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以G為單位得表述最常出現(xiàn)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上,它反映了設備的存儲容量大小。而“另一種G”也會頻繁出現(xiàn),它就是內存。
同樣以G為單位,內存和硬盤為什么不一樣?本篇文章就針對這一問題深入探討并解答一下,相信看到最后,便會恍然大悟。
內存:
內存(RAM)扮演著計算機的“思維中樞”角色,是與CPU直接溝通的橋梁。它更像是一個計算機的“臨時工作臺”,主要任務是在運行程序時臨時存儲數(shù)據(jù)和指令,以便CPU快速訪問。
內存的速度遠超硬盤,保證了計算機處理任務時的高效流暢。所以,內存關乎的是數(shù)據(jù)的臨時性快速存取。
內存的優(yōu)勢在于極高的數(shù)據(jù)訪問速度,但它是一種易失性存儲,一旦斷電,所有數(shù)據(jù)將會丟失,不留痕跡。
因此,內存更多承載著正在運行的程序和即時運算所需的數(shù)據(jù),容量雖相對于硬盤更小(常見為4GB至32GB),卻直接影響系統(tǒng)的流暢度和多任務處理能力。
硬盤:
硬盤,無論是傳統(tǒng)的HDD還是更現(xiàn)代的SSD,都是用于長期存儲數(shù)據(jù)的設備。HDD通過磁性介質記錄信息,而SSD則利用閃存芯片。
這些存儲方式使得數(shù)據(jù)在斷電后仍能被保留,相當于是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倉庫”,存放操作系統(tǒng)、應用程序、文檔、圖片等各類數(shù)據(jù)。簡而言之,硬盤關乎的是數(shù)據(jù)的持久性存儲。
硬盤的存儲容量動輒數(shù)百GB乃至數(shù)TB,適合存儲操作系統(tǒng)、應用程序、個人文件等海量信息。硬盤的讀寫速度相對較慢,但在大容量存儲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如果說硬盤是數(shù)據(jù)存儲的“普通公路”,那么內存就是“高速公路”。
內存的工作頻率通常在幾千兆赫茲(GHz)范圍內,而即便是最快的SSD,其讀寫速度也多在幾百兆字節(jié)每秒(MB/s)到幾千兆字節(jié)每秒(MB/s)之間。
這意味著,CPU從RAM中獲取數(shù)據(jù)的速度要比從硬盤中快得多。這也是為什么增加RAM容量可以顯著提升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和多任務處理能力,而升級硬盤雖然能加快程序加載和文件傳輸速度,但對提升即時運算性能幫助有限。
由于技術和材料的差異,相同容量下,內存的價格通常遠高于硬盤。這一成本差異反映了兩者在制造上的復雜度和技術要求的不同。
因此,在構建或升級電腦時,用戶往往需要在內存和硬盤的容量與速度之間做出權衡,根據(jù)實際需求來決定資源分配。
對于日常辦公和輕度娛樂用戶,較大的硬盤容量可能更為重要;而對于從事視頻編輯、大型游戲或專業(yè)軟件開發(fā)的用戶,則可能更傾向于配備大量高速內存以確保流暢的操作體驗。
在計算機硬件的世界里,不同的存儲組件因其特性和功能差異,展現(xiàn)出了多樣化的搭載形式。尤其是硬盤與內存之間,這種區(qū)別尤為顯著。
內存,作為計算機中不可或缺的高速數(shù)據(jù)暫存區(qū)域,其設計和使用方式嚴格限定了它的物理位置——直接集成或插接在主板上。
相比之下,硬盤則在搭載靈活性上展現(xiàn)出更高的自由度,不僅內置于主機內部,還能通過硬盤盒、U盤等外置設備形式,實現(xiàn)更加多樣化的數(shù)據(jù)存儲和攜帶方案。
這種搭載形式的差異,直接映射到了數(shù)據(jù)訪問速度、便攜性以及應用場景上。一般情況下,對于小容量需求作業(yè)時,U盤能夠滿足大部分需求。涉及到大容量的移動拓展,移動硬盤盒則會成為更佳解決方案。
盡管硬盤和內存都使用了“G”作為容量單位,但它們在計算機中的角色、工作原理、速度表現(xiàn)以及成本效益上存在根本區(qū)別。簡單來說,可以把內存當作是計算機“工作臺”,而硬盤則是一個“長期倉庫”。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起計算機的運行效率和用戶體驗。
024年絕大部分主流的游戲本都不約而同采用了一個相同配置:搭載單條16GB內存。相對于以往的2×8GB內存組合,單條16GB內存容量不變,但從雙插槽變成了單插槽。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容量依然是16GB意味著筆記本對于常規(guī)的應用使用,比如日常中輕度辦公、上課學習、玩玩3A大作/網游、看看視頻之類的應用,完全夠用;同時還易于升級,在2×8GB時代,如果用戶想升級32GB內存,你得把兩條8GB內存處理掉,再買兩條16GB的內存,而現(xiàn)在,你只需要買一條16GB內存即可,花費僅需一半不說,還省了很多事兒。
不過,也有一些小伙伴擔心,假如買了游戲本之后暫時不升級內存,那么筆記本出廠標配的單條16GB內存是否會影響筆記本的整機性能發(fā)揮呢?尤其是對于游戲和部分吃內存性能的應用來說。這個問題的確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我們也找來了一臺目前市場上的熱門游戲本,以該機的1×16GB內存對比實測2×16GB內存的應用表現(xiàn)來看看問題的答案。
這臺實測機型就是華碩天選5 Pro,具體配置是i9 14900HX+RTX 4060核心硬件組合,搭配的是一塊16英寸2560×1600分辨率165Hz高亮高刷屏,市售版本搭載的是16GB DDR5 5600MHz內存,即是今年一款典型的頂級處理器+甜品級獨顯搭配的游戲本,此外,該機還預留了M.2硬盤位方便用戶升級SSD。在下面的實測中,牛叔針對該機就分別測試其在1×16GB內存和2×16GB內存下的實際應用性能。
處理器基準和輕度應用性能測試
熟悉電腦的小伙伴都知道,內存通道其實不影響處理器的性能釋放,不過我們仍然跑了Cinebench R23處理器基準測試,主要目的是對不太了解電腦的小白用戶說明這點。如下所示,不管是左側的1×16GB內存,還是右側的2×16GB,R23多核跑分都在27000分以上,有一點數(shù)值差異,屬于正常的測試誤差
那么在日常的Office辦公、網頁瀏覽、視頻播放等輕度應用中,有無區(qū)別呢?PCMark10就是一個針對輕度辦公應用的測試項目,其涵蓋了常用基本功能(程序啟動、視頻會議、網頁瀏覽)、生產力(表格和文檔)、數(shù)位內容創(chuàng)作(照片編輯、渲染和視頻編輯)等。在1×16GB內存下,天選5 Pro的總分是8466,三個子項目分別是11097/11152/13304;在2×16GB內存下,天選5 Pro的總分是8470,三個子項目分別是10802/11464/13316;幾乎可以說沒有差別,有一點兒測試的分數(shù)差異,也是正常的誤差。
這里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小結了:在內存容量夠用時,1×16GB對于處理器性能釋放和日常使用,相比2×16GB基本無差異。
圖片處理和視頻轉碼測試
當下視覺類應用也是大家經常會使用到的,牛叔考查了天選5 Pro在不同內存容量下處理平面照片和視頻轉碼的情況。
首先是Ps和LrC照片處理,采用UL Procyon的照片基準測試來作為考查項目,這項測試會調用Ps和LrC對照片進行一系列的后期編輯,也包括導入導出等操作。在1×16GB內存下,天選5 Pro的總分是7993,在2×16GB內存下,天選5 Pro的總分是8639,在這兩個應用中,還是體現(xiàn)出了一些差距,但不大,2×16GB大約領先8%。另外作為參考,8核16線程H處理器+32GB內存跑這項測試的分數(shù)在6300分左右。
其次是視頻轉碼測試,這算是視頻制作中相對耗時,且基本完全依靠電腦本身硬件處理的環(huán)節(jié),測試項目是利用Media Encoder CC將一段18分鐘多的(對于個人級別的視頻制作來說,這已經算是很長的項目了)4K視頻轉碼為1080P 24fps視頻,采用RTX 4060 CUDA加速。1×16GB內存下,天選5 Pro的內存占用率是12.4GB左右,耗時2分39秒;2×16GB內存下,天選5 Pro的內存占用率是19GB左右,耗時2分36秒。盡管后者的內存占用率明顯更高,但視頻轉碼的效率僅提升了3秒,應該說,這個差異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尤其是當你的視頻時間比較短,比如在10分鐘以內時。
處理器滿載渲染測試
接下來再看看處理器滿載渲染測試情況,測試項目是經典的Blender Classroom。1×16GB內存下,天選5 Pro耗時3分56秒;2×16GB內存下,天選5 Pro耗時3分51秒;有差異,但依然不明顯。
游戲性能實測
對于單條16GB內存對筆記本是否有影響這個問題,游戲性能表現(xiàn)可能是大家最為關心的點了,那么實際情況如何呢?天選5 Pro搭配的是一塊16英寸2560×1600分辨率165Hz高亮高刷屏,因此在下面的游戲實測中,我們將游戲設置為2.5K分辨率預設最高畫質,部分游戲開啟了DLSS 3質量。
從天選5 Pro的3A游戲實測總體情況來看,1×16GB對于2×16GB可以說完全沒有差異,甚至一些游戲的基準測試平均幀速結果是完全一樣的,比如《極限競速:地平線5》、《孤島驚魂6》、《看門狗:軍團》等。其他一些游戲則是互有高低,但也就是1幀的差別——看做是測試誤差的話,總體上就可以說,2×16GB對于1×16GB,游戲測試的平均幀速無差別。這里大家也就可以放寬心了,對于像天選5 Pro這樣出廠標配16GB內存的游戲本,玩游戲也是十分妥當?shù)摹?/p>
《孤島驚魂6》平均幀速一樣
《古墓麗影:暗影》,32GB內存下高一幀
那么,1×16GB對于2×16GB,差距體現(xiàn)在哪些應用中?主要是吃內存帶寬的應用,2×16GB的內存帶寬更高,比如在Aida64的內存帶寬測試中,1×16GB的讀取、寫入、復制分別是47603MB/s、39159MB/s、42515MB/s;而在2×16GB下,則是88221MB/s、77960MB/s、79600MB/s。此外,在7zip基準測試中,1×16GB的成績是128.229GIPS,2×16GB則是157.153GIPS。
總結:對于目前游戲本搭載單條16GB內存是否影響日常應用性能的問題,從我們對天選5 Pro的對比實測的結論是:常見的日常應用,當然也包括游戲性能,基本無明顯影響,大家無需擔心,而且還更加方便用戶后期升級,好處多。所以總體結論是,如果你沒有特別吃內存容量的應用需求,買了天選5 Pro這類游戲本,暫時不升級內存也沒問題,妥妥地滿足常規(guī)使用需求。
當然了,如果你日常使用中的重度應用除了游戲,還經常有視頻剪輯、3D渲染、工業(yè)設計之類的應用,那么也可以早點花個300元升級一條16GB內存,甚至600元升級一條32GB內存,以備不時之需。
以上就是我們針對天選5 Pro的不同配置內存的對比實測了,對于這個結果,大家有沒有意外呢?歡迎留言評論~
據(jù)知名研究機構Trend Force集邦咨詢的最新報告,預計2024年筆記本電腦的平均內存搭載容量將實現(xiàn)顯著增長,從2023年的10.5GB提升至11.8GB。這一增長背后,是大型云服務供應商對高端AI服務器需求的持續(xù)增長,以及AI個人電腦(AI PC)與AI服務器在架構上的緊密相似性所驅動的。
AI PC作為融合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個人電腦,不僅具備強大的運算能力,還能夠支持小型大語言模型和生成式AI應用,因此在云端AI基礎設施和邊緣AI應用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應用完善,AI PC的市場滲透率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迅速增長。
TrendForce的報告顯示,到2025年,隨著AI應用的廣泛普及和用戶體驗的持續(xù)提升,AI PC的滲透率預計將從2024年的1%快速提升至20.4%。這一增長趨勢將帶動筆記本電腦搭載的DRAM內存容量進一步增加,預計至少增長0.8GB,增幅達到7%。
此外,AI PC的發(fā)展還將推動更省電、高頻率芯片的需求增長,預示著LPDDR(低功耗雙倍數(shù)據(jù)速率)內存將逐漸取代傳統(tǒng)的DDR(雙倍數(shù)據(jù)速率)內存。這種趨勢將有助于提高AI PC的能效比,進一步滿足用戶對于高效、節(jié)能的需求。
同時,英特爾的Lunar Lake和AMD的Strix Point等新一代SoC(系統(tǒng)級芯片)的發(fā)布,將為AI PC市場注入新的活力。這些新一代SoC不僅符合AI PC的標準,而且具備更強大的運算能力和更低的功耗,將成為未來AI PC市場的主要推動力量。
總體而言,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應用,AI PC將成為未來個人電腦市場的重要增長點。預計在未來幾年內,AI PC的市場滲透率將快速增長,帶動筆記本電腦內存容量的增加和內存技術的革新。
(8798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