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產生輻射的根源是電腦里的所有電路,電源一旦啟動,輻射就開始;關閉電源,輻射就消失了。它不會產生微小的放射性物質,輻射能力比可見光還要低。如果你的皮膚、身體素質連可見光都無法承受,那么就有可能受到電腦輻射的危害,但對大多數人(包括孕婦在內)而言,電腦輻射的危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國家計量科學院曾對電腦所有部件做過測試,結果比手機待機時產生的輻射還要小。至今沒有哪項研究表明手機輻射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因此不需要對此感到擔心。
當然,電磁波中的γ輻射、紫外線的確有斷裂分子鍵的可能,也就是有致癌的可能。但這要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通常我們接觸到自然光、太陽中的紫外線能量、電腦輻射、手機輻射并不足以達到致癌的程度。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皮膚越來越糟糕,身體越來越弱,不要歸咎于電腦輻射,導致這些狀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齡的增長、不規律的作息時間、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久坐不活動等。試著從鍛煉身體開始,然后逐漸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你的皮膚和健康狀況會有所改變。
還有人認為用完電腦要洗臉,擔心輻射物會附著在臉上。正如之前提到的,電磁波永遠是以光速運動,不會靜止,就不存在會附著在臉上。用完電腦洗臉,最大的功效是清洗掉臉上附著的灰塵和分泌的油脂,以及放松了臉部肌肉。所以如果有什么護膚品或化妝品打出了防電腦輻射的旗號,最好不要相信。目前還沒有發現哪種物質可以屏蔽或吸收輻射,就連熱銷的孕婦穿的防輻射服也沒有這種功效。
年一度體檢時,當你抱著機器拍胸片時,是否會惴惴不安,擔心到底“吃進去”多少射線?或者是做CT時,瑟瑟發抖,如下圖一樣擔心、緊張得爬不上床面?
最近,一部火爆HBO美劇《切爾諾貝利》,將人們拉回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泄漏事故。劇中消防員們在受到輻射后,頭發、牙齒快速脫落,皮膚潰爛,全身臟器衰竭。
“輻射”的強大威力讓人不寒而栗。而患者也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看病就看病,為什么總讓我拍片呢?拍片到底有沒有輻射、有多少輻射?輻射傷害有多嚴重?
今天,就讓我們來詳細講講,醫學影像輻射那些事,別嫌枯燥哦,一定用得到。
一、什么是輻射?
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所謂“電離”是指生物體受到輻射時,某些組織會發生物理、化學變化,從而造成損害的過程。非電離輻射能量較弱,沒有電離能力,例如手機、電腦、微波爐、通信基站等設備發出的電磁波,都屬于此種。電離輻射能量較高,對人體有害,主要包括α、β、γ射線、X射線和中子射線。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電離輻射,只是輻射劑量極其微小,但在醫院,卻經常發現下列標志“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醫學上一般采用毫西弗(mSv)來衡量輻射危害性,只有遭受100mSv以上的輻射量,人體患癌的概率才會明顯增加。
醫院里,不時會見到這種標志。
二、醫學影像檢查都有輻射嗎?
在醫院,臨床醫生為了明確發病器官、所在部位、病灶大小以便于精準治療,常常需要患者到放射科做各種影像檢查,包括超聲、X線拍片、CT、MRI(磁共振)等。這些檢查對患者的健康影響大嗎?下面讓我們來具體分析:
三、各種檢查輻射劑量知多少?
實際上,在醫院里一定程度的輻射不僅不會傷害人體,反而為人體的健康發揮了自己的作用。請牢記一句話——“離開劑量談輻射傷害的都是耍流氓!”
一些檢查的輻射劑量。
下面,我們就為這些醫學影像檢查的輻射劑量排個名。
B超
輻射:無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呈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灶情況,完全沒有輻射。
磁共振成像(MRI)
輻射:無
磁共振成像(MRI)有時也被稱作“核磁共振”,它沒有“核”,更沒有輻射!!!
它的顯影原理,就是將身體里的水分子“搖一搖”振動,然后再平靜下來,以此來探測水分子的變化。水多的地方就是磁共振成像信號最強的地方,大腦、脊髓、椎間盤、關節軟骨是磁共振最愛的部位。
X光攝影(平片)
輻射:很小,0.1mSv
能看出這是“喵星人”的爪子嗎?
一次胸部X光檢查,大致相當于日常生活10天所受的輻射,或者是單程坐飛機從東京飛往紐約所受的輻射。X光會穿過人體,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后這個部位成為白色。
CT
輻射:較高,2-15 mSv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通過電腦計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來看。CT檢查的輻射量要高出X射線10倍、30倍,甚至是上百倍,這與CT機性能、掃描部位、成像的清晰度有關,尤其是腹部多期增強CT的輻射量相對較高。
但也不必太緊張,目前CT檢查的輻射量都在安全范圍內,而且CT設備中的X線管就像日常用的燈管,有不同的瓦數,還可調亮度,因此輻射量不是恒定的,是可以調節的。
核醫學檢查SPECT
輻射:有,不大,0.1-5.2mSv
大家不要談“核”色變!SPECT全稱“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它是針對人體內組織血流、功能代謝及生理生化成像。
它的檢查原理是借助于微量核素藥物、現代醫學影像技術與分子生物學相結合的新技術,高靈敏反映人體內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功能代謝及生理生化的成像方法。
SPECT 檢查的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于早期推斷腦、心臟、腎臟、肝、肺、甲狀旁腺等人體各臟器的功能改變,血液供給和代謝改變等。如:
1.全身骨顯像(4.2mSv):一次檢查可以對全身骨骼進行掃描,對各種良惡性骨疾病的靈敏度非常高(可探測出90%以上的病變)。
2.甲狀腺掃描(3.6 mSv):適用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各種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SPECT檢查輻射量不高 ,不會對周圍醫護人員、家屬造成輻射損傷。
全身骨顯像可較X等影像檢查提前3-6個月發現骨轉移灶。上圖中X片顯示陰性(右),但骨顯像(左)發現右側股骨上端骨轉移灶。
核醫學檢查 PET/CT
輻射:有,PET與CT輻射劑量疊加,最大僅有15mSv
PET/CT學名“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計算機斷層掃描”,與SPECT的局部檢查不同的是,它針對的是全身檢查!作為目前最先進的分子影像檢查,可以集中進行全身腫瘤尋找和療效評判。但它自費、偏貴!
大部分腫瘤的葡萄糖代謝是增高的,PET/CT可以一次檢查就明確全身的代謝情況,在形態發生改變前就發現病變,被戲稱為“篩查腫瘤的神器”,是核醫學頂級“高帥富”。
誰最需要做PET/CT?
1.臨床高度懷疑腫瘤卻找不到原發灶;
2.已經確診腫瘤卻不知道是否有遠處轉移;
3.放化療后想及時判斷療效,指導下一步治療方案的。雖然屬于“核醫學”范疇,檢查的輻射劑量卻不并大——掃描一次全身PET/CT最大也只有15mSv,是低輻射劑量、非常安全的醫學檢查。
以吸煙者為例,如果每天1包香煙,每年受到的輻射劑量是35mSv,遠大于大多數的醫療輻射劑量。
其實,負責醫學影像的醫生們承擔著比病人高得多的輻射風險,畢竟病人的檢查是偶爾的,醫生卻常年與輻射為伴,同時也盡可能把對病人的傷害降到最低。也正是因為他們,為精確診斷、醫院運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為他們點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射這個名詞進入普通人的生活時間并不長,但大家對輻射的關注程度并不低,而日常我們接觸到的輻射主要來自家用電器,那么到底哪些電器對我們有危害呢?
輻射是否對人有害的標準
目前科學家普遍認為,長期接觸低于0.2μt(微特斯拉)的電磁輻射是安全的。所以只要輻射值高于0.2μt就是對人體有害的!
第10名 液晶電視
很多人都喜歡看電視,而且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測試儀顯示貼近屏幕則會達到16.04μt,但是當距離液晶電視屏幕30厘米遠的時候,輻射值為零。
結論: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看電視至少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所以這個距離幾乎不會受到電視輻射的影響,相對比較安全。
第9名 電冰箱
有些家庭喜歡把冰箱放在客廳甚至是臥室,貼近冰箱的正門輻射值為0.05μt,但是稍微遠離輻射值就顯示為零。
結論:冰箱的側面以及背部輻射情況基本相同,所以大家完全沒必要過度在意冰箱的輻射。
第8名 筆記本電腦
筆記本電腦是我們每天都長時間近距離使用的電器,經測試,距離筆記本電腦30厘米處,輻射值顯示為零,輻射量符合安全標準。但當輻射儀器位于筆記本鍵盤上方時,輻射值迅速攀升到13.961.6μt。
結論:只要我們在使用筆記本的時候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離,就不會有輻射的危害。
第7名 臺式電腦
經過對液晶顯示屏測試,在距離屏幕十厘米處輻射值為零,貼近屏幕為0.23μt,基本符合安全標準。除了屏幕以外,也對主機進行了測試在距離機箱20厘米處輻射值為零,不過貼近機箱輻射值大大10.03μt,遠遠高出了輻射標準。結論:液晶屏幕的輻射可以忽略不計。在日常使用的時候,我們要遠離機箱至少20厘米遠,這樣才能保證安全。
第6名 微波爐
根據微波爐的工作原理,微波泄漏只可能發生在門體周圍,而且微波輻射隨距離的增大衰減很快。微波爐在運行時,距離正門0cm到65cm的輻射數值急劇減小,距離正門70cm處輻射值已經為零。
結論:所以消費者在使用微波爐的時候,盡量站在微波爐一米之外,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微波輻射所帶來的危害。
第5名 電磁爐
電磁爐在運作的時候距離40cm以內都超出了安全輻射標準100倍,但是隨著距離的拉遠,電磁輻射迅速衰減,在40cm處已經符合安全標準。
結論:也就是說消費者在使用電磁爐的時候,至少要保持半米的距離,這樣就能保證使用者不受電磁輻射的傷害。
第4名 手機
手機是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電器,而手機的輻射值也確實大的驚人。由于手機屬于高頻功率(30MHz-2000Mhz),在呼叫的過程中,手機輻射瞬間達到,約合3μt,遠遠大于0.2μt的安全值。
結論:在打電話的過程中手機近距離貼到頭部,長時間通話影響更大,建議用戶使用耳機接聽。晚上床邊不要玩手機了!
第3名 電熱毯
冬天入睡時被窩冷如冰窟,有張電熱毯秒變暖床,但電熱毯的輻射也不小,當打開電熱毯的時候,輻射值為16.69μt,遠遠超過了0.2μt的安全范圍,一直打開,你就被輻射完全裹住了。
結論:建議用戶在使用電熱毯的時候盡量提前打開預熱,等睡覺的時候最好關閉電熱毯,這樣才能避免它的高輻射。
第2名 電吹風
電吹風是很多女性朋友都必備的小家電產品,它的輻射有多大呢?經過測試,在距離電吹風風口5厘米的地方,輻射值達到15.48μt。靠近電吹風的機身部分,輻射值達到18.49μt。
結論:長期使用電吹風的話,不僅對發質有傷害,也會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輻射,存在致癌的風險。
第1名 電動剃須刀
萬萬沒想到是它!!剃須刀對于男士來說幾乎天天都要使用,當打開剃須刀開關的時候,輻射值瞬間達到19.59μt,輻射值遠超微波爐、電磁爐等電器,而剃須刀必須貼近面部使用。好可怕!
結論:所以各位男士朋友一定要盡量減少剃須刀的使用,最好是使用刀片式刮胡刀,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的減小輻射的傷害。
輻射是無處不在的,怎樣預防家電輻射呢?
專家告訴我們,一般情況下電器輻射對人體威脅不會很大,但若不注意控制使用頻率、使用時間,也可引起健康問題,最常見反應為頭疼、免疫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等。他建議:
1、電器用完應該立即斷電,通電就有輻射。例如睡前開啟電熱毯,加熱后應關掉。
2、不要把家用電器集中擺放或經常一起使用,特別是電視、電腦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