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扇,是一切散熱設備的重要基礎,無論是大型的制冷設備、家用冷藏電器、小家電、辦公電器,最后的物理散熱,都離不開『風扇』這個最普通的基礎部件。而今天的話題,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我最近打造的電腦主機硬核散熱。
時下的PC電腦主機,對于中高端主機來說動輒就是萬+元,誰都不想自己的機器因為散熱問題而導致故障率增高,而利用水冷/液冷作為主要零部件的散熱無非是最有效的方法。但無論是水冷也好、導熱片也好、包括物理通風,如果基礎風扇性能跟不上,那么對于整機的散熱效果就大打折扣,如果要弄好散熱問題,就必須從根源上根治問題。振華巨風散熱風扇,是我本次改造PC主機散熱的選擇,這款風扇號稱是首款“三相12極”,轉速最高可達3300轉的工業級標準風扇,究竟能否為散熱帶來質的提升,不妨往下繼續探討。
首先看一下我PC主機部分配置:
機箱:安鈦克P1 初星全塔機箱
主板:華碩ROG B760-F WIFI D5標準板(ATX)
散熱:先馬XW360DW(CPU水冷)
顯卡:技嘉RTX 3060 獵鷹12G(2扇位)
電源:安鈦克SP 1000W白金全模組電源(全日系耐用電容)
內存:阿斯加特?瓦爾基里系列的DDR5 6000MHz內存套條16*2=32GB
存儲:技嘉金雕2TB(固態)+致態2TB(固態)
其它:省略……
未改造前的待機溫度
散熱測試的溫度
以上為未改造風扇前的整機溫度,下面進行改裝前,先來看一下這款振華巨風 三相12極風扇。這款風扇是首款搭載了三相無刷12極直流電機,并增大了風扇扇葉的高度以及凹形弧度,擁有著低噪音、大風量的優勢。
相對的,其厚度也因電機和扇葉的設計因素影響,達到了30mm偏高于傳統風扇的25mm,對標準機箱及以上的沒有安裝上的限制,如果是小機箱/mini機箱則需計算好空間是否能夠安裝。
風扇標配含3套不同規格鏍絲、1條多風扇串聯4芯插線以及一個遙控器,能夠匹配機箱多部位和水冷排風扇改裝。
其中這款振華巨風風扇的遙控器,是每個風扇都標配一個,為獨立控制,從意義上來說,也就是除了由系統智能控速之外,用戶還能通過遙控器獨立控制每個風扇的轉速,從實際場景應用來說,更能發揮更大的效率,譬如游戲全屏場景,無需退出界面調出系統工具,一步到位讓風扇按需輸出。
同時從遙控器的控制按鈕可以看出,這款風扇有三檔風速可控,分別是:
標準轉速:2000±200-風流量(CFM)90.04-風壓(mmH20)2.71
中檔轉速:2500±200-風流量(CFM)113.16-風壓(mmH20)4.15
巨風轉速:3300±250-風流量(CFM)151.87-風壓(mmH20)7.14
從標準到巨風模式,可以看到標準轉速的風流量、風壓都優勝于普通風扇,這也是三相12極無刷直流電機以及大弧形扇葉結合的優點。
另外遙控器還自帶磁吸效果,日常可吸附于機箱、桌架等可吸附的金屬上面,有效規避了亂擺放,以及帶來觸手可及的使用便利性。
相較于多數傳統風扇,這款振華巨風的線材以及包裹性比較友好一些,有助于布線和串聯,安全性和觀感都加強不少。
此次一共入手的10個振華巨風風扇,實際使用了7個,分別更換掉了水冷排的三聯排風扇、電源倉頂部、后出風口,至于前面板進風口,安鈦克P1機箱自配的3個14cm大風扇的進風還是挺不錯的,所以就沒動它,再加上計算錯誤,如果改裝12cm風扇就必須4個,少了一個,后期再考慮是否增換。
改裝后的散熱效果對比:
待機溫度:可以明顯看到,在振華巨風風扇的高風壓加持之下,待機的風扇轉速在比之前舊風扇低的情況下,降溫效果比之前的還要出色。
散熱壓力測試下的溫度:
從幾項改裝前后的溫度對比來看,這款振華巨風風扇的散熱效果很明顯帶來非常好的降溫效果,尤其是水冷排的散熱對比,處理器的平均溫度就下降了十幾度,不要小看十幾度,對于經常運用大型媒體制作工具、多平臺媒體制作、電競游戲場景的機器來說,這十幾二十度的降溫絕對能提升各種作業平臺性能的流暢性、穩定幀率。
而最大的好處是能為主機的各種零部件提供最好的散熱效果,降低因發熱過高引起的故障率,增長使用壽命。對于普通機器可能有些用戶并不怎么在意,但對于稍好的機器,好的散熱就是鐵一般的硬核需求。
三相12極無刷直流電機,配合出色的驅動IC和高弧形扇葉,其所帶來的強大風流驅動力很明顯夠硬核,最高3300轉速+151.87風流量+7.14風壓,在不更換前面板風扇的情況下,也能通過高轉速的出風帶動進風量。同時高風壓高風流對于水冷排、傳統導熱片也具有更出來的穿透力,大大提升了降溫效果。
其次,這款風扇整個框架包括扇葉均采用LCP液晶聚合物制作,并為雙面4角都覆蓋減震降噪墊片,風扇本身的自我散熱保護也是非常出色,并且還擁有良好的低噪音性能,還是很喜人的。
總的來說吧,一般輕辦公的主機,我個人覺得用普通2000轉的風扇就足夠了,或者更換改裝1-2個就足以。這款風扇比較適合中高端主機以及作業、游戲娛樂方面中重度的用戶,一來可以發揮更好的性能,又能更好的保護價格不菲的機器部件。至于風扇的性能如何其實不用多說,高轉速、高風量高風壓本身優勢就很明顯,有高需求的用戶在預算不受限的前提之下(風扇價位二百+/個),這款振華巨風三相12級風扇,絕對值得入手,讓機器發揮更出色的性能。
優點點評:
1、高轉速、高風量、高風壓
2、高轉速低噪音
3、風扇自我散熱出色(耐磨損耐高壓)
4、線材比較友好(布線、串聯)
缺點與建議:
1、風扇厚度偏厚,對小機箱/mini機箱不夠友好
2、遙控不可編號,建議配上可個性標注小貼紙,方便用戶分辯風扇
3、加入ARGB燈效款
4、目前風扇售價固定,建議加入多數量3/5/7之類的套裝優惠折扣
言:
對于電腦來說,既要性能又要顏值,而針對性能和顏值這兩方面,具備優秀散熱性能+ARGB(神光同步)光效的高顏值風扇,則是最硬性的配件之一。
序章:
筆者近期在考慮到原有風扇性能不佳及顏值一般般的原因,重新物色了一套(7個)『骨伽的龍骨模組風扇——APOLAR 120 ARGB』。這款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特別有意思,采用了創新的無線拼接的模塊化設計,而且用料及性能和顏值均非常出彩,近期有打算裝機或者換風扇的玩家可以參考一下,或許正是你的菜。
設計工藝: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的材質,相比市面極大多數140~160g重量的風扇,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的重量達到了196g,而且四角還加入了總計16個內置防震圈+8個外置(每角上下各1個)橡膠防震墊,相當于把風扇的內圈置于一個隔離圈,實現更好穩固性和防震防噪效果。
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有仿鈦金屬(深色調)和白色兩款配色,我個人的機箱是白色,而板件顯卡這些都是深色系的,所以選擇了仿鈦金屬(深色調)這款。仿鈦金屬的制作工藝,讓這款風扇摒除了膠質材料的特性,無論是觀感又或是拿在手上的質感,都仿如金屬一般,特別有檔次。
唯一呈現明顯膠質特性的就是左右兩側的光效飾片和扇葉,這方面涉及導光所以采用乳白色制作工藝。兩邊導光側片中心還加入鋁合金飾條,增強了質感度,同時也能讓光效呈現一個清晰的動態范圍。扇葉采用的是28mm厚度的大導流葉設計,在同等轉速規格的情況下,相較于普通扇葉能發揮更大的風量。同時核心是HDB動態液壓軸承,在瞬間加速和減速之間更加穩定,也大大抑制了物理噪音。
而無線拼接模組(模塊化)設計,則是這款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的一大亮點。現在的臺式電腦主機,光效風扇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普通風扇的有線搭接,造成過多的線路糾纏,線過多影響美觀也影響走線,另外一個如果主板插口少,還得增加集線器才能滿足多風扇的接入,而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的無線模組拼接則是完美的解決所有問題。
我們可以從下組對比圖來看一下,原舊風扇每個都有兩組獨立線,再加上串聯線或多分線,很明顯線多繁雜。
至于顏值方面更無需多說,無論是走線還是顏值均優勢明顯。
創新的無縫菊花鏈設計,利用觸點及扣點無線拼接,無需任何工具一扣就能完美搭建多風扇組合,就像3個風扇,只需一個風扇扣上線頭,沒有繁雜的線路,非常簡潔,對于新手來說,裝機也能變得更加易懂。
規格:
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為130*120*28mm的尺寸規格,轉速為600~2200轉/s,最大風量可達75.38 CFM、風壓2.59 mmH20,功耗方面2.4W~5.6W(開光效模式下),3 Pin ARGB+4 pin PWM溫控連接控制。
配件:
產品好不好,有時候從小配件也能看出整體的品質把控,每個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都配置有獨立的模組線(多個無線拼接只需一條,多余的可留著備用)。
配套的鏍絲為不銹鋼材質,并加大了鏍絲頭的面積,能更好壓制風扇平面,同時還能防止頭小入孔(傷孔位),對比舊風扇的鐵質鏍絲,明顯更加上檔次。
上機效果:
本來是打算入手10個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的,前置3個+上置3個(水冷排)+下置3個+后置1個,考慮到新機箱前置自帶有3個140mm的大風扇,暫時不想動它,所以最后是入手了7個。
上機的效果真的超贊,顏值爆表,比原來的風扇好看太多了,而且因為少了很多線的緣故,機箱的縫隙處也看不到漏出來的線,觀感好評度直線上升。
ARGB炫彩光效支持神光同步,基本上所有有神光系統的主板都支持(個別奇葩雜牌除外)。乳白導光令得光效非柔和護眼,同時光影之間也顯得飽滿,可根據自的喜好調整炫彩、單色或者光閉。
降溫降噪效果:
這是原來風扇和換上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的前后對比,看圖比較非常明顯,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的待機狀態以及壓力測試的降溫都非常給力。
散熱壓力測試對比:
同時在出色的防震設計和HDB動態液壓軸承轉子的加持之下,物理噪音同樣下降不少(機箱側板沒蓋狀態下測試),整體綜合表現非常優秀。
場景展示:
對于電競及媒體工作者,出色的風扇能為電腦提供更好的散熱,保障整體板件的性能穩定運行,帶來更高效的作業生產力,包括提升游戲的操控性,提高勝率。
而ARGB作為氛圍燈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的光效呈現效果也比較到位,包括扇葉部分以及側邊正面/平面側也均能展現光效,動感至極。
結章:
骨伽 龍骨模組風扇 APOLAR 120 ARGB創新的無線模組(模塊化)拼接設計,是一個優秀的亮點設計,不僅簡化了裝機流程,也解決了線多繁亂及插口短缺的主要問題。另外用料十足,防震低噪和出色的大風量帶來的強效降溫也大大提升了電腦對散熱的要求,保障整體性能的穩定性,裝機力薦選擇。
段時間把自己intel平臺的水冷換成了恩杰海妖Z73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使用到現在不管是散熱效果,還是靜音表現都非常滿意。不過,對于喜歡玩燈的我來說,還是想把水冷排的那三個風扇換成發光的。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最終選擇了恩杰NZXT AER RGB 2風扇。今天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風扇的實際使用體驗。
一、開箱外觀
我入手的是恩杰NZXT AER RGB 2風扇套裝+一個單體風扇,兩者的包裝比較相似,都采用了白紫相間的配色,包裝的正面均印有產品的名稱、實拍效果圖等;包裝的背面則同樣印有風扇的一些詳細參數信息。
打開包裝,套裝內有一個HUE 2控制器、2個風扇、連接線材,單體風扇則只有一個風扇和連接線。
HUE 2控制器特寫,整體做工不錯,表面磨砂處理,造型也挺好看,可以連接風扇也可以連接恩杰燈條。注意,控制器的每個RGB通道最多可以串聯5個AER RGB 2風扇。HUE 2控制器一共提供了4個RGB通道。
HUE 2控制器側面2個RGB通道
HUE 2控制器正面2個RGB通道
HUE 2控制器底部采用磁吸設計
風扇細節特寫,采用12cm風扇規格,環形發光設計,材質為塑料+橡膠,整體做工不錯。軸承為FDB液態軸承,保證了能夠有不錯的靜音效果,而且使用壽命也更有保證。
二、細節與安裝
恩杰海妖Z73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自帶的水冷排風扇是不帶RGB燈光設計的,黑灰色配色,做工比較不錯;而且自帶的風扇采用倒角進氣口、FDB液態軸承設計,靜音壽命更長。
使用螺絲刀將原來的風扇拆下來,風扇拆掉之后,記得把背面的線也斷開。
把拆下來的風扇與恩杰AER RGB 2風扇進行對比,可以看到除了外環有一圈RGB燈環設計外,恩杰AER RGB 2風扇的風扇扇葉更小更精致,這也是這個風扇的一個特點——采用小型化翼尖,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散熱效果,還能夠進一步減少噪音。
恩杰AER RGB 2風扇的一側設計有兩個分別印有OUT、IN標志的接口,顧名思義,分別對應輸出、輸入的意思,這是用于將風扇串聯起來使用的。同時,位于串聯風扇組的第一個風扇,其OUT口需要通過配件里的專用線連接HUE 2控制器的RGB接口。
風扇連接線兩端上同樣有OUT、IN標志,方便與上面的風扇接口對應,防止接錯。
兩端標有OUT、IN標志的連接線有兩種:風扇串聯線、HUE 2控制器(或者水冷)的RGB接口專用線,兩種線長度相似,長得也比較像。
那怎么區分這兩種連接線呢?需要看標有OUT標志的一端,HUE 2控制器(或者水冷)的RGB接口專用線標有OUT的一端要比風扇串聯線標有OUT標志的一端更寬,如下兩圖,左邊接頭寬的就是HUE 2控制器(或者水冷)的RGB接口專用線,在串聯好風扇之后,位于串聯風扇組的第一個風扇,其OUT口需要通過配件里的這個專用線連接HUE 2控制器(或者恩杰Z73水冷)的RGB接口。
下面我們使用風扇連接線將3個恩杰AER RGB 2風扇串聯起來。方法很簡單,就是把連接線帶有OUT標志的一端插入到風扇有OUT標志的接口,有IN標志的插入到風扇IN口標志的接口。
三個風扇使用連接線串聯好了,等待安裝到水冷排上。
使用螺絲刀,將三個恩杰AER RGB 2風扇固定到恩杰Z73的水冷排上。恩杰AER RGB 2風扇的螺絲孔自帶有膠墊,可以讓風扇更加穩固而且噪音更小。
風扇安裝到水冷排之后,將線材整理一下。
最后,將三個風扇的供電線、燈光控制線連接到原來的恩杰Z73的水冷相應接口上即可。這樣風扇就完成了安裝與線材連接。
AER RGB 2風扇全部采用4Pin PWM設計
風扇4Pin接頭連接方式
三、CAM軟件控制
恩杰AER RGB 2風扇不管是通過恩杰Z73連接還是HUB 2連接,都是支持CAM軟件控制燈光效果的。按照上面的步驟連接好風扇之后,可以看到,NZXT CAM軟件的燈光選項中就增加了AER 2 FAN的控制選項。
可以看到,燈光控制選項非常豐富,大概有20多種燈光效果可以選擇,而且很多燈光效果都可以自定義,有的還支持定段RGB燈光效果自定義,可以打造更加炫酷個性化的燈光效果。
四、燈光效果展示
整個燈光效果還是非常漂亮的,下面來一些燈光效果展示。
五、總結
雖然恩杰海妖Z73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自帶的風扇已經很不錯的,但是對于我這種喜歡燈光的用戶來說,還是換了3個恩杰AER RGB 2風扇。恩杰AER RGB 2風扇不僅靜音效果更好,而且整體的燈光效果豐富多彩,使用NZXT CAM軟件可以隨心所欲的對燈光進行設置自定義,打造屬于自己的燈光系統。總的來說,裝臺式機,如果喜歡玩燈的話,恩杰AER RGB 2風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六、補充點
因為我是把恩杰AER RGB 2風扇替換了自己原來恩杰Z73的冷排風扇,所以,這里也給大家大概講一下如果使用HUE 2控制器的連接方式。
1、上面內容中,第一個風扇的IN接口需要使用專用連接線(寬的那個)IN接口連接,專用連接線的OUT接口,我是接了水冷的RGB連接線接口。如果是使用HUE 2控制器的話,只需要將專用線的OUT接口,接到HUE 2控制器的一個RGB通道接口即可,如下兩圖。
2、HUE 2控制器的Micro-USB接口要用相應的線連接,另一端標示有USB2.0的,要連接到主板的USB2.0接口。
3、HUE 2控制器的供電線,直接連接電腦電源的相應供電線接口即可。