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在座的機友,應該玩過英雄聯盟、王者榮耀這種競技類的MOBA游戲吧。
這類游戲有個共同點,就是游戲局內變化莫測,不光要根據對局情況靈活選擇裝備,還要關注實時刷新的環境資源...
整局下來,要顧及東西有很多,一心二用可能還不夠,得要三用、四用才行。
但說實話,咱玩游戲就是為了消遣放松的,你這游戲門檻這么高,玩個游戲比上班還要廢腦細胞,我還玩你干啥呢?
于是,以WeGame為例的游戲輔助軟件,就此誕生。
它不光能提供裝備建議,還解決原本需要玩家自己計時的痛點,甚至還有一件配裝等傻瓜式功能。
這也就讓大家,可以把注意力更多放到游戲本身。
PC版WeGame借此,也幾乎成了LOL玩家人手必備的輔助軟件。
咱們國內LOL玩家有多少,想必機哥也不用多說了吧。
按道理,WeGame這波是優勢局,應該不論在什么平臺都很吃香才對。
事實卻恰恰相反,手機上的WeGame——「掌上WeGame」近日宣布要停運了...
目前,「掌上WeGame」已經關閉了新用戶的注冊通道,和軟件內的打賞功能。
雖然9月8日才正式關服。
但在本月15日,「掌上WeGame」就會從各大平臺下架并停止下載,接下來這三個月都算名存實亡。
可能有的機友就要問了:機哥,剛才不說PC版WeGame過得還好嗎,怎么到了手機這邊,WeGame就要涼涼了呢?
其實很好理解,咱們在PC上玩游戲,PC版的WeGame可以直接在游戲內輔佐我們。
可「掌上WeGame」是手機軟件啊,都不屬于一個平臺的東西,想幫也幫不了。
所以「掌上WeGame」,就只能用來查查游戲戰績啊,看看資訊啊什么的,著實沒有了PC版的“剛需性”。
也正是如此,讓「掌上WeGame」的定位有點尷尬了。
單就說查看戰績、了解資訊這些功能,那同類型產品可實在太多,這波是真的自家人和自家人搶飯碗。
就比如玩LOL的機友,應該都知道「掌上英雄聯盟」這款App吧。
「掌盟」呢,一樣也可以查戰績、看資訊、了解版本信息什么的。總之在功能上,兩家有非常多的重合。
如果說,兩者之前還能打個平手不分上下。
那真正導致「掌上WeGame」用戶流失的,是“戰績查詢”這一功能被他們自己取消掉了。
雖然“偷窺戰績”并不好,但作為游戲輔助App,這么多年來,“戰績查詢”早已是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常規功能。
既然你沒有了,那就撒悠啦啦了~
還有一點,是「掌上WeGame」的開發團隊一直以來更新不怎么給力。
也導致軟件內各種離譜bug頻出,嚴重影響了用戶的使用。
前有功能閹割,后有bug頻出。
這口碑怎么可能會好呢?
也就更不要提,很多游戲都強制要求,必須要用「掌上WeGame」掃碼登錄這些事了。
所以,網友們對「掌上WeGame」的下架,絲毫沒有惋惜之情,倒是在評論區里直接開起了香檳、墳頭蹦迪。
有些網友,也借著這次的手機版的下架風波,順帶把對PC版的怨氣也撒了出來。
以至于想要PC版WeGame一同下架。
這又是為啥呢?
機哥就只能說,這確確實實是WeGame自身的原因了...
雖然WeGame設計之初是為了讓玩家省心,但實際用下來,很多時候是不省心的。
比如有時候它會為了更新,在后臺偷偷把網絡全都吃掉,直接影響還在正常對局的玩家。
同時,WeGame還有個多年未根治的老毛病——掉線閃退。
搞得大家每次玩游戲,都憂心忡忡。
玩游戲玩得好好的,冷不丁給你來個掉線重連,嚴重點就直接閃退離開游戲。
等好不容易重連回去,落后的比分、經濟不說。
萬一拖久了一點,還會給你一個掛機警告,你說冤不冤。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掉線是LOL本身的問題。
于是找上LOL官方,請他們做一下修復。
結果官方的回復,把玩家都整懵了:直接用客戶端登錄,別用WeGame。
好家伙,家里有內鬼!
真相大白后,不少玩家就告別了WeGame,用回了LOL自己的客戶端。
畢竟,誰都想要一個盡可能穩定的游戲環境嘛。
可騰訊卻在2021年下半年,強制綁定了LOL與WeGame。
從此,國服再無獨立客戶端。想要玩LOL,就必須用WeGame來登錄游戲。
曾經是有的選,那如今是真的沒得選...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這么多用戶都抵觸WeGame了。
說實話,WeGame從一大型游戲平臺,淪落到LOL專用啟動器,這結果也不是WeGame團隊想看到的吧。
最開始,WeGame的目標也很宏偉,想打造成一個中國版Steam。
因為WeGame是由TGP升級而來,幾乎是完美繼承之前所有的用戶。
在此基礎之上,從輔助軟件轉型游戲平臺。
曾經,WeGame也是坐擁3億用戶、月均活躍用戶7000萬、總啟動次數達300億次的超級平臺。
但一個游戲平臺需要良性的循環,必然要有好玩的游戲接連推出才行。
問題是:這幾年,有啥PC游戲有席卷全國的熱度呢?
其實也屈指可數,也就是絕地求生、堡壘之夜、守望先鋒...
但這些游戲新鮮感是很足,但是后勁力度又不足,大家玩著玩著,就又回去玩以前的這些老游戲了。
“流水的對手,鐵打的LOL”,這句話可不是蓋的。
2021年PC收入排行榜,就足以說明一切。
而且,近年來手游市場的崛起,也是極大的沖擊了傳統PC游戲市場。
比起要在電腦前“正襟危坐”幾小時,想必大家會更喜歡葛優癱在沙發上,舒舒服服地搓一兩把王者吃雞吧~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WeGame的“隕落”,也是國內PC游戲界的一個縮影。
只是PC版WeGame,尚且還能仗著“網游啟動器”過下去。
而「掌上WeGame」,因為沒有任何留念,就只能先走一步了。
圖片來自網絡
天下午,《掌上WeGame》團隊發布了一條退市公告,宣布連同APP、微信小程序與H5在內的《掌上WeGame》產品將在9月8日終止運營。
這是什么概念?如果將WeGame平臺與Steam對標的話,《掌上WeGame》的停運差不多就等同于G胖一拍腦袋,決定把SteamAPP的業務給砍掉......
大家應該都有感覺到,這些年來隨著手機功能的便利性、多樣性迅猛發展,很多軟件都將移動端做成了產品生態中很難忽視的一環——登錄個Steam,少不了掏出手機看一眼動態口令;上個QQ郵箱查收文件,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拿手機掃個碼。以此類推,《掌上WeGame》的退役對騰訊玩家來說大概也很可惜吧?
很遺憾,這屆玩家正忙著為它的離場送上一句句“好似喵”。
作為一個正經APP,平日里并沒有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又為何如此招人厭?這就得連帶著它親爹WeGame的故事一起說說了。
作為騰訊喊著“立志成為中國人自己的‘Steam’游戲平臺”的口號推出的游戲平臺,前身為TGP游戲平臺的WeGame統合了所有騰訊系游戲的入口,不管充值還是登錄都繞不開WeGame這關,平日里在WeGame上發布甚至干脆以它為名的活動數不勝數,妥妥的親兒子待遇。
而掌上WeGame的故事也是如出一轍,曾用名“掌上TGP”的它在最初是騰訊官方為了應對當時一大批對英雄聯盟等游戲做數據分析統計的第三方軟件造成的賬號安全隱患推出的官方工具,幫助玩家在賽后了解自己的對局詳情。說白了,和大伙熟悉的“多玩盒子”、“MAX+”等平臺大差不差。
而在2019年騰訊正式將其升級為掌上WeGame后,一下子添加了大量功能。除開祖傳的游戲對局查詢外,騰訊把PC端WeGame的絕大多數功能加給了移動端。打開APP一看,當下流行游戲的活動、獨立游戲的資訊三兩眼就能掃到;左右兩邊一翻,游戲商城可以方便你隨時隨地購買自己喜歡的游戲;最后還內置了各大直播平臺的分流,可以很輕松地瀏覽游戲相關的直播內容......
掌上WeGame可以說一開始就有著不小的野心。然而在日后這幾年的運營中,掌上WeGame的形式可以說是江河日下,直到今天終于敲出了GG,這中間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首先,它沒有自己的特色。
與桌面端WeGame平臺直接取代了其他各大游戲的客戶端,成為所有騰訊游戲的統一登錄器不同,掌上WeGame則并沒有與之對應的“不可或缺”的特質:我看個英雄聯盟對局信息,可以用你掌上WeGame,那為什么不用同樣是官方出的掌上英雄聯盟?
(在華為應用市場中,“綜合性”的掌上WeGame安裝次數被僅專注于一款游戲的掌上英雄聯盟完爆)
與此類似,玩DNF的有專門的DNF助手,玩CF的有掌上穿越火線,大伙都有獨屬于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地。同時和桌面端將所有游戲的活動都一塊放在WeGame平臺上不同,在移動端游戲官方們往往會將舉辦的活動都展示在各自的官方APP上,擁有這份“獨家性”的獨立APP們直接有了掌上WeGame無法企及的優勢。
而更大的問題則在掌上WeGame自己,它好像啥都能干,但好像啥都沒干精干好——在APP評論區,吐槽查詢排名、查詢戰績等功能失效的評價處處皆是。
掌上WeGame這個名字給它帶來的不僅只有流量,還有伴隨而來的怨氣——對于WeGame平臺一統各游戲入口這事,可不是所有人都滿意。
一方面,對不少只玩WeGame上一款游戲的玩家來說,為了一個LOL、為了一個DNF要捆綁下載一個占地方的平臺,每次登錄還要多花不少功夫,肯定不會樂意。
更別說這個XXX啟動器也不是特別方便,吃內存多、加載游戲慢、連下個不大不小的更新也要花上老久......
于是,恨屋及烏的玩家們也就順帶著把這股氣撒到了掌上WeGame身上,雖然沒證據證明它們在功能上有啥牽連,但不少人確實在工具選擇時,使用了官方出的其他獨立APP。
而除了功能以外,掌上WeGame的運營也存在不小問題。
興許是發現大家對把掌上WeGame最初的用法都不感興趣,數據沒人看游戲沒人買,漸漸地它就把自己的設計重心轉移到了“游戲社區”上。點開APP里頭的英雄聯盟分區,一進去就是一大串的開黑相關留言。
后頭還有約玩廣場供玩家找陪玩找玩伴......
事實上在沒法把用戶量提上來的情況下搞游戲社區,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就像網易云音樂經常被人吐槽社區做的不錯但想聽的歌總是沒版權,沒有游戲玩家的游戲社區也翻不起太大的浪花——即使是英雄聯盟這樣的國民級游戲,其在掌上WeGame中的開黑板塊人氣也算不上火熱。
而如今再打開掌上WeGame,APP發行時的那些商店、資訊、直播頁面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組織”,算是社區的變相說法。
一眼望去,玩家所能做的也僅僅是在各種“組織”中與玩伴們交流。要是想看數據看資訊,這時候已經沒有了喜好選擇,只能乖乖打開各游戲自己的APP——當初志得意滿的中國版SteamAPP,只剩下了一個游戲社區的殼子,鮮少有人問津。
掌上WeGame死了,但沒有人替他惋惜。因為它輸給了同行友軍,輸給了帶它來這世上的WeGame,也輸給了它自己。
息靈通的差友們應該已經在昨天,看到這條掌上 WeGame 的退市公告了:
掌上 WeGame 宣布從 7 月 5 日起停止新用戶的注冊,并且在 9 月 8 日正式關閉服務器,正式停止運營。
看到這條新聞,世超的第一反應是:這個《 英雄聯盟 》啟動器,原來還有手機版啊 ~ 怎么平時都沒聽說過,就已經要停運了。
這個掌上 WeGame 到底是個什么玩意,他和電腦上的《 英雄聯盟 》啟動器有什么關系呢?
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世超打開了 App Store 搜索了一下,這個評分只有 2.3 分的 App。
并且下載了 App,趕在他停運之前來一波緊急測評一下。
進入掌上 WeGame 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他什么都想要啊。
這個 App 從網游、單機、手游、PC 游戲……只要是個游戲,掌上 WeGame 就都單獨做了游戲社區。
玩家可以在里面查詢游戲咨詢、看直播、查攻略。
仔細逛了一圈之后,不難發現,掌上 WeGame 的定位基本和小黑盒差不多,不同的是:
小黑盒連接的是 Steam,玩家可以在小黑盒上查到一些相對有用的信息,比如游戲的史低價格、庫存的游戲價值。
而掌上 WeGame 在這方面就顯得十分尷尬了,他連接的是 PC 端的 WeGame,在游戲數量上就遠遠不及 Steam。
并且很多玩家都是拿WeGame 作為《 英雄聯盟 》的啟動器用的,他在電腦上最大的作用就是幫玩家點天賦,以及作為《 英雄聯盟 》的輔助工具使用。
相信應該很少有玩家會在 WeGame 上購買游戲吧~ 所以在定位上,掌上 WeGame 就顯得十分尷尬了。
這時候就會有差友問了:
那電腦上的 WeGame 不是活的好好的,為什么掌上 WeGame 就不行了呢?
這么說吧,《 英雄聯盟 》和很多騰訊游戲,養活了電腦版的 WeGame。
WeGame 是個很好的游戲輔助工具,編輯部的同事在選題會上說:沒有 WeGame 他都不知道怎么點英雄天賦。
但是掌上 WeGame 卻又很多跟他搶生意的競品,就拿手游《 英雄聯盟 》來說,騰訊自家就有一個叫掌上英雄聯盟的 App。
你無論是想查英雄聯盟手游的天賦,還是想查金鏟鏟之戰的攻略,這個 App 都可以。
DNF 的手游也有騰訊官方的助手。
類似的騰訊手機游戲,都有自己的官方助手。所以這種在電腦版上的 WeGame 的輔助工具屬性,在手機端消失了。
在手機上,他不再是一個好用的游戲輔助工具了。
并且作為一個類似小黑盒的游戲社區,掌上 WeGame 又有些先天不足。
本身會在 WeGame 上購買的游戲玩家就少,就更別說,拿手機版 WeGame 作為游戲社區使用了。
世超翻了下掌上 WeGame 玩家最活躍的地方,是《 英雄聯盟 》的開黑大廳。
所以這種不尷不尬的定位,讓掌上 WeGame 沒有了生存空間,被迫停止運營也成了情理之中的一件事。
其實騰訊做的 WeGame 也是抱著很大的野心的,當初騰訊可是抱著做一個中國的 Steam 的決心的去運營的。
WeGame 討論度最高的時候,應該就是當初《 怪物獵人 · 世界 》在 WeGame 上發行的時候了。
不過這次事件,最后因為游戲版號的原因,弄了個草草收場的結局。雖然當時騰訊給出了一個非常有誠意的解決方案:
讓購買了《 怪物獵人 · 世界 》的玩家可以全額退款,但是那次事件之后, WeGame 雖然依舊會有一些優秀的國產獨立游戲上架。
但是這些游戲都會選擇在 Steam 和 WeGame 一起上架, 這也讓 WeGame 失去了他的特殊性。
最終電腦版的 WeGame 也淪為了一個游戲輔助工具,一個網游啟動器。而掌上 WeGame 的處境就更加尷尬了,他游戲輔助工具的意義,也被騰訊其他 App 給“ 奪權 ”了。
如果當年 WeGame 做起來了,真的成為了中國的 Steam ,那么現在已經也沒小黑盒什么事了。不過這個如果應該永遠都不會實現了。
所以就讓掌上 WeGame 靜悄悄的離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