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康全畫幅微單Z7,是尼康第一款上市的全畫幅微單,也是Z卡口系統的第一臺相機,是一款以畫質為主打的高端微單產品。對于相機行業而言,尼康Z7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其中眾多技術指標對于未來的全畫幅微單都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當然,尼康的產品標號意味也非常明確,7對7,尼康表示想要成為微單行業銷量第一,目前最大的對手自然是已經升級為三代機身的索尼。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看一下尼康Z7究竟實際性能如何,和自家同門師兄D850相比有哪些變化,面對對手索尼A7RIII又有著怎樣的差異。

    對于尼康Z7而言,4575萬有效像素,大家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尼康D850。作為尼康第一款上市全畫幅微單,網上對于Z7的評論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首先先來簡單看一下我們對于尼康Z7的評測結論。在一開始,我們先來再回顧一下尼康Z7的主要參數,當然我們也要看一下這臺相機和D850以及索尼A7RIII相比,有什么區別。

    尼康Z7/D850以及索尼A7RIII主要對比參數

    這里我們為大家帶來一段視頻,是我們7位相機用戶對于尼康Z7的評價,包括對尼康Z7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地方。不同用戶對于相機都有著不同的看法,如果您有什么觀點看法,歡迎您在進行留言。

    尼康Z7使用感受大搜集

    三大競爭優勢:圖像畫質、操控以及輕量化

    尼康Z7并不是尼康心目中的全能型機型,而是以靜態圖像為核心競爭力的輕量化相機產品,這臺相機的意義,是以更加輕便小巧的機身和鏡頭,提供與D850相當的照片拍攝能力,并且提供了更適合視頻拍攝的解決方案。而且尼康Z7在實現輕量化和小型化的同時,延續了單反相機上的良好操控手感,這一點實在難得。

    尼康Z7提供的是輕量化的高畫質解決方案,而不算是全能型機型

    尼康Z7雖然參數與A7RIII相似,但尼康真正的全能型高像素依然是D850;Z7在相機本身更加側重于拍攝功能,而不是動態圖片捕捉能力,因此尼康Z7在對焦和連拍性能上,目前仍處于下風。當然,對焦和連拍性能稍弱,也是受制于第一代機身的技術限制,未來尼康微單必然會不斷補齊這一短板。

    開篇辟謠:330張續航數據并不屬實

    尼康Z7最大的槽點,就是剛發布時日本官網的330張續航數據(CIPA測定標準)。根據實際測定,尼康Z7的實際續航與尼康單反相機相同,可以實現超過1小時的4K視頻拍攝,或者超過1000張的常規圖像拍攝,并且支持機身USB充電。因此續航這一問題,并不存在。在實際使用中,相機實際掉電速度如下:

    第一塊電池:靜態照片約300張,高速連拍約400張,10-30秒長曝約40張,共拍攝742張,剩余電量12%。

    第二塊電池:高速連拍約400張,靜態圖像拍攝150張,1秒左右長曝約50張,4K視頻約10分鐘,中度操控,剩余46%。

    第三塊電池拍攝:4K視頻45分鐘,靜態圖片150張,重度操控,剩余22%。

    對于尼康Z7而言,毫無疑問這臺相機開創了尼康全新相機系統的新世界。Z卡口意味著尼康在光學設計上有個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而機身的功能上,尼康也展示了眾多新的相機技術。下面我們就正式進入評測,來看一下尼康Z7的實際性能表現究竟如何。

    尼康作為百年相機廠商,在機身設計上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這一次在Z7上,尼康把眾多單反上的設計特點,運用到了微單機身上,所以說尼康Z7實際上是頂著微單外殼的單反,這一點不為過。

    尼康Z7外觀及上手感受

    對于微單而言,小巧是第一位的,如果不夠輕巧,微單和單反又有什么區別?尼康Z7在機身尺寸上,相比于D850有著不小的差距。機身重量減少300余克,高度減少接近1/3,厚度減少1/3,加上鏡頭之后,機身的輕量化優勢更加突出。和索尼A7RIII相比,尼康Z7的體積與A7RIII基本接近,不過是機頂軍艦部稍稍高出一點。

    尼康Z7最大的特點就是小巧

    和索尼A7RIII相比,尼康Z7體積與A7RIII基本相同

    尼康Z7(左)與索尼A7RIII(右)機背對比

    尼康Z7在手感上具有巨大優勢,雖然是微單相機,但是Z7的手柄是直接移植于單反機身,所以機身的手柄握持手感幾乎與7000系列單反相機類似,握持手感上明顯要好于索尼A7RIII系列。尼康Z7的手柄寬大而且很高,能夠讓大手小手用戶都能獲得很好的上手感受,后背具有拇指手柄,不管是單手操作還是按鍵操控,尼康Z7的右手部分手感都非常接近于單反。

    Z7的右側手柄,基本是單反上直接套用而來

    在機身上,尼康Z7做了眾多輕量化設計,而且對按鍵進行了精簡。尼康取消了屏幕左側的按鍵,全部集成在了機身的右側。由于按鍵數量有所減少,所以部分功能按鍵設計成了復合按鍵。機身具有兩個撥輪,前撥輪保持單反上的傳統設計,后波輪在頂部,是微單主流設計。兩個撥輪手感上比D850要差,但是還可以接受。

    機身背部按鍵,最大變化是把右側按鍵集成在了左側,并且不少為復合功能按鍵

    在機身背部,尼康最顯眼的是這塊210萬像素點翻轉觸控屏,尼康新品屏幕像素達到了70萬,這塊3.2英寸屏幕,分辨率大概在1000×700(具體數據未知,大概猜測),如果用大家熟悉的屏幕DPI來計算至少在300以上,所以說尼康Z7的屏幕顯示效果實際上要超過很多手機的。尼康EVF采用369萬像素點,是現在常見機型的最高水準,而且尼康EVF眼點設計比較出色,對于眼鏡用戶非常友好。

    210萬像素點的翻轉觸控屏,顯示效果堪比手機

    尼康Z7機身的另一個改進在于機頂,Z7的機頂具有一塊類似于富士X-H1,是一塊方形肩屏,數據顯示涵蓋了簡單的操控參數,并不像單反參數這么多。尼康Z7的機頂參數基本沿用了單反的設計,但是Z7雖然定位接近D850為準專業微單,但是并沒有使用D850上的左側模式盤,看來未來尼康專業微單上,基本也是現在Z7的設計。

    頂部肩屏數據不多,但絕對實用

    尼康Z7被吐槽最多的地方之一,就是單卡槽,而且使用XQD卡。對于單卡槽,必然不如雙卡槽穩妥,而且尼康機身并不小,應該能夠再放一張SD卡。XQD卡現在的價格相對較高,128GB的2933X速XQD卡,2017年底海外價格還能在千元以下,如今很難再買到低于1700元的現貨,帶上讀卡器一張高速XQD卡成本差不多2000元,對于用戶來說是很大的負擔。雖然XQD卡性能出色,穩定性可靠,但是價格成本是尼康現在跨不過去的一道門檻。

    單XQD卡槽是尼康Z7的槽點,但是現階段是短痛,而非長痛

    在機身接口方面,Z7保留了豐富的接口設計,USB接口使用的是Type-C接口,這也是針對高速傳輸和充電的考慮。不過由于尺寸限制,快門線為D750及以下機身使用的小口快門線,并不是D850的十針快門線。

    左側豐富的接口,保證了專業用途

    最后,尼康Z7的電池為EN-EL15b,這塊電池和D850/D810/D750/D500/D7500等機型通用。不同的是,當使用EN-EL15和EN-EL15a時,尼康Z7不支持機身充電,使用EN-EL15b時,可以使用機身充電。

    尼康使用EN-EL15b電池時可以USB充電,但充滿需要6小時

    對于尼康Z7而言,機身設計繼承了尼康單反的諸多特性,是一臺有著微單機身和單反操控的相機。從操控而言,這臺相機在微單中絕對數一數二。下面我們就進入客觀測試,來看一下Z7的實際拍攝效果如何。

    <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尼康Z7使用了一塊4575萬像素的全畫幅傳感器,雖然尼康官方表示這塊傳感器是全新設計并不是源自于D850,但是相同技術水平下,大家都明白這塊傳感器與D850的關系。尼康所謂的重新設計,應該是對電路的重新整合,以安裝混合對焦模塊,機身畫質上,我們來看一下尼康Z7、尼康D850和索尼A7RIII三者的畫質差異。首先要看的是JPG畫質對比。

    本次畫質測試使用鏡頭:Z7搭配24-70mm f/4S,D850搭配24-70mm f/2.8E VR,索尼A7RIII搭配24-70mm f/2.8。

    尼康Z7/D850與索尼A7RIII逐級感光度測試

    在JPG測試部分,可以看到實際上尼康Z7和D850的高感表現基本一致。由于新一代機身采用了個EXPEED 6處理器,因此算法上和D850依然有所不同,但是畫質本身是基本沒有變化的。與索尼A7RIII相比,尼康機身多出300萬像素,對高感沒有什么影響,畫質觀感上三臺相機基本相同,尼康甚至稍稍有所優勢。不過尼康D850測試中所用的24-70mm f/2.8E VR鏡頭,分辨率表現方面的確不太令人滿意。

    注:本次RAW文件測試中(含下文寬容度測試),使用Camera Raw 10.5,但版本為測試版本,為避免誤差,所有銳化與降噪選項全部關閉。(保留全部彩色噪點)

    尼康Z7/D850與索尼A7RIII逐級感光度測試

    在RAW文件上,三臺機子的差距同樣不大,由于索尼RAW文件成像要比尼康更暗,高感RAW畫紙上尼康兩臺相機甚至稍稍勝過索尼。對于這樣的測試結果,其實大家在評測之前就已經明了,尼康Z7的畫質基本等同D850,所以如果大家對Z7的高感表現有疑問,基本可以參考D850的高感性能。

    尼康向來以寬容度見長,所以這里我們自然要測試一下Z7的寬容度表現。在感光度測試中我們知道Z7的實際表現近乎等同于D850,而D850則以高感寬容度見長,所以這里我們來對比一下三臺相機在不同感光度下的寬容度。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三臺相機寬容度測試

    ISO 1600下,三臺相機寬容度測試

    ISO 6400下,三臺相機寬容度測試

    在ISO 64或ISO 100的最低原生感光度下,三臺相機都有著非常不俗的表現,基本-5EV拉回后能保持較好的畫質水平。但是從ISO 1600的高感寬容度開始,索尼A7RIII開始處于下風。由于我們測試中保留了畫面的彩色噪點,以顯示相機最真實的實力,實際拍攝時彩色噪點更加容易去除,因此Z7和D850在實際表現中的寬容度表現要遠好于索尼A7RIII。

    注:本次測試時,Adobe Camera RAW版本更新時雖未公布,但已經支持了尼康新機Z7的RAW格式讀取以及修改。但本版本下很可能是測試版,RAW文件讀取時的默認設置和傳統版本明顯不同(最大區別在于默認彩噪處理,各位會明顯發現本版本有很高的彩噪)。但為了保證公平性,我們在測試時以此測試版的默認RAW配置文件進行對比,待正式版推出后,我們會修改本部分內容。

    由于客觀測試過于偏向于測試圖片,我們這里為大家帶來尼康Z7與索尼A7RIII的實拍測試。首先先來看一下最低原生ISO下的拍照對比。測試時均使用機身A檔自動曝光,機身色彩預設為標準。

    測試場景一:日落時分最低感光度單張拍攝

    尼康Z7機身JPG直出照片

    索尼A7RIII機身直出照片

    尼康100%截圖

    索尼100%截圖

    從實際拍攝來看,兩臺相機對于低感都有著非常出色的畫質體現,兩臺相機不論是純凈度還是銳度表現都十分相當。尼康24-70mm f/4實力不俗,在應對所24-70mm f/2.8時在細節解析力上依然不落下風,而索尼則展現出了超強的細節表現力。在機身色彩表現上,尼康Z7明顯要勝于索尼A7RIII,而且在RAW文件的調整上保留了更大空間。

    測試場景二:夜景長曝提亮3檔寬容度測試

    第二組測試我們來試一下實際拍攝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復雜拍攝時提亮暗部,來看暗部細節和噪點的控制。測試時使用f/11進行拍攝,相同拍攝參數,然后進行后期提亮。拍攝使用最低原生感光度,長曝時間曝光拍攝。

    提亮紅框區域3EV

    尼康提亮3檔100%截圖

    索尼提亮3檔100%截圖

    在這一次測試中,索尼銳度表現依然不俗,在邊緣銳度上這枚索尼FE 24-70mm f/2.8的確要比尼康24-70mm f/4S更好。但是暗部純凈度上,尼康基本難看到明顯噪點,而索尼已經出現了已經的噪點。因此實際拍攝和處理時,尼康的后期空間依然要更好。

    測試場景三:ISO 3200直出與寬容度測試

    最后一個測試我們來看一下尼康Z7和索尼A7RIII在高感拍攝狀態下的實際噪點表現和寬容度表現。這一項挑戰的是相機的極限畫質(例如星空拍攝),測試時我們使用A檔,保證兩臺相機按照最接近相機曝光判斷的方式進行拍攝,測試截圖均源自于RAW文件。

    這組照片直出效果,對比內容非常極限

    尼康100%截圖

    索尼100%截圖

    提亮2檔后尼康100%截圖

    提亮2檔后索尼100%截圖

    在這里拍攝可以看到,在ISO 3200下,實際上兩款相機對于RAW文件的控噪效果基本是相同的,很難通過肉眼辨別出區別。不過尼康Z7的高感寬容度還是要稍稍好于索尼A7RIII,至少在整體細節保留上,尼康Z7更加出色,這一點可以通過樹葉和建筑的細節,以及噪點的多少進行判斷。

    通過三組對比,可以看到雖然兩臺相機在客觀測試時的數據非常接近,但是在實戰環節尼康Z7對于索尼A7RIII,在畫質上依然占據了更大優勢。對于尼康而言,雖然近兩年尼康一直在用著索尼生產的CMOS,但是普遍情況來看尼康對傳感器的優化,特別是算法的優化要更加出色。對于尼康Z7而言,或許其他性能上不如索尼A7RIII,但是在畫質表現,特別是極限環境下進行拍攝時,尼康Z7對于圖像依然有更好的把控,這也是尼康Z7的立足之本。

    動態捕捉,也就是對焦、追焦以及連拍能力,是大家對于尼康Z7的另外一個關注重點。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們對Z7進行的對焦測試。(查看尼康Z7對焦測試視頻請點擊了解更多)

    尼康Z7的官方數據稱對焦面積覆蓋為90%,索尼官方數據為93%,二者基本接近。從官網給出的對焦點面積來看,兩臺相機在覆蓋面積上基本相當。尼康Z7為493點對焦,而索尼為399個相位對焦點和425個反差對焦點。從數據上,尼康的確沒有說明493個對焦點為何種對焦點。

    索尼A7RIII對焦覆蓋信息,實際上是68%的相位覆蓋和93%的對比度覆蓋

    尼康只給出了這張覆蓋區域,根據數據猜測筆者認為相位點為435點

    實際測試中,尼康Z7在靜態對焦時,保持強大的對焦性能,在微單領域也屬于絕對的第一梯隊。尼康最大的優勢是全區域的-4EV弱光對焦,這在微單相機中極為少見,即便是無光的夜晚,不依靠對焦輔助燈也能實現對焦。(小提示:尼康Z7的對焦輔助燈顏色為綠色,而不是以往一貫使用的橙黃色)

    Z7在視頻最后所示的黑暗環境中能夠精準對焦,這張圖也可以看到ISO 25600的畫質

    追焦表現,是尼康Z7的劣勢。對于D850而言,153點對焦系統不管追什么,都能輕松應對,但是Z7并沒有D850的3D對焦,取而代之的是定點選擇追焦和自動追焦。Z7自動追焦成功率表現一般,測試時需要較近距離才能準確識別;而選擇追焦如果能夠選定,追焦成功率還可以,但如果運動速度過快我們很難有時間選擇對焦主體。

    只要不是機身設置為MF,尼康AF-S下可以按OK進入追蹤追焦模式

    三臺相機追焦成功率測試

    綜合整體的對焦性能,尼康D850,尼康Z7和索尼A7RIII的對焦性能表現大概如下:

    常規光線下靜態對焦:三臺相機精準度和速度基本相當。

    弱光對焦:D850≈Z7>A7RIII、D850中心點支持-4EV對焦,其余為-3EV,但實際表現更好;尼康Z7全部為-4EV對焦,但實際成功率稍稍低于D850中心點;索尼A7RIII如果在黑暗環境,對焦性能精準度下降明顯,而且經常無法判定焦點。

    追焦表現:D850>A7RIII>Z7,D850的153點對焦,對付任何追焦都沒什么壓力,A7RIII稍稍弱于D850,而Z7在追焦性能上距離A7RIII還有一定差距。

    當然,Z7雖然比不上A7RIII,在實際追焦時還是有比較好的表現,筆者感覺追焦性能好于80%的微單相機。以我們習慣的動物園拍鳥測試為例,Z7在飛鳥不進入樹林時,基本能保證超過80%的對焦成功率,但是一旦飛入樹林或者巖石等環境,Z7追焦即失效。可以參考D850,在復雜環境下依然有一定追焦能力,而且當飛鳥飛出樹林后依然能夠繼續追焦。

    尼康Z7追焦測試

    尼康在非復雜背景下,追鳥成功率能在80%左右

    最后,尼康Z7的連拍性能需要注意。Z7標稱的9fps連拍速度,實際上是在12bit的Raw文件下,僅第一張照片測光情況下才能實現,而且續航約為2.5秒大概20-22張,這一點尼康Z7弱于D850(14bit的Raw文件下增加手柄可達9fps追焦測光連拍續航51張,不使用手柄7fps可拍攝約30張)。而索尼A7RIII在連拍數據上可以達到10fps,并且續航更好。從動態連拍性能,尼康Z7依然有待進步。

    其實對于Z7而言,既然已經采用了XQD卡,存儲速度必然不是瓶頸(每秒寫入400Mb,而12bit Raw文件每秒數據大約360Mb),同時處理器性能也不是問題,所以這一次什么限制了尼康連拍速度我們不得而知。

    從尼康整體宣傳而言,D850推出時對于動態捕捉能力進行了大篇幅的重點介紹,但尼康并沒有對Z7的動態捕捉作為重點宣傳,所以我們認為尼康依然將Z7定位為高端風光相機,走的是輕量化高畫質路線。動態拍攝能力,應該會交由其他機型,或者未來的升級機型來實現。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尼康Z7的機身防抖性能。尼康Z7搭載了機身五軸防抖,也就是使用帶有光學防抖鏡頭時可以實現5檔防抖效果,但是沒有鏡頭防抖時,機身依然有防抖效果。在機身防抖測試中,我們使用24-70mm f/4和35mm f/1.8測試實際防抖效果,并且與索尼A7RIII與FE 35mm f/1.4對比了防抖效果。

    尼康Z7搭配35mm f/1.8S時1/8s手持拍攝效果

    索尼A7RIII搭配35mm f/1.4時1/8s手持拍攝效果

    實際使用24-70mm f/4時,實拍下能夠保證1/10s左右的穩定拍攝,大約等于2-2.5檔的實際拍攝效果。在尼康和索尼的機身防抖效果對比中,兩臺相機的50%成功率最低快門數同樣為1/8s。可以看到尼康和索尼的機身防抖,基本屬于同一水平。在使用例如電磁炮等帶有防抖的鏡頭時,尼康Z7實際防抖效果大概為4檔左右,和光學防抖相比難以分出高下。

    尼康防抖實拍效果展示,使用Z卡口24-70mm鏡頭70mm

    實際截圖區域,70mm 1/10s可以保證較高拍攝成功率

    不過在視頻拍攝上,這臺相機的機身防抖效果感覺并不明顯。首先尼康Z7在視頻拍攝時除了機身五軸防抖外,還具有電子防抖,開啟電子防抖會抵消一部分的位移,但是效果并不算太過明顯。

    尼康電子防抖有一定效果,但不算明顯

    尼康Z7并不具備短時手持的拍攝可能,這一點在A7RIII上同樣如此,但是例如松下GH5則可以實現短時的手持拍攝或者手持位移。另外一點,在拍攝視頻是,尼康Z7表現出了較大的果凍效應,這一點需要額外注意。

    尼康Z7運動視頻,無法手持拍攝且果凍較大

    尼康Z7的視頻拍攝,畫質方面是非常令人滿意的,但是機身的10bit和N-log只能使用HDMI輸出使用,機身內錄是不能實現,需要額外注意。機身內錄時,尼康的畫質不是短板,但是Z7的視頻操作邏輯略顯糾結。

    鏡頭為MF時依然可以自動對焦,對于拍視頻容易出現誤觸,還有很多類似的視頻邏輯問題

    首先是對焦使用上,Z7可以在鏡頭使用MF時,機身自動對焦依然有效,但是這種邏輯容易造成混亂,特別是視頻拍攝時,容易通過誤觸屏幕造成額外對焦。另外在視頻拍攝時,非M檔下,參數調節與拍照模式下并不完全相同,這一點也會令人造成困擾。

    尼康Z7視頻樣片(點擊下載原片)

    雖然尼康視頻仍有些問題,但是視頻畫質非常令人滿意(圖為視頻截取單幀)

    可以說,尼康Z7在視頻領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提升防抖,提升操控邏輯,另外還有許多功能需要加入,例如慢速對焦、例如時間碼等等。尼康Z7在視頻拍攝上是我們比較失望的,只有好畫質,但是在功能上,并沒有達到預期。下面我們來測試一下尼康的FTZ轉接環,海外價格這個轉接環的售價高達2000多元,這與現在佳能轉索尼卡口的自動對焦轉接環價格相當。尼康FTZ轉接環的整體重量非常小,內部采用消光漆設計,而沒有采用植絨設計。卡口沒有內部鏡片,依靠物理設計補齊卡口差異和法蘭距差異。

    尼康FTZ轉接環售價2000余元,不算便宜

    由于Z卡口尺寸比F卡口大很多,因此轉接環是后大前小

    測試轉接環我們主要考慮轉接環的通用性,尼康E頭和G頭自然不是問題,我們要試一下D頭,以及副廠F卡口鏡頭的通用性如何。因此我們找了尼康AI 35mm f/1.4、尼康50mm f/1.8D、適馬35mm f/1.4和騰龍90mm f/2.8。

    我們找了幾款鏡頭進行測試,未來有機會我們會測試更多鏡頭

    尼康E/G頭:測光正常、對焦良好、對焦精準、鏡頭防抖正常、支持機身防抖

    尼康D頭:測光正常、不支持自動對焦、支持機身防抖

    適馬35mm f/1.4:測光正常、光圈顯示正常、對焦速度正常、對焦精準、支持機身防抖

    騰龍90mm微距:測光正常、光圈顯示偏小、對焦速度明顯變慢、對焦精準、支持機身防抖、鏡頭防抖效果異常

    實際使用來看,尼康FTZ轉接環目前對原廠鏡頭支持良好,但是沒有馬達驅動桿,因此D頭無法實現自動對焦。對于副廠鏡頭,我們手中暫時只有兩顆,測試中騰龍90mm微距出現較大問題。從網絡結論來看,尼康的對焦環在使用副廠鏡頭時,有一定概率出現兼容性問題,具體并不針對某一品牌,而是出現在某些鏡頭,因此需要單獨甄別。

    105mm f/1.4最大光圈近攝,對焦對H字母

    對焦精準,而且其他品牌對焦同樣沒有問題

    在對焦精度和防抖上,我們使用尼康105mm f/1.4進行測試,測試中尼康105mm f/1.4在大光圈近距離拍攝時可以實現完美對焦,沒有任何跑焦問題,而我們測試的副廠鏡頭,同樣沒有對焦問題。

    從目前來看,尼康Z7的測光、對焦判定和機身防抖完全依靠機身組件,并不需要數據交換支持。當然要實現機身+鏡頭雙重防抖,并不是所有帶防抖的副廠鏡頭都能順利實現。當然,我們本次測試數據并不多,這里僅作為參考,更多消息我們會隨時跟進。評測最后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尼康Z7的拍攝樣片,拍攝所用鏡頭包括Z卡口24-70mm f/4、35mm f/1.8以及轉接70-200mm f/2.8E。

    對于尼康Z7而言,機身具有極為出色的拍攝畫質,是目前135相機中的畫質先鋒。機身傳感器表現與D850幾乎相同,因此不管是寬容度、色彩表現、畫質銳度、還是高感表現,都令人足夠放心。

    對于尼康Z7而言,很多功能都是全新加入的,例如微單上的混合對焦系統,例如機身五軸防抖,例如10bit視頻和N-log,但是這些功能從目前看,依然是為靜態圖像拍攝而服務,尼康Z7的首要目標不是打造一臺全能型的微單相機,而是一臺小巧輕便的高畫質機身,能夠經得住惡劣環境的考驗,能夠拍攝出最細膩的圖像照片。

    尼康Z7是一臺以拍攝為核心的相機

    對于大家關心的Z7對焦表現,可以說是好壞各一半。尼康Z7的靜態對焦性能優異,不僅對焦速度快,而且弱光下支持-4EV的對焦,而且精準值得信賴。但是對于尼康Z7而言,連拍下往往不能實現較好的追蹤,成功率相比于D850或者索尼A7RIII都有所欠缺,這也是尼康Z7不能成為全能型機型的重要原因。

    尼康Z7并不是全能機型,而是以畫質為主打的輕量化機型

    對于微單而言,尼康Z7必然希望Z7在視頻領域有所表現,而且尼康也表現出了對于視頻拍攝的極大熱情。但是Z7的視頻目前看尚不夠好,最大的問題在于視頻操控邏輯不夠好,以及一些復雜視頻功能并不能實現。現在尼康視頻依然在堆參數的階段,4K 30P、1920×1080 120p、10bit和N-Log的HDMI輸出,等等參數方面尼康Z7是領先的,但是實際使用來看,Z7暫時不能成為視頻拍攝領域的頂梁柱。

    尼康Z7現階段僅有三支鏡頭,因此更多鏡頭需要通過轉接環使用。FTZ轉接環不具備馬達驅動桿,因此不能驅動D頭進行自動對焦,但是對于G頭和E頭尼康的支持性非常好。對于副廠鏡頭而言,尼康現階段的支持性存疑,期待更多鏡頭測試以及固件升級。

    通過轉接,尼康可以使用大部分F卡口鏡頭

    對于Z7而言,拋開價格因素,雖然有些表現不夠理想,但是整體性能令人滿意。尼康Z7可以為攝影師提供非常輕量化的高畫質解決方案,機身操控優秀,續航優秀,對于風光攝影、商業攝影而言,是一臺充滿誘惑力的相機,正因如此實際上尼康Z7在海外預定中已經賣斷貨。對于國內而言,目前尼康Z7的評論兩極化明顯,但是大家對于價格因素仍然最為關注。當然,尼康Z7國內價格尚未公布,我們現在對于價格評判,都是基于約為27300元的海外售價,如果國內價格公布,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報道,并且對Z7進行重新評分。

    尼康Z7評測結論

    相比于索尼A7RIII,尼康Z7雖然看似定位相似,但是實際上兩臺機子還是有不小的差別的。索尼A7RIII性能看上去更全能,但是尼康在使用感受和拍照性能上更加出色。尼康Z7可以看作是一臺純粹為了拍攝而生的微單相機。

    尼康Z7與而索尼A7RIII,注定是一對冤家

    尼康Z7和索尼A7RIII對比

    從筆者角度而言,尼康Z7最大優勢在于便攜性,因此對便攜性和畫質有雙重要求的用戶,Z7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對于D810等上一代機身用戶而言,升級Z7是非常好的選擇,Z7在性能上也能夠完全超越D810。但是對于D850而言,尼康Z7相比于D850最大優勢在于輕便,因此如果是D850用戶,在目前大量鏡頭依然需要F卡口支持的情況下,除非非常在意機身大小,不然從D850轉換為Z7的意義并不大。

    今天是尼康Z7海外發布一周時間,國內發布會也將在近期舉行,相信尼康Z7的國內價格即將揭曉,究竟價格上是驚悚還是驚喜,我們還需要等待幾日。對于Z7而言,相機的本質在于拍照,近期我們將帶來更多實際拍攝的測試內容,希望大家不要錯過。

    peria Tablet Z2 是索尼于今年2月24日發布的第二代旗艦平板。機器采用了驍龍801、3G內存、1080P的10.1寸屏幕等“常規”旗艦配置,外有祖傳三防和“6.4mm+426g”輕薄機身加成,讓它成為安卓平板中的一條獨特的風景線。

    雖然其繼任者 Xperia Tablet Z3 已在9月發布,但新版的性能增幅不大。趁著新品上市,老產品往往會降到一個合適的價位,比較適合居家人士入手,所以趁著這個時間點,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部堅挺依舊的三防旗艦。

    機器仍然是索尼的硬朗四方造型,正面是10.1寸的全貼合 IPS 屏幕,息屏狀態下整個正面黑成一片,觀感不錯。

    側光下可以隱約看到屏幕與邊框的交界線,可以第二代的 Xperia Tablet 也繼承了初代的跑馬式邊框。

    正面左上角醒目地印著 SONY 的 logo,同時可以發現,上代的祖傳防爆膜終于也被取消了。

    正面板頂部正中間是2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

    攝像頭右側是異常低調的光線傳感器。

    而揚聲器位置則從前作的左右邊框,移到了正面偏下的左右兩側。機身只為揚聲器留下兩條細細的開口,外放時機身共鳴震動嚴重,而音質方面就無法期望太多了。外放風格偏向白開水,但音量較大。

    機身背面是類膚質的磨砂涂層,手感妥妥的好,但不太容易打理。

    背面正中心只有一個品牌 logo。

    品牌 logo 下方則是 Xperia 系列的標示。

    810萬像素的主攝像頭被放置在背面右上角。

    攝像頭下面是醒目的 NFC 標識,恐怕也就只有索尼會堅持在產品上印 NFC 的標志了。

    機身唯一的三個實體按鍵被放在了左側,側邊統一使用仿金屬的拉絲銀邊裝飾。

    6.4 mm 的機身厚度果然名不虛傳,電源鍵都差點超出“限高”了。

    機身頂側偏左,是 TF 卡槽和 mirco-USB 接口的蓋子,蓋子與機身貼合相當緊密,做工不錯。

    頂側正中央的黑色部分是紅外接口(用于遙控家電),其旁邊是麥克風開口。

    打開 TF 卡槽蓋,左側是為3G模塊預留的位置(上圖是wifi版),右側才是 TF 卡槽。

    卡槽右側是 mirco-USB 接口。

    機身底部是為底座預留的雙腳觸點。

    邊角的圓潤處理更接近索尼 Z3,高度上和銀邊裝飾條完全持平。

    左下角是耳機接口,在6.4 mm 的厚度上,3.5 mm 的耳機接口也顯得粗壯無比了。耳機口右側印滿了機器的型號、參數和條形碼。

    在極端放大下可以看到,屏幕玻璃和邊框之間預留了緩沖帶。

    點亮屏幕后第一觀感仍是邊框有點太寬了。

    屏幕被調教得較為艷麗養眼。

    不過貌似屏幕的極限亮度不高。

    作為市面上絕無僅有的三防平板,不帶去試水都感覺對不起它。

    IP58 級別的防水防塵標準,傳說中可以在1.5m 水深堅持30分鐘。

    屏幕的防油污涂層貌似效果不太好,左側沾染過指紋的地方有明顯的散水效果。

    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即使三防特性做到了這一代,但電容屏遇水后還是會觸控失靈的。

    在水光下可以看到,SONY 的 logo 其實是立體的。

    近看的顆粒感不是很明顯,但真要糾結的話還是可以看到像素點的(設定圖標上的水珠成放大鏡了囧)。

    而最讓人驚喜的則是后蓋,遇水之后居然會顯現出藍色碎星狀亮點,這個彩蛋收得略深啊。

    索尼的產品依舊表現出相當高的做工和工業設計水平。雖然犧牲了邊框寬度,但能在加入三防后把機身做到 6.4mm 厚度和 426g 的重量(iPad Air 是7.5mm+469g),效果依舊相當驚艷。但其性能、續航和系統的實際使用效果究竟如何呢?還請關注我們節后的詳細評測XD

    i,我是溢圖科技。


    尼康復古全畫幅微單終于正式登場了!


    概述

    尼康Z f發布于2023年9月20日,是繼Z fc之后又一款復古設計的微單相機。除了配備全畫幅約2450萬像素背照式CMOS與EXPEED 7圖像處理器外,Z f還具備改進的機身防抖組件以及“搖搖樂”拍攝功能。

    目前只有黑色機身,官方提供了6種飾皮可以購買更換(比Z fc增加了軍艦部兩側和液晶屏背面)。


    預計10月發售,官方定價分別為:

    單機身13799元

    搭配Z 40mm f/2 (SE)鏡頭套機15599元

    搭配Z 24-70mm f/4 S鏡頭套機17799元


    主要參數:全畫幅約2450萬像素背照式CMOS | EXPEED 7 | 標準ISO 100-64000 | 273點相位檢測AF | 快門速度最高1/8000秒 | 連拍速度最高14張/秒 | 4K最高60p | 0.5英寸約369萬點EVF | 3.2英寸約210萬點旋轉觸摸屏 | UHS-II SD + UHS-I microSD | EN-EL15c電池 | 標準重量約710g


    點評

    之前猜到尼康會將Z 6II與Z 8/Z 9的新特性整合在一起,但沒想到Z f還提升了防抖性能、加入了“搖搖樂”拍攝功能。結合13799元的官方定價,我認為是超越預期的。

    握持感與尺寸/重量是上手體驗過程遇到的兩個問題。前者可以通過附加第三方手柄改善,但這樣也會加劇后者的問題,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先去線下體驗真機。

    我個人覺得黑色+藍色或綠色飾皮挺好的。至于銀色機身,感覺多少有點高調(而且尼康原廠也沒有銀色的全畫幅鏡頭)


    購買建議

    只看機身的話,我認為尼康Z f是與索尼7CM2有一戰之力的 —— Z f有顏值加成,經典相機設計既提供了直覺操控,也帶來了把玩樂趣,短板是機身有些笨重,握持感不理想。而7CM2尺寸小重量輕、像素高,整體拍攝性能在線,短板則是取景器和快門組件有明顯妥協。怎么選還要看鏡頭群以及Z f上市后的到手價 —— 13799元的官方定價是低于我預期的,這也讓Z f在我這里獲得了更多加分。

    另外有朋友問到松下S5M2/S5M2X。這兩款定位更接地氣,也更適合視頻創作(內置散熱風扇和多種輔助功能)。尤其是S5M2,目前單機身價格穩定在1.2萬元以內。只是松下目前的對焦性能還無法和尼康、索尼相比,之后要是能補上G9M2的對焦算法,那應該會更有競爭力。


    進一步了解

    設計

    Z f延續了Z fc的設計語言,操控元件與按鍵布局也幾乎一模一樣。機身頂蓋和前蓋為鎂合金材質(具有防塵防滴),快門釋放按鈕/電源開關/轉盤則為黃銅材質,真機上手還是頗有質感的。

    機身尺寸和重量都要略大于Z 6II。而且重心比較靠近屏幕轉軸,單手直接握持相機是很容易疲勞的(復古設計相機都差不多這樣)。如果選配斯莫格等廠商的附加手柄,那么機身重量就會超過800g —— 這是需要女性用戶在意的問題。


    成像核心

    Z f的傳感器應該還是IMX410,有效像素、相位檢測覆蓋范圍、滾動快門、視頻錄制規格/采樣/裁切都與Z 6II幾乎完全相同。得益于EXPEED 7處理器,Z f增加了高效率RAW、3D追蹤、多主體識別、C30高速連拍和預拍攝*、10bit Log/HLG內錄等新特性。并且和Z 8一樣支持皮膚柔和與調整人物形象功能。

    * 全畫幅全像素JPG,或APS-C畫幅約1060萬像素JPG,預拍攝最多1秒。

    連拍速度方面,Z f的高速連拍擋提升到了約7.8張/秒(實時顯示),高速連拍(延長)擋位則能在任何對焦模式下達到14張/秒。但由于Z f取消了12bit RAW,所以只能在JPG下達到14張/秒、RAW下實測約為12張/秒。


    防抖

    Z f具備目前尼康Z系列微單最好的防抖系統,除了防抖效果提升至約8擋快門外,還支持“將VR連接到對焦點” —— 以往的防抖系統都是減少畫面中心模糊,而現在即使聚焦在畫面邊緣(比如三分法拍攝人像),也能獲得理想的防抖效果。


    另外,Z f還是尼康首款支持“像素變化拍攝”功能(搖搖樂)的相機,并且有4張、8張、16張、32張共4種選項。拍攝時需要使用三腳架,后期合成則要依賴“尼康工坊”電腦軟件。

    4張:僅提升色彩精度,消除摩爾紋和偽色

    8張:提升色彩精度,降低噪點

    16張:提升色彩精度,將有效像素擴大到約4倍(從24MP到96MP)

    32張:提升色彩精度,擴大有效像素,降低噪點


    對焦

    EXPEED 7處理器為Z f增加了和Z 8/Z 9相同的主體識別功能,可以檢測人(眼睛、臉部、頭部、上半身)、狗、貓、鳥、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火車和飛機。而且官方宣稱Z f的弱光對焦能力可以達到-10EV(20℃、ISO 100、F1.2),這相當于需要F1.4光圈、32分鐘才能正常曝光的極暗環境 —— 離譜,真的離譜。

    在短暫的上手過程中,我覺得Z f在對焦反應速度和識別能力上是明顯優于Z 6II的。由于沒有搭配太多鏡頭、嘗試太多場景,所以無法判斷與Z 8/Z 9的差距程度。


    視頻

    Z f配備了旋轉觸摸屏,支持全畫幅4K 最高30p 超采樣和Super35 4K 最高60p 點對點錄制 —— 4K 50p/60p有裁切是傳感器的速度限制,這一點在松下S1、S1H、S5系列上也是一樣的。支持10bit 4:2:0的N-Log和HLG內錄,最高碼率約為240Mbps。

    提供斑馬紋、波形圖、紅色錄制提示框,但我沒找到直接錄制慢動作視頻的選項。micro HDMI接口,沒提RAW外錄,不過也沒什么影響。


    存儲

    Z f應該是首款配備SD + microSD雙卡槽的相機,在盡可能減少空間占用的情況下,提供了更安全、更靈活的雙卡存儲。其中,SD卡槽支持UHS-II高速傳輸,適合保存RAW格式連拍照片;而microSD卡單位容量價格低,UHS-I V30也能滿足這臺相機的視頻錄制需要。反正我覺得這種分配是很合理的。


    供電

    Z f標配了EN-EL15C電池,支持USB-C充電/供電。很不錯,沒有像當年D f那樣整個小機身電池。


    其他

    - ISO撥盤上增加了自定義擋位,且機身正面Fn按鍵可以設置為ISO調節,配合前后撥輪快速切換手動ISO和自動ISO。

    - 速度轉盤下設計了黑白 / 拍照 / 視頻撥桿,提供單色、平面單色、深色調單色共3種黑白優化校準。

    - 快門按鈕上有裝飾用的螺口,可以加裝附加按鈕。

    - 拍攝信息可以自動豎屏顯示,支持觸屏Fn(比如選擇對焦點)

    尼康Z f、Z 40mm f/2 (SE)

    ↓平面黑白模式拍攝↓


    @溢圖科技 由幾個不想躺平的老炮兒組成,主要內容包括手機、電腦、攝影器材、數碼酷玩,期待您的關注與互動。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