS5的超高速存儲有了一大截的差距。
還有的就是3D聲效的改進方面,這個沒啥好對比的,兩家都差不多。目前微軟和索尼都在聲音的體現上做出更好的立體感,如果配上立體聲的音箱,會有更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兩家產品之前都說要抓著2020年的尾巴發售,但是從目前的國際情況來看,應該是夠嗆了,從各渠道的消息來看,今年我們應該很難見到這兩款機器。
不過好消息是,在售價方面,PS5的價格很大可能延續之前情況,比Xbox Series X要便宜一些,但是目前Xbox Series X的價錢目前還并不明朗,所以我們還是處于猜測階段。在游戲主機這個產業里面,靠硬件賣錢從來都不是他們的目的,主機基本就是成本價售賣,真正的營收在于游戲。我們往前看一下,PS4游戲主機總共賣出1.06億臺,而游戲則賣出了11.5億套。可以看出真正掙錢的地方還是在游戲身上。
雖然兩款游戲主機在性能上有著一定的差距,但是游戲平臺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PS 平臺擁有超多的獨占游戲是 Xbox 無法相比的,況且在前兩天那場演講上,索尼還稱其會兼容舊設備,讓PS5同樣能運行更多的老游戲。另外在新游戲方面,像是 2020 年即將發售的《最終幻想7:重制版》、《仁王2》等等,很多玩家也都是非常期待。
其實從這次兩家新發布的主機來看,最大的贏家其實AMD,這次兩款產品無論從處理器或獨立顯卡上,都有著AMD的身影。不得不說,現在的AMD確實翻身了,而如果此次AMD的表現優秀的話,未來的游戲主機甚至還會繼續和AMD合作。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事情,PlayStation在在3月19日的時候發了一條關于PS5的推文,而下面被頂上第一條的回復則是Xbox官方的一句話:歡迎成為次時代主機的一員。
看來微軟和索尼真是相愛相殺......
家好,我是馬香玉。
在這個漫長的假期里,除了追劇,陪伴我們最多的大概就是游戲。
有人為了游戲,揮金如土。
使《王者榮耀》單日收入達20億。
有人為了游戲,真情實感。
輸到尖叫砸墻,嚇到鄰居報警。
一個NB的游戲,就像一部經典的電影,能讓人瘋狂沉迷。
一款享譽全球的游戲,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
所有的秘密和趣事,全都藏在這部最新的搞笑劇里——
《神話任務:群鴉盛宴》
Mythic Quest:Raven’s Banquet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如今游戲和影視的跨界,越來越緊密。
不少網游的畫面制作,故事情節,完全不輸一些大片。
年度游戲《死亡擱淺》的監督小島秀夫,就曾放話自己也要拍電影了。
市場上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真人電影互動游戲。
讓玩家在通關的過程中,也享受到電影能夠帶來的視聽樂趣。
在影視圈內,也涌現出了不少關于游戲的作品。
但大多都是像《頭號玩家》這樣,關注玩家情懷、解構游戲文化的粉絲電影。
極少去聚焦游戲制作團隊,或是討論游戲行業及創意。
終于,《神話任務:群鴉盛宴》這部屬于宅男極客、游戲工作者們的劇集來了。
剛一上線,豆瓣8.0。
貼合現實,沒有門檻,略帶神經。
不用質疑它的專業性。
畢竟,聯合制作的團隊是游戲圈真正的大佬Ubisoft(育碧)。
沒錯,就是那個創作出《刺客信條》《彩虹六號》《全境封鎖》等經典網游的著名游戲公司。
上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里,還是在巴黎圣母院大火之后。
他們提供了《刺客信條:大革命》中精細的等比例3D建筑圖像數據,全力支援其修復工作。
這一次,為了讓大家了解鮮為人知的游戲人日常,更是不惜自黑自爆。
虛構出來《神話任務:群鴉盛宴》這樣一個全球最受歡迎的中世紀背景多人對戰動作游戲。
像極了山寨版的《刺客信條》+《榮耀戰魂》。
還再現了自家游戲BUG頻出,越修復越多的玩家吐槽;
以及動不動就促銷打折,時不時還白送之類的經典老梗。
至于《神話任務》為什么老是狀況百出,卻又人氣高漲?
這都是因為它背后的團隊,太過瘋狂、太過有趣,令人難以捉摸。
整個團隊的靈魂人物,是一個陰晴不定、盲目自信的創意總監。
雖然名義上的職位不算最高,但他要是發號施令,所有員工都必須照做。
哪怕只是突然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全公司都要陪著他一起加班到凌晨兩點鐘。
他最愛的,就是在游戲里瘋狂夾帶私貨。
恨不得整個作品都打上自己的烙印,不允許任何細節違背自己的喜惡。
唯一敢和他據理力爭的,是年輕的女性亞裔首席工程師。
沒有她和手下一批碼農,總監構想出來的奇幻世界就無法實現在電腦屏幕之中。
但很多時候,她也不甘心做一個「工具人」,希望在游戲中加入一些自己的創想。
最后大多都是兩人吵得不可開交,然后以女工程師的妥協、放棄告終。
每當創意總監和工程師爭執不下,執行制作人就成了夾在中間的潤滑油和出氣筒。
雖然他才是團隊里地位最高的那個。
但負責商業事務和進度推進的他,往往最不受到尊重。
一旦項目陷入僵局,或是交付日期再次推遲,也只能跑去人事部訴苦。
整個團隊看上去最靠譜的,大概就是滿腦子都是錢的營收主管。
沒錯,就是這個人。
每天都在想盡辦法、不斷策劃如何讓我們這些玩家在游戲里大把花錢、瘋狂氪金。
要是他被惹毛了,不是把所有道具都半價出售,就是讓個NPC把高級裝備全部白送。
想必育碧一年365天每天都在打折,就是這么來的。
而看上去最不靠譜的,大概就是負責游戲背景編寫的首席編劇。
這位拿過科幻文學界最高獎項「星云獎」的老頭,其實連游戲都沒玩過。
他的日常,就是研究如何化用那些似曾相識的老梗,讓故事背景看上去更加厚重。
公司里還有著看似輕松隨意的測試部,每天的工作就是玩游戲找BUG。
雖然能給到一手的玩家反饋和建議,但往往難以被創意團隊采用。
看到她們的窘境,香玉也懂了:
難怪一遍遍測試之后,我們玩的游戲還是老卡BUG。
真正的玩家反饋也是沒什么用的。
因為他們大多都只會和社群公關主管一起堆在無人問津的最底層。
除非爆發了急需公關的大新聞,玩家和媒體的聲音才會真正受到創意團隊的關注。
如果你是個從未接觸過游戲的人,大概會覺得這群人怕是瘋了。
因為在游戲發售之前,他們能為了一個小小的鏟子道具通宵達旦爭執不休。
工程師不愿放棄這個設計,因為這個鏟子包含了她和組員嘔心瀝血編寫的新機制和新玩法。
創意總監無法接受,因為這個鏟子讓游戲變得一點都不酷。
除非它還能被當做一個特殊的武器使用,不然就必須從列表里刪除。
一旦有了爭議,編劇就試圖用胡謅又色情的故事背景來包裝、糊弄。
而營收主管只會關心,它是不是有賣點,能不能有效帶動銷售。
執行制作人萬般調節也沒有多大用處。
最終一錘定音,還是要看試玩游戲的當紅游戲主播測評結果如何。
就是這樣一個膚淺又白癡的小屁孩,決定著整個團隊的日夜付出是否能結出碩果。
看上去荒誕又好笑吧。
但這的確又是當下游戲行業的真實寫照:
需要時刻警惕關卡設計、故事背景和公會組織里可能存在的種族、文化、社群爭議。
需要強行為一些無關緊要的NPC設置背景、進行升級,只因為玩家們膨脹的好奇心。
(創意總監逐漸自閉)
只有買通游戲主播、網紅,設計公關活動,才好更便捷有效地賣貨。
而大部分女性工作者,也的確在游戲行業一直難以獲得重視和尊重。
這部劇里,被討論最多的卻是穿插其中的一個番外篇。
在第五集的獨立小故事里,主角變成了和團隊毫無關聯的一男一女。
他們因為對小眾恐怖游戲的喜愛相識相愛,并決定一同制作屬于兩人的游戲。
這個獨立游戲關于黑暗、寂靜和死亡。
沒想到一上市,大受追捧。
曾經一無所有的小情侶,逐漸成了游戲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她并不開心,因為他妥協了。
為了吸引更多的玩家,為了創造更大的營收,他一直在游戲中進行不符合最初設定的改動。
游戲不再關于黑暗、寂靜。
漸漸的連「死亡」這個最重要的元素都沒有了。
接著拍了大電影,和迪士尼合作,不斷推出續篇。
他獲得了曾經不敢想象的成功,可身邊已經沒有她了。
曾經相遇的那個游戲店里,現在填滿了自己一手制造的低幼化商業游戲。
偶然碰見的她,也早已嫁作人婦。
直到這時他才想起,讓貨架上有一款自己和愛人真正認可的游戲,才是自己創作的初衷。
我想,這是大多數創意工作者都會經歷的心路歷程。
最初,都有些不切實際,但充滿了熱情和憧憬。
到了最后,有些心酸、有些感慨。
還有些無可奈何。
其實不只是游戲,文字、平面、音樂、電影的創作也一樣。
一開始,我們都只是想借由它們講出心中所想,構造出一個美好而自我的世界罷了。
但一旦與營收、商業掛鉤,人們就常常在其中迷失了自我。
最終拼湊出來的東西,連自己都無法喜歡上了。
可是別忘了,一切失望和沮喪,都是因為你我還深深熱愛著正在從事的一切創作。
有人會因此隨波逐流。
有人會因此徹底放棄。
同時,也還會有一群人總是選擇最難走的那一條路——堅持自我。
別把責任都推給市場和受眾。
每一個創作者都應該明白,你要制造什么,決定權都在于「我」。
就像劇中那個老是被打壓、常常生悶氣的首席工程師。
原本,她有機會跳槽到競爭對手那里,冠上更高的職稱。
在那里,她就不必再因為創意總監的天馬行空沒日沒夜地通宵加班;
也不會再因為某個部門的失誤紕漏焦慮得怒火中燒、滿身紅疹。
但最后,她放棄了。
因為她意識到:
自己的一切壓力、焦慮、不滿,都是來源于對《神話任務》的負責和熱忱。
這是她的團隊,雖然他們我行我素、胡作非為;
但正是這份對自我的堅持,磨合出了最好的作品。
這也是她的成果,雖然它有諸多不足、亟待修正;
但正是這些改不完的BUG,給了她拼命工作的意義。
有的人會因為理念不合分道揚鑣,有的人會因為共同目標重歸于好。
形形色色的故事在創意、創業的道路上時有發生。
而這部《神話任務》,大概就是一封寫給包括游戲人在內所有創意工作者的情書。
當你疲憊、迷茫的時候,不如轉向身后。
看一看,原來會有這么多人會因為你的創作而獲得愛意、鼓舞和快樂。
所以千萬別忘了:
不要違背初心,堅持去創造那些你自己也能為之感動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