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機的擴展性是最好的,但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每次為臺式機升級之前,一定要仔細權衡自己的預算和實際需求。雖然每年都會有硬件的升級更替,但并非每次都值得升級。
處理器升級換代
處理器就是我們常說的CPU,相當于整個PC系統中的大腦,其實是最決定性能的一個部件。看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說,那么我們升級電腦時對待CPU就應該無腦追新嗎?答案是否定的。這要取決于你目前使用的CPU為何種型號。
是否要更新取決于當前產品與目標產品之間的差異
以Intel經典的CPU酷睿系列為例。兩年前正是Sandy Bridge架構處理器當紅之時,比如說我們在用這個架構下的二代酷睿i5-2500K處理器。當下已經是Haswell架構的時代,酷睿也已經升級為全新的第四代。升級的目標,就假定為四代酷睿i5-4670處理器。依照硬件論壇里比較推崇的“隔代更新”原則,現在不正是更新換代的好時機么?
如果你認真看過處理器評測,就會發現就算隔了兩年這全新的處理器依舊不值得我們升級。Intel酷睿架構除了一代到二代時形成了性能的飛躍以外,從Sandy Bridge架構到Ivy Bridge再到現在Haswell架構,同頻率下處理器核心性能每代只有5%到10%的提升,這一點點的性能提升根本不值得我們更換平臺。但如果你在使用第一代酷睿i5-750的話,又或者其他世代的i3處理器,那么更新到四代酷睿i5-4670處理器還是能獲得比較立竿見影的效果。
Intel的第二三四代酷睿處理器性能沒有太大差異
核芯顯卡的升級
但核芯顯卡性能就完全不是這個概念了,從Sandy Bridge到Ivy Bridge再到現在Haswell架構,幾乎每代的核芯顯卡在性能上都實現了30%左右的飛躍。如果說我們升級的重點不在處理器本身而是核芯顯卡,那么追求最新的酷睿處理器是完全合理的。
最新一代的Haswell核芯顯卡性能進步很大
用超頻替代升級
既然說到升級效果不明顯,但用戶又覺得目前電腦性能不足怎么辦?最為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超頻。超頻就是我們人為去改動處理器的工作頻率,使其運行在更高的頻率上,直接有效地提高性能。不過要實現超頻,有幾個前提條件,要想超頻后高效穩定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處理器的種類
Intel從第二代酷睿處理器開始,對旗下產品進行了一系列的超頻限制。首先就是處理器方面,超頻的方式從傳統的改變外頻變成了倍頻的改變,并將絕大多數處理器的倍頻改為不可自由更改。這具體體現為只有處理器后綴為K或者X的產品才能夠大幅度超頻,比如i5-2500K、i7-4770K等等。而不帶K或者X后綴的產品,最多能夠利用睿頻特性小范圍提升倍頻(一般為4倍頻)。
不鎖倍頻的K系列處理器才能進行大幅度超頻
主板的做工和種類
從第二代酷睿處理器開始,對應的主板也并非所有系列都支持超頻,能夠更改倍頻的只有前綴為P或者Z的主板,比如P67、Z77等芯片組。一般的廠商都會將芯片組型號放在產品型號中,比如技嘉Z87X-UD3H就是很明顯的Z87芯片組。不過也有一些廠商的產品型號有些混淆,比如微星ZH87-G43主板,這其實是一款H87芯片組,但由于Intel一些漏洞在最近的一個時間段內也能夠實現超頻,ZH同時出現就是能夠超頻的H87主板的意思。
我們在超頻前最好還是研究一下手頭的主板,避免用不適合的主板進行長時間超頻,影響電腦的穩定性。
一般能夠超頻的主板在做工方面更強一些
散熱
提升頻率后的處理器的功耗會明顯提升,大幅度超頻后有些處理器甚至會實現成倍的功耗。在這種狀態下還使用原裝散熱器是非常不可取的。一是處理器長時間運行在高熱環境下會加速芯片的老化,而且還容易因為高溫發熱造成系統藍屏死機。
長時間超頻需要更換高性能的熱管式散熱器
電源
由于處理器超頻后的功耗會大增,原本夠用的電源可能會在超頻后處于超負荷狀態。超負荷狀態下的電源有可能損壞硬盤等設備,我們在超頻前最好研究一下手頭的電源是否在電流(主要看+12V1和+12V2)和功耗方面存在余量。
如果電腦進行超頻我們需要很強的+12V輸出能力
主板升級看需求
主板在電腦中是個特殊的配件,無論幾百元的入門產品還是數千元的高端貨,它不直接決定性能。就是說如果你不去用其中的特性和功能,購買什么樣的產品都是一樣的。絕大多數人對主板做升級都是隨著處理器換代一起的,CPU升級需要考慮的已經不是CPU本身,而更多被主板所左右。
平臺之間的不同
以Intel平臺為例,盡管上面說了第二三四代酷睿處理器性能都差不多,但是芯片組卻已經變了三代。從最初的P67到后來的Z77以及目前的Z87主板,芯片組也從6逐漸過渡到8代。處理器接口方面,最初的5系主板使用LGA 1156接口,6系和7系都使用LGA 1155接口,最新的8系使用LGA 1150。
“一年一變”的CPU插槽你傷不起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在Intel主板上得到了最生動的體現,不論是處理器還是主板基本都要一起換。這種情況和處理器性能停滯不前結合到一起,導致了我們花大價錢升級后的電腦性能卻沒有多大提升的尷尬。
但在AMD平臺上,情況則完全不同。AMD的主板通常支持近幾代CPU,因此升級CPU要比Intel更方便和劃算。不過在這其中也有不少個例存在,我們在升級前一定要仔細研究主板廠商的詳細說明和最新版本BIOS支持范圍,免去開不了機的尷尬。
AMD平臺在接口方面的可繼承性比較厚道
新主板帶來的優勢
雖說近幾代處理器性能都差不多,但是還是推薦新購電腦的用戶選擇新平臺。新處理器一般來說集成的顯卡都更強,全新主板上的擴展性更為優秀。以Intel主板為例,最早的P55上面沒有原生SATA 6Gb/s和USB 3.0接口,所有新接口都采用第三方芯片實現,性能和帶寬收到很大限制。到了Z68時有了兩個原生的SATA 6Gb/s接口,而USB 3.0依然依靠第三方芯片。Z77時終于有了原生的USB 3.0接口,但是數量還比較有限。到了目前一代的Z87,主板PCH芯片原生至少提供6個SATA 6Gb/s接口和更多的USB 3.0接口,我們的高速存儲設備終于不用捉襟見肘了。
最新Z87主板提供原生六組橋接四組SATA 6Gb/s接口
選顯卡別挑花眼
顯卡升級,向來都是游戲玩家們升級的重點。顯卡不存在CPU與主板之間那種依托關系,升級起來比較省心。而且大多數單機游戲是否流暢更多看重顯卡,所以升級顯卡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隔代顯卡之間的差異
不過由于近幾年顯卡更顯換代明顯變慢,本來是同一代GPU核心卻分為不同世代顯卡分多個型號分別推出。本質差不多但命名相差萬里的被玩家戲稱為“馬甲卡”。相對來說AMD顯卡層次劃分比較簡單,而NVIDIA則陣容龐大。比如去年的GTX 600系列和今年的700系列,我們如何分辨NVIDIA顯卡之間的不同呢?
新顯卡就一定比舊顯卡強很多么?不一定
相貌不同的GTX 680與770性能幾乎沒有變化
選擇顯卡看重點
首先要看的就是顯卡的GPU核心。NVIDIA一般用GK xxx來命名核心,后三位的“xxx”當中,第二位越新核心也越新,比如GK 110比GK104要新;最后一位數字越靠后性能越低,比如GK107比GK106性能低下。以此類推。
其次要看的就是流處理器數量,在NVIDIA顯卡中也被稱為CUDA核心數量,數量越多顯卡越強。核心頻率只能在相同核心的情況下起參考作用,顯存頻率也是同樣的道理。后面比較重要的是顯存容量和位寬,容量決定你游戲中最大分辯率的大小,位寬決定顯存的帶寬,這兩者非常重要。
結合重點我們以NVIDIA顯卡為例,GTX TITAN和690毫無疑問分別是單核心和雙核心的王者,而GTX 780是較新的一款高端卡。而GTX 770則可以看做是原來680的“馬甲卡”,基本上沒有什么不同。而新的GTX 760則比較怪異,看起來好像比670高端,但其實反倒低了一個檔次。此外還需要注意GTX 660 Ti和660,還有GTX 650的三個系列之間都有較大的差異。
決定性能的關鍵不是顯卡型號,而是這些小參數
搭建雙卡系統的利弊
換上新的顯卡,老的顯卡怎么辦?有的用戶選擇低價出售,有人選擇安裝到老電腦當中,也有人考慮組建雙卡系統。其實雙卡系統并不是適合所有人,下面簡單進行一下雙卡系統的優缺點分析。
優點就是成本相對較低、原有老卡不浪費。缺點比較多,首先就是系統功耗和顯卡散熱壓力倍增。而且并不是所有電源都適合雙卡系統,對主板PCI-E的帶寬也有要求,至少需要兩條8x帶寬才能完整發揮雙卡功效。由于現在的顯卡較厚,雙卡系統對主板PCI-E位置和顯卡散熱類型有空間要求。而且,在部分游戲中不能獲得大幅提升,有些游戲需要全屏才能體現提升,甚至有些游戲幀數會下降。總之,雙卡可以作為一種升級思路,但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如賣點舊卡直接購買性能更強的單卡比較省心。
雙卡系統會進一步惡化顯卡的散熱問題
機電產品升級與更換
由于處理器性能停滯不前和主板接口的頻繁變化,目前電腦可升級性不高,很多人在電腦更新后,舊電腦依舊作為下載機等用途使用,這時候新電腦勢必要采購新的機箱和電源。但如果電腦真的只是小規模升級,那么機箱和電源是否需要更換呢?
什么情況必須更換?
有些硬件更新之后可能會帶來功耗的變化,比如從i3更換到i7處理器,或者從入門級別顯卡更換到高端顯卡,這對于整機功耗是有比較大的變化的。除了處理器和顯卡兩個用電大戶外,我們插上一塊獨立聲卡或者增加一臺光驅或者硬盤,都會改變電腦的功耗。
每增加一個光驅或硬盤都會加大電腦的功耗
那電源什么情況下必須更換?原本的電源已經處于高負荷狀態,我們又升級了高功耗的處理器或者顯卡時就很有必要。打個比方,我們用一個額定300W的電源去帶i5的核芯顯卡平臺已經是捉襟見肘,如果這時升級了一塊千元以上的獨立顯卡,300W電源明顯就扛不住了。不是說電源不能夠使用,而是長時間高負荷運轉不利于電腦安全。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接口不足,很多老電源只提供了4pin處理器供電和單路6pin顯卡供電,可現在很多主板都使用8pin處理器供電和雙6pin顯卡供電,這時如果不用轉接線電腦都很難點亮。而且很多劣質的轉接線是電腦安全的隱患,如果老電源在額定功率和接口兩方面都存在不足,我們應該果斷更換電源。
電源提供的線材數量和種類必須滿足電腦需求
擴展閱讀:購買機電產品小貼士
在購買機電產品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電源方面我們不要再去相信所謂最大功率,認真額定功率這一有效數值。此外目前很多優質電源都通過了80plus認證,我們盡量去購買此類產品。針對主板、顯卡和硬盤的特殊需求,在CPU、顯卡和SATA供電線材的數量和長度上我們也應該注意,所購買的電源應該滿足我們的需求。
優質電源產品一般都會通過80plus認證
機箱產品現在應該去購買帶有原生USB 3.0主板插針的機箱,而絕非那些使用背部I/O接口轉接方式的USB 3.0機箱。針對越來越多的超長顯卡,從PCI擋板位置到硬盤位有多大的空間也應該是購買時候注意的要點,一般來說超過30cm的空間就能夠滿足絕大多數顯卡的需求。
購買USB 3.0機箱認準主板插針式
腦升級最簡單的方法是什么?答案自然是更換顯卡!但是你知道嗎要想整機的性能提升,除了升級顯卡以外,你還需要升級電腦的其他硬件。不過由于顯卡更換起來比較方便,升級顯卡對于小白用戶來說自然十分友好,那今天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升級電腦的新方式,看看它們的難度如何!
這個沒啥好說的,直接插拔就是,不過這里要注意一定要將電腦事先關機。開機拔內存這才是真正的勇士!
推薦內存:威剛游戲威龍16G(8G*2)3600 DDR4套裝內存條,可以開啟XMP 2.0技術直接一鍵超頻至3600MHz的頻率,可以滿足目前市面上大多數CPU的內存需求,時序C18,不算特別優秀,但是勝在價格便宜,相對還是可以接受的。
更換CPU本身并沒有什么難度,因為現在的CPU都有防呆設計,不用擔心安裝方向的問題,不過只是有一點比較麻煩,那就是在更換CPU的時候你還需要拆卸CPU的散熱器。然后重新涂抹硅脂,不過對于一些稍有能力的玩家來說,更換散熱器也不過是拆幾個螺絲的事兒,不成問題。
推薦散熱:航嘉MVP海神X360水冷散熱器采用時尚的設計理念,整體外觀采用黑色的亮面設計,風扇則以白色為主可以展示光效,兩者搭配能夠用于不同風格的平臺。航嘉MVP海神X360采用純銅冷頭材質可以更及時導熱,大面積的拉絲銅底可以高效散熱,內部的90條0.15mm微距水道同樣是為了高效散熱打造,內部的優化電路還可以減少對外干擾。
隨著新顯卡的出現,很多玩家的電源就已經有點兒不夠用了,要知道,現在新出的顯卡對電源的要求基本上都在600W以上。但是對于小白來說,更換電源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必須將機箱內部的供電全部拔出再重新安裝才行。看似是一個小問題,但是你必須重新經歷一遍理線的困擾,對于小白來說也算是一種磨練。
推薦電源:航嘉WD650P電源轉換效率達到了白金牌,還通過了CCC+CQC雙認證,航嘉WD650P電源采用了標準的ATX尺寸,140×150×86毫米可以輕松安裝在主流機箱內,銀灰色的配色設計也方便玩家搭配不同平臺。電源在輸入端設計了獨立開關方便玩家關閉電源,輸出端則采用了非模組設計,線材外部包裹了編織網增加強度。電源采用12CM靜音液壓風扇可以提供更低噪音優化使用體驗。
一般很少有玩家升級機箱,因為升級機箱也基本上意味著你的電腦需要重新安裝了。除了CPU和內存條不用取下以外,基本上所有的硬件都要經歷一遍重新安裝的痛苦。當然如果你一定有更換機箱的需要,這里建議你和硬件一起做升級,比如升級主板電源之類的硬件,這樣也能節省你后續升級所消耗的時間。
推薦機箱:航嘉MVP Caesar凱撒機箱標配鋼化玻璃和沖孔鐵網兩塊前面板,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或者你也可以預備兩個品類風扇,不定期的可以更替體驗不同感覺的效果。航嘉MVPCaesar凱撒機箱前面板個性炫酷,前面板兩側為大面積鐵網,即便安裝鋼化玻璃前面板,也能帶來足夠的進風量,保證電腦主機的散熱效果。
個人在不同時間段都有不一樣的目標,就像我們學生時代的的目標可能只是考個高分或者是上個好大學,而我們工作了之后的目標就是在崗位上取得更好的發展。組裝電腦也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在用一段時間之后,使用電腦的目的發生了改變,原有的配置可能就跟不上現有的用途。電腦配置的升級同樣是一門學問,我們要考慮老配件的兼容性,還希望用最經濟的價格達到我們的目標。
比如筆者最近就遇到了這樣的一件事情。本來呢這臺電腦的目的只是為了日常家庭上網查查資料、聊聊天。為了不讓家中的孩子迷戀網游,就沒有安裝獨立顯卡。現在孩子上大學了,有自己的時間可以支配了,想玩一些網游和單機游戲時卻發現電腦的性能不足,希望能對電腦配置進行升級。查看原有的配置單發現這臺電腦原來的配置還是挺強大的,電源供電也比較強勁,那么只需一些簡單的升級就可以達到暢玩網游的目的。
網友的老平臺配置
cpu方面這臺電腦選用的是Intel 酷睿i3-4130采用22納米工藝制程,插槽類型為LGA 1150,處理器默認主頻高達3.4GHz。鑒于目前主流的網游對CPU的要求還不是太高,所以使用這樣的CPU還是可以應付大部分網游的。如果有需要可以選擇將CPU升級為i5系列。
顯卡方面原來使用的英特爾的核心顯卡,這顆顯卡性能不是太強,對于大型單機游戲時時可能會出現卡頓的情況。于是我們為這臺老機器選擇了一塊功耗較低,性能較強的獨立顯卡。映眾GTX950冰龍版采用GM206-250核心,基于28nm工藝制程,內建768個流處理器,采用PCIe 3.0 x16總線接口,配備2GB/128Bit GDDR5顯存。
Intel 酷睿i3-4130是一款面向入門級用戶的高性價比處理器,采用雙核心四線程設計,默認主頻高達3.4GHz,性能不俗,搭配B85主板配合千元級獨立顯卡,足夠流暢運行各種網絡游戲,一般的單機游戲也能應付。目前這款處理器賣場報價665元,想要組建網游平臺的玩家不要錯過。
Intel酷睿i3-4130(盒)
Intel 酷睿i3-4130采用22納米工藝制程,插槽類型為LGA 1150,處理器默認主頻高達3.4GHz,原生內置物理雙核心,支持超線程技術可實現四線程同時處理任務。同時,該處理器帶有3MB三級高速緩存,使得CPU在調用數據時提高了命中率,并且使軟件加載時間大大縮短。內存方面支持雙通道DDR3 1600MHz頻率的內存,使得系統在數據讀取方面迅速,以避免在CPU在數據調用時造成的性能瓶頸。
Intel 酷睿i3 4130(盒) | |
適用類型 | 臺式機 |
CPU系列 | 酷睿i3 4100 |
包裝形式 | 盒裝 |
CPU主頻 | 3.4GHz |
插槽類型 | LGA 1150 |
針腳數目 | 1150pin |
CPU架構 | Haswell |
核心數量 | 雙核心 |
制作工藝 | 22納米 |
熱設計功耗(TDP) | 54W |
三級緩存 | 3MB |
內存控制器 | DDR3 1600/1333/1066 |
超線程技術 | 支持 |
集成顯卡 | 是 |
顯卡基本頻率 | 350MHz |
顯卡最大動態頻率 | 1150Mhz |
其他參數 | HD4400 |
處理器參數表
Intel 酷睿i3-4130是一款Haswell架構的酷睿i3系列的入門級產品,集成了HD4400顯示芯片,如果為了節省預算而選擇不搭配獨立顯卡,這款處理器也能輕松應對日常影音辦公的要求。在搭配千元級獨顯之后,可以直接變身成為擁有不俗性能的游戲平臺。
近期隨著一系列大作游戲上市,引發了不少玩家升級顯卡的熱情。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一線AIC映眾(Inno3D)旗下的GTX950冰龍版,其主打性價比特色,性能相比750TI更高,但價格優勢也較為不錯,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映眾(Inno3D)GTX950冰龍版采用GM206-250核心,基于28nm工藝制程,內建768個流處理器,采用PCIe 3.0 x16總線接口,配備2GB/128Bit GDDR5顯存,支持DirectX 12、Shader Model 5.0、OpenGL 4.4以及NVIDIA GPU Boost 2.0等技術,同時顯卡還支持2Way SLI以及多屏輸出等功能。
顯卡采用NVIDIA PG301公版增強型PCB方案,在保證穩定性的基礎之上,更有效地增強了顯卡的超頻性能。供電部分,顯卡采用了3+1相供電設計,鐵素體電感,全固態電容以及多特MOS管等豪華用料自然不可或缺,此外,顯卡還需要外接的6Pin供電。
顯存方面,GTX950冰龍版采用的是極速GDDR5顯存,容量為2GB,顯存位寬為128Bit。顯卡核心頻率高達1140MHz,Boost頻率更是達到了1297MHz,顯存頻率為6800MHz,遠遠超過了公版的標準,性能相當恐怖!
散熱方面是冰龍產品的特色所在,GTX950冰龍版配置的是全新一代的HerculeZ AIR BOSS系列散熱器,型號為HerculeZ X2 AIR BOSS。散熱器延續了HerculeZ AIR BOSS系列家族式外觀,銀色金屬外蓋彰顯硬朗風格,兩個9cm直徑大風扇可以帶來超大風量與風壓,同時兼顧靜音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散熱器還可以支持0dB零噪音技術,當顯卡處于低負載以及低溫狀態時,風扇將自動停止轉動,以達到零噪音的效果;而當溫度與顯卡即時功耗達到預設閥值時,風扇才開始重新啟動。另外,顯卡還支持風扇葉易拆洗技術。在散熱模塊上,散熱器采用的是垂直散熱原理,通過碩大的一體式金屬散熱片直接貼合GPU核心與供電部分,可以及時將熱量傳導出來。
接口方面,GTX950冰龍版采用是DP接口+HDMI接口+DVI接口的組合,總共有3個接口。可以輕松實現高分辨的三屏NVIDIA Surround或NVIDIA 3D Vision Surround輸出。
華碩B85M-GAMER采用了M-ATX小板型設計,適合搭配小機箱使用,規格比大板略有縮減,不過對于一般玩家來說已經足夠,板載Intel千兆網卡和延遲優化技術,以及華碩獨家SFX音效技術,給玩家帶來更好的游戲體驗,想組建上一代平臺的玩家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華碩B85M-GAMER
華碩B85M-GAMER游戲主板隸屬于華碩GAMER系列,基于Intel B85高性能芯片組,采用了MATX版型設計,支持22納米LGA1150針腳Intel第四代,全新四代以及第五代酷睿i7/i5/i3/奔騰/賽揚處理器,具備4條內存DDR3插槽,搭載4個SATA 6.0Gb/s接口、2個SATA 3.0Gb/s接口、1條PCIE 3.0/2.0 x16以及2條PCIE 2.0 x1插槽。
華碩B85M-GAMER游戲主板同樣支持玩家網絡、玩家音效、玩家守護者三大華碩GAMER系列重點特色技術。華碩B85M-GAMER游戲主板采用采用了專業游戲利器英特爾千兆網卡,該網卡代表當前最先進水平的網絡體驗。華碩獨家玩家音效技術讓玩家真切地聽到細致入微的點滴音效。
該主板同樣搭載GAMER’S GUARDIAN玩家守護者。該體系專為游戲設計,提供全接口靜電防護、內存過流保護、不銹鋼防潮I/O接口、DIGI+VRM全數字供電系統,完美保障平臺的穩定。華碩玩家系列首款MATX版型B85M-GAMER主板的推出,帶給了大家更多的選擇,可以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華碩B85M-GAMER配備了四相數字供電,為CPU提供強大電力保障,搭配近年來大熱的至強E3處理器綽綽有余,能完全發揮平臺的性能,非常適合組建性能小鋼炮,市場潛力巨大。近期有裝機需求的玩家,如果您也偏愛迷你機箱,那么不妨選擇這款主板。
不得不說是一方面升級是將原有的4G內存升級為8G內存,4G的內存對于一些大型網游來說可能會出現內存不夠用,但是游戲畫面卡頓的情況發生。而8G的內存基本可以滿足日常游戲及辦公的需求。且使用的資金較少。希望這位網游能喜歡。
以上價格僅供參考
本期硬件點評 映眾冰龍GTX950
無論是在游戲性能方面,還是散熱部分,映眾GTX950冰龍版的表現均可以說是非常卓越。HerculeZ X2 AIR BOSS雙風扇散熱器為顯卡帶來了陣陣清涼,而PG301公版增強方案即可以保證顯卡的穩定運行,又可以令顯卡長時間工作在超公版高頻率之上,在此頻率下,映眾GTX950冰龍版性能已經超越了GTX760公版的表現。對于想選擇千元級游戲利器的玩家而言,這款映眾GTX950冰龍版絕對是超值好選!
本期硬件點評 英特爾i3 4130
Intel 酷睿i3-4130就是一款性能主流的CPU,最大睿頻為3.4GHz,可以滿足玩家的性能需求。該處理器沿用了Haswell架構,內置的核芯顯卡為HD 4400,不僅對于4K高清視頻可以流暢解碼,部分網絡游戲也都可以在無獨顯的情況下運行。
對電腦性能還有更高追求的玩家可以考慮添加一塊SSD。或者是將顯卡更換為GTX960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