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主板的生產工藝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步驟:
1. 電路板制造:首先,需要制造電路板。這通常涉及到將銅板經過蝕刻等處理,形成電路圖案。
2. 元件安裝:將各種電子元件,如芯片、電阻、電容等,安裝到電路板上。這可以通過表面貼裝技術(SMT)或通孔插裝技術來完成。
3. 焊接:使用焊接技術,將元件固定在電路板上,確保電路的連接。
4. 測試:對主板進行各種測試,包括電氣性能測試、功能測試等,以確保其質量和可靠性。
5. 封裝:對主板進行封裝,以保護其免受物理損傷和灰塵等的影響。
6. 質量檢驗:在生產過程的各個階段進行質量檢驗,以確保產品符合規格和標準。
這些步驟只是一個大致的概述,實際的生產過程可能會因廠家和產品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此外,為了確保主板的質量和性能,還需要嚴格的質量控制和測試環節。如果你對電腦主板的生產工藝還有其他疑問,或者想了解更具體的信息,可以隨時告訴我哦
舊了的手機,大家通常會帶去二手回收商或手機店里「以舊換新」,但舊電腦呢?
在當今社會,電子廢棄物問題日益嚴重。據聯合國統計,2021 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總量達到了 5350 萬噸,預計到 2030 年將增長到 7400 萬噸。在這些廢棄物中,PC 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電子垃圾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如鉛、汞和鎘等,但處理方式不外乎兩種:拆解做金屬回收、或者直接燒掉。這些電子垃圾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土壤和水源污染,對生態系統造成長期破壞。
此外,傳統 PC 在制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一臺臺式電腦的年平均耗電量約為 600 千瓦時,而一臺筆記本電腦的年平均耗電量約為 200 千瓦時。
圖片來源:OpenAI
更不用說近期火熱的 AI 大模型背后對資源的需求了:AI 模型的訓練和運行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電力,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和深度學習模型,其訓練過程可能需要數百甚至數千個高性能 GPU 同時運行。OpenAI 的 GPT-3 模型在訓練過程中耗電量達到了 1287 兆瓦時,產生了大約 552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耗進一步加劇了環境壓力,因此在 PC 設計中融入綠色標準,降低能源消耗,對減緩環境壓力至關重要。
但從消費者的角度看,現有的關于 PC 的「綠色指標」,參考價值似乎都不太高。比如美國能源部和環境保護署在 1992 年聯合推出的 Energy Star 計劃,早已成為歷史文件,放在 2024 年沒有任何現實意義。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同提出和管理的中國能效標識雖然有清晰數據,但較為固定的測試模式也與消費者的實際使用情況脫節。
再說了,這些標識和認證最終也只能證明一臺電腦「很省電」,而省電只是綠色中的一個指標,真正的綠色電腦,應該在生產、銷售、使用、回收的全流程中做到高效和綠色。
圖片來源:雷科技
而在「能源之星」計劃誕生 42 年后的今天,我們終于迎來了更符合現代綠色要求的全流程綠色計算機認證:
2024 年 5 月 30 日,中國電子學會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在英特爾舉辦的「2024 綠色計算機標準及新品發布會」上,分別公布了《臺式微型計算機和一體機綠色評價規范》(T/CIE 221-2024)、《臺式微型計算機和一體機電源綠色評價規范》(T/CIE 222-2024)、《綠色計算機用可降解剛性印制電路板規范》(T/CIE 223-2024)這三大規范,為 OEM 品牌給出了更具有現實意義的參考和指引。
過去的全球 PC 綠色規范,如 Energy Star 和 EPEAT,雖然在能效和環保方面有詳細的規定,但主要集中在能效和部分材料使用上,而《臺式微型計算機和一體機綠色評價規范》在全面性和具體指標的創新上走得更遠,不僅關注電腦的使用過程,同時也對電腦的生產、銷售、回收提出要求。這種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關注,讓綠色計算機不僅僅是「省電」這么簡單。
《臺式微型計算機和一體機綠色評價規范》為電腦的環保性能設定了標準,從設計、生產到使用和回收,全面評估電腦是否環保。它把環保水平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等級越高代表越環保。標準要求電腦使用節能電源和環保材料,生產過程要符合綠色標準,使用過程中要有節能技術,廢棄后要方便回收。此外,還鼓勵使用可降解材料和可回收金屬。
圖片來源:雷科技
在具體的認證評價指標中,小雷也看到了不少與我們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指標,比如和可維修方面息息相關的「特定部件免工具拆卸維護」「采用常用工具即可拆卸維護」,以及對節能有幫助的「實時的功率監控和呈現」「節能數據的統計與分析」「通過人體感應與識別技術節能」,甚至對機箱的緊湊化設計也有明確的尺寸要求。
圖片來源:雷科技
圖片來源:英特爾
發布會上,英特爾也攜手產業合作伙伴,與 7 家 OEM 帶來了 7 款符合《臺式微型計算機和一體機綠色評價規范》的綠色計算機。考慮到商用客戶對綠色計算機這一理念普遍更為關注,而一體機在商用 PC 領域有著較高的覆蓋率,軟通計算(同方計算機)還發布了國內首款符合新標準的綠色智能一體機。
可能有人覺得奇怪,一體機早過去一直是「低可維護性」的代表,跟綠色并不沾邊。但實際上,綠色和一體機并不沖突。
首先,TCL 華星為綠色智能一體機打造了 23.8 英寸綠色顯示模組,不僅在材料、制作工藝上實現對環保、綠色的追求,同時也支持一體機 Low carbon mode,該模式開啟后,在 Windows 桌面下功耗可下降 17%。
圖片來源:雷科技
計算硬件方面,智微智能為綠色一體機打造了單風扇均熱板的設計,能在保障性能的同時,大量減少整機的螺絲數量;主板直接集成 I/O 接口,比傳統 PC 的跳線方案大幅減少各類連接線材的使用,省材同時也能降低故障率。
關于這里我還想補充一點,減少螺絲數量不僅僅能減少機身材料使用,同時也能優化電腦生產流程、減少制造工序,從而降低生產電腦所使用的能源,降低生產帶來的污染。
從 PC 行業的角度看,新的綠色計算機評價規范發布后,行業必將面臨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對于生產企業而言,這意味著需要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全面考慮環保因素,從原材料選擇、生產工藝到能效管理,全面提升產品的綠色水平。但與此同時,符合新標準的綠色計算機產品將更容易獲得政府和大型企業的采購青睞,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而對消費者來說,綠色計算機的發展也有著極大的意義: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選擇對環境友好的產品。這種消費趨勢將迫使企業更加重視產品的環保性能,不斷改進和優化產品設計以滿足市場需求。以更成熟的家電市場綠色計算機為例,能耗標識已經成為了不少年輕消費者挑選空調、冰箱時的首要考慮因素。綠色計算機認證標志的出現,也將改變大家挑選電腦的方式。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積極反饋和市場選擇也將進一步推動綠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為了更好地引導消費者,企業和相關機構應加大對綠色計算機標準的宣傳力度,使消費者了解綠色產品的優勢和意義,從而在購買時做出更環保的選擇。
可以確定的是,綠色計算機的推廣不僅有助于減緩環境壓力,還將帶動整個電子產業的綠色轉型。隨著更多企業參與綠色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綠色技術將不斷成熟和普及,推動行業形成良性循環。
同時,政府和行業組織的積極推動,將進一步完善綠色標準和認證體系,為企業提供更明確的指引和支持。在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綠色計算機規范的實施將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帶領行業邁向更加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的未來。
2024年5月20日-6月30日,618年中大促來襲,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六大電商平臺集體“聽勸”,取消預售、瘋狂殺價!
手機數碼、AI PC、智能家電、電視、小家電、空冰洗等熱門AI硬科技品類摩拳擦掌,戰況激烈。
雷科技618報道團將全程關注電商平臺最新戰況,AI硬科技品牌最新動態,電商行業全新趨勢,敬請關注,一起期待。
算機俗稱電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東西,很多人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找人修理又不方便,其實有些小問題完全可以自己解決。要想自己解決首先就要了解這個東西。
常見的電腦有三種,臺式機,筆記本式以及一體機,有些人也把平板電腦歸到這一類。其實無論哪種形式的電腦都差不多,但是臺式機是最完整的也是最早的電腦,也是很多人離不開的工具,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那么電腦的組成部分有哪些呢?
從形式上分,有兩大類。硬件和軟件。
什么是硬件呢?簡單來說就是摸得到的東西,比如顯示器,主機這些各種各樣的配件。
什么是軟件呢?就是摸不到的東西,像操作系統,QQ等都是軟件。
按照功能上分
硬件又能細分成:內設 (也就是主機內部),顯示設備(通常是指顯示器),以及外設(包括鼠標,鍵盤,音箱等非必要的可以外部增加的設備)
軟件又包括:系統軟件(Windows,iOS,Linux等等),應用軟件(通訊軟件,輸入法,瀏覽器等)
我們日常生活使用過程中,一臺完整的電腦至少要包括,主機,輸入輸出設備,以及操作系統。而最重要的就是主機,那么主機等構成有哪些呢?
主機最主要的零件主要有:
CPU 主板 內存條,這三個俗稱三大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CPU,也就是中央處理器,負責計算機的數據處理和運算,是整個電腦的核心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決定整個電腦的性能。目前主流的生產有兩家,都是美國的,分別是Intel(英特爾)和AMD,這也是我們目前選擇最多的。國內也有一家龍芯,但是因為起步晚,技術不太成熟,要是需求不高只做辦公用途,有條件可以試一下支持國產,要是沒條件還是這前面兩家比較穩。
主板,是承載所有配件的平臺,所有配件都是插在它上面的。它決定了電腦的穩定性,主板不好再好的配件也跑不出來。主板目前的技術比較成熟,大牌子的質量都不錯。國產化率比較高,只是功能上有些差異。
簡單的說就是上一代的產品也能用,因為現在的接口都是統一的,但是也就滿足目前的。要是未來有升級的打算就要考慮好一點的,防止將來升級硬件的時候性能跟不上。
但是有一點,AMD和英特爾的接口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英特爾的CPU只能配英特爾的主板,以后也只能升級英特爾的CPU。AMD也一樣,只能配它的CPU和主板,要是想換個品牌的話,主板和CPU這兩個要一起換的。
內存,這個好理解就是存儲數據的設備。但是這個內存和我們通常理解的手機那個內存有差異。
通常情況下,手機內存分為運行內存和存儲內存,也就是常說的8+128或者12+256等,這里的,8和12就是運行內存也就是系統運行時的內存不存儲數據,運行時臨時讀取過來完畢之后就會刪除,后面的128和256才是存儲數據的空間。
而電腦上的內存,就是運行內存,功能和手機運存一樣。玩過手機的都知道它決定系統的運行速度。目前主流的電腦內存還是以G為單位,8GB,16GB等等。
這里有一個知識點,就是單通道和多通道的問題。單通道就是一根內存條,多通道就是多根內存條。
比如同樣的16GB,可以是一根16GB的內存條這就是單通,可以是2根8GB的這就叫多通道。關于哪個好呢,小的就單通,多的就多通。比如你就要8GB的那就單通,如果16GB的多通道好一點。因為系統執行是并列的,多條路速度快一點。
內存和CPU一樣,生產廠家也就那幾家,沒有什么假貨的說法。挑大牌子沒錯的,小牌子也能用但是后期可能有兼容的問題出現。
硬盤,顯卡,電源
硬盤是電腦的存儲設備,就是手機參數后面那個256或者512那個,主要功能就是存儲系統,按照程序存儲數據,電影,相片等等數據都存在硬盤。現在主流的電腦硬盤以TB為單位,因為游戲,電影什么的都很大了,小的不夠用了。
目前有兩種,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機械硬盤就是以前那種把光盤壓一起的那種,現在有些人主推固態硬盤。
機械硬盤
機械硬盤的好處就是便宜,穩定,數據恢復性比較好,缺點就是噪音的,而且速度相對較慢。固態硬盤是現在很多人主推的,優點就是速度快,但是容積小更重要的是不穩定,而且一點數據損壞,修復的機會很少。
所以,以前建議系統盤上固態的啟動速度快,存儲還是要機械硬盤比較穩定價格便宜。
電源顧名思義就是供電的地方,也就是插電源的那個設備。這個設備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供電不穩的話輕則會造成設備電壓不足,啟動困難重則會損壞主板原件甚至燒毀其他部件。電源一定要選大的,不是個頭大而是電壓要大。
顯卡,為什么最后要介紹顯卡呢?因為其他配件都是必須的,而顯卡是可有可無的。顯卡分兩種,一個是集成顯卡也就是集中到CPU內部的顯卡,一個是獨立顯卡也就是單獨加一個顯卡。
集顯是CPU自帶的,性能自然不會太好。但是基本上能滿足日常需求,辦公上網這些輕度使用者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你只是簡單的上個網追個劇沒必要花大價錢裝個顯卡。
如果你的需求比較大,比如玩大型的3A游戲,那么裝顯卡就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價格也是不菲,檔次自己做主了。
顯卡主流也兩家英偉達,這個都聽過;另一個是AMD,就是造CPU那個。以前的有個傳聞,就是AMD的CPU必須配它的顯卡,要不性能不好。但是,這只是一個傳聞,其實顯卡和CPU并沒有什么關聯,只是同一家的可能會有一些獨特的彩頭功能而已,但是對于正常使用沒有什么影響。但是通常情況下,AMD還是建議配AMD。
至于機箱,這個就無所謂了除了特定的需求外,基本上就是大同小異的沒有什么好挑的。這就是機箱內的東西,也就是主機。
剩下的像什么顯示器,鼠標鍵盤之類的就看個人愛好了,沒有什么好介紹的。
關于系統,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系統還是Windows比較多,蘋果電腦的iOS是專用的其他平臺用不到,而且iOS強在辦公功能強大日常使用,論娛樂性沒有Windows好。以及近幾年國產替代興起還有我們自己推出的銀河,麒麟等等國產系統,雖然需要支持國產,但是這些系統性能,穩定性以及可操作性還是差一點,只能說沒點基礎不建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