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軟件資訊】12月11日消息:易信日前正式發布了UWP版本,新的版本重新設計了用戶界面,與PC版的功能差距進一步縮進。
什么是UWP?UWP全程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簡單來說就是Windows平臺通用版本,適用于Win8/Win10 PC、平板以及Win10手機平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通用版本。
易信UWP版本帶來了嶄新的UWP架構、新奇的視覺設計、炫酷的會話、朋友圈模塊優化。在Win10 PC端,易信UWP通用版的設計和功能與Windows版本一致。用戶用Win10 PC或平板登錄易信后可以享受在線對話、添加好友、發送短信、瀏覽朋友圈、免費通話及視頻通話等功能。
易信UWP版
易信UWP版更新內容:
UWP架構圓滿匹配Windows 10 Mobile、平板、桌面(PC);
炫酷的登錄頁面,視覺新體驗,潮感十足,免費通訊即刻享用;
修復了Bug,8.1版中出現的小問題,已經解決;
優化了性能,對話、朋友圈大有改觀。
至今日我的手機上還保留著易信,雖然上面的朋友寥寥無幾。
?2013年8月網易和中國電信共同推出移動即時通訊社交產品“易信”,與微信展開競爭,它采用免費短信、免費語音留言的策略去拉微信的用戶,其鋪天蓋地的宣傳似乎志在必得,然而,幾年過去,易信失敗了。
?為什么網易的易信沒有做起來,我想可能有這么幾個原因:
第一,時機問題。
中國有句俗話:“過了這村沒這店兒,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時間是單向的,不可能走回頭路,所以錯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焦慮,解決這種焦慮就是解決需求痛點。全民的焦慮是大需求,如果有這么一個產品,能夠解決這個時代的焦慮,那么這個產品,就肯定會火起來,微信就是這種產品。
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微信,它可以快速發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語音對話,同時微信用戶還可將精彩內容分享到朋友圈。一經推出,微信就走上了快車道,2012年3月微信用戶破1億,2012年9月微信用戶破2億,2013年1月微信用戶達3億。
微信推出的2011年春節期間,中國大陸手機用戶互發短信,總量達幾百億條,為電信運營商帶來了幾十億元的收入,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是非常依賴短信進行交流的。而編輯短信費時費力,還有字數限制,最關鍵的是短信要收費,如果要發送帶圖片的彩信,花費更高。雖然微信交流也需要流量費,但是總體算下來要劃算得多。不僅如此,微信還能很方便地編輯文字、圖片內容,可以發送多媒體內容,并且可以將精彩內容分享到朋友圈,這些功能是對短信這種社交方式的升級,正好解決了那個時代的需求痛點。
看到微信的成功,眾多公司也急忙上線了幾個產品,2011年8月陌陌上線,2012年4月阿里巴巴匆忙上線了旺信,效果不佳,接著阿里巴巴在2013年9月又發布了“來往”。
網易在2013年推出易信,不過此時短信已逐漸沒落,短文字通訊已經不是當時的時代焦慮,這時再推出個微信類似功能的產品就很難成功了。
第二,傳承和積累。
微信之所以成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QQ積累了大量的用戶,而微信的設計,并不是要取代QQ,而是對QQ的一種補充。可以說當初的微信就是簡版的QQ,微信將極簡理念用到了極致,除了短文字、短多媒體信息的傳輸,精彩內容的朋友圈分享以外,沒有多余的功能,并且圍繞這幾個功能的界面也采用大模塊、淺菜單設計,讓用戶打開微信直奔主題,不分散注意力。
實際上,網易的郵箱也積累了眾多的用戶,但是網易并沒有把握這個優勢,而是用自己之短和騰訊之長去競爭,其結果可想而知。微信大文件傳輸功能很弱,而網易的郵箱傳輸保存大文件是輕松的事情,為什么易信沒有抓住這個需求,進行差異化競爭,實在是很難理解。就算是將易信變成網易郵箱的一個帶有社交功能的手機客戶端,在2013年的時候,也會比較容易地繼承郵箱用戶的積累,將網易的文化傳承到易信。
第三,習慣的改變需要成本。
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改變習慣需要成本。一個看似簡單的習慣,要改變也很困難,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習慣的背后,隱藏著很多其他因素,社交習慣尤其如此。如果一個人有200人的微信朋友,假如一個人花費10元就愿意離開微信使用易信,那么一個人到易信就需要帶走200人花費2000元,而這帶來的200人的每一個人也有200人的朋友,如果這200人只有一半到易信,這個人很難在易信扎根,所以易信當初低估了拉人的成本。
易信并不明白這個道理,而只是想以免費電話、短信去爭取微信的用戶,企圖改變使用社交工具的習慣,而易信并沒有從根本上升級微信,如何讓用戶舍棄微信而用易信呢,錢是最簡單粗暴的辦法,以利誘之,用免費短信電話留言去誘導用戶。而在短信已經不是時代痛點的時候,再用免費短信去誘導用戶,這招也不起作用了。
第四,社交工具的寡頭性。
為什么社交工具具備寡頭性,還是成本問題。如果我們同時有微信和易信兩個社交工具,我們發朋友圈就需要同時發兩遍,這種成本很難接受。
第五,設計的精髓。
QQ大而全,足夠復雜的設計解決的痛點是陌生人之間的社交,而微信采用極簡方式實現的熟人或者半熟人之間的社交。微信的極簡已做到極致,把所有不是需求痛點的東西都砍掉,留下的就是最核心的功能,目的就是突出核心應用,讓用戶打開微信就能馬上看到自己最關心的內容和工具。
說了那么多,易信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呢?實際上網易的郵箱還是有其優勢的,電子郵件也是一種社交工具,不過比起即時通訊來說,郵件是一種慢交流,也是一種深度交流,相對于微信來說,它速度要慢,頻度要低,很大一部分是工作上的交流。所以如果網易將這種差異性繼承到易信,也許能比現在的狀況好。雖然最大的時機已經錯過了,但也有可能能拉一部分人過來,形成對微信的備份,社交用微信,工作用易信,但是這樣的定位,又不可避免地與釘釘展開競爭。
信昨天發布了《易信一億用戶白皮書》,正式對外宣布用戶總數突破一億,成為又一晉級億級用戶俱樂部的 APP。
在隨后的發布會上,易信總經理阮良、網易市場部總經理袁佛玉,分別分享了不少《白皮書》背后的內容,以及有關易信未來發展的一些想法,整理其中要點如下:
一億用戶是怎么來的?活躍情況如何?
1)用戶群主要以學生和白領為主,其中 19 歲~35 歲用戶占比高達 74%,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 81%,都市白領占比 61%,人均月度可支配收入 5000 元以上者占 70%。最新數據是易信新增用戶發展持續越來越年輕。
2)前期用戶更多的是自然增長,像手機預裝、電信 & 網易賬號導入等手段其實還沒怎么做,現在導進來價值不大,但導入這件事情遲早會做的,微信、QQ 也是如此。
3)至于活躍情況,據阮良透露,目前一億用戶里月活躍用戶超過 30% 的,日活躍用戶在 10%,在某一些用戶群體里的活躍度會更高。
怎么和微信競爭?
1)微信在過去兩三年時間,成功培養了用戶習慣,已經成為 IM 的標桿。易信的競爭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基礎功能快速趕上甚至超過微信,二是特色功能差異化競爭,另外在戰術上卡位年輕用戶。既要做和微信一樣的產品,也要做和微信不一樣的產品。
2)基礎功能快速趕上甚至超過微信。利用運營商的資源,易信在基礎的 IM 功能上做了不少事情,如語音更清晰、免費短信電話留言、海外VoIP電話、免費語音通話、推出PC客戶端等等。
3)特色功能差異化競爭。將繼續圍繞“新鮮生活社交”的主題設計產品功能,例如之前推出的“互動社區產品“問一問”,以及“拼車”功能,都是在嘗試將社交能力開放出去。另外在本月底會上線“偶遇”功能,大家懂的......
4)卡位更年輕的用戶。易信的用戶群有很大一部分是學生,表情貼圖的使用率很高。易信的表情除了免費外,還分為三個方向在推進:一是原創貼圖;二是版權引進,如柯南、HelloKitty 的貼圖;三是人像真人貼圖,如《古劍奇潭》、《小時代》、《爸爸去哪兒》之類的,反正年輕人喜歡看什么,就上什么。
易信在整個網易的地位
1)網易市場部總經理袁佛玉表示,未來三到五年,網易和中國電信都會不計代價,全力投入去發展,現在也沒有任何盈利方面的考慮。
2)丁磊很看好“拼車”、“問一問”這樣的“新鮮生活社交”功能。袁佛玉表示,去年丁磊給易信的評價是0分,現在評分估計高了一些......
易信未來也想做“連接平臺”
1)易信在內部的定位是平臺型產品。由于和運營商合作,擁有很多先天的資源,如電信行業提供的鷹眼、攝像頭、天網、酒店里的 IPTV 等,未來易信會在通訊領域會持續深耕,可以和智能硬件,可以和攝像頭,可以和其它一切可連接的設備做連接。
2)未來易信想要把短信、電話、視頻、語音,包括其它社交能力都涵蓋在開放平臺能力里,在各個行業中進行單點突破。比如現在網易有一款產品“網易精靈”(網易官方開發的易信公眾號工具),現在網易所有員工都在用這個企業服務平臺,整個中國電信也在開始用,未來希望推廣到中小企業。
3)提升公眾平臺的“連接”能力。阮良表示,未來公眾號還會深耕細作,提供一些輕應用的模式,可能感覺不到它是公眾號,可能你就會認為它是一個功能或輕 App,它其實就是一個公眾號。現在的陳坤微站等明星微站是一個參考。
4)易信也在布局企業市場。據阮良透露,在布局企業級市場方面,易信和微信的思路會比較類似,基于平臺和運營商的開放能力,和不同細分領域的合作伙伴一起來做,例如 CRM、醫療領域、教育領域等。目前在教育、醫療,包括招聘都有一定的切入點。
嗯,人人用易信,村村奔小康......
[36氪原創文章,作者: WANGJINGYU]
AD:云之家,一種新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