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當電腦變慢卡頓時,通常添加更多內存(RAM)就能解決問題。這個「偏方」也一直流傳下來,似乎一直有效?
古人在電腦房上網的珍貴影像
每當有聽到有人說自己電腦卡頓,就聽到教他加內存條的聲音,電腦那么多硬件,CPU、GPU(顯卡)、存儲空間、主板…… 為什么就一定是內存的鍋?
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臺電腦是用來做什么,如果只是基本的辦公(Word、瀏覽器、QQ微信愛奇藝等),8GB 內存絕對滿足使用,對于這種電腦再添加更多內存就是浪費錢。
有朋友可能會說 Chrome 瀏覽器非常吃內存,但這是刻板印象。根據測試,最新版 Chrome 對內存的占用處于中間,在吃內存方面只是個平平無奇的瀏覽器。
我們之所以看到 Chrome 占內存是因為它會自動利用系統剩余資源來提升網頁加載速度。當系統需要內存的時候它會老實將多用的內存交出去,而且現代的操作系統對內存的管理都非常出色。
對于基本辦公,內存容量并不需要太多,除非你一次開幾十個網頁。
如果這臺電腦是用來做專業工作(視頻剪輯、3D渲染)或玩大型 3A 游戲,因為有大量的數據需要放到內存中,那么更大的內存容量會帶來明顯的好處。但這種情況對于內存的需求幾乎是無限的,再多都不夠。
對于大多數普通辦公電腦來說,8GB 內存應該是最性價比的狀態,16GB 就算是頂配了,未來幾年都不用為內存不夠發愁。
在電腦卡頓的時候,按 Ctrl+Shift+ESC 打開任務管理器,查看內存占用情況如果超過 80% 那就可以考慮增加內存容量,否則應該找其他原因。
但有時候升級內存好像確實有用?可能是兩種原因:
1、大多數辦公電腦都只安裝了一根內存條,此時再增加一根內存條就組成了「雙通道」,雙通道因為理論帶寬翻倍的緣故,內存性能確實有一定的提升。關于雙通道,我們有一篇文章詳細講過:為什么電腦內存條,兩根小的比一根大的要厲害
2、換了一根全新的性能更強的內存條,因為頻率提升對電腦卡頓也會有一定幫助。
但是,以上兩個原因都與內存容量無關!只是歪打正著碰巧提升了內存性能罷了。并且提升也非常有限,性價比很低。
如果確定不是系統、軟件和內存的問題,那多半是其他硬件拖了后腿。
這時候建議首先懷疑你的硬盤,如果你現在的系統裝在機械硬盤,那么換成固態硬盤(SSD)極大概率能解決問題,并且提升非常明顯。
關于固態硬盤的好處我想大家都知道,它的速度比機械硬盤快很多倍,裝在固態上的系統和軟件的響應速度都會翻很多倍。即便是固態硬盤其實也有很多的差距,一般推薦買一線品牌(三星、浦科特、英睿達、閃迪、金士頓、西數等)。
大多數時候拖慢系統的硬件都是硬盤。
即便使用了固態,也可能因為配置不對而無法發揮最佳性能,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修改電腦設置:有了固態SSD也不能讓電腦縱享絲滑?原來是這些在搞鬼
現在 CPU 很少成為瓶頸,但如果固態沒毛病的話,可以考慮升級一下 CPU。
如果你的電腦運行狀況不甚理想,不應該盲目升級內存。升級電腦的優先級順序應該是:
1、清理系統垃圾。其實不會用電腦才是導致電腦卡頓的主要原因,可以先嘗試這些方法:Windows系統必備系統優化管理工具推薦
2、升級固態。將固態用作系統盤,常用軟件都裝到固態中,機械硬盤和老舊固態可以用于不常用軟件和存儲資料。
3、升級 CPU。在筆記本電腦上通常無法進行 CPU 升級,在臺式機上 CPU 拖后腿的時候多半只換 CPU 已經不足以解決問題,往往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在確保主板支持新款 CPU 的前提下,可以考慮換一個新的試試。
4、內存。如果前 3 步都沒有問題,內存還長期飽滿,就可以考慮升級內存了。通常推薦購買和現在內存完全相同的品牌、容量、頻率,這樣得到的效果最好(詳見上面的雙通道文章)
實無論電腦性能好壞,在Windows系統進入桌面的瞬間,那些快捷方式的圖標們都會反反復復的閃爍很多次。如果恰巧正用著幾年前的電腦,屬于開機被打敗的99%里面的,那可能要等待很久才會慢慢的刷出來。
可能會有小伙伴說加大內存、換個更高速的SSD保證立桿見影。曾幾何時,小編也是這么天真的去改造硬件,多次測試后發現是Windows的內存分配極致導致的,哪怕裝上64GB的內存,開始桌面圖標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不改注冊表是不會有變化的說。
來唄,Win+R組合鍵之后輸入regedit進入注冊表編輯器,定位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
在右側新建個名為“Max Cached Icons”的字符串值,然后數值數據需要填寫“4096~8192”的整數值。
代表桌面圖標能夠使用最小4MB、最大8MB的緩存,實測超過這個范圍是無效的,這也是Windows在設計的時候讓人無奈的地方,無法真正發揮大內存的優勢。
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舊電腦加內存確實可以提高流暢度,但提升有限,且有條件制約。
同平臺對比實測:將2條16GB的DDR4-3600MHz的內存條,換成4條16GB的DDR4-3200MHz,娛樂大師跑分從32GB的9.27萬,來到了64GB內存條的15.5萬。雖然因為新內存頻率略低,紙面評分沒有翻一倍,但也有了將近67%的提升。
▲上圖:舊內存為2條阿斯加特弗雷D4-3600MHz,新內存為4條阿斯加特弗雷D4-3200MHz。
當然,娛樂大師的量化分數僅供參考。實際上,在更換內存條(且容量翻倍之后),我并未感受到明顯的“電腦速度變快”、“更流暢了”。這是因為我的電腦配置夠高,平時就不卡,增加內存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性能提高的感知度不高。
▲上圖:插滿4個主板內存插槽的阿斯加特弗雷D4-3200MHz鈦銀甲(長鑫特挑顆粒)實拍。
換言之,內存紙面性能的提升,并不一定對應了肉眼可見的速度/流暢度提升。
只有你舊電腦的內存條性能弱雞,且其他硬件暫時不拖后腿的情況下,升級內存才會帶來質的改善。
對我而言,從32GB增加到64GB主要是為了增加電腦的容錯上限——我經常需要同時打開多個大型軟件,足量的內存可以提供更穩定的系統運行環境,降低了閃退卡頓的風險,因此加內存是有必要的。
更重要的原因也在于當時D5大量上市,DDR4的價格非常香甜。而這款阿斯加特弗雷馬甲條我之前就買過,品質經過檢驗,又趕上了好價,入手極為劃算。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我買的這個版本是長鑫A-Die特挑顆粒(見下圖右上角),這就更劃算了。
這個阿斯加特弗雷出了很多版本,D4、D5各頻率、多種顆粒版本都有,但外觀看上去幾乎沒有差異,都是這種“鈦銀甲”的鋁合金散熱馬甲設計。我選的是DDR4-3200MHz,雖然頻率一般,但勝在價格香甜。
我以前習慣買RGB燈條(如下圖左邊的光威弈Pro系列),這次選無光條,主要是因為CPU風冷散熱器比較碩大,燈條再好看也會被遮擋。
如下圖裝機環境所示:機箱鑫谷開元T1是市面上比較少見的全塔右側透(到今年我已經換了常規海景房了),白色高塔機箱空間很大,顯卡是白色的銘瑄RTX4070璦珈限定版,雖然主板、CPU散熱器是黑色的,但用這4根銀白色馬甲條裝上去一點也不違和,甚至有點專屬搭配的味道(白加黑熊貓配色)。
CPU散熱器是來自九州風神冰的立方620智能數顯風冷,雙塔雙扇,靠外側的12cm風扇裝好之后,剛好位于4條內存的上方,從正上方看只能露出一條。
點亮整機,這枚“冰立方”的大塊兒比內存更搶眼。阿斯加特D4馬甲條幾乎成了毫不起眼的陪襯。
初次開機這4條阿斯加特弗雷D4內存會運行在2400MHz的默頻,我們直接進入系統,先采集一些軟件參數和評分數據。
整機配置給大家看一下,華碩X570-E+AMD 5900X的平臺,硬盤兩塊SSD,鎧俠1TB和PNY的2TB,還有2個3TB的機械硬盤。顯卡RTX4070 銘瑄8熱管的璦珈限量版,內存插滿4條,機箱電源用了振華1000W的LEADEX VP1000白金牌全模組。
從Thaiphoon Burner軟件中可以看到這套阿斯加特弗雷D4為8Gb A-Die的長鑫特調顆粒。時序17-17-17-39-55。值得一提的是,弗雷系列也有EG-A、南亞C、三星B-Die等顆粒可選,不同版本價位不同,可以按照自己對內存品質的要求和預算篩選。
CPU-Z顯示參數如下,此時還是默頻2400MHz雙通道狀態,時序處于17-17-17-39-56。
4條內存處于默頻2400MHz之下的魯大師跑分并沒有拉開之前2條D4-3600MHz高頻狀態下的跑分差距。
使用AIDA64跑內存測試,得到如下結果,連續讀取49109MB/s,寫入35715MB/s,復制35392MB/s,延時98.5ns。
重啟后進入BIOS修改設置,這里不再做超頻考慮,直接執行一鍵XMP2.0,將內存從默頻調整至DDR4-3200MHz即可。
此后內存電壓來到1.35V,時序變為16-18-18-38-74。
娛樂大師跑分內存這一項從之前的11.8萬,變為3200MHz下的15.5萬,可見內存頻率對性能提升的巨大影響。
AIDA64內存測試同樣可以對比出差距,讀取48576MB/s,寫入47477MB/s,復制46996MB/s,延時73.2ns。
有關進一步超頻,此前我做過同款阿斯加特弗雷D4-3600MHz的超頻測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詢。不得不說,超頻對內存性能的提升,不如直接加容量或者換高頻條來的明顯,這里我就不超了,直接跑十幾分鐘System Stability Test,容量夠了,穩定為上!
寫到這里我還想表達一下對這款全塔機箱的懷念。全塔空間比高塔大,風道可以處理得很順暢,選對硬件非常有利于散熱和降噪。不過現在這只機箱已經換掉了,我又用回了中塔海景房右側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最近更新的顯示器評測,文中會有新臺式機出鏡。
綜上,內存條對整機性能的提升,同一款型(加倍)插滿是最容易的實現的,但主要看價格,價格合適,方案最穩妥,達成目的最直接。
如果同款內存條太老了也沒必要“守舊”,直接換新款的容量大、頻率高、低時序的內存更優,只要平臺兼容,執行下來也不吃虧(舊內存可以直接賣掉回血);至于內存超頻,在一鍵XMP搞定之后,后續超頻對大多數玩家來說并不會出現肉眼可見的性能提升,我的建議沒必要多折騰。
還要補充一點就是,有時電腦太卡也不要只看內存的毛病,CPU顯卡硬盤甚至電源的短板都可能帶來卡頓隱患,所以大家不要人云亦云,拍拍腦瓜子就去內存翻倍是不可取的。更多的時候,換一條陳年舊內存,真不如重新裝一臺電腦。
我是筆點酷玩,希望我的實測分享可以給各位一些啟發和參考,覺得有用請點贊收藏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我們下期再會!
#妙筆生花創作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