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臺式機(游戲)是從一塊11400CPU裝起來的,補了主板、機箱、散熱還有一些配件,最終變成了這樣。
臺式機這部分機箱用的是德商德靜界(be quiet!)的500DX白色側透機箱,搭配他們家的Light Wings風扇組,一共6個風扇,前面板3個,頂部兩個,尾部一個,還有機箱自帶燈條構成了整個機箱的整體風格,顏值很高。
雖然外部很漂亮,不過配置就比較一般,主板微星的B560M迫擊炮,CPU11400,顯卡更加拉胯,七彩虹的1050ti,朋友閑置下來的卡,所以整機的功耗不高,買了個550W就這么用著。
不過最近顯卡降價,看得人心癢癢,差點買了5299的3070Ti,后來想想放棄了,價格還會降,不想被背刺,另外電源功率可能有些吃緊,所以就沒買。
為了上更好的卡,決定先換個電源避免后顧之憂,直接上1000W,到時候換成40系問題也不大。
看標題也知道我的選擇,從機箱、風扇給我的感覺,這個牌子,靠譜。所以電源也選擇了這個牌子,買的也是最新推出的PURE POWER 11 FM 1000W。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我也放上官方的兩段介紹,讓大家熟悉熟悉。
德商德靜界(be quiet!)是一家專門為DIY玩家提供專業低噪音電腦配件的制造商,產品以歐式簡約設計風格和超出預期的靜音效果著稱,在低噪音計算機配件領域擁有20年經驗,產品行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過去幾年中,be quiet! 以中文名稱“德商必酷”被國內高端玩家所熟知,并向他們提供近乎完全無聲的電腦電源、機箱、CPU水冷/風冷散熱器和風扇等高品質產品。
日前be quiet! 變更中文名稱為“德商德靜界”,將繼續秉承be quiet! 一直堅守的品牌理念,讓選擇德商德靜界(be quiet!)的用戶得到一個安靜、舒適的世界,以源自德國的產品概念、設計和品質控制!不斷為用戶提供高品質DIY配件。
PURE POWER 11 FM 1000W的包裝非常簡潔,純黑色的主色,正面有電源的渲染圖,還特意做了鏡面,視覺上很真實,底部就是型號,右上角是be quiet!的logo,左上角是80 PLUS的標志,標志下是GOLD金牌,金牌認證。
背面左側是品牌的介紹、認證,還有一些參數信息,右上角還有德國國旗的3個配色,右邊附有DEVELOPED IN GERMANY。
打開包裝拿出所有東西有一個電源被包裹,右邊是模組線,用一根鐵線捆住,還有一份說明書、幾根黑色扎帶、電源線還有電源螺絲。
線材部分有3根PCIe線支持單8pin、雙8pin、三8pin還有雙顯卡雙8pin,所以1000W的電源還是猛啊。CPU供電線1根,硬盤供電線3根,24pin的主板供電線1根,電源線1根。線材的材質相對來說比較硬,尤其是主板供電線,用網閑置的線材的混亂,不過整體比較粗,彎折起來需要耗點力氣。
PURE POWER 11 FM 1000W的風扇是自家的120mm降噪風扇,靜音是它的一大特色,尤其是我用的Light Wings套裝中6個風扇組,放在機箱里噪音也沒有很大。而且這風扇的外觀也很有特色,扇葉上一條條紋路很好看,中間的logo中的quiet!是德商德靜界的標志色彩橙色,加上旁邊一圈白色,一開始我還以為是燈條,兩者搭配讓沉穩的黑色又鮮活起來。
電源是純黑色的金屬,磨砂質感,手感不錯,摸起來冰冰涼涼,上面有be quiet!的logo,比平面略微突出,燈光下若隱若現。
另一側和外包裝背面差不多,有大量詳細的參數,3.3V最大電流22A,5V最大電流22A,這倆最大功率120W,12V1和12V2最大電流分別是46A和42A,提供的最大功率也達到了999.6W,-12V最大電流0.3A,功率3.6W,5VSB最大電流3A,最大功率15W。
接口部分左側兩個MB標志是主板供電,DRIVES是硬盤的供電,P8是CPU供電,PCIe有3個,如果是單8pin顯卡可以用左側的PCIe,12V1,標記是A;如果是雙8pin可以用PCIe**,這個接口標記為B,第三個接口為C,如果是3個8pin接口那就同時使用A和B;如果是雙顯卡雙8pin,可以用A和C。說明書里解釋的清清楚楚,接線的時候記得看說明。
全模組線材相對來說理線更容易,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接線,減少線材的使用,讓機箱更簡潔,比如我一個單8pin的顯卡,那另外兩個PCIe都不需要接,這樣就能少2根線了,像DRIVES三個接口實際上也是用不完的,所以相比非模組,可以減少不少線材。
PURE POWER 11 FM 1000W配備雙路獨立的12V輸出,支持多路顯卡供電,為以后升級增加更多的可能性。80PLUS金牌認證,轉換效率可以做到93%,減少耗電,保持低溫靜音。使用LLC架構、同步整流技術,增強電壓調節能力。
換電源最痛苦的莫過于把自己機箱辛辛苦苦理的線推倒重來,雖然我理得不怎么樣,不過也比亂糟糟的舒服不少。換電源設計的線實際上不多,就是主板、CPU、硬盤,有風扇多的話還有風扇的線,所以改動實際上不是很大。
而且be quiet!的500DX側板留了很大的空間,也有專門的線槽,所以拆裝都很簡單。
扎帶剪掉,主板和CPU供電、硬盤線拔出,稍微捋一捋就可以考慮卸電源了,電源部分都是手擰螺絲緊固,所以拆卸有手就行。
把附帶的4顆螺絲擰上快裝板,再接線放入就能用,簡單。
線材這部分我選擇都把他們接上,雖然模組線可以減少線材,不過對于懶人來說,為了防止再拆還是全部裝上,500DX的電源倉留有不小的空間,拿來收納多余的線材也是綽綽有余的。
硬盤供電線的各接口之間預留的長度很足,一根線接三個設備(硬盤、RGB、風扇供電)完全沒問題,上一款我整了半天,但是這款不用思考,接就完了,為此多余了一條硬盤供電線。接完所有線,再把線材塞進電源倉,整體的理線效果和之前差不多,基本上也不需要用扎帶再捆,所以直接蓋上側板上電了。
黑色的電源放在電源倉里基本隱形,看不到什么內容。使用了一段時間,靜音是真的靜音,況且我的功耗不高,顯卡還沒上猛的,整機功耗300多瓦,電源在這個強度下風扇的噪音可以控制在10dB左右。
整機加上散熱器一共7個風扇,7個風扇的使用共振是不可能沒有的,所以整體的噪音還是有個,高負載下整機大概在40-50dB的范圍,放在腳下聲音不算大。
最爽的還是整體的燈效,可以通過微星主板統一控制統一色調,包括500DX前面板的兩個燈條,統一了之后色彩好看了很多。Light Wings的燈效也是讓我驚艷,色彩變化均勻,在防塵網背后感覺更加純凈。
幾個風扇在同一色彩下色差不大,幾乎一致,這才是最重要的,但凡有一個偏色都會影響整體的效果。
PURE POWER 11 FM 1000W的用料還是很足的,在其他評測中轉換效率接近白金效能,電壓偏離也能控制在2%以內,輸出穩定,所以不管后面上30系還是40系的高端卡都是可以一步到位的。至于到底是上30系還是40系,還是得看價格,30系默認礦的情況下初入價格不夠低,那么出二手也會虧成渣,所以要么等半價30系,要么等40系,坐等有一天我的1000W能派上用場,不然我拿來傳家了。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喜歡的話給我點個贊吧!感謝閱讀。
T之家 12 月 22 日消息,據外媒 TechPowerUp 消息,華碩靈耀 14 2024 筆記本最新的 BIOS 203 版本在 28W 下實現了性能提升。
據外媒報道,該固件顯然更新了筆記本電腦的電源管理,在 Cinebench R23 跑分中提升最為明顯。在 28 W 功耗下,最初 201 固件下的最佳分數為 12357 分,更新 203 固件為 13873 分,提升了 12.25%。
IT之家在華碩官網搜索發現,該 BIOS 發布于 12 月 8 日,即華碩靈耀 14 2024 上市一周前,其更新內容為優化系統效能。現已入手華碩靈耀 14 2024 的朋友可以檢查更新一下。
華碩靈耀 14 2024 筆記本搭載酷睿 Ultra 7 155H 處理器,配備 32G 內存 + 1TB SSD,屏幕為 2.8K 120Hz OLED 面板,12 月 15 日上市,售價 6599 元。
特爾第一份正式公開的ATX 3.0電源設計指南是在2022年2月份完成制定的,當時這份文檔已經屬于v2.0版,從這一刻開始PC電源正式進入ATX 3.0時代。而在今年的2月份,ATX 3.0電源設計指南更新為v2.01版,雖然說基本的電氣性能要求沒有太大的變化,但12VHPWR接口已經從原本的“450W以上電源必須配置”變為了“450W以上電源推薦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算是降低了ATX 3.0電源的基本規格。
原本我們以為,v2.01版本的ATX 3.0電源設計指南就算不是最終版,那應該也是一個較為完善的版本,會沿用較長一段時間后才會作出下一次的調整。然而僅僅是在7個月之后,英特爾又公布了新的電源設計指南,而且這次更新的幅度看上去要更大一些,足以讓“ATX 3.0”升級為“ATX 3.1”。那么這次ATX 3.1電源設計指南有給我們帶來了些什么新東西呢?又或者說,這次升級的單純只是版本號么?
ATX 3.1電源設計指南帶來的當然不僅僅是全新的版本號,其相比ATX 3.0雖然沒有在電氣性能要求上作出重大改變,但基本規格確實有發生變化。ATX 3.1電源設計指南的重點更新,就是引入了PCIe 5.1規范的新接口,這個接口名為12V-2x6接口,是用來取代12VHPWR接口的,不過從外觀上就可以看出,其實這兩個接口在物理結構上是相同的,12V-2x6接口是在后者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調整而來,在使用上亦兼容12VHPWR接口。
新的12V-2x6接口主要的變化,其實不在供電端接口或者說是線端接口上,其影響的更多地是安裝在顯卡等用電設備上的接口,又或者是電源的模組接口,一般來說稱之為“PCB端口”。按照ATX 3.1電源設計指南給出的規格,12V-2x6接口的PCB端口在接線定義上與12VHPWR的PCB端口完全一致,但是內部針腳的長度并不一樣,特別是用于通訊與定義端口功率的小4pin,其接針長度是要短于12VHPWR接口的。
這個設計的用意,是提升接口的安全性,更短的接針可以使得12V-2x6接口在沒插到底的情況下,由于通訊與功率定義的小4pin未能良好接觸,而直接切斷對應端口的電源輸出,或者是限制功率輸出,從而起到保護用電設備,又或者是促使用戶檢查接線的作用,堪稱是一種“傻瓜化”的設計,簡單卻又相當有效。
而為了配合新接口的安全設計,12V-2x6接口的功率定義新增了0W的級別,也就是關斷輸出,同時150W檔次的定義方式也進行更改,總的來說就是12VHPWR接口最低仍然可以輸出100W功率,在接口沒有正確安裝,最常見就是沒插到底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供電,可能會存在安全隱患。而12V-2x6接口如果沒有正確安裝,那么其要么限制輸出功率,要么直接沒有輸出,安全性自然有所提升了。
ATX 3.1引入的PCIe 5.1規范中,不僅提到了新的12V-2x6接口,同時對于動態峰值功率也有了新的要求。此前PCIe 5.0規范中,對于動態峰值功率的要求是最高可以達到額定輸出的3倍,也就是600W規格的12VHPWR接口,動態峰值功率最高要達到1800W。而在PCIe 5.1規范中,不僅這個要求延續到了12V-2x6接口上,同時PCIe插槽的供電也提出了2.5倍動態峰值功率的要求,也就是說75W的插槽供電,動態峰值功率就需要達到100微秒內輸出187W的水平。
除了引入12V-2x6接口來取代12VHPWR接口外,ATX 3.1電源設計指南對于電源的電氣性能也有了一些小范圍的改變,對于廠商來說是“喜聞樂見”的事情,因為這次的改變主要是降低了要求,而且幅度是比較大的,簡單來說就是將原本的合格線變為了推薦線,然后增加了一條下限更低的合格線。
為了順利開機與關機,在PC電源中實際上是有根據平臺需求制定的時序測試,分為T0至T6共計7個計時段,重點要看的是T1至T6段,當中包括了我們常說的開機時間、上升時間、保持時間等多個參數,其中保持時間實際上就是T5+T6組成的。按照ATX 3.0的要求,保持時間中的T5是需要在滿載輸出的情況下達到不小于16ms的市場,而T6則需要不少于1ms,這就是我們常說的“100%負載保持時間要求的不少于16/17ms”的來源。
在ATX 3.0中,保持時間的要求是不少于16ms/17ms
在ATX 3.1中,保持時間的合格線降低至11ms/12ms
不過在ATX 3.1中,T5要求的16ms倍下降至11ms,T6則維持原來的要求不變,相當于變成了“100%負載保持時間要求的不少于11/12ms”,而原本的要求則繼續保留,單從“合格”變為了“推薦”,對應的負載也從100%下降至80%。因此對于廠商而言,這個改變意味著電源在調校的難度上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原本用于增加保持時間的用料與成本,現在可以投入到其它方面的調整上,從而做出更適合當前平臺需求的產品。
以上就是ATX 3.1相比ATX 3.0最顯著的兩個變化,實際上目前可以滿足ATX 3.0規格需求的電源產品,在經過新接口的替換后,是可以無縫切換到ATX 3.1規格的,因此對于電源廠商而言,他們的產品研發計劃實際上并不會收到很大的影響,就是后續的產品可能針對市場的需求,要在合適的時間點上切換至ATX 3.1版本。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雖然一直以來“買新不買舊”都是推薦做法,但ATX 3.0電源確實在使用上與ATX 3.1電源沒有太大的差異,目前的ATX 3.0產品仍然值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