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化和專一化是每個大企業面臨的一道永恒的難題。有人說一個企業作多元化才可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也有人說,一個企業只有在一個行業做到最好或第二好,才有發展的前途。那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的前路呢?多元化和專一化之辯是否就像賭博,將所有幾率都買斷,肯定能中,但最多是持平,但假如只買一種,或中,或不中。
專一經營更多的在于戰略的設置,多元化經營則側重于資源的調配。長期以來,中外企業界都在爭論是專一還是多元。劉興亮在這里并沒有資格過多去爭論,接著昨晚活動上華聞在線創始人宮玉國話題,討論一下微軟為何沒有做電腦。
微軟足以建立推出微軟自己的電腦,不管是臺式電腦還是筆記本電腦,因為它有實力、能力、品牌。電腦產品推出來以后,里面自然而然可以嵌入微軟的所有的軟件和功能,但是微軟為什么沒有做呢?
說微軟是軟件霸主,這個沒有任何疑問,幾乎婦孺皆知。但是令大多數人大跌眼鏡的是,其實微軟的硬件同樣很好,很強大。微軟有一個相對神秘的硬件王國,而今年已經是微軟硬件部門誕生的第26個年頭了。在PC以及相關制造業越來越同質化和利潤越來越薄的情況下,微軟公司硬件的制造方法、微軟未來的硬件策略將深度影響著全世界的制造業產業鏈。25年前為了配合微軟自己要推出的OFFICE產品,微軟推出了第一款鼠標,開始了微軟的硬件征程,隨時間推移,微軟的硬件開始漸漸豐富,從鼠標、鍵盤、攝像設備、家庭游戲及便攜式音樂播放器在內,去年微軟硬件的收入超過了70億美元。
微軟雖然沒有整機產品,但是鍵盤鼠標等配件方面確實非常強。美國《TWICE消費電子》中國電腦IT渠道分析師客觀地指出:中國大陸各地DIY前五名商家,不做微軟產品就是戰略失誤。此時此刻,我用的就是微軟的無線鼠標。
有著壟斷的軟件優勢,有著強大的硬件資源,有著無與倫比的品牌號召力,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一條龍服務的條件,微軟為什么就沒有做自己的整機電腦呢?這估計是令很多人困惑的問題。劉興亮分析,可能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戰略考慮。因為每個公司有每個公司的戰略,有可為有不可為。比如說百度,百度去年把它的企業搜索部門給解散了。為什么?企業搜索是一個非常有價值和前景的領域或者和方向,但是百度把它給解散了,因為它不符合百度的戰略。再比如同現在的阿里巴巴,雅虎中國把搜索這個部門解散也是一樣的,所以說不是說巨頭們可以干一切事情,也是有可為有不可為。如果大象可以干一切事情,螞蟻就不用生活了。
2、微軟不做PC是不搶合作伙伴的生意。微軟在PC領域和英特爾同樣有著絕對話語權,但是微軟不做PC,因為PC領域微軟已經擁有非常好非常多的PC廠商和合作伙伴,而且也能把用戶體驗做到了最好,所以微軟不做PC不搶合作伙伴的生意,很多時候,微軟的硬件的誕生只是為了創造某種體驗。同樣,另一位在PC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的英特爾也沒有去做PC。
3、可能微軟覺得利潤太薄。同樣,這也是為什么IBM把PC事業部賣給聯想的原因。我猜測,微軟可能只看得上利潤高的和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比如音樂播放器與游戲機,同樣也有SONY、蘋果等公司在做,但是微軟依然進入,這些領域都將成為未來深度影響人們生活和娛樂方式的終端,正因為如此微軟沒有放棄對它們的話語權。而在PC以及相關的產品利潤已經越來越薄的情況下,微軟卻能讓自己的硬件保持著很高的增長甚至貢獻很好的利潤,這也是微軟老道和狡猾的地方。
4、微軟更喜歡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產業鏈。當然,這個產業鏈是由微軟來占有領導地位的。在PC的產業鏈上如此,在手機的產業鏈上也是如此。其實微軟也可以像蘋果、Google一樣做自己的手機,但微軟的這些年的慣性使得它更要專注于自己的平臺,喜歡手機制造廠商、芯片制造廠商和電信運營商一起,共同打造這么一個全新的智能通訊產業鏈。因為手機系統會越來越開放,很多新的應用,比如OutLook、Windows Media Player、Office等都會在手機平臺得到進一步應用。
上述的這四點里,其實最重要的是第一點,也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點。這就是戰略的奧妙。
當下“戰略決定成敗”一說流行一時,但究竟什么是戰略、何為系統戰略、如何建立系統戰略等問題很少有人能搞得明白,因為企業戰略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邁克爾"波特教授認為所謂戰略就是創造一種獨特、有利的定位,通過成本領先、差別化和專一化方法來構建企業在短期或長期的競爭優勢,即企業建立短期或長期比較競爭優勢的系列方案,以及為實施方案的一系列經營活動。
其實說白了,企業戰略是圍繞核心能力制訂的。C.K. Prahalad及Gary Hamel曾經指出:核心能力是企業的集體學習能力,尤其是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多重技術的能力。企業必須專注于從內部發展自身的核心能力,方能揚長避短,在市場上為顧客創造價值。同時,一個企業獨特的核心能力往往是競爭者所難于模仿的。這有利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然后,企業就需要圍繞核心能力來進行專一經營。這樣,隨之而來的精髓問題就在于如何正確取舍,因為企業的各種資源尤其是管理資源都是有限的,有所不為方可有所為。微軟為何沒有做電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作者:劉興亮)
技行業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贏家通吃。電子產品最重要的無非就分為兩個,一個是核心芯片,一個是操作系統。由于我們在科技領域的起步較晚,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只能暫時受制于人。
以聯想為例,盡管聯想是全球PC市場份額第一的品牌,但是芯片、內存、固態、系統都不是自主技術。聯想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在硬件,而是在于品牌的運營,以及產品的設計組裝上。
我舉個形象一點的例子,聯想就像是PC行業的麥當勞,雖然值得尊敬,但是漢堡包誰都能做,只不過麥當勞的品牌形象更高端,渠道更廣,供應鏈整合能力更強。
問題來了,如果沒有攻克核心科技,就算拿下了市場份額第一,真正屬于自家的利潤也是極少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聯想的凈利潤率只有3.2%左右,放到手機圈都能稱為高性價比品牌了。
對一臺電腦來說,主要占據大頭的是Windows授權費、CPU、主板、顯卡、內存、固態硬盤等等。電腦廠商先從供應鏈拿到貨,然后才能按照自己的理念去開模,設計一個新產品,然后分發到各個渠道。
可以看出,電腦品牌干了最累的活,卻拿了最少的利潤,賺的是辛苦錢。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攻克核心科技,只能靠薄利多銷才有生存土壤。
而且要打破這種循環,最關鍵的點在于操作系統。如果沒有iOS,iPhone根本就沒有核心優勢,電腦亦然。由于Windows幾乎壟斷了PC市場,CPU、顯卡、主板等元器件,基本都會遵循微軟定下的標準,開發適配的驅動。
難道要一直這樣下去嗎?局勢終于開始變化了。一個好消息傳來,國產電腦從硬件到軟件,徹底實現了100%國產化,不用依賴英特爾、AMD,也擁有了和微軟說不的底氣。
根據龍芯中科的消息,首批搭載國產操作系統+國產芯片的臺式機PT620L3,已經正式上市開售,核心組件實現了100%國產化。
它搭載國產自研芯片龍芯3A5000,采用臺積電12nm工藝,不需要國外授權,同頻性能幾乎可以媲美AMD Zen1,但是主頻較低,只有2.5GHz。
該臺式機主要面向政企用戶,暫時還不對個人消費市場開放,畢竟性能還有差距。系統則主要基于開源的Linux內核,可以在UOS 、麒麟、萬里紅中任意選擇,用來基礎辦公沒有問題。
不要懷疑國產電腦崛起的決心,有消息聲稱,國內預計有5000萬臺電腦,將替換成國產電腦。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全部都要自主可控,以保證不出現斷供的可能。
核心科技是用錢喂出來的,雖然國產電腦還有進入消費級市場,但是只要市場份額提上去,性能趕上來,也未必沒有彎道超車的可能。希望國產電腦可以盡快全面普及,讓我們用上真正屬于自己的操作系統。你怎么看?歡迎一起討論。
考消息網5月22日報道據法新社5月20日報道,微軟公司周一發布了備受期待的“人工智能個人電腦(AI PC)”,這種電腦將人工智能(AI)工具直接集成到其Windows操作系統中,以幫助用戶完成所有任務。
鑒于開發人員和公眾對這些能夠預測他們需求的數字助理都很有興趣,這家美國IT巨頭預計,在未來12個月內,AI PC的銷售量將超過5000萬臺。
繼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和谷歌之后,微軟于本周召開開發者大會,重點介紹其最新的人工智能創新成果。
微軟首席執行官(CEO)薩蒂亞·納德拉在公司總部雷德蒙德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對記者、分析師和網紅們說:“我們正推出一款全新的Windows PC,旨在釋放分布式人工智能的全部力量。”
他在掌聲中補充道,“我們稱這個新類別為Copilot+ PC”,指的是Windows的人工智能界面Copilot。
“我們從內部徹底重新設計了個人電腦,”微軟副總裁優素福·邁赫迪指出,“這些改進將為我們提供長期以來更換電腦的最佳理由。我們預計未來12個月內將賣出5000萬臺AI PC。”
將人工智能集成到電腦系列中,尤其有助于重振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支柱產品的銷售,該類產品的銷量去年同比下降了9%。
微軟聲稱這些新電腦是“有史以來生產的最快、最智能的Windows PC”。
邁赫迪表示:“如果想做比較的話,它們比最先進的蘋果公司的MacBook Air還要快58%。”
這位副總裁介紹了這款AI PC的一些新的“卓越的生產力、創造力和溝通能力”,例如無需打開任何軟件就能快速編輯照片,又如Copilot能夠找到合適的文檔發送給聯系人。
產品總監卡羅萊娜·埃爾南德斯說,新設備還將具有“回憶”功能,因此可以輕松找到“在個人電腦上看過或做過的任何事情”。
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ChatGPT)的創造者OpenAI于2022年底發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只需用日常語言發出簡單指令,就能生成內容,從而實現前所未有的人機互動。
作為OpenAI主要投資方的微軟和它的競爭對手谷歌正在瘋狂地競相部署更加完善和直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這種瘋狂的擴張讓當局感到擔憂,因為很難監管這些已經非常強大的公司。
作為微軟在電腦和操作系統方面的主要競爭對手,蘋果公司迄今為止仍對生成式人工智能保持謹慎的態度。但預計它將在6月份推出自己的創新產品,本月它已經推出了新的平板電腦,改進了處理人工智能任務的能力。
5月20日,微軟CEO納德拉在公司總部召開的微軟開發者大會上介紹新產品。(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