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菜帶朋友大坤參觀完公司后,熱心老板把自己的迷你電腦(小菜心心念念已久)讓小菜帶回家中體驗一晚。本期漫畫就來到了小菜家中,小菜的父母是退休的科研干部!而小菜的哥哥和小菜一樣也是一家公司的創(chuàng)意設計師,由于工作量繁重經常要在公司加班做方案,其認真工作的態(tài)度受到了公司同事、領導、客戶的一致認可。相反,小菜在家中確是被貼上了貪玩的標簽。小菜將這臺“神器”帶回家中,會有怎樣的遭遇呢?他的家人又會是什么反應呢?
往期回顧:
漫畫‖創(chuàng)意公司就是不一樣!連辦公電腦都與眾不同
畢業(yè)生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有這么多玄機
網絡、各種美食 App 里能搜到萬千菜譜的情況下,我還一本一本地買食譜類的書,歸根結底是因為懶。
記得某天想嘗試做麻婆豆腐,App 里一搜,按“智能排序”“評分最高”“做過最多”等排列咔咔給了我一連串菜譜選擇,手指劃了 1 分多鐘都沒滑到底。對照查看每個菜譜從調料到烹飪步驟的差別時,我內心是崩潰的:選擇越多反倒越選不出來好嘛!
我只是個蒜蓉炒一切綠葉菜、煮湯只會磕雞蛋的廚藝小萌新??!就沒有個“標準版”,做出來哪怕味道中規(guī)中矩點,但簡單易上手、不容易做壞的那種嗎?
于是最后我還是投入了原始的食譜書籍的懷抱。
這一兩年過手的菜譜不少,借的、買的都有,但最后留在身邊的其實不多,除了真的實用外,留下來的每本對我來說還有它不可取代的特點,我也跟編輯部的小伙伴們做了征集,最后精選了下面這 12 本,力薦給大家。
PS.不是說書就比菜譜 App 好,書用起來也有不方便的地方,只是相比之下,我自己更習慣翻書啦。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一人份料理》
這本是真·零基礎必備。它完完全全代入新手視角,把各種瑣碎甚至可能有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小白問題,都認認真真解釋清楚了。
事無巨細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一度困擾我的調味料分量問題——“1 撮”“少許”“適量”“隨意”到底是多少,它給出了定義和指導:
1 撮: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抓取的量,相當于 1/4 小勺。
少許:用大拇指和食指抓取的量,相當于 1 撮的一半。
適量:“恰到好處的量”,一邊品嘗,一邊加調味料,直到自己覺得“這個味道剛剛好”為止。
隨意:它的意思是“如果有,可以稍微加一點,味道也不錯”。
“適量”是“一定要加”,“隨意”是“可加可不加”。
甚至還在書的最后整理了一份“烹飪辭典”,把食材切法、處理方式、保存方法、分量一覽表、烹飪術語都簡明扼要地解釋了,方便你在看菜譜時,遇到不懂的地方直接對照查詢。
它沒有上來就拋具體的菜譜,而是先用一章的篇幅告訴大家做好準備工作的重要性。比如非常基礎但又常被忽略的“3 大黃金守則”:
還有火力、水量等類似調味料分量的細節(jié)問題。
菜譜安排上,也是循序漸進。從首次下廚能做的“一人份料理”、20 分鐘搞定的“一盤餐”,到主菜、配菜、面條,每道菜譜還標明了制作難度、用時、tips:
雖然寫得十分細致,但整本書不厚,開本也小,沒有大部頭菜譜給人的壓力感,很適合新手建立信心。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一人份料理》
《一人份料理》的作者是日本人,菜的做法、調味偏日式,如果你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中國胃”,那我推薦知名美食博主、“田螺姑娘”陳宇慧的書。
網友們評論說,她的菜譜“總能把尋常的食材做出不一般的美味”,“思路清晰,邏輯縝密,看這樣的食譜步驟讓細節(jié)強迫癥患者也心情愉快”。她公眾號文章里經常出現的那句話“我已經幫你試了所有錯,唯一失敗的理由是你不去做”,也鼓勵了不少人嘗試下廚。
她的 3 本書《獨立日Ⅲ:日出之食》《日日之食:家常菜的小秘密》《愉快地吃,愉快地瘦》,我都有。如果你想看實操性強的,我不太推薦《獨立日Ⅲ:日出之食》(下圖中間這本)。
它不是寫著步驟的工具書,而更像美食文章集錦。你需要先通讀全文,提煉里面關于制作方法的內容,按照原料準備好食材,自己總結出具體的一、二、三步,在心里過一遍做法后,再動手操作。這對新手來說有一定難度。
我更推薦的是另外兩本,《日日之食:家常菜的小秘密》和《愉快地吃,愉快地瘦》。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日日之食:家常菜的小秘密》
把家常菜做得從“能吃”到“好吃”的秘密,就藏在這本書里。
比如堪稱家常菜 NO.1 的番茄炒蛋,只要在打雞蛋的時候,分離開蛋白、蛋黃,先把蛋白打出大氣泡,再加入蛋黃、鹽一起打散,炒出來的雞蛋就會無比滑嫩。
比如糖醋排骨,用陳醋、香醋兩種醋,分兩次放,這樣能保持更好的醋香。
又比如想要米飯香糯又軟甜,別忽視淘米;想要粥底夠綿軟,加一勺油;想要燜出來的花菇更香滑,就加一塊雞皮;想讓蔬菜保持青翠,除了只炒到 7 分熟之外,還可以在蔬菜焯燙后過一趟冷水或冰水……
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時不時感嘆一句“原來如此”,按照它做出好吃的菜時,更是自信心倍漲~
跟上一本《一人份料理》很像的是,這本書也非常關注做菜時的細節(jié)問題。類似“適量”的調料到底是多少,鍋要怎么“養(yǎng)”、刀工不好的新手怎么切菜、隔水蒸菜的火要多大、焯水到底用涼水還是熱水、干貨怎么泡發(fā)等等,它都結合具體菜譜有詳細的解釋。
它還有一個優(yōu)點是能完全攤平,這樣你一邊對照著書一邊做菜時,就會很方便。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日日之食:家常菜的小秘密》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愉快地吃,愉快地瘦》
一看書名是不是就很有興趣了?哈哈哈哈,我也是!
雖然這本書主打的是“健康飲食”,針對想要健康和瘦身的群體,提供少油、少脂、低糖、低鹽的菜譜,但我更喜歡的是它整本書的設計思路和編排方式,非常貼近實際需求。
它分“菜譜”和“工具”兩大部分,“菜譜”部分又按素菜、葷菜、主食分了 3 類,每類中以食材切入,牽出這種食材的多種做法。比如豆腐,就有秋葵拌豆腐、蘸水豆腐、燒手掰豆腐等。
又比如雞肉,有 Salsa 醬拌雞胸肉、咖喱辣椒雞胸肉沙拉、胡椒雞、蔥油雞、白菜燜雞肉等等。
總之,先帶你了解每種食材的特點、適合的烹飪方式,然后給到少油、低卡、低脂思路設計的健康菜譜。
很多時候,我都不是想著“今晚要做椒麻雞”,然后再一樣一樣買齊食材去做,而是看著冰箱或者菜市場里有什么,才想著“有豬肉啊,那做個什么菜好呢”。
而且我經常買的食材就那么幾樣,怎么變著花樣地做出健康美食,比天天嘗試全新食材做的全新菜式更實際。所以說,這本書的編排思路非常適合像我這樣的日常需要,翻看率也就很高了。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愉快地吃,愉快地瘦》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哇!沙拉的教科書》
就像它的書名“教科書”一樣,這是我見過邏輯思路非常清晰,版式劃分極其規(guī)整,實操性強、上手容易的一本菜譜。
主題還是比較少見的“沙拉”。沙拉簡直就是現在追求吃得綠色、健康的代名詞,與其吃外面貴得讓人頭大的,不如自己動手做咯~
書里先科普了制作沙拉首先要了解的知識和技巧,包括 6 步沙拉搭配法則:
16 種超級食材:
24 種常用醬汁:
10 個制作技巧,比如如何制作腌漬小物、雞蛋煮多久、怎么調油醋汁等等:
然后按照果蔬、肉類、海鮮、豆谷種子 4 類,分享了 100 道美味沙拉食譜。
每道食譜不僅有經過試錯總結的制作貼士,還附有口味特色、營養(yǎng)成分、沙拉背景文化和食材知識等輔助信息:
我以前覺得吃沙拉就是吃草,肉不重要。但看了書才知道,肉類的加入其實很有必要,它既是豐富沙拉風味和口感的存在,也承擔著提供蛋白質、平衡營養(yǎng)的作用。
即便是看起來最簡單、最普通的果蔬沙拉,也并非只是水果、蔬菜的簡單排列組合,而需要用巧思混搭,綜合考慮一份沙拉中各種果蔬提供的營養(yǎng)、口感甚至色彩搭配,還要做到避免果蔬變干、變色。這里面都是學問。
書的最后還有索引。按食材、醬汁、素食沙拉、主食沙拉、配菜沙拉、前菜沙拉等,一共 6 種方式索引,讓不同需求的人能夠快速找到理想的沙拉方案。
總之,一書在手,沙拉我有。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哇!沙拉的教科書》
如果家里新買了特別的廚具或廚電,比如烤箱、鑄鐵鍋、砂鍋、空氣炸鍋等等,我也會挑幾本跟它配套的菜譜。
很多時候,買回一樣東西卻閑置落灰,是因為對它功能的挖掘、使用不夠充分,或者沒能從它身上找到用下去的熱情。而菜譜就既能幫我深入使用這些廚具、廚電,又找到其中的樂趣所在。
下面分享的就是幾本針對特定廚具的菜譜。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
如果你在猶豫要不要買烤箱、不知道到底該怎么選、擔心買回家會不會落灰,或者家里已經有烤箱了但使用率很低,那么我建議你翻翻這本書。
它不是單純的烤箱菜譜,而是一本超實用的烤箱全面指南。你在選購、使用、清潔、保養(yǎng)烤箱上可能遇到的問題,它都有解答。
還有 50 道烤箱料理食譜、30 種烤箱烹飪工具圖鑒、24 味香辛料搭配秘笈,從雞鴨魚肉到甜點小食,從一人食到小聚會,烤箱配上這本書,感覺料理又簡單、有趣了不少。
書里還采訪了知名作家莊祖宜、美國最佳美食制作博客 Husbands that Cook 博主 Ryan&Adam、料理研究家濱田美里等人,分享他們的烤箱料理生活和獨家菜譜。
莊祖宜有過一段對烤箱的描述:
“透過烤箱的玻璃門,你看得到蛋糕膨起、根莖蔬菜起褶皺變焦褐、金黃的烤雞皮底下汁水流竄……湊上耳朵,或許還聽得到油脂在高溫下滲出的滋滋聲響;即使你遠遠坐在隔壁房間里打計算機,也絕對逃不掉烤箱里冒出來的陣陣香氣。久而久之,你光是聞香就知道,肉烤得差不多了、餅干可以出爐了?!?/p>
這樣的畫面,光是想象一下都覺得十分美好呀!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真的,烤箱什么都能做》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健康低脂的無黃油烘焙》
這本是同事 Y 小姐的推薦,自從她有了烤箱,就買了不少烘焙食譜,這本能脫穎而出上榜推薦,全憑兩條:
配方無黃油,低脂健康。
30~60 分鐘即可完成。
烘焙中用的黃油,味道香濃,但使用時要將它切分、恢復至常溫或攪拌成奶油狀,比較麻煩。而這本書的配方不使用黃油,所有甜點都是用鮮奶油、食用油等制作,液體狀態(tài)的使用更方便,整體來看也更低脂健康一些。
精選的 70 多道烘焙甜點,制作時間基本控制在 1 小時以內,堪稱烘焙里的快手菜式了,但美味沒有因此減分。
甜點品種也很豐富。既有重料蛋糕,也有松軟口感的、酥脆口感的甜點,比如水果卷、榛子脆餅、奶油泡芙等,還有冷制甜點,像是各種布丁、巧克力球。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健康低脂的無黃油烘焙》
說句題外話,我用烘焙類食譜時,特別想把對應的那幾頁裁下來,掛在或貼在廚房墻壁上,然后對照著做。因為烘焙需要的食材多、分量要求精準、步驟也細致,不像家常菜一樣可以預先在心里過一遍、大概記住。
如果有直接做成活頁的食譜就好了啊!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愛上鑄鐵鍋》
鑄鐵鍋最大的魅力在于能充分激發(fā)食材本身特有的味道,而且越是簡單的料理,這種魅力越發(fā)淋漓盡致。
這跟鑄鐵鍋的特點有關。它材質厚重結實,導熱均勻,穩(wěn)定性好,能最大程度減少食材的營養(yǎng)流失,蒸、烤、煮、燉、燒都不在話下。明火灶、電磁爐、烤箱都能用,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和工序,只要把食材放入鍋中,掌握一些使用方法上的簡單要領就行了。
看這本書之前,我覺得鑄鐵鍋主要就是蒸、煮、燉各種蔬菜、肉類,沒想到它還能煮米飯、做拌飯和燴飯,甚至制作小吃甜品。
書里按蔬菜、肉類、魚類、米飯、豆類等主要食材劃分,每部分先介紹該食材的基本料理方式,再給到值得推薦的常見食譜。
比如蔬菜,先用 3 道簡單菜式(煎卷心菜、拌胡蘿卜、味增大根煮)展示煎、蒸、煮、燉的方法,再推薦包括辣炒菌菇、鹽蒸春季豆、煎炸洋蔥等 12 道家常菜的做法。
書的最后是 5 道甜品的制作方法,包括橙香蜜紅豆、糖水蘋果、橘子鮮姜露、大顆草莓醬、牛奶醬,做起來都很簡單。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愛上鑄鐵鍋》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無印良品的花樣土鍋料理》
我家有個土砂鍋,基本只用來燉湯,后來看到 MUJI 有這么一本講土鍋料理的書,就翻了翻,看能不能獲得些靈感,開發(fā)一下土砂鍋的用法。
這本書說的“土鍋”,指的是日本伊賀燒土鍋,MUJI 家就有賣(不過最近看它家官網、天貓旗艦店,都沒有貨)。它質地厚實,蓄熱性好,除了能在明火上加熱外,也能用在烤箱、微波爐上。
新鍋和鍋的日常使用、保養(yǎng)上,有一些注意事項,書里都寫得很清楚。比如新買來的鍋,因為有比較強的吸水性,如果不對它做任何處理就開始烹飪,食材的氣味和味道都會附著在土鍋上,因此,在正式開始使用土鍋前,要先煮一次粥來“養(yǎng)”一下鍋。
書里有“米飯和面”“各式各樣的菜肴”“鍋料理”“夏季土鍋的使用”“甜點”5 個部分,雖然知道土鍋最擅長燉煮,但它能做的菜式的豐富度,像什么蒸排骨、澆汁肉末蒸、手工豆腐等,還是超了我的預想。
土鍋給人的印象是秋冬用得多,燉湯、涮鍋嘛,但其實它也能做涼面、冷汁、冰鎮(zhèn)水果甚至桑格利亞汽酒等夏季美食。
如果用它蒸食材或者做甜品的話,需要搭配一些小器具來用。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無印良品的花樣土鍋料理》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無印良品的人氣菜肴》
MUJI 家的餐廳 Café&Meal MUJI,做的是“不逆食材而行”“原汁原味”的菜品,菜品色香味俱全的同時,還十分健康、環(huán)保。這本書的作者中村新正是 Café&Meal MUJI 的菜式設計師,書里還原了 Café&Meal MUJI 店里的食譜,讓你在家也能品嘗到正宗的 MUJI 美味。
不過,考慮到在家制作的限制,食譜對某些制作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改進,讓制作過程更加簡單易上手。
全書分了熱料理、冷料理、甜品&飲品 3 個部分,帶 ★ 標志的是“概念食譜”,是 Café&Meal MUJI 最受客人們歡迎的金字招牌。
帶 ★ 標志的招牌菜“用間苗時淘汰的蔬菜制作的乳蛋餅”
細心一些的話,你會發(fā)現這本書的食材清單可謂蔬菜的天下,因為 Café&Meal MUJI 倡導在一餐中吃到多種蔬菜,尤其是時令新鮮蔬菜,這樣的話,又美味又健康。
不得不說,書里的美食照片拍得十分誘人,制作步驟也不復雜,讓人十分有想嘗試做一下、變身餐廳大廚的沖動。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無印良品的人氣菜肴》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無印良品的四季食譜》
同樣來自 Café&Meal MUJI 的食譜,一共 64 款人氣美食,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來設計,從食物中感受四季變化之美。
很棒的一點是,它的一份食譜并不是一個菜,而是搭配好的一套菜,包括 1 款熱菜做主菜,2 款冷菜做副菜,醬汁調料上也有特別安排。然后你再配上米飯或者面包,加一碗湯,一頓飯就齊全了,營養(yǎng)健康又賞心悅目。
如果配不齊全一套菜里的食材也沒關系,你可以根據類似的搭配思路自己組合。
需要注意的是,書里食材的分量,除了特別說明的以外,都是 4 人份。有些食材是日本當地才有或者 Café&Meal MUJI 特選的,你可以用手頭有的同類食材代替,比如書里的“本和香糖”是用沖繩產的粗糖做成的砂糖,可以用等量的上等白糖代替。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無印良品的四季食譜》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法國藍帶西餐烹飪寶典》
你可能發(fā)現了,上面提到的書,除了田螺姑娘的以外,都來自日本,菜式也偏日式。這主要是因為從口味和制作習慣上來講,日本比歐美國家的更對我的胃,而且他們編寫的菜譜也確實非常細致,考慮周到,很適合新手。
如果你想做西餐,我唯一推薦得出來的就是這本《法國藍帶西餐烹飪寶典》。它被收藏在我司書架上,但凡對西餐(尤其是法餐)感興趣、想嘗試看看的小伙伴,都會去翻翻它。
它收錄了法國藍帶廚藝學院百年經典菜肴,包含 200 多道經典食譜、超過 700 多種西餐烹調技藝、2000 多張烹調技能詳解圖,十分全面。
一共 15 章內容,從湯、主菜到糕點、餅干,每一章都是從如何挑選原材料入手,然后是食物的制備、烹飪技巧、裝盤方法等。像是怎么清洗和儲存甲殼類海鮮,魚的刮鱗、修剪和剔取魚肉,怎么融化和制作巧克力,怎么調配湯和醬汁,寫得深入淺出,比較好懂。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法國藍帶西餐烹飪寶典》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松浦彌太郎的料理筆記》
這本非常特別。別的菜譜是“就菜論菜”,而這本更像是借由各式各樣的菜品聊生活,讀起來十分治愈。很好,這很松浦彌太郎。
熟悉清單的小伙伴一定對松浦彌太郎不陌生,我們備受大家好評的欄目“好物 100”就脫胎于他的同名暢銷書《好物 100》。這位“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出的食譜,我更愿意稱之為“飲食筆記”。
它收錄了松浦彌太郎親手制作并總結的 66 道食譜、數十條簡單烹飪技巧,以及多篇與飲食、人生有關的治愈隨筆。按照“主食”“和風小菜”“西式小菜”“甜點”來分,簡單、家常、制作快速,任何人都能輕易上手。
很神奇的是,如果一道菜放在別的書里,我可能會不以為然,但在松浦彌太郎的描述下,就特別想嘗試看看。你感受下:
即便把這本書當成跟飲食、人生有關的隨筆集來看,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 戳藍色字,即可購買《松浦彌太郎的料理筆記》
最后,用松浦彌太郎這本書里我特別喜歡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吧:
“我曾聽人說過何為美味料理:剛入口時應是讓人分辨不清的淡淡滋味,而后用鼻子、舌頭和喉嚨去感受,動用自身的力量去探尋,這樣琢磨出來的味道才是‘美味’。還聽說過真正美味的東西,就算吃完以后,美妙的余味也會始終留存。
……
不僅僅是料理,在工作、生活乃至人際關系中,余味的好處都值得重視。不要貪圖‘只看當下’,而是要把‘漸入佳境’銘記于心。我想成為一個珍視余味的人。”
粉絲問我個問題,看你把家常菜講得那么輕松簡單,我又沒過學廚藝,怎么能做出好吃的菜。
烹飪廚藝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有可能誤解了大廚做菜與家常做菜的不同含義,認定只有學過廚藝的人才能做出一份好菜品。
要知道,真正的廚師肯定是要經過培訓養(yǎng)成的。而我們所說的家常菜,是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上經驗積累成長的,兩者無法相提并論。
大家要明白,大廚之所以是大廚,也要在一個很好的烹調設備的基礎上,經過個人的細節(jié)烹飪成就的個人成果。家常廚房的家常菜,所用的烹調設備都是普通的家常設備,單在火力這點就無法與大廚所做的相比較。
上海青
所以要想要做一份好成色的菜品,每一次的菜量一定不能太多,一般一碟小菜適合兩個人的份量就足夠,太多的話炒出來的菜就會有點柴不好吃。
話不哆嗦,今天繼續(xù)給大家分享一份家常素菜上海青,不用炒簡單做也能出美味,
所需要的食材非常簡單:上海青5個、蒜米2個、適量鹽、白糖、蠔油、生粉。
首先是要把上海青清洗干凈,再把每個上海青一葉葉的折下來,不能用菜刀切。這個要說明一下,上海青的做法,有切成段的,也有整個上海青拿來做菜,但我個人比較喜歡一葉葉的菜素拌來吃,可能是比較清淡可口吧!
折成一葉葉的上海青
第二步,起鍋燒水,待水沸開之后,先放入適量油、鹽、白糖,再入上海青焯水1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在盤子里排成長形備用。經過焯水出來的上海青色澤翠綠,非常耐看,但焯水時間一定不能過長,否則上海青色澤就變黃了,也沒有了脆嫩的口感。
焯過水的上海青
第三步,取一個小碗用清水調點生粉水,起鍋中小火燒油,放蒜米煸香,倒入生粉水稍微煮一下,放入適量的鹽和蠔油調成汁,趁熱均勻的倒在焯過水的上海青上面即可上桌,這樣一份素拌上海青就做好了。
素拌上海青
在做這道菜的時候要注意一個細節(jié):
那就是在焯水的時候,一定要先加入適量的鹽和白糖,這樣才以保證焯水出來的上海青翠綠鮮嫩,口感清脆。
總的來說,這道菜的口感非常脆嫩可口,有一種微妙的清淡而不失美味,而且營養(yǎng)豐富,也特別適合老人與小孩的胃口。上海青不但營養(yǎng)價值高,而且它所含有人體所需礦物質和維生素,多吃點都非常有好處。
素接拌上海青
上海青的口感比其它的青菜都略有清淡,可以烹飪的做法也有多種,我就不一一述說。如果你也想我一樣的做法的話,可以試一試,再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我們共同來學習。
喜歡我的美食做法,請給我點個贊,關注和分享!你有什么拿手的美食做法,歡迎在我的評論區(qū)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文由蘇麟先生原創(chuàng)出品,想要了解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大V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