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蘋果 Macbook Pro 13[2016版] 筆記本電腦
隨著近期2017新款Macbook Pro的發(fā)售,在去年11月上市的帶Touch Bar版本的MacBook Pro也開始進行了降價促銷,目前Touch Bar版本的2016版MBP13售價約在一萬元人民幣左右,似乎聽起來價格挺貴?但2017款上市起步售價則達到了14288元。由于某些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復雜的原因,Soomal的某位編輯手上忽然多了一臺用于工作和測試用的MBP2016……因此這款筆記本電腦的屏幕表現以及和相近價位的微軟Surface Book的對比令人關注。
Apple 蘋果 Macbook Pro 13[2016版] 筆記本電腦 - 鍵盤
Apple 蘋果 Macbook Pro 13[2016版] 筆記本電腦 - Thunderbolt 3/Type-C接口
Touch Bar版本MBP2016配置了2.9Ghz的雙核i5處理器[內置GPU為Iris550],8GB內存和256GB固態(tài)硬盤存儲,擁有四個USB Type-C/Thunderbolt 3高速接口,長條形觸控OLED取代了傳統(tǒng)筆記本電腦的Fn按鍵,很有科技感,整機的工藝和設計均屬于極高的水準。在屏幕方面,MBP2016采用的是13.3英寸的IPS面板,分辨率為2560x1600,227ppi的像素密度要略低于蘋果的Retina標準,但是在筆記本電腦中仍屬于高分屏,而且16:10的屏幕比例相對常見的16:9更適合圖片瀏覽。Macbook Pro的顯示面板供應商一般來自三星或LG。
MBP2016的MacOS系統(tǒng)可自動根據圖像icc信息顯示相應色域的圖片,iPhone 7開始iOS設備逐步也實現了這一功能,這也是蘋果Mac設備相對Windows陣營PC的一個優(yōu)勢。我們也終于通過這臺MBP生成用于P3色域測試的標準色板圖片了[Windows10下總是失敗],按照慣例,屏幕客觀指標測試由SpectraCal Calman完成。
Apple 蘋果 Macbook Pro 13[2016版] 筆記本電腦 - 屏幕測評 - 灰階測試
機型 | MBP2016 | Surface Pro 4 | Surface Book | iPad Pro |
尺寸[英寸] | 13.3 | 12.3 | 13.5 | 12.9 |
像素密度[PPI] | 227 | 267 | 267 | 264 |
屏幕亮度,cd/m2 | 325 | 365 | 430 | 363 |
灰階[Gamma2.2] | 2.29 | 2.12 | 2.06 | 2.17 |
平均色溫,K | 7003 | 6489 | 6806 | 6474 |
平均灰階偏離,ΔE | 3.88 | 2.73 | 2.92 | 2.05 |
Apple 蘋果 Macbook Pro 13[2016版] 筆記本電腦 - 屏幕測評 - 色域測試[sRGB]
Apple 蘋果 Macbook Pro 13[2016版] 筆記本電腦 - 屏幕測評 - 色域測試[P3]
Apple 蘋果 Macbook Pro 13[2016版] 筆記本電腦 - 屏幕測評 - 色準測試
機型 | MBP2016 | Surface Pro 4 | Surface Book | iPad Pro |
色彩飽和度[sRGB] | 99.44% [103% P3] | 98.71% | 102.86% | 102.2% |
平均色彩偏離,ΔE | 2.77 | 2 | 3.25 | 1.51 |
最大色彩偏離,ΔE | 5.37 | 6.1 | 5.05 | 3.43 |
屏幕亮度[cd/m2或nits]:主動光源的發(fā)光強度,忽略屏幕玻璃品質、軟件算法、動態(tài)調整等差異化因素,目前亮度在500cd/m2以上可基本保證手機在強光下有較好的可讀性, 400cd/m2以下則相對困難,AMOLED的亮度在目前分色儀和分光儀測試下數值偏低,并不代表和LED顯示面板測試數值等效。
伽瑪2.2[Gamma2.2]:真正影響屏幕色彩對比度視覺表現的并不是黑白對比,而是伽馬值,Gamma值是個斜率,sRGB色彩范圍內當Gamma為2.2的時候,其亮度變化和人眼察覺變化一致。低于2.2,反差度不足,高于2.2則圖像對比反差增加,下圖大致模擬了Gamma2.2在標準、低、高時的顯示效果,越接近2.2標準值,越能真實反映的圖像對比度。還要從Gamma曲線上辨別紅綠藍三色的曲線是否重合,一致性有誤差會帶來色彩對比度變化的差異。一般在±0.1范圍內屬于基本準確水平,誤差在±0.2以上屬于明顯可見的反差不足/過高。
Gamma在標準、低、高下的顯示效果[僅為示意,非實際顯示效果]
平均色溫:屏幕在灰階范圍內的平均色溫值,在NTSC-1978、Adobe RGB或sRGB色彩測試中,主流以D65,6500K為標準,也存在或存在過D75,7500K或NTSC-J 9300K標準,但不常用。色溫偏高,色調將偏冷[藍],色溫低則色調偏暖[黃],由于目前已證明LED的藍光對眼睛健康有害,我們建議手機顯示色溫應在7000K以內,并提供低色溫的護眼模式。
色彩與灰階偏離:指實際顏色與顯示顏色的可察覺差異,ΔE是閾值,在低于5時人眼對誤差察覺較低,ΔE平均值在3以下,單個色彩最大誤差不超過5屬于專業(yè)級顯示的優(yōu)秀水平,越低意味著色彩還原能力越強。ΔE在5-10之間可識別出色彩誤差,ΔE>10為明顯可察覺誤差,色彩偏離以sRGB色彩空間為準。
色彩飽和度:顯示色彩空間覆蓋范圍,通常以sRGB標準色域覆蓋范圍為基礎[約1677萬色],目前應用主流還有NTSC、Adobe RGB、CYMK等色彩模式。由于絕大多數手機不具備色彩管理能力,無法正確顯示系統(tǒng)和面板實際對應的色彩空間,色彩顯示范圍較大的面板在移動應用和圖片顯示會出現飽和度過高的效果。因此手機通常通過軟件控制的方式控制GPU的色彩輸出級別以接近常用的sRGB水準,通過軟件獲得接近參考色域的色彩會損失面板的色彩和灰階動態(tài)范圍,目前僅有三星的高端手機提供了系統(tǒng)級的色彩顯示管理功能,但缺乏應用支持。
由于條件限制,我們暫時不對視角誤差表現進行測試,一般而言LCD在30度視角會造成50%以上的亮度損失。
從客觀測試表現來看,MBP2016在系統(tǒng)默認色彩管理狀態(tài)下屏幕的發(fā)色風格和iPhone非常接近,其色溫略高于6500K的D65標準,維持在7000K左右,灰階反差也略高于Gamma2.2標準,由于色溫相比Surface Pro4和Surface Book略高,因此屏幕的灰階準度表現要稍稍落后于兩款Surface。可以認為MBP2016與Surface Book的屏幕色彩表現是處于一個水平線上的。MacOS也提供了和Windows10類似的屏幕色彩校正功能,用戶只需要略為降低色溫至6700K以內,就同樣可以獲得更為優(yōu)秀“爆表”的測試成績。在屏幕一致性方面,MBP2016的最高灰階誤差在ΔE2.6以內,大尺寸屏幕的一致性一直是技術難題,MBP的表現也屬于優(yōu)秀的水準。
Microsoft 微軟 Surface Book 筆記本電腦
Microsoft 微軟 Surface Pro 4筆記本電腦
無論sRGB還是P3模式,MBP2016都達到了相應色域的色彩覆蓋范圍標準,并可以根據圖像文件的ICC色彩信息進行制定的色彩模式顯示,用戶在iMac、iPhone以及Mac上在瀏覽同一照片時能獲得一致的色彩體驗。這也是蘋果設備生態(tài)下的優(yōu)勢所在。雖然目前使用P3色域的照片和應用很少,但作為數字電視以及數字影視的新一代廣色域標準,同時Mac也是目前許多進行影視制作的專業(yè)用戶首選,這個功能對行業(yè)實用性是毫無疑問的。另外,也可以看出,無論是Macbook或Suraface,盡管屏幕色彩經過了出廠調校,但仍非完美無缺,需要依靠用戶的技術和經驗進行微調才能達到最理想的顯示水平,同型號不同批次的產品之間顯示效果也會有一些細微差別,對于工業(yè)化大批量生產的顯示設備來說,這類現象很難避免。
016年已經從我們的視野中遠去了,但直到現在,這一年業(yè)界發(fā)生的那些事還依舊在我的心頭回蕩,畢竟對于一個DIYer來說,這一年發(fā)生了太多里程碑式的事件:1x nm新工藝的發(fā)布、全新的Pascal和GCN 4.0架構、GPU頻率首次突破3GHz、VR的大爆發(fā)以及GDDR5X顯存的首次應用等等,這一個個革命性的事件在刷新我們認知的同時也讓沉寂依舊的顯卡界熱鬧非凡。另外,大家可能不知道,2016年是我入職ZOL的第一年,在這一年我經歷了許多也學到了許多,從一個菜鳥小編成長為顯卡頻道的主要負責人,這與大家的鞭策和支持有著莫大的關系,在這里我要向各位讀者說一聲謝謝,2017年我會繼續(xù)努力,帶給大家更多更優(yōu)質的內容!
值此年終歲尾之際,吉吉我決定寫一篇我心目中“2016年最值得買的顯卡”,為了避免打廣告的嫌疑,我只點出我認為值得買的芯片級產品,不推薦具體品牌型號。為了避免把這篇文章寫得像導購,我會用一些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語來表達我的觀點,不(jin)喜(guan)勿(lai)噴(ma)。在開始推薦之前,我先來帶大家點點2016年AMD和NVIDIA有多少款產品問世,考慮到這篇文章專指游戲卡,我就不點名專業(yè)卡了。首先是AMD,AMD在2016年共發(fā)布了5款游戲卡,比較特殊的是Radeon Pro Duo,這款上半年發(fā)布的雙芯卡皇雖然被AMD定義為專業(yè)卡,但相信很多土豪玩家買回家是為了玩游戲,所以就把它算作游戲卡了,剩下的4款就是大家熟知的RX 480、RX 470、RX 470D和RX 460。
AMD & NVIDIA在2016年打得不可開交
NVIDIA這邊,今年可謂是大手筆了一把,將頂級旗艦和千元級電競卡在半年內悉數發(fā)布完畢,這些卡分別是NVIDIA TITAN X、GTX 1080、GTX 1070、GTX 1060、GTX 1060 3G、GTX 1050Ti和GTX 1050,共計7款。對此我只想說,AMD、NVIDIA你喵了個咪的,是想讓我寫死么,半年來我寫了10篇首測,一月兩篇的節(jié)奏,加上本來平時活就多,這半年是各種加班寫,現在寫首測都不打草稿了喂!咳咳,扯遠了,總之NVIDIA“勤奮地”將整個Pascal家族一股腦地拋到了市場上,就剩一個GTX 1080Ti留著作為對抗VEGA的殺手锏。
Vega系列顯卡蓄勢待發(fā)
那么為什么NVIDIA會一口氣把家底兒全都抖落出來了呢?NVIDIA的官方解釋是為了加快GPU的更新換代,的確,在GTX 1000系列顯卡上市的同時,GTX 900系列顯卡便陸續(xù)停產了。除此之外,吉吉我覺得可能也跟對手AMD有關,之前NVIDIA把AMD壓得死死的,隨著新工藝的發(fā)布,AMD也在逐漸翻身中,NVIDIA為了遏制AMD市場份額增長的勢頭,便放出了各級別新卡,將價格降低的同時與AMD正面對抗。因此,2016年可以說是硝煙彌漫的一年,AN大戰(zhàn)導致的結果就是顯卡的性價比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兩家“值得買”產品層出不窮,所以接下來我就為大家點點哪款顯卡值得買,也當做2016年顯卡界的一次回顧吧。
泰坦中的泰坦 NVIDIA TITAN X
上來先說的肯定是最強的,而NVIDIA最強的游戲卡自然就是NVIDIA TITAN X,玩家俗稱TTXP的次世代大殺器。這款顯卡發(fā)布于7月末,據傳說是因為一個賭注而發(fā)明出來的。老黃在7月22日參加斯坦福大學的AI會議的時候情不自禁地介紹了NVIDIA的全新TITAN顯卡——NVIDIA TITAN X,于是NVIDIA也就順勢把這塊新卡皇給放到了官網上。老黃在會議的演講中說到,TTXP的誕生源于一次打賭,對象是Brian Kelleher,NVIDIA的首席硬件工程師,老黃不相信Kelleher能夠做出單芯10 TFLOPS的顯卡,于是Kelleher便做出了TTXP,該卡的單精度達到了11 TFLOPS,創(chuàng)下了顯卡界歷史新高。
NVIDIA TITAN X
該卡的命名比較有意思,上代卡王叫“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而這一代居然沒有重新命名,只是簡單粗暴地省略了“GeForce GTX”,就叫做“NVIDIA TITAN X”。然而好玩的是,該卡的背板上刻有型號名,刻的是“GeForce GTX TITAN X”,簡直不能更亂,因此玩家直接稱呼這代為“TITAN X Pascal”,也就是“TTXP”的由來。
NVIDIA TITAN X
這塊卡采用GP102核心,流處理器數量為3584個。就是前面這句話所表達的內容,成為了無數玩家吐槽的地方,那么吐槽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為新TITAN X用的居然不是完整核心,用的是GP100閹割掉256個CUDA處理器的GP102。TTXP售價近1萬塊,買這塊卡的玩家大部分都是因為信仰,但如此有信仰的卡王居然不完美,這讓廣大N飯怎么能忍?那么完整核心去哪里了?精明的老黃居然把完整核心用在了Quadro P6000上,這塊專業(yè)卡的售價超過了3萬,也就是說想要“原汁原味”的信仰 ,你得掏出3倍的價格......
NVIDIA TITAN X參數
盡管這款卡這么貴,還不是完整核心,但依然有無數土豪玩家已經入手了,畢竟這塊卡是目前最強的單芯卡王,有著超過GTX 1080近30%的性能,可以輕松在2K分辨率下秒殺所有顯卡殺手級游戲,并且在特效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做到穩(wěn)定4K@60FPS。其實對于吉吉我來說,核心完整不完整并不是最值得吐槽的地方,我最怨念的一點是這塊卡居然沒用上讓人望眼欲穿的HBM2顯存,用的是和GTX 1080一樣的GDDR5X,這實在是有些不夠誠意。不管怎樣,年度單芯卡王還是非常值得土豪們剁手的,并且可以確確實實地為用戶帶來無與倫比的游戲體驗,強烈推薦不差錢的入手。
史上最強雙芯 Radeon Pro Duo
說起Radeon Pro Duo這塊顯卡,其實2015年夏天我們就已經見過它的身影。在當時,AMD CEO Dr.Lisa Su親自展示了該卡的PCB,并稱該卡代號Gemini。該卡本來是準備在15年Q4上正式推出的,但由于VR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體準備推遲,消費級VR頭戴式顯示器的上市時間被推遲到了2016年Q2,因此AMD決定將Radeon Pro Duo的時間也推遲到了Q2,就這樣,該卡遲來了半年,于2016年3月的GDC大會上正式被公布,在3月末來到了大家面前。
AMD Radeon Pro Duo
Radeon Pro Duo這塊卡采用了兩顆R9 Nano的“Fiji”核心,因此TDP只有375w,照比R9 295x2恐怖的500w可謂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作為目前最強的顯卡,該卡的單精度浮點運算性能高達16.4 TFLOPS,是R9 295x2的1.4倍,NVIDIA TITAN X的1.5倍。此外,該卡擁有3個8Pin輔助供電接口,是目前公版顯卡中最為豪華的設計。售價方面,該卡的“身價”為13999元,雖然比R9 295x2貴了足足2000塊,但依舊良心十足,畢竟當年GTX TITAN Z曾賣出2999美元的天價,跟它比一切都是浮云。
恐怖的3*8Pin接口
這塊卡的命名很奇特,在之前我以為這塊卡叫做“Pro Duo”,等AMD發(fā)布了全新的專業(yè)卡系列后我才明白,“Radeon Pro”是專業(yè)卡系列名,“Duo”才是這塊卡的名字。既然歸類到專業(yè)卡系列,該卡在AMD眼中就不是面向廣大玩家的消費級顯卡,憑借AMD自家的“Liquid VR”技術,該卡的兩個核心可以分別渲染左右眼看到的畫面,因此該卡被AMD定義為一款面向VR開發(fā)者的專業(yè)級顯卡。如果從這個層面來看的話,1W4的專業(yè)卡能有這么強的性能,AMD真是良心到家了,然而不管AMD怎么說,在玩家眼里該卡就是游戲神卡,我相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玩家買它是用來玩游戲的。
目前仍是世界最快的顯卡
作為28nm的最后一款旗艦級顯卡,AMD Radeon Pro Duo必將被載入史冊,毫無疑問,它是當之無愧的28nm顯卡性能之王,將統(tǒng)治GPU界一段時間,直到新的雙芯旗艦卡誕生。說起來,根據網上曝光,全新的AMD Radeon VEGA雙芯旗艦很有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推出,屆時該卡將再一次鑄就顯卡界性能神話,讓我們一起期待吧!等等,有人說我忘了NVIDIA,然而GTX TITAN Z之后,NVIDIA還出過雙芯卡么?TITAN Z超低的性價比和超高的溫度至今仍是一個笑話,如果NVIDIA堅持不用水冷散熱器,可能未來再也不會出現NVIDIA的雙芯旗艦了。
年度最值得買旗艦 GeForce GTX 1070
2016年5月初的NVIDIA Editors'Day上,老黃公布了采用全新16nm新工藝的旗艦級顯卡GeForce GTX 1080/1070,標志著顯卡界1x nm新時代的正式開啟。作為16nm Pascal架構的首發(fā)產品,兩塊新卡的性能的確符合我們的預期,即使是次旗艦GTX 1070,也依然有著超過上代旗艦GTX 980Ti的實力。如果再算上不到3000塊的建議零售價,性價比真是高的沒話說,甚至超過了旗艦GTX 1080,因此該卡一上市便成為多數高玩的不二之選。
NVIDIA GeForce GTX 1070
GTX 1070采用GP104-200核心,擁有1920個CUDA處理器,比GTX 1080少了1/4,性能比后者低了約20-30%。為了區(qū)分定位,GTX 1070沒有采用GTX 1080搭載的GDDR5X顯存,頻率也比GTX 1080低一些,不過好處是TDP也低了30W,僅有150W,與上代次旗艦GTX 970相當,一個6Pin輔助供電足夠了。雖然該卡是GTX 970的繼任者,但該卡比GTX 970強太多,說它為GTX 980的繼任者或許更恰當。
采用全新鉆石面“泰坦皮”
比較好玩的是,GTX 1070正式鋪貨時,GTX 980Ti還沒有停產,而電商平臺上GTX 980Ti的價格依舊是4000左右,無數因為來不及等新卡而買了GTX 980Ti的玩家們追悔莫及,價格始終在7500左右的老TTITAN X的二手價格也是一路雪崩,降到了和GTX 1080平齊,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灘上啊。因為GTX 1070在市場上的表現實在太好,導致半年過去,其價格也就降了一點點,頗有當年GTX 970的風范。
充滿層次感的設計
GTX 970雖然是前兩年最暢銷的旗艦卡,但其也因“3.5G顯存門”而飽受詬病,甚至被告上了法庭,最后NVIDIA為每位購買GTX 970的美國本土玩家賠償30刀而了事。仿佛詛咒一般,這回的GTX 1070也陷入了“顯存門”中,不過這回還真不是NVIDIA的鍋。首發(fā)的GTX 1070均采用了三星GDDR5顯存顆粒,不過后續(xù)美光量產高頻GDDR5顯存后,不少GTX 1070顯卡轉而采用了美光方案,問題就出在了美光顯存上。如果顯存在300mV低電壓下待機時,用軟件超頻顯存頻率,美光顯存就會出問題,要么驅動崩潰,要么藍屏死機,這在全球范圍內還真不是個案,GTX 1070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高性價之選
不過這次NVIDIA反應很及時,在問題大面積曝光后,便第一時間推出了修復BIOS,玩家升級BIOS后即可解除隱患,不過要等廠商根據自家產品做的新版BIOS。就目前來看,各大AIC廠商均已放出新版BIOS,這個問題可算是被徹底消滅了。盡管此次風波對GTX 1070的銷量產生了些許影響,但GTX 1070依舊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旗艦,吉吉我身邊就有好多骨灰級游戲玩家換GTX 1070,但凡用過的都說好!
首款14nm北極星 Radeon RX 480
2016年6月1日臺北電腦展上,AMD終于發(fā)布了風聞已久的首款14nm北極星顯卡——Radeon RX 480,這款卡雖然是一款主流級顯卡,但卻有著接近NVIDIA老旗艦GTX 980的性能,并且功耗僅為150W,能耗比為AMD歷年之最。該卡正式上市日期是6月末,但提前開啟了預售,玩家都對AMD這款新卡充滿了信心,光京東商城就預售出去上萬塊,火爆程度可見一斑,AMD的股價隨著RX 480的發(fā)布也是直線上升,整個業(yè)界都給了這款新卡極高的評價。
AMD Radeon RX 480
在首測時,由于驅動不夠完善,RX 480的實際表現介于GTX 970和GTX 980之間,這讓很多玩家略感失望,不過隨著多次驅動更新,RX 480已經完全追上了GTX 980。NVIDIA的GTX 1060作為RX 480的對手,在RX 480之后發(fā)布,性能要強過RX 480一點,價格則是便宜了一點,因此搶了RX 480不少市場份額。不過隨著驅動的更新,RX 480已從之前的落后到追平再到超越,實現了反殺,并且價格也降至和GTX 1060一樣,因而是現階段性價比最高的2000元價位顯卡。
繼承自R9 300系列的外觀設計
該卡在剛發(fā)布時也是出了點事,那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偷電門”。隨著RX 480的發(fā)布,全新的Crimson驅動里新添加了“Wattman”功能,借助這個功能可以實現超頻、調速及GPU各項數據檢測等功能,其中還加入了提升功耗限制選項,問題出就出在這個“Power Limit”功能上。公版RX 480的輔助供電接口為單6Pin,也就是說整個PCB最大可提供150W的電量,與RX 480的TDP相當,但是當拉高功耗限制時,整張卡的功耗便超過了150W,而供電設計不足以支撐顯卡的需求,顯卡就會從PCI-E上取電。
網傳被燒主板的玩家
經過實測,RX 480從PCI-E插槽獲得的供電過高,遠超66W安全規(guī)范,甚至達到了90W(75W為PCI-E理論上限),不符合PCI-SIG組織的規(guī)定,存有安全隱患。盡管AMD表示他們通過了PCI-SIG的認證,是符合規(guī)范的,后來也通過驅動修正了供電問題,但是后來還是被PCI-SIG組織打臉了,RX 480顯卡被踢出PCI-SIG認證名單。雖然RX 480的“偷電門”事實上已經沒什么影響了,但這事對AMD來說可不怎么光彩,說來說去,這件事還是AMD的設計師考慮不周,明明用一個單8Pin就可以解決,卻設計成單6Pin,結果就是很多不明所以的玩家放棄購買RX 480,生怕把主板給燒了。
雙卡可戰(zhàn)GTX 1080
既然現在問題已經在驅動更新后解決了,我們就可以放心選購了,況且市面上還有很多非公版RX 480采用的是單8Pin輔助供電接口,徹底解除了玩家的后顧之憂。說起來,RX 480還有一個4GB顯存版,這個版本性價比更是突出,畢竟大部分玩家不需要8GB這樣夸張的大顯存,4GB足夠用了,而價格上RX 480 4GB又比8GB便宜了400-500塊,和RX 470的價差只有100塊左右,因此很多玩家入手了該版本。另外,在RX 480 4GB剛推出時,有玩家通過刷BIOS將顯存升至8GB,性價比再上一層樓,因而說RX 480是這個價位最具性價比的顯卡真是一點都不為過,強烈推薦A飯入手一塊!
中國專屬神卡 Radeon RX 470D
說到16年值得買的顯卡,怎么能少了性價比高到逆天的RX 470D呢?這款卡是AMD為了對抗GTX 1050Ti而特意推出的“殺手級”顯卡,它的誕生十分神秘,吉吉我也是在剛剛做完GTX 1050Ti首測后便突然收到了AMD人肉送來的RX 470D。我直到解禁前2天我才明白為什么該卡叫做RX 470“D”,這個“D”是“Dragon”(龍)的縮寫,以此命名是因為該卡是“中國特供版”顯卡,只在中國大陸地區(qū)有售,而龍是中華民族的神獸,是中國的象征,于是便以“D”作為該卡的名字,可見AMD是非常重視大陸市場的。
擁有定制化龍背板的藍寶石 RX 470D 白金版 OC
該卡由RX 470輕度刪(yan)減(ge)規(guī)格而來,擁有1792個流處理器,比RX 470少了256個,因此性能差不多下降了10%,其余參數基本未變。該卡的實際性能經評測差不多跟GTX 970相當,但價格卻只要1299元,僅僅比對手GTX 1050Ti貴了100元,而對手GTX 1050Ti的性能也就比GTX 960強一點,因此RX 470D領先GTX 1050Ti非常大一截,這也是NVIDIA今年敗得最慘的一回,不是GTX 1050Ti差,是RX 470D真的太強了。
剛剛推出的藍寶石 RX 470D 超白金 Pro
這種“越級”卡的出現必然會擾亂市場,除了會對GTX 1050Ti造成“毀滅性核打擊”,還會波及自家的RX 470,因此AMD只在中國大陸市場出售該卡,并且在一開始不單獨銷售,僅僅隨電商主機一起售賣,不過現在還是開放了購買,玩家可以在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買到。這還沒完,RX 470D由RX 470精簡而來,根據AMD以往的做法,該卡是有很大幾率開核成為RX 470的,沒想到還真的是這樣,許多玩家已經通過刷BIOS的方式將RX 470D開核成為了RX 470,吉吉我也試了一下,一次成功,于是便寫了一篇教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小菜硬件雜談 教你如何給AMD顯卡開核》
價格最低的迪蘭 RX 470D 酷能
1300元買到去年2500元顯卡的性能,這充分證明了新制程帶來的好處,而這個好處最極致的表現就是RX 470D這款卡。該卡在現階段,可以在1080p分辨率下特效全開運行大多數單機大作,該卡的功耗也只是GTX 960的水準,而且該卡的價位非常符合大多數國人的消費水平,因此稱該卡是本年度最值得買的顯卡真是一點也不為過。順便一提,該卡一上市,我就為朋友和同事買了三塊,它們都是贊不絕口,所以強烈推薦大家選購!
千元內實惠優(yōu)選 GeForce GTX 1050
最后為大家推薦的是NVIDIA今年推出的最便宜的顯卡——GeForce GTX 1050,該卡有著低價、低功耗、低溫和高性能的特點,是NVIDIA布局網吧和電競市場的得力干將。該卡的推出是比較令人意外的,畢竟GTX 950剛剛上市1年,這么快就推出性價比更高的下一代產品勢必會讓GTX 950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然而正如NVIDIA所說,他們正在加快顯卡迭代的速度,GTX 1050取代性價比并不是很高的GTX 950也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GeForce GTX 1050
GTX 1050采用有著640個CUDA處理器的GP107核心,TDP低至75W以下,但性能上卻要比GTX 950還要強10%左右,在常規(guī)分辨率下應對網游毫無壓力,即使是大型單機游戲,設置好特效也是可以流暢運行的。反觀對手那邊,GTX 1050的對手是RX 460,但RX 460的性能的確渣得不像話,身為14nm的首款千元級產品,其性能居然僅僅跟28nm的GTX 950相當,而且價格上也不是很厚道,因此許多玩家并不買帳,GTX 1050各方面都超過RX 460,唯一的遺憾就是出場得有些遲了,因此在銷量上并未達到RX 460的高度。
技嘉GTX 1050半高卡
由于功耗較低,市面上很多非公版GTX 1050都不需要外接供電,單靠PCI-E插槽提供的電量就足夠了,并且由于GTX 1050可以設計的很小,因此非常適配ITX機箱,目前已經有許多廠商設計出了單槽或者半高的GTX 1050 ITX顯卡,給玩家更多樣化的選擇。不過還有一點美中不足,那就是GTX 1050的顯存只有2GB,在大型游戲中會爆顯存,這時,RX 460 1024sp 4GB大顯存的優(yōu)勢就顯現出來了,究竟要不要多花100塊選擇后者,那就是玩家該考慮的事了。
這期的《小菜硬件雜談》就到這里,吉吉我為大家簡單盤點了下2016年那些非常值得買的顯卡,在其中我并未就顯卡的參數進行過多介紹,相信關注顯卡的朋友們心里也都清楚,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對2016年進行一個總結。當然,指出的這些卡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歡迎持有不同意見的網友在下方評論并@我,我會認真采納大家的意見。這期的小菜硬件雜談就到這里,我們下期見。
中關村在線顯示器頻道原創(chuàng)】自從曲面顯示器出現之后,對于它的評價就呈現出了兩極化的趨勢,喜歡的小伙伴愛它愛到不能自拔,不喜歡的小伙伴是怎么看怎么都不順眼,還有一些小伙伴在準備升級桌面的時候,也會很認真的糾結到底要不要購買曲面屏,買還是不買,這是個問題。
曲面屏值不值得買?種草京東熱銷TOP10
曲面顯示器,顧名思義,就是帶有弧度的顯示器,其最重要的參數就是曲率,其數值越大,弧度越大。從目前顯示器市場來看,1800R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曲率,最大的曲率是1500R,而在一些超寬屏顯示器上還會使用2000R或者2300R。
首先,我們先來說下曲面屏的優(yōu)點:1,曲面屏的弧度設計更加貼合人眼的生理構造,用戶無論從哪個方向來看都能夠保持等視距;2,曲面屏能夠營造出強烈的包圍感和沉浸感,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在看電影和打游戲的適合感受很不錯;3,對于顏值黨來說,曲面顯示器真的足夠好看啊......
當然,有優(yōu)點就有不足,有很多用戶攻擊曲面顯示器,是認為曲面顯示器呈現出來的畫面有一些“扭曲”,并且剛換上上曲面顯示器肯定是不習慣的。
京東熱銷曲面顯示器TOP10(圖片截取自京東)
到底哪些用戶適合用曲面屏呢?在這里,筆者推薦一些重視游戲體驗的玩家、愛看電競追劇的影音用戶、重視外觀的外貌協會會員可以選擇曲面顯示器,而有設計制圖、視頻剪輯等這些專業(yè)需求的用戶來時選擇平面顯示器更好一些(不包括那些極度喜歡或者極度不喜的用戶,只針對正在糾結的小伙伴~)
筆者知道,對于很多樂于嘗鮮的小伙伴來說,曲面屏是一定要體驗的,因此,筆者今天就來帶大家一起看看京東熱銷前十的曲面顯示器都有哪些,每一款顯示器又都有什么特色呢,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TOP10 三星C32F395FWC
適用人群:電影愛好者
指導價格:1599元
位于TOP10的這款曲面顯示器三星C32F395FWC采用的是一塊31.5英寸的VA面板,曲率為1800R,分辨率為1920*1080,具有極其廣闊的視野,并且采用了11.9mm的纖薄機身,外觀時尚。
三星C32F395FWC京東好評度98%
三星C32F395FWC也采用了低藍光和不閃屏的護眼模式,長時間使用時能夠減少有害短波藍光和閃屏的對人眼的傷害;而在接口方面,這款顯示器為用戶提供了HDMI和DP兩種接口選擇,基本上能夠滿足日常所需。此外,靈視競技功能也為游戲玩家提供了便利。
三星 C32F395FWC
劃重點:對于希望同時體驗到大屏和曲面的小伙伴來說,三星C32F395FWC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這款顯示器的顏值也很高,但遺憾的是這款顯示器的分辨率與尺寸相比低了些,介意的小伙伴就別考慮了。
TOP 9 三星C27F591FDC
適用人群:入門玩家,影音用戶
知道價格:1799元
京東熱銷曲面顯示器TOP 9依然是三星,C27F591FD這款顯示器曾今是2016年的爆款,也就是曲面快速發(fā)展的那一年,這款顯示器的搭載的是一款27英寸、1080P全高清的1800R曲面屏,整體參數放在現在依然不過時。
三星C27F591FDC京東好評度98%
在外觀設計方面,三星C27F591FDC白色的機身顏色時尚優(yōu)雅,同時9.9mm的纖薄機身搭配上簡約的金屬支架,簡約大氣,同時這款顯示器還采用了AMD FreeSync技術,能夠釋放顯卡壓力。此外,三星C27F591FDC還配置了VGA、HDMI和DP三種類型的接口,完全能夠滿足用戶的日常所需。
三星 C27F591FDC
劃重點:三星顯示器的顏值不用說了!尤其是曲面顯示器更是出彩,同樣是一款顏值黨的福利之作,介意上面那款尺寸大而分辨率低的小伙伴來說,這款顯示器或許會是不錯的選擇,重要的是這款顯示器的價格從上市到現在都沒怎么降價!也是夠保值了......
TOP 8 三星C24F396FHC
適用人群:普通玩家,家庭使用
指導價格:999元
三星C24F396FHC是一款23.5英寸的的1800R曲面顯示器,采用VA廣視角面板,可視角度達到了178°,整體外觀設計為酷黑色,并且采用V形一體成型的支架和底座,機身厚度為11.9mm,極具匠心。
三星C24F396FHC京東好評度98%
除了尺寸大小之外,三星C24F396FHC這款顯示器在性能參數上和我們一開始介紹的位于TOP10的產品極為相似,靜態(tài)對比度為3000:1,明暗對比和色澤表現更加豐富細膩,此外用戶在游戲時還可以一鍵啟動靈視競技,對畫面精細單獨調整和渲染。
三星 C24F396FHC
劃重點:同樣是來自于三星的一款曲面顯示器,這款顯示器對于喜歡喜歡簡約黑色外觀的小伙伴來說是不錯的選擇,而且23.5英寸的大小對于很多用戶來說都很實用,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小尺寸配合大曲率,曲面弧度會比較明顯,大家按照自己的接受程度謹慎選擇。
TOP 7 松人R240
適用人群:網吧
指導價格:659元
松人 R240這款顯示器的外觀是相當可以的,有玫瑰金和時尚銀兩種配色,搭配上2800R的曲率、超薄機身和2mm窄邊框設計,一眼看上還是十分吸引人的。對于喜歡高顏值的小伙伴來說這款顯示器一定足夠吸引人。
松人 R240京東好評度99%
此外,松人 R240采用U弧底座設計,有航空鋁材金屬打造而成,簡約時尚,官方數據顯示器,松人 R240采用的是23.6英寸的10bit的MVA面板,能夠顯示10.7億色,色彩艷麗自然。它的分辨率為1920*1080,搭配有VGA和HDMI接口,基本上能夠滿足用戶的日常使用。
松人 R240
劃重點:松人 R240適合追求顏值的用戶選擇,但性能的話可能一般,并且2800R的曲率數值偏高,弧度不是十分明顯,希望體驗到強烈包圍感的小伙伴并不適合這款顯示器。
TOP 6 AOC C2791VHE/WS
適用人群:學生、游戲愛好者
指導價格:1199元
位于顯示器京東熱銷榜TOP3的產品同樣是來自于AOC,這一款產品的型號是AOC C2791VHE/WS,采用的是27英寸、1800R曲率的VA面板,可視角度178°和曲面能夠為用戶帶來身臨其境的包圍體驗。
AOC C2791VHE/WS京東好評度98%
這款顯示器也是顏值黨的福音了,珍珠白后背高亮塑身,外觀十分精巧,搭配銀色噴漆的支架底座,邊框使用鉆石切割工藝,簡約而不失內涵,同時2mm微邊框的設計也讓AOC C2791VHE/WS更具美感。
AOC C2791VHE/WS
劃重點:AOC C2791VHE/WS對于游戲玩家也十分友好,搭配有Adaptive-Sync同步技術,支持FPS/RTS模式一鍵切換功能,入門級游戲玩家可以享受到不錯的游戲體驗,想要體驗大屏曲面帶來的精彩,這款顯示器是不錯的選擇。
TOP 5 飛利浦278E8QDSW
適用人群:家用、影音用戶
指導價格:1349元
位于京東熱銷曲面顯示器TOP5的是飛利浦278E8QDSW是一款27英寸的大屏曲面顯示器,采用炫彩MVA屏,曲率為1800R,分辨率為1080P,機身厚度為11mm,時尚的白色機身和金屬支架底座搭配在一起,滿足顏值黨對于顯示器的一切幻想。
飛利浦278E8QDSW京東好評度98%
在性能方面,飛利浦278E8QDSW采用了基于DC調光技術的不閃屏愛眼技術,同時搭配有AMD FreeSync變頻技術,能夠確保游戲畫面與顯示器刷新率實現同步,并且預置了多種場景模式,方便用戶調節(jié)。此外,飛利浦278E8QDSW還為用戶提供了HDMI/DVI/VGA接口,方便用戶選擇。
飛利浦278E8QDSW
劃重點:飛利浦278E8QDSW顯示器同樣是一款高顏值的產品,27英寸搭配1800R,體驗效果應該不錯,適合入門級玩家和影音用戶使用,而1349元的價格相對來說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TOP 4 三星C27F396FHC
適用人群:體驗型游戲玩家,家用
指導價格:1399元
三星C27F396FHC這款顯示器采用的是一塊27英寸的VA面板,一體成型柔性屏的曲率為1800R,可視角度178°,靜態(tài)對比度為3000:1。
三星C27F396FHC京東好評度98%
三星C27F396FHC還采用全新AMD FreeSync技術,告別高畫質渲染時圖像撕裂、卡頓及延遲現象,滿足玩家的多種需求。而在細節(jié)方面,三星C27F396FHC同樣貼心,濾藍光和不閃屏的護眼功能,能夠讓重屏用戶使用顯示器更加的放心。
三星C27F396FHC
劃重點:27英寸的顯示效果更加震撼,1800R環(huán)抱式體驗專為娛樂用戶而生,無論是觀影還是游戲都更加具有帶入感,喜歡黑色外觀的小伙伴可以考慮入手。
TOP 3 三星C24F390FHC
適用人群:家用、入門游戲玩家
指導價格:1049元
京東熱銷TOP3的曲面顯示器是來自三星的C24F390FHC。這款顯示器采用的是23.5英寸的廣視角VA面板,曲率高達1800R。
三星C24F390FHC京東好評度98%
三星C24F390FHC的整體配色為黑色,低調內斂,機身厚度僅有11.9mm,兼具時尚氣息,同時內置有低藍光和不閃屏的功能,能夠為長時間與顯示器接觸的用戶時刻提供一份貼心的守護,同樣的,這款顯示器也采用了AMD FreeSync技術和靈視競技技術
三星C24F390FHC
劃重點:對于入門級游戲玩家來說十分的友好,搭配上曲面營造出的包圍感和沉浸感,能夠享受到身臨其境和流暢自如的游戲體驗,喜歡小尺寸的玩家可以考慮。
TOP 2 三星C27F390FHC
適用人群:家用,入門玩家
指導價格:1449元
TOP 2的這一款顯示器是三星C27F390FHC。細心的小伙伴一定已經發(fā)現了,這和剛剛介紹的那款顯示器是同一系列,區(qū)別在于這款顯示器是27英寸的,上面那款24英寸的,看來大家對于曲面顯示器還是喜歡更大一些的呀。
三星C27F390FHC京東好評度98%
三星C27F390FHC這款顯示器采用全黑色的機身設計,機身厚度為11.9mm,同時采用的是1800R的VA廣視角面板,同時還具有靈視競技和AMD FreeSync顯示變頻技術,對于喜歡玩游戲的玩家來說,也十分的友好。
三星C27F390FHC
劃重點:對于喜歡這個系列的小伙伴來說,這款27英寸的大屏幕應該是不錯的選擇,缺點是如果用來打游戲的話沒有144hz有些遺憾,但整體來看依然是早期的一款較為不錯的曲面顯示器了。
TOP 1 AOC C2789FH8
適用人群:家用,影音用戶
指導價格:1399元
位于京東熱銷曲面顯示器TOP 1的是AOC在去年推出的一款曲面新品AOC C2789FH8, 它采用27英寸、1800R曲率的VA面板,擁有7.8mm纖薄機身搭配2mm微邊框設計,內黑邊僅有5.2mm,非常時尚。
AOC C2789FH8京東好評度96%
AOC C2789FH8機身和支架底座均是由航空級鋁合金打造而成,整體效果復古且時尚,并且配備了一個VGA接口和一個HDMI接口,以及一個音頻接口,基本上能夠滿足多數用戶的日常所需。
AOC C2789FH8
劃重點:在十款顯示器中,AOC C2789FH8是最新的產品,無論是在外觀、性能上都有著不錯的表現,并且色域能達到90%NTSC,這在十款產品中還是具有相當的優(yōu)勢,如果是2K就更完美了,當然,價格就不會是1399元了,有需求的小伙伴可以考慮。
大家可以看到十款顯示器中,三星就占了6款,畢竟,三星是最早做曲面顯示器的廠商,其實業(yè)內很多顯示器品牌的專業(yè)顯示器采用的都是三星的VA面板,三星曲面顯示器可選擇的產品更加豐富,但同規(guī)格的顯示器中,三星的顯示器可能價格略貴。
排序 | 型號 | 尺寸 | 曲率 | 顏色 | 價格 |
TOP1 | AOC C2789FH8 | 27英寸 | 1800R | 玫瑰金 | 1399元 |
TOP2 | 三星C27F390FHC | 27英寸 | 1800R | 黑色 | 1449元 |
TOP3 | 三星C24F390FHC | 23.5英寸 | 1800R | 黑色 | 1049元 |
TOP4 | 三星C27F396FHC | 27英寸 | 1800R | 黑色 | 1399元 |
TOP5 | 飛利浦278E8QDSW | 27英寸 | 1800R | 白色 | 1349元 |
TOP6 | AOC C2791VHE/WS | 27英寸 | 1800R | 珍珠白 | 1199元 |
TOP7 | 松人R240 | 23.5英寸 | 2800R | 玫瑰金/時尚銀 | 659元 |
TOP8 | 三星C24F396FHC | 23.5英寸 | 1800R | 黑色 | 999元 |
TOP9 | 三星C27F591FDC | 27英寸 | 1800R | 白色 | 1799元 |
TOP10 | 三星C32F395FWC | 32英寸 | 1800R | 白色 | 1599元 |
對于影音用戶我們推薦:
三星C32F395FWC、飛利浦278E8QDSW、三星C27F591FDC、AOC C2789FH8
對于體驗型游戲玩家我們推薦:
三星C27F396FHC、三星C24F390FHC、三星C27F390FHC、三星C24F396FHC
對于只看顏值的朋友我們推薦:
三星C27F591FDC、松人R240、AOC C2791VHE/WS、AOC C2789FH8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選擇到最合適的顯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