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只有兩個大拇指大小的電路板輸出功率達到64W,短小精
右下角的同步整流芯片,不使用肖特基二極管,同步整流是采用通態電阻極低的專用功率MOSFET,來取代整流二極管以降低整流損耗的一項新技術。它能大大提高DC/DC變換器的效率并且不存在由肖特基勢壘電壓而造成的死區電壓。
該電路使用了兩個高壓橋堆,減低內阻?
右邊TYPE-C輸出口有連接專用協議芯片
這個協議芯片和被充電的產品連接后會相互通信得知充電要求和電壓電流的定義,再開始充電
上月底我入手的聯想THINKPAD T14配的充電器,看電壓電流的標注,應該就是有這個協議系統的
原來用的老聯想THINKPAD S3 YOGA 電源如下,只有單一的20V3.25A,應該沒有這個系統
去年入手的紅米K30 PRO的充電器,應該也有這個系統,沒有標注輸出功率,在小米APP上查到是33W
比較一下,聯想T14的電源是65W,小米33W
按上面關于協議的分析,聯想的充電器是可以充電小米K30PRO,小米的充電器是可以充聯想T14電腦的,試了下沒有問題
小米的充電器充電腦,估計功率不夠,只是慢充
聯想T14適配器充手機,可以正常快速充電,但是顯示內容和原裝有點差異
小米充小米顯示
想下是否很美,要出差帶了電腦及適配器就可以不要帶手機充電器了,或帶個小的手機充電器就不要帶電腦的適配器了?
在這個銅的散熱器里面是變壓器和力生美的氮化鎵開關驅動模塊,這種類型產品工作頻率可以比常規的MOS管高,在高的頻率下,系統的效率會高,體積會小,當然對EMC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的變壓器,鐵心還是采用常規的鐵硅鋁合金,如果用鐵鎳合金,變壓器的體積還可以進一步縮小,但是成本也高的太多。
JEFF提供了完整的這個板的技術資料,有需要的歡迎留下郵箱地址
月18日消息,聯想在CES 2022展會上,發布了新一代超極本ThinkBook 13x Gen 2。外觀延續上一代的設計,但它創新性地引入了65W無線快充技術,這應該是市面少有的支持無線快充的筆記本,比蘋果MacBook還要先進。
據了解,聯想在筆記本D面電池位置加入了無線充電線圈,并為其推出相應的無線充電墊,把筆記本放在充電墊上就能直接充電,擺脫線材的干擾。充電墊非常扁平,銀白色區域可為筆記本充電,左側帶閃電標志的區域支持Qi充電協議,可以為手機、手表、耳機等設備充電,最大功率10W。
充電墊的尺寸為440*105*4.5mm,側面僅保留一個Type-C接口,聯想還為其配備了100W PD充電器。使用這款無線充電墊,就能同時為手機和筆記本充電,向無線生活邁進。遺憾的是左側區域僅支持10W功率,給iPhone或手表等設備充電或許還可以,安卓手機可能就不太適用,充電速度實在太慢了。
ThinkBook 13x Gen 2配備一塊13.3英寸2.5K屏幕,支持180度開合,整機重量1.22kg。內部搭載英特爾12代酷睿U系列處理器,提供兩個雷電4全功能接口。該產品將于4月份發布,起售價1099美元(約合6970元人民幣),無線充電墊售價200美元(約合1260元人民幣)。
有了聯想這樣的先例,其他電腦廠商應該也會引進這一技術,如雷蛇、羅技這樣的外設廠商,可能也會開始整活,推出相關的外設產品。希望類似的無線產品能越多越好,實在受不了桌面上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線材了。
無線充電在手機上已經相當普遍了,甚至充電功率都干到65W以上。但受到相應政策約束,無線充電最高只能達到50W,但也完全足已滿足需求。除了無線充電,消費者更為期待的其實是隔空充電,設備不用貼近充電板就能進行充電。希望這些技術能快點出現,并運用在手機、筆記本等電子設備上,讓我們正在享受到無線科技生活。
個月中旬,繼iPhone 13之后蘋果又為全球用戶帶來一場視聽盛宴,AirPods 3、MacBook Pro 2021、HomePod mini等新品上市讓一眾果粉直呼過癮。筆者注意到,諸多新品之中16英寸的MacBook Pro頂配版隨機附贈了蘋果首款氮化鎵充電器,最高支持140W大功率快充,讓人不禁感嘆,這還是蘋果嗎?
感嘆之余,筆者更多是一種意外,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氮化鎵充電器,究竟是什么讓蘋果也放下身段積極入局?
顧名思義,氮化鎵充電器是以新型半導體材料GaN制作的快充設備,可以為筆記本電腦、平板、手機、Switch等多項設備進行供電。這種新型充電器體積小、重量輕、充電功率快,適配性廣,便于差旅攜帶深受用戶群體歡迎。
我們知道,傳統的充電器大多采用半導體硅技術,一般個頭比較大,充電過程中發熱量多,難免會讓用戶有所顧慮,擔心是否會損害電池、高溫導致起火爆炸存在安全隱患等。此前工信部就已經對“移動和便攜式無線充電設備”無線充電功率進行限制,雖然有線快充功率還未設限,但如何給用戶快捷、高效、安全的使用體驗對廠商來說至關重要。
新材料氮化鎵有著更寬的帶隙,相比硅材質能承擔更高的電壓、擁有更好的導電能力,同時得益于耐高溫、耐酸堿特性,氮化鎵充電器高強度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會更少。
據悉,同等體積下氮化鎵充電器輸出效率要比傳統硅技術充電器高出三倍,甚至還能通過智能芯片來自動識別手機所能夠承受的電壓來保護機身安全。目前市面上GaN氮化鎵充電器功率多為45W、65W、100W、120W選項,多配備USB+Type-C雙接口,可為手機、電腦同時進行充電。
憑借小巧、高效、發熱低等特性,氮化鎵充電器迅速得到消費電子廠商關注和投入,加上蘋果以環保名義帶頭進行的取消附贈充電器活動,推動著氮化鎵快充技術成為各大廠商尋求差異化技術創新的新賽道。
小米、華為、OPPO、三星等手機廠商陸續推出自家氮化鎵快充產品,聯想為代表的筆記本廠商、綠聯為代表的第三方配件品牌也陸續殺入氮化鎵快充賽道,而蘋果140W氮化鎵充電器的上架,意味著有線快充迎來新的風口。
只是姍姍來遲的蘋果,顯得有些“不合群”。官網頁面顯示這款氮化鎵充電器售價729元,充電線需要單獨購買,官方建議16英寸MacBook Pro 2021需搭配USB-C轉Magsafe 3連接線來快速充電,2米規格連接線售價為340元,高額售價無疑給意向用戶澆了一盆涼水。
作為對比,小米65W氮化鎵充電器149元,華為66W氮化鎵超薄充電器售價299元,綠聯100W氮化鎵線充套裝229元(兼容iPhone 13系列、MacBook Pro16等機型),從購買層面來看顯然要比蘋果親民太多。
價格親民之外,國產手機品牌、第三方配件廠商氮化鎵充電器的適用范圍更廣。諸如綠聯100W氮化鎵充電頭就能兼容蘋果、華為、小米、三星、聯想筆記本、小米筆記本等多個品牌產品,這種多樣化配備方案更能吸引消費者購買,實用性也更好。
而從官網介紹信息來看,蘋果140W氮化鎵充電器適配對象僅為自家品牌MacBook Pro、MacBook Air視網膜顯示屏、MacBook Air等產品。雖然這類產品價位普遍過萬,相比第三方配件廠商,出于安全使用性考慮用戶會更偏向蘋果原廠配件,價格對銷量影響似乎并沒那么大,但顯然受限于品牌因素,實用性遠不如國產品牌相關產品。
起步時間晚、價格高、適用面窄,對蘋果來說很明顯失了市場先機,但換個角度想蘋果的入局意味著氮化鎵技術愈發趨于成熟,越來越多廠商愿意將其作為差異化賣點選項,這背后離不開蘋果帶頭取消充電器的刺激作用。
眾所周知,自iPhone 12系列取消附贈原裝充電器后,小米、華為、魅族等廠商迅速跟進,符合環保理念又能促進自家品牌配件銷量,使其逐漸發展為行業趨勢。手機廠商這一舉措直接帶來影響是促進配件市場需求暴增和多接口、高功率氮化鎵充電器的普及。
從旁觀者角度來看,以蘋果為代表的終端廠商環保理念勢必還會進一步延伸,手機之外筆記本電腦、平板、Switch游戲機都有可能加入“環保隊伍”。為了推進環保理念,又不引起消費者強烈反感,就需要氮化鎵充電器來進行鋪墊,以高效率、低發熱、小體積、兼容性廣的氮化鎵充電器替代各式各樣的傳統充電器,對廠商控制成本、綠色環保、用戶差旅出行、日常使用便利性都有益處。
當然,綠聯、小米、華為在內的氮化鎵充電器廠商銷量增長還能帶動行業上下游供應鏈企業發展。比如,前文提到多數氮化鎵充電器可以借助芯片來識別手機所能承受的電壓,不同規格氮化鎵充電器也需要對應的功率芯片,這就需要大批企業來布局研發。諸如已經上市的納微半導體公司,其氮化鎵功率芯片在2021年8月份出貨量超過2500萬顆,這是行業普及帶來的市場紅利。
對消費者來說,一個氮化鎵充電器能串聯起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游戲機多個產品,省錢同時還能節省空間減少資源浪費;對手機、筆記本廠商,第三方配件品牌商來說,氮化鎵充電器能催生額外的產品線利潤,并帶動供應鏈業務發展。對氮化鎵快充行業來說,蘋果的入局能推動更多消費者接納這種新興技術,改變行業格局。
筆者看來,盡管蘋果目前在手機行業快充功率層面仍略顯保守,但我們可以將140W氮化鎵充電器視為蘋果改變策略一種信號。快充的下一個風口已然出現,隨著氮化鎵技術的更新完善、Type—C接口的日益普及,氮化鎵快充時代想必離我們日常生活不會太過遙遠。作為用戶我們期待蘋果與國產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線,并打通蘋果、安卓之間的私有快充協議壁壘,讓消費者實現真正的“一個充電器走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