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才能知道我們的電腦CPU是多少位,這樣在安裝系統的時候才能選擇好合適的系統版本,接下來介紹如何查看CPU的位數。
1.點擊“開始”-“運行”如下圖所示:
2.輸入“cmd”,點擊“確定”。如下圖所示:
3.輸入“systeminfo”并按回車鍵,稍等片刻會顯示出系統各類信息,找到“處理器”字段進行查看相應信息,如果顯示X64則CPU為64位,若顯示X86則為32位。如下圖所示:
小白在選購電腦配件的時候,經常聽說i5 9400F、i7 9700K 、R7 3700X種種型號,對于后邊的數字及字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自己的自以為是購買了超頻的處理器但只使用一般的主板而入了坑。今天就教大家看明白cpu后邊數字及字母的意思。
首先我們看intel的CPU
賽揚(Celeron)——桌面低端
奔騰(Pentium)—— 桌面中端
酷睿 (Core)——桌面高端 (最常見的I3 I5 I7 I9裝機選擇)
至強(Xeon)——服務器領域
安騰(Itanium)——服務器高端
凌動(Atom) ——移動平臺
以我們最常見的桌面級酷睿Core處理器為例,i3 i5 i7 i9,數字越高性能越強。其中i9為新增的一個發燒級旗艦處理器。
具體型號定義例如:i5 9400F。 第一位數9代表第9代,后面的3位數字就是SKU型號,一般來說數字越大頻率越高,性能越強。F是intel全新推出的后綴,代表無內置核心顯卡版本,也就是說,如果選擇“F”后綴名的處理器型號,那么必須搭配獨立顯卡使用。
其它后綴含義:
1、 臺式機處理器部分
后綴+X至高性能處理器;
后綴+E代表嵌入式工程級處理器;
后綴+S代表低電壓處理器;
后綴+K代表不鎖倍頻處理器;
后綴+T代表超低電壓處理器;
后綴+P代表屏蔽集顯處理器。
2、 筆記本處理器部分
后綴+ M代表標準電壓處理器;
后綴+ U代表低電壓處理器;
后綴+ H高電壓且不可拆卸處理器;
后綴+ X代表高性能處理器;
后綴+ Q代表4核心至高性能處理器;
后綴+ Y代表超低電壓處理器。
AMD的CPU
在Ryzen銳龍處理器之前,AMD的處理器一直都沒有能夠與Intel相抗衡的CPU,一直到“ZEN”架構的出現,推出了第一代銳龍處理器一路成功逆襲、勢不可當。
AMD系列劃分有銳龍Ryzen、銳龍Pro RyzenPro、銳龍線程撕裂者Ryzen Threadipper、
霄龍EPYC(服務器CPU)。前面三者都是消費級桌面CPU。
常見銳龍Ryzen CPU系列(如果選擇AMD的CPU建議選擇銳龍Ryzen系列)和Intel命名一樣Ryzen3、Ryzen5、Ryzen7三個系列。
例如 R5 3600,第一個3代表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后面的三為數字為AMD CPU的SKU,同樣數字越大頻率越高,性能越強。
后綴字母是K的處理器,代表的是沒有鎖頻的版本,可以超頻
后綴字母是E的處理器,代表的是低能耗的版本
后綴字母是X的處理器,代表支持完整自動超頻,類似于intel的睿頻
后綴字母是G的處理器,代表集成GPU Radeon Vega高性能核心顯卡
后綴字母是M的處理器,AMD家的移動版CPU
后綴字母是U的處理器,專門面向輕薄筆記本產品,超低功耗,還集成了Vega核顯
總結,這樣看懂了CPU各個代號的意思了吧,最后附上CPU天梯圖供大家參考。
家平時可能注意到了一件事,電腦系統,無論是win7系統,還是win10系統,都有32位和64位兩種,有時候下載軟件,也會提示你,是下載32位軟件,還是64位軟件!
對于初學者朋友來說,有時候會犯迷糊,32位、64位、軟件、系統、處理器,他們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下面毛毛蟲逐條來解析,他們之間的區別,以及如何判斷哪個是哪個!
本質上,32位和64位指的是處理器cpu,32位處理器每次最多能處理32位數據,而64位處理器每次最多處理64位數據。
電腦系統,也針對32位處理器和64位處理器,分別開發了32位操作系統和64位操作系統,這樣系統與處理器匹配,可以使處理器的性能發揮到最大程度。
同時,各個軟件開發商很悲催的發現,軟件如果要達到最大性能運行,也需要根據32位操作系統,開發出32位軟件,根據64位操作系統,開發出64位軟件。
如果你使用計算機比較早的話,應該記得,當初64位處理器剛剛普及的時候,很多軟件開發商不愿意開發64位軟件,因為成本會翻一倍。
但是過了幾年64位處理器以及普及開來了,開發商又不愿意再開發32位軟件了,因為成本可以節省一半。
而且,計算機發展到目前,基本新電腦配的都是64位處理器了,32位處理器只存在于老舊電腦上,或者特殊情況下不得不配32位處理器。
“位”,是計算機領域的一個單位,和Byte、KB一樣,都是存儲單元大小的單位。
行業規定:8位等于一字節(1Byte),即8bit=1B;一個英文子母為8位,即1個字節;一個漢字為16位,即2個字節。
簡單的說,32位處理器每次能處理4個英文字母或者2個漢字提供的數據信息。
所以,很明顯,64位處理器比32位處理器的效率高得多。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問,我辦公室有32位電腦系統,也有64位電腦,咋沒感覺出來有啥不一樣呢?
舉個例子,高鐵,我國統一規定動車組每列8節編組,這就可以滿足日常需求了,你隨時買票都能買到;但是一到春節,人流量暴增,這個時候為了增加運能,就會把兩個動車組首位相連組成16節車廂,提高運載力。
所以,如果平時你的數據處理需求,連32位處理器都用不完,64位處理器的高效性能你自然體會不到,就覺得都差不多。
溫馨提示:有些地方,重連的兩列動車組前后互不相通,你買了9車廂車票,是無法從8車廂走到9車廂,千萬別上錯車喲~
這里說到32位和64位操作系統,再次說明,本質上還是32位處理器和64位處理器的區別。
那么在我們日常使用中,我們的電腦安裝的32位電腦系統和64位系統,到底有哪些具體的區別呢?
毛毛蟲整理了一下,大概有下面幾個方面:
1、支持的系統不同
32位的cpu處理器,只能安裝32位的電腦操作系統;
64位的cpu處理器,則可以安裝32位和64位操作系統,所以64位處理器是向下兼容的;
但是,如果真的在64位處理器的電腦上面安裝32位操作系統,那么會導致處理器的性能無法充分發揮。
2、運行數據的速度不同
如上面所說,32位和64位代表了cpu處理器,處理數據的最大位數,所以一次的運算量大不相同。
32位處理器一次可以運算32bit數據,64位處理器一次可以運算64bit數據,類似于單車道和雙車道,64位處理器比32位處理器性能提升了1倍。
另外,它們的內存尋址也不一樣。
3、支持內存大小不同
這一點,大約不少人碰到過。
32位操作系統,最大只能支持4G內存,實際應用中發現,最多只能識別到3.58G左右的內存。
而64位操作系統就沒有這樣的局限,最大可以從4G、8G、16G、一直到128G,只要你的主板有足夠的插槽。
4、軟件
32位操作系統,只能運行32位的軟件,無法運行64位軟件;
64位操作系統,既能運行64位軟件,也能運行32位軟件,向下兼容;
特別是adobe軟件,現在的新版軟件,只有64位軟件,不再可發32位軟件了。
5、系統體積大小不同
這一點本來不想說的,因為實在算不上區別,不說還是提一筆吧。
32位的操作系統和64位操作系統的體積大小是不同的。
比如win7系統旗艦版,32位的包裝包是2.47G,64位的安裝包是3.18G。
這一點,才是本文的重點,如果判斷自己的電腦處理器是32位還是64位呢?
有好幾個辦法,毛毛蟲推薦幾個簡單的辦法:
1、屬性查看法
右鍵單擊“此電腦”,選擇屬性,在彈出的窗口里就可以看到系統類型:
溫馨提示:基于X64的處理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臺電腦的cpu處理器是64位的。
不過這個方法,只適合win10系統,對于win7系統來說,就不行了。
2、cmd查看法
這個方法適應所有windows系統。
①、在運行里輸入cmd,并回車:
②、在彈出的命令輸入框里,輸入“systeminfo”,并回車:
③、回車后,會加載一大串串的信息,找到系統類型:
系統類型后面顯示的是:x64-based PC,表示cpu處理器是64位的,如果是x86-based PC,那就是32位處理器啦。
這個方法適合任何系統,包括XP系統。
如果要保留這里的詳細信息,還可以這么做:
①、在系統桌面建立一個記事本:
②、打開記事本,輸入:systeminfo>查詢.txt,保存:
③、把記事本名字改成:查詢.bat,注意后綴是不是隱藏的:
④、然后雙擊打開,會自動運行:
⑤、運行完會自動關閉,桌面自動生成一個記事本,名字很奇怪:
⑥、打開這個記事本,就是查詢的本電腦的詳細信息:
3、軟件查看法
利用第三方軟件:CPU-Z,也可以查看處理器的位數,當然這個軟件能查看的信息不僅是這個,就很多了。
①、度娘搜:CPU-Z,注意分別地址:
②、下載CPU-Z到桌面,安裝:
③、打開軟件,會自動檢測,從界面可以看出,能查到幾乎所有硬件的詳細信息:
在指令集里面,毛毛蟲這里顯示的是EM64T,32位的處理器會顯示x86。
其實這3個方法里面,就第二種方法最簡單,只是打開cmd,輸入“systeminfo”,就可以完美查看,所以學會這一個單詞,一招就可以分辨清楚自己的電腦是什么處理器啦。
毛毛蟲最近打算系統的寫一個專欄,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門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