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下唄
雖然現在DIY行業已經發展到天花板了,但是玩家也越來越肯花錢,高端市場的增長還是很喜人的,廠商們在產品的包裝宣傳上花盡心思,消費者很容易被忽悠買了自己用不上的功能。今天就以機箱為例,看看到底怎么樣才能挑選出合適的產品吧!
市面機箱多不勝數,但按類型來分可分為三類,分別是全塔式、中塔式、迷你式。它們由體積以及內部空間的不同,從而劃分了各自的適用群體。
全塔式的內部空間最大,拓展空間也更多,為高端玩家雙卡交火,多硬盤,水冷散熱系統提供充足的空間,當然價格高而且占地面積大,小電腦桌很可能裝不下。所以全塔式機箱最適合高端發燒友,一般休閑用戶不用刻意購買。
少了全塔式的狂熱,中塔式機箱的中庸和完備是最迎合消費者需求的機箱類型,也是目前的銷售主力。幾乎每一個機電品牌都有著中塔式機箱上市并熱銷。對品質有要求的朋友最好的選購策略是相同價格買一款高品質的中塔機箱,而不是買一款低價的全塔式。
迷你機箱,是從以前HTPC概念衍生而來的。輕量便攜化,是所有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加上現在CPU和顯卡的功耗控制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使得迷你機箱大行其道,配合ITX主板,打造一臺小鋼炮輕而易舉。看膩了上面老哥的傻大粗,迷你機箱是對性能以及拓展性要求不高朋友的極好選擇。
總的來說,高端玩家首選全塔式,一般用戶選購個優質中塔已經很夠用,機箱尺寸與內部空間比較均衡,很好的選擇。至于迷你機箱,對于已經淡出游戲和跑分的老人家來說是不可多得的選擇,偶爾用用,好看也好打理。
現在消費的很多都是年輕人,只要顏值高其他的都可以談。所以現在看到特別多光污染,側透設計出現,潮流是這樣,那么就順應潮流,挑個好看而好用的貨吧。
目前側透面板主流材質為亞克力,價格便宜還能提供一定的透視效果,不過很容易刮花。高端玩家可以選擇鋼化玻璃材質的側透面板,硬度更高,更不易被刮花,透明度也更高,視覺效果非常棒,不足之處是容易沾染指紋,猛烈碰撞后容易整塊碎裂,成本也更高。
機箱材質除了側透的用料更應該關注的是板材的品質,直接決定了機箱質量的好壞,而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機箱材質是鍍鋅鋼板,高端的機箱會采用鋁制板材進行制作,說到鋁合金看上去好像很薄的樣子,其實相反,鎂鋁合金的板材硬度與普通的鋼材相比并不差。甚至很多全鋁機箱的面板材質厚度是一般鋼板機箱的幾倍,更堅硬而且比熱容高于鋼板,散熱更加出色,這也是目前迷你機箱流行全鋁外殼的原因之一。
說到側透機箱是火得不行,很多朋友新裝機都會選擇,主機喜歡放桌上的朋友很有必要選購,光污染效果卓越。不過對于小編這些對主機外觀不感冒的人果斷買了非側透的厚鋼板靜音機箱,反正最后都塞電腦桌,再漂亮也沒用,晚上掛機下載還有可能被閃到睡不著。鋼板厚度這里說一說,1MM的已經不多見了,不用刻意追求,挑個0.7MM的可以了,拿在手上也是沉甸甸的,質感十足。全鋁外殼的輕易達到3-5MM,價格也不會高很多,預算充足的朋友推薦選購。
影響一臺主機穩定性的因素除了熱量,還有一個致命殺手那就是灰塵,在國內環境一般的情況下,積灰問題更是要注意。
現在機箱基本都會在前方、頂部以及后側提供風扇位,機箱正面將冷空氣吸入,熱風從機箱背部吹出,從而加快機箱內部的空氣流通,形成較好的散熱效果。好的機箱一般都配置好小風扇,不用自己購買,所以各位不要認為自己是休閑玩家就懶得去接那幾個小風扇,特別是現在天氣又開始熱起來了,別因小失大。
水冷越來越多人使用,雖說有一定的門檻,不過以后的事誰也說不清,機箱能預留水冷孔是很應該的。但現在很多廠商為了體現自己產品的強大,在入門級的產品中也預留了水冷孔,這就不值得提倡了,首先這個定位的群體根本用不上水冷,加上廠商也只是做做樣子隨便鉆個孔再焊個鐵片擋住,這種孔當真要裝水冷也只會把它搞壞。所以一般用戶不超頻不折騰,沒必要去貪一個標稱有水冷孔的機箱,權當是一個噱頭即可。
說完散熱還要來談談硬件殺手進灰的問題,很多廠商會設計大面積的進風孔來提高散熱效果,當然這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很多機箱都沒有為大進風孔進行防塵處理,使灰塵問題更為嚴重。所以玩家在購買機箱時,最好購買有防塵網設計的機箱,有效延長機箱清灰的周期,不過定期清灰還是很必要的,這是不能懶的。
DIY裝機有門檻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走線問題上,好的走線設計對機箱內部空間散熱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美觀度等等,特別是現在流行側透,糟糕的走線絕對會讓用戶頭疼不已。
目前大部分機箱都會采用背部走線設計,背線走得好會帶來極佳的視覺效果(強迫癥最愛),線纜集中在背部也可以減少對風道的干擾,所以背線成為當前機箱的標配。不過有些廠商又在設計上動了歪腦筋,使得背線空間過窄,當線材較多時,就會使得機箱的側板蓋不上,強行蓋上則會擠壓線材使其變形,長時間使用就可能會對硬件造成影響。所以各位在選購時要注意好該機箱是否提供的充足背部空間,同時還要留意背線孔數量是否寬裕,畢竟少一個孔很可能就會影響整個走線布局了。
雖然現在會安裝光驅的朋友很少,但不少廠商依然喜歡預留大量的5.25寸位,以前網絡不發達的時候,很多朋友會為自己的機器配備上刻錄機和光驅,這樣的情況下5.25寸位預留多幾個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光驅這東西真的不流行了,加上USB設備的推廣,更少人會在裝機時加一個光驅,所以各位選購時如果還看到多個5.25寸位的機箱就可以pass了,占地方而且不實用。
其實購物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定位,一步到位當然是最好的。但有時你只是一個休閑玩家,輕度使用的話其實一些發燒設備是用不上的,不如將這些錢投入到一些樸素而肯堆料的優秀產品上面,當然高端玩家樣樣都挑最好這是沒錯的。
本期話題:說說你用過的機箱吧
家好,我是亂買哥。
自從上了30歲,開始玩NAS、玩桌搭,錢沒存多少,光折騰亂七八糟東西了。
這是我2020年剛開始來大媽分享經驗時候的桌搭,當時自己還挺美,其實對桌搭一無所知,桌子是靜研家的實木黑胡桃桌子,實木桌子的質感真的很好,就是太容易開裂了,而且桌子本身太有設計感,顯示器支架都不好按,升降更沒有了,玩的是淳樸的木頭桌風格,燈光也基本沒有,小米首發顯示器掛燈我就買了,我是顯示器掛燈無腦吹。
我換了Andaseat的升降桌,這也是我第一個升降桌,品牌走的是性價比路線,桌子還不錯,可以用支架,升降調整能有更舒適的體驗,我也是在這愛上支架,然后決定好好拾掇電腦桌的,燈光方面買了易來的燈帶,不得不說燈才是氛圍感的第一要素。
第三階段我就開始講究擺盤了,除了燈光我把桌面能藏的線圈藏起來,這段時間我更新了桌子,換了9AM品牌的大升降桌,椅子換了貴貴的米勒Aeron,看起來是不是高大上多了?沒有線的桌面怎么看都干凈整潔。
這個月我又對家里一頓改造,騰出來一間房子專門用來放電腦,我和我媳婦兩個人的電腦全部放在這間房里,買了奇光板,投影儀,兩臺電腦全部搞了雙屏,購買了摩伽的椅子和樂歌的升降桌。
1、桌面窄慎選,至少選擇70cm以上的,桌面太窄顯示器和鍵盤影響位置,胳膊肘沒處放,擔在外面時間長了很累,網上說放在椅子扶手上,椅子扶手很少有能抬那么高的;
2、不管是桌還是椅,純實木都慎選,實木確實好看,手感摸起來也很舒服,但木頭太嬌氣,大部分實木桌造型老氣,尤其是我這種里外實木的,我這次買的樂歌實木是內部實木,外面是實木紋板,所以會結實不少;
3、椅子要選好,最初我還沒有買好椅子的想法,長時間坐著造成腰經常不適,悔恨。好椅子支撐到位,使用電腦尤其是長時間坐著的,一定要買工學椅,而且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買最好的,工學椅我買了五把,買椅子一定要買網面的,最不推薦的就是電競椅,又熱支撐又差,現在的網面質感都很好,軟彈合適支撐性好。
買椅子要看尺寸,我第一把是保友的椅子,這品牌椅子很不錯,后來了解到是歐美版的,椅子特別大,總之當時是挺滿意的,之后又買過別的品牌,特別擠,所以椅子真的是有尺寸的,一定要注意尺寸;
這是我收拾前的樣子,滿屋子亂七八糟。
4、營造氛圍燈是關鍵,氛圍感這東西虛無縹緲,實質用處不大,但對心情的影響很大,營造出質感幾十塊買個燈條就夠,有興趣的一定要嘗試,怕你嘗試停不下來一直買,晚上在電腦桌前隨便干點啥都幸福感滿滿。
好了,下面介紹我這次新購入的產品
桌椅是桌搭的主體,自從我買過便宜貨和復雜款實木后,我深深感受到,桌子簡單、質量好是最重要的,升降功能不是剛需,但最好有,因為每個人身高不一樣,搭配椅子的高度,桌子也要可以微調,不過現在貴點的電腦桌全是帶升降的。
樂歌這品牌到現在成立了二十年, 最初是做人體工學電腦支架起家的,15年推出升降桌、升降臺等產品,品牌在辦公設備桌周邊設備上有很強的競爭力,這次選擇樂歌這款升降桌有幾個理由:
1、尺寸大,樂歌E3/E4升降桌有1.4*0.7米、1.6*0.8米、1.8*0.8米三個尺寸,位置不拘束往大的買就對了,這款最大的優勢是他的寬度0.8米,一般這么大桌子都是0.7米甚至還有0.6米,最少也要選0.7米的,右邊是我這款樂歌,左邊是以前買的0.7米的,前提是房間位置充裕的情況下,選大沒錯;
2、設計簡單,桌子設計一定要簡單,桌子雖然是主體,但對風格影響主要體現在桌面顏色上,我這次買的是原木色,風格
可以通過放桌布改變,某寶搜桌墊什么配色都有。
這款桌子實木面板很厚實,發貨重量有幾十公斤,一個人根本沒辦法安裝,用料特別靠譜。
桌板和腿有墊片,厚實的桌面使用起來很穩當,質感很好。
E3的調節是通過附帶的一個屏幕上,這屏幕能播放相冊、天氣等。
升降特穩當,一瓶水基本都沒啥動靜。
其次在設計上有幾個雷點需要注意。
第一個是桌腿盡量要像下圖這樣放在最外面,這樣使用過程中我們活動空間更大,放機箱或其他東西不擋位置。
第二個是桌面邊緣不要有遮擋物,抽屜什么的一概不要,就像這樣簡潔最好,顯示器支架都能隨便夾,我也不喜歡純純的黑色電競風格,桌面異形設計其實也沒多少必要。
3、有理線架,雖然是收費的,理線架是必須有的。
這款理線架有點矮,一般插板放進去位置拘束,加上大插頭不方便收拾,我的方案是用PDU機房插板用扎帶掛在下面,把線理在理線盒里。
雖然我的線也不算整齊,但我真的盡力了,從外觀看不出雜亂,不影響升降使用就是合格的。
另外使用升降桌和顯示器支架要保證線夠長,主要是HDMI或者DP視頻信號線,原配肯定是不夠的,線要順著顯示器支架離線槽,2米的信號線都不富裕,電源因為在桌面下掛著,所以長度無所謂。
買線建議至少3米,長了可以收納,另外注意自己顯卡支持幾個HDMI,一般是一個,其他用DP,推薦綠聯品牌的線,多長都有。
我是忠實的人體工學椅愛好者和推崇者,沒有人體工學椅是不健康的工作方式,國外工會還會強制要求必須給員工配備人體工學椅,這也說明這種椅子不是智商稅,確實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使用過工學椅的小伙伴都懂的。
工學椅我陸陸續續買了五把,去年買了赫曼米勒的Aeron,媳婦用過心癢癢又想換,這次正好騰房間,買了把新的摩伽S9。
摩伽這品牌只有四年,他家產品都很有特色,如果你關注工學椅,你就會發現國內幾個大品牌旗艦椅造型都差不太多,想找個有新設計感的款式不容易,很多品牌產品線固化之后很少有大變,尤其是目前人體工學椅,已經差不多都一個模樣了,有興趣可以看下摩伽家其他椅子,各具特色。
人體工學椅的選擇其實還是得看自己坐著是否舒適,更換過五把的我可以負責地告訴你,只要椅子不差,你合理調整總能調整到適合自己的姿勢,之前我從保友換到Aeron的時候特別不適應,一個是沒頭枕,第二個是座墊太大壓迫大腿,導致我一度認為這錢花的有點怨種,其實坐習慣也還好,價格到位不會有特別差的椅子。
摩伽這品牌設計非常大膽,買的時候我猶豫買這把常規造型的S9,還是另外一款脊柱椅,他家人體工學椅的設計特別有特點,考慮到造型因素還是選擇了S9,不過這脊柱椅看起來很舒服的樣子。
S9和Aeron對比,初看最大的區別是用料,Aeron雖然全身看起來炭黑塑料質感,實際上很多部件都是金屬的,做工材質確實到頂了,所以Aeron沒必要買拋光椅腿的,他本身都已經是金屬了,拋不拋光真的無所謂,摩伽的S9關鍵部位也都是金屬,保證穩固性,其他塑料件質感也很不錯,摸起來很有質感,但相比Aeron的質感稍有遜色,畢竟價格也擺在那。
網面座椅很多小伙伴有顧慮壽命問題,我是巨大體重的人,目前坐網面還沒發現問題,而且我強烈建議買椅子必須買網面,透氣性太好了,很多疾病都是坐出來的,不透氣占第一,Aeron的網面是我用過最好的坐感,他的尼龍來自美國杜邦,成本確實會高不少,摩伽的網也不賴,坐感是屬于硬一些的,比其他幾個國產品牌我覺得軟硬方面更舒服,但是所有網面椅子的強度都差不多,這個可以放心。
赫曼米勒的椅子也不用過分神話,座墊
這晃動估計能逼死強迫癥,雖然不影響使用,但多少有點不爽,我現在也忘記剛買來就這樣,還是我坐壞的。
摩伽的設計我覺得和Aeron不相上下,比其他幾個熱門品牌要強不少,手托的高度調節幅度很大,而且單手自己就可以調節,Aeron這個必須得大力出奇跡,正常使用也很少調節。
摩伽的S9單手就可以完成高低調節,他這個單片開關挺好用。
兩款椅子的手托調節,Aeron需要打開開關,抓住扶手升降,S9是片狀開關,打開后可以直接升降,兩款椅子手托都有寬窄的調節,適合不同體型人的需要。
另外S9的手托還能上翻收回。
搭配椅背折疊,可以直接收納起來,這件事還是挺重要的,之前我的舊椅子送給朋友,椅子太高很難放在車里,網絡上拆氣壓棒的辦法我都試了,要么暴力影響美觀拆除,要么就拆不掉,這樣一折隨便放車里,S9的折疊功能除了搬椅子方便外,小戶型房間還可以收納起來,像下圖一樣,塞桌子下面不占地方。
腰部支撐方面,Aeron的腰部支撐我個人認為是不夠的,至少可調節幅度太小了,他的椅背一體設計,注定腰部幅度不會大,當然作為老牌工學椅,腰部支撐還是有的,而摩伽S9的腰部調節幅度應該是我目前使用過工學椅中最大的,腰部可以調節到有明顯凸出的感覺。
兩款椅子的腰部調節都可以自己伸手旋轉調節的。
從這張圖可以明顯看出腰的支撐,Aeron的腰部支撐肯定是足夠的,但相比摩伽這款
,摩伽的腰托更人性化,獨立懸掛,外加四檔頂腰調節,官方對腰托有專門的介紹,一二檔位是用來牽引,提供最大角度支撐,躺下的時候明顯感覺到腰托頂起來了,快速拉伸腰椎,三四檔位是康養狀態,日常使用就用這個,Aeron不是不好,只是還不夠好,可能是考慮到設計的一體性,在功能和美觀做了折中吧。
摩伽腰椎調節抬高的位置確實異物感很強,明顯感覺腰部頂起來了。
S9的椅背有五檔調節,適合身高一米五到一米九,Aeron的椅背是沒辦法調節的,所以Aeron有三個尺碼,匹配性上摩伽S9就強多了,一家人都可以使用同一把椅子,Aeron分尺寸的,他家椅子要按照身高體重選購尺寸,我這個是XL的,女生坐著真的會大,買前一定要看好尺寸。
人體工學椅我最關注的還有座墊的設計,Aeron很多人詬病說坐久了大腿不適,是因為他家椅子座墊特別長,而且前端是平的,如果椅子太高坐久了會壓迫到大腿血管,這個問題通過腳踩個東西就可以解決,蹲馬桶腿麻也是同理,摩伽的拱形座墊設計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兩款都可以調整座墊前后位置,這也是中高端椅子的標配。
從調節性上看,這兩款椅子可調的配置都不少,座椅的上下和座墊的前后,椅背地躺倒鎖定和傾仰角度鎖定,Aeron額外多一個前傾功能,這也是市面上椅子為數不多的高檔功能,剛買椅子我試過幾次,對我來說是個雞肋功能,實用性基本沒有,摩伽的調節性都很好,有一個缺陷就是他的松緊調節只有四檔,對于七八十斤的瘦弱女生來說,最輕檔后仰可能阻力會比較大,可調松緊也是中高端椅子的標配。
網面是工學椅的必選,我用過的五把工學椅,網面最舒服的是Aeron,彈性十足不軟塌,完全不影響支撐性,而第二就是摩伽這款S9,
采用的是德國K+R網布,網面相對硬一些,坐著也很舒服,支撐性更強。
有頭枕體驗很棒,我從保友換到Aeron沒有頭枕一度后悔換椅子,現在習慣后發現沒頭枕也無所謂,Aeron原廠認可的Atlas頭枕一套就要1480元,相當于一把中低端椅子了,我也一直沒舍得買,摩伽S9的頭枕巨大,三向可調,在認真工作的時候可以把頭枕調到靠前的位置,確保脖子有支撐,后躺時同時拉伸腰椎和頸椎。頭枕可以沒有,但是有頭枕會更舒服。
兩款椅子輪子都順滑,摩伽椅腿還有個踩腳的,看我Aeron椅腿的灰塵就知道這個位置確實經常踩腳,可有可無的小設計,可以看出摩伽設計挺用心。
還有一個我之前嗤之以鼻的功能,就是腳托,因為之前幾把椅子都不帶腳托,我感覺用處不大,這把用過后我路轉粉,強烈推薦有腳托的椅子,躺倒后睡覺完全沒問題,不管你是辦公室還是在家,腳托真的體驗很棒,S9躺倒不只是單純的椅背倒下去,腰部和座墊都跟著變換位置,躺下還是腰部支撐的姿勢,腳托太高整個人基本就是躺下的姿勢 ,單桿抽拉不礙事,抽拉順滑不傷手,單桿上下椅姿勢也會更優雅一些~
腳托除了躺下還可以盤腿坐或踩著坐,日常玩手機這樣很放松。
摩伽和Aeron都是好椅子,倆價格都不算低,根據自己預算選擇就好。
我強烈推薦買腳踏板作為椅子的搭檔,最初我是從這張圖上獲得的靈感,我找了個紙箱子當踏板,用了很長時間,發現腳踩個東西確實能增加坐姿的舒適。
尋尋覓覓買了好幾款木頭的踏板,都沒設計到我心坎上,偶然機會買到宜家這款踏板。
如果不是因為我把他踩爛了,可能就沒后面摩伽這款什么事了,因為宜家這款踏板真的太好用了,腳踩的角度調節特別方便,做工延續宜家中規中矩,這款99元其實也不算便宜,用了一陣子發現有被我踩裂了,之后我就不敢使勁用了,除了質量一般,這款踏板真沒啥缺點,如果體重不大可以嘗試,不使勁踩一般也不會出問題。
出于對踏板的熱愛,買椅子的時候發現摩伽也有踏板,這踏板還能踩著鍛煉,猶豫再三,下狠心和椅子一起買來試試。
一分價格一分貨的道理永遠都不會錯,摩伽這款踏板造型像滑板,彩色部分是PP,黑色的部分是橡膠,增加踩踏的摩擦力,踏板體積不算大,重量不輕,質感非常好,能承重100kg的人。
日常坐著就這么踩著,底部有個40°傾斜的支腿,角度雖然不可調 ,但是寬厚的踏板設計,可以自己調整腳踩位置來適配坐姿,其實踏板的代替物挺多,一個紙箱就可以,我強烈建議你像我這樣坐,提升10%坐姿舒適度絕對是有的。
站立辦公是他另一個功能,雙腳踩上站立起來,可以當做平衡板使用,實際使用沒有看起來那么刺激,慌動身體基本不會倒,集中精力工作也不至于摔著。
這踏板還可以用來拉筋,實測效果很好,而且網絡上還有不少使用踏板的鍛煉方式,可以學習下,在辦公娛樂之余活動身體,這也算是踏板的天花板了吧,畢竟都要五百多,我打算用到退休了。
這踏板除了貴沒缺點,你也可以像我之前用紙箱代替,總之要墊個東西,可以大大提升坐著的舒適性,你可以試試再考慮是否需要單獨買踏板。
桌椅踏板其實都算是人體工學裝備,作為桌搭愛好者,顯示器支架絕對是人體工學四件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顯示器支架屬于沒用過的人覺得可有可無,用過之后就無法自拔了,支架一樣能夠幫助我們調整良好的坐姿,所以也算人體工學裝備。
支架我絕對有發言權,買過四個北弧,一個愛格升,這一年折騰桌子沒少費勁,每次都得大半天,家里桌子換了四張,每次都折騰新的支架。
顯示器尺寸如果不算特別大(34寸內),可以直接購買北弧的E700,除了絢麗的RGB外,這款支架是今年出的新款,相比老款設計更合理,調整顯示器輕而易舉,兩個屏幕可以買倆,新老款支架真是有區別的,支持同樣尺寸顯示器,支架的體積和設計都是不一樣的,比如這款就很小巧,調整也比以前老款順。
北弧E700作為RGB顯示器支架,估計市面上也是獨一家,價格我覺得不算便宜,這款支架底座比較小,支臂細,調整順滑,單支架應該也算是目前支架的中高端產品了。
燈效方面色彩過度自然,亮度合適,看起來也不會廉價,集成到支架里也能提供不錯的氛圍感,懶得布光的小伙伴也不用單獨買燈了,RGB的效果還不錯。
選購桌椅不要省錢,長時間不規范的坐姿對頸椎、腰椎有很大影響,不要等到身體除了問題才去想著補救。
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到您。
流的裝機配置一般采用中塔機箱或者最大支持M-ATX規格的迷你機箱,不過對于室內空間有限的辦公用戶而言,完全能夠節省更多位置,采用ITX規格主板搭配桌面級迷你機箱自然更加合適。本次裝機課堂推薦一套運行速度非常快的迷你小主機,省空間的同時,也比較省錢。
主板:微星H110I PRO
主板選用ITX規格的產品,由于只需辦公用,對游戲性能沒有過多需求,所以選擇H110的ITX主板即可。這款京東商城售價599元的微星H110I PRO性價比不錯,通常較新款、小尺寸帶有PRO的主板,多數都配備M.2插槽,裝入對應的SSD,能夠為原本空間較小的迷你機箱內部節省空間。不過據說這款主板并不支持NVMe協議的M.2 SSD,所以選擇SSD固態硬盤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
CPU:Intel 奔騰G4560
CPU采用近期人氣爆棚的明星級產品--Intel 奔騰G4560,雙核四線程設計,主頻達到3.5GHz,還有3MB三級緩存,集成HD610核心顯卡,基本滿足一切日常辦公需求,也是目前H110主板的最佳拍檔。需要注意的是,H110主板的BIOS需要更新后,才能識別這款最新的G4560處理器哦。相信京東商城售賣的H110主板已經更新了BIOS,不放心的消費者可以先向客服咨詢。
內存:酷獸DDR4-2400MHz 4GB*2套裝
內存選擇思路較為簡單,需要雙通道,容量足夠大,性價比足夠高即可。在京東商城中,這款酷獸DDR4 2400 4GB*2套裝有不錯的性價比,對于H110主板而言,內存頻率達到2400MHz已經飽和了,再高也提升不上去了。而總共8GB的容量對于日常辦公而言,簡直是太過游刃有余。
系統盤:建興V5G 128GB
硬盤依然采用SSD+HDD的搭配,因為主板擁有M.2插槽,但不支持NVMe協議,所以本次挑選建興(LITEON)睿速系列 V5G 128G M.2 固態硬盤,讀寫速度足夠快,性價比也較高。
存儲盤:西部數據藍盤1TB
HDD硬盤選擇單碟1TB容量的產品較為合適,由于桌面級迷你機箱體積較小,應當盡量減少內部硬件的震動,并且1TB容量也能夠滿足絕大多數辦公應用場景需求。目前價格較低、性能較高的西部數據藍盤1TB自然是合適之選。
機箱和電源:絕塵俠π-2 包含300W電源
機箱選擇絕塵俠π-2,外部造型更加節省空間,表面擁有獨特的殼體蜂巢鐵網設計,加上上下雙風扇形成的垂直風道,對內部硬件散熱簡直優化到極致,能夠使本次的整套硬件配置保持長久穩定的運行。同時,這款絕塵俠π-2機箱還帶有10種色彩的變換燈光設計,通過專屬紅外遙控器,能夠切換機箱內部的燈光,也可以循環呼吸變換色彩。炫彩的燈光透過獨特的蜂巢鐵網散發出來,將主機外觀的視覺效果提升了N個等級。此外,這款機箱包含額定功率為300W的M-ATX規格電源,對于本次的硬件配置提供充足的電力。
裝機小結:或許經常有身邊的朋友組裝了一臺性能不錯的電腦,但卻幾乎沒時間玩游戲;又有周圍的小伙伴心血來潮,配置了一臺體積較大、外觀霸氣的電腦主機用以學習或者辦公,卻忘記了自己室內空間有限,擺放較為占地方,甚至連自家的電腦臺都塞不進。如果能夠早些了解自身需求,就可以選擇ITX規格主板和迷你機箱搭配,擴展性能不能與ATX規格主板和主流中塔機箱相比,但真的并非每個人都會升級自己的電腦主機,尤其是經常只用電腦作日常辦公的用戶。本次推薦的這套桌面級迷你主機配置,可為準備裝機用以學習或者辦公的童鞋們提供多一種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