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果兩個平臺的筆記本同價位,你該怎么選呢?比如機械革命無界14 Pro,兩個版本都是3999元,讓人好糾結。其實也不難選,比如我本人就是Intel擁躉,但這次,我可能會站在AMD這邊。
先來簡單過一遍機械革命無界14 Pro的配置。16GB內存、1TB SSD,14英寸屏幕是2880×1800高分辨率、120Hz高刷新率、16:10長寬比的高色域屏,筆記本都是雙內存雙硬盤位,都是60Wh電池,都附帶100W USB PD快充。所以這些寫在紙上的規格,除了CPU之外,真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那最大的難點估計也就是選擇酷睿Ultra5-125H還是銳龍7-7840HS了,機械革命官方也并沒有直接拿來對比。其實網上有很多第三方對比可以參考,結論基本可以總結為酷睿Ultra5-125H確實很強,但也沒達到能超越銳龍7-7840HS的程度,論CPU性能還是AMD更好。
這代酷睿Ultra核顯提升幅度也非常大。和銳龍7-7840HS對比起來,官方給出的跑分顯然是酷睿Ultra5-125H更強一些,但能強多少呢?也就10%到15%的程度。而且這還是跑分。酷睿Ultra核顯最大的問題就是跑分高,但實際性能發揮沒有這么強。主要可能是因為它的架構和Iris Xe獨顯太接近了,但Intel一直做不好驅動。
所以如果從性能跑分而論,顯然銳龍7版本是更值得買的,不過兩者差距也沒那么大,也不排除在多數情況下,對兩者的區別屬于感知不強。但是,機械革命無界14 Pro的酷睿Ultra版本給出了豐富的可選配置,頂配32GB+2TB版也不貴,能省不少麻煩。而銳龍7版本就只能自己升級。
其他方面,這兩款筆記本就真沒什么可對比的了。比如接口,大家都是2A2C組合,酷睿Ultra版有雷電4,銳龍7版有USB4,兩者傳輸速率一致,都可以連接大屏實現8K60Hz顯示,反倒是兩款筆記本的HDMI接口都非常孱弱。
總結來看,如果3999元在兩平臺之間選擇,那我肯定選擇銳龍7-7840HS,畢竟其他可以升級彌補,性能是沒法彌補的。只不過AMD也得給力一點,至少把顯卡驅動USB驅動都先做好,這才是接下來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于選購筆記本這件事,今年可能有不少小伙伴把目光都集中到了最新的銳龍處理器上。畢竟銳龍7-7840HS它實在太強了,不管日常使用還是續航都相當不錯,甚至能用核顯玩一些大型游戲。但新銳龍也并不是能通吃所有場景,比如惠普暗影精靈9,這款筆記本同時有酷睿版和銳龍版,價格相差200元,究竟哪個版本更好呢?今天就來稍微分析一下。
惠普暗影精靈9是一款性價比挺高的游戲本,而且在雙11期間也有非常不錯的價格。這款筆記本通吃雙平臺,也更易于讓用戶對比雙方的配置價格再做決定。
這款筆記本的酷睿版本我推薦酷睿i5-13500HX處理器、16GB內存、512GB SSD搭配滿血RTX4060的型號,到手價是7499元。
惠普暗影精靈9還有銳龍版,最主流的兩款是銳龍7-7840HS處理器、16GB內存、512GB SSD、滿血RTX4060配置,到手價是7299元,偶爾有6799元的好價,但能不能遇到就要隨緣了。如果SSD升級到1TB,那到手價就是7699元。
不管酷睿版還是銳龍版,都配備了16.1英寸屏幕,并且都是2560×1440高分辨率、240Hz高刷新率、高色域屏幕,能稱得上短板的地方大概也就是這款屏幕沒有16:10的長寬比了。至于暗影精靈9的其他硬件配置,不管酷睿版還是銳龍版都差不多。
那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會是什么因素決定你選擇I家還是A家呢?應該不會是粉絲忠誠度吧,不會吧不會吧!
從性能上來說,酷睿i5-13500HX和銳龍7-7840HS都已經相當不錯了,兩款產品的性能跑分各有勝負。比如要是論多核跑分,那肯定是14核心20線程的酷睿i5更強。如果是單核心,那就是銳龍7-7840HS更有優勢一點。
但其實不管哪種情況,這種“優勢”在絕大多數時候感知都不怎么明顯,畢竟是同檔產品之間的對決。如果真的能拉開體驗差距,那這兩款產品必定會處于不同的價格區間。
這時候可能有小伙伴會強調,銳龍7-7840HS有一個非常強的核顯,足夠把13代酷睿碾壓成渣渣了。事實確實如此,要是需要非常強的核顯性能,尤其是還需要續航的話,銳龍7-7840HS更有優勢。偏偏這種情況沒有出現在暗影精靈9上。
從惠普暗影精靈9的設計來看,這款筆記本顯卡的工作模式有混合輸出和獨顯直連,這也就意味著根本沒有讓核顯單獨發揮的機會。至于說混合輸出,很多時候程序會自動切換到RTX4060,除非你手動指定使用核顯。但即便指定了,也只不過是對獨顯稍有限制。所以銳龍7-7840HS最大的優勢,在游戲本上發揮不出來。
這么對比來看的話,就惠普暗影精靈9這款產品來說,選擇銳龍版就不如酷睿版了。在其他類似的筆記本上也可以這么選擇,如果是三模獨顯直連,能單獨讓核顯工作,銳龍平臺會更有性能優勢和續航優勢。但如果是雙模獨顯直連,那不如索性把CPU性能拉滿。不知道你對這樣的結論有意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