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MacBook 系列剛剛起步的年代,VAIO 的 Z 系列可謂代表著索尼,甚至整個筆電行業最高的設計水準。

    作為自家的旗艦機型,Z 系列在設計與用料上毫不含糊。碳纖維材質、超薄機身、不妥協的性能、六棱貝設計等元素,共同構成了我們印象中的 VAIO Z。

    時過境遷,在離開索尼后,VAIO 曾度過了一段黯然的時光。2017 年高調宣告回歸中國市場時,VAIO 拿出的第一件旗艦之作,便是新款 VAIO Z。

    ▲2017 款 VAIO Z

    可以說,這款機型不僅代表著 VAIO 的最佳工藝水平,也寄托了其重振雄風的愿景與態度。

    四年后,VAIO Z 迎來換代。全新的設計、極輕的機身、強悍的性能,讓這臺電腦在格調與情懷之外,也有十足的看點。

    全身碳纖維,質感與輕盈齊飛

    在過去,我們談到超極本時,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 MacBook 或 XPS 系列。兩者的金屬質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性能,質感、工藝也成為超極本的代名詞。

    還記得 2008 年,蘋果在發布會上高調宣傳其 Macbook 產品線,使用了全新的「Unibody」一體成型技術,號稱「New way to build notebook」。

    這個工藝發展到現在已經十分成熟了,CNC 一體成型工藝及陽極氧化工藝已逐漸成為高端筆記本的潮流。

    ▲ XPS 13 的 CMF 十分考究

    不過金屬質感雖好,但在重量的把控上卻處于劣勢。塑料材質雖輕,但看起來比較普通,乃至有些廉價的味道。

    在眾多工程材料中,碳纖維除了制造成本高,幾乎沒有什么缺點。輕盈、散熱效率高、堅固、耐腐蝕等特點,讓它成為目前最適合筆記本的材質之一。

    VAIO Z 全機身使用了碳纖維復合材質,立體成型,從底部一直連接至接口處。大面積使用碳纖維,最直觀的優點就是重量輕。在 14 寸的規格下,這臺 VAIO Z 只有 958g。

    與 13.3 英寸的 MacBook Air(2020 款)相比,后者的重量達到了 1290g,比 VAIO Z 重了 332g。

    從 A 面看上去,VAIO Z 并非規整的長方形,而是采用了六邊形設計,在轉軸方的左右兩端使用了金屬材料拼接,讓正面看起來不會太單調。

    A 面的點睛之筆便是 VAIO 的標識了,采用的是炭黑色亮面金屬材質,與深色的碳纖維材質組合,顯得格外上檔次。但金屬的耐刮擦性顯然不如碳纖維,在使用了幾天后,VAIO 標識上已有肉眼可見的劃痕。

    頂端和自家 SX12 的設計比較相似,都采用了一圈金屬漆面的工程塑料進行包裹。如此設計的原因應該是充分利用各材質的長處,碳纖維耐壓、輕盈,而塑料的可塑性和延展性比較好。兩者結合,可讓筆記本更為耐用。

    再來看 B 面。全面屏時代,VAIO Z 終于跟上了潮流。屏幕的邊框和上一代相比變窄了不少,兩側的寬度不到 5mm,但頂部的邊框還有進一步縮減的空間。

    另外仔細觀察的話,碳纖維材質拼接的不算細膩,縫隙還是比較明顯的,同時也不夠平整。不知道這是否和工程樣機有關。

    C 面和外殼一樣,采用了碳纖維材質。熟悉的元素有不少,比如右上角集成了指紋識別功能的綠色電源鍵,左下方與鍵盤邊緣對齊的 VAIO 標識,都是 VAIO 經典的記憶符號。

    頂部有一排開孔,這并非音響,而是用于散熱的。音響位于掌托部位,正面看不到實體的開孔。

    鍵盤方面,相比上一代也有諸多改進。功能方面我們留到后面說,外觀上可以明顯看到的變化是背光顯得更為通透、均勻。這是因為新一代 VAIO Z 更換了背光燈的構造,并改良了鍵蓋的涂層,提高了鍵盤區的顏值。

    稍顯遺憾的是,觸控板有點復古的味道。面積中等,不能按壓,左右鍵歸屬于下方的實體按鍵。唯一值得夸贊的是觸控精度不錯,其涂層不易沾指紋。

    D 面的線條就比較簡單了,由一整塊碳纖維蓋板覆蓋,沒有留散熱孔。上面裸露出來 15 顆螺絲釘,看起來有些美式風格。

    側面的話,新一代 VAIO Z 大刀闊斧地砍下了曾經豐富的接口,只留下了四個:兩個 Type-C,一個 3.5mm 耳機孔,還有一個 HDMI 接口。

    ▲ 左側視圖

    對于喜歡 VAIO 種類齊全接口的朋友們來說,這一改動可能是「爺青結」了。

    另外,兩側都留出了長約 6cm 的散熱孔,裸露出銅黃色的線圈。這一代的散熱結構經過了重新設計,具體表現如何,我們稍后測試來看。

    體重做減法,性能做加法

    作為自家的旗艦產品,VAIO Z 即便身材嬌小、體重不過千克,也沒有在配置上做減法。

    如果你有關注前段時間的 CES 大會,應該有了解英特爾發布了比較特殊的 11 代酷睿標壓處理器,屬于 Tiger Lake-H35 系列。這批處理器均采用了 4 核心 8 線程設計,內置銳炬 Xe 核顯,最高 35W TDP,主要面向輕薄筆記本。

    新一代 VAIO Z 就是這批處理器的首發型號之一。我們拿到的這款為頂配版本,英特爾 i7-11375H 標壓處理器,主頻 3.30GHz,通過 Turbo boost 3.0 可達 5 GHz。

    ▲內存 32GB,儲存容量 1TB

    不過,這臺筆記本的用戶畫像,并非游戲發燒友,而是商務人士。對于商務人士來說,筆記本的性能是否穩定,尤其是插電與不插電時,是否會出現體驗上的差異,是比較重要的。

    畢竟實際工作場景中,可能要頻繁地在各個會議室間穿梭,咖啡廳、機場、都可能是處理工作的地方。在這些場景下,大概率不會連接電源使用。

    VAIO 可以通過點擊狀態欄中的電池,在小窗口上更改電腦模式,從最長續航到最佳性能,有四檔可選。當然,性能設置的越高,續航也會相應的降低。

    我們在未連接電源時,將電池使用模式設置為「更長的續航」,將該狀態下的性能與連接電源、最佳性能的設置下進行對比。

    在 PC Mark 10 專業版的測試下,兩種狀態下的跑分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未插電時為 3944 分,插上電后跑到了 4892 分,對于一臺核顯筆記本來說已經是難得的分數了。

    我們又用 Geekbench 5 進行了跑分測試。不插電的情況下,單核跑分為 1111 分,多核為 4783 分。連接電源后,單核跑分來到了 1546 分,多核則跑到了 5904 分。

    但實際使用中,除了不插電時屏幕會自動調暗一級,在流暢性上并未感受到與插電狀態下的區別。常用的辦公場景下,打開軟件、瀏覽網頁、編輯文檔都很干脆,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

    在性能模式下「烤機」時,VAIO Z 的風扇不可避免地狂轉。我將 Apple Watch 6 放置在鍵盤上方,噪聲分貝大約在 52dB 左右(測量儀器并不精準,僅供參考)。而一般開放式辦公室的噪音值也會超過 50dB,這一音量并不算吵。

    在風扇狂轉時,我們也使用了紅外溫度檢測儀對筆記本的 C 面進行了檢測。發熱區域主要集中在鍵盤中間靠左的區域。表面最高溫度只有 40.8 度,摸上去是溫熱的觸感,沒有燙手的感覺。

    ▲室溫約 25 度

    其優秀的散熱表現,離不開碳纖維材質的應用,以及全新設計的散熱方案。從結構圖來看,雙重風扇配三根導熱管,是 VAIO Z 散熱設計的重點。另外流體動壓軸承、不等距扇葉,也有效地降低了噪音。

    ▲ VAIO Z 散熱結構

    VAIO 筆記本的 SSD 速度一直是其優勢項目。新 VAIO Z 的 SSD 表現如何呢?我們使用了 AS SSD Benchmark 檢測。

    從測試結果來看,VAIO 給這臺電腦配上了一塊相當優秀的固態硬盤,連續讀取速度約 5GB/S,連續寫入速度約 3GB/S。另外插電與否,對硬盤讀寫速度的影響不大。

    ▲左為插電情況下,右為未插電

    在性能這部分,我們再來聊一下 VAIO Z 的屏幕。

    這塊 14 英寸的 4K 霧面屏,細膩程度不必多說。另外它支持面板自刷新技術,DCI-P3 色域覆蓋 99.8%,觀感十分出色,色彩、對比度以及亮度表現都可圈可點。

    在這幾天的體驗過程中,這塊屏幕可以說是讓我從 MacBook 轉戰到 VAIO 最大的動力了。相信無論是從事設計,還是從事攝影、影視等對屏幕挑剔的工作,VAIO Z 的這塊屏幕都不會成為其短板。

    打工本,打工魂

    對于每天通勤坐地鐵的我來說,背著 15 寸 MacBook Pro 上下班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1830 克的重量,幾乎相當于在包里裝了四瓶水。

    我們上文提到過,VAIO Z 的重量只有 958g,差不多是 15 寸 MacBook Pro 的一半。差出來的這 900g,感受還是非常明顯的。

    體積方面,VAIO 邊框變窄后,三圍控制的不錯。長 32 厘米,寬 22cm,轉軸端厚 1.69cm,開合端厚 1.22cm。

    ▲和 A4 紙對比大小

    這一重量體積,可以輕松地放進背包夾層中。為出差、通勤減負,VAIO Z 可以說做到了極致。在當前的筆電市場里,相等的性能下,難以找出比它更輕盈的筆記本。

    ▲可以輕松裝進隨行背包,帶上飛機

    商旅人士不僅需要筆記本便攜,也希望續航給力。

    連接 WiFi,亮度約 80%,正常使用辦公軟件。在性能第二檔(更長的使用時間)設置下,VAIO Z 一小時耗電約 15%。在性能第三檔(更好的性能)設置下,一小時耗電約 17%。兩種模式相差不大,應該是辦公軟件比較輕量的關系。

    考慮到 VAIO Z 采用的是標壓處理器,其 53Whr 容量的電池,續航表現也算不錯了。如果想要續航更久,也可以將性能調至一檔。

    VAIO Z 兩側的 Type-C 接口都支持 PD 快充,附贈的兩段式充電器也比較小巧,便于攜帶。實測下來,邊充電邊使用的情況下,30 分鐘可以將電量從 19% 充至 56%,1 小時充至 80%。

    ▲ VAIO Z 的兩段式充電器

    對于我這種經常碼字的打工人而言,鍵盤的手感十分重要。VAIO Z 的鍵盤采用了凹痕設計,并且鍵程從上一代的 1.2mm 增至 1.5mm,碼字的手感整體稍軟,整體還是非常舒適的。

    另外,這代鍵盤的受電弓更換了材質,即便行程量變大,也沒有明顯的聲響。對于開放式辦公室而言,靜音鍵盤利于你我他,這一點 VAIO Z 做的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VAIO Z 延續了自家經典的「下沉轉軸托起機身」的設計,在翻開屏幕后,屏幕下方的支點會托起機身,使機身與桌面形成夾角,這樣在碼字時更符合人體工程學。

    在使用中,感覺 C 面的抗油污、指紋的涂層做得比較好。鍵盤、掌托、觸控板可以保持相對清爽、干凈的狀態,是一個加分的小細節。

    VAIO Z 的諸多設計都是圍繞著打工人服務的,比如隱私的保護。

    這次 VAIO Z 全系都標配了人臉識別與指紋識別技術。在開啟屏幕的同時,攝像頭就同步完成了人臉識別,速度很快。

    ▲單手開合沒問題,最大可至 180 度

    攝像頭旁邊,藏著一顆人體感應傳感器,它可以識別你是否在屏幕前。當你在座位上,即便一段時間沒有操作電腦,它也不會進入睡眠。但如果離開座位,筆記本就會自動上鎖。回到座位上時,筆記本就會自動亮屏,進行人臉識別。

    此外,攝像頭還有防窺視設計。向左一撥,便可以物理屏蔽攝像頭,可以更好地保護隱私安全。

    ▲ 將攝像頭手動關閉

    疫情的影響下,線上會議的盛行讓筆記本的攝像頭不再是個擺設。但遺憾的是,VAIO Z 的攝像頭只有 207 萬像素,視頻通話的質量不夠理想,噪點比較多,色彩還原也不真實。

    整體來看,VAIO Z 是一款指向性非常強的產品。它的用戶畫像非常明晰,就是對便攜、隱私要求較高的群體。扎實的性能,也可以讓你在工作之余游戲娛樂兩把。

    四年磨一劍,新一代 VAIO Z 作為品牌新旗艦,在顏值、性能上都讓人「難以招架」。但遺憾總歸還是有的,復古式觸控板,不再齊全的接口,都透露著 VAIO 專屬的執拗氣質。

    但對于 VAIO 老用戶來說,這種味道相當熟悉。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 VAIO,時隔多年依舊未變。

    新網1月26日電 1月25日,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與奧維云網(AVC)聯合主辦的“2017年中國智能顯示與創新應用產業大會暨CRC2017年度彩電行業研究發布會”在北京泰福酒店隆重召開。本次會議以“聚智共謀盛視,攏能同策新途”為主題,在對2017年中國彩電行業和中國智能音箱行業進行盤點及預測的同時,集結主管單位、行業專家、研究機構、整機企業,圍繞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用戶體驗、渠道發展等關鍵熱點,展開互動交流,深入探討。

    首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消費電子處調研員周海燕代表政府主管部門,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白為民代表主辦方為大會致辭,她們對本次大會的召開對顯示行業的意義表示肯定,并對2017年顯示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總結。

    彩電行業: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彭健鋒從產業鏈角度對2017年彩電行業運行情況進行梳理,他指出中國內銷市場整體表現良好,消費升級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引擎;出口市場來看,1-11月份出口量是7422萬臺,同比下降了0.8%,出口額是128.3億美元,同比上漲13.6%。他認為未來顯示行業前景光明,首先技術革命是最大的機遇,隨著技術的普及電視尺寸將邁進80-120英寸;其次是客廳經濟,家庭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電視屏相對于移動屏在客廳場景中更有優勢;三是5G時代已經帶來,將促進4K整個產業鏈的完善,4K產業規模有望釋放;四是電視產品更新換代加快,目前通過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不斷宣傳,消費者已經形成了電視產品更新年限為7年的意識,更新換代加快將進一步激發消費升級。

    奧維云網(AVC)黑電事業部副總經理朱圓圓對2017年中國彩電市場進行了總結并對2018年彩電趨勢進行預測。她指出,2017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4752萬臺,同比下降6.6%,最長周期的面板漲價導致整機成本不斷攀升,彩電均價回升,零售額規模1630億元,同比增長4.5%。2017年中國彩電行業零售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房地產嚴厲調控,2017年房地產市場迎來史上最嚴調控,在2017年房地產市場降溫影響下,大家電市場表現均差強人意,2017年除彩電市場外,冰箱零售量規模同比下降1%,洗衣機零售量規模同比下降2%。

    二是面板經歷最長漲價周期,從2016年3月開始到2017年4月,是面板史上最長的一次漲價過程。受面板漲價的影響,不僅僅是中國彩電市場規模出現了下降,全年彩電市場表現同樣乏力,據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整機出貨2.2億臺,同比下降3.3%。

    三是互聯網品牌表現乏力,面板漲價以及資本投入減少的影響下,互聯網品牌發展遭遇瓶頸,2017年互聯網品牌的市場份額僅為13%,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個百分點,2017年互聯網品牌新上市機型數量161個,同比下降11%。

    四是替代品崛起之患,與視聽相關的其他產品借助智能化,同樣迎來快速發展,并對智能電視產品形成替代,2017年OTT盒子的零售量規模為1047萬臺,智能微投的零售量規模為129萬臺,智能音箱借助人工智能風口零售量規模達176萬臺。

    雖然彩電市場規模表現呈下降態勢,但彩電市場仍有亮點:一是產品升級,二是渠道定位分化。首先產品方面:1.大尺寸化是升級主旋律,55寸產品繼續2016年的增長趨勢,2017年市場零售量份額為30.1%,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2個百分點。2017年尺寸向一大一小聚攏趨勢凸顯。32寸產品智能化升級存在增長空間,2017年市場零售量規模為17.5%,較去年同期增長了0.7個百分點,預計2018年32寸市場規模基本持平。2017年超大尺寸市場保持增長,其中65寸產品市場零售量份額為5.5%,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個百分點。2.形象產品逆勢增長,2017年中國彩電市場規模雖然呈下降趨勢,但消費者對高端差異化產品的需求仍然在增加,曲面電視的市場零售量份額為7.3%,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9個百分點;超輕薄電視的市場零售量份額為4.1%,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5個百分點;無邊框電視的市場零售量份額為2.3%,較去年同期增長了0.5個百分點;分體電視的市場零售量份額為0.6%,較去年同期增長了0.2個百分點。3.OLED呈現新的發展狀態,目前中國OLED電視市場仍在培育期,但潛力巨大,根據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17年OLED電視的市場零售量規模達11.3萬臺,同比增長92%,2018年隨著面板供應的增長和價格的下降,OLED電視的市場潛力將得到釋放。4.4K普及8K即將到來,4K電視已近普及,據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17年4K電視市場零售量份額為60.1%,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1.9個百分點。而消費者對顯示的追求卻沒有極限,77%的高端用戶認可8K技術是電視未來的發展趨勢。5.激光電視全面發展,2017年激光電視銷量完成7.6萬臺,呈現高速增長。從光源來看,實現雙色4K和三色4K光源,讓色彩方面表現更出色。從尺寸來看,向更大尺寸邁進,據了解,海信將于3月份發布300寸激光電視,將激光電視無限擴大。從價格來看,眾多品牌的加入和各大品牌在關鍵節點的密集促銷,使價格越來越親民。在渠道方面也加大了投入,海信等品牌都在加速對激光電視體驗店的建設,來提升消費者的視覺體驗。

    渠道方面:1. 線上線下定位分化,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作為兩種不同的消費場景,為消費者帶來的消費體驗也有所不同,線下成為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未來將以提供高端產品和高品質體驗為主;線上成為企業規模增長的主要拉動力,未來將以高性價比產品和便捷快速的體驗為主。2. 促銷從線下向線上轉移,2017年彩電市場促銷雖多,但爆發點集中在線上兩大節點:618促銷、雙11促銷,奧維云網(AVC)分析認為,過去幾年,彩電市場促銷由原來的線下三大重點傳統零售節日促銷向常態化、多點開花式促銷轉變,未來促銷將重新集中,但主戰場由線下轉向線上,彩電企業需要調整好促銷節奏和資源,把握彩電市場促銷模式的再一次轉變。

    進入2018年上游面板全年供需整體寬松,產能持續增加;房地產政策漸松,更新換代需求加大,新增需求拉力回升。隨著供給端和需求端向好,彩電企業對市場規模的期望樂觀,2018年國內五大企業中國市場的預計出貨量同比增長23%,較2017年增長了17個百分點。奧維云網(AVC)預計,2018年彩電市場的零售規模將達4898萬臺,同比增長3.1%,零售額規模將達1597億元,同比下降2.1%,大尺化趨勢進一步加深,銷售面積將達34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4%。

    領袖論壇:

    關于8K電視,富士康集團品牌行銷總處副總經理張新宇表示,夏普在2017年推出了第一臺消費級8K電視,而且不僅僅是硬件實力的提升,夏普的目標是構建8K生態圈,打通從內容、編輯、傳送、顯示整個8K鏈條。富士康和夏普已經為迎接8K時代的到來做好了充足的硬件、技術、資金儲備,以此加速8K時代的到來。

    關于激光電視,海信激光顯示公司副總經理王偉指出,中國消費者對大屏電視需求正在日益增長,中國電視的平均尺寸遠大于北美和西歐,激光電視在大屏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2017年海信激光電視在80寸以上市場占有率再次翻倍。未來海信激光電視在尺寸、顯示、應用場景等方面將繼續升級,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對大屏的需求。

    關于渠道,京東商城黑電業務部總經理楊子盛表示,京東在過去的一年中,主推中高端產品,55寸以上大屏、量子點、OLED、人工智能電視均獲得增長。未來京東將聯合上游、整機進行資源整合推動行業發展。同時京東也將加強無界零售的建設,通過渠道下沉、IP營銷、場景融合、場景創建實現流量轉化。

    2017年最火的莫過于人工智能,中國站在了AI發展的風口上。2017年同時是人工智能電視元年,眾多品牌紛紛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人工智能電視新品。據奧維云網(AVC)線下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上市電視新機型中人工智能電視產品占比達23%,人工智能電視正在成為彩電市場的下一個熱點,遠場語音作為語音控制的進階版,2017年市場零售量份額已達0.6%。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主任顏永紅通過對亞馬遜Echo產品的發展歷程的介紹為未來家電行業的云端競爭提供指導,他認為硬件供應(芯片、面板、揚聲器等)日趨集中,差異化越來越小,終端價值和用戶黏著度將越來越依賴云端的能力,人工智能對行業的改造尚處在初級階段,彎道超車是可能的。互聯網巨頭加速布局入口平臺,和互聯網巨頭相比,家電廠家處在弱勢,在軟件技術上不占優勢,未來電視企業加強云端建設,提早布局。

    TCL集團副總裁、TCL多媒體CEO王成認為國內新一輪消費升級已經到來,用戶對精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除了硬件上的創新外,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產品體驗上的改變。TCL的人工智能小T以用戶為中心,重新定義電視,利用電視大屏構建新的應用場景,以智能電視為樞紐創建智能家居入口。

    康佳集團多媒體產業本部常務副總裁、多媒體事業部總經理呂劍指出,電視上一次成為家庭中心的時候,它還只是一個簡單的接收性設備,隨著人工智能電視的出現,電視將成為整個家庭的智能化互聯網中心,而人工智能電視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人工智能需要學習,它的成熟仍需一段時間。康佳正在布局基于電視的智慧家庭系統,推進康佳在智能家居,智慧家庭,乃至智慧社區方面領域的穩步發展。

    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總經理滕光勝向大家介紹了長虹的智能轉型之路,2014年長虹推出第一代CHiQ電視,帶來手機操控電視的概念;CHiQ2時代提出了讓電視從硬件層面過度到移動互聯;2016年CHiQ3是長虹人工智能電視的起步,實現了手機遠場語音、分類檢索和內容三大功能;目前CHiQ5電視搭載了集成式遠場交互、聲紋識別、長虹語義庫、精準檢索等功能。

    PPTV智能硬件公司副總裁殷宇安分享了PPTV智能硬件的2017和2018,2017年PPTV匯聚了全球90%的體育賽事資源,是最大的互聯網電視體育內容平臺;硬件上產品線覆蓋了32-100寸智能電視和激光電視。2018年借助IOT體系,PPTV將推出新款智能硬件產品。

    智能音箱:

    站在AI發展風口上的不止電視,智能音箱在2017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奧維云網(AVC)黑電事業部研究總監揭美娟在大會上解讀了中國智能音箱的發展現狀和未來預測。2017年中國智能音箱國內市場突破170萬臺,智能音箱市場初步教育,用戶認知度在顯著提升,整個產業鏈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狀態,爆發背后是企業激進式的推動。

    品牌格局方面,以京東、阿里巴巴、小米、騰訊、百度為代表的科技/互聯網廠商占主導地位,份額高達92%;傳統音箱廠商份額為4%,代表企業包括Sonos、JBL、索尼、飛利浦等;以內容分享為主的內容服務商份額為3%,如喜馬拉雅、酷狗;技術提供商的市場份額為1%,代表企業包括出門問問、若琪等。

    2018年智能音箱的市場潛力巨大,隨著產業鏈的成熟、更多的品牌進入以及用戶認知度的提高,2018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奧維云網(AVC)預測,2018年中國智能音箱銷量達425萬,同比增長141%;銷售額為13.6億元,同比增長178%。

    為規范顯示行業的發展,鼓勵創新企業,本次大會上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電子視像行業自律公約》、《智能手機與智能電視間的控制和內容傳輸技術規范》和《創新智慧生活產品選購指南》,并對2018年新產品、新技術、新設計進行了鑒定。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自律公約:

    為進一步規范行業秩序,倡導良好的行業風尚,維護行業的正常秩序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全面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亞斌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深融合、惠民生、保安全”的戰略部署,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創新驅動,優化產業布局,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步伐。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特制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自律公約》,與會彩電企業對該公約的發布大力支持,并表示將踐行公約內容共同建設良好的彩電行業環境。

    智能手機與智能電視間的控制和內容傳輸技術規范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作為我國顯示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國家行業組織,除了關注彩電行業的發展,同時還致力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視等多媒體設備之間實現互聯互通,會上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了《智能手機與智能電視間的控制和內容傳輸技術規范》。

    創新智慧生活產品選購指南:

    近年來,大數據、智能化已成為全球熱點,因此,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亞斌提出要在行業內進一步深化創新驅動,優化產業布局,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步伐。為此,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數字家庭分會、中國電子視像會議協會智能生活方式研究院聯合奧維(AVC),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強化精品理念,向消費者推出:創新智慧生活產品選購指南,為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提供可靠支持。

    科技成果鑒定結果發布:

    在結構調整,消費升級時期的新常態下,以用戶需求體驗為導向,技術及產品創新成為新的突破口,考驗著企業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組織行業專家對2018年新產品、新技術、新設計進行了鑒定,鑒定結果及詳細內容見下表:

    新網1月25日電 25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綜合局、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主辦的“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暨《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17)》發布會”在京舉辦。

    據了解,本次會議以“新時代 開啟中央企業社會責任新征程”為主題,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秘書長鐘宏武發布首本《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17)》(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由國務院國資委綜合局和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共同編制發布,是國內外第一本系統研究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的著作。

    中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骨干力量,在國家戰略、國防安全、國計民生等領域,中央企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務院國資委始終重視、倡導、要求所監管的中央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國務院國資委持續引導和推動下,中央企業不斷牢固樹立社會責任理念,以持續編制和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為抓手,建立健全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在企業社會責任各領域開展豐富、扎實的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提升了企業綜合價值創造能力。

    據介紹,藍皮書分為總論篇、案例篇和附錄。總論篇梳理了國務院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對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101 家中央企業(2017 年中企業數)下發了調查問卷,系統分析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時代背景和發展進程,總結梳理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與實踐的成效,辨析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藍皮書指出,中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民生事業的頂梁柱、急難險重的定心丸、脫貧攻堅的主力軍、區域協調的先行者、美麗中國的建設者、海外履責的排頭兵,中央企業還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設的引領者。藍皮書還就一步推進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深化責任理念、夯實責任基礎、加強責任溝通和提升責任能力四點建議。

    案例篇包括做優主業、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精準扶貧、公益慈善、員工關愛、海外履責和責任管理等9個部分,收錄了63個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的優秀案例。

    《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17)》的發布,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又一里程碑。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