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個提問:“什么東西最容易限制自己的發展?”
有個高贊回答:“很多時候,限制一個人發展的,不是情商,不是能力,而是被禁錮的思維模式。”
當思維被限制,就容易困于一念一想,最終只能一事無成。
叔本華曾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新的一年,要想一直向前走,就得沖破思維的牢籠,警惕這三種效應。
短視效應
《老友記》中,喬伊的扮演者在成功成為主演后,就沉迷于物質享受不能自拔。
他先是搬進了豪華公寓,然后用每次得到的片酬買大量的名牌包包、衣服和飾品。
就算有時候現金不夠,他也會亮出自己的演員身份進行“刷臉”消費。
朋友看到他被物質所迷,花錢沒有節制,就勸他事業難得有起色,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多攢些錢,以備不時之需。
可他不以為然,生活已經變好了,就不應該還向過去那樣過苦日子。
但三個月后,劇組因收視率慘淡,刪掉了他的角色。
他現在沒有錢,只能搬出豪華公寓,把高價買來的奢侈品,再一一賤賣掉。
而朋友再次見到他時,他正一邊捂著肚子,一邊忍痛試鏡。
原來他離開劇組后不久便感染了疝氣,但因為沒有錢,他只能先找到工作,然后才能通過勞務保險來報銷手術費用。
這就是短視效應帶來的后果。
來源:視覺中國
作家馬克·吐溫曾說:
“狂熱的欲望,會誘出危險的行動,干出荒謬的事情來。”
權利、財富,會令人激動不已,但也具有欺騙性。
一旦你沉浸在欲望的深淵無法自拔,便會被欲望反噬,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痛苦和災難。
看過亦舒的小說《悠悠我心》中胡先生的故事。
胡先生小時候家境貧寒,長大后在銀行工作,終于靠著多年的努力,坐上了銀行財務部經理的位置,年薪百萬。
妻子美麗賢良,女兒優秀懂事,生活過得富足幸福。
而他覺得百萬年薪,根本滿足不了自己的欲望。
于是,他開始受賄,高檔的紅酒,價格不菲的手表……讓他沉迷在物欲的世界里無法自拔。
結果沒幾年,他貪污的事情被曝光,自己坐牢不說,原本美滿的家庭也因他而支離破碎。
人性中最大的弱點,就是止不住貪念,抵不住誘惑,任由欲望牽著鼻子走。
而當你追求的東西越多,欲望大于能力時,就會走上歪路。
正如老子所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想要活得輕松快樂,就得學會丟掉不切實際的欲念,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過好當下的生活。
寒號鳥效應
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寒號鳥》。
寒號鳥和喜鵲是一對鄰居。
秋天到時,喜鵲就開始為過冬做準備,它經常飛出去找樹枝,把鳥窩筑得又結實又暖和。
而寒號鳥整天不是玩,就是睡大覺。
雖有喜鵲提醒它趁著天氣暖和,趕緊做窩,但它不聽勸告,還讓喜鵲別打擾它玩的雅興。
很快,冬天就來臨了,外面大雪紛飛,喜鵲躲進了自己暖呼呼的小窩,而寒號鳥卻凍死了。
來源:視覺中國
職場中,很多人都和寒號鳥一樣,得過且過,從不考慮未來的發展。
知乎網友阿鵬講過一個他的經歷。
他在一家文化創意公司上班,一次跟同事閑聊時,他發現和他同期進公司的同事,都漲了薪水,只有他沒漲。
他心里感覺非常憋屈,覺得公司對自己太不公平了,便去找主管理論。
但主管的一句話讓他無言以對:
“別的員工都在努力提升自己時,你在干什么?他們設計出的產品很受客戶歡迎,你跟他們比,這些年又做出過哪些成績?”
原來,他一直都在工作中混日子。平時上班,他沒事就對著電腦刷手機、打游戲,一到點就下班。
有時,公司需要人手緊急加班修改圖紙,但他總是找理由推托。
還很不服氣地說:
“就那點工資,還好意思讓我加班?”
由于他的工作態度不好,主管也不愿意給他安排重要的工作,只讓他負責一些瑣碎的事情,他還為自己的工作比較輕松而沾沾自喜。
但結果可想而知,其他同事的工資和待遇都上了好幾個臺階,而他還在原地踏步。
人這一生,除了吃飯睡覺,很多時間都在工作中度過。
你若對工作敷衍,工作也不會對你回饋很多;
你若在工作中安于現狀,工作也會把你養成廢人。
恰如《黑天鵝》中所言:“擋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想要獲得突破性的成長,就必須打破舊思維的藩籬。
擺脫寒號鳥效應,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能力就會被激發,人生才有可能逆襲。
來源:視覺中國
羊群效應
有人做過一項實驗:
在一群羊面前設置了一個柵欄,領頭的羊縱身一跳,躍過柵欄,后面的羊也跟著跳了過去。
接下來的一幕就有趣了,工作人員將柵欄移走,后面的羊走到這里時,仍像前面的羊一樣跳了一下,就好像柵欄還存在一樣。
這就是“羊群效應”,本質上就是一種從眾心理。
很多人如同實驗中的羊一樣,盲目跟風,掉進了生活的陷阱。
媒體人@夢舒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有個朋友,本是知名4A公司的設計師。
33歲那年,這位朋友因為看著周圍人紛紛創業賺了很多錢,便辭職效仿,開了一家獨立的工作室。
可真當了老板后,朋友卻開始后悔了。
曾經,朋友只需專心負責設計這塊,而文案、行政、財務等工作,都由專人負責。
而現在,朋友卻要管理所有瑣碎的事務,負責整個工作室的運營。
因為在設計這塊的思考時間逐漸變少,他的作品質量明顯下降,甚至多次返工,都不能讓客戶滿意。
一段時間后,朋友不僅把自己折騰得疲憊不堪,還損害了自己在業界的口碑。
最終,朋友只支撐了半年,就賠了幾十萬,無奈之下,他只能回到打工人的身份。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忍不住觀望他人的成功人生,并改變自己的節奏:
雖然體制內的工作挺穩定,可看到身邊人創業都很有成就,便也去效仿,結果把自己搞得一身狼狽。
看到朋友買房買車,而自己還在租房住,便沒日沒夜地加班,再加上飲食不規律,把自己的身體搞垮。
凡事不經過思考就隨波逐流,就像一場豪賭,輸的風險會極大。
在網上看過一句話:
“生命的意義,應該是在誘惑中克制自己,在混沌中保持冷靜。”
在大時代的洪流中,不著急、不盲從,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里,踏踏實實地工作,才能有所成就。
來源:視覺中國
很認同這樣一句話:
“平庸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而最高級的人改變思維模式。”
你有什么樣的思維模式,就會過什么樣的人生。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高度。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說:
“世界到底有多大?
如果思維是一堵墻,世界就在墻的另一邊。”
不破不立,只有打破思維之墻,生機才會出現。
余生,愿我們都能擺脫舊思維的束縛,將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作者:湘成,一個在文藝世界徘徊的女青年。
當今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CPU 無疑是電子設備的關鍵所在。手機和臺式電腦雖都依賴 CPU 運行,但其差異卻十分顯著。
就拿蘋果的 A14 芯片來說,作為先進的手機處理器,性能已然強大。Geekbench 測試顯示,A14 單核性能約 1600 分,多核性能約 4300 分。然而,這樣的成績在臺式電腦領域,只能算入門。像英特爾的 i3-10100 這款中端臺式電腦處理器,測試得分單核約 5000 分,多核約 18000 分,遠超 A14。臺式電腦 CPU 通常擁有更多核心、更大緩存和更高時鐘頻率,這是其性能優勢的關鍵。
當下,手機 CPU 制程已達 5 納米級別,如 A14。臺式電腦 CPU 制程一般在 7 - 14 納米之間,像 i3 - 10100 為 14 納米。盡管手機 CPU 制程更先進,但其功耗卻更低。
手機 CPU 常采用 ARM 架構,臺式電腦 CPU 主要是 x86 架構。兩種架構各有長短,不過總體而言,x86 架構在性能上優勢明顯,這也解釋了為何使用臺式電腦會感覺更流暢。
有人認為,隨著技術發展,手機 CPU 的性能提升迅速,未來可能會縮小與臺式電腦 CPU 的差距,甚至超越。但也有人反駁,指出手機的散熱和供電條件限制了其性能上限,難以與臺式電腦 CPU 相提并論。
那么,您更傾向哪種觀點呢?您認為手機 CPU 未來能在性能上與臺式電腦 CPU 一較高下嗎?
人已經習慣了手機的便捷性和易用性,所見即所得,所點即所得。
電腦上的操作就非常繁瑣,非常麻煩。比如要收入一個中文繁體字,就非常麻煩。在文中插入文字也很麻煩,輸入錯誤要刪除也很麻煩。
現在的技術這么厲害,什么AI,人工智能等,為什么不能發明一種像手機一樣的電腦?
直接做一部超大的手機,跟電腦屏幕一樣大,在桌面上橫著放即可。
電腦鍵盤就是超大的手機鍵盤。
電腦用的系統可以是安卓系統,也可以是鴻蒙系統。
這樣,不會電腦的人也可以快速使用電腦。
這樣,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