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馬上就到,最近一段時間可能很多網友都在關注著自己喜歡的商品,DIY玩家肯定是還在考慮裝機或者升級,Intel第八代酷睿處理器Coffee Lake可以說是非常強力,也是Intel首次將桌面級產品提升至了六核心,不能小瞧這兩顆核心的增加,其實際效果并不是4+2等于提升50%,筆者在測試了i5-8600K之后發現了一個大秘密,今天必須要分享給大家。
i5-8600K配置了六顆物理核心,不具有超線程的功能,主頻定位在3.6-4.3GHz;而上一代的i7-7700K則有四核心八線程,主頻4.2-4.5GHz,不管怎么看,i7-7700K都應該是妥妥的將i5-8600K吊起來打的。
參數對比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筆者在最終測試成績上發現,i5-8600K在很多方面已經將上一代的i7-7700K超越。簡單超頻之后的單核性能更加恐怖,綜合能力也是大幅度提升,全方位超越上一代產品也并不是什么難事。
向后翻來看看詳細的測試成績吧。
“這幾款本,配置相差不大,價格也差不多,到底該怎么選?”,這是很多用戶在選購筆記本的時候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因為如今筆記本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水準,各家在制造技術上并不會存在太大的差距,除了有特定用途的筆記本之外,主流筆記本確實讓普通用戶難以抉擇。
當然,從細節、具體性能、操作感受等角度來看,各款“看起來差不多”的筆記本,還是有各自的特色和不同的體驗。本文就挑選了目前市面上新近上市的三款比較熱門的15.6英寸大屏本,進行一個全面的橫向對比,目的并不是要來個“一較高下”的排行榜,而是希望給用戶購機提供有用的信息。
15.6英寸是目前家用娛樂和在校學生普遍選擇的尺寸,畢竟固定使用的話,更好的視覺體驗顯然比機器本身的重量和攜帶性更重要。首先,我們就以表格的形式,來看一看本次橫向對比的三款產品:
三款橫評產品參數表
本次橫評我們分別選擇了聯想、戴爾和宏碁的三款消費類筆記本的主打款,型號依次為聯想小新Bigger版V4000、戴爾Inspiron靈越155000金屬版,以及宏碁Aspire VN7。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列出了產品的重點配置信息,而價格方面,則是參考了主流的電商渠道和品牌官網的報價,僅供參考。
通過表格我們可以看到,在屏幕分辨率和處理器方面,小新Bigger版V4000以1080p的全高清和i7處理器,占據上風,1TB的硬盤也是三款產品中容量最大的。而宏碁VN7所配備的GTX 850M獨顯,更具優勢。價格方面,則是戴爾的靈越15 5000更親民。
外觀篇:炫酷金屬—聯想小新Bigger版V4000
小新Bigger版V4000外殼采用了黑色與銀色兩種配色,頂蓋部分的黑色亞光烤漆工藝讓整機透出一種炫酷的神秘氣息,而屏幕邊框與整個C面面板分別采用了銀色噴砂工藝以及拉絲工藝,又顯得時尚大氣。
金屬材質具有極好的耐磨,耐高溫,抗腐蝕性。C面金屬拉絲,更淋漓盡致地讓銀色面發揮出它特有的冰冷尊貴、沉穩圣潔的態度。所以在概括特點的時候應該不是小清新,要網炫酷這個地方引導哈
啞光烤漆頂蓋
小新Bigger版V4000是一款15.6英寸產品,因此整個機身的體積比較大,但是從側面來看,聯想設計師利用色彩視覺差異以及斜面設計,再加上機身本身較好的厚度控制,使得這款產品看起來并不顯得厚重笨拙。
機身厚度控制不錯
1080P全高清顯示屏
C面的設計令人眼前一亮,面板采用了頗具金屬質感的銀色金屬拉絲工藝打造,擁有耐磨,耐高溫,抗腐蝕性的優點。掀開頂蓋的同時,就能夠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在同類型產品中,小新Bigger版V4000的設計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整個C面設計大氣
聯想筆記本電腦的鍵盤手感向來很讓人放心,小新Bigger版V4000在鍵盤手感這些細節方面依然保持了較高水準。首先其按鍵鍵程的控制非常不錯,彈力適中,長時間敲擊也不會感到疲勞;其次其按鍵鍵帽采用了略微下凹的弧面設計,與手指肚貼合更加緊密。
鍵盤手感不錯
觸控板設計精致手感良好
觸控板設計也是本次小新Bigger版V4000的一大亮點。觸控板雖然面積不算很大,但是觸控精度和手感都非常不錯,而且在設計方面也可以看出是非常用心的。周圍利用鏡面包邊包裹,觸控板與左右按鍵表面采用了磨砂處理,富有金屬質感的同時,又營造出了適當的摩擦力,個人感覺比以往小新的觸控板有很大提升。
外觀篇:沉穩商務風—戴爾靈越15 5000
戴爾靈越是老牌的家用筆記本系列,這款靈越15 5000筆記本,頂蓋采用了鋁合金漆面的設計,并經過金屬拉絲工藝打磨,看上去更加大氣有質感。搭配正中間的DELLlogo,更彰顯出不一樣的沉穩氣質。
靈越15 5000
雖然是一款主流級產品,但是靈越15 5000在機身厚度的控制上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不過屏幕整體的厚度相對來說略厚一些,但是機體部分的纖薄感從整體上彌補和平衡了這一點。
靈越15 5000
靈越15 5000,配備了15.6英寸顯示屏,分辨率為1366×768,屏幕選用了玻璃面板,色彩表現較為出色。此外,這款產品的屏幕邊框部分采用了窄邊框設計,尤其是左右兩側的邊框非常狹窄。
靈越15 5000
靈越15 5000機身底部采用了一體化設計,電池并未采用外置的形式,也沒有對可更換部件的對應位置開設可拆卸面板,底部面板由兩顆螺絲固定,拆卸起來非常方便。
靈越15 5000的鍵盤素質也非常不錯,雖然機身設計比較纖薄,但是并沒有犧牲鍵盤手感,無論是辦公打字,還是玩游戲,都不需要再額外添置外置鍵盤了。
鍵盤部分
靈越15 5000整個C面面板為普通的工程塑料材質,由于C面設計簡約,沒有什么物理功能鍵、或是揚聲器單元分布,因此其腕托面積非常大,手腕放在上面很舒服。
靈越15 5000整體設計風格都很商務,當然這也與其自身的定位有關,作為一款面向主流市場的產品,能夠有吸引用戶的價格遠比花哨的設計更實惠。
觸摸板手感出色
最后我們來說說靈越15 5000的觸控板。不少筆記本的一體化觸控板都存在誤觸問題,而靈越15 5000的觸控板誤觸幾率非常小,其表面經過磨砂處理之后,觸感非常舒適,摩擦力適中,能夠很好的控制鼠標箭頭的移動,而且觸控板面積足夠大,使用起來手感極佳。
外觀篇:低調的奢華—宏碁 VN7
宏碁VN7頂蓋部分采用被稱為柔軟觸感 NIL的面板影印技術,縱向條紋處理和類膚質感,使得頂蓋具有非常不錯的觸感。整個頂蓋的設計大氣簡約,左側靠中部的位置設計了鍍鉻亮面的ACERLOGO,以黑色配色打底。
宏碁VN7
宏碁VN7
機身尾部的設計模式采用了鍍鉻亮面材料進行了邊緣的包裹,并且在其上面銘刻了產品系列名稱,同時在質感的處理上,也偏向于金屬的效果,因此使得機器整體看上去更具檔次感。
宏碁VN7
這款宏碁VN7筆記本,采用了15.6英寸大尺寸屏幕,分辨率還是1366×768,整體的顯示效果和視野范圍比較有保障,同時它采用了霧面屏,這對于游戲本而言非常重要,可以避免鏡面屏帶來的炫光效應。
宏碁VN7
宏碁VN7底部采用了一體化設計,電池被內置在了機身里面,這樣的設計使得這款產品的整體感更加突出,而且也確保了機器的質感和檔次感。
從整體設計來看,宏碁VN7還是頗具誠意的,無論是設計上的差異化,還是細節上的處理,亦或是材料與工藝的結合,都體現出了極大的誠意,可以看出宏碁在推出這款產品時是非常用心去做的。
宏碁VN7
宏碁VN7做讓人覺得具有誠意的地方在于它的表現工藝。這款機器C面面板采用了類膚漆涂層,摸上去手感極為細膩,不過相應的也不可避免類膚漆涂層的弊端,就是如果你手上比較愛出汗,那么摸上去之后會留下明顯的手印。
宏碁VN7的C面設計非常簡約,沒有什么裝飾花紋或者是獨立的功能按鍵,只在右上角肩部位置設置了一個電源鍵,電源鍵為圓角矩形,表面與C面面板平行,按起來還是不影響手感的。
宏碁VN7
得益于15.6英寸大尺寸模具,VN7的腕托面積也得到了足夠的保證,寬大的腕托對于長時間玩游戲來說很有益處,起碼不容易感到疲勞。觸控板則采用了時下流行的一體式設計,即左右按鍵與觸控板部分完全融為一體。
配置篇:性能到底誰更勝一籌
在配置和性能的部分,我們用最簡單和直觀的圖表,來為大家展示聯想小新Bigger版V4000、戴爾Inspiron靈越155000金屬版,以及宏碁Aspire VN7三款產品的表現。
三款產品處理器信息
三款產品均采用了BroadWell架構的第五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為全新14nm制程工藝。小新Bigger版V4000搭載的是酷睿i7-5500U,而另兩款產品則搭載的是酷睿i5-5200U處理器。i7-5500U在主頻和三級緩存上都略大一些,而核心線程方面,三塊處理器均為雙核四線程設計,最大TDP為15W。
CINEBENCH R10測試成績表
CINEBENCH R10測試成績圖
采用CINEBENCH R10隊處理器性能進行測試的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小新Bigger版V4000搭載的酷睿i7處理器,無論是單核還是多核成績,相對同平臺i5處理器來說,都有一定的優勢。
三款產品顯卡信息及測試成績表
三款產品在獨立顯卡配置方面差異比較大,小新Bigger版V4000和戴爾靈越15 5000金屬版配備的是AMD R9和R7的獨顯,而宏碁VN7配備的是NVIDIAGTX系列的獨顯。
三款產品3DMARK 11 P檔測試成績
采用3DMARK 11來對三款顯卡的性能進行測試,成績表明,宏碁VN7和小新Bigger版V4000對于主流的游戲,都有不錯的支持和表現,而戴爾靈越15 5000可以支持一些簡單的娛樂小游戲。
三款產品PCMARK 8測試成績表
三款產品PCMARK 8測試成績圖
最后,采用PCMARK 8 Home accelerated模式,對三款產品的整體性能進行測試。綜合成績來看,小新Bigger版V4000占有領先的優勢。
應用篇:擴展接口誰用著更順手
聯想小新Bigger版V4000
擴展性方面可以說是小新Bigger版V4000的強項,畢竟這款機器采用了15.6英寸模具,且并未著意去壓縮機身厚度,所以像VGA、RJ-45這種需要較大空間才能排布的接口也加入了進來。
機身左側接口配置
從機身左側來看,配有聯想獨有的類USB電源插孔、接下來是VGA端口和RJ-45以太網口,再下來是HDMI端口和2個USB 3.0接口。各接口之間的距離拉的比較開,所以同時接駁多種設備也不會相互影響。
機身右側接口與光驅
機身右側則配有安全鎖孔、DVD刻錄光驅、讀卡器、1個USB 2.0接口以及耳機麥克風2合1插孔。此外需要提及的是,本次小新Bigger版V4000有四種機型可選,分別為:標準版、光驅版、背光鍵盤版以及背光鍵盤版+光驅版,從四種版本命名來看,標準版與背光鍵盤版兩款機型應該是沒有配置光驅的。
由于機身采用了纖薄化設計,因此靈越15 5000并未搭載光驅。機身右側配備了耳機麥克風插孔、2個USB 3.0接口,同時搭載了HDMI與RJ-45以太網口。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接口設計都更加靠后,這比設計在前端要更加好用。
右側接口配置
左側接口配置
機身左側配置了安全鎖孔、電源插孔、USB 2.0接口以及讀卡器。此外從側面的線條也可以看到,這款產品機體部分向前有一定的坡度,使得機器更顯動感。
宏碁Aspire VN7
宏碁VN7的接口分布比較有特點。
超薄機身沒有配置光驅
機身左側,這里只配有一個安全鎖孔,再無其它接口,同時由于這款機器采用了超薄設計,因此機身也沒有搭載光驅。
前端配置了讀卡器
讀卡器設置在機身前端右側位置,插拔起來都很方便。
機身右側接口
機身右側是接口的主要分布區域,這里包括音頻插孔、三個USB 3.0接口、HDMI接口、RJ-45以太網口以及電源插孔,USB接口的數量基本夠用,其它常用接口也都有配置。
總結:三款產品各有千秋 怎么選?
外觀篇總結
從外觀來看,三款產品無論從設計還是配色上來看,都是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聯想小新Bigger版V4000走的是炫酷的金屬風格,比較適合年輕用戶或者是學生朋友選購,外黑內銀的經典搭配,整體的金屬質感突出,很有檔次感。戴爾靈越15 5000則看上去要正統一些,規整的機身線條、金屬涂漆,加上深色配色,更適合職場人士固定辦公使用。而宏碁VN7則看起來更強勢一些,加上紅色的背光鍵盤,很難不和游戲聯系到一起,它更適合鐘愛游戲娛樂的用戶。
三款產品中有小新Bigger版V4000,也有頂蓋金屬涂漆、塑料內面的靈越15 5000,還有全類膚質涂層的宏碁VN7,喜歡什么樣的感覺還是要看用戶自己的選擇了。
性能篇總結
處理器方面,配備酷睿i7處理器的聯想小新Bigger版V4000,明顯更勝一籌,而且1TB的硬盤也是三款產品里面最能裝的,并且8GB的內存也是有著更好的性能表現。值得一提的是它1080p的全高清屏,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視覺上的體驗都是另外兩款傳統1366×768所比不了的。
而在顯卡方面,宏碁VN7所配備的GTX 850M,以及聯想小新Bigger版V4000搭載的AMD R9 M375獨立顯卡,均可以勝任主流游戲的需求。而戴爾靈越15 5000配備的AMD R7 270則表現稍弱一些。
應用篇總結
聯想小新Bigger版V4000是三款產品中,接口配置最為齊全的,也是三款產品中,唯一配備有VGA和光驅的機型,無論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它都是最為實用的。其他方面,三款產品則基本保持了同樣的水準。
到底怎么選?
可以說聯想小新Bigger版V4000是三款產品中表現最全面的產品,性能可以滿足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娛樂,設計做工上,炫酷的風格和過硬的品質,都是好的應用體驗的保障。目前4999元的優惠價格,也是三款產品綜合性價比表現最好的。適合主流家庭用戶、學生用戶來選購。
戴爾靈越15 5000雖然不是商務本,但卻顯得更沉穩一些,精細的做工和更親民的價格,適合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使用。
宏碁VN7則是一款定位比較鮮明的產品,喜歡玩游戲的用戶可以考慮這一款產品。
聯想小新 V4000-ISE詳細參數
基本參數 |
|
---|
多媒體設備 |
|
---|
I/O接口 |
|
---|
筆記本附件 |
|
---|
保修信息 |
|
---|
*本信息來源于ZOL產品庫
強處理器(XEON)是服務器用的,至強在指令方面,緩存方面要高很多,最高級的i7只不過相當于最低級的同工藝的至強而已,
至強5620 ,四核2.4G ,三級緩存12MB,而i5 處理器二代才是6MB,并且AES加密等各種新指令都支持,i5那些都沒的。5620一個2000多吧
并且2者支持的最大內存也不同,而且服務器注重穩定性,并且至強還能用帶ECC的內存現在常用的是RDIMM的內存,
i5之類臺式機只能用普通內存。家用機追求性能,不穩定,所以運行一段時間會很慢,要重啟,偶爾還藍屏,服務器沒那個問題,關鍵在內存和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