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無紙化概念的興起,使用平板電腦學習已經在各種學校中成為一種常態,Pad這一品類也成為了學生黨的新寵。和以前不同的是,隨著華為和三星等廠商在平板領域的不斷堅持和帶動,我們有了除蘋果iPad之外更多的選擇,尤其是在蘋果很少耕耘的3000元價位以下,許多優秀的國產平板已經可以滿足我們絕大多人的需求。本次,我們天極網就來給各位學生黨推薦一些不錯的平板產品。
??平板本質上是一個大屏顯示設備,很多人主要是拿平板查閱一下文檔,看看視頻內容,這樣的要求選擇千元價位的平板就可以滿足,榮耀平板8和小新Pad2022的起售價分別是999元和899元,都采用了高通驍龍的680處理器,雖然性能不強,但是日常使用的流暢度以及在線視頻的解碼都毫無壓力。榮耀這邊的屏幕更大,揚聲器更好,聯想則支持儲存擴展,并且還便宜了100塊,大家可以按需選擇。
??1000到2000元價位的選擇就豐富很多,比如有華為MatePad2023這樣注重軟件體驗的選擇出現,在鴻蒙系統的加持下,如果你是用的是華為手機,那選擇MatePad2023會給你帶來1加1大于2的效果,周邊的觸控筆,鍵盤套等外設也屬于比較齊全的那一批。
??聯想小新Pad?Pro12.7則是這個價位下最大尺寸的選擇,12.7寸的屏幕可以在觀看視頻和查看文檔時帶來更好的效果,2.9K的分辨率以及USB3.2接口的支持也讓這臺平板的性價比表現十足。
??拯救者Y700一代是安卓陣營少有的小尺寸平板選擇,8.8寸的大小可以單手握持,驍龍870處理器和兩顆X軸馬達的加入也進一步提升了這臺平板的游戲表現,是一個偏向娛樂的平板選擇。
??2000到3000是國產平板的主力價位,華為MatePad?Air,OPPO?Pad2,ViVO?Pad2以及榮耀MagicPad都是競爭力很強的產品。其中華為依然是走注重軟實力的路線,下放了PC級的WPS,自持了桌面引擎,擁有運行部分電腦程序的能力,3:2的屏幕比例和原生支持知網論文的查看也進一步強調了這臺平板的學習和辦公屬性,軟件和系統方面是僅次于iPad的存在。
??OPPO?ViVO和榮耀則是走了堆料的路線,硬件上比華為更強一些,尤其是榮耀的MagicPad在屏幕尺寸和揚聲器方面的表現都很突出,影音體驗十分優秀,但是相對的因為這幾家的平板產品線起步較晚,所以在軟件優化和平板系統的適配方面,跟華為MatePad系列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適合推薦給對生態聯動要求不高,注重平板本身表現的用戶。
??在3000元以上終于有蘋果的iPad可以選,iPad?mini6同樣是經典的小屏平板代表,性能強悍的同時大小便于單手握持,但是屏幕刷新率只有60赫茲所以這臺平板的不可替代性在如今也沒有很強,像是聯想的Y700平板就是相同定位下的產品,并且有高刷新率屏幕和更低的售價。iPad?Air5是目前系列最新的產品,M1處理器很強,蘋果在平板領域一直有著自己獨到的優勢,但是屏幕依然是只有60赫茲,大家在選購時一定要去體驗一下。
??如果想要完整的iPad體驗,那需要一路加價到6000元選擇iPad?Pro,同價位完美的選擇,M2處理器,立體聲揚聲器,MiniLED屏幕這些硬件都無出其右,iPadOS也在加持之下可以發揮出最佳的體驗,iPad?Pro是當之無愧的最強平板。
??當然,平板始終只是我們學習和辦公的輔助,最終的結果還是要看我們自己,上面說的這幾臺平板,就是天極網為大家帶來的開學推薦平板篇的內容,涵蓋了從千元開始的各個主流價格段,雖然礙于篇幅具體參數沒有講的很細,但是主要的產品特點已經告訴大家了,大家可以按需選擇,最后祝大家開學快樂。
板電腦對于大家說,究竟是什么?是你的下一臺電腦?還是你日常的追劇神器?
對于我自己而言,我一直也在尋找它最核心的場景。也希望能夠通過體驗不同的品牌,不同尺寸的平板電腦,來尋找我的答案。
誠然,現在階段大部分平板電腦都出現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狀,那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即便是塞下性能爆表 M 系列芯片的 iPad Pro,但在我的實際體驗里面,我認為它比正常的筆記本電腦,在生產力方面還是存在不少明顯的差距,體驗天花板和價格存在明顯的不對等。而像 iPad mini 這種,性價比不錯,性能不比手機差,但是生產力方面也明顯受屏幕大小等所限制,可以說幾乎沒有生產力。
再來看安卓陣營,一邊是像三星這種國際大廠,性能也像當代旗艦手機一樣,性能拉滿,當然價格也是一路飆升,跟蘋果看齊。一邊是追求性價比,芯片雖然用的不是最新的,但是千元級別大屏,用著就是爽。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聯想小新 Pad 的表現吧!特別感謝 IT 之家提供的試用機會!
和市面大多數數碼產品一樣,聯想小新 Pad 的外包裝也是比較簡潔,用色上相對比較活潑,也是符合“小新”這個品牌詞調性。跟平板電腦一起寄過來的還有專屬的磁吸鍵盤和手寫筆。他們在包裝上設計和平板的保持一致。
總得來說,不到兩千元的價格就能擁有三件套,個人感覺還是蠻值的。它能夠覆蓋到目前平板電腦的基礎辦公體驗。具體體驗怎么樣,我們接著看。
聯想小新 Pad 的整體機身采用的是全金屬一體化的機身設計,摸上去的質感是比較細膩,不容易留下指紋。背面會的顏色會進行一定比例的切割區分,延續了小新系列家族的設計語言。
聯想小新 Pad Pro 的后置攝像頭是 800 萬像素,旁邊有個單色 LED 燈。整體鏡頭模塊微微凸起。
正面是一塊 12.7 英寸的屏幕,在平板界里面可算是非常巨大的。分辨率是 2977×1840,PPI 達到 273,比我的 iPad Pro 12.9 英寸的畫面還要細膩一些。除了分辨率高以外,聯想小新 Pad Pro 的屏幕支持 DCI-P3 色域,10 Bit 色深。對于視頻工作者、經常拿平板來追劇的人來說,觀感絕對是很有保證的。
從不同角度觀看這個屏幕,最直觀的是亮度會有略微下降,但它的屏幕依舊都能保持相對較高的色準。日常使用不會有明顯的影響。
87% 的屏占比在目前所有平板中算比較高,1cm 左右的等邊邊框在實際使用中其實并不會很突兀。雙手握持起來也不會容易誤觸屏幕邊緣。
實際體驗如何,我準備一段之前自己拍的延時視頻,大家可以對比一下聯想小新 Pad Pro 和 iPad Pro 12.9 和 Macbook Pro 14 2023 上的畫質表現。
聯想小新 Pad Pro 12.7 外放實錄
蘋果 iPad Pro 12.9 外放實錄
蘋果 Macbook Pro 外放實錄
不難發現,在最高亮度,80% 左右的亮度下,聯想小新 Pad Pro 的影音表現并不會落后后兩者,可以說它在觀影娛樂的體驗有著比較出色體驗。
據官方介紹,聯想小新 Pad Pro 還是適配了《嗶哩嗶哩》《愛奇藝》《優酷》三大平臺的幀綺映畫、杜比視界、HDR 真彩和幀享 120 幀功能!
找了一部《深海》,開啟了杜比視界之后,可以看到聯想小新 Pad Pro 觀感相當好,色彩豐富,鮮艷,也比較通透,在千元這個價位,我覺得是相當滿意的。
除了視覺以外,聽覺感受也是很直接影響到大家的觀影體驗。聯想小新 Pad Pro 機身擁有 4 顆 JBL 揚聲器,可以實現四通道的環繞立體聲,并且獲得杜比全景聲功能。實際體驗如何,可以看一下它跟 iPad Pro 的實際對比。
雖然仔細聽還是會有些區別,畢竟很多軟件在 iPadOS 下是深度定制,音頻,軟硬件的調教會更好,但整體聽下其實不會落后這種萬元級別的平板電腦很多,畢竟價格擺在那。對于我個人而言,第一次聽到這么震撼洪亮的聲音。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的評測,我平時甚至不會專門找這類非常高品質的在線影片。但說實話,這次的體驗,有被震撼到了。
除了上面說的娛樂,再來說說聯想小新 Pad Pro 的另一個場景 —— 辦公。
曾經的我也會為自己的 iPad Pro 配備了原裝鍵盤,觸控筆來幫助我處理圖片、視頻,甚至是文檔等等。但習慣用飛書辦公的我,還是會更愿意在筆記本電腦上開會,寫文檔。所以對于我本人,在平板上辦公,更多的是一種嘗試,而不是習慣。
前面說到聯想小新 Pad Pro 配備了專門的鍵盤和觸控筆,我覺得是非常合理也很預料之內。如此大屏幕不來點生產力的嘗試,也不也妥妥地浪費這一塊屏幕嗎?
聯想小新 Pad Pro 的磁吸鍵盤分為兩部分:一邊是通過底部的磁吸和三個金屬觸點,能夠牢牢連接平板和鍵盤。實測了一下,這個磁力比想象中的要大,用起來不會很容易拆開兩者。另外一邊是可以給平板提供一定保護的支架外殼。
這個支架外殼通過四個角來固定,如果包邊的范圍更大,保護性更強,我覺得會更加好。畢竟這么大平板拿在手上,確實是會增加拿不穩的可能性。
另外這個支架外殼裝上以后,頗有巨硬 Surface 的味道。
支架第一段是自然打開到一定角度的狀態,給到一個基礎的角度。往后可以最大調整到 165° 左右的傾斜角度。可以將平板幾乎平躺在桌面上。
個人覺得這個思路比 Surface 的要高明些,我曾經也用過 Surface Pro 3、Pro 4,背部支架永久以后肯定都會有松動的情況,并且支架與平面接觸的部分(特別是像 Surface 這種也是全金屬機身 + 支架的設計),永久以后都會發生掉漆現象,反正對于我來說就會很抓狂。
而在聯想小新 Pad Pro 上,即便是遇到這個情況,我直接更換塑料外殼即可,看著沒那么鬧心。
與 Apple Pencil 第二代類似,聯想小新 Pad Pro 的觸控筆也是使用通過磁吸的方式進行充電。不過放置的位置不是在平板的一側,而是背面橢圓區域。這支觸控筆應該也是幾乎全金屬打造,但整體重量比 Apple Pencil 要輕一些,并且多了一個筆身按鍵,可以用還蠻多的玩法。
連接觸控筆以后,屏幕就會多了一個手寫筆的懸浮圖標。點擊一下可以快速調起攝像頭,拍攝文檔;或者是選取屏幕進行截屏;或者是一鍵啟動備忘錄;或者是打開筆尖軌跡顯示,投屏出去讓其他人看清楚當前光標在哪里;或者是打開放大鏡功能,看清當前屏幕顯示的內容;又或者是遠程遙控功能,可以控制 PPT 或音視頻播放。基礎功能都很齊全。
使用自帶的《畫世界 Pro》軟件,結合 4096 級壓感和低延遲感應,手寫非常流暢自然,能夠模擬出不同壓感下出來的線條粗細。相信日常用來手寫筆記也不會有什么問題。
說會鍵盤部分,聯想小新 Pad Pro 的鍵盤設計跟小新筆記本的真的很像!按鍵手感跟在筆記本上使用也很相似,我覺得是沒什么槽點的。下面還有一塊大尺寸的觸控板,并且支持多指觸控,手勢觸控,跟筆記本的操作一脈相傳。
跟筆記本鍵盤不一樣的是,聯想小新 Pad Pro 的鍵盤取消了上面一排功能鍵,換來的是一些常見的快捷鍵,譬如音量、亮度、鎖屏等。最后還有兩個 App 快捷鍵,可以進行自定義設置,實現快速打開。
我覺得這兩個按鍵非常實用,當你在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突然想打開某一個 APP,直接就按一下,就啟動了。而不是還要返回桌面,來回切換屏幕找出來。給聯想的產研大大的好評!
像我這樣常用飛書來辦公的,我可能在這頭在網頁寫文檔,當有飛書消息來了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不是讓自己的指尖在觸控板或屏幕上移動,而是直接幾乎忙操作按下設定好的 App 快捷鍵,讓飛書自己打開。用過的都說好,我覺得你也會。
(對的,本文評測都是在聯想小新 Pad Pro 上使用飛書文檔進行撰寫)
前面講了這么多配件,但我想說的是,這些也僅僅是聯想小新 Pad Pro 在辦公上的一部分體驗。
我覺得好的辦公體驗應該需要滿足:可靠、持久、高效。
聯想小新 Pad Pro 搭載的是高通驍龍 870 處理器,8 GB 運存和 128 GB 的存儲(可擴展 1TB 的 TF 卡),對于在 2023 年來說其實配置并不高。但是基于 Android 13 的 ZUI 15 系統在這樣配置的平板下運行,日常使用是不會感覺到明顯的卡頓。因此我給聯想小新 Pad Pro 定義的場景是日常輕辦公,或者學習平板是比較適合的。
保證辦公的持久,不得不說聯想小新配備 10,200mAh 的電池,隨附支持 20W 快充。像我這種每日可能差不多寫 2 小時文檔,大概每日耗電也就 10 % 左右(自適應亮度)
不難發現,大家平時購買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的顯示器,無外乎原因是想同時看到更多窗口,處理更多事情。在平板上面也是一樣的。
聯想小新 Pad Pro 基本上所有應用都支持全屏幕、左右分屏和懸浮窗設置。提升大家多任務處理效率。個別像 WPS、QQ 音樂、新浪微博這種 App 還做了自研的應用橫屏適應。體驗感會更好,希望像微信等也能盡快適配,進一步提升體驗。
以上是我體驗聯想小新 Pad Pro 核心功能和場景的介紹。
聯想小新 Pad Pro 其他的一些軟硬件功能其實也讓我印象深刻:
譬如屏幕最高支持 144Hz;帶指紋識別的開機鍵;支持前置攝像頭的人臉識別;1300W 像素的前置攝像頭,支持全局美顏;視頻人像追蹤功能,這些你在更貴的平板上都可以找到,但是聯想小新 Pad Pro 它更有價格優勢。
當然聯想小新 Pad Pro 也不是沒有缺點或不足。
首先是系統自帶的 App 還有優化的空間,有些 App 界面的圖標、文字會大小會看起來不太和諧,感覺有點浪費了這個屏幕,建議可以根據實際體驗,重新優化體驗流程來排布一下按鍵的位置,讓 App UI / UX 更加人性化,利用好屏幕優勢,展示更多有價值內容,更實用功能。
其次是,可能是我沒太用過安卓平板的原因(我自己也用安卓手機),這么好的屏幕居然沒法播放我從網上下載的 HDR 4K H265 編碼的 MKV 視頻,個人覺得應該要給這么好的屏幕配備一個合格的自帶播放器。如果有懂得小伙伴也感謝指點一下;最后還有一些第三方 App 適配的顯示方式,我想這個應該是安卓的通病,也不是聯想小新 Pad Pro,真心希望安卓生態可以有比較一致的體驗。
最后,我覺得聯想小新 Pad Pro 其實還是很符合我的預期的。12.7 英寸 P3 色域支持 HDR 大屏,配合杜比全景音效,觀看杜比視界視頻都是絕絕子!性價比極高的鍵盤 + 觸控筆辦公套件,舒服的鍵盤輸入體驗和靈敏的觸控,能帶來可靠的輕辦公體驗。超大容量電池能給高效辦公保駕護航。
本次分享到此結束,歡迎大家評論交流,感謝大家收看。
2020 年開始,平板電腦這個小眾品類,逐漸進入到了大眾視野。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疫情導致很多同學不得不在家辦公或上網課,所以近兩年也有很多手機廠商入局平板市場,比如藍綠大廠,還有小米也回歸了平板產品線。目前市面上的平板產品還是挺多的,那么該如何選擇一款合適的平板呢?接下來,我將按照不同的使用場景,給大家分別介紹幾款。
如果你買平板首先考慮的因素是生產力,那么我覺得最優的選擇就是蘋果的 iPad。原因很簡單,相比安卓平板,iPad 上有非常多的專業軟件,比如剪視頻的 LumaFusion,還有 Adobe 系列軟件也專門為 iPad 進行了適配。而在 iPad 產品線中,除了 mini 系列之外,都能滿足這一需要,當然在體驗上肯定還是 Air 系列和 Pro 系列更好。如果你對屏幕刷新率沒有需求的話,iPad Air5 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它擁有與 Pro 相同的性能,支持二代 Apple Pencil 和妙控鍵盤,以及更低的售價。
華為 MatePad Pro 11 英寸 2022 款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在軟件上不如蘋果,但是鴻蒙系統的多設備聯動能力我覺得比蘋果的體驗好很多,像多屏協同、平行視界等一些特色功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華為 MatePad Pro 11 英寸 2022 款是有兩個版本的,分別是驍龍 888 版和驍龍 870 版,我個人更推薦后者,畢竟「火龍」的威力大家也見到了,而在在價格上,驍龍 870 版也更有優勢。
如果你選平板只是為了娛樂,比如看視頻;或是用來學習,比如看文獻、記筆記、上網課;再或者是用來應付一些日常的碼字工作。那么,可以選擇的產品就很多了。性價比比較高的有聯想小新 Pad Pro 11.2 英寸 2022 款,是聯想最新發布的產品,屏幕非常不錯,采用了一塊 11.2 英寸 2.5K 分辨率的 OLED 屏幕,支持 1920Hz PWM調光、120Hz 刷新率、360Hz 觸控采樣率、600 尼特峰值亮度,還支持杜比視界。
這款平板也有兩個版本,分別是驍龍 870 版和迅鯤 1300T 版,迅鯤 1300T 可以看作是天璣 1100+ 芯片的 Pro 版。而這次的小新 Pad Pro 11.2 英寸 2022 款,其實也能看作是 12.6 英寸的便攜版。對于學生黨來說,聯想的板子還是很值得入手的,一方面是性能夠好,價格夠便宜。另一方面,是它的學習助手功能非常好用,同時拿小新 Pad Pro 11.2 英寸來說,它的書寫體驗也很棒。選擇上,還是更推薦搭載驍龍 870 處理器的版本。
還有小米平板 5 Pro,11 英寸版本發布于去年 8 月份,然后在今年 8 月份又新增了一款 12.4 英寸的大屏版本。其實 12.4 英寸的版本算不上升級,因為升級的地方并不多,處理器還是驍龍 870,屏幕分辨率也沒變,只是電池容量升級至 10000mAh,主攝升級為 JN1 5000 萬像素鏡頭等等。反而有些重要的地方還被閹割了,比如指紋識別變成了人臉識別,8 揚聲器變成了 4 揚聲器。
所以對于小米平板 5 Pro 的兩個版本,可以直接從尺寸上去選擇。考慮到便攜性,就選 11 英寸版本;喜歡大屏幕,且不會經常帶出門的話,就選 12.4 英寸版本。
其實不僅僅是小米平板 5 Pro,很多平板都有兩種屏幕尺寸,在綜合素質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大家完全可以按照屏幕喜好去選擇。
最后是針對一些喜歡玩游戲的同學,平板擁有更大的屏幕和機身,所以相比手機,在游戲方面平板的視覺效果和散熱效果一般都比手機更好。但尺寸又不能太大,不然握持難度就會增加,從而導致操作難度上升。那么,適合用來玩游戲的自然就是小尺寸平板了。滿足這個標準的有 iPad mini 6,屏幕尺寸為 8.3 英寸,搭載 A15 芯片,可以說是目前性能最強的「游戲機」了。如果你用的手機是 iPhone,iPad mini 6 就是最合適的選擇。
安卓這邊有聯想拯救者 Y700,它的定位就是游戲平板,采用一塊 8.8 英寸的 LCD 屏幕。這塊屏幕的素質也相當不錯,支持 2.5K 分辨率、120Hz 刷新率、DC 調光、杜比視界,最高 500nit 亮度。核心配置上,搭載驍龍 870 處理器,采用 8500 平方毫米 VC 均熱板散熱,內置 6550mAh 電池,支持 45W 快充。另外拯救者 Y700 還適配了多款游戲,配備雙 X 軸線性馬達,可在不同的游戲場景提供不同的振動反饋,以增強游戲過程的「臨場感」。
拯救者 Y700 是安卓陣營中少有的小尺寸平板,也是為數不多的游戲平板,游戲體驗甚至比 iPad mini 6 還好。如果你的游戲賬號在安卓端,那么拯救者 Y700 就是目前最好的游戲平板。
另外,像 iPad mini 6 和拯救者 Y700 這類小尺寸平板,除了適合玩游戲之外,看書、看漫畫的體驗其實也非常不錯。
在以上提到的這些平板中,除了小尺寸平板之外,基本都有配套的官方鍵盤。我的建議的是,如果你沒有所謂的生產力需求,也有沒移動輕辦公需求的話,不用入手鍵盤,畢竟官方鍵盤都挺貴的,特別是蘋果。如果只是有一些普通的碼字工作,完全可以選擇價格更便宜的第三方鍵盤,比如羅技 K380。這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藍牙鍵盤,體積小巧,顏值也很高。
最后還是那句話,在考慮入手平板之前,一定要先明確自己的實際需求,因為平板真的很容易吃灰。千萬不要創造需求,不要想著通過平板來提升自己的生產品,也不要想著一款平板能替代電腦的工作。平板是一個單獨的品類,它有自己的定位,它確實可以完全一些輕量化的工作,對一些人來說它也能稱得上是生產力工具。但如果你想將它作為唯一的生產力工具的話,那可能就不合適了。
最后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平常都用平板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