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之家6月5日消息 小米筆記本此前正式發布新款RedmiBook 16 銳龍系列,同時今天官方也通過視頻的方式介紹了一下如何通過小米手環快速解鎖筆記本的。
視頻觀看
IT之家了解到,用戶可通過“開始”—小米感應鑰匙—設置PIN—打開藍牙搜索手環綁定即可實現小米手環解鎖RedmiBook 16筆記本。據介紹,這套組合綁定成功后可實現“靠近無感解鎖、離開自動鎖屏”的操作。
新款RedmiBook 16銳龍版屏占比高達90%,搭載了AMD最新Zen2架構銳龍4000系列處理器,最高配備銳龍7 4700U,擁有8核心8線程,主頻2.0GHz,最大動態加速頻率4.1GHz;配備了46Whr大電池,可為用戶提供長達12小時的超長續航;配備了65W迷你電源適配器。
天下午,Redmi正式推出了基于AMD Zen2架構7nm制程銳龍4000U系列處理器的全新機型:RedmiBook 13銳龍版。而且這次除了產品本身加入了新看點之外,產品策略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紤]到Redmi一貫的低價高配方針,對主流消費者來說值得花幾分鐘多了解一下。
Redmi品牌主打中低價位的高性價比策略,比如全新的RedmiBook 13銳龍版系列售價就維持在3000~4000元級,而低預算用戶最關心的基礎問題也就是"我預算不高,性能上是否有保證?"畢竟如果沒有性能基礎,設計做得再花俏也是枉然。
縱覽整個筆記本產業,在3000元級市場大多數品牌為了保利潤往往會進行減配,這其實也無可厚非,而減配的藝術在于如何不明顯影響用戶體驗。遺憾的是,很多品牌會選擇減內存,所以在這個價位很容易看到4GB內存機型,可這個內存量即便是運行干凈的Windows 10都只能說是勉強夠用,如果再遇上各種全家桶軟件,即便啥也不做的情況下內存占用率超80%也屬常態……
RedmiBook 13銳龍版應該是看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即便是最基礎的版本也搭配了8GB內存,稍加一點預算但依然控制在4000元以內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買到16GB內存版,除此之外存儲起配就是512GB SATA SSD……對絕大多數辦公族、學生族來說,這個配置已經可以保證基礎應用數年不落伍。
RedmiBook系列本身就是AMD銳龍處理器的經典產品線之一,所以這次RedmiBook 13銳龍版首發最新7nm制程銳龍4000U系列并不稀奇。不過實事求是來說,新處理器的性能增幅著實讓我這個"老司機"也嚇了一跳,我們拿到的是頂配RedmiBook 13銳龍版,搭載銳龍7 4700U處理器、16GB DDR4-2666內存和1TB NVMe SSD。
銳龍7 4700U處理器相對前代的進步幅度非常大,雖然依舊是15W TDP設計,但與12nm制程ZEN+銳龍7 3700U相比,核心數量從四核心八線程增加到八核心八線程,也明顯領先競爭對手10nm四核心八線程的Ice Lake系列。
并且在先進制程的加持下,基準頻率保證在2GHz,相對而言競爭對手最高只能以1.3GHz起步,所以即便是整個RedmiBook 13銳龍版系列最基本的銳龍5 4500U,都能以六核心六線程+更高的頻率在規格上壓制競品。
當然,紙面規格也必須有效轉換為實際性能輸出才有意義,RedmiBook 13銳龍版通過Fn+K的組合鍵可以切換處理器的運行模式,從低到高有靜謐、均衡和全速三檔,性能測試必須要切換到全速檔位,否則成績會有比較大幅度的下降。
先看跑分測試,搭載銳龍7 4700U的RedmiBook 13銳龍版Cinebench R20多核/單核得分為2639/475 cb:
這是什么概念?英特爾前代標準電壓35W TDP六核心十二線程Core i7 9750H處理器的多核/單核得分大多在2600/450 cb左右,這意味著銳龍7 4700U在大家喜聞樂見的測試項目中已經能達到近乎"越級挑戰"的水準。
在更接地氣、模擬用戶實際操作的GeekBench 5測試中,RedmiBook 13銳龍版可以獲得多核/單核:4550/1148的分數。單核性能超越了Core i7 9750H,多核性能則稍低一點,但總體依然勝過了同為低電壓15W TDP的競爭對手Core i7 1065G7。
如果要再深入一點,可以看看支持更多SIMD指令集的圓周率計算軟件y-cruncher測試,我選擇的是計算小數點后10億位,在0.7.8 9503版本的軟件中,支持AVX2指令集的銳龍7 4700U測試成績為78.903秒:
作為對比,同樣使用AVX2指令集的Core i7 9750H需要87秒左右,當然,支持AVX512指令集的Core i7 1065G7可以跑到73秒出頭。所以任何的跑分測試都只能代表某一方面,并不能以單個項目論高低,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至于落到實處的測試,我選擇了視頻后期方面的實際應用,在Affter Effect里使用Mocha AE CC插件,對381幀的全高清視頻做框選追蹤穩定效果,RedmiBook 13銳龍版實測用時101秒:
測試中處理器功耗維持在22~25W之間,占用率則在50~60%,頻率3.6~3.8GHz,內存占用約8.3GB,相同的測試在同為雙通道16GB DDR4-2666內存的Core i7 9750H處理器機型上用時92秒,銳龍7 4700U雖然越級挑戰失敗,但成績已經非常接近,對于一款輕薄本來說已經相當難得。
事實上搭載銳龍7 4700U的RedmiBook 13銳龍版在更復雜的視頻特效調整、調色剪輯等方面都有著很不錯的表現,充裕的核心、足夠高的頻率和較大的內存共同決定了它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專業性能,特別是在結合代理和適當降低預覽分辨率的情況下。
當然,它的最終渲染輸出效率比不上有強力獨顯協助的高性能筆記本,但出門在外臨時頂上我認為完全可行,這在以前的輕薄本產品線是不可想象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我們測試的是頂配版,而RedmiBook 13銳龍版采用了固化內存設計,所以選擇8GB版就不能再自行升級內存,事實上它的內部也確實沒有預留任何可升級空間,這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顯卡方面,RedmiBook 13銳龍版均為處理器集顯方案,銳龍7 4700U集成了Radeon RX Vega 7 GPU,我們知道集顯的性能除了自身核心之外,同時也受內存制約,而RedmiBook 13銳龍版采用雙通道DDR4-2666內存,默認分配512MB用作顯存,可流暢運行《英雄聯盟》《FIFA 20》等游戲,滿足基本的游戲娛樂需求沒有問題,在Blender、Affter Effect、Premiere Pro等軟件里也能開啟OpenCL加速,具備一定的實用性。
當然,高性能往往也意味著相對高的發熱,高負載狀態下RedmiBook 13銳龍版的銳龍7 4700U處理器基本上長期跑在25W以上,對筆記本的散熱設計和散熱策略提出了很具體的要求。
該機采用了雙熱管單風扇設計,即便是最高轉速,風扇的運行噪音也比較小,這是因為它的風扇扇葉采用了液晶聚合物高分子材料,這種材料的特點是機械強度遠高于普通工程塑料,在厚度削薄到0.1mm的情況下依然能保證正常工作,所以RedmiBook 13銳龍版的風扇山野數量多達74片,再結合6mm直徑,不需要特別高的轉速就能獲得足夠大的風量。
在性能模式下使用y-cruncher進行了多重滿載測試,測試過程中處理器峰值溫度近100℃,但大多數情況下穩定在80℃以內,功耗則維持在25W左右,性能釋放還算不錯。
C面的熱量堆積比較明顯,而且主要集中在WASD鍵附近,這也正好是對應處理器的所在區域,考機測試時表面溫度可達50℃以上,鍵盤右側區域的溫度則可低到40℃以內,左右腕托區域也基本上沒有熱量堆積,這次RedmiBook 13銳龍版的散熱策略是比較大膽的,將重點放在了性能釋放上,考慮到輕薄本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有這么長時間的高負載,更多是需要短時爆發,所以這一策略還是很適用的。
窄邊框可以說是當下整個筆記本行業的設計標配之一,前代RedmiBook 14的左右上三側邊框為5.75mm還算說得過去,但"下巴"寬度達到了20mm以上,所以才使用"RedmiBook"品牌LOGO來緩和視覺效果。
而這一次RedmiBook 13銳龍版的左右上三側邊框寬度進一步下降到了4.65mm,屏占比來到了89%,最關鍵是下巴的寬度大幅縮減到9.96mm,筆記本的高度一下子縮小了不少,在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我還以為是一臺12英寸的輕薄本……
具體的邊框技術方面,左右上三側的縮小準確來說就是保護框的收窄,重點還是在"下巴"上,RedmiBook 13銳龍版采用了Bent180°封裝技術,也就是將原本直接放置在面板下方的柵極布線放到屏幕背部,并用柔性線材連接,這樣就能大幅縮小"下巴"的寬度,整個面板的高度可以從190mm以上下降到180mm以下,而且縮短的基本上全是"下巴"。
說到框架結構,面板因其相對脆弱的特性所以需要頂蓋內側設計框架結構來承力,一般的筆記本頂蓋采用的是繞邊框一周的"口字型"框架,而RedmiBook 13銳龍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加強,在彎折到背面的柵極布線PCB上方又加了一條橫向框架,形成了一個"日字型"框架,可更有效地提高頂蓋的耐沖擊性。
當然,技術是冰冷的,用戶更關心的是RedmiBook 13銳龍版操控體驗如何,它的這塊高屏占比全高清IPS屏性能雖然算不上頂級,但日常使用綽綽有余,霧面設計讓它免遭反光侵擾,13.3英寸全高清分辨率再加上哈曼調校并支持DTS音效的揚聲器,在臥室、書房、寢室等場合看電影追劇沒有問題。而且它的鍵盤觸控板操控手感與大多輕薄本無異,在習慣之后就能進行快速盲操,實用性比較強。
除此之外RedmiBook 13銳龍版也支持小米互傳,可在筆記本與筆記本,筆記本與手機之間不限格式、數量、容量的互傳數據。也支持通過小米手環等穿戴設備與筆記本互聯,在用戶離開后自動鎖屏,回來后又自動解鎖,應用方式智能化。
RedmiBook 13銳龍版的接口相對不算多,有2個USB、1個HDMI輸出和3.5mm耳麥接口,建議盡量選擇藍牙鼠標不占接口,而且并未采用USB Type-C PD充電稍顯遺憾。
作為一款13.3英寸輕薄本,RedmiBook 13銳龍版在四面微邊框設計的加持下變顯得尤為小巧,307.3mm × 195mm的長寬比297mm × 210mm的A4紙面積還小,這意味著不需要刻意為它準備電腦包,大多數背包、斜挎包都能輕松容納。
除此之外它的機身重量為1.23kg,再加上346g的適配器,旅行重量不到1.6kg,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應該都不算太大的負擔,通勤、差旅都不在話下。
RedmiBook 13銳龍版配備了40Wh電池,這并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容量,不過中低負載下AMD的優化做得還不錯,在靜謐模式下使用愛奇藝以50%的亮度和音量觀看在線視頻,并偶爾應答PC版微信和打開瀏覽器,1小時后電量從85%下降到74%,簡單換算續航時間約9小時,這樣的成績其實挺不錯的。
再加上RedmiBook 13銳龍版支持1C快充,簡言之就是1小時充滿,事實上即便算上損耗,從完全斷電開始關機充電30分鐘,電量可以恢復到46%左右,這樣的充電效率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利用吃飯或午休時間充一下電,就又能保證接下來數小時的連續工作了。簡而言之,RedmiBook 13銳龍版可以說是輕薄+長效工作的有力結合。
總結一下,RedmiBook 13銳龍版雖然有一些小不足,但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新一代銳龍4000U系列處理器帶來的應用變化是空前劇烈的,短時爆發性能幾乎已經實現了對至少前代標壓處理器的越級對抗。
而且產品本身的設計語言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彌補了下邊框過長的缺點,進一步縮小的身形并保持了足夠的續航,綜合使用體驗較為均衡,關鍵是價格相當誘人,我們測試的頂配版在6.18期間的售價也不過4399元,所以其實建議直接選擇頂配版,以獲取性價比的最大化。
從整個筆記本行業來說,RedmiBook乃至小米筆記本最大的影響就是提高了低價高配產品線的總體品相——在小米之前的主流價位輕薄本往往較為平庸,一線品牌并沒有傾注太多心血在設計上,基本上就是純粹的走量市場甚至戰略性存在。小米的跨界改變了這一平衡狀態,通過以往在此價位幾乎未見過的設計,讓更多用戶開始關注5000元以內的輕薄本市場,并引發其他品牌加大投入,所以主流價位輕薄本產品線才能達到今天這樣的豐富程度。
而Redmi品牌的獨立使其再深入到了更低價位的輕薄本領域,RedmiBook 13銳龍版所處的3000~4000元級市場現狀基本上也是一線與國產品牌的拼殺,并且從出貨量來看RedmiBook處于頭部位置,可以說是火力十足。所以,雖身處金字塔底端,但卻能與最多的消費者接觸,自然也最容易設立口碑,而從目前的走勢來看大方向是利好的,以量帶質的市場策略獲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未來可期。
智能穿戴領域,小米手環一直是一款性價比極高的產品。在2014年發布的一代產品推出后,憑借精致的做工,全面的功能、超長的續航和"無佩戴感"的舒適體驗獲得了廣大用戶的贊譽。除此之外它對iOS及安卓都有著很好的支持,即使使用的不是小米手機也可以進行適配。而且在小米手環的功能和顏值在2代后也逐漸趨于完善,多樣化功能不僅可以成為用戶日常佩戴的首選,而且對于運動用戶也有著完善的運動數據加持,所以小米手環之所以成為了爆款。盡管從 IDC 在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統計數據看,小米手環的出貨增速出現了明顯下滑,但是小米手環在市場上的保有量還是非常高的。
設備需求:一臺能用藍牙的筆記本電腦,小米手環一個(小米手環3/3 NFC版/4/4 NFC版均可)
軟件需求:小米運動最新版(手機端)、小米感應鑰匙(PC端)
1、 在電腦的Microsoft store應用商店里下載"小米感應鑰匙"并且執行安裝操作。(Microsoft store在這里:請點擊筆記本電腦左下角的開始然后就可以看到一個購物袋的圖標)
2、 利用安裝時間打開手機,點擊小米運動,點擊右下角"我的-小米手環3-實驗室-打開小米筆記本解鎖"執行完下列操作后相信軟件已經安裝完成了。
3、 點擊啟動,打開小米感應鑰匙,并且找到自己的手環進行綁定操作,綁定時手環會提示觸摸綁定。
4、 接下來會彈出一個彈窗提示需要輸入PIN密碼,如果沒設置PIN,會提醒你讓你去設置,按照它提示的操作進行就好。
5、 輸入密碼之后既綁定成功,你也可以關閉"設備離開電腦后系統自動鎖屏"
6、 重啟后無需密碼電腦迅速解鎖,是不是很棒呢!
注意事項:在Microsoft store應用商店上下載"小米感應鑰匙"時需要登錄微軟賬號
教程到此就結束啦,如有有問題的小伙伴,請在評論區留言,看到后會解答的哦,感謝觀看,如果覺得不錯的話,給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