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當中CPU和內存的壽命幾乎無限,而硬盤則有著種種限制,并且同大家通常想象的會有一點點區別。
對于家用機械硬盤,通常是保修2年,每年讀取和寫入加一起不超過55TB,也就是標稱總壽命僅有110TB(不論硬盤容量是500GB還是8TB)。機械硬盤的可靠性會隨著活動組件的磨損而逐漸下滑。
超出工作負載指標之后并不意味著一定馬上損壞,但是可靠性已經沒有保障。
固態硬盤使用閃存芯片記錄和存儲數據,由東芝在1987年發明的NAND閃存擁有幾乎無限的讀取壽命,通常認為2D MLC/3D TLC擁有3000次擦寫壽命。
但是固態硬盤廠商從來不直接標注閃存擦寫次數,而是用TBW來衡量耐用度,即以TB為單位統計的主機寫入量。
通過CrystalDiskInfo軟件能檢測固態硬盤已經產生的寫入量,將它與廠商標稱的TBW指標對比,就能大致得出它的剩余壽命了。
TBW指標通常可以在固態硬盤的包裝盒或者是官網產品信息頁面中查詢,下圖是東芝RD500的耐用性指標,500GB和1TB版本分別為200TBW和400TBW。
除了TBW之外RD500還標注了每日建議寫入量(按5年保修期計算),500GB和1TB版本分別為109GB/天和219GB/天,這樣就幫我們省去很多計算的麻煩。
只要下載一個名為SsdReady的小軟件,開啟后讓它后臺連續運行幾天時間,待數據穩定下來之后就可以得到自己的使用強度(每天寫入多少GB):Writes/day。將它跟廠商標注的指標進行下對比,就能取得一個大致的預期壽命。
除了健康度之外,還有一些固態硬盤為平時不關注硬盤狀態的馬大哈準備了一項保命技術:Protect Mode,即閃存壽命用盡時自動進入鎖定模式,該模式下固態硬盤不接受寫入,但是可以正常讀取其中文件,以便用戶有時間在硬盤徹底掛掉之前完成重要數據的備份和搶救。
不久編輯的系統盤在用到其他PC上當了一次從盤之后就莫名其妙崩潰了,重裝系統時無法刪除保留分區、無法新建分區,更沒辦法安裝系統,還好提前將數據備份了,要不然真是要愁死了。既然SSD壞了,這時候的正確打開方式就是看看產品是否還在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SSD質保這件事。
SSD的售后服務一直是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每一個廠商在這一點上口號都不一樣,有三年質保(或換新),五年有限質保,十年有限質保等等,那是不是時間越長買完之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SSD主控和閃存的質量影響到產品壽命
大家都知道,閃存與主控是直接影響SSD壽命的兩個關鍵因素。如果這兩樣的質量不過關,廠商喊多少年質保都是幌子,只是為了引起關注而已。在經過嚴格質檢的情況下,SSD的故障率也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而增加的,并且損壞的情形也多種多樣。
如果廠商提供更長的售后質保期限,意味著他們將付出更多的成本。當然也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敢提出十年質保的產品,如果經常壞或者是很快掛掉,無疑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也就是說,對廠商在技術、制造工藝等等全方位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如今支持十年質保的產品僅有兩款的原因。
△不同廠商推出不一樣的質保服務
另外,十年質保更大意義上是一種實力象征和心理安慰。下面我們就來算筆賬:若廠家標稱耐久度72TB,每天寫入50GB,使用壽命為3.94年。但在實際使用時,因為故障率的問題,根本用不到這么長時間。另外,即使是提供十年質保的產品,也設置了數據寫入上限,如果你每天寫入的數據量很少,在十年之內你也不會達到上限;但每天寫入量很大時,達到數據量上限之后也不能享受質保了。
J博士貼心話:以目前的閃存和SSD制造技術,SSD廠家不具備沒有限制的十年質保服務的條件。但如今大多數SSD最多三年就會被新產品取代,我們也并不是那么迫切的需要買一款十年質保的SSD。更為重要的是,不管我們購買的SSD提供多長時間質保,在使用過程中都要注意進行數據備份保存,因為廠商在售后時并不保證數據安全。
腦中的每個硬件損壞都有一個價值,唯獨硬盤是無法衡量的,原因就在于里面的數據。不管是重要的年終總結PPT,還是可愛小姐姐的合集,這些損失都會讓你頭疼不已。想知道不同類型的硬盤都能使用多久,就請隨筆者走上DIY從入門到放棄之路。
硬盤里的數據無價
01PMR/CMR機械硬盤
首先要說的就是傳統的機械硬盤,產品類型通常叫PMR或CMR(傳統磁記錄),在磁道之間留出了一定的間隙,以避免不同磁道之間的數據干擾,讀寫操作時磁頭不需要多次往返。
軟件可以看到硬盤通電時間
這類硬盤的壽命通常是由通電時間決定的,大多數機械硬盤的壽命可以達到3萬小時以上,也就是說每天使用8小時的話,可以累積使用超過10年的時間。
企業盤壽命更長但是價格更貴
企業級硬盤,監控盤等專門定位的硬盤使用時間會更長,但是價格也會更貴,對于多數用戶來說使用3萬小時壽命的硬盤已經可以滿足需求了。
02 SMR機械硬盤
另一種機械硬盤采用了SMR(疊瓦式磁記錄)技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疊瓦盤。和CMR不同,SMR硬盤在存放了較多數據之后,再次寫入數據就會反復遷移扇區內的數據,導致盤片和磁頭的工作時間加長。
傳統磁記錄(上)和疊瓦式磁記錄(下)對比
這類硬盤的壽命除了通電時間以外,還要受到寫入數據的影響,大體上來說,SMR硬盤如果頻繁讀寫,大概可以使用3年以上,當做存儲盤不頻繁讀寫的話,則可以達到接近CMR的使用壽命,所以我們建議只有做數據存儲時才使用SMR硬盤。
SMR重復寫入影響盤片和磁頭壽命
03 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的工作原理和機械硬盤不同,所以壽命計算方式也不一樣,一般是看產品的寫入壽命,單位為TBW,指的是硬盤可以寫入數據的壽命。
固態硬盤的主控緩存同樣重要
舉例來說,如果一塊SSD的寫入壽命為150TBW,也就是說寫入總計150TB的數據,雖然看起來數字不是很大,但實際上卻非常耐用。
如果每天數據的寫入量是10G,大約相當于每天下載2部1080P電影,或每周下載一個3A大作,每年的寫入量也不過3.7T,按照這個速度150TBW足夠連續使用40年。
山寨SSD的黑片壽命不保
當然,這些的前提是SSD沒有虛標,也沒有使用黑片,如果覺得標示不穩妥,可以用顆粒的擦寫壽命乘以SSD容量,TLC顆粒大約為1000-3000次,MLC顆粒大約為3000-10000次,SLC顆粒大約在1萬次以上。
當然,這些都是經驗方面的數據,現在的硬盤技術其實已經非常成熟,雖然實際上的使用時間會因產品個體不同,但總的來說都會比預計時間長很多,使用7萬小時的機械硬盤也有不少,有些SSD廠商會給產品提供終身質保,所以玩家也不用過于擔心。
需要玩家注意的是,我們雖然不需要過分呵護硬盤,但也注意使用環境,不要把硬盤放置在潮濕的環境中,避免振動,當硬盤頻繁出錯時就提前備份數據,重要數據一定要做好加密和備份,避免損壞了硬盤還損失數據。
(772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