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貝斯、鼓,搖滾三件套,可以做出很棒的音樂,MONO、Explosions in the sky、 Mogwai,主流配置都是這個經典套裝。 不過也常有一些樂隊另辟蹊徑,在自己的音樂中加入一些其他配器,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所以,我們可以聊聊后搖中的配器 —— 這個主題來到了第四期。
首先規范一下我們討論的配器的定義:這里指的配器,是在搖滾三大件的基礎上,加入可以獨立發聲的完整樂器,使樂曲呈現更加豐富多樣的效果。輔助發聲的(例如讓吉他發出不同音色的螺絲刀、電風扇、琴弓等)器材不屬于我們本次討論的「配器」范疇,或許以后會單獨討論。
后搖配器主題,涵蓋弦樂器(小提琴、大提琴等),管樂器(小號、笛子、薩克斯等),鍵盤類樂器,以及中國特色的民族樂器等配器在后搖中的使用,將以不同樂器類型逐漸展開。
上一期我們聊了管樂后搖,本期我們說說后搖中的鍵盤系配器。
鍵盤樂器,是指有鋼琴鍵盤一樣琴鍵的樂器的總稱,這些樂器上的琴鍵有固定的音高,包含了鋼琴、電子琴、手風琴等。 本期我們討論的鍵盤后搖,重點研究樂隊中有常駐或現場表演長期合作鍵盤手的樂隊,排名不分先后,讓我們開始吧。
01.We Stood Like Kings
2011 年,We Stood Like Kings 成立于比利時布魯塞爾,他們算得上是鋼琴和搖滾三大件融合得絕佳的樂隊。
鋼琴家 Judith Hoorens 在樂曲推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有自己的個人音樂項目,發布鋼琴獨奏。
樂隊創作的思路是為以前的默片配樂,非常清奇。
2014 年,WSLK 發布首張專輯《BERLIN 1927》,就是為 Walter Ruttmann 指導的無聲電影《Berlin: Symphony of a Metropolis》所作。隨后,樂隊相繼釋出兩張類似為默片配樂的音樂作品。
2020 年,樂隊推出第四張專輯《Classical Re:works》,改編各個時代的古典音樂,包括貝多芬、維瓦爾第、巴赫、德彪西等,值得一聽。
02.RQTN
RQTN,法國巴黎單人音樂計劃。
他本名叫 Mathieu Artu,2007 年自己獨立成團,并于 2008 年發行了同名專輯《RQTN》。到現在已發行不少作品,雖然不是張張精品,但是不容忽視。
他有自己獨特的「RQTN 風格」,以鍵盤為主音,輔以電子樂和后搖的氛圍,憂郁、傷感,或是安穩,沉靜。
不少后搖樂迷都聽過他的一些曲目。
Mathieu 并不是全職音樂人,他是一位高級電腦工程師、程序員,也許在他的音樂里,加入了如代碼般嚴謹的思維?
03.Tangled Thoughts of Leaving
TToL,這是一支來自西澳的 Russian Circles 式的樂隊,后金屬,硬核,現場炸裂。
作為一支偏重型的樂隊,TToL 罕見地把鍵盤玩得很絕,并在其中加入爵士樂的元素。
樂隊參與過多場大型音樂節和歐洲、澳洲巡演,也常與 We Lost The Sea 在澳洲同臺表演。
希望以后可以來到中國巡演,絕對也是一支圈粉的樂隊。
04.saisa
這支成立于 2009 年,來自日本東京樂隊 2013 年加入 1724 唱片,成為首支簽約中國廠牌的日本后搖樂隊。盡管后面離開,現在少有發聲,但也留下了不少閃光。
與西方用鍵盤主導氣勢和推進的后搖樂隊不同,加入鍵盤的 saisa 完全是東方的物哀、唯美氣質。
2018 年,saisa 發布專輯《Melancholy fado(憂郁法朵)》之后,在中國開展了一輪巡演。
新鼓手大畠康平(Ohata Kohei)入替,增加鍵盤手皆藤里奈(Kaito Rina),saisa 在經過了人員調整之后仿佛迸發出了更驚人的能量。
1724 精心制作了紀念門票,一滴淚的鏤空設計,還在背面放上了巡演曲目。
Encore 是《This Empty Space Return Your Solitude》,很多人初識 saisa 的歌曲。
05.Break My Fucking Sky
Break My Fucking Sky,來自俄羅斯的音樂計劃。
他的 bandcamp 簡介這樣寫道:「有非常多奇妙鋼琴語句的俄羅斯氛圍音樂,普遍認為跟后搖有些相似,但跟你之前聽到的又不太一樣。」(Atmospheric music from Russia with lots of amazing piano parts. Genre most similar to the post-rock, but different from what you've heard before.)
該計劃非常神秘,但是十分高產,每年都會發布很多作品。
06.65daysofstatic
65days 的首專的首支單曲《Retreat!Retreat!》發行于 2004 年,發布便石破天驚。
前奏的電子聲之后,樂隊采樣了一句毫不謙虛的話:This band is unstoppable. 然后吉他、鼓聲像天爆一樣迅速爆炸開。
樂隊對鍵盤的應用出神入化,另一首《I Swallowed Hard, Like I Understood》也同樣優秀。
在 Aphex Twin 風格電子樂的基礎上,曲目大部分使用 5/4 拍的結構,鋼琴旋律漂浮在吉他之上,弱強弱強的結構,riff 的回歸,聽起來十分過癮。
我很少說某張專輯是神專,但這張的確算是之一,以至于我認為 65days 隨后的作品都難以超越這張專輯。
以上樂隊只是部分,國內惘聞有自己的鍵盤手張巖峰;時過夏末也有鍵盤手,叫鄧永鵬,還發布了個人作品《如果長沙是你想象中的樣子,那么我從未在這里》;法國一支樂隊叫 As The Stars Fall,值得一聽;此處不過多展開。
同樣是含鍵盤的優秀樂隊,你有哪些鋼琴系后搖想給大家推薦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祝好。
洪美楓/作)大鍵琴 (Harpsichord) 是15-18世紀流行于歐洲的鍵盤樂器,現常被認為是現代鋼琴的始祖。它的琴鍵發聲原理與現代鋼琴不-樣,現代鋼琴通過小錘子打擊琴弦發出聲音,因此聲音厚實,而且也可以通過手指觸鍵的力度改變音樂的音量與音色。大鍵琴則是使用撥弦原理,琴弦通過內建機械的撥動而產生聲音,因此大鍵琴的音色清脆細致但是卻也偏弱,而且比較無法通過觸鍵的不一樣去改變音量與音色。
在音樂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漸漸對音量音色有不一樣的追求,加上科技日新月異,由于錘子式發聲的鋼琴可以產生出更豐富的音色也更容易由彈奏的人控制,因此漸漸取代了大鍵琴。從巴洛克時代巴哈 (J.S.Bach) 后期,一直到現代,鍵盤音樂的創作都是以鋼琴作品為主。而且,隨著大鍵琴很少生產,舊琴也被收納入歐洲各國博物館,年久失修,許多原本寫給大鍵琴的巴洛克音樂也逐漸由鋼琴取代。
很多學習鋼琴的同學最不陌生的音樂考級作品集中的A組作品,便是巴洛克時代的作品,比如巴哈的二聲部或三聲部創意曲(Two and Three Parts Inventions) ,這些都是標準A組考級作品的選項。現在我們都用鋼琴來學習這些作品,以致很多同學想象不到這些作品在創作的時候,作曲家對其音響的想象與考量,甚至也無法理解這些作品在彈奏時,老師會特別要求“特殊技巧”的緣由和這些“特殊技巧”的處理辦法。
在很多需要用到大鍵琴的音樂會中,大鍵琴的部分也被調成大鍵琴音色的電子鋼琴所取代,這些最新商品的產生讓人誤以為新科技(電子鋼琴)便能取代所有的鍵盤樂器。事實上,沒有一個樂器可以被另一個樂器所取代,大鍵琴的音色清脆,在演奏巴洛克音樂或者早期古典時期的音樂時,大鍵琴便應該是主角。
在吉隆坡,一群專門演奏巴洛克時期音樂的音樂家,為了可以在演奏時更貼切還原巴洛克時代音樂的風格,特別親手制作一臺仿古的大鍵琴。他們從法國運進大鍵琴零件,再按照大鍵琴的施工圖,一步一步把大鍵琴裝好。在為這臺全由音樂家自己組裝的大鍵琴辦的開幕音樂會中,音樂家巧妙的讓聽眾領賞一次由電子鋼琴彈奏的樂曲,然后再用大鍵琴彈奏一次,音色的細膩度與恰當程度,馬上不言而喻。
電子琴雖然可以模仿很多聲音,但模仿的聲音絕對走不進藝術的核心范疇之內。就好像,錄音工程永遠無法取代現場演奏的音樂一樣,現場音樂有呼吸有生命,這些生命力是科技無法取代的。#音樂#
鍵盤樂器是有排列如鋼琴鍵盤的琴鍵之樂器總稱。這些樂器上每個琴鍵都有固定的音高,因此皆可以用以演奏任何符合其音域范圍內的樂曲。琴鍵下常有共鳴管或其它可供共鳴之裝置。演奏家在使用鍵盤樂器時不是直接打擊樂器的弦來產生震蕩,而是使用琴鍵,通過樂器內的機械機構或電子組件來產生音響。 相對于其他樂器家族,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是其寬廣的音域和可以同時發出多個樂音的能力。正因如此,鍵盤樂器即使是作為獨奏樂器,也具有豐富的和聲效果和管弦樂的色彩。所以,從古,鍵盤樂器倍受作曲家們和音樂愛好者們的關注和喜愛。今天老師就帶大家認識幾款鍵盤樂器!
1. 鋼琴
鋼琴是源自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發源于歐洲,從18世紀末以來,在歐洲和美國,鋼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鍵盤樂器,并逐漸發展到世界其他地區。直到今天,鋼琴仍可稱為樂器大家族中的“王者”,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其不僅能與不同類型、風格的音樂相結合,創造出多種音樂類型,更是由于其在表達浪漫的、激情的、自然的音樂類型等方面能夠帶給人真實的情感體驗,賦予鋼琴與其他樂器不同的獨特內容。
鋼琴具有音域寬廣、音量宏大、音色優美、音律準確、轉調方便、彈奏靈敏自如、表現力豐富等優良性能。現代鋼琴是古今中外的樂器中音域最寬的,它有88個琴鍵,也就能發出88個不同高度的樂音,這么寬廣的音域,完全涵概了音樂中所使用的整個樂音體系。毋庸置疑,鋼琴憑借自身優良而全面的性能在眾多樂器中脫穎而出,一躍拿下“樂器之王”的稱號。
2. 管風琴
管風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公元前3世紀就存在了。管風琴是所有樂器中最復雜、最龐大的結構,屬于巨型機器,有多層的鍵盤,眾多的音管、音栓,以及復雜的地聲原理和操作技術。正是因為這種結構復雜龐大,管風琴有任何樂器都無法比擬的豐富而輝煌的音響,而且管風琴能夠模擬管弦樂隊中所有樂器的聲音。
演奏方法類似于其他鍵盤樂器,音域極寬廣,一般都使用數層的鍵盤,腳下還有腳踏鍵盤,由許多根音栓來控制具體音高。管風琴作品形式豐富多彩,既有獨奏形式,也有與弦樂、木管、銅管等其他樂器或聲樂合奏的室內樂。它們在歷史發展中都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3. 手風琴
手風琴作為鍵盤樂器中的一種,產自于歐洲,而追根溯源其制作原理卻是源自中國傳統樂器 “ 笙 ” 的竹簧發音原理。
手風琴是一種既能夠獨奏,又能伴奏的鍵盤樂器,不僅能夠演奏單聲部的優美旋律,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樂曲,更可以如鋼琴一樣雙手演奏豐富的和聲。手風琴聲音宏大,音色變化豐富,手指與風箱的巧妙結合,能夠演奏出多種不同風格的樂曲,這是許多樂器無法比擬的;除了獨立演奏外,也可參加重奏、合奏,可以說一架手風琴就是一個小型樂隊。加之音高固定,易學易懂,體積小,攜帶方便,因此,手風琴很適合不同年齡的演奏者自娛自樂,也可以很方便地攜帶到學校、劇場參加演出。
4. 電子琴
電子琴是一種電子鍵盤樂器,屬于電子合成器。它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大多配置聲音記憶存儲器(波表)。用于存放各類樂器的真實聲音波形并在演奏的時候輸出。常用的電子琴有編曲鍵盤(帶自動伴奏)和合成器(無自動伴奏)兩大類,廣義上的電子琴包括電子鋼琴(數碼鋼琴,區別于電聲鋼琴),多使用五線譜,多為高低音雙行記譜。有時也用中音譜和簡譜、吉他譜。一般用于搖滾樂。
電子琴功能齊全,對音樂興趣感覺有很大提升,可以轉換不同音色,不同節奏不同的伴奏風格,讓人更容易上手。插電攜帶比較方便,按鍵也是比較輕松容易上手,可以轉換不同的音樂風格,音色可以錄音儲存等功能。
5. 口風琴
口風琴是一種體積小,音準好,旋律性優良的鍵盤式吹奏樂器,在樂器分類上和口琴同一類,都屬于自由簧鳴樂器。口風琴使用鋼琴化鍵盤,通過側面吹嘴吹奏振動簧片發聲,因此也可視為吹奏類鍵盤樂器。口風琴的音域一般是三個八度,可以吹奏豐富的和聲效果。此外它擁有良好的和聲能力,廣泛應用于各類音樂中。
口風琴方便攜帶,學習起來難度也較低,音色有一點像薩克斯。相同的是口風琴也需要用氣息吹奏,再加上鍵盤的結合,可以吹出非常優美的旋律。
東方儒牛教育:
學習一門樂器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學一個特長的范疇,而更像是一種精神的陪伴和性格的磨練。希望大家早日找到心儀且適合自己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