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電腦怎么設置文本的單雙引號樣式?這個其實不難,只需幾個簡單步驟就可以了。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怎么做,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詳細的圖文教程,需要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具體方法如下
1.打開系統偏好設置。
2.在系統偏好設置頁面,點擊鍵盤。
3.然后點擊文本。
4.點擊單引號樣式和雙引號樣式下拉框。
5.選擇一個自己需要的樣式即可。
雙引號樣式:
單引號樣式:
以上就是Mac電腦設置文本單雙引號樣式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關于Mac相關教程,請關注macz.com吧!
湃特約評論員 李思輝
你還會正確使用引號嗎?
近日,文學界出了一樁不大不小的新聞,8月17日,吉林省文聯主辦的《小說月刊》在自家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一則通知,全文如下:
各位作家朋友,自今日起,向《小說月刊》投稿者,請在作品涉及到對話處,自行使用冒號、雙引號,例如:他說:“你好,什么時候到的?”,否則作品一律不予采用!敬請知情!
《小說月刊》通知截屏
省文聯刊物的通知,從“各位作家朋友”的稱呼開頭,然后化身小學語文課現場,似乎還怕“作家朋友”不知道怎么用標點,還專門寫一個例句,瞧瞧!就是這么用的!最后,用兩個感嘆號和“一律不予采用”來結尾。畫面感太強,顯然是編輯部老師們被亂點、不點標點符號的稿件折騰得心態崩了,不然也不至于專門寫這么一則語氣生硬的通知。
反過來說,連投稿嚴肅文學刊物的稿件都不認真點標點,那么,在其他地方這個問題得有多嚴重?
時下,鍵盤、手機成了主流書寫工具,網文、郵件成為主流文字表達形式,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就在標點符號上“偷懶”了。有的寫直接引語徹底不加冒號、引號,因為“雙引號”涉及切換鍵盤上檔鍵,覺得麻煩。有的亂用英語半角、漢語全角符號,甚至直接用英語里的“.”代替漢語里的全角句號。有的不根據表達需要選用標點符號,而是稀里糊涂“一逗到底”。更有甚者,在文字交流中、在新媒體編排上,干脆統統不使用標點符號,改用斷行、空格代替……
類似做法看起來只是細枝末節的小事,實際上關乎書面語言的規范性;看起來只是自身的表達個性,實際上折射出一些人對標點符號乃至漢語言文字缺乏基本的敬畏。
標點符號不僅能夠準確地表達文字的句讀、層次、段落、語氣、語調、專用名稱等等,而且還能幫助人們確切地表達思想感情、理解書面語言的內容和含義。在標點符號普及之前,人們經常遭遇“理解的困難”,乃至“斷句的歧義”。
我國近代,第一個從國外引進標點符號的人,是清末同文館的學生張德彝。1919年,胡適等6位教授在張德彝的基礎上規定了12種標點符號。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有關部門總結之前標點符號的用法規律,制定了新版《標點符號用法》。可以說,現代標點符號是新文化運動的成果之一,它的普及對于白話文的發展、對于現代漢語言文字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語言文字也好、標點符號也好,既是表達的工具,也是一代代先人智慧的結晶,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準確、規范地使用漢語漢字、標點符號,是對中華語言文字美學的尊重,是對中華文化傳承的虔敬,是對中華文明認同感的鞏固,是一件關乎長遠的大事——不重視使用規范的風氣一旦形成,我們的后人可能在提筆書寫時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郭沫若先生說:“言文而無標點,在現今是等于人而無眉目。”標點符號相當于人的“眉目”,務須重視。相關部門應在大中小學各階段更嚴格培養孩子們的標點符號使用習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應在本單位、本部門規范使用標點符號;媒體應對照標準“字斟號酌”,形成示范。
標點符號是漢語言規范書寫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中國文化,能不能從老老實實使用標點符號做起,從自己做起呢?
責任編輯:沈彬
校對:劉威
」是引號。
用法: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話。成語、格言、詩詞等, 也包括擬聲專詞、音屬譯詞。特定稱謂指具有某些特點的名稱、簡稱、專用術語以及紀念日等需要使用引號。
Windows 系統:
第一步
你需要一個第三方輸入法(QQ輸入法、搜狗都可)
第二步 打開屬性設置
第三步 打開詞庫管理
第四步 選擇自定義短語
第五步 添加后,「縮寫」輸入「yh」代表引號,可自定義
「自定義短語」輸入「「」」,保存修改
第六步 完成
手機(ios):
第一步 打開設置
第二步 打開通用
第三步 打開鍵盤
第四步 打開自定義短語
第五步 右上角「+」
第六步 「短語」輸入「「」」,「輸入碼」輸入「」
第七步 完成
最后:
Mac筆記本自帶「」,對應鍵就是Win電腦的中括號[]。
安卓因為機型太多,一般是自帶第三方輸入法,在輸入框「符號」的「中文」選項都有自帶,大家可以自己查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